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瓷砖不合格原因
室内面砖铺贴的质量通病及原因分析

室内面砖铺贴的质量通病及原因分析在室内装饰工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陶瓷面砖镶贴的种种技术难题,例如:空鼓、墙砖大面积脱落、平整度偏差、开裂、污斑……诸如此类,防不胜防,令广大从业人士和消费者不堪其烦,蒙受不小的经济损失。
据我长期以来对镶贴工程的关注和研究,以及咨询多位业内资深人士,总结出一些经验之谈和诸位分享之。
一、空鼓空鼓是最为常见的质量缺陷,当瓷砖的空鼓面积超过一定比例(单块10%,整面5%)时,会严重影响该砖的抗压强度和粘结牢度。
常见原因:1、粘结层饱满度不够——粘结材料不够充盈或未压实.处理方法:粘贴过程中要充分揉压和橡皮锤击,挤出粘结层中的剩余空气,使其与基础层完全咬合。
粘结层厚度必须适中,墙砖铺贴为7—10mm,地砖铺贴为10-20mm,四周有浆挤出为宜。
2、基础面过于干燥或陶质釉面砖或未充分湿润。
处理方法:陶质砖必须充分泡水湿润,泡水时间不少于2h,铺贴前沥清明水、阴干;基础面喷水湿润,无明水为宜。
3、基础层质量差,脱层和起砂现象比较严重。
处理方法:用界面剂充分处理基础面或重新粉刷,经处理后强度必须达到一定要求。
二、墙地砖大面积脱落墙地砖大面积起翘,与基础层完全脱离,特别是墙砖,随时有可能大面积脱落,安全隐患不容小觑!常见原因:1、瓷质砖吸水率低,粘结面过于光洁或沾有粉层,表现为脱落时砖的粘贴面干干净净,不沾灰浆。
处理方法:清理瓷砖背面的粉尘等污渍;粘贴面事先做毛面处理,通常采取拉毛措施或涂刷瓷砖背胶,使粘结面毛化,以提高粘结强度.2、粘接材料质量问题,使用劣质水泥、胶泥等粘结材料.处理方法:正式铺贴前,在相同的基础面上先做拉拔试验,符合要求的粘结材料才能大面积使用。
3、基础层质量差,脱层和起砂现象比较严重处理方法:使用界面剂充分处理基础面或重新粉刷,经处理后强度必须达到一定要求。
4、墙砖铺贴的粘结层过厚(厚度超过20mm)时,瓷砖和粘结材料的自重产生的向下应力,在终凝前使瓷砖与基础层脱离。
瓷砖常见缺陷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瓷砖常见缺陷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瓷砖常见缺陷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1.制品不完整2.缩水3.制品粘胶4.浇道(水口)粘模5.毛头、披锋6.开模后顶出时制品破裂7.结合线8.流纹9.银纹、气泡10.制品表面不光泽11.制品变形12.制品内有气孔13.黑点14.黑纹15.周期要稳定16.螺杆打滑17.射嘴漏胶墙面瓷砖会出现问题及解决方法2017-03-22 22:06 | #2楼装修最担心的是遇到不专业的装修团队,把原本精心搭配挑选的上佳材料装饰出低档的效果,尤其是瓷砖此类大面积的装饰物,若铺贴后出现了问题,该如何更好地处理?安华瓷砖为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瓷砖空鼓是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瓷砖浸泡时间不够、粘结的材料不充实以及基层没有处理干净。
一般来说,瓷砖再施工时,浸泡时间不能少于2小时,而粘结的厚度要控制在6-10毫米之间,切忌过厚或过薄。
开始黏贴时,要让面砖与底层密实粘紧,也可以用木锤轻轻敲击,使其更为贴合。
瓷砖发生空鼓时,应拆下瓷砖,彻底铲去底层原来的砂浆,再按正常的程序,重新涂抹水泥砂浆,贴上瓷砖。
二、瓷砖接缝不平实紧直,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施工不当和砖的规格不规格。
施工时应认真挑选瓷砖,若贴于同一面墙上,必须贴上标记,若能规范点的,最好以靠尺为准,没粘贴完一行后,应及时用靠尺横竖靠直检查,及时校正。
此外,在装修完成后还要特别留意瓷砖有无裂缝,边角损坏,是否会歪斜等问题。
墙砖铺粘表面要平整洁净 , 墙面瓷砖粘贴必需牢固,图案安排合理 , 无变色、泛碱、污痕和显著光泽受损处。
砖块接缝填嵌密实、平直、宽窄均匀、颜色一致 , 阴阳角处搭接方向正确。
非整砖使用部位适当 , 排列平直。
预留孔洞尺寸正确、边缘整齐。
瓷砖开裂原因鉴定标准

瓷砖开裂原因鉴定标准
瓷砖开裂的原因可能有多种,主要包括材料质量、施工工艺、环境因素等。
首先,瓷砖本身的质量问题是导致开裂的常见原因之一。
