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放射学教案

合集下载

《介入放射学教学》课件

《介入放射学教学》课件
影像引导下的介入技术包括超声引 导、CT引导、MRI引导等,可以用 于治疗肿瘤、囊肿、脓肿等疾病。
注意事项
影像引导下的介入技术需要严格掌 握适应症和禁忌症,操作时应避免 损伤正常组织。
肿瘤介入治疗技术
总结词
01
肿瘤介入治疗技术是通过导管将药物或栓塞剂直接注入肿瘤内
部,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详细描述
02
常用的肿瘤介入治疗方法包括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射频消融术、放射 性粒子植入术等。
肿瘤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不能手 术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
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01
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是利用导管等介入器械对血管病变 进行治疗的方法,如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
02
泌尿系统疾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 疗效显著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不能手术或不愿 接受手术治疗的泌尿系统疾病患者。
其他应用领域
01
除了以上几个领域,介入放射学 还广泛应用于神经介入、妇产科 介入、消化系统介入等多个领域 。
02
在这些领域中,介入放射学发挥 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 供了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介入放射学的重要性
01
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通过影像设备,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病变部位,为疾病的 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02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介入放射学治疗对患者损伤小,恢复快,能够显著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
03
降低医疗成本
介入放射学治疗相比传统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短,术后 恢复快,有助于降低医疗成本。
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历程
介入器械的研发
加大科研投入,开发更高效、安全的介入器 械。

《介入放射学教学》课件

《介入放射学教学》课件

评估内容:包括教学效果、 教学质量、教学环境等
评估方式:包括理论知识、 操作技能、临床实践等方面
反馈内容:包括教学建议、 改进措施、教学效果等
06
介入放射学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介入放射学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3D打印技术:用于制作个性化支架和导管 机器人辅助手术:提高手术精度和效率 纳米技术:用于药物输送和肿瘤治疗 虚拟现实技术:用于模拟手术和培训医生
介入放射学的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跨学科合作:与其他学科如医学、工程学、物理学等合作,共同研究介入放射学的新技 术和新方法
学术交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与同行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经验和成果
培训与教育:开展介入放射学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国际合作:与国际组织、机构和专家合作,共同推动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与进步
介入放射学教学课程设置
基础课程:解剖学、 生理学、病理学等
专业课程:介入放 射学原理、介入放 射学技术、介入放 射学设备等
实践课程:介入放 射学操作、介入放 射学病例分析等
选修课程:介入放 射学研究进展、介 入放射学伦理等
介入放射学教学方法与技巧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巧。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实际病例,让学员了解介入放射学的实际应用和操作技巧。 模拟操作:通过模拟操作,让学员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提高操作技巧和自信心。 互动教学:通过师生互动、学员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介入放射学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隐私保护:如何保护患者的隐 私权和信息安全
知情同意:如何确保患者对介 入放射学治疗的知情同意
医疗责任:如何界定介入放射 学医生的医疗责任和法律责任

介入放射学的教学设计

介入放射学的教学设计

CT影像诊断
阐述CT成像原理、扫描技 术、图像重建与后处理及 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MRI影像诊断
介绍MRI基本原理、脉冲 序列设计、图像重建及其 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介入操作规范及安全注意事项
介入放射学基本操作规范
涵盖介入放射学常用器械使用、手术 操作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安全防护措施
发展历程
从早期的血管造影术到现代的介 入放射学,经历了不断的技术创 新和拓展应用领域的过程。
临床应用领域及重要性
临床应用领域
涉及心血管、神经、肿瘤、外周血管 等多个领域,如心脏介入、神经介入 、肿瘤介入等。
重要性
介入放射学已成为现代医学不可或缺 的一部分,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 效显著等优点,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 治疗选择。
项等。
考核标准与成绩评定方法
考核标准
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包括操作技能、理论知识、安全意识等方 面。
考核方式
采用模拟操作、案例分析等多种考核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介入 放射学技能。
成绩评定方法
根据考核标准,制定具体的成绩评定方法展与未来趋势探讨
新型介入技术介绍
02
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
放射学基本原理和概念
01
02
03
放射学基本概念
包括放射线、放射性、放 射源等基本概念的解释和 定义。
放射学基本原理
涵盖放射性衰变、射线与 物质相互作用等基本原理 的阐述。
放射防护与安全
介绍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措施以及安全操作规范 。
影像诊断方法与技术
X射线影像诊断
包括X射线的产生、特性、 成像原理及其在医学诊断 中的应用。
介入放射学的教学设计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

Seldinger technique 基本步骤
30
Seldinger技术示意图
改良Seldinger技术
1974年德里斯科尔(Driscoll)提出Seldinger 技术的改良方法,这种技术的主要优势是避免 穿透血管后壁,从而大大减少因穿刺发生的血 肿的机会,已被临床广泛应用。
改良Seldinger技术示意图
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 下,结合临床治疗学原 理,通过导管等器材和 药物对病变进行灌、堵、 通、扩、引等的一系列 治疗技术
介入放射学的优势:
1.可以远道施术
2.创伤轻微,容易耐受 3.可重复性强。 4.定位准确。 5.疗效高、见效快。
6.安全性好
7.可联合应用多种介入技术 8.方便与其他诊治手段联合应用
选择性和超选择性血管插管技术
选择性血管插管技术(selective catheterization) ——主动脉一级分支 (或腔静脉的一级属支)

