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板压接工艺设计技术交流

合集下载

背板的压接设计

背板的压接设计
维普资讯
背 板 的 压 接 设 计
高 照辉
( 电子 第 5 4研 究 所
摘要 关键词
王 朝 晖
石 家 庄 00 8 ) 50 1
根 据 近 几年 的 工 作 经 验 , 细 地 叙 连 了压 接 技 术 的 特 点 , 详 并从 压接 器 件 和 模 具 共 的 选 用 , 制 板 生 产 的 印 背板 压接 插座 支撑 模 具
技术要 求, 高低 针 设 计 扣 支撑 模 具 四方 面 鹕述 了 系统 内背 板 ( ak 兀 ) 接 设 计 的 实现 c B c H e 压
在设 计 大 型 的 电子 成套 设 备 时 , 般 都需 要 用 一 背 板将 多块 甚 至几 十块 整 件 ( 电路 板— — 在 印制 线 路 板上安 装适 当的元 器件 实现 某 些特 定 的功 能 ) 有 机 的组合起 米 =背 板 设 计 的好 坏 , 靠 性 的 高低 直 可 接 决定 了现代 电子 成套设 备运 行 的可靠性 和工 作性 能 , 以背 板设 计在 整 个 电 子 成套 设 备 的设计 中是 所 非 常 重 要 的
表 1 几 种 器 件 的 厂 家 、 号 殛 压 接 模 具 型 号 型
名 称 厂京型 号 压接模鼻 岳
l 压 接 技 术

般 的 背 板 采 用 焊 接 设 计 , 由 于 传 统 的 焊 接 但
工艺 容易造 成焊 锡短 路 、 焊点 虚 焊 , 样可能会 增加 这 产 品的成本 近来经 常采用 非 c c溶 剂 清洗 、 水 F 半 清洗 、 水清洗 和免清洗 四种 清洗 工艺 , 用于装 配焊 接 后 的清洗 , 以清 除表 面残 留导 电物质 或其它 污染物 。 从制造 角度 和工 艺 流程 管 理 来说 , 清洗 焊 接 技术 免 无 疑具有很 大 的优势 , 它具有 缩 短生产 周期 , 降低废 料产 生 , 削减 原 料 消耗 , 少 设 备保 养 频 度 的特 点 , 减 在很 大程度上 节 约 了生 产 成 本 , 它却 是 建 立 在相 但 对降低 品质基 础 上 的 ; 它 的三 种 清洗 也 不 能 做 到 其 百分 之百 的将 表 面 残 留导 电 物 质 或 其 它 污 染物 清 除, 保证产 品使 用 的长期可靠 性 。 如果 背 板 采用 先 进 的压 接技 术 , 仅 符合 高 密 不 度、 小型化 的 要求 , 约装配 时 间 , 于大批量 生产 , 节 易 方便 产品结 构设 计 , 有很 高 的灵 活性 和可靠 性 , 具 而 且不使 用助 焊 剂 和焊 锡 , 免 了焊 锡 短 路 、 避 焊点 虚 焊 、 面 残 留 导 电 物 质 或 其 它 污 染 物 , 样 真 正 的 免 表 这 清 洗 , 从根 本上 降低 了生产成 本 , 证 了产品 的长 才 保 期 可靠 。采用 先 进的压接 技术 还有一 个好 处— — 维 护方便 。人 们 不必 再 费劲 地 去 除 焊 锡 , 只需 拔 出来 就 可 以 了 。所 以 压 接 技 术 和 焊 接 技 术 相 比 具 有 无 可 比拟 的 优 势 。 当然 如 果 不 掌 握 压 接技 术 的 关 键 所 在, 采用 压接 的背板 的可 靠性 也无从谈 起 。 压接 技术 是保证 背板 压接 质量 的关键 。应重 点 考虑压 接器 件 和模 具 头 的选 用 , 印制 板 生 产 的技 术

压接工艺设计范文

压接工艺设计范文

压接工艺设计范文一、引言压接工艺是一种常用的金属连接方法,在许多行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设计一种适用于金属材料连接的压接工艺,并探讨其可行性和效果。

