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教案16 (人教版八年级上)

合集下载

2.2气候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地理八年级上册

2.2气候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地理八年级上册

初中地理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和“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了解我国夏季、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2.简要分析并理解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特点的形成原因;3.结合温度带分布图,说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和分布,并举例说明不同温度带的农作物熟制;4.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重点: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作物的熟制。

难点:结合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特点的形成原因;结合实例,分析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读诗:《过华清宫》唐·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思考:长安没有荔枝吗?为什么要从其他地方运荔枝到长安?3、生答:荔枝是一种亚热带水果,对温度的要求较高,而长安纬度较高,种植不了荔枝,因此需要从其他地方运来。

过渡:这说明荔枝的生长与气候相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气候的第一课时:气温。

(二)新课讲授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

学生活动:找到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漠河北极村(冬季气温在28℃以下)最温暖的地方:海口(冬季气温在16℃以上).计算温差约50℃。

由此得出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结论一:南北温差大在课本P30 图221中描出等温线,你有何发现?结论二:气温由南向北递减.思考:为什么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原因:1.冬季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小,白昼时间短;2、东西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了冬季风的南下;3.北方距离冬季风的发源地近,南方距离冬季风的发源地远,加剧了南北温差;转折:找到0℃等温线,对照地形图,说出它经过的地方。

用笔描绘出0℃等温线,观察该线大致沿我国的秦岭和淮河一线延伸小结:冬季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我国秦岭一淮河一线。

讲解: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天然的南北方自然地理分界线,是我国地理中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之一。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设计

第二节天气多样季风明显[ 有关课件 ]教课要求1.经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散布图,认识我国冬、夏气温散布特色以及降水散布特色,培育学生判读、剖析等值线散布图的技术。

初步学会剖析气平和降水特色的形成原由。

2.认识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域的区分依照及区分地域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别性。

3.认识我国的天气特色,培育学生剖析天气特色的技术。

使学生明确天气也是一种资源,并且是我国特别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祸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就地取材、合理利用资源、令人和环境互相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构造剖析本章教材主要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特色,各节内容都是环绕这一主线睁开,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天气,教材在编排上也注意突出中国的天气特色。

天气特色能够经过其基本因素──气平和降水的特色反应出来,要认识天气特色第一应认识气平和降水,并且气平和降水的散布及特色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这些知识,有益于理解各地区地理环境和农业生产上的差别。

鉴于以上考虑,本节教材在构造上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别,以及联合这类差别和农业生产实质区分的温度带。

对于气平和温度带这两部分知识,教材经过阅读等温线图和温度带散布图,并配以阅读资料和活动题的形式表现。

教材正文部分给出的结论比较简单,而在剖析冬天气温散布时,却详尽描绘了等温线散布特色,以指引学生阅读 1 月等温线散布图。

教材的这类编排表现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也表现了教材对学习过程的重视。

剖析夏天气温散布特色,则突出了学习的递进,教材正文部分的描绘比较简单,主假如经过在活动教材中给出思虑题,指引学生读图,进而总结我国夏天气温散布的特色。

对于温度带的学习,教材是经过读图指导和活动题的形式来指引学生学习的。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我国东西部干湿情况的差别以及我国干湿地域的区分。

这部分内容连续第一部分教材的编写特色,用等降水量线和干湿地域散布图,配以阅读资料和活动题的形式表现出来,并用正文简单描绘结论。

八年级地理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气候的特点,理解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原因。

2. 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使学生认识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加深对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气候类型的分布,季风气候的特点。

2. 教学难点: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气候多样性的成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原因。

2. 利用地图分析法,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

3. 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教材、地图、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

2. 安排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了解我国气候的基本情况。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气候特点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气候的特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析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原因。

4. 地图分析:引导学生阅读地图,找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5. 案例分析:以我国南方地区为例,分析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原因。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气候多样性的成因。

3.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讨论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和季风气候特点的掌握情况。

2. 分析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原因的理解程度。

3. 关注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对季风气候影响的认识,以及对应对措施的思考。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 让学生收集有关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影响的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学设计
强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3.课后作业布置
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观察并记录一周内的气候现象,如气温、降水、风向等,分析这些现象与季风气候的关系。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季风气候现象有一定的感知,但往往缺乏深入思考和系统归纳。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观察、分析身边的气候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情感态度方面,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应把握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描述我国气候的多样性特点,了解季风气候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我国分布情况。
2.掌握气候类型的划分方法,能准确判断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
3.理解季风形成的原因,分析季风对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4.学会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观察和分析气候数据,提高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季风气候的成因、特点及其对我国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我国气候类型的划分和分布。
2.难点:理解季风气候形成机制;掌握气候类型划分方法;分析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设想

2.2《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2课时)》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2.2《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2课时)》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2.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东西干湿图,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气候图的能力。

.教学难点:我国季风气候的基本规律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季风给我国带来的好处及不利影响。

课时:三课时课型:新授课导入新课:1.想一想这种降水和热量的配合特点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学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降水量最多的季节,也是气温最高的季节,这时也正是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时期,雨热同期为我国季风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2.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位置上,但是气候差别却很大,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同学们回忆一下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洋流、气压和风等)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纬度位置大致相同(同处北纬15°~30°之间),但前者降水很少,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后者却气候湿润,物产丰富,人们称之为“鱼米之乡”,你认为影响二者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吗?那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了二者的气候差异呢?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刚学的知识四人一组讨论一下。

根据刚学过的知识可知,我国东部背靠亚欧大陆,面临太平洋,地处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非常明显,因而夏季高温多雨。

