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放射学汇总
介入放射学总结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1.恶性病变的血管造影表现包括: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动脉弧形推移、动脉不规则僵直和中断、血管湖和血管池、动静脉分流、静脉癌栓的表现、侧支供血。
2.介入治疗栓塞物质有:血凝块、吸收性明胶海绵、不锈钢圈、 Serbinenko 球囊、无水乙醇、微球、碘油、鱼甘油酸钠、蓝色组织胶、氧化纤维。
3.抗肿瘤抗生素主要有丝裂霉素 C、阿霉素、表柔比星。
4.良性病变血管造影表现:动静脉狭窄或者闭塞、动脉瘤、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曲张、血管畸形、动静脉瘘。
5.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的适应症:无法手术切除的原发性或者转移性恶性肿瘤所导致的黄疸、良性狭窄,尤其是胆肠吻合处的狭窄引起的梗阻性黄疸、胆道梗阻导致的败血症、黄疸病人手术前的胆道减压、作为其他治疗的一种辅助治疗措施。
禁忌症有:不能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脓毒血症及败血症、大量腹水、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
并发症:胆道出血、胆汁漏、逆行胆道感染、胆汁分泌过多6.介入放射学使用的器材主要有:穿刺针、导管、导丝、导管鞘、支架、其他。
影像监视设备有:直接 X 线透视、间接 X 线透视与 DSA、超声波检查仪、 CT、 MR。
7.食管成形术的并发症有:食管黏膜损伤出血、导丝导管误入假道、食管破裂、支架阻塞、支架移位、反流。
8.按照治疗领域分类,介入放射学可分为:血管系统介入放射学,非血管系统介入放射学;按照方法分类:分为穿刺/引流术,灌注/栓塞术,成形术,其他。
9.栓塞剂按时间可分为:短期(48h 内),中期(48h~1 月),长期( 1 月以上)。
10.血管成形术的导丝应具有:可见性,可控性,跟踪性,灵便性,可塑型性。
11.肝癌根据肿瘤大小分为:弱小肝癌(d 小于等于 1cm ),小肝癌(d1~3cm),中肝癌(d3~5cm),大肝癌( d 大于 5cm )12.血管扩张类药物:罂粟碱、前列腺素、妥拉唑啉;血管收缩类药物:肾上腺素、加压素、血管紧张素。
13.止血类药物:维生素 K3、 K1、氨甲苯酸、鱼精蛋白、酚磺乙胺、凝血酶;抗凝药物:肝素钠、华法林、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氯吡格雷;溶栓药物:链激酶、尿激酶。
科普知识 介入放射学(Baidu)

介入放射学1介入放射学概述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是由现代医学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临床医学,它是以影像诊断技术为基础,在影像设备引导下,通过导管等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诊断性造影和治疗、采集组织或其他标本进行医学诊断的科学。
介入放射学是在影像诊断学、选择或超选择性血管造影、细针穿刺和细胞病理学等新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包括两个基本内容:①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利用导管等技术,在影像监视下对一些疾病进行非手术治疗;②在影像监视下,利用经皮穿刺、导管等技术,取得组织学、细菌学、生理和生化资料,以明确病变的性质。
介入放射学是20世纪80年代初传人我国并迅速发展起来的。
随着电子、生物医学、计算机、物理、化学等众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新介入器械不断地研发、生产,使介入器材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医学影像设备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经血管介入放射学更进一步发展。
同时,非血管介入放射学也逐步完善起来,再度扩大了介入放射学的范围,并被国际学术界广泛接受。
1996年11月,国家科委、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三大部委联合召开“中国介入医学战略问题研讨会”正式将介入治疗列为与内科、外科治疗学并驾齐驱的第三大治疗学科。
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与普及,使患者有了更多的康复机会,日益成为人们选择性治疗的重要方法,备受患者关注和欢迎。
2 介入放射学的分类介人放射学按目的可分为介入诊断学和介入治疗学;按技术可分为血管性介人放射学和非血管性介入放射学;按临床应用范围可分为肿瘤介入放射学、非肿瘤介人放射学、神经介入放射学等。
虽然CT、MRI、B超对某些血管病已具有诊断价值,但血管造影仍是诊断的金标准,尤其辨别出血动脉、细小血管病变和血流的动态观察等仍然不可被替代。
在某些血管病、肿瘤的治疗上介入治疗已成为首选。
3 血管介入放射学血管介入是指在诊断性血管造影的同时,自导管向血管腔内注射药物或某些物质,达到治疗的目的。
(整理)介入放射学综述

介入放射学介入放射学综述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一词由Margulis于1967年首次提出。
