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九系介绍.
中科大天文学史讲义09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和证实

第九讲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和证实一、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1.牛顿生平简介牛顿(ISaaCNewton,1642-1727)1642年12月25日(新历1643年1月4日)出生于英国林肯郡沃尔斯索普村。
12岁进格兰瑟姆文科中学。
18岁进剑桥大学三一(Trinity)学院学数学。
24岁进入该校教师团。
25岁获硕士学位。
26岁任数学教授职位。
60岁(1703年)起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
1727年3月20日(新历3月31日)逝世。
牛顿在科学史上是一位划时代的人物,树立了一个里程碑。
2.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背景16世纪前亚里士多德的见解。
1586年比利时力学家斯台文(S.Stevin,1548-1620)的发现。
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和抛射体运动的研究。
区分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
开普勒探讨太阳驱动行星。
1659年惠更斯由单摆摆动得圆周运动规律:向心加速度与速度平方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
(于1673年发表)。
j=V1/R(1) 1673年后英国科学家胡克(R.Hooke,1635—1702),哈雷(E.Ha1.1.ey,1656-1742)和雷恩(C.Wren,1632—1723)讨论太阳引力与行星距离关系。
行星1和行星2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满足:乃2/力2=&3//?]3 (2) 用行星的轨道速度为Vi=2乃Ri/Ti,V2=2JiR2/7⅛,上式代入(1)得7i∕72=Λι∕½∙7⅛2∕Tι2(2)式代入上式得:Ji∕√2=ΛI2∕Λ22(3)(3)式表明:太阳引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
(1679)。
3.牛顿的研究(1)抛射体绕地球的运动(2)月球绕地球的运动V=2πR∕TR=384400km,T=T1..32天√=V2//?=4π2R∕T1(4) √=0.27cm∕s2月球处地球重力加速度历地面重力加速度为g:g∕a=ι2/R2(5)g=981cm/s2, r=6371kmQ=0.27cm/s2o(3)行星绕日运动的推广牛顿用流量和流数理论(即微积分)作计算,推导出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行星离太阳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中科大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
专业类型专业名称专业层次专业名称专业层次工学类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复合材料与工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国防生本科热能与动力工程本科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国防生本科电子信息科学类国防生本科工程力学国防生本科工程力学定向生本科安全工程本科
核工程与核技术本科能源动力类本科文学类传播学本科英语本科理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国防生本科物理学本科物理学国防生本科化学本科地理物理系国防生本科理论与应用力学本科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材料学本科
环境科学本科生物科学本科
本科本科
地球物理学材料化学
地球化学本科理科试验班类本科
数学类本科电子信息科学类本科材料科学类本科物理学类本科
化学类本科生物科学类本科力学基地班本科力学类本科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本科
管理学类管理科学本科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科。
中科大九系介绍综述

年级
13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本科生毕业去向统计
人数
100 80 60 40 20 0 96级 97级 98级 99级 00级 01级 02级 03级 04级 总人数 推荐、考研 出国 工作
年级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14
硕士研究生就业统计
人数
20 15 10 5 0 Ë Ê ¶ ¿ ±© Ö ² ¡ ¢ × ª ² © ö ¹ ³ ú ¤÷ ¹ ×
99Ñ Ð
00Ñ Ð
01Ñ Ð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15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本专业培养数理基 础好,有较强机械设计能力,扎实的工艺知识,有光、机、 电综合素质的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 制 、 授 予 学 位 及 学制为四年制,在规定的期限内修满160学分(包括完成通实 毕业基本要求 课程、学科群基础课、专业课程及集中实践),成绩合格, 准予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28
4.动态测试与故障诊断
振动和动态测试的研究主要在过程监测与设备故障诊断,动态
信号处理与仪器,光电精密测量及其仪器,计算机辅助分析与 测试等领域开展。近几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 技攻关,大中型企业委托,国际合作及校重点科研等多项课题。 主要研究成果有: VDM1000W变速箱故障监测诊断系统,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三 等奖; 多输入多输出时域模态参数识别及其应用; 1997 年为上海宝钢研制了“穿孔机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系 统”,获得1999年上海市优秀产学研项目一等奖; 2000年为上海宝钢研制了“连轧机组在线监测网络系统”。 2001年渤海石油潜油泵一变多控系统; 目前在研究的项目有:南海石油潜油泵一变多控系统等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中科大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介绍

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一.学院概况地球和空间科学的研究领域由地球内部延伸到行星际空间,包括这个广大区域中不同层次的结构和物质组成,以及物质的运动和各种物理化学过程,其目标是以物理或化学为基础,认识我们生活的地球和她周围的宇宙空间,了解地球本身的运动规律和其它星体对她的影响,为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防灾减灾,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科学基础。
