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车辙试验检测记录表
公路工程项目-路基路面-1417-沥青路面车辙试验检测报告(模板)

试验室名称:中咨公路养护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报告编号:委托单位 委托编号工程名称 工程部位/用途检测依据 JTG E60—2008《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判定依据 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卷尺(JLM-12)、自动车辙测试设备(JLM-3) 施工单位起讫桩号 结构层次公路等级 检测条件检测日期 委托日期路面车辙深度公里综合评定表位置 车道 检测总区间数平均值(cm)车辙大于10mm区间数合格率(%)检测结论:备注:试验室名称:中咨公路养护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报告编号:报告说明一、项目概况受XXXXXXXXX委托,中咨公路养护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X年X月X日对XXXXXXXXX沥青路面KXXXX-KXXXX**方向**面层的车辙进行检测。
二、检测依据、检测方法及设备1.检测依据(1)《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2.检测方法根据委托单位要求,使用路面车辙自动测定仪对XXXXXXXX沥青上面层上行方向的行车道进行连续检测,测试方法完全满足现行《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对XX公路路面车辙深度的检测要求。
检测速度为50km/h左右,连续采样,数据处理时每100米计算一次车辙深度。
3.检测设备本次检测主要仪器设备见表2-1。
表2-1 主要仪器设备表序号 仪器 型号 编号1 自动车辙测试设备 COPRES-13g JLM-32 卷尺 30m JLM-12本系统属车载式电脑化车辙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路面车辙自动测定仪)。
本仪器采用激光斜射原理和电脑检测技术对整个车道的路面横断面剖面进行自动化检测和车辙深度检测,获得车辙深度指标,检测的横断面宽度可达到3.2 米,检测过程能在正常的行驶车速条件下进行,并在现场完成数据处理。
一般的小轿车或面包车均可作为检测车之用,只要在车体前部或后部加接本系统即可。
公路-练习九_真题-无答案

公路-练习九(总分560,考试时间90分钟)问答题1. 简述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
2. 简述圆曲线的半径运用的原则。
3. 简述竖曲线的设计计算步骤。
4. 简述平曲线加宽过渡的方法。
5. 超高过渡方式。
6. 说明超高过渡段长度的确定方法。
7. 简述公路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的确定。
8. 简述公路平面控制网的检测的内容。
9. 简述角度交会法检测公路中线偏位的两种方法。
10. 简述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步骤。
11. 三角高程测量的步骤。
12. 叙述钢尺精密量距的方法与步骤。
13. 叙述测回法测量水平角的步骤。
14. 叙述方向观测法测量水平角的步骤。
15. 叙述使用光学经纬仪测量竖直角的步骤。
16. 全站仪的测前准备工作内容。
17. 叙述采用间接法确定直线段横断面方向的步骤。
18. 叙述直接法确定圆曲线段横断面方向的步骤。
19. 简述公路横断面宽度检测的步骤。
20. 简述公路横坡度检测的步骤。
在某二级公路(v=60km/h)上,JD10的桩号为K14+635.620,左转角α=36°10'30",根据现有地形条件的限制,选取半径R=1800m。
并已知:路基宽度为10.00m(其中,路面宽度为7.00m),试完成以下的设计与计算:21. 计算平曲线要素;22. 推算平曲线各主点的桩号。
在某三级公路(v=40km/h)上,JD6的桩号为K4+578.38,右转角α=26°30'36",根据地形条件的需要,选取半径R=180m(与其相对应的超高横坡度ib=5%)。
并已知:路基宽度为8.50m(其中,路面宽度为7.00m),超高渐变率P边=1/100,路拱横坡度iG=1.5%,规范规定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Ls(min)=35m。
试完成以下的设计与计算:23. 设计缓和曲线长度;24. 计算平曲线要素;25. 推算平曲线各主点的桩号;26. 计算确定超高渐变段中双坡阶段的长度x0。
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分析及车辙试验研究

目录
01 一、沥青路面车辙的 成因
02
二、沥青路面车辙试 验
03
三、沥青路面车辙预 防措施
04 结论
05 参考内容