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学科。
它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以影像诊断学和临床诊断学为基础,结合临床治疗学原理,利用导管、导丝等器材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一系列技术。
即:在影像医学(X线、超声、CT、MRI)的引导下,通过经皮穿刺途径或通过人体原有孔道,将特制的导管或器械插至病变部位进行诊断性造影和治疗。
或组织采集,进行细胞学细菌学及生化检查。
介入放射学是在影像诊断学、选择或超选择性血管造影、细针穿剌和细胞病理学等新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包括两个基本内容:①以影诊断学为基础,利用导管等技术,在影像监视下对一些疾病进行非手术治疗。
②在影像监视下,利用经皮穿剌、导管等技术,取得组织学、细菌学、生理和生化资料,以明确病变的性质。
可以这样理解:介入放射学是在影像医学的引导下,为现代医学诊疗提供了新的给药途径和手术方法。
与传统的给药途径和手术方法相比较,具有更直接有效、更简便微创。
介入放射学是近80年代初传入我国,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涉及人体消化、呼吸、骨科、泌尿、神经、心血管等多个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尤其对以往认为不治或难治的病症(各种癌症、心血管疾病),介入开拓了新的治疗途径,且简便、安全、创伤小、合并症少、见效快。
它是在影像学方法的引导下采取经皮穿刺插管,对患者进行药物灌注、血管栓塞或扩张成形等"非外科手术"方法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由于其在疾病诊疗方面拥有传统的内、外科学不具备的(具有微创性;可重复性强;定位准确;疗效高、见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多种技术的联系应用简便易行)等独有特点,在现代医疗诊治领域已迅速确立其重要地位。
在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国家科委、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三大部委联合召开"中国介入医学战略问题研讨会"正式将介入治疗列为与内科、外科治疗学并驾齐驱的第三大治疗学科,称之为介入医学(Interventional Medicine)。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导丝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取得组织学、细胞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青枝骨折greenstick fracture:在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性骨折,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看不见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即青枝骨折。
骨质疏松: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
骨皮质变薄,哈氏管扩大和骨小梁减少。
骨质破坏: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骨组织的消失。
骨膜三角(Codman三角):若引起骨膜增生的病变进展,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被破坏,破坏区两侧的残留骨膜新生骨与骨皮质间呈三角变化,称为骨膜三角或Codman三角,常为恶性肿瘤的征象。
骨质坏死: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叫死骨。
椎间盘突出:许莫(Schmorl)氏结节:髓核向椎体突出,可于椎体上面或下面形成一圆形或半圆形骨质凹陷区,其边缘有硬化。
可对称见于相邻两个椎体的上下面。
肺门截断:肺动脉高压时,表现为肺动脉段突出,肺门区动脉大分支扩张而外周分支变细,两者间有突然分界,即肺门截断现象。
充盈缺损:是指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向内凹陷的表现,为腔壁局限性肿块向腔内突出,造成局部钡剂不能充盈所致。
流空效应:心血管内的血液由于流动讯速,使发射MR信号的氢原子核离开接受范围,所以测不到MR信号,在T1加权或T2加权像中均呈黑影,即流空效应,这一效应使心腔和血管显影。
脊椎结核X特点:1)椎体骨质破坏、楔形变2)椎间隙变窄或消失3)椎旁冷脓肿形成4)脊柱侧弯、后突畸形椎间盘突出CT:CT:椎间盘密度低于椎体高于硬膜囊①椎间盘变性:CT不易显示②椎间盘膨出:边缘均匀地超出相邻椎体终板的边缘③椎间盘突出:直接征象是突出于椎体边缘的局限性弧形软组织密度影,以后缘多见,其内可出现钙化;间接征象是硬膜外脂肪层受压、变形甚至消失,硬膜囊受压和一侧神经根鞘受压。
介入放射学的分类

介入放射学的分类
以下是 7 条关于介入放射学分类的内容及例子:
1. 血管性介入放射学呀,这就像是给人体血管修修补补的神奇领域!比如通过介入手段来疏通堵塞的血管,就好像是为拥堵的道路清障一样。
像给心脏血管放支架,让血液重新畅通无阻,这多厉害呀!