学院在固体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学、大气科学、地球化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培养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其中地球物理学一级学科(含空间物理学和固体地球物理学两个二级学科)是排名第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地球化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环境科学是省级A类重点学科。
二.师资队伍学院现任院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陈颙教授。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名,教授29名,副教授2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名,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6名。
三.办学特色1.贯彻学校“所系结合”的方针,聘请了中科院各所的研究人员来我校给我们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讲各种进展课程。
这些老师都是在本学科领域有很高造诣的院士和研究员,他们的讲课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也增加了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
2.固体地球物理专业现在聚集了大批从国外学成归来的年轻科学研究工作者。
他们从国外带回了教学和科研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我们拥有科技部挂牌的蒙城国家地球物理野外观测研究站,使得我们的学生有条件参与野外观测实践和分析处理第一手野外观测数据。
从而将课堂上的理论付诸实际应用。
3.地球化学专业是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拥有两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多位“杰青”和“百人”。
该专业拥有宽厚的数理基础课程体系、完善的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课程体系、完整的矿物岩石构造地质学专业基础课程体系、特色的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专业课程,辅于本硕贯通类型的高等专业课程,培养具有厚实的基础知识,可以从事地球化学、地质学和自然资源与能源研究和应用的高等人才。
学生生涯规划指导资料

近年北京理工大学录取分数线
浙江理科
重点线
550 568 570 550
满分 750 必修 +60 模块选修
★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 · 机械工程 · 光学工程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兵器科学与技术 ★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 · 工程力学 · 动力机械及工程 · 物理电子学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应用化学
中文名:上海外国语大学 简称:上外(SISU) 校训:格高志远 学贯中西 创办时间:1949年12月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语言 主管部门:教育部 学校属性:211工程 所属地区:中国上海 主要院系:英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俄语 系,德语系,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硕士点:23个 博士点:10个
带Y者为第十次增列学位点或2006年新增专业学位点 国家重点学科 英语语言文学 俄语语言文学 一级学科博士点 外国语言文学 博士点 国际关系 一级学科硕士点 外国语言文学 新闻传播学 Y 硕士点 国际贸易学 国际政治 Y 国际关系 外交学 思想政治教育 Y 教育技术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企业管理
机械电子工程 本学科点1955年开始培养研究生,1986年批准有权授予博 士学位,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1992年批准建立“机电工程与 控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00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本学科点已形成由我国著名引信技术专家马宝华教授、传感与测控 技术专家李科杰教授为学科带头人,以22名教授(10名博士生 导师)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共计56名教学、科研人员组成的高 素质学术队伍。以机电工程与控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机器人、数 控与检测、机电一体化和微小型系统研究中心为研究基地,仪器及 设备总价值约7000万元。本学科“九五”以来承担了上百项国 家项目。“十五”期间,研究总经费共计数千万元。“九五”以来 共获得国家奖五项、部级科技奖数十项。 本学科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目前每年招收3 0余名博士生、100余名硕士生以及150余名本科生。 本学科的综合实力和教学、科研水平在我国同类学科中名列前茅。
【精编范文】有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的专业介绍-范文word版 (2页)

【精编范文】有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的专业介绍-范文word版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有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的专业介绍070101 基础数学本学科点是老一辈数学家华罗庚、关肇直、吴文俊先生在1958年亲自开创的,自开创以来就一直是中国数学界的一支重要的有生力量。
本学科点是我国首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198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201X年再次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
本学科点是“211工程”,“985工程”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点支持建设的学科。
本学科点现在有现代分析、数学物理、动力系统、代数学、微分方程与微分几何等五个研究方向。
本学科培养的博士生中有3人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3人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 1人获得钟家庆奖。
另外本学科还培养了10名博士后。
本单位毕业生主要去向:毕业生主要去向是到高校和科研机构工作。
070102 计算数学计算数学专业是我国计算数学的奠基人冯康先生于1958年所创建,是国内首批硕士点、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首批国家重点建设学科及“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1999年被批准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设置专业。