沥青路面车辙是公路工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行 车安全性。本次演示将从沥青路面车辙的成因、车辙试验和预防措施三个方面 进行分析和探讨。
温度也是沥青路面车辙形成的重要因素。高温条件下,沥青路面材料的强度和 稳定性会降低,容易产生车辙。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天气,沥青路面温度升高, 车辆通过时很容易产生车辙。
水因素对沥青路面车辙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路面中的水分会软化沥青和集 料,降低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加速路面的磨损和老化,从而增加车辙产生的 可能性。
针对沥青路面车辙的成因,可以采取改进路面设计、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减少 轮胎磨损等预防措施来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安全性。然而,沥青路面车辙的形 成机理和预防措施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解决这一工程问题。
参考内容
引言
随着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重载交通沥青路面承受的压力日益增大。在长时间 重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容易产生车辙,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使用寿命。因此, 研究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及混合料组成设计对于提高路面质量和延长使 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试验方法:沥青路面车辙试验可采用试样控制法和现场道路试验两种方法。试 样控制法是通过在实验室中制作一定规格的试样,模拟现场路面的环境和载荷 条件进行加载试验,以评估路面的抗车辙性能。现场道路试验则是直接在道路 上选定试验段,通过实测车辆载荷和环境因素等数据,分析计算路面的车辙变 形量和变形速率。
结果及分析:沥青路面车辙试验结果包括车辙变形量和变形速率两个方面。在 相同条件下,变形量和变形速率越大,说明路面的抗车辙性能越差。通过对不 同因素进行控制,研究其对车辙形成的影响和规律。例如,通过改变车辆载荷、 温度和水因素等条件,观察它们对车辙变形量和变形速率的影响,从而找出影 响路面抗车辙性能的关键因素。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PPT精选文档

六.计算结果
(1)从车辙试验图上读取45min(t1)及60min(t2) 时的车辙变形d1及d2,精确至0.01mm。
如变形过大,在未到60min变形已达25mm时, 则以达到25mm(d2)时的时间为t2,将其前15min为t1, 此时的变形量为d1。
24
六.计算结果
(2)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动稳定度按下式计算: DS=(t2-t1)*42*c1*c2/(d2-d1)
使试验轮与试件的接触压强在60℃时为
0.7MPa±0.05MPa,施加的总荷载为78Kg左右,根
据需要可以调整。
9
(4)试模:钢板制成,由底板及侧板组成,试模内 侧尺寸长为300mm,宽为300mm,厚为50mm。
10
(5)变形测量装置 自动检测车辙变形并记录曲线的装置,通常用
LVDT、电测百分表或非接触位移计。 11
在试模中铺一张裁好的普通纸,使底面及侧面均被 纸隔离,将拌合好的全部沥青混合料用小铲稍加拌 匀后均匀地沿试模由边至中按顺序装入试模,中部 要略高与四周。
15
(2)取下试模框架,用预热的小型击实锤由边 至中压实一遍,整平成凸圆弧形。
(3)插入温度计,待混合料冷却至规定的压实 温度时,在表面铺一张裁好尺寸的普通纸。
26
橡胶制的实心轮胎。外径φ200mm,轮宽50mm,为84±4;60℃时为78±2,试验轮行走距离为
230mm±10mm,往返碾压速度为42次/min±1次
/min(21次往返/min),允许采用曲柄连杆驱动
试验台运动(试验轮不动)的任一种方式。
8
(3)加载装置
3
2)主要技术指标
碾压轮: 半径500 mm 宽300 mm
碾压轮温度范围:(可任意设定)室温~200摄氏度
重交通沥青路面车辙调查与试验分析

重交通沥青路面车辙调查与试验分析摘要:在公路的发展中,重交通的沥青路面车辙是主要的病害之一,对路面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本文笔者就某一路段的沥青路面车辙进行了相关调查,在室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引起车辙的原因,并重点探讨了减少重交通沥青路面车辙的重要措施,目的是为重交通沥青公路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最大限度的发挥公路等基础设施的作用。