超选择性血管插管技术(superselective catheterization) ——二级或以上的小分支(或属支)

选择性和超选择性血管插管技术
发 展 简 史

1.萌芽
Dawbon(1904) 颜面血肿 栓塞治疗
Forsmann(1929) 自身体内右心导管插管

2.奠基:
Seldinger(1953)经皮血管穿刺技术-- Seldinger术 Dotter,Judkin(1964)经皮同轴导管血管成形技术

3.成形
Margulis(1967)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Wallace(1976)系统解释和使用IR
介入放射学有哪些常用设备、器材? 介入放射学的临床应用范围如何?

大学介入放射学教案

大学介入放射学教案

大学介入放射学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向大学生介绍放射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放射学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掌握放射学的基础知识和方法,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放射学的概念和历史发展2. 放射学中的放射性物质和射线辐射3. 放射学的物理学原理4. 放射学在医学、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应用5. 放射学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三、教学方法本教学过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1. 放射学的概念和历史发展放射学是一门研究辐射现象和辐射效应的学科,主要涉及放射性物质的物理性质、生物效应和使用方法。

在上世纪初期,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和射线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随后放射学就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学科。

2. 放射学中的放射性物质和射线辐射放射性物质是指原子核具有放射性的化学元素,这些元素的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会放射出辐射以达到稳定状态。

辐射主要包括三种类型:α粒子、β粒子和γ射线。

3. 放射学的物理学原理放射学是基于一些主要物理定律和原理的研究,这些定律涉及放射源的特性、射线的传输、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基本物理学原理,以了解放射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4. 放射学在医学、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应用放射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医学成像和放射治疗。

在工业领域,放射学被广泛应用于材料分析、无损检测、食品灭菌等。

在农业领域,放射学主要应用于育种和土壤改良。

5. 放射学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放射学是一门具有较高危险性的学科,使用和应用放射性物质必须遵守严格的安全管理和相关法律法规。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安全管理和法律法规,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合法性。

五、教学评估本教学过程的评估主要包括课堂表现和作业评估。

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并按时完成课程作业,以达到学习目标和成绩要求。

六、教学资源本教学过程需要的教学资源包括课件、教材、案例等。

重医大《介入放射学》教学大纲

重医大《介入放射学》教学大纲

《介入放射学》教学大纲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的《介入放射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是按照36学时的教学计划编写,理论课时30学时,实验课时6学时;以人民卫生出版社郭启勇教授主编的《介入放射学》第2版为蓝本。

介入放射学发展迅速,已逐渐成为一门较为成熟的学科。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和了解介入放射学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重点掌握常用介入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与临床应用。

本课程理论教学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如幻灯和计算机多媒体,实验教学主要以实物和实际操作为主。

一、学时分配表: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总论掌握:介入放射学的分类与范畴熟悉:介入放射学使用的监视设备、器材、使用的药物、栓塞物质了解:了解介入放射学发展简史和介入放射学地位与未来第二章经皮穿刺术掌握:Seldinger技术的操作方法熟悉:经皮穿刺术的应用范围、临床应用和其他的操作方法了解:经皮穿刺术使用的器材与药物第三章经皮穿刺引流术掌握:经皮穿刺引流术的应用范围和临床应用熟悉:经皮穿刺引流术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了解:经皮穿刺引流术使用的器材与药物第四章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掌握:经导管栓塞术的临床应用、适应证和禁忌证熟悉: 经导管栓塞术使用的器材、栓塞物质、栓塞反应及并发症了解:经导管栓塞术的治疗机制第五章经导管动脉药物灌注术掌握:经导管灌注术的临床应用熟悉:经导管灌注术的常用化疗药物了解:经导管灌注术基本原理、使用的器材及方法第六章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熟悉: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的应用范围、临床应用掌握: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机理及再狭窄了解: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使用的器材、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第七章非血管管腔扩张术熟悉:非血管管腔扩张术的临床应用掌握:非血管管腔扩张术的应用范围了解:非血管管腔扩张术的器材第八章其它介入治疗技术掌握:下腔静脉滤器置放的临床应用熟悉:椎间盘脱出的介入放射学治疗了解:经皮腔内异物取除术、结石的介入放射学治疗、经皮血管内定位采血术(自学)第九章综合介入治疗技术熟悉: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综合介入治疗掌握:胆管癌的综合介入治疗了解: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自学)。

