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和运河》课文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语文《长城和运河》PPT课件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北 起 首 都 北 京 , 南 到 天 堂 杭 州
北 起 首 都 北 京 , 南 到 天 堂 杭 州
京 杭 大 运 河
返回
返回
京九铁路
京九铁路
北 起 北 京 , 南 到 九 龙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
,
。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全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先写“我 ”与鲁迅一面之交的背景。
再写内山的热情接待和“我”买书缺钱造成的窘况。
重点写“我”与鲁迅的会面。 第二部分:写一面之交对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响。 2、说说课文主要 讲了一件什么事?
长城
运河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
长城 和 运河
设计者:徐艳亚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
长城 和 运河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
长城 和 运河
课文音像 长城部分 运河部分 长城运河
练习
返回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返回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第三课时 一、激情引入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深深感受到鲁迅先生一心为别人的崇高精 神,在文中 还有个故事,表面上好象看不出它与中心的关系,但只要 我们细细品味,我 们定然会有所收获。
二、学习“谈碰壁”这个故事。 1、自己读这一段课文,看看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作者恍 然大悟,是 真的全明白了吗?
2、你听说过或遇到过鼻子被墙壁碰扁的事情吗? 3、谁收集到了关于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资料,给大家交流交流。
第一课《长城和运河》课件

的蓝天,
一幅壮丽的景象出现在我
的眼前:
像巨人耸立在黄浦江的东
岸,高大威猛,英姿飒爽。
东方明珠塔谱写了秀丽的
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智慧的中华儿女。
2021/2/4
68
我驾驶着豪华汽车行驶在祖国的大地,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龙横卧在长江两岸,雄伟壮观,宽阔
笔直。南京长江大桥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四 大 发 明
61
请你欣赏
2021/2/4
苏 州 园 林
62
请你欣赏
2021/2/4
乐 山 大 佛
63
请你欣赏
2021/2/4
青 藏 铁 路
64
请你欣赏
2021/2/4
东 方 明 珠
65
请你欣赏
2021/2/4
国 家 体 育 场
66
请你欣赏
2021/2/4
三 峡 大 坝
67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2021/2/4
40
交流:长城是怎样建造的?有什 么作用?规模及历史地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 部分,体会作者对长城的 热爱、颂扬之情以及强烈 的民族自豪感!
2021/2/4
41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勤劳的中华儿女。
2021/2/4
69
谢谢
2021/2/4
6
2021/2/4
7
2021/2/4
8
2021/2/4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语文《长城和运河》PPT课件

的
途及
只需
精、甲醇的用途 及
危害划
用途及危 危害,树 立
害。
自
稍作引导。
线。
体验树立 我 保 护 意
防范
识和
意识的重 环保理念。
要性
请学生来对本节 课
所学内
学生作小 培 养 学 生 借助媒体展 PPT 幻灯
结:
对知
示本
片:
容作小结。在学 生
小结的
识 重 难 点 节课的知识 小结。
的归
体系,
基础上播放本节 课
别 2. 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的组成和性
质跟 无机物相似,归为无机物研究。 联 无机物和有机物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系
食物中的有机物
二、家中常见的 有机物:
其它:
三、几种简单的有机物
1.甲烷(沼气、天然气):CH4 温室气体
2. 乙烷:C2H6
3. 丙烷:C3H8
4. 丁烷:C4H10
物如鱼、虾、蛋、牛奶等中含有丰富蛋白质(媒体)。
食物中的蛋白质
尿素、二氧化碳和 酶 被 氧 化
氨基酸
热量
组成
各种蛋白质
2.其重要性表现在: ①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 原料, 约占人体除水分外剩余质量的一半。 ②蛋白质参与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因此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
没有生命。 如A、参与化学反应的酶就是一种蛋白质,是生物催化剂。绝大多数 酶属于蛋白质,但也有少数酶不属于蛋白质。B、由蛋白质和血红素 组 成的血红蛋白在吸收 O2 和呼出 CO2 的呼吸过程中起载体作用。
5. 乙烯:C2H4
6. 苯:
C6H6
7. 甲醛:HCHO
《长城和运河》课文

