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42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42例临床观察
l g O 。
c、 维生 素 B, 要时 输 血浆 、 必 白蛋 白等 ; 理膳 食 , 合 予
4 5
维普资讯
第 1 3卷第 3期
Vo . 3 11 No 3 .
2 1 1 火毒蕴结证 共 l ; .. 5例 证见肛 门周 围突然 控 制 , 有 利于 切 口 的愈 合 。胰 岛 素用 量 应 根 据血 更 肿痛 , 续 加 剧 , 有 恶 寒 、 热 、 秘 、 赤 。肛 周 糖 水平 、 持 伴 发 便 溲 尿糖 动态 变 化及饮 食 情况 进行 调 整 , 旦感 一
3 6年 ; 实验 室检 查空腹 血 糖 7 1 82mm lL . —1. o 。 /
2 治 疗方 法
2 1 辨 证 论 治 .
赖型糖尿病患者 , 如平 时能用饮食控制或 口服降糖
药 控制者 , 肛 周 脓 肿 范 围 较 小 , 可 维 持 原 来 治 若 仍 疗; 如脓 肿范 围较 大 , 染 较 重 者 , 须 改 用胰 岛素 感 仍
红肿 、 触痛 明显 、 质硬 、 面灼 热 , 表 舌红 苔 薄 黄 , 数 。 脉 染得到控 制 , 对胰 岛素 的敏感 性提 高 , 用量 即应 相 其 23 合理 运 用抗 生 素 根 据 脓 液 细 菌培 养 及约 敏 . 治拟 清热疏 风 , 瘀 活 血 。方 选 仙 方 活 命 饮 ( 校 注 应减少 , 行 《 以免发 生低 血糖 。
4 2例 临床 观 察
Cl i a s r to n Tr atn 2 Ca e fPe i na s e s Co bi d wih a e e elt s i c lOb e va n o e i g 4 s s o ra lAb c s m ne t Di b ts M l u n i i i h TCM nd W e t r e i i w t a s e n M d cne

肛周脓肿的中西医治疗体会

肛周脓肿的中西医治疗体会
脓 性 疾 病 。 肛 周 脓 肿 目前 有 效 治 疗 措 施 包 括 全 身 应 用 敏 感 抗 生 素 、 药 内 服 外 敷 治 疗 、 术 及 术 后 局 部 中 手
感 。 脓 肿 部 位 不 同 , 表 现 肛 门灼 热 或 跳 疼 , 肠 下 可 直
坠感 , 咳嗽行 走 时加 重 等 , 常规 检 查 , 血 白细 胞 及 中 性粒 细胞可 有 不 同程 度 增 高 。超 声 波检 查 , 持 诊 支
中 医 药 学
肛 周 脓 肿 的 中西 医治 疗 体 会
李 晓
( 陵县 妇 幼 保 健 院 ,河 南 宁 陵 4 6 0 ) 宁 7 7 0
[ 键词 ] 月 门; 肿 ; 术 ; 关 T 脓 手 中药 熏 浴
[ 图 分 类 号 ] R6 2 5 中 3 .
[ 献标识码 ] B 文
断 , 可定 位及脓 腔大 小 。诊 断依 据 《 医外 科学 》 且 中
所规 定 的症 状 和体征 。
2 治 疗 方 法
冲洗 引流 、 波 理 疗 、 微 中药 熏洗 等
。近 年来 , 宁
陵县妇 幼保 健 院采 用 中西 医 结 合治 疗 肛 周 脓肿 , 取 得 了一期根 治 的满 意效 果 , 现将 临 床 资料 分 析 总结
底部 轻柔 而仔 细地探 查 , 同时 以另手食 指 伸人肛 内 , 针指 结合 , 找 内 口。若未 探通 , 寻 可在 针指 间距 最薄 处最 高 ( 为 已闭 塞 内 口) 出 , 以橡 皮 线 或 l 常 穿 挂 0 号 丝线 , 通过脓 腔牵 出切 口, 将两线 端 收拢 , 再 结扎 。 并 在被 勒扎组 织 内注射美 兰长 效止 痛剂 , 外敷 纱布 。 术后 酌情 应用 清热 解 毒 中药或 抗 生 素 控 制炎 症 , 用