关键字:重交通;沥青路面;车辙;调查;试验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作为高速公路路面的最主要病害,车辙对公路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因此对重交通沥青路面的车辙进行调查和试验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调查和试验,能够得出产生车辙的原因,并可以通过对原因的分析,得出减少车辙损坏的策略,进而提高重交通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实现交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重交通沥青路面车辙的概述在重交通的沥青路面经常出现车辙,是因为受到高温季节重车的影响而产生的塑性积累变形,对交通行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沥青路面出现车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沥青和各种材料的性质与级配、路面的施工以及多种外部条件。
在对沥青路面的车辙研究中,人们不断探索提高路面高温抗车辙能力的材料以及施工工艺,目的是减少车辙对交通行业的损坏。
一般而言,沥青路面车辙的形成通常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压密阶段、稳定阶段以及剪切流动阶段。
首先,在压实施工会出现孔隙,这些孔隙在高温重压的作用下,形成再压实,其次,在压实的基础上再经过长时间的压密,最后由于在高温作用下的负荷剪切动力大于材料的剪切强度,进而形成了剪切流动。
总之,前两个阶段可以通过优化施工工艺,改进施工技术消除,但是后者是产生车辙的决定性因素。
由此可见,在重交通沥青路面车辙形成中,在车辆负荷作用下的剪切流动是关键因素。
因此,需要对沥青路面的车辙进行调查和试验,得出影响车辙产生的各种因素,进而根据产生车辙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证公路的畅通,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进而促进交通行业的健康发展。
应用RLWT车辙仪评价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

应用RLWT车辙仪评价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第22卷第1期2005年1月公路交通科技JournalofHighwayandTransportationResearchandDevelopmentV01.22No.1Jan.2005文章编号:1002-ff268【2005)01-00(O-04应用RLWT车辙仪评价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徐伟,韩大建,张肖宁(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广州510641)摘要:分析RLWT车辙仪在美国NCAT环道试验中的应用情况,并应用RLWT车辙仪对某高速公路车辙进行试验分析,评价不同车辙深度路段路面各层沥青混凝土抗车辙性能,以及沥青路面综合抗车辙性能,车辙进一步发展趋势.根据实验结果对比情况,对路面车辙的处治方案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RLWT车辙仪可以有效对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进行评价及施工质量控制,相关应用分析也可为RLWT车辙仪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道路工程;车辙;实验研究;RLWT车辙仪;沥青混凝土中图分类号:U416.217文献标识码:A EvaluationofAnti—rottingPerformanceofAsphaltPavementbyRXUWei,HANm-jian,ZHANGXiao一,西(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GuangdongQIan乎hou510641,China)AI36tram:TheapplicationofRLWT(RotaryLoadedWheelTesterOrRUrMETER)inNCA TpavementtesttrackisaI1a.RLWTis firstusedtoanalyzesomeexpresswayrnta~gdistributioninChina.Andtheanti-ruttingperfor manceofeachliftofasphaltconcretefromdifferents6coIlsofruttingdepthisevaluated.Thegeneralanti—ruttingperformanceofthepavementandthetrendofI1gaIeal'la-l.Accordingtotheconlparisonofthetestresults,therehabilitationschemeisanaly~d.Therese