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国》第三集《依法行政》心得体会+观后感范文

合集下载

《法制中国》之《依法行政》观后感

《法制中国》之《依法行政》观后感

《法制中国》之《依法行政》观后感观看完《法治中国》系列专题片,作为一名普通群众,深刻感受到党中央依法执政、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

从时间轴来看,中国自古以来就注重法律的制定和施行,历史上就著名的变法就有六次,从商鞅变法到戊戌变法,都是一代代中国人智慧和经验的结晶,都是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发展强大国家。

《法治中国》专题片记录了自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法治建设上的历程和成果,党中央对人民做出了庄严承诺,人民也希冀于法治带来的丰硕成果。

有人说:你不是出生在一个和平的时代,只不过是你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

我们的国家就是这样一个时刻都给群众安全感的国家,依法执政,执政为民。

《法制中国》第三集《依法行政》播出后,引发了党的各级各部门的热烈讨论和深刻反思。

从前办事办证一套流程下来可能要大半个月,还有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问题,比如证明“我妈是我妈”,如今,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政府建设换挡提速,真正做到依法执政,全心全力服务于民,同时加快办事效率,简化办事流程,让群众深刻感受到了便民、利民、惠民的政府工程。

随着社会舆论、群媒体自媒体的兴起,不仅是对政务工作的时刻监督,同时可能扩展政务信息的公开和传播。

视频中的举例就应证了这一点,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更需要完
备全面的法律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能让网络和虚拟钻了空子。

《法制中国》之依法行政观后感

《法制中国》之依法行政观后感

《法制中国》之依法行政观后感
哎呀,今天我们班看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电影,叫《法制中国》。

里面讲了好多关于“依法行政”的事情。

我看得可认真了,心里有好多想法呢!
电影里,那个大哥哥和大姐姐们,都是政府的叔叔阿姨,他们做事都特别讲规矩,啥事都要按照法律来办。

比如,有人乱丢垃圾,工作人员就会告诉他,乱丢垃圾是违法的,要罚款或者帮忙捡起来。

还有,有人排队插队了,工作人员也会温柔地告诉他:“不可以哦,要遵守排队的规则!”哎呀,大家都好守规矩,事情就做得顺利。

看完电影,我觉得很厉害!如果每个人都能依法办事,不做坏事,社会就会更好,大家都能开心地生活。

我也想做个乖乖的好孩子,遵守班里的规定,不打闹、不乱丢东西,做一个守法的小公民。

爸爸说,长大后,我们每个人都要成为像电影里那些叔叔阿姨一样,做事公正、守法的人。

我也要努力呀!呼,好想快点长大,做一个真正的法制中国的好公民呢!
—— 1 —1 —。

法治中国第三集观后感600字

法治中国第三集观后感600字

法治中国第三集观后感600字法治中国第三集观后感600字(精选4篇)法治中国第三集观后感600字(精选篇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灵魂是法治精神,国皆有法,但国家是否稳定人民是否安康,看这些法律有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切实的遵循。

古之有:“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说:“人们没有法治精神、社会没有法治风尚,法治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根之花、无源之水。

”一定程度上,法治并不仅限于人们对法律条文的了解程度,而是在日常行为中时刻体现的规范意识。

领导干部是社会和人民的“意见领袖”不仅本身具有权威,同时也应是维护法治权威的先行者。

坚定的政治信仰、扎实的法律功底、维护法律的权威性,树立依法依规办事的规矩意识,从内心深处坚持把办事依法作为政治责任、自觉追求,将法治思维融入到行政的各个方面,带头尊重法律,不断推动整个社会知法、用法、尚法、守法。

把规范深植于每个人的心中,成为自觉,更需要需要培育法治精神。

在法治建设进程中,每个人都是参与者,法治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

全面依法治国,每个人都是奉法者,个人要从内心信奉法律,努力以自身力量、以点滴行动,在日常生活中光传播法治的力量,形成人人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

正如《法治中国》专题片中讲述的那样:“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是一场治理的革命,也是理念的命。

”当法治融入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当人们善于拿起法律武器保卫自身,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成为社会的风尚,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必将开辟崭新的“画卷”,人们也将获得更多的福祉,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继续前行。

法治中国第三集观后感600字(精选篇2)一个家庭,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应该立一定的规矩,利于教育和传承,形成家风家教;一个国家,事关国计民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应该立法,谓之民法。

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近年来一批顺应时代、切合实际的民法的出台。

大量务工人员涌入城市,为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政府迅速结合实际,为保障他们的权益出台了《居住证暂行条例》;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网络诈骗、网络谣言传播,网络安全治理刻不容缓,《网络安全法》应运而生;中国老龄化社会已经来临,急需调整人口结构,全面放开两孩政策,条件已经成熟。

依法行政学习心得体会范本

依法行政学习心得体会范本

依法行政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学习依法行政的过程是一段深入理解法律法规,提升行政能力的过程。

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不仅从法律知识中汲取了养分,更从实践中体验到了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实际困难。

下面,我将结合本次学习的内容和实践经验,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学习依法行政必须打牢法律基础。