中西医结合一次性根治肛周脓肿62例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一次性根治肛周脓肿62例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一次性根治肛周脓肿62例的临床观察
姜兴文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
【年(卷),期】2014(025)023
【摘要】采用低位脓肿一次性切开引流,高位脓肿一次性切开加中药药线分束挂线法,术后中药熏洗换药疗法.随访1年,治愈59例,好转3例,治愈率95%.中西医结合一次性根治肛周脓肿,疗效很好.
【总页数】2页(P5308-5309)
【作者】姜兴文
【作者单位】南昌市青山湖区京东医院,江西南昌33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7.1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一次性根治肛周脓肿的临床研究 [J], 肖国山
2.中西医结合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76例临床观察 [J], 母国欣;吴二玲;李玲玲
3.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后应用体外培育牛黄临床观察 [J], 蒲永平;颜桂林;董雨浩;刘鸿畅;杜勇军;黄德铨;陈敏
4.基于索罗门定律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33例临床观察 [J], 邓泽潭
5.中西医结合一次性根治肛周脓肿的临床观察 [J], 庞小燕;闫如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九味消痈汤治疗肛周脓肿(火毒蕴结证)的临床观察》

《九味消痈汤治疗肛周脓肿(火毒蕴结证)的临床观察》

《九味消痈汤治疗肛周脓肿(火毒蕴结证)的临床观察》一、引言肛周脓肿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为火毒蕴结,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对于肛周脓肿的治疗多采用手术及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九味消痈汤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观察九味消痈汤治疗肛周脓肿(火毒蕴结证)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方法1. 研究对象:选择符合火毒蕴结证的肛周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

2. 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九味消痈汤。

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炎症反应、生活质量等指标。

三、结果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患者服用九味消痈汤后,红肿热痛等症状明显改善,疼痛缓解时间、红肿消退时间等均较对照组有显著缩短。

2. 炎症反应:治疗组患者炎症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轻,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

3. 生活质量: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疼痛程度、睡眠质量、排便情况等均有显著改善。

四、讨论九味消痈汤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等作用。

在肛周脓肿的治疗中,九味消痈汤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九味消痈汤的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能够从多个方面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病情恢复。

在临床观察中,我们发现九味消痈汤的疗效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病程长短等因素有关。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五、结论九味消痈汤治疗肛周脓肿(火毒蕴结证)具有显著的疗效。

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九味消痈汤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九味消痈汤可作为肛周脓肿治疗的辅助手段,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然而,由于样本量及研究时间的限制,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九味消痈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一期根治术配合中药化腐生肌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94例的临床观察

一期根治术配合中药化腐生肌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94例的临床观察

一期根治术配合中药化腐生肌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94例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采用一期根治术配合中药化腐生肌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94例。

结果94例患者全部一期治愈,其中2例出现肛门渗液,其他病例未出现术后并发症。

全部病例术后随访0.5~5年,无患者复发和形成肛瘘。

术后配合中药化腐清创换药,对促进局部伤口愈合有明显的积极的影响。

结论一期根治术配合中药化腐生肌治疗可使患者避免二次手术,并能减轻患者再手术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是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合理有效的、值得推广的方法。

标签: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一期根治术;化腐生肌;中药肛周脓肿是肛肠科常见病,需手术治疗才能治愈。

术后创面大、渗出多,愈合迟缓,患者痛苦不堪,如何促进创面愈合并预防复发成为目前肛周脓肿治疗领域研究的重点。

2007年3月~2012年3月我们采用一期根治术配合中药化腐生肌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9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患者基本情况:男83例,女11例;年龄13~89岁,平均(36.4±11.7)岁;病程3~10 d。

