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沥青砼试验温度检测控制表

合集下载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试验检测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试验检测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试验检测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摘要]本文介绍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方法,分析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车辙;动稳定度一、概述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典型的流变性材料,它的强度和变形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所以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夏季高温时,在重交通荷载的重复作用下,由于交通的渠化,在轮迹带逐渐形成变形下凹、两侧鼓起的所谓“车辙”,这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最常见的病害。

众多研究表明,动稳定度能较好地反映沥青路面在高温季节抵抗形成车辙的能力。

二、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检测方法检测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方法有很多,如:最常见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和三轴压缩试验。

由于三轴试验较为复杂,所以马歇尔稳定度被广泛采用,并且已成为国际通用的方法。

辽宁高速公路有着的多年经验,我省采用车辙动稳定度试验(以正式列入《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

1、原理沥青混合料的车辙试验是试件在规定温度及荷载条件下,测定试验轮往返行走所形成的车辙变形速率,以每产生1mm变行的行走次数即用动稳定度表示。

2、试件成型车辙试件采用轮碾法制成,尺寸为300mm*300mm*50-100mm。

(厚度根据需要确定)。

也可以从路面切割得到需要尺寸的试件。

碾压轮为与钢筒式压路机相似的圆弧形碾压轮,轮宽300mm,压实线荷载为300N/cm,碾压行程为试件宽度即300mm,经碾压后的试件的密度应为马歇尔试验标准击实密度的100±1%。

3、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方法将试件连同试模一起,置于已达到试验温度60℃±1℃的恒温室中,保温不少于5h,也不得超过12h。

之后,将试件连同试模移置于车辙试验机的试验台上,试验轮在试件的中央部位,其行走方向必须与试件碾压方向或行车方向一致。

启动试验机,使试验轮往返行走,时间1h,记录仪自动记录变形曲线及时间温度。

DS={(t2-t1)*N/(d2-d1)}*C1*C2式中:DS--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次/mm)d1—对应于时间t1(一般为45min)的变形量(mm);d2—对应于时间t2(一般为60min)的变形量(mm);C1--试验机类型修正系数,曲柄连杆驱动加载轮往返运行走方式为1.0;C2--试件系数,试验室制备的宽300mm的试件为1.0;N—试验轮往返碾压速度,通常为42次/min。

沥青检测原始记录(溶解度、密度、相对密度)

沥青检测原始记录(溶解度、密度、相对密度)

第 页 共 页
12
3
4
1
2
3
4
12
计算公式仪器设备检验依据备注
溶解度
密度与相对密度
检验次数试验温度下
的相对密度
相对密度平均值
25℃水的密度(g/cm 3)
古氏坩埚和滤纸质量的数值m 1(g)
试验温度下的密度ρ25(g/cm 3)
比重瓶质量m 1(g)比重瓶和水质量的数值m 2(g)比重瓶和试样的质量m 3(g)比重瓶与试样和水合计质量m 4(g)
沥青比重瓶、沥青比重瓶、沥青砼集料筛、电子天平、数显恒温水浴、电热鼓风干燥箱、真空干燥器《石油沥青溶解度测定法》GB/T 11148-2010□ 《固体和半固体石油沥青密度测定法》GB/T 8928-2008□
溶解度平均值(%)
水浴温度(℃)
比重瓶在水中保持时间盛有试样比重瓶在烘箱中保温时间
试样质量的数值m 2(g)
古氏坩埚、滤纸和不溶物质量的数值m 3(g)
溶解度单值X(%)烘箱温度(℃)
滤纸和古式坩埚于烘箱内中干燥时间 (min)
干燥器中冷却时间(min)
古式坩埚编号
1
2
样品状态
检验日期
品种标号委托日期试验编号:
沥青检验记录(二)
样品名称试验环境温度: (℃)委托编号:100
)
(2
132⨯--=
m m m m X 25
25
259971.0D ⨯=ρ。