作为一名行政工作者,了解法律法规是我们履行职责的基础。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狠抓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勤于阅读法律条文和规章制度,深入研究立法背景和法律精神,形成了较为全面的法律知识体系。

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我对行政行为的法律规范和程序要求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能够把握好权力的界限和行使的方式,有效避免和减少非法行政行为的发生。

其次,学习依法行政需要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依法行政不仅仅是熟悉法律法规,更要求我们具备一定的行政能力和素质。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注重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包括理论素质、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

在理论素质方面,我努力学习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提高对公共管理和行政决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业务素质方面,我参加了相关培训和学习班,对行政工作的流程、方法和技巧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实践。

在道德素质方面,我注重培养廉洁自律、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做到守法自律、清正廉洁。

再次,学习依法行政需要灵活运用法律知识。

法律法规只是我们判断和处理问题的工具,而真正能够发挥作用的是我们对法律的灵活运用。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注意从法律学习中找到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学会运用法律的原理和精神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特别是在处理复杂矛盾和纠纷时,我会充分运用法律的原则和规定,尽量寻求各方面的利益平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当然,法律的灵活运用也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判断和决策能力,对政策、法规的意图和目的进行准确把握,使法律的适用更加符合实际需要。

最后,学习依法行政需要与实践相结合。

依法行政的实践是检验理论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行政能力的关键环节。

《法治中国——依法行政》观后感

《法治中国——依法行政》观后感

《法治中国——依法行政》观后感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世人惊叹,但是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前所未有。

只有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改善党的执政方式,保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可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依法行政的号角声中,法治政府建设换挡提速。

依法行政,首先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法制观念、学会法治思维,带头遵守法律。

如今,在步入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和深水期的关键时刻,之所以要把依法行政作为一个重要议题,在中央全会上进行研究讨论,并加以重大完善和改进,就是为了有助于各级领导干部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树立法治思维。

而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也是为了有力地规范行政决策行为。

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自觉地学法守法用法,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在决策和施政当中,善于应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学会用法律的眼光看问题、置身法律的框架下做决策。

依法行政,其次要求各级zd机关和执法执纪部门要奉公守法、严格自律,模范执行法律。

zd机关作为国家法律载体和具体执行部门,理应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职权。

然而,当下的许多乱像表明,为数甚多的zd部门的工作人员,特别注重个人利益、团体利益和局部利益,有法不依执法不公执法不严以罚待法的案例时有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法律部门的形象,滋长了黑恶社会的蔓延坐大。

“打铁必须本身硬”,要实现依法行政的宏伟目标,各级zd机关和执法执纪部门理应深怀对法律的敬畏之心,自觉学法、带头守法、严格执法,时时处处维护法律的尊严,维护自身的形象,让法纪观念蔚然风行。

依法行政,更主要的广大人民群众从我做起、学法守法,以遵纪守法为荣。

法治精神、法治文化,很大程度是老百姓的参与和自律。

在过去,普法工作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但是,与社会经济事业的飞速发展和错综复杂的社会形态相比,普法工作依然空白很多,大有可为。

《法治中国》之依法行政观后感

《法治中国》之依法行政观后感

《法治中国》之依法行政观后感《法治中国》之依法行政观后感《法治中国》第三集《依法行政》讲的是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有权必有责,违法必追责。

政府,既是人民的仆,也要成为守法的榜样。

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把实现人民对未生活的期盼作为神圣使命,对法律敬畏对人民敬重,用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政府,造福全体人民,建设强盛国家。

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并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共事务。

要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党严格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保证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依法行政是为人民服务的保障。

我们党的宗旨是全新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需要行政机关,人民授权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行政管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人民通过权力机关制定法律,表达意志,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就是将保证行政管理为人民服务的目标,使行政管理不致偏离航道。

人民通过授权的权利机关实现自己的利益,这就需要权利机关要受到制约,要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把权利放进笼子里,在宪法和法律的授权范围内,为人民做好服务,真正的实现我们的根本宗旨。

依法行政有利于实现平正。

法治国家的特点是一切社会活动在法治规范下具有统一性连续性和稳定性,这同时也是依法行政给行政带的优点。

有了统一,才能有平和正。

否则,在相同条下不同对待,不同条却相同对待,这种社会的不正不平必然会引起群众不满,严重损害群众的利益。

依法行政,在有利于实现利益的统一,使人们的利益得到保障,从而实现社会的平正义。

依法行政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提高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最重要的要求之一,是我们追求的价值所在。

依法行政,要求我们的行政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决策,依照法律规定执法,以保证行政管理符合国家和人民的要求,避免不错误和违法,减少纠纷和矛盾。

同时,按法律规定的程序办事,遵守法定的操作规则,都将大大提高行政效率。

《法治中国》第三集《依法行政》观后感想

《法治中国》第三集《依法行政》观后感想

《法治中国》第三集《依法行政》观后感想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第三集《依法行政》引起强烈反响,整理了一些观后感想,欢迎参考。

党建办《法治中国》第三集《依法行政》观后感想这一集重点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从中央到地方进行的各种依法行政的改革实践,以及取得的显著成效。

