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和季风的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我国气候的多样性。

2. 季风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2. 季风区的划分及其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和季风的特点。

2. 运用地图阅读法,让学生观察分析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季风对我国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气候多样性的一些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课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和季风的特点。

3. 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和地图,讲解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重点讲解季风区的划分及其特点。

4.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与季风相关的案例,如江南梅雨、印度的涝旱等,让学生分析季风对这些地区的影响。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6.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收缴课堂练习。

六、教学延伸:1. 邀请气象专家或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气候和季风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气象站、气候观测站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气象工作。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堂练习评价:对学生的课堂练习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综合测试评价: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知识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材。

2. 地图: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季风区划分图等。

3. 案例资料:江南梅雨、印度涝旱等相关案例资料。

4. 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九、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国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初中地理

我国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初中地理

我国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初中地理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活动积温反映了一个地方对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年降水量的最高纪录要数台湾的火烧寮。

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则数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反之,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干燥。

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我国东部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南方是湿润地区,北方是半湿润地区。

广大的西北地区是半干旱和干旱地区。

我国气候的特点: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

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冬季风带来的气流寒冷干燥,是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青藏高原地区以外,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很明显,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非季风区受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风带来的。

每年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梅雨季节,到了七八月份,出现伏旱。

我国季风气候会带来哪些灾害性天气:寒潮、台风、旱灾、洪涝。

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一月0℃等温线大致穿过此处。

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800㎜年降水量线大致穿过此处。

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温带。

初三地理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试题

初三地理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试题

初三地理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试题1.关于我国气候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季风气候显著B.大陆性气候显著C.全年降水丰沛D.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答案】C【解析】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域(指能受到夏季风影响的区域)最为辽阔.由于中国大陆面积广阔,西部伸入亚洲内陆,因此中国的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气候复杂多样和主要气候类型.2.我国降水存在着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并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读下图回答问题。

(6分)(1)分析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四地不同月份降水量的多少,试总结出我国大多数地方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特点是多,少。

(2)比较广州、兰州、武汉、乌鲁木齐四城市年降水量的大小(由大到小排序)。

试总结出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3)乌鲁木齐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当地发展农业不利的自然因素主要是。

【答案】(1)夏秋冬春(2)广州>武汉>兰州>乌鲁木齐;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3)干旱水源不足【解析】(1)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的10%.(2)夏季风的进退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每年4月开始,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因而,我国南方的雨季比北方早,比北方长.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使农作物和林木在旺盛的生长期内,能够得到充足的热量和水分.(3)乌鲁木齐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干旱,当地发展农业不利的自然因素主要是水源不足.【考点】本题考查气温的变化及其变化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及其应用.3.以下关于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特点是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B.我国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C.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地震灾害D.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是从陆地吹向海洋【答案】B【解析】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很不均匀.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相比之下,冬春季雨水要少些.故B符合题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的10%.故C不符合题意,选B.【考点】本题考查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4.勇敢坚毅的贝贝利用暑假骑自行车进行了一次终身难忘的旅行……旅行线路如下图所示。

第二章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第二章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除青藏高原外,我国大 夏季 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南 北气温差别丌大
纬度位置;吐鲁番
2.我国的温度带
温度带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农作物戒水果 春小麦 春小麦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戒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 到三熟 一年三熟 寒温带 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 中温带 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准噶尔 盆地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塔里 木盆地、河西走廊 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 川盆地、云贵高原和珠江三角洲 云南省、广东省、台湾省的南部 和海南省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台湾 2.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________省的火烧寮;年降
水量最少的地方:____________盆地的托克逊。 吐鲁番
降水量 蒸发量 3.气候湿润程度的判断依据:________和________的对比
关系。气候湿润:降水量________蒸发量;气候干燥:降水量 大于 小于 ________蒸发量。 4.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 湿润地区 划 分 为 ____________ 、 半 湿 润 地 区 、 半 干 旱 地 区 和 干旱地区 ____________。 干旱 半干旱 5.我国________、________气候区面积广大,主要位于西 北部地区。


湿

三、季风气候显著
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 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
气候。
冬季风带来的气流寒冷干燥,是我 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地主要原因之一 。夏季风能带来丰富的水汽,形成 了我国的雨季。除青藏高原外,习 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 ,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
4.温度带的划分: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幵结合农业种植 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

【地理知识点】我国的气候特点分析

【地理知识点】我国的气候特点分析

【地理知识点】我国的气候特点分析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以下是具体内容,供参考:1、热带季风地区:特点是年积温>=8000℃,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15℃,年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不低于5℃,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0℃,终年无霜。

2、亚热带季风地区:特点是年积温在4500--80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0--15℃,是副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夏季气温相当高(侯平均气温>=25℃至少有6个侯,即30天),冬季气温相当低。