archresultsshowRLWTcanbeof-fectivelyusedtoevaluatetheanti-ruttingperformanceofasphaltpavementandforconstructi onqualitycontro1.Andtherelativeanalysis canprovidereferenceforRLWTengineeringapplication.Keywords:RoadeI1neering;Rutting;Experimentalstudy;RLWT;Asphaltmixture沥青路面车辙是高速公路一种主要病害,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交通量不断增加,尤其重载,超载问题较严重,对沥青路面抗车辙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_1].目前对提高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对于出现车辙病害路面评价,处治方面研究较少,有必要对出现车辙路面评价,车辙病害处治分析进行系统研究J.本文应用RLWT车辙仪对某高速公路的早期车辙病害进行了试验对比分析,为车辙处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1车辙情况调查广东某高速公路通车约1年就出现较严重车辙病害,为有效处治车辙病害,对该路车辙情况进行了调查,图1为所调查的3个标段车辙深度分布曲线图,图1表明3个标段的车辙情况为:C标车辙最大,A标次之,B标最小.经调查分析,车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路面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达不到路用性能要求.收稿日期:2oo3一l1-20作者简介:徐伟(1973一),男,吉林人,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路面工程.(xuweib@sina.con1)6公路交通科技第22卷暑暑\蓉*5040302010图1调查路面车辙分布曲线图为制定可靠的车辙处治方案,需要明确车辙产生层位,路面结构层次薄弱环节,以及车辙进一步发展趋势.切割方形试块做车辙动稳定度试验不仅取样切割难度较大,而且对路面破坏也较大;APA车辙试件厚度超过80mm,不能分别对路面各层沥青混合料芯样进行评价;而RLWT车辙仪可以对直径100ram,厚50mm芯样试件进行评价.为有效评价路面抗车辙性能,提高路面取芯及试验效率,减少对路面结构破坏,尝试应用RLWT车辙仪对路面各层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进行系统评价,以便为路面车辙处治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2RLW'I"车辙仪简介'RIWT(RotaryLoadedeelTesterorRutmeter)车辙仪是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美国应用的,该车辙仪可以对直径100mm及150mm的芯样进行车辙试验评价.RLWT车辙仪使用的是单向旋转加载轮,即在驱动旋转大轮边缘设置10个小橡胶轮,每个从动小轮的轴载为125N,接触压强为0.69MPa,最大车辙测试深度为6.35mm,RLWT车辙仪试件受力模式见图2.RLWT车辙仪检验沥青混合料抗车辙能力指标是在指定加载次数(,v)下产生的累计变形深度(d),或指定的累计变形深度所需加载次数,为表述方便本文定义RN(车辙动稳定度)代表每mm累计变形所需的加载次数.图2RLWT车辙仪试件受力模式目前RLWT车辙仪应用的时间较短,还没有制定相关的规范性指标,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车辙仪与APA试验结果有一定的线性相关性J.2002年在美国沥青技术国家中心(NcAT)环道试验路中对其应用进行了研究J.NCAT环道试验主要目标是,通过在2.8km长环道上46个不同混合料试验段对比研究,获得抗车辙能力较强的沥青混合料设计信息;同时也对车辙仪实验结果与路面实际车辙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以确定一种较精确地评价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试验方法.自2000年9月至2002年8月NCAT环道经过800万标准轴次荷载,应用自动激光路面断面检测系统(ARAN)对路面车辙进行了检测,路面车辙平均深度为2.8mm,没有出现明显病害.在NCAT环道试验中,应用RLWT,APA,Hum—burg3种车辙仪进行混合料性能对比评价,试验温度设定为64cc,试验加载次数为16000次.对其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路面实际车辙深度(ARAN)与3种车辙仪试验结果对比见图3,曲线对比表明RLWT, APA车辙仪能够较好地反映沥青混合料抗车辙基本性能.