由此可知,造成两个地区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不是纬度位置而是海陆位置。

正是由于海陆位置的影响,才使地处同纬度大陆西岸的阿拉伯半岛气候干旱,沙漠广布,而地处同纬度大陆东岸的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位于世界上著名的东亚季风气候区而且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因而成为气候湿润、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

3.我国的季风气候很容易带来各种灾害性天气。

如,冬季风活动强烈,就会暴发寒潮;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带来的降水时间分配不均,也会导致水旱灾害的发生。

关于我国的灾害性天气,你知道有哪些?仔细阅读下面的照片,并收集相关的资料,进行简要的说明(如灾害发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有效的预防措施等)。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描述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能够分析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表和实例,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气候多样性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及其在我国的分布。

气候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例,引导学生回顾我国气候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

3. 课堂讲解讲解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重点介绍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及其在我国的分布。

4.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策略1. 采用图片、图表等直观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分布。

3. 结合实例,让学生深刻体会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 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在单元结束后进行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教材: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辅助材料:气候类型分布图、季风气候示意图、相关实例资料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教学课件七、教学进度安排课时:2课时(90分钟)第一课时: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第二课时: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八、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地理:2.2《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八上)

地理:2.2《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八上)
(2)在图中找到1月份0℃等温线,并用彩笔描出来,观察此线穿过哪些山脉和河流?再观察0℃等温线以南和以北,平均气温分别有什么特点?
(3)观察等温线的疏密和空间变化的幅度。想一想,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了什么?
(4)在图上找出我国最南、最北的气温极端数值,然后计算一下我国南北1月平均气温大约相差多少摄氏度?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气温由南向北,越往北去,气温越;南北温差很,1月份0℃等温线大致穿过—一线。
2、阅读P32的图2-14,同样先看清图例和气温数值,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1)与1月气温分布相比,7月等温线分布的疏密程度如何?我国七月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多少摄氏度?这说明了什么?
(2)什么地方的平均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
3、阅读课本P34的资料,小组合作补充有关资料,共同讨论在不同的温度带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不同?结合实际:谈一谈我们西安属于什么温度带?有什么特点?
达标训练
独立完成以下练习,检查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每题2分,共计20分)
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的气温差别大,越往南,气温越,越往北,气温越。
2、在我国,一月0℃等温线大致沿下面的哪条线分布()
(3)7月南北气温的极值是多少?南北平均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南北温差,全国除等地区外,普遍。
3、阅读P33的图文材料,初步认识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带、带、亚热带、带,另外还有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
4、自主学习疑难记录。
精讲互动
围绕下列问题展开师生互动学习,各小组选派代表回答问题,小组之间相互补充纠正,教师点评,最后师生共同总结。
第二章第二节
课题名称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第一课时)

(整理)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整理)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精品教案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2.了解我国主要的温度带以及划分的标准。

2、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形成原因。

2.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3、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教学难点1.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2.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预习提示(一)学前准备读图2.13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2.14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2.15我国国带的划分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和了解我国主要的温度带以及划分的标准,读P32阅读材料及其他。

(二)学习方法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三)学习指导本节课的学习要点是“南北气温的差异”。

气温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之一。

这一部分主要内容有影响气温的要素、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温度带的划分以及气温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时要注意学会阅读等温线图,分析气温分布特点。

同时联系日常生活实际,了解气温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自学一:冬季,我国气温南北读图2.13我国1月平均气温找描并计算:(1)1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及其南北气温的特点1月份0℃等温线沿—一线分布:此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以上;此线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以下。

思考探究:此时两地河流会怎样?(2)由1月0℃等温线向南向北气温变化的趋势(3)我国最北端的气温在℃以下,我国南部的气温在℃以上,两地的温差是℃。

(4)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由以上得出: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分布的特点是影响因素是自学二:夏季我国南北读图2.14我国7月平均气温找描并计算:(1)我国最北端气温是℃,我国最南端气温是℃,两地的温差是℃。

(2)夏季我国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是原因是(3)夏季我国最热的地方在,有“”之称;有“三大火炉”之称的城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_________和蒙古高原一带
夏季风
__________、_________热带海面
归纳:我国降水是哪种风带来的?降水集中在什么季节?
3、检测反馈
1.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以()为主。
A.季风气候B.纬度差异C.山地气候D.海洋性气候
2.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生存,主要是因为()。
A.地形复杂多样B.领土辽阔C.气候复杂多样D.雨热同期
3.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的梅雨主要出现在()。
A.东南沿海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华北地区D.东北地区
4.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受不到夏季风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B.深居内陆,离海洋远
C.有广阔的沙漠D.地势高
5.“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
八年级年级地理学科教学稿
备课人
姓名
班级
使用
时间
课题

教学目标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我国气候特征、我国降水时间分配不均的原因
一、设疑自学
1.受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
2.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降水类型是主要是由__________风带来的.
A.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B.藏北高原的高山气候
C.东北平原的温带季风气候D.两广丘陵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中描述的是()
A.长江中下游地区B.黄河中下游地区C.塞外江南D.东北平原
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这里()
A.不受夏季风影响B.夏季风来的迟
3.梅雨和伏旱出现在我国_________________地区
4.我国灾害性天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交流探究
5.阅读图2.28,完成下表:
季风
名称
成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源地
风向
陆地→海洋
海洋→陆地
温度,水气特点
冬季风
由于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
C.年降水量少D.雨季来得迟
8.下列灾害性天气不是由季风活动引起的是()
A.洪涝暴雨B.干旱C.寒潮D.沙尘暴
9.我国季风区降水的主要类型是( )
A.地形雨B.锋面雨C.台风雨D.对流雨
8.我国常见的灾害性天气有、、。
四、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