《长城和运河》课文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长城和运河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长城和运河》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长城和运河》【导语】课件中包含了课文中的所有内容以及该课文的寓意。
可全面提升孩子们对于语文的兴趣。
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设计的。
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长城和运河》,欢迎阅读与借鉴。
center>【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人激趣1、师:我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师: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3、师出示图,认识长城和运河,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子。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三、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读课文第一部分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2、讲读。
3、比较: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长城和运河》课件PPT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1) 出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写字姿势好的学生。 (2) 指出存在的不足。 二.教学第六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出示谜面,要求学生边读边看图,边猜。 (2) 揭示谜底。 (3) 教师范读。 (4) 学生自由练读。 3. 练习。
(1) 同桌互读。 (2) 指名读。 (3) 反复练读。 4. 反馈。
长城:春秋战国时期, 各国为了防御,在形 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 城。秦始皇灭六国完 成统一后,为防御北 方匈奴的南侵,将秦、 赵、燕三国北边长城 连贯为一,俗称“万里 长城”,是世界历史上 伟大工程之一。
京杭大运河:我国的大运河是与万里长城齐名 的伟大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 造运河。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长约 2700千米。
3.
细读第二段。
1指名读。
2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用“——”画出写毛主席的句子。
3
毛主席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
比较句子: 毛主席弯下腰,在自己手心上写了“毛泽东”三个字。 毛主席写下了“毛
泽东”三个字。
指名读句子。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为什么?“弯下腰”说 明了
小学三年级语文《长城和运河》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长城和运河》是⼀⾸饱含强烈爱国情感的诗歌,在教学点拨上需要教师投⼊极⼤的熏陶,培养学⽣热爱祖国的情怀,增强浓重的民族⾃豪感。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长城和运河》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长城和运河》原⽂ 我驾驶着飞机航⾏在祖国的蓝天, ⼀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龙穿⾏在⼤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海关,西到嘉峪关, 万⾥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我驾驶着飞机航⾏在祖国的蓝天, ⼀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绸带飘落在⼤地, 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北起⾸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京杭⼤运河谱写了动⼈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篇⼆】⼩学三年级语⽂《长城和运河》教案 教学⽬标 1、学会本课⽣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课⽂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爱祖国、爱⼈民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课⽂。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字词,激发爱祖国、爱⼈民的情感。
教学准备 挂图,多媒体。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激趣 1、师:我们的祖国像⼀条巨龙,似⼀条绸带,⼤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师: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3、师出⽰课件,认识长城和运河,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初读指导 1、⾃学课⽂。
(1)⾃由读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字格中的⽣字。
(2)运⽤理解词语的⽅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
(3)指名联系句⼦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指长城像巨龙⼀样连接不断,⼀起⼀伏。
曲折蜿蜒:这⾥⽐喻长城像巨龙⼀样弯弯曲曲地爬⾏,⽣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课《长城和运河》课文及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课《长城和运河》课文及教案【课文】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激趣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2.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3.生齐读课题)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2)引出主要内容的.(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3)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3)指名解释词语.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奇迹:奇异的景象.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4)齐读出示的生词.(5)指导书写生字.三.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2学生自学后讨论.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2.讲读.3比较: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6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10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11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12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13.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14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15指名读,生评议.16齐读.五.布置课堂作业1.用钢笔描红.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蜿蜒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二.精读第二部分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2.讲读.(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2)比较:像绸带飘落在大地.像绸带飘落到大地.像绸带飘向大地.(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4)句话读懂了什么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3.指导朗读.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6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7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8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9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10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三.总结全文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3.师总结.四.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2.课后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城和运河》课文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