其中肛周皮下脓肿17例(18.1%),低位肌间隙脓肿32例(34%),肛管后间隙脓肿12例(12.8%),坐骨直肠间隙脓肿28例(29.8%),其中双侧坐骨直肠间隙脓肿4例,合并直肠黏膜下脓肿2例,高位肌间隙脓肿5例(5.3%)。

1.2 治疗方法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采用鞍区阻滞或静脉全麻。

待肛管松弛后,做肛门直肠指检,明确内口位置,用两把组织钳将肛门牵开,暴露出感染的肛窦(凹陷、肿大、充血),以弯止血钳探入内口,有时可以见到脓液溢出,以此证明内口找到。

将弯止血钳指向脓肿方向并撑开,从内口向脓肿波动最明显处,沿弯止血钳切开,如果脓肿部位单一或表浅(在外括约肌浅层、肛管后间隙),就可以全部切开,如果脓肿多发或部位深在(累及外括约肌深层和耻骨直肠肌以上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合并坐骨直肠窝脓肿、双侧坐骨直肠窝脓肿),就部分切开,在这一过程中应尽可能探寻原发内口及继发内口,所有发生病变和感染的肛隐窝应全部切除,否则极易复发。

《九味消痈汤治疗肛周脓肿(火毒蕴结证)的临床观察》

《九味消痈汤治疗肛周脓肿(火毒蕴结证)的临床观察》

《九味消痈汤治疗肛周脓肿(火毒蕴结证)的临床观察》一、引言肛周脓肿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为火毒蕴结,即体内热毒积聚,无法正常排出,导致局部红肿热痛,严重者可形成脓肿。

火毒蕴结证是肛周脓肿的主要证候之一,治疗难度大,易复发。

近年来,中医在肛周脓肿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九味消痈汤在治疗肛周脓肿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本文旨在通过临床观察,探讨九味消痈汤治疗肛周脓肿(火毒蕴结证)的疗效及安全性。

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肛周脓肿(火毒蕴结证)患者60例,年龄在20-65岁之间,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和中医辨证确诊为火毒蕴结证。

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九味消痈汤。

九味消痈汤的组成包括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大黄、芒硝、连翘、蒲公英等中药材。

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等。

三、结果1. 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实验组患者在服用九味消痈汤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疼痛、红肿、热痛等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脓肿消退速度也较快。

2. 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

3. 不良反应情况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实验组患者仅出现轻微胃肠道不适,但未影响治疗进程。

四、讨论九味消痈汤在治疗肛周脓肿(火毒蕴结证)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该方剂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排脓为主要治疗原则,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

此外,九味消痈汤的中药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作用,有助于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促进脓肿的消退和愈合。