二、压接工艺的选择在选择适合的压接工艺之前,首先需要确定连接材料的种类和要求。

本文以两种金属材料A和B为例,其连接要求为坚固、密封性好并且能够承受一定的载荷。

三、压接工艺设计1.选择适当的压接方法根据金属材料的特性和要求,选择适合的压接方法是关键的。

本文选择了点焊作为压接方法,因为点焊可以提供坚固的连接和良好的密封性。

2.设计压接机构压接机构是实现压接的关键组成部分。

本文设计了一种压接机构,其主要由压接头、压接臂和压接座组成。

其中,压接头是与金属材料接触的部分,压接臂是连接压接头和压接座的部件,压接座用于固定金属材料。

3.确定压接参数压接参数的确定对于良好的工艺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通过试验确定了压接力和压接时间的范围,然后通过设计试验确定了最佳的压接力和压接时间。

最后,通过工艺实施确定了具体的压接参数。

四、实施及效果分析1.实施过程本文按照设计的压接工艺进行了实施。

首先,将金属材料A和B放置在压接座上;然后,调整压接机构,使得压接头与金属材料接触;最后,施加压接力并保持一定的时间。

完成压接后,进行了检测和评估。

2.效果分析通过对压接接头进行断裂强度测试,验证了压接工艺的可行性和连接强度。

测试结果表明,压接接头的断裂强度远高于要求的工作载荷,证明了压接工艺的有效性。

此外,通过观察压接接头的断面形貌,验证了压接工艺的密封性。

五、总结本文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金属材料连接的压接工艺,并对其进行了实施和效果分析。

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压接工艺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效果。

尽管本文以金属材料A和B为例进行了设计,但该压接工艺可以应用于其他金属材料的连接,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双面压接背板可靠性研究

双面压接背板可靠性研究

双面压接背板可靠性研究任尧儒;王小平【摘要】在数据交换量日益膨胀的4G/5G通讯时代,双面压接高速背板方案能够很好的实现这种功能.双面压接背板在电镀过程中存在机械盲孔无铜、表面基材污染和孔壁耐热环境微裂纹等影响可靠性和表观的缺陷,因此经过机理分析和实验验证,通过工艺改良实现产品电气连接和可靠性提升,并保证批量可靠稳定制作.【期刊名称】《印制电路信息》【年(卷),期】2018(026)004【总页数】10页(P35-44)【关键词】双面压接;背板;孔内无铜;板面污染;孔壁冲击裂纹【作者】任尧儒;王小平【作者单位】生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东莞 523127;生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东莞 5231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410 前言在国内通信网络4 G(Gap,代)建设和4.5G或5 G布局中,高频高速单板和功放产品板已经实现38 Gbps(Giga,10亿)传输速率,这些产品往往用于高速信号的输入和输出,而输入到输出之间需要大容量背板实现信号的交换。

早些年常规的大尺寸背板已经不能满足日益膨胀的大数据的信息交换,比如100 Gbps(背板带宽,是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传输速率就不能通过无限扩大背板尺寸和厚度来实现数据交换功能,且尺寸和厚度也受制于PCB内层、层压、钻孔和电镀设备的制作能力限制,所以为了提高布线和压接密度,产品需要全面优化设计。

一旦实现100 Gbps到200 Gbps、400 Gbps的跨越,则通信产品升级到1 Tbps(1024 Gbps)的传输速率也将指日可待。

本文将研究高速背板实现需要涉及的关键因素和PCB产品制作过程的可靠性保证。

1 现状分析1.1 通信背板产品发展在2007年之前,电信通讯网络主要提供语音和文字(短信、彩信等)服务,这些基础服务包含的数据量小,对背板的传输速率要求低,产品工艺相对简单,使用普通的FR4板料(比如S1141,EG-150T)就可以实现网络服务商要求的基本功能。

高速背板设计心得(谢宝国)

高速背板设计心得(谢宝国)

高速背板设计心得谢宝国 陈飞1 高速背板的分层高速背板为实现较好的电磁兼容性设计,使得印制板在正常工作时能满足电磁兼容和敏感度标准。

正确的堆叠有助于屏蔽和抑制EMI 。

多层印制板的电磁兼容分析可以基于克希霍夫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根据克希霍夫定律,任何时域信号由源到负载的传输都必须有一个最低阻抗的路径。