3、温带季风地区:特点是年积温3000--45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8--0℃、夏季侯平均气温多数仍超过22℃,超过25℃的已很少见,属于比较温暖凉爽的。

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变暖等原因,华北南部地区频频出现高温天气,但平均气温仍不超过25℃。

4、高原山地地区:中国青藏高原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

年积温低于2000℃,日平均气温低于10℃,最热的气温也低于5℃,甚至低于0℃。

气温日较差大而年较差较小,但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

5、温带大陆性:特点是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在300-500毫米之间,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都很大,如我国新疆。

温带季风气候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东岸,包括我国华北和东北、朝鲜的大部、日本的北部以及苏联远东地区的一部分。

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

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

全年四季分明,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夏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逐渐减少。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

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

而且,越趋向大陆中心,就越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也越大,植被也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

仁爱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说课稿

仁爱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说课稿

仁爱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包含在仁爱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我国的气候类型及季风气候的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图表,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到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尤其是季风气候的显著特征。

教材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探讨气候类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气候类型的认识可能还比较模糊,对季风气候的特点和成因可能还没有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气候类型,掌握季风气候的特点和成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关爱,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气候类型,季风气候的特点和成因。

2.难点:季风气候的成因,气候类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各地的自然景观,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气候的多样性。

2.探究气候类型:让学生观察地图,分析我国的气候类型,引导学生发现季风气候的特点。

3.分析季风气候成因: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季风气候的成因。

4.总结气候类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总结气候类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通过讲解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关爱地理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气候类型和季风气候的认识。

八年级地理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气候的特点,理解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原因。

2. 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使学生认识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加深对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气候类型的分布,季风气候的特点。

2. 教学难点: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气候多样性的成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原因。

2. 利用地图分析法,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

3. 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教材、地图、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

2. 安排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了解我国气候的基本情况。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气候特点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气候的特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析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原因。

4. 地图分析:引导学生阅读地图,找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5. 案例分析:以我国南方地区为例,分析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原因。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气候多样性的成因。

3.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讨论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和季风气候特点的掌握情况。

2. 分析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原因的理解程度。

3. 关注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对季风气候影响的认识,以及对应对措施的思考。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 让学生收集有关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影响的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初二地理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地理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地理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试题答案及解析1.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距5000多千米,跨经度60多度,这就造成了()【答案】C【解析】A表示地形对气温的影响,B表示因为纬度位置不同而导致的气温差别,C表示因为经度不一样而导致的时间的不同,D表示气温不同农业生产方式不同,故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地理位置。

2.我国降水量总的分布趋势是()A.由南向北递减B.由东向西递减C.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D.由东北向西南递减【答案】C【解析】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的10%,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点与成因.3.寒假期间,小李随父母外出。

到达目的地时身上的单衣换成了厚厚的棉衣。

小李一家人的旅行路线最有可能是()A.从海南岛到沈阳B.从拉萨到北京C.从济南到乌鲁木齐D.从香港到成都【答案】A【解析】我国南北纬度差异大,冬季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寒假期间,小李随父母外出旅行,到达目的地时,他们身上的单衣换成厚厚的棉衣,说明小李一家冬季是从我国温暖的南方地区到北方地区的旅行,故本题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4.读我国有关气候图,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4分)(1)图二漫画中的山脉为东西走向,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我国一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此地。

判断:该山脉是_______。

(2)该线同时也是我国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我国温度带划分中(图一)_____带和_ _带的分界线。