2. 非血管性介入放射学也超重要的好不好!举个例子,对体内肿瘤进行穿刺活检,这不就像是侦探在寻找疾病的关键线索嘛!能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病情呢。
3. 神经介入放射学呢,是专门对付神经系统问题的哟!就好比是给大脑和神经的健康保驾护航,比如说治疗脑血管疾病,这难道不是在拯救生命吗?
4. 心脏介入放射学可是关乎心脏的大事呀!像做心脏瓣膜的修复,那简直就是给心脏这个核心部件精心维修啊,这得多有意义啊!
5. 肿瘤介入放射学很关键呢!比如用介入的方法来治疗肿瘤,就像是给肿瘤这个大坏蛋沉痛一击呀,延缓它的作恶,为患者争取时间呢!
6. 妇产科介入放射学对女性很重要哒!像处理一些妇产科的疾病,不就像是给女性健康上了一道保险嘛,多么贴心呀!
7. 儿科介入放射学也必不可少呀!对于小朋友的一些疾病治疗,这就像是给小天使们专门定制的守护魔法,尽力让他们少受痛苦,健康成长呀!
我觉得介入放射学的这些分类都各有其神奇之处,为医疗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帮助和进步,真的太牛啦!。
介入汇总

介入汇总介入放射学: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使用专用器材进入人体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系列理论、技术和方法学的新兴学科。
医学影像设备~DSA、CT、MRI 、B超专用器材~ 穿刺针、导丝、导管、支架、导管鞘等诊断~ 血管造影、抽取样本治疗~ 破坏性、校正性、重建性血管介入操作中最常用的药物:肝素钠用于抗凝治疗中肝素过量引起的的出血的治疗.:鱼精蛋白抗凝药: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
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潘生丁)、噻氯匹定、氯吡格雷等。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阿霉素类、丝裂霉素、铂类(顺铂)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5-Fu、甲氨碟呤短期:自体血栓栓塞剂中期:明胶海绵长期:钢圈、医用胶、聚乙烯醇(PV A)经皮穿刺术:●应用穿刺针直接穿刺或在影像引导下穿刺到靶部位,以建立通道的技术●目的:建立通道,包括血管与非血管性通道●最常见的穿刺部位是:股动脉●穿刺活检方法:1、抽吸活检2、切割活检3、旋切活检●应用范围:1、建立血管通道2、进入非血管管腔3、穿刺实体器官●临床应用:参见课本P38经皮穿刺引流术●最常用于:胆道引流●操作方法:Seldinger法、套管法、穿刺通过扩张法(导丝为轴心扩张法+导管为轴心扩张法)经皮经肝胆道外引流术适应证●梗阻黄疸(良、恶性肿瘤)(无法手术切除)●良性狭窄,尤其是胆肠吻合处的狭窄●胆道梗阻导致的败血症●重度胆道梗阻、感染或积脓(术前减压),(如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肝门部占位或胆总管内外病变压迫胆道所致的梗阻)●PTC或ERCP后的预防性胆道减压禁忌症:●无绝对禁忌证●凝血功能障碍:凝血酶原时间低于正常值的70%以下,经治疗仍不能纠正者,为PTCD的绝对禁忌证。
●脓毒血症及败血症是相对禁忌证●PTCD是由胆道感染引起的败血症的首选方法。
●大量腹水:增加穿刺的难度,腹水外渗;腹水增加可能导致引流管脱落;胆汁性腹膜炎操作方法:☐初步确定进针途径(CT和B超)☐常用位置:透视下观察右肋隔角下2—3Cm与右腋中线交点(8~10肋间隙)☐消毒铺巾局麻,对准10~11胸椎(患者屏气)☐透视下用细针穿刺22G,椎体右缘约2 cm处☐拔针芯,退针边注射造影剂,出现胆管显示,停止退针。
大学医学介入放射学考试复习资料

大学医学介入放射学考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综合介入治疗技术:是指对同一病变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介入放射学方法对同一患者进行介入治疗。
2、经皮经肝胆道内—外引流术:在外引流的基础上,用较长的引流管使胆汁经引流管同时既可作体外引流,又可作将胆汁引入胆总管下端或十二指肠的内引流。
称胆道内—外引流术。
3、经导管血管栓塞术:简称栓塞术、TAE,指在 X 线电视透视下经导管向靶血管内注入或送入栓塞物质,使之闭塞从而达到预期治疗目的的技术。
4、动脉内药物灌注术:称IAI,通过介入放射学方法,建立体表到靶动脉通道(导管),再由该通道注入药物达到局部治疗目的。
5、栓塞反应:指靶器官栓塞后出现的、预料中的症状和体征,多为自然过程,对症处理后可康复。
6、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简称PTA,指采用导管技术挤压扩张或再通过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
7、栓塞后综合症:指介入栓塞治疗后3-5天中,病人出现局部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消化道反应等表现,称栓塞后综合征。
是由于栓塞后局部缺血.代谢产物或坏死物质吸收所致。