见图一。

图中I=I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图中I 我们称为信号电流,I ′称为映象电流,而I ′所在的层我们称为映象平面层。

如果信号电流下方是电源层(POWER ),此时的映象电流回路是通过电容耦合所达到的。

见图二。

图一发送端 接收端图二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αsin 1⨯⨯⨯⨯=rA I K E 可以得出当A 越大时,E 值越大。

见图三αsin ⨯⨯⨯⨯=rA I K E图三根据以上两个定律,我们得出在多层印制板分层及堆叠中应遵徇以下基本原则; ① 电源平面应尽量靠近接地平面,并应在接地平面之下。

② 布线层应安排与映象平面层相邻。

③ 电源与地层阻抗最低。

其中电源阻抗Z 0=WD⨯επ120其中D 为电源平面同地平面之间的间距。

W 为平面之间的面积。

④ 在中间层形成带状线,表面形成微带线。

两者特性不同。

重要信号线应紧临地层。

① 六层板在背板设计中推荐D 种情况,在六层板中,它的EMI 性能最优。

② 八层板表三八层板,如果是5个信号层,以D 种情况为最好。

在这种情况中,S1,S2,S3都是比较好的布线层。

同时电源平面阻抗也比较低。

如果是4个信号层,以表三中E 种情况为最好。

每个信号层都是良好布线层。

在这几种情况中,相邻信号层应布线。

③ 十层板十层板中C 、D 一般用于背板。

其中D 种情况对EMC 的屏蔽作用要好于C 。

不足之处是在于两信号层相接,在布线上要注意。

总之,PCB 的分层及叠层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事情。

有多方面的因素要考虑。

2高速背板的布线高速信号的布线主要是考虑信号的完整性,即延迟、反射、串扰、同步切换噪声(SSN)和电磁兼容性(EMI)。

背板压接设计

背板压接设计

背板压接设计摘要:根据近几年的工作经验 , 详细地叙述了压接技术的特点 , 并从压接器件和模具头的选用 , 印制板生产的技术要求 , 高低针设计和支撑模具四方面阐述了系统内背板 (Backplane )压接设计的实现。

关键词:背板压接插座支撑模具在设计大型的电子成套设备时 , 一般都需要用背板将多块甚至几十块整件 ( 电路板在印制线路板上安装适当的元器件实现某些特定的功能 )有机的组合起来。

背板设计的好坏 , 可靠性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现代电子成套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工作性能 ,所以背板设计在整个电子成套设备的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

1 压接技术一般的背板采用焊接设计 , 但由于传统的焊接工艺容易造成焊锡短路、焊点虚焊 , 这样可能会增加产品的成本。

近来经常采用非 C F C 溶剂清洗、半水清洗、水清洗和免清洗四种清洗工艺 , 用于装配焊接后的清洗 , 以清除表面残留导电物质或其它污染物。

从制造角度和工艺流程管理来说 , 免清洗焊接技术无疑具有很大的优势 , 它具有缩短生产周期 , 降低废料产生 , 削减原料消耗 , 减少设备保养频度的特点 ,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生产成本 , 但它却是建立在相对降低品质基础上的 ;其它的三种清洗也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将表面残留导电物质或其它污染物清除 , 保证产品使用的长期可靠性。

如果背板采用先进的压接技术 , 不仅符合高密度、小型化的要求 , 节约装配时间 , 易于大批量生产 ,方便产品结构设计 , 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 而且不使用助焊剂和焊锡 , 避免了焊锡短路、焊点虚焊、表面残留导电物质或其它污染物 , 这样真正的免清洗 , 才从根本上降低了生产成本 , 保证了产品的长期可靠。

采用先进的压接技术还有一个好处—维护方便。

人们不必再费劲地去除焊锡 , 只需拔出来就可以了。

所以压接技术和焊接技术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当然如果不掌握压接技术的关键所在 , 采用压接的背板的可靠性也无从谈起。