数十年来,本学科不断发展壮大,现已形成一支由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及中青年博士生导师领头,学术上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学术梯队。
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与科研经验,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国家与省部级奖励。
本专业建有专门的科学计算与计算机图形实验室,拥有高性能的图形工作站及大量微机,及优良的软硬件设备与网络条件。
同时,数学系图书分馆拥有丰富的中外文图书资料。
本单位毕业生主要去向:本专业为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公司与企业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的计算数学专业知识,熟练运用计算机及有关软件进行大规模科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科研与应用型人才。
评价中科大 六系

评价中科大六系
【实用版】
目录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六系的简介
2.六系的优势和特点
3.六系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4.六系的发展前景和挑战
正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六系,全名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六系,是我国一所享有盛誉的科研教育机构,主要从事物理学、天文学以及空间科学与技术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六系的优势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六系拥有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了众多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科学家,他们在科研和教学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
其次,六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这使得六系的学生在科研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再次,六系在物理学、天文学以及空间科学与技术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研究,并在其中一些领域处于国内乃至国际的领先地位。
在学术水平和影响力方面,六系的表现也非常出色。
据相关数据显示,六系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发表的论文被广泛引用。
此外,六系的毕业生在学术界和产业界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六系在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科研经费的紧张可能会影响到六系的科研工作。
其次,随着科技的发展,六系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和科研方向,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总的来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六系是一所优秀的科研教育机构,无论
在教学还是科研方面都有着出色的表现。
中科大通信 专业目录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12年拟招生总人数290人,包含以下专业:学科专业代码081000学科专业名称信息与通信工程报考条件与本学科相关专业的推免生、应届本科生和具有学士学位的往届本科生专业介绍主要内容包括: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涵盖: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和信息安全(081020)3个二级学科专业。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毕业生主要去向:1)中科院及国家各部委所属研究所、2)高校及国家重点科研机构;3)国内外IT行业的知名企业;4)出国继续深造和工作。
各二级学科专业简介如下:通信与信息系统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
主要研究方向有:宽带无线通信、移动通信网、新型互联网技术、雷达系统、通信信号处理、光通信技术等。
本学科在无线通信和移动通信领域具有突出优势和地位,是中国3G、4G和超宽带通信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长期承担有国家863计划、国家973重大基础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要科研项目,与国内相关著名企业有着良好的科技合作。
信号与信息处理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是安徽省重点学科。
主要研究方向有:语音信号与信息处理、图像和视频处理、遥感信息处理、多媒体技术、统计与阵列信号处理、视觉计算、信息检索、医学信息处理、信息与网络安全等。
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863计划等一大批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研究成果,获得了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多项重大奖励。
依托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实验室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是密码学、通信、计算机与网络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本学科依托于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信息安全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与系统的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以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
主要研究方向有:网络与系统安全、入侵检测与病毒防范技术、密码学理论与应用、数字媒体内容安全、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和量子通信与信息安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1.智能机械与机器人
我系早在1978年就与日本东京大学进行了机器人研究方面的合作,
并研制出多种示教机器人。在国内外机器人竞赛中也硕果累累:
2002 年 6 月,中国科大机器人代表队参加首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 视大赛囊括冠亚军,同年 8 月中国科大机器人代表队在日本东京获 得首届亚广联机器人比赛亚军,并获得最佳技术奖。 2002 年,中国科大蓝鹰小型组机器人足球队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 “中国机器人竞赛”并取得了冠军。
年级
13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本科生毕业去向统计
人数