如果瓷砖的原材料选择不当、生产工艺不合格或者质量控制不严,都可能导致瓷砖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开裂现象。
其次,施工工艺不当也是瓷砖开裂的常见原因之一。
比如在铺贴瓷砖时,如果基层处理不到位、粘结剂使用不当、施工环境温度湿度控制不当等都可能导致瓷砖开裂。
此外,环境因素也会对瓷砖的开裂产生影响,比如地面承重、温度变化、地基沉降等都可能导致瓷砖开裂。
鉴定瓷砖开裂的原因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
首先要对瓷砖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外观质量、尺寸规格、表面平整度等方面。
其次需要对施工工艺进行审查,包括基层处理、粘结剂选择、施工环境等方面。
最后需要考虑环境因素对瓷砖的影响,比如地面承重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温度湿度变化是否在可控范围内等。
只有全面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准确鉴定瓷砖开裂的原因。
在进行鉴定时,可以参考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比如《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瓷砖铺贴验收规范》(GB 50209-2018)、《瓷质砖耐久性能测试方法标准》等。
这些标准中包含了对瓷砖质量、
施工工艺、环境因素等方面的要求和测试方法,可以作为鉴定瓷砖开裂原因的参考依据。
总的来说,鉴定瓷砖开裂的原因需要全面综合考虑瓷砖本身质量、施工工艺、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并参考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评估。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瓷砖开裂的原因鉴定标准。
地砖质量情况汇报

地砖质量情况汇报近期,我们对公司生产的地砖进行了质量检测和情况调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质量检测情况。
经过对地砖的硬度、抗压强度、耐磨性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地砖的质量达到了国家标准要求,具有较好的质量和耐久性。
然而,仍有少部分产品存在一些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表面平整度不够、色差较大、易碎等方面。
二、原因分析。
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地砖质量问题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质量不稳定、生产设备的老化以及生产工艺的不完善等原因导致的。
另外,部分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疏忽和不规范操作,也是导致地砖质量问题的原因之一。
三、改进措施。
针对地砖质量问题,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包括加强原材料的质量管控、更新生产设备、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加强员工培训等方面。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可以有效提高地砖的质量,确保产品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为了进一步提升地砖质量,我们将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性。
五、质量监督检查。
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地砖质量问题,我们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建立起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对每一批产品进行全面检测和抽检,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六、客户投诉处理。