一种多功能VPX背板的设计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多功能VPX背板的设计方法[发明专利]

(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41638 A(43)申请公布日 2012.12.26C N 102841638 A*CN102841638A*(21)申请号 201210243087.6(22)申请日 2012.07.10G06F 1/16(2006.01)(71)申请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地址210003 江苏省南京市中山北路346号(72)发明人任延平翟刚毅(54)发明名称一种多功能VPX 背板的设计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VPX 背板的设计方法。

针对现如今FPGA 、DSP 、CPU 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并行总线已经不能满足大带宽、高速率的要求。

本发明采用VPX 总线技术,利用串行RapidIO 和Advanced Switching Interconnect等现代工业标准的串行交换结构,支持更高的背板带宽。

本发明采用VITA46标准,解决了相邻板间信号的高速传输,不同板卡之间通过交换网络实现信号的高速传输,支持两块交换板同时对不同板卡进行数据交换,并且支持交换板与交换板之间的数据通信,并且增加各种外部控制信号。

在背板上引入电源模块设计,增强了通用性,并且在每个槽位之间引入了加固条设计,能有效的防止背板弯曲,并解决了高速连接器在压接时容易损坏的问题。

(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1/1页1.一种多功能VPX 背板的设计方法,包括:处理板间信号传输、处理板与交换板之间信号传输、交换板与交换板之间信号传输、外部信号的引入和电源以及结构的设计,其特征在于:A 、处理板之间采用16对高速差分信号线进行板间信号的互连;B 、采用两块交换板设计,每块交换板都可分别与除交换板之外的任一槽位板卡通过×4的串行RapidIO 协议进行通信;C 、两块交换板之间可以通过两组×4的串行RapidIO 协议进行相互通信,并且可以通过千兆网进行数据通信;D 、引入除板卡外的外部信号,实现外部信号对板内信号的控制;E 、将电源背板与信号背板放到一起,引入加固条设计;F 、除交换板两个槽位外,其他各槽位可以接入任何满足VITA46标准的处理板,如FPGA 或PowerPC 板。

PCB连接器压接工艺探索与实践

PCB连接器压接工艺探索与实践

实现 电气 互 连 。 随着 电子产 品的 不 断 发展 ,产 品 的

致 性 和 高 密 度化 要 求 越 来越 高 。对于 细 间距 ,多
由于 压 接 工 艺 具有 很 高 的 可靠 性 和 易 操 作性 , 压 接
排 插 针 的小型 连 接器 ,以往 的焊接 技术 已无 法 完成 ,
技术被 广 泛接 受 和使 用 。
1 连接器压接与焊接工艺性能 比较
焊 接 技 术是 指 采 用锡 合 金 焊 料 ,在 一 定 的 温度 下熔 化 ,通 过金 属 焊 件 与焊 料 的 原 子 或分 子 间 的相 互扩 散 作 用 ,结 合 形 成 金 属 间化 合 物 ,从 而 把焊 接
a n d c r i mp i n g t e s t s t a n d a r d s f o r t h e r e a l i z a t i o n o f c o n n e c t o r c r i mp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
pr o du c t s , t he p a p e r de s c ibe r s t h e c r i mpi n g p r i nc i pl e ,c r i mpi ng qu a l i t y a s s u r a n c e f a c t o r s ,c r i mp i n g p r o c e s s
200 6.
版 社 ,2 0 0 4.
[ 7 】 张玲 编 .电 动 液 压 转 辙 机 维 护 知 识 问 答 【 M 】 . 北 京 :中国
铁 道 出版 社 ,2 0 0 7 .
Ke y wo r ds : c o n n e c t o r ; c impi r ng; pr oc e s s i n g

背板压接技术

背板压接技术

背板压接技术--专题文章所属栏目:科技研发文章加入时间:2010年4月16日11:30背板压接技术作为一种被广泛接受和使用的无需焊接技术,被用来将一个接插件印制电路板上,具有极高的可靠性、插接安全性以及易操作性。