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九味消痈汤在治疗肛周脓肿方面具有以下优势:首先,九味消痈汤能够从整体上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其次,该方剂能够针对火毒蕴结证的病因病机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最后,九味消痈汤的中药成分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48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48例临床观察
血糖 ≥l . o/ 或空腹血糖(P ≥70 mo/。 11 l mm L, F G) .m l L
2 治 疗 方 法
糖尿病 属 中医学 ” 消渴 ” 范畴 , 消渴 之名 , 首见 于 《 问 ・ 病 素 奇 论》 根据病机及 症状 的不 同, 内经》 , 《 还有消瘅 、 肺消 、 消 、 膈 消中等名
医学信息 2 1 年 8月第 2 01 4卷第 8 Mei l n r tn A g 2 1 . o. 4 N . 期 dc f ma o. u . 0 1 V 12 . o 8 a Io i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 4 8例临床观医 院肛 肠 科 , 川 泸 州 6 6 0 ) 四 四 4 00
槟榔 3 木香 3 黄芩 3 山栀子 3 薄荷 3 桔梗 3 0g 0g 0g 0g 0g 0g
菌生长 , 繁殖 , 加上免疫细胞功能降低 , 免疫力下 降, 多形核 白细胞趋 化 性及 吞噬功能下降 , 当血糖控制不佳时 , 易出现多种并发症 , 容 导
大亦可用血管钳)寻找 内口直接切开 ( 次性 切开法 ) , 一 。对于脓腔较 大且深 , 位置 高 , 部内缘脂 肪较厚 者 , 臀 采用挂 ( ) 虚 线分 次手术 法
称的记载 , 为五脏 虚弱 、 认 过食肥甘 、 情志失调是引起 消渴 的原 因, 而
内热是其主要病机 。汉代张 仲景 《 匮要略》 金 有专篇讨论 , 并最早提
出治疗方药。 千金方》 消渴之人 , 唐《 载” 常需虑有火痈 , ……当预备痈
1 .手术治疗 腰俞穴麻醉或持续硬膜外麻醉后取侧卧位 ( .1 2 患侧于 下 )常规消毒 , , 铺无菌 巾。麻醉生效后 , 于脓肿处 以肛 门为 中心作放 射状切 口, 据脓肿 位置 , 根 大小 , 深浅 不同设计 单独 切 口或多 切 口 ( 窗对 口引 流 )切 开皮肤 、 下组 织 , 开 , 皮 止血钳 钝性 分离 脓肿纤 维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概述】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或间隙内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为肛腺感染所致。

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多发展为肛瘘,为门诊常见病种。

【诊断步骤】 1.问诊要点(1)肛周疼痛的时间、部位、范围,有无红肿、发热、畏寒、周身不适等。

(2)是否伴会阴、直肠坠胀感、里急后重、排便或排尿困难等。

(3)既往有无肛周外伤、感染或相关手术病史。

2.体检要点(1)观察双臀是否对称,检查肛周肿痛的部位、范围,有无局部发红肿胀、皮温升高、压痛、硬结、波动感、破溃流脓等。

(2)直肠指诊可触及硬结、肿块并有压痛。

3.辅助检查(1)一般检查 1)血常规:全身感染症状较重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

2)直肠指诊:可触及压痛性硬结或肿块,脓肿形成时可触及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

3)肛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可发现相应的肛窦凹陷、充血和肿胀,挤压肿块时,有脓液由该处或皮肤破溃处流出。

黏膜下脓肿可见直肠黏膜局限性隆起,充血或有脓性物附着。

(2)选择性检查 1)直肠内超声:可发现脓腔并协助穿刺定位。

2)脓肿穿刺:复发感染或伤口长期不愈时可抽出脓液行细菌培养和药敏,指导抗菌治疗。

3)CT:明确深部脓肿或小脓肿,在诊断难以明确时可选用。

4)三维立体超声、磁共振成像:适用于复杂性肛周脓肿和怀疑存在高位复杂性肛瘘者。

4,要点(1)肛周皮下脓肿:特点为肛周持续性剧烈疼痛、明显红肿和触痛。

位于肛门前方可致尿潴留,位于肛门后方可致骶尾部胀痛。

脓肿形成后有波动感,一般无全身感染症状。

(2)坐骨肛管间隙脓肿:表现为肛门一侧的持续性胀痛逐渐发展为剧烈的持续性跳痛,活动和排便时加重。

视诊患臀红肿,双侧不对称,可有排尿困难。

(3)骨盆直肠间隙脓肿:主要表现为全身感染症状如高热、畏寒、周身不适。

局部症状为直肠坠胀感、里急后重,常伴排尿困难。

5.鉴别诊断要点(1)与化脓性汗腺炎相鉴别:化脓性汗腺炎好发于肛周皮下,多个汗腺感染后造成多个皮下瘘管相互贯通而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6-05-06T15:04:15.3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3期作者:张小林
[导读] (营山县骆市中心卫生院四川南充 637710)对中西医结合在肛周脓肿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