对RLWT车辙仪试验中不同沥青种类的混合料试验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别按16000加载次数累计变形,以及lmm累计变形所需加载次数RN表示,具体试验数据见表1.对于PC67—22基质沥青混合料其抗车辙能力平均约为7000RN,PC-76—22改性沥青混合料抗车辙能力约为11800RN,比PC67—22基质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提高69%,这表明改性沥青抗车辙性能较基质沥青明显提高.根据RLWT车辙仪试验结果与路面车辙深度基本相关情况,以上试验数据可作为RLWT应用的参考依据.8E6E卅2O611l62l26313641465测点序号图3路面实际车辙深度与室内实验结果对比曲线表1NCAT不同沥青RLWT车辙对比数据3RWT车辙试验3.1车辙试验方案试验过程为首先在路面取100mm直径芯样,RL.车辙仪标准试件厚度为50mm左右,根据路面结构各层厚度,确定切割芯样上面层取30mm(主要进第1期徐伟,等:应用RIlWr车辙仪评价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7 行横向对比,暂不考虑芯样厚度影响),中,下面层取50mm试件进行实验,其中上面层车辙试验中加20mm垫块,把切割好的试件放人试模内预热,然后进行试验,试验加载16000轴次或车辙深度达到6.35mm结束.3.2车辙试验分析车辙试验主要评价目标是,分析目前车辙带路面沥青混合料抗车辙能力,对比路面上,中,下层混合料抗车辙能力,确定路面薄弱环节.目前根据车辙试验还不能完全预测路面车辙发展深度],但可以预测车辙发展趋势,以及评价是否稳定.由于RLWr车辙仪目前缺少规范性指标及应用经验,本项目评价方法主要是采用对比试验,即在参考NCAT环道车辙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分别在超车道及其对应位置的主车道车辙带处取芯,对比超车道和主车道抗车辙能力;对比路面上,中,下层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分别在A,B,C标段车辙有代表性位置取芯,另外也在车辙深度较小的D标(上,中面层为改性沥青)处取芯,对比不同车辙路段的芯样抗车辙能力.表2路面车辙深度及芯样RLWr车辙试验数据对4个标段路面芯样的上,中,下层分别进行了RLWr车辙对比试验,部分芯样在加载次数没有达到16000次前,其累计变形深度已经达到6.35ram.为了便于比较,把路面芯样抗车辙能力统一换算为lmm 累计变形深度对应的加载次数(RⅣ),具体路段标号,实际路面车辙深度及RLWr试验结果见表2.通过对车辙试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表2中主车道,超车道抗车辙能力对比表明,除A标上面层外,主车道车辙带位置的路面抗车辙能力较超车道路面有所提高,这主要是由于主车道沥青混合料经过行车进一步压密的结果.A标主车道上面层经压密后有泛油倾向,其抗车辙能力明显降低.这也表明混合料因级配,油石比,空隙率等组成差异,出现车辙后的表现,发展趋势也有不同特点.图4中A,C标下面层芯样累计变形深度随加载次数发展曲线表明,约在加载3000次时前两个标段超车道下面层芯样比主车道下面层芯样车辙发展快,这一阶段主要是压密变形;在加载3000次后超车道与主车道下面层芯样车辙发展速度较接近,主要表现为流动变形,这也反映出主车道经过行车压密后其抗车辙能力有所提高].量图4A,C标F面层车辙深度曲线(2)为反映路面抗车辙整体性能,把路面上中下3层抗车辙能力进行累计对比,即路面上,中,下层动稳定度RN之和,分析数据见表2.把各标段路面主车道实际检测车辙深度与超车道芯样累计动稳定度进行相关分析,即比较初始路面动稳定度与实际路面车辙深度,统计表明RLWr车辙试验数据与实际路面主车道车辙深度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见图5,这说明RLWr车辙仪能够较好地表征沥青混合料抗车辙能力.A,B,C标与D标芯样3层累计抗车辙能力对比情况见图6,参考NCAT试验结果,表明A,C标路面主车道路面经过压实后抗车辙能力有所提高,但目前其抗车辙能力仍然较低,A,C标段车辙还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图5路面车辙深度与车辙试验相关性一l00000E800006000040000≈20000图6各标段累计抗车辙能力对比(3)为进一步分析路面抗车辙的薄弱环节,对路面各层抗车辙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图7,8中路面各层抗车辙能力对比表明,A标上面层抗车辙能力偏8公路交通科技第22卷低,c标下面层抗车辙能力较低,而且A标上面层主车道目前有轻微泛油倾向,其抗车辙能力较超车道有所降低.这与局部开挖检验车辙主要发生层位结果基本一致.