一般的背板采用焊接技术,但由于传统的焊接工艺容易造成焊锡短路、焊点虚焊加产品的成本。

近年来经常采用非CFC溶剂清洗、半水清洗、水清洗和免清洗四种清焊接后的清洗,以清除表面残留导电物质或其它污染物。

从制造角度和工艺流程管理焊接技术无疑具有很大的优势,它具有缩短生产周期,降低废料产生,削减原料消耗频度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生产成本,但它却是建立在相对降低品质基础上的洗也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将表面残留导电物质或其它污染物清除,保证产品使用的长采用先进的压接技术,对背板进行加工,不仅符合高密度、小型化的要求,节约大批量生产,方便产品结构设计,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可靠性,而且不使用助焊剂和除了焊接操作对印制电路板造成的热应力、焊锡短路、焊点虚焊、表面残留导电物质这样真正的免清洗,才从根本上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了产品的长期可靠。

插接件的安费用低。

全部具有修理能力-接插件和插头易于进行互换。

所以压接技术和焊接技术拟的优势。

以背板压接为代表的PCB板元器件压接工艺,以其适应高速、柔性、加工方便、来得以迅猛发展。

适度压入技术介绍1) 定义适度压入技术是一种免焊接的电子装配工艺。

比电路板插孔稍大的“针脚”部分插入孔部分被压扁并保持“适度压入”连接。

2) 适度压入的特点良好的抗震性无间隙接触,避免“冷焊”连接的腐蚀较低的压入力电路板变形微小3) 应用行业在高品质应用中被广泛接受,例如通讯、军事和汽车。

4) 适度压入相对于焊接的优点环保在电路板和连接器上无热应力避免焊接错误例如锡桥等可维修连接器(超过3次)快速和简单的装配工艺加工需要较少的场地无铅化的操作不需要昂贵的高温材料提供实时监测插入力非破坏快速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背板压接检验标准
合格: 连接器针脚全部透过PCB压接孔, 无不出脚,出脚长度≤1.5mm。针脚 高度差符合:H≤0.5mm,H1≤0.5mm 且H2≤0.8mm。 不合格: 连接器针脚未全部透过PCB压接孔 ,有不出脚现象;针脚高度差:H> 0.5mm或H1>0.5mm或H2>0.8mm。
可靠性高
二、背板压接工艺设计
2、压接的可靠性
二、背板压接工艺设计
3、对印制板的一般设计要求 ⑴ 印制板的金属化孔镀层均匀,不得有毛刺,孔铜厚度要 求25μm以上,抗剥强度不小于120N; ⑵ 印制板孔径精度一般要求为±0.05mm; ⑶ 印制板的最大宽度为400 mm; ⑷ 印制板上的元器件与连接器的间距要求大于5mm。
8、修复能力
下图是拔出整个C型插座的原理。所用拔出工具上有不同深度的孔,用来 导引不同长度的插头。工具的另外一端由平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下方支撑在绝缘器的较低 部分上,从而可以承受拔出力,并使工具不与印制电路板表面相碰。
四、背板压接检验标准
1、检验时应注意连接器的型号规格、安装位置及安装方向。 2、连接器塑胶壳体良好,无破损、变形、裂纹和裂缝现象, 插针不得有退出现象。 3、印制板无损伤和变形。 4、连接器压接后不得松动。 5、连接器压接的其它检验标准如下表所示。
二、背板压接工艺设计
4、对印制板的通孔设计要求
一个高质量的压接式连接的决定因素不仅仅是在允许公差范围内镀 金通孔的最终尺寸,还在于正确的孔结构,孔径和铜锡镀层的厚度必须 符合压接要求。
二、背板压接工艺设计
⑴ 印制板通孔:镀锡 (EPT)
孔径φ 裸孔 铜 锡 镀金属通孔 0.6 mm 0.68-0.72mm Min.25μ m 5-15μ m 0.55-0.65mm 0.85 mm 0.975-1.025mm Min.25μ m 5-15μ m 0.83-0.94mm 1.0 mm 1.125-1.175mm Min.25μ m 5-15μ m 0.94-1.09mm 1.49 mm 1.575-1.625mm Min.25μ m 5-15μ m 1.39-1.54mm 1.6 mm 1.725-1.775mm Min.25μ m 5-15μ m 1.51-1.69mm
背板压接工艺设计技术交流
陈祎 2010.6