沥青温度控制

沥青温度控制

普通沥青结合料的施工温度宜通过在135℃及175℃条件下测定的粘度-温度曲线按表5.2.2-1的规定确定。

缺乏粘温曲线数据时,可参照表5.2.2-2的范围选择,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使用高值或低值。

当表中温度不符实际情况时,容许作适当调整。

确定沥青混合料拌和及压实温度的适宜温度表5.2.2-1粘度适宜于拌和的沥青结合料粘度适宜于压实的沥青结合料粘度测定方法表观粘度(0.17±0.02)Pa•s (0.28±0.03)Pa•s T 0625运动粘度(170±20)mm2/s (280±30)mm2/s T 0619赛波特粘度(85±10)s (140±15)s T 0623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 表5.2.2-2施工工序石油沥青的标号50号70号90号110号沥青加热温度160~170 155~165 150~160 145~155矿料加热温度间隙式拌和机集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10~30连续式拌和机矿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5~10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150~170 145~165 140~160 135~155混合料贮料仓贮存温度贮料过程中温度降低不超过10混合料废弃温度高于200 195 190 185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150 145 140 135混合料摊铺温度不低于正常施工140 135 130 125低温施工160 150 140 135开始碾压的混合料内部温度,不低于正常施工135 130 125 120低温施工150 145 135 130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不低于钢轮压路机80 70 65 60轮胎压路机85 80 75 70振动压路机75 70 60 55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不高于50 50 50 45注①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采用具有金属探测针的插入式数显温度计测量。

表面温度可采用表面接触式温度计测定。

当采用红外线温度计测量表面温度时,应进行标定。

检表7.3.2-1 沥青混凝土面层现场质量检验表(填写示例)

检表7.3.2-1 沥青混凝土面层现场质量检验表(填写示例)
详见测表 06
经纬仪:每 200m 测 4 点 水准仪:每 200m 测 4 断面 尺量:每 200m 测 4 断面 水准仪:每 200m 测 4 处
自检合格 XXX
质检负责人意见:
合格 XXX
试验室标准密度的 96%(×98%),最大理 论密度的 92%(×94%),试验段密度的 98%(×99%)
б(mm)
1.2
IRI(m/km)
2.0
应测 8 点,实测 8 点,合格 8 点,合格率 100%,数据详见 按附录 B 检查,每 200m 测 1 处
压实度试验报告
应测 16 点,实测 16 点,合 平整度仪:全线每车道连续按每
代表值 合格值 代表值 合格值
中线平面偏位(mm)
纵断高程(mm)
宽度 (mm)
有侧石 无侧石
横坡(%) 检查人意见:
上面层:设计值的-10% 上面层:设计值的-20% 总厚度:设计值的-5%, 总厚度:设计值的-10%,
20
±15
±20 不小于设计
±0.3
40 41 39 37 /
按附录 H 检查,双车道每 200m 测 1 处

1、沥青混合料的矿料质量和矿料级配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2、各种矿料和沥青用量及各种材料和 沥青混合料的加热温度,沥青材料及混合料的各项指标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每日已
本 作抽提试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矿料级配、沥青含量、马歇尔稳定度等合格率不小于 90%。3、拌和后的沥
格 16 点,合格率 100%,数据
详见平整度试验报告
100m 计算 IRI 或б
弯沉值(0.01mm)
符合设计要求
应测 140 点,实测 140 点, 合格 140 点,合格率 100%, 按附录 I 检查

沥青、沥青混合料性能、现场检测培训

沥青、沥青混合料性能、现场检测培训

软化点试验仪
钢球、试样环、定位环
• 四、试验步骤:

1、将隔离剂拌合均匀涂于试样底板与钢球定位环外侧,将试样缓缓注
入试样环内至高出环面为止。

2、试件在室温中冷却30min,用刮刀刮去环面上的试样,使其与环面齐
平。

3、试样软化点小于80℃,将试样环,钢球、定位环等置于5℃±0.5℃
水的恒温槽中至少15min;软化点大于80℃时,将试样环,钢球、定位环等
• 四、计算: •
分计筛余百分率
: Pi
mi m0
100
式中:
Pi 第i级试样的分计筛余量(%); mi 第i级筛上颗粒的质量(g); m0 全部矿料质量(g)。
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号筛的各
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准确至0.1%。
通过筛分百分率:用100减去该号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准确
Pa 沥青混合料的沥青含量(%)。
同一沥青混合料试样至少平行试验两次,取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两 次试验结果的差值应小于0.3%,当大于0.3%小于0.5%时,应补充一次 试验,三次试验最大值与最小值不得大于0.5%。
沥青混合料的矿质级配检验方法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以 评定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时使用。 •二、主要仪具与材料:标准筛、摇筛机、天平、烘箱。 •

在规定形态的沥青式样,在规定温度下以一定速度受拉伸至
断开的长度,以cm计。延度主要表征沥青的延性。
• 二、标准试验条件:

试验温度:25℃、15℃ 、10℃、 5℃;拉伸速度:5cm/min
• 三、主要仪具与材料:延度仪、试模与试模底板、隔离剂。

改性沥青的粘度特性和施工温度控制_陈华鑫

改性沥青的粘度特性和施工温度控制_陈华鑫

改性沥青的粘度特性和施工温度控制陈华鑫 卢 军 彭 廷 胡长顺长安大学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4)摘要 采用了两种基质沥青和两种改性沥青,分别测试了它们的布氏粘度,并比较了它们的DSR试验结果,从中发现改性沥青的粘度特性与普通沥青相差较大;同时提出了改性沥青拌和施工温度的控制条件。

关键词 基质沥青 改性沥青 布氏粘度 动态剪切流变试验 粘温曲线 流变特性 所谓改性沥青是指将普通沥青通过一定的改性加工工艺或添加一些改性剂而得到的感温性小、稳定性好、耐久性强、粘附性和抗老化性优的新型沥青,而通常所说的改性沥青则主要是指添加聚合物后得到的聚合物改性沥青(PM B)。

由于高分子聚合物具有塑料或橡胶的某些特性,加入到沥青后对基质沥青的性能影响很大,因此改性沥青的流变性能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如果在路面施工中,没有注意到改性沥青的这一特性,将会严重影响路面的施工质量。

JT J032—199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拌和与碾压温度可分别由沥青的粘度为(0.17±0.02)Pa·s和(0.28±0.03)Pa·s时的温度来确定;当采用改性沥青时,温度在基质沥青的基础上相应提高。

对于普通沥青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用规程规定的粘度控制是可行的,然而对改性沥青其温度控制比较含糊,因为不同的基质沥青,拌和与压实温度相差很大,若按提高10~20℃来控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可操作性不强。

为此从几种沥青的粘温关系出发,提出了改性沥青的施工温度控制方法。

1 BROOK FIELD粘度试验粘度是对流体流变特性的一种量度。

研究沥青的流变特性对于确定改性沥青合适的施工温度是十分必要的。

为此,本研究采用美国BROOK FIELD DV-II型旋转粘度计,测试了不同沥青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其结果如表1所示。

若按现行规范0.17Pa·s和0.28Pa·s来控制施工温度,可分别推算出各沥青的拌和与压实温度,如表1所示可见一般改性沥青的拌和与压实温度比普通沥青的要高出14.5~26.6℃与14.5~29.7℃。

沥青路面检测细则

沥青路面检测细则

沥青路面检测细则一、总则1、为贯彻“精心施工、质量第一”的方针,保证沿海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特制定本《沥青路面施工指导书》。

要求各施工、监理单位按本指导书要求遵照执行。

沥青路面的施工必须有完善施工组织设计,保证合理的施工工期。

不得在气温低于10℃,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

沥青路面施工应有良好的劳动保护,确保安全。

沥青拌和厂应具有完备的防火设施。

从事沥青路面试验检测的工地试验室应通过计量认证,取得相应资质,试验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仪器设备必须经计量部门鉴定合格。