对于客户投诉的地砖质量问题,我们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及时跟进解决客户反馈的问题,保障客户权益,提升客户满意度。
七、总结。
地砖质量是我们公司的生命线,我们将一如既往地重视产品质量,不断改进和提升产品质量,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希望各位同事能够共同努力,为地砖质量的提升而不懈奋斗。
地砖问题分析

关于公司改造地砖质量问题原因分析1、工序颠倒正常工序应先进行土建施工,例如:焊工字钢,砌墙,抹灰等工序完成后再进行地砖的铺贴,但实际施工是先铺贴了地板砖的后进行土建施工,虽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了防护,因后续工序较多且人员素质等原因,难免造成污染及破坏。
2、工期紧张,养护时间不够因不影响公司正常上下班,所以要求工期较短,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地砖铺粘,铺贴人员较多,上下交叉作业且夜间及冒雨施工,对刚铺贴完成的地砖造成踩踏、扰动。
在地砖铺贴施工完毕后,养护时间不够,未达到一定强度就人员走动、进行下步工序施工,造成地砖空鼓移位等。
后期维修时对其他砖造成破坏,且越修问题越多。
3、施工人员因地砖工程较小且复杂,铺贴地砖的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一般,铺贴完效果不佳。
4、管理不到位在施工前应先进行样板间施工,验收合格后再进行大面积施工,但因工程较小且工期较短等原因未做样板间,直接进行施工,造成质量控制不到位。
在施工过程中虽进行防护,并从工地运来毛毡进行覆盖,对脚手架腿进行包裹等措施,且多次督促施工队做好防护,但施工队管理人员缺失造成施工管理漏洞,对此也对施工队进行了多次警告及罚款处理。
针对以上原因,再次进行地砖施工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必须承包给专业施工队伍,严格控制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及素质。
2、按照正常施工工序进行施工,施工前制定详细全面的施工技术交底,并严格按交底施工。
3、铺贴时必须先做样板间,验收合格后再进行大面积施工。
4、施工过程中应采用“退步法”从上到下依次施工并严格控制工程质量,随时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铺贴完成后必须养护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进行其他工序施工,并应铺垫覆盖物对面层加以保护。
瓷砖墙地砖生产常见缺陷分析

瓷砖墙地砖生产常见缺陷分析1. 异型瓷砖缺陷1.1 尺寸不符异型瓷砖在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切割来获得不规则的形状。
然而,由于人工操作或者设备精度问题,异型瓷砖往往存在尺寸不符的缺陷。
这种缺陷会导致在铺砖时无法完美拼接,影响装饰效果。
1.2 边缘破损由于异型瓷砖的形状不规则,边缘容易受到损坏。
在生产过程中,如果操作不慎或者设备故障,可能会导致瓷砖边缘破损。
这种缺陷在铺砖时容易引起开裂,并且影响瓷砖的使用寿命。
2. 瓷砖表面缺陷2.1 瓷砖凹凸不平瓷砖的表面应该是平整的,然而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材料、工艺或设备问题,会导致瓷砖表面凹凸不平的缺陷。
这种缺陷会影响瓷砖的质感和美观度,同时也会影响铺贴时的平整度。
2.2 瓷砖表面斑点瓷砖表面斑点是指瓷砖表面出现大小不一的斑点,这种缺陷通常由材料中的杂质或者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引起。
瓷砖表面斑点会影响瓷砖的整体外观,给人一种不洁净的感觉。
3. 瓷砖质量缺陷3.1 瓷砖开裂瓷砖开裂是指在生产、运输或安装过程中,瓷砖出现裂缝的缺陷。
瓷砖开裂可能由于材料本身存在隐患、制造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不当或者外力作用导致。