法治政府的核心内涵是依法行政,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只有政府带头有法必依、严格执法,国家才能在法治的轨道上有序发展。

向社会公开权力清单,就是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公众知道政府的权力边界,让权力真正在阳光下运行。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政务公开,是近年来各级政府力推的法治政府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督体系,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保证。

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

如今,我国正在构建一套全方位、立体化的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一切权力循法而行。

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是一场治理的革命,也是理念的革命。

当全面深化改革有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当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为自觉选择,法治的引领和规范,必将不断提高我们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人民群众也将收获更多实实在在的福祉。

政府,既是人民的公仆,也要成为守法的榜样。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政府厉行法治的示范作用尤为关键。

全面小康的脚步渐行渐近,人民群众的期待殷切而热烈。

雄关漫道,砥砺前行。

让我们不忘初心,不懈奋斗,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审计局《法治中国》第三集《依法行政》观后感想“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从无到有、从公开到全面规范已经逐步完善。

让大部分人更加明白“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公开使得行政决策更加程序化、行政执法更加规范化、权力运行更加透明化,充分地展现了法治政府建设目标明确,步伐坚实,人民群众享受的法治获得感也越来越多。

依法行政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依法行政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依法行政学习心得体会三篇依法行政学习心得体会三篇一、认识1、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依法行政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和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也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

2、依法行政是政府依法行使行政权力,目的是切实保障公民权利。

依法行政,本质上是规范、约束、监督行政权力。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3、依法行政体现在六个方面:合法性、合理性、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和权责统一。

4、依法行政是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二、影响依法行政的因素及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1、政府机关内部职责分工不清影响依法行政;2、行政体制下的“唯上”工作机制导致知法违法;3、党政关系对依法行政具有影响;4、在有些领域还存在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状况。

5、行政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不适应;6、对行政行为的监督机制不够完善;7、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的主体(公务员群体)依法行政观念淡薄,甚至有些主体都不合法。

三、关于加强依法行政的思考(一)切实增强** 意识,强化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

1、树立法律的,解决“权大于法的问题”;2、树立** 意识,民本观念和服务理念;3、树立诚信意识,实现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统一。

(二)澄清模糊认识,树立长期奋斗的理念1、解决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需要过程,不能操之过急;2、处理好合法、合情、合理的关系及法律、道德、信仰的关系;3、坚持立法宗旨,处理好良法与恶法的关系;4、加强依法行政的教育培训和监督。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学法、知法、用法,健全完善监督机制,发挥监督的有效性。

四、需要解决的问题:1、如何处理好依法行政与大胆改革创新的关系?2、法律和行政的关系?镇被确定为辽宁省依法行政示范镇。

通过依法行政,解决了三起纠纷,分别为房屋界线纠纷、债务纠纷、土地纠纷。

镇政府依法裁决,当事人不服,到县法制办申请复议。

县法制办复议后,当事人对复议结果表示满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治中国》第三集《依法行政》心得体会
观后感范文
两千多年前,商鞅推行一系列新法令,助力秦国富国强兵。

“徙木立信”体现了法律的权威和制度的诚信。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执行,对于施政治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法治犹如天平,一边是公共权力,一边是公民权利。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只有政府带头有法必依、严格执法,国家才能在法治的轨道上有序发展。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是指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立,并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权力,对其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的原则。

依法行政也是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对政府活动的要求是政治、经济及法治建设本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在一定程度上说,政府严格执法依法行政,才能保障法律法规得到全面正确的实施,成为改革发展“安全气囊”。

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无疑,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

而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

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
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诚然,当前在我们社会生活中发生的许多问题,往往不是因为立法不够、规范无据,而是因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乃至徇私枉法、破坏法治。

以文中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正是因为所在地方各级政府违法决策、违规审批、监管失职,才造成局部生态遭到严重破坏,自然保护区满目疮痍。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而实现依法行政,责任在政府,关键在领导。

但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仍然存在人治思想和长官意识,认为依法办事条条框框多、束缚手脚,凡事都要自己说了算,根本不知道有法律存在,大搞以言代法、以权压法。

或是因为一个问题有权力交叉现象,而形成相互推诿,在管理上出现真空等等。

显然,这种“有法制、缺法治”的现象,势必导致一些地方和部门工作水平不高、矛盾问题频发。

这正是,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行使得好,可以服务人民、造福社会;一旦不当,又会侵害群众权益,损害公共利益。

“政之所要,在乎民心。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再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简政放权,还是依法治国,都是直面百姓期待、回应人民心声、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而提出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

有权必有责,违法必追责。

规范执法行为,执法利剑指向重症顽疾,
遵循服务程序。

如:对环境污染零容忍,依法清理“小散乱污”企业、关停整改排污大户、查处违法典型案件;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多举措加强稽查执法,护航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加强工商事中事后监管,推动企业恪守诚信等等如是。

为打造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助力。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依法行政是一场治理的革命,也是理念的革命。

同时,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执法的质量和效果,关系到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笔者以为,只要明确好执法主体,落实好执法责任,健全好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一切权力循法而行,必将不断提高我们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让人民群众收获更多实实在在的福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