张小林
(营山县骆市中心卫生院四川南充 637710)
【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在肛周脓肿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

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肛周脓肿患者共180例,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9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为患者应用地塞米松与替硝唑、头孢曲松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肛泰栓塞肛开展治疗,早晚应用1粒,并在睡前为患者应用金黄散调碘伏局部外敷,晨起应用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局部外用。

结果:观察组90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之后,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22%。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痊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肛周脓肿时,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肛周脓肿;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65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3-0183-02
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称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肛周脓肿患者共1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中西结合治疗之后,取得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肛周脓肿患者共18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90例,观察组9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17~76岁,平均年龄(48.7±7.7)岁;炎症期未成脓患者59例,成脓未溃者20例,脓溃肿痛者11例。

对照组9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48.6±7.9)岁;炎症期未成脓患者58例,成脓未溃者20例,脓溃肿痛者12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症状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0.8%生理盐水120mL并增加头孢曲松1.2g静滴,1次/8h,3次/d,不间断持续使用5d;替硝唑120mL静滴,1次/8h,3
次/d,不间断持续使用5d,0.8%生理盐水120mL并增加地塞米松6mg静滴,1次/d,不间断持续使用3d。

成脓患者,采用B超定位,利用9号针头进行脓液导流清除。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再增加肛泰栓塞肛,并在睡前为患者应用金黄散调碘伏局部外敷,晨起应用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局部外用。

在进行外部药物的外敷过程中,要尽量规避肛周附近破裂溃烂处,以免发生并发感染。

1.3评价指标
依据《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价。

治愈:患者体温逐渐趋于正常,疼痛感消减,脓肿逐渐减小并直至消失;好转:患者体温有所降低,疼痛感有些许缓解,脓肿体积减小;无效:体温未出现下降情况,疼痛感未出现缓解,肿块体积未减小。

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详见表1。

两组在治疗效果的对比上组间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肛周脓肿一般性的病理原因中主要存在以下三种,首先是感染性因素,大量的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均是由肛腺感染所引起的感染直至最终导致肛周脓肿;其次是医源性因素,在进行肛周部位的相关手术时往往由于操作不当或消毒不到位从而引起感染,并最终形成黏膜下肛周脓肿[2];最后还有就是患者往往由于患有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致使营养不良、身体虚弱、抵抗力低下等最终都将有可能导致肛周脓肿情况的发生。

在临床治疗中西医的治疗手段一般为抗生素注射治疗,此类治疗方法往往由于治疗手法单一,治疗时间较长,一旦停止使用抗生素则会容易导致再次复发,并且治愈率较低。

在成脓期较为严重时一般要进行手术治疗,而许多患者由于处于各种考虑不愿意进行手术治疗。

在中医治疗过程中往往采用内外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过程较为繁杂,从而致使患者不得不考虑延缓治疗或直接放弃,从而拖延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加重了病情的发展。

本文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通过B超定位,使用9号针头对于脓肿部位的脓液进行抽取排出,以此来替代西医中的手术治疗,使患者能够便于从心里上接受,而且简单易行,可靠性强,并且中医的治疗理念认为,这样能够祛除患者体内淤积的杂质抑制患者的疼痛感,以达到改善肛周部位的血液循环的目的[3]。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为患者应用地塞米松与替硝唑、头孢曲松相结合
的方法开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肛泰栓塞肛开展治疗,早晚应用1粒,并在睡前为患者应用金黄散调碘伏局部外敷,晨起应用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局部外用。

观察组患者在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均以67.78%和96.67%高于对照组的35.56%和82.22,两组在治疗效果的对比上组间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治疗肛周脓肿时,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丽斌,宋立武,李帅军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42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4,13(3):45-46.
[2] 刘伟勋.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48例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5,24(8):5186-5187.
[3] 刘娣,任建国,白文广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肛周脓肿临床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3):73-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