这种缺陷会导致瓷砖强度下降,容易破裂,并且影响整体的装饰效果。
3.2 瓷砖色差瓷砖色差是指同一批次的瓷砖颜色不均匀或与样品不符的现象。
瓷砖色差通常由于原材料不一致、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控制问题、采用不同生产线等因素引起。
这种缺陷会导致铺贴时的色彩不均匀,影响整体的装饰效果。
4. 瓷砖安装缺陷4.1 瓷砖空鼓瓷砖空鼓是指铺贴后,瓷砖与基层之间出现空隙的现象。
瓷砖空鼓通常由于基层不平整、粘贴材料不达标或者施工不当等因素引起。
这种缺陷会导致瓷砖使用过程中容易翘起、掉落,影响整体的使用寿命。
4.2 瓷砖空隙瓷砖空隙是指铺贴后,瓷砖之间出现较大的间隔。
瓷砖空隙通常由于施工时的规格误差、设计尺寸不一致或者施工不当等因素引起。
这种缺陷会导致瓷砖容易积水、变形,影响整体的使用效果。
瓷砖产品缺陷及一般解决办法

吸水率不合格
总结词
吸水率不合格是指瓷砖的吸水率超过 标准范围。
详细描述
吸水率不合格可能是由于原材料的选 用、生产工艺控制不当等原因造成的。 吸水率过高会导致瓷砖容易吸湿变形、 变色,影响使用效果和寿命。
硬度不够
总结词
硬度不够是指瓷砖的莫氏硬度低于标准要求。
详细描述
硬度不够可能是由于配方中瘠性料过多、烧成温度不够等原因造成的。硬度不够的瓷砖容易划伤、磨损,影响装 饰效果和使用寿命。
感谢观看
THANKS
原材料配比不符合要求,影响产 品性能和外观。
设备老化
设备维护不当
设备长时间未得到及时维护,导致设备性能下降。
设备老化
设备使用年限过长,磨损严重,影响产品品质。
工人操作不规范
工人技能水平不足
操作工技能水平低,操作不规范,导致产品出现缺陷。
工人责任心不强
操作工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不认真,导致产品出现缺陷。
04
预防措施
加强生产工艺控制
总结词
通过严格控制生产工艺,可以减少瓷砖产品的缺陷, 提高产品质量。
详细描述
在生产过程中,要确保每道工序都符合工艺要求,包 括配料、搅拌、成型、烧成等环节,避免因操作不当 或工艺不稳定导致产品缺陷。
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
总结词
优质的原材料是生产高质量瓷砖的基础,严格把控原 材料质量可以有效降低产品缺陷。
表面平整度差
总结词
表面平整度差是指瓷砖表面凹凸不平 ,存在波浪形、桔皮状等缺陷。
详细描述
表面平整度差可能是由于生产过程中 模具磨损、温度不均、压制压力不足 等原因造成的。这会导致铺贴后表面 不平整,影响美观和使用效果。
色差
瓷砖来裂原因分析报告

瓷砖来裂原因分析报告
分析报告:
瓷砖裂纹的成因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
在分析瓷砖裂纹的原因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施工问题:不正确的施工技术或施工过程中的错误可能导致瓷砖裂纹。
例如,使用不当的粘合剂或不正确的瓷砖粘结层厚度,没有正确处理基层或使用不当的找平材料,都可能导致瓷砖在使用时出现裂纹。
2. 低质量材料:瓷砖自身的质量问题也可能会导致裂纹。
低质量的瓷砖表面可能不均匀,容易受到外力的影响而发生裂纹。
此外,如果瓷砖的质量不合标准,可能会出现材料内部的隐患,使其易于裂开。
3. 温度变化:瓷砖在温度变化下会膨胀和收缩,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到瓷砖的伸缩特性,可能会导致瓷砖开裂。
特别是在户外环境或地下室等处于较极端温度变化的地方,这种问题更加明显。
4. 角度压力:角度处的压力也可能导致瓷砖开裂。
例如,当固定台阶边缘的瓷砖时,如果没有适当的支撑或放置方式,边缘处的受压力可能导致瓷砖开裂。
5. 外力冲击:外力的冲击,如重物撞击、震动或振动,也可能导致瓷砖开裂。
这可能是在使用过程中或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
意外情况。
综上所述,瓷砖开裂的原因可能是施工问题、低质量材料、温度变化、角度压力或外力冲击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为了避免瓷砖开裂,重要的是采取正确的施工措施,选择高质量的瓷砖材料,并根据不同情况适当考虑伸缩性、压力和外力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访问量最高的建材导航站!