100 80 60 40 20 0 96级 97级 98级 99级 00级 01级 02级 03级 04级 总人数 推荐、考研 出国 工作
年级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14
硕士研究生就业统计
人数
20 15 10 5 0 Ë Ê ¶ ¿ ±© Ö ² ¡ ¢ × ª ² © ö ¹ ³ ú ¤÷ ¹ ×
学制、授予学位及 学制为四年制,在规定的期限内修满160学分,(包括完成通 毕业基本要求 实课程、学科群基础课、专业课程及集中实践),成绩合格 ,准予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
机械制图 (1)、(2) 精密机械设计基础(1) 工程光学 自动控制原理 测试技术 光电技术 仪器电路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2) 光电测控技术实验(1) 精密仪器设计
99Ñ Ð
00Ñ Ð
01Ñ Ð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15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本专业培养数理基 础好,有较强机械设计能力,扎实的工艺知识,有光、机、 电综合素质的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 制 、 授 予 学 位 及 学制为四年制,在规定的期限内修满160学分(包括完成通实 毕业基本要求 课程、学科群基础课、专业课程及集中实践),成绩合格, 准予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学与技术工程研究型人才 强化数理力学基础 强调机、光、电、自动控制和计算 机一体化 侧重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6
办学特点及培养目标
毕业生具有深厚的数理力学基础, 熟练掌握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术, 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 毕业后大多可到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工作 或到高新技术产业部门从事机、光、电一体 化产品的研制、开发或管理工作 或进一步深造 毕业生深受中国科学院、各部委研究院所、 各高校以及大中型企业和高技术公司的欢 迎,供不应求。
日本
交流 合作 英国
澳大 利亚 香港 地区 西班牙
韩国
德国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10
现有教师情况
有2人进入“百人计划”,博士导师10名
教授 10 黄文浩、杨杰、 沈连婠、孔凡让、 竺长安、王克逸、 郑津津、禇家如、 冯志华、相里斌 副高 15 胡红专 李永新 邬玉亭 干方建 任传胜 王建平 杨 圣 邵鹏飞 王 翔 李为民 王硕桂 张世武 李 静 郑庆和 邓伟平李木军 中级 14 许旻 刘维来 刘志刚 李晓峰 文莉 张平 周增祥 龙 潜 赵 钢 安毅亭 陈宇航 李保庆 李家文(在职博) 刘永斌(在职博) 其它 9 骆念武 劳创海 陈苏锡 李 翔 博士后 4 吴青林 吕盼郞 魏珅
共52人。有博士学位人数:17人,站内博士后4人。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11
现有学生人数统计
总共约510人
本科生 硕士生 代培硕士生 博士生
本科 生 人数 350
硕士 130
代培硕 士 70
博 士 45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12
九系1990年以来每年入学人数
人数
120 100 80 60 40 20 0 9192939495969798990001020304050607o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概 况 介 绍 郑津津
2009.08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1
热烈欢迎九系 2012级新同学 及家长们!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2
创 立
为适应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适应科学与技术 的交叉融合的趋势,加速工程科学研究人才的培养. 校机电工程教研室
承担全校工程基础教学)的机械 部分,包括机械基础、机械测量(1958)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4
学科建设
91国家统一规范了学科名称 本科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测控技术与仪器
硕士点
机械电子工程 精密仪器及机械 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 98年 一级学科博士点:仪器科学与技术
二级学科
精密仪器及机械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5
办学特点及培养目标
在理科的氛围中宽口径培养仪器科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7
快速发展的九系
研究方向
智能机械 与机器人
微纳机 电系统
光电信息 技术与仪器
动态测试 与 故障诊断
CAD/CAM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8
快速发展的九系
自然国家大 科学工程
科研项目
军口863
企业合作 校内项目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国际合作
9
国际交流
美国
主干课程 机械制图 (1)、(2) 精密机械设计基础(1)、(2) 工程光学 自动控制原理 测试技术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工程材料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1) 光电测控技术实验(2) 精密机械设计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16
测试技术及仪器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本专业培养 数理基础好,有扎实的测控知识和仪器设计能力,有 光、机、电综合素质的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
近代力学系基础教研室
1978创建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3
学科建设
77年,考察了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办学方向;确立理工结合,以 工为主;设计和工艺结合,以设计为主的学科 建设思路。 78年建立了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81年批准硕士点
– – –
机床和振动 精密仪器专业 精密机械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17
《2004中国大学评价》
测控技术与仪器:
A+ 第4名/126。
06 高校学科评估(排名):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 11名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18
九系的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1智能机械 与机器人
2微纳机 电系统
3光电信息 技术与仪器
4动态测试 与 故障诊断
5 CAD/CAM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