二、填空1.介入放射学常用的器材有:穿刺针、导管、导丝、导管鞘、(支架)。
2.支架按其在血管内展开的方式分为:自膨式、球囊扩张式。
3.肺部穿刺活检的主要适应症有:肺内结节、肺部慢性浸润性病变、肺门实质性肿块4.胆道狭窄支架成形术并发症有:出血,胆管穿孔,胆管十二指肠瘘,支架阻塞,支架机械断裂和脱落。
5.血管栓塞水平分为:毛细血管栓塞、小动脉栓塞、主干栓塞、广泛栓塞、(静脉栓塞)。
6.血管介入Seldinger法穿刺动脉最常采用的穿刺部位是:股动脉。
7.动脉管壁病理性局限性扩张称: 动脉瘤.其病因最常见于: 动脉粥样硬化性。
8.动脉出血DSA直接征象为:造影剂外溢9.介入放射学诊疗技术与内、外科治疗的区别主要在于它的操作必须在:影像监视和介入放射学器材下进行。
10.穿刺活检针根据穿刺针头的形态和抽取组织细胞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细胞抽吸针、组织切割针。
第五章--介入放射学总论

物被污染而并发脏器感染。
01.01.2020
23
三、经导管药物灌注治疗 经导管将血管收缩剂、
溶栓药、化疗药等注入靶器官, 在局部形成高浓度,作用于组织 或器官的治疗方法。
01.01.2020
24
(一)血管收缩治疗 控制胃肠道动、静脉出血的
有效方法。使用加压素直接作用于小 血管平滑肌,血管收缩、血流减慢、 凝血机制同时发挥作用,形成血栓。
第五章 介入放射学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介入放射学是诊断放射学的发 展和延伸,它是在医学影像学、导管技术、 细针穿刺和细胞病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其监视下、 利用导管技术,经皮穿刺技术对病变进行 诊断与治疗的一门学科。
01.01.2020
1
定义
第二节 非血管介入技术
一、设备与导向技术
(一)经皮引流设备 导向设备: 1、带影像增强器的X线机; 2、B超; 3、CT; 4、场导或永磁型MRI
01.01.2020
38
(二)经皮活检针
1、获得细胞学诊断的抽吸针 (aspiration biopsy),常用COOK 公司千叶针16~22G。
2、获得组织学诊断的切割针 (Cutting biopsy ),常用COOK公 司生产的16~20G 。
利用Sedinger技术,先行诊断性血管 造影,明确病变部位、性质及血管结构、 血液动力学改变,然后将导管送至接近病 变血管(选择性或超选择性),缓缓注入 栓塞剂或释放机械手将栓塞物送入病变区, 全过程实时电视透视监控,治疗结束后, 要造影复查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
01.01.2020
16
01.01.20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芳军 36591748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Seldinger技术示意图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改良Seldinger技术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选择性和超选择性 血管插管技术
选择性血管插管技术
(selective catheterization) ——主动脉一级分支 (或腔静脉的一级属支)
导管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导丝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导管鞘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其他器材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介入放射学
应用现状及发展
三大诊疗法已成鼎立之势
内科诊疗法 外科诊疗法 介入诊疗法
等介入诊疗操作 关系到血管内介入诊疗操作的疗效及 并发症,影响整个诊治操作的成败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血管插管技术的具体方法
选择入路:避开扭曲、方便操作 选择导管:利用管头形状,可术中塑形 配合导丝:方便导管跟进 导管成襻技术:改变导管头方向 同轴导管技术:管内套管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2.奠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成形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基本内容
介入诊断学
(诊治目的分类)
介入治疗学
以影像诊断学和临床 诊断学为基础,在医 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 利用简单器材获得病 理学、细胞学、生理 生化学、细菌学和影 像学资料的一系列诊 断方法
王芳军 36591748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基本内容
介入诊断学
(诊治目的分类)
介入治疗学