背板压接的基本知识
二 三 四
交 流 大 纲

背板压接工艺设计 背板压接工艺 背板压接检验标准
背板压接特性
一、背板压接的基本知识
1、术语和定义
1)压接 由弹性可变形插针或刚性插针与PCB金属化孔配合而形成的一种连接。 在插针与金属化孔之间形成紧密的接触点,靠机械连接实现电气互连。 为了形成紧密的配合,针脚的横截面尺寸必须大于PCB金属化孔孔径, 在压接过程中,针脚横截面或金属化孔要产生变形 。压接的标准有德国 技术标准DIN 41611和国际电工标准IEC 60352-5。
四、背板压接检验标准
合格: T≤0.5mm,T1≤0.5mm。 不合格: T>0.5mm 或 T1>0.5mm。
针体高度
针体损伤
合格: 针体无损伤和变形;针体有损伤,但损伤 区域的面积不超过针体表面的20%; 损伤的深度不超过针体厚度/宽度的20%。 不合格: 针体呈蘑菇状;针体有损伤,损伤区域的 面积超过针体表面的20%;针体有损伤,损 伤的深度超过针体厚度/宽度的20%。
压接间隙
合格: H≤0.2mm 不合格: H>0.2mm
四、背板压接检验标准
连接器倾斜
合格: 0<H2<H1≤0.2mm 不合格: H>0.2mm
四、背板压接检验标准
跪针
合格: 无跪针,所有针脚排列整齐、清 晰可见,连接器无偏移。 不合格: 因跪针而使连接器偏移,针脚排 列不整齐,有个别针脚不可见。
四、背板压接检验标准
检验项目 图例 检验标准 合格: 焊盘无裂纹和起翘。 不合格: 焊盘开裂和翘起。
焊盘开裂或 翘起
锈蚀和氧化
合格: 针体表面光滑平整,无锈蚀氧化; 针体表面镀层无翘起、无剥落;针 体表面镀层金属色泽均匀,无发黑 、变色现象。 不合格: 针体表面锈蚀氧化,镀层金属翘起 或剥落;针体表面镀层金属有发黑 、变色现象。
三、背板压接工艺
6、压接制造过程 将装有插座的印制板放于压接台面上,使要压接的插座正对 着下模,上模用一个平压模(平压式插座)或一个针压模 (针压式插座),调整好压接高度和压接气压,控制手柄将 插针压入印制板通孔中。
三、背板压接工艺
7、针的压入过程
压接前针的对中
压接过程中
压接完成
三、背板压接工艺
8)跪针 指在压接过程中,连接器的针脚未完全压入PCB的金属 化孔,针脚的一部分在金属化孔外弯曲。
一、背板压接的基本知识
2、压接的历史 1)1970年:硬性压接; 2)1974年:C-press、Eye of the Needle柔性压接; 3)1983年:Tcom press-fit section柔性压接; 4)1980’S:应用于通信行业; 5)1990 ’S:应用于通信行业和汽车行业; 6) 2000 ’S:大量应用于通信、汽车、机车和军事行业。
⑷ 印制板通孔(Harting)
三、背板压接工艺
1、对压接的工艺要求 ⑴ 压接模具要与连接器相对应,不能混用; ⑵ 印制板的重复压接一般不超过三次; ⑶ 返工时退出来的连接器不能再使用。 ⑷ 平压模和针压模不能混用。
三、背板压接工艺
2、对背板工艺审查的要求 1)背板采用何种工艺? 采用焊接工艺还是采用压接工艺?推荐采用压接工艺,特别是大板。 2)压接工艺必须对印制板提出特殊要求。 提出印制板孔铜厚度和孔径精度要求。 3)压接工艺需确认连接器压接方式。 确认是平压连接器还是针压连接器。 4)是否有压接模具? 常用的连接器有压接模具,新连接器要考虑模具。 5)审查印制板的尺寸 印制板的尺寸是否超出压接的最大板面尺寸。 6)审查元器件的布局 有些背板上还有元器件,它的布局是否影响压接,元件与连接器的间 距是否满足压接要求。 7)考虑背板生产工艺流程 背板的布局是否有利于生产,工艺流程是否简单。
一、背板压接的基本知识