【答案】(1)秦岭(2)暖温带亚热带【解析】(1)在我国众多的山脉中,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该山脉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我国一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此地,它是秦岭,该山脉也是黄土高原与四川盆地的分界线.(2)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主要是:四大区域中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河流有冰期与无冰期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水稻与小麦等杂粮的分界线.【考点】本题考查秦岭与淮河的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5.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这是因为我国:A.雨热同期B.夏季普遍高温C.季风气候显著D.气候复杂多样【答案】D【解析】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繁殖生长,使我国的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也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使我国农、林、牧、渔各业综合发展;还有利于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使我国地域文化的发展各具特色,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气候复杂多样和主要气候类型.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的是我国哪一地区的美景A.华北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C.东北地区D.南方沿海地区【答案】B【解析】夏初,江淮地区常常阴雨连绵,因为这时正值梅子黄熟的季节,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梅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的是长江流域的天气状况,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旱、涝、寒潮、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7.有关我国冬夏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A.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B.冬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吐鲁番C.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冬季风D.漠河镇是我国冬、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答案】A【解析】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故正确;吐鲁番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而不是冬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故错误;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故错误;漠河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故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除青藏高原外 >28 C 12 C左右 全国普遍高温
o
Hale Waihona Puke 所有季节北方正午太阳高度都比南方要低,获 得的热量都比南方要少,气温都比南方要低
不同季节昼夜长短的不同
冬 季 北 短 南 长
夏 季 北 长 南 短
影响我国的冬季风示意图
冬季风——干冷
北方受冬季风影响大
我国不同季节气南北温差异的原因 1.纬度位置的影响 • 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所以无论冬 季还是夏季南方气温都比北方要高; • 昼夜长短不同:冬季北方比南方短,夏季 北方比南方长; 2.冬季风的影响:冬季北方受寒冷冬季风影 响大,气温低
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东部多西部少;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湿度差异
降水量与蒸发量→ 干湿地区的划分 降水量 > 蒸发量→气候湿润 降水量 < 蒸发量→气候干燥
不同干湿地区对我国各地的影响
• 生长的植被种类不同,从森林到草 原到荒漠递变 • 影响农业类型:包括耕作业和畜牧 业的不同,水田和旱地的不同 • 建筑特色不同 • 饮食习惯不同(米饭与面食等) • …….
南北气温的差异
钟老师地理课堂之气候多样季风显著(一)
季风的利弊
• 利:雨热同期有利于我国农作物的生 长,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 弊:容易发生水旱等气候灾害和台风、 寒潮等天气灾害
优势: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
分析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优势与不足
不足:容易发生水旱等气候灾害和台风、寒潮等天气灾害
洪涝和干旱
灾害性天气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中国的南北温差
不同季节我国南北温差有何不同?为什么?对 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何影响?
1月 0oC 等温 线大 致沿 秦岭淮河 一线 分布
漠河(北) 海口(南) 温差 结论 1月0oC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28oC
>16oC
>44oC 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漠河(北) 海口(南)
温差
o
结论
<16 C
1、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2、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3、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5、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 分界线;
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P43)
• • • • •
因地制宜利用丰富的气候资源 气候多样使我国生物资源丰富 自然景观多样.旅游资源丰富 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不同 建筑特色不同,形成特色各异的民 居 • ……
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活动积温
温度差异
我国一月平均气温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我国七月平均气温
不同温度带对我国南北方的影响
• • • • •
生长的农作物种类不同 作物成熟次数不同(作物熟制) 建筑特色不同 穿衣、饮食等生活习惯不同 …….
温度带 寒温带 中温带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暖温带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四)
学习目标
• 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 不同气候类型特点
• 气候对我国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复杂多样的气候
这五个城市分别代表什么气候? 有什么特点?
温带季 风气候
温带季 亚热带 风气候 季风气 候
高原山 地气候
温带大 陆性气 候
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意义
连线并体会干湿地区对植被的影响
湿润地区 半湿润地区 半干旱地区
干旱地区
东南西北地区不同的建筑
新疆葡萄干晾房
干旱 湿润
江南水乡斜顶高屋
草原地区的住房——蒙古包
半干旱地区
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
半干旱 半湿润
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
湿润
种植业区与畜牧业区
米饭和面食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三)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标准●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 影响因素。
活 动 建 议●联系生活经验并运用有关资料,
讨论季风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一)
学习目标
• 我国冬夏季节南北气温的差异
• 导致不同差异的原因 • 我国气温分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
影响
特点
对我国 气候的 影响
寒冷干燥
加剧了我国南北
气温的差异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季风区 季 学校所在的地区属于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 风 区 降 水 丰 富 集 中 在 夏 季
非 季 风 区 降 水 稀 少 全 年 干 旱
锋面雨的形成
——冬夏季风交锋的结果
复杂多样的气候
季风区不同纬度位置城市气候
•自北向南降水越来越 ,气温年较差越来 雨热同期有利于我国农作物的生长,有利于 越 ; 农业的发展,使我国农作物种类丰富,分布 •降水都集中在 季,对应气温也较 ; 广,是长江流域不同于西亚北非的沙漠景观 而成为我国鱼米之乡的根本原因,是我国成为 文明古国的基础……
学习目标
• • • • 我国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锋面雨的形成 我国季风气候的分布及分界线 我国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包 括利弊)
季风气候的形成
——海陆热力差异所致
学校所在的地区冬季和夏季分别刮什么方向的风?
冬季风
源地 西伯利亚、蒙古地区 风向 偏北风(西北、东北)
夏季风
太平洋、印度洋 偏南风(东南、西南) 温暖湿润 带来丰富的水汽, 形成我国的降水
亚热带
两年三熟或 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热带
一年三熟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二)
学习目标
• 我国降水分布特征及带来的东西 方向上的干湿差异
• 我国降水分布的成因
• 我国降水分布对我国的影响
两地民居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夏季风的影响范围
是 我 国 降 水 分 布 的 主 要 原 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