在医学影像设备的 引导下,结合临床 治疗学原理,通过 导管等器材和药物 对病变进行灌、堵、 通、扩、引等的一 系列治疗技术
王芳军 36591748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诊疗技术
血管性介入技术
——
(进入途径分类)
通过血管途径施行的介入诊疗操作
非血管性介入技术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血管性介入技术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问题
何为Seldinger技术? 选择性和超选择性血管插管技术的概念及其意 义如何? 经导管血管栓塞术有什么用途? 如何保证栓塞剂按需释放? 选择经导管血管内药物灌注术的目的是什么?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的基本操作步骤有哪些? 下腔静脉滤器置放术的适应证有哪些?
医学影像学 内科
介入放射学
临床医学 外科
王芳军 36591748
第三医学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优势
1.可以远道施术 2.创伤轻微,容易耐受 3.可重复性强。 4.定位准确。 5.疗效高、见效快。 6.安全性好 7.可联合应用多种介入技术 8.方便与其他诊治手段联合应用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Seldinger技术
经皮直接穿刺血管,通过导丝将导管引 入血管内 是介入放射学的最基本技术,是基础 常用穿刺部位
股动脉、桡动脉、锁骨下动脉、肱动脉等 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腘静脉等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介入放射学常用器材
影像导向设备 电视透视. DSA. CT. MRI. B超 介入专用器材 穿刺针、导丝、导管、扩张管、导管 鞘。 一般手术器材:如刀片、止血钳等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穿刺针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
通过非血管途径(自然孔道或穿刺道) 施行的介入诊疗操作
血管性+非血管性 如TIPS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相应分支学科
(涉及学科分类)
神经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 心脏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Cardioradiology) 肿瘤介入放射学 妇产科介入放射学 急诊介入放射学 骨关节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 院影像学教研室
问 题
什么是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有什么优势? 什么是血管性和非血管性介入技术? 介入放射学有哪些常用设备、器材? 介入放射学的临床应用范围如何?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基 本 概 念
《现代汉语词典》对于“介入”的解释是:插进两者之间 干预其事。 具有以医学影像设备为引导,集影像诊断与微创性治疗为 一体的鲜明学科特点
超选择性血管插管技术
(superselective catheterization) ——二级或以上的小分支(或属支)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选择性和超选择性 血管插管技术
意义
是血管性介入技术的基础技术 关系到能否继续进行TAE、TAI、PTA
发 展 简 史
1.萌芽
Dawbon(1904) 颜面血肿 栓塞治疗 Forsmann(1929) 自身体内右心导管插管 Seldinger(1953)经皮血管穿刺技术-- Seldinger术 Dotter,Judkin(1964)经皮同轴导管血管成形技术 Margulis(1967)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Wallace(1976)系统解释和使用IR 此后,介入放射学整体学科迅速发展
应用现状
应用范围涵盖各部位的各个器官 介入病房和介入放射科纷纷建立 各相关专业积极参与、各分支学科日益成熟 介入放射学杂志、书籍不断出版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介入放射学
应用现状及发展
发展趋势
诊疗技术将逐步规范化、标准化 新的器械、器材的研制和开发 新的药物制剂、栓塞剂等研制开发 引导设备向无射线方向发展:开放式MR,超声等 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体系 介入诊疗技术与中医药相结合
王芳军 36591748
临床医技学之介入放射学
王芳军 36591748
超选择性血管插管技术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