专家解读瓷砖不合格原因
日前,质检总局公布了陶瓷砖产品国家监督抽查情况。
抽查结果显示,破坏强度和断裂模数不合格成为陶瓷砖产品主要不合格项目之一。
破坏强度不合格会给产品使用带来哪些影响?消费者如何避免不合格产品带来的危害?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建筑装修材料质
检中心工程师胡礼乐。
“破坏强度和断裂模数是指陶瓷砖在一定力量或者压机的作用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力度,通俗点说就是陶瓷砖结实不结实。
”胡礼乐开门见山,向记者解释了这一专业术语。
胡礼乐告诉记者,陶瓷砖的制作工艺比较简单,主要是把一些黏土、粉碎后的石头,加上一些其他原料全部磨成粉状后,用高强力压机按照模具压成,再用高温烧制,是用于装饰和保护建筑物墙面及地面的陶瓷制品。
从制造工艺来讲,造成陶瓷砖破坏强度和断裂模数不合格主要有3个因素:原材料配比、压制工艺和烧制工艺、原材料质量。
“我们有一次在广东开展抽查,按照抽查要求将产品寄送到检测单位时,所有的样品已经全部碎裂,主要原因就是产品破坏强度严重不合格。
”胡礼乐告诉记者,破坏强
度不合格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陶瓷砖特别容易断裂或者掉角,若问题发生在普通的室内,就会影响美观,尽管更换起来不太方便,但更换掉损坏的产品即可。
但若是高层建筑外墙使用的陶瓷砖产品不合格,就会出现陶瓷砖发生断裂并直接从高空脱落的危险,对公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直接威胁,随着近年来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此类事件亦是经常出现。
同时,不合格产品从出厂到运输再到使用过程中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全国访问量最高的建材导航站!
胡礼乐表示,从目前的市场来看,原料配比方面,大企业一般都是自行研发,小企业通常会直接购买成熟方案,因此虽然不同的陶瓷砖配比完全不同,但原料配比本身并不是影响陶瓷砖质量的主要问题,造成陶瓷砖不合格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压制和烧制工艺、原材料质量两个方面。
“像炒菜一样,火候过大或者时间过长就会烧焦,而火候不够或者时间过短则会炒不熟。
”胡礼乐告诉记者,陶瓷砖在压制过程中需要好几千吨的压力机,因此压制过程(力度、时间等)直接影响成品质量。
比如普通的家庭地板用瓷砖,破坏强度要在1300牛
顿以上,若前期压制强度不够,就会直接造成成品质量不过关。
同时,陶瓷砖烧制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控制也要恰到好处,温度过高过低以及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直接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
“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胡礼乐说,目前国内陶瓷砖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比较严重,再加上房地产行业下行带来的负面影响,行业发展面临困境,因此市场上充斥着价格战等恶性竞争,由于普通消费者在外形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无法判断具体产品质量,因此低价劣质的产品反而成为抢手货。
这就使得一些不法企业或者部分中小型企业出于控制成本的因素,会使用质量不合格的原材料,这种情况下,无论原料配比、压制工艺和烧制工艺如何优秀,生产出来的都绝对是不合格产品。
“不合格产品看似安全隐患突出,但其实要做出合格的产品并不难,最重要的是企业应根据相关标准要求,主动做高质量的产品,杜绝价格竞争。
”胡礼乐说,陶瓷砖质
量出现问题主要是由于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按照配比来配置原料或者直接使用了不合格原材料,等于是直接使用了不合格配方,这就需要企业认真履行产品质量责任,严格按照原料配比和工艺流程来加工,使用合格的原材料,不偷工减料。
再者就是对压机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全国访问量最高的建材导航站!
“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要坚信这条俗语。
”在提到对消费者的选购建议时,胡礼乐表示,陶瓷砖的外表看起来相差不大,但质量却是千差万别,根据多年的监督抽查经验来看,消费者除了选择大品牌产品、注意产品的3C认证这些常规措施和常识外,最重要的是要“不怕贵的,只买对的”,千万不能因为贪图一时便宜而给自身带来安全隐患。
更丰富更专业行业业资讯、商机、优秀经销商推荐、经营管理知识请搜索微信【九正建材网】(微信号:wwwjc001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