妥善处理施工废料,不得随地抛弃废料造成环境污染。

完工后,必须清理现场。

2、下承层沥青面层施工前应首先对下承层进行检查,检查重点:标高是否符合要求,透层油或粘层油是否撒布均匀,表面有无松散(局部小面积松散要彻底挖除,用沥青砼补充夯实,出现大面积松散要彻底返工处理),平整度是否满足要求,以上检验必须严格按规定执行,必须经监理检验认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透层油或粘层油洒布完成后,应对其进行验收,各项指标必须符合规范要求,洒布均匀。

在铺装层施工前实行交通管制,避免污染。

二、沥青路面结构层1、主线路段4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Ⅰ)+SBS改性沥青防水层+6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Ⅰ)+PCR(SBR)型改性乳化沥青粘层+8cm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5Ⅰ)+ 乳化沥青透层油+上基层2、互通式立交匝道4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Ⅰ)+SBS改性沥青防水层+6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Ⅰ)+乳化沥青透层油+上基层三、材料1、一般规定沥青路面所用的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必须按规定频率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测。

沥青材料在进入时应附有原厂的质量合格证和出厂检验单。

沥青取样检验合格后应签发验收单,记录沥青来源、标号、数量、到货日期、存放地点、检验品质以及使用沥青的路段等。

沥青和沥青混合料试验检测方法(新)

沥青和沥青混合料试验检测方法(新)

沥青和沥青混合料试验检测⽅法(新)第五章:沥青混合料试验检测技术作为⾼等级道路路⾯的主要结构形式之⼀,沥青混合料路⾯以其表⾯平整、坚实、⽆接逢、⾏车平稳、舒适、噪⾳⼩等优点,在国内外得到⼴泛的应⽤。

为了保证⾼等级公路在⾼速、安全、经济和舒适四个⽅⾯的功能要求,沥青混合料除了要具备⼀定的⼒学强度,还要具备⾼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耐久性、抗滑性、抗渗性等各项技术要求。

因此道路⼯程建设过程中,对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进⾏准确的检测,以确保沥青路⾯的⼯程质量。

本章简略介绍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和技术性能,重点介绍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法和技术性能指标的检测⽅法,同时介绍SMA的设计及检测⽅法第⼀节沥青混合料的分类及其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是由适当⽐例的粗集料、细集料及填料组成的矿质混合料与粘结材料沥青经拌和⽽成的混合材料,⼀般我们将沥青混凝⼟和沥青碎⽯通称为沥青混合料。

⼀、沥青混合料的分类(⼀)按结合料分类1.⽯油沥青混合料:以⽯油沥青为结合料的沥青混合料。

2.煤沥青混合料:以煤沥青为结合料的沥青混合料。

(⼆)按施⼯温度分类1.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简称热拌沥青混合料。

沥青与矿料在热态拌和、热态铺筑的混合料。

2.常温沥青混合料:以乳化沥青或稀释沥青与矿料在常温状态下拌制、铺筑的混合料。

(三)按矿质混合料级配类型分类1.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中的矿料是按级配原则,从⼤到⼩各级粒径都有,按⽐例相互搭配组成的混合料,称为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

2.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矿料中缺少⼀个或两个档次粒径的沥青混合料称为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

(四)按混合料密实度分类1.密级配沥青混凝⼟混合料:按密实级配原则设计的连续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但其粒径递减系数较⼩,设计空隙率3%-6%。

2.半开级配沥青混凝⼟混合料:按级配原则设计的连续型级配混合料,但其粒径递减系数较⼤,设计空隙率6%-12%。

3.开级配沥青混凝⼟混合料:按级配原则设计的连续型级配混合料,但其粒径递减系数较⼤,设计空隙率⼤于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