参考NCAT环道车辙试验结果,A,B,c标与D标段芯样3层抗车辙能力对比表明,A标上面层,c标下面层是薄弱环节,目前A,B,c标各层混合料抗车辙能力均较低.5000l400030002000l000图7超车道路面各层抗车辙性能对比一8000l600040002000图8主车道路面各层抗车辙性能对比(4)上,中面层混合料采用改性沥青的D标路面,在同样交通,气候条件下,比各层均采用重交AH-70基质沥青的A,B,C标路面抗车辙能力表现出明显优势,这与NCAT环道试验路表现是一致的,这也说明合理地改性沥青技术可以显着提高混合料的抗车辙热稳定性.3.3车辙处治方案分析对于较严重的车辙问题,其处理方法主要是铣刨清除出现车辙的面层,然后重铺沥青面层.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确定车辙路面的铣刨深度.路面芯样RL. wr车辙试验结果表明在车辙较严重的A标路面上面层,c标路面下面层抗车辙性能均明显偏低.参考NCAT环道试验车辙结果,A,B,c标与D标芯样3层抗车辙能力对比表明,主车道路面抗车辙能力还较低,没有达到稳定,还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使处治方案经济可靠,应分别进行局部路段的不同层次的试验路的处治研究,具体的处置方案根据交通,气候环境特点,以及试验路路用性能,经费投入来确定.4结语本文应用RLWT车辙仪对高速公路车辙病害进行了系统实验研究,分析了路面综合抗车辙能力水平,路面各层次薄弱环节,车辙发展趋势.同时实际工程及试验结果也表明改性沥青可以有效提高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以上试验分析为车辙处治方案的确定提供了参考依据.基于RLWT车辙仪应用的方便性及有效性,可以应用于沥青路面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这也是RLWT车辙仪研究开发的主要目的之一.对于RLWT车辙仪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积累工程经验,为沥青路面建设的施工质量控制,维修处治提供一个方便,可靠的试验检测手段.参考文献:[1],ceediI1gs.ASTmtx~ium/WorkshopOilHiPressureTrackTires[C]. Austin,Texas:AmericanAssociationofStateHighwayandTI∞耳a? donOfficialsandFederalHighwayAdministration,1987(2).12JDeBeer,MJGroenendijk,CFisher.Three一~analContact StressesundertheLINTRACKWideBaseSinsteTyres.Measuredwith theVehlde-RoadSurfacePressureTransducerArray(VRSFTA)System inSouthAfricalRJ.Confi?dentialContractReportCR.96/056,1996 (11).[3]LaiJS.ResultsofRound-RobinTestnToEvaluatee~ttmsofAs? phahMixesUsingLoadedWheelTester[c].w~aa=ston,D.C.:In TmnstmrtatlonResearchRecord1417,TRB,NationalReseardaComa? cil,1993(10):127—134.[4]刘宗波,柏朝晖,刘一.热沥青混合料车辙易感性实验[J].北京:交通标准化,1999(4):25—27.[5]RBuzzPoweU.[atx)ratoryPerformanceTestingforTheNeatPavement TestTrack[c].wasll蛔m,D.C.:InTransportationResearchRecord20o3?002331,TRB,NationalResearchCouncil,2003(10):l5—24.[6]LAllenCooleyJr,PrithviSKandhal,MShaneBuchanan,FrankFee, AmyEpps.LoadedWheelTestersintheUnitedStates:StateofthePrac?dce[R].NCATReportNo.2OOO(4):21—22.[7]HuberGA,JCJones,PEMessersmith,NMJackson.Contfiimdonof FineAggregateAngularityandParticleS}IapetoSuperpaveMixturePer? formance[c].Washington,D.C.:InTransportationResearchRecord1609.TRB,NationalReseardaCouncil,1998(8):28—35.[8]张登良,李俊.高等级道路沥青路面车辙研究[J].西安:中国公路,1995,8(1).。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方法

7.3如果压强不符合0.7MPa±0.5MPa,荷载应予适当调整;
7.4注意保温时间不少于5h,也不得多于12h;
7.5对试验变形较小的试件,也可对一块试件在两侧1/3的位置上进行两次试验,然后取其平均值;