介入放射学教案

介入放射学教案
7、穿刺活检术
教学手段与方法:
课堂教学与讨论,理论与实际病例结合。
思考题、讨论题或作业:
简述介入放射学概念
简述血管成形术的目的意义
简述经动脉栓塞术的目的意义
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
1、影像诊断学
2、神经介入放射学
3、腹部介入放射学
4、介入放射学
5、非血管介入技术
重点难点
DSA的成像原理,不同类型血管造影的比较
授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容
一.动脉造影、静脉造影及各自应用
二.DSA概念、成像原理、与传统造影的对比
三.无创性血管成像
1.CTA
2.MRA

4.与常规血管造影比较
第二部分 介入放射学
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掌握介入放射学的概念、了解介入发展史
二、了解介入放射学的分类:血管介入和非血管介入
三、了解介入治疗常见技术操作,例如:血管成形术、血管栓塞术
四、了解介入放射学的临床应用范围和价值
重点难点
介入放射学分类,常见技术操作原则,临床应用范围和价值
授课内容
一、介绍介入放射学的概念、发展概况
二、介入放射学常用设备、器械和药物
三、介入放射学的特点和优势
四、介入放射学的基本分类:血管性介入;非血管性介入
五、常见介入放射学技术操作
(一)血管介入
1、血管成形术与支架植入术
2、覆膜支架复合体移植术
3、治疗性栓塞术
4、经皮血栓清除和溶栓术
5、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
6、异物取出术
7、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二)非血管介入
1、胆道介入
2、消化道介入
3、气管/支气管介入

介入放射学(课件)ppt.

介入放射学(课件)ppt.

介入放射学
医学影像学
微创外科学
诊断、治疗
影 像 引 导 设 备
X
线


C T
M R I
DSA机
介 入 分 类
血管性
非血管性
栓塞术
灌注术
介 入 技 术
成形术
穿刺引流术 穿刺活检术
消融术 取异物术
血管性介入
肝癌介入治疗
子宫肌瘤介入治疗
非血管性介入
椎间盘突出介入治疗
食道癌支架置入
14
18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临床运用
1、止血:可控制各种原因引起 的出血 2、治疗血管性疾病:如AVM 3、治疗肿瘤:如肝癌、子宫肌 瘤 4、器官灭活:如脾亢、甲亢
原发性肝癌
经导管化疗栓塞
22
24
按物理形状
栓 塞 材 料
颗粒性
液体性
短期(48小时以内)
按 栓 塞 时 间
中期(48小时至一个月)
49
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行带膜支架置入后破口封闭
经导管药物灌注治疗
1、血管收缩治疗 2、动脉内化疗术 3、经导管溶栓术
非血管介入技术
管腔狭窄扩张成形术
1、消化道 2、呼吸道 3、其它(如良性前列腺 增生尿道狭窄)
呼吸道支架
55
食道支架
56
前列腺支架示意图
57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穿刺针

连接管
导丝
导管鞘
导管
高压注射器
非离子造影剂
栓塞后综合症、并发症
1、栓塞后综合症 指肿瘤和器官动 脉栓塞后,因组织缺血坏死引起的症状。 对症治疗后一周左右逐渐减轻或消失。 2、栓塞并发症 发生与适应症的选 择不当、栓塞材料的选择不当、过度栓 塞、误栓、技术操作不熟等密切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造影与介入放射学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血管造影与介入放射学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时间
20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年 2月15日
第1周星期三第5~6节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三部分):
第一部分 血管造影
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了解血管造影的适应证
二.了解不同成像设备血管造影概念、优缺点
三.了解DSA的成像原理及优势
重点难点
DSA的成像原理,不同类型血管造影的比较
授课内容
一.动脉造影、静脉造影及各自应用
二.DSA概念、成像原理、与传统造影的对比
三.无创性血管成像
1.CTA
2.MRA

4.与常规血管造影比较
第二部分 介入放射学
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掌握介入放射学的概念、了解介入发展史
二、了解介入放射学的分类:血管介入和非血管介入
7、穿刺活检术
教学手段与方法:
课堂教学与讨论,理论与实际病例结合。
思考题、讨论题或作业:
简述介入放射学概念
简述血管成形术的目的意义
简述经动脉栓塞术的目的意义
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
1、影像诊断学
2、神经介入放射学
3、腹部介入放射学
4、介入放射学
5、非血管介入技术
五、常见介入放射学技术操作
(一)血管介入
1、血管成形术与支架植入术
2、覆膜支架复合体移植术
3、治疗性栓塞术
4、经皮血栓清除和溶栓术
5、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
6、异物取出术
7、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二)非血管介入
1、胆道介入
2、消化道介入
3、气管/支气管介入
4、泌尿道介入
5、输卵管再通术
6、脓肿/囊肿引流术
三、了解介入治疗常见技术操作,例如:血管成形术、血管栓塞术
四、了解介入放射学的临床应用范围和价值
重点难点
介入放射学分类,常见技术操作原则,临床应用范围和价值
授课内容
一、介绍介入放射学的概念、发展概况
二、介入放射学常用设备、器械和药物
三、介入放射学的特点和优势
四、介入放射学的基本分类:血管性介入;非血管性介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