2)、根据连接器的结构分:平压和针压 ⑴ 平压:适用于平压式连接器,压接时只能采用平压式模具 进行压接,如用针压式的模具压接,有可能会损坏针的结 构。平压式模具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容易对位,压接方 便,但要注意连接器的安装方向。 ⑵ 针压:适用于针压式连接器,压接时只能采用针压式模具 进行压接,如用平压式的模具压接,针会被顶出。针压式模 具结构复杂,价格贵,压接时不容易对位。
304-60064(平压式)
110-66065(针压式)
一、背板压接的基本知识
7)过压 特指在压接过程中,因压接行程过大,致使连接器在压 接到位后仍然受力下压,从而使连接器(或PCB)受到损伤 的情况。轻微的会使连接器壳体变形或针体弯曲,严重的会 导致连接器报废、PCB变形或破裂。
一、背板压接的基本知识
平压模
针压模
一、背板压接的基本知识
5、压接工艺的优点 背板压接工艺较焊接工艺有以下优点:
1)在电路板和连接器上无热应力 ; 2)没有影响连接器可靠连接的焊接气体和焊剂残渣,环保; 3)无焊接点短路、虚焊等缺陷; 4)连接器可以不需要螺纹固定; 5)确定的接触阻抗(良好的高频特性); 6)快速和简单的装配工艺 ; 7)连接器易于更换,维修方便; 8)纯压接的电路板不必清洗; 9)非破坏快速检查。
二、背板压接工艺设计
⑵ 印制板通孔:镀镍/金(EPT)
孔径φ 裸孔 铜 镍 金 镀金属通孔 0.6 mm 0.68-0.72mm Min.25μ m 2.5-5μ m 0.05-0.2μ m 0.59-0.65mm 0.85 mm 0.975-1.025mm Min.25μ m 2.5-5μ m 0.05-0.2μ m 0.85-0.94mm 1.0 mm 1.125-1.175mm Min.25μ m 2.5-5μ m 0.05-0.2μ m 1.0-1.09mm 1.49 mm 1.575-1.625mm Min.25μ m 2.5-5μ m 0.05-0.2μ m 1.45-1.54mm 1.6 mm 1.725-1.775mm Min.25μ m 2.5-5μ m 0.05-0.2μ m 1.6-1.69mm
硬性压接区
柔性压接区
一、背板压接的基本知识
(3)柔性压接的优点 背板压接一般采用柔性压接方式,与硬性压接相比,柔性压 接具有以下优点: ① 柔性压接的PCB板孔不会变形,孔中的金属层不会损伤。 ② 柔性压接要求的PCB板孔的偏差值大。 ③ 柔性压接要求的压接力小。 ④ 柔性压接的插针可在同一孔中多次压入和拔出(最多3次)。
三、背板压接工艺
3、压接设备 压接设备有手动压接机、半自动压接机和全自动压接机,目
前使用的是半自动压接机。
手动压接机
半自动压接机
全自动压接机
三、背板压接工艺
4、压接模具
压接模具有压接上模和压接下模,压接上模分为平压模和针压模。 1)压接上模
2)压接下模
三、背板压接工艺
5、压接需考虑的因素 1)压接针:类型、尺寸、镀层等。 2)PCB孔:尺寸、精度、镀层。 3)压接设备:自动压接、半自动压接、手动压接。 4)工装:压接模具、返修工装。
四、背板压接检验标准
插针弯曲 和扭曲
合格: 无针体弯曲和扭曲;R≤2°或在倾 斜方向上不超过针体宽度的50%(二 者中取较小值)。 不合格: 有针体弯曲和扭曲;R>2°或在倾 斜方向上超过针体宽度的50%。
四、背板压接检验标准
合格: |H0-H|≤0.5mm 不合格: |H0-H|>0.5mm
连接器过压 说明:H0为压接前连接器的原 始宽度,H为压接后连接器的 宽度
一、背板压接的基本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