3.2.3如需要,将试件脱模按本规程规定的方法测定密度及空隙率等各项物理指标。如经水浸,应用电扇将其吹干,然后再装回原试模中。
3.2.4试件成型后,连同试模一起在常温条件下放置的时间不得少于12h。对聚合物改性沥青充分固化后方可进行车辙试验,但室温放置时间也不得长于一周。
4.试验步骤:
具体试验步骤依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20-2011》T0719-2011的方法进行。
序号
名称
使用要求
1
车辙试验机
/
2
试件台
可牢固地安装两种宽度(300mm及150mm)的规定尺寸试件的试模
3
试验轮
橡胶制的实心轮胎,外径φ200mm,轮宽50mm,橡胶层厚15mm。橡胶硬度20℃时为84±4,60℃时为78±2。试验轮行走距离为230mm±10mm,往返碾压速度为42次/,min±1次/min。允许采用曲柄连杆驱动试验台运动或链驱动试验轮运动的任一种方式
d1—对应于时间的变形量,mm;
d2—对应于时间的变形量,mm;
C1—试验机类型修正系数,曲柄连杆驱动试件的变速行走方式为1.0,链驱动试验轮的等速方式为1.5;
C2—试件系数,试验室制备的宽300mm试件为1.0,路面切割的宽150mm的试件为0.8;
N—试验轮往返碾压速度,通常为42次/min。
6.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内容:①检测项目名称;②沥青混合料类型;③试验日期及时间;④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及编号;⑤试验结果 ;⑥注明试验温度、试验轮接地压强、试件密度、空隙率及试件制作方法等;⑦执行标准;。⑧要说明的其他内容。
沥青混凝土标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标准实验方法,对沥青混凝土的性能进行检测,包括其物理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等,以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为工程验收提供依据。
二、实验材料1.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采用某品牌沥青,集料为碎石、砂、矿粉等。
2. 实验仪器:沥青混合料拌和机、马歇尔试验仪、车辙试验仪、冻融劈裂试验仪、孔隙率测试仪等。
3. 其他材料:标准砂、矿粉、水、油石比等。
三、实验方法1. 马歇尔试验: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进行马歇尔试验,测试沥青混凝土的密度、稳定度和流值等指标。
2. 车辙试验: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进行车辙试验,测试沥青混凝土的抗车辙性能。
3. 冻融劈裂试验: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进行冻融劈裂试验,测试沥青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4. 孔隙率测试: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进行孔隙率测试,测试沥青混凝土的孔隙率。
四、实验步骤1. 拌和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照设计配合比,将沥青、集料、矿粉等材料进行拌和,确保混合料均匀。
2. 马歇尔试验:a. 取一定量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照试验要求进行马歇尔试验。
b. 测试混合料的密度、稳定度和流值等指标。
3. 车辙试验:a. 将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照试验要求进行铺设。
b. 在规定温度下,用车辙试验仪进行车辙试验。
c. 测试沥青混凝土的抗车辙性能。
4. 冻融劈裂试验:a. 将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照试验要求进行铺设。
b. 将铺设好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进行冻融处理。
c. 进行冻融劈裂试验,测试沥青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5. 孔隙率测试:a. 取一定量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照试验要求进行孔隙率测试。
b. 测试沥青混凝土的孔隙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马歇尔试验结果:- 密度:2.41g/cm³- 稳定度:6.5kN- 流值:28mm结果分析: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密度、稳定度和流值均符合规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