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室内深度覆盖专项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室内深度覆盖的解决方案

室内深度覆盖的解决方案

02
CATALOGUE
现有室内深度覆盖的问题
信号弱覆盖问题
总结词
信号弱覆盖问题是指室内区域无法接收到足够强度的信号,导致通信质量差或 无法通信。
详细描述
由于建筑物墙体、楼板等对无线信号的衰减作用,室内经常会出现信号弱覆盖 问题。这会导致用户在室内无法正常接打电话、上网或使用其他无线通信服务 。
信号干扰问题
未来研究方向
覆盖技术融合
01
研究多种覆盖技术的融合方案,以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
室内深度覆盖的效果。
用户体验优化
02
关注用户需求和体验,研究如何通过室内深度覆盖技术提升用
户感知和满意度。
绿色可持续发展
03
在室内深度覆盖解决方案中考虑环保和节能因素,推动绿色可
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总结词
信号干扰问题是指室内区域的无线信号受到其他信号源的干扰,导致通信质量差 或无法通信。
详细描述
信号干扰问题通常发生在人员密集、建筑物密集或存在大量无线通信设备的区域 。干扰源可能是其他运营商的基站、微波炉、无绳电话等。这些干扰源会对无线 信号造成干扰,影响通信质量。
信号不均问题
总结词
信号不均问题是指室内区域的无线信号分布不均匀,导致某 些区域信号强、某些区域信号弱。
现室内信号的均匀覆盖。
DAS的主要优点包括提高信号覆盖质量 、改善通信性能和降低干扰等。它适用 于大型建筑物、地下空间和密集城区等 场景,能够提供更好的室内覆盖效果。
DAS的部署方式包括光纤和同轴电缆等 ,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 的部署方式。同时,DAS还可以与宏基 站和其他通信系统进行集成,实现多系
灵活的组网方式

华为分布式皮基站 Lampsite 版本 网络规划设计指导书V

华为分布式皮基站 Lampsite 版本 网络规划设计指导书V

华为分布式皮基站(Lampsite 11.1版本)网络规划设计指导书 V4.0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拟制:中国区无线网络设计投标部版本:V4.0时间:2016年10月;目录1 总体介绍 (3)1.1总体介绍 (3)2 产品架构 (4)2.1 产品组成 (4)2.2 BBU (4)2.3 RHUB (5)2.4 DCU (6)2.5 pRRU (7)3 总体规划流程 (10)4 覆盖规划 (11)4.1 覆盖规划目标 (11)4.2 覆盖规划流程 (11)4.3 覆盖规划方法和原则 (12)4.3.1 pRRU点位布放原则 (12)4.3.2天线选择原则 (13)4.3.3 Lampsite与传统DAS覆盖规划差异点 (13)5 容量规划 (14)5.1 容量规划目标 (14)5.2 容量规划总体原则和流程 (14)6 组网与小区规划 (16)6.1 组网规划目标 (16)6.2 组网与小区规划总体原则和流程 (16)6.3组网与小区规划原则 (17)6.4 小区边界划分原则(同传统DAS) (18)6.5 小区间干扰规划 (19)1 总体介绍1.1 总体介绍华为分布式皮基站(Lampsite)方案是华为整合无线平台资源,融合多元技术,推出的室内热点扩容和盲点补充的无线室内多模深度覆盖解决方案。

它在已经成功商用基站的基础上,新开发了RHUB和pRRU两款设备,利用光纤和以太网线承载CPRI接口,和BBU(GSM场景还需要DCU)一起构成了新的室内解决方案。

它具备易部署、配置灵活,软分裂提升容量、平滑演进等特点,可以很好地满足室内环境的无线网络容量和覆盖需求。

本文主要介绍华为分布式皮基站(Lampsite)网络规划的流程和方法。

主要内容包含如何针对不同场馆进行Lampsite覆盖规划、容量规划、组网规划、工程实施等,其目的在于辅助设计院规划华为分布式皮基站(Lampsite)方案。

2 产品架构2.1 产品组成GSM&TDL双模典型场景下,Lampsite解决方案的产品组成如图2-1所示。

5G时代室内深度覆盖方案探讨

5G时代室内深度覆盖方案探讨

5G时代室内深度覆盖方案探讨作者:***来源:《中国新通信》2021年第08期【摘要】 5G時代,超70%的应用发生于室内,室内网络将成为运营商5G网络竞争的重量级筹码,室内网络建设已成为目前运营商重点探讨的问题之一。

本文介绍了分布式皮基站、扩展式皮基站、升级传统DAS系统等5G室内覆盖方案,并根据场景特点给出了方案建议。

【关键词】 5G室内覆盖分布式皮基站扩展式皮基站传统DAS 移频MIMO一、5G时代室内覆盖难点1.1 频段传播损耗大3GPP定义了5G从Sub6G、C-band到毫米波的FR1、FR2两个5G目标频谱。

工信部目前为5G划定了4个频段,如下表所示。

相比4G的频段(低频800 MHz、900 MHz,高频1.8 GHz、2.1 GHz、2.6 GHz),5G的低频段为3.3~3.6 GHz,高频为28 GHz。

根据电磁波的传播特性,电磁波的波长越长绕障碍物的能力越强,波长越短绕障碍物的能力越弱。

5G网络的电磁波传播损耗远大于4G网络,覆盖能力更弱,5G宏基站信号在穿墙覆盖室内场景的时候面临更大的链路损耗问题,室内深度覆盖问题将更加棘手。

1.2 传统室分难以平滑升级传统的室内覆盖方案是采用分布式天线系统(DAS),这种解决方案将网络信号通过信号电缆引入室内,并分配至不同区域,实现网络的深度覆盖。

传统DAS室分升级5G难点分析:1.绝大多数存量DAS系统的无源器件支持频段在800~2600MHz,不支持3GHz以上高频,无法通过合路信源直接升级;2.传统DAS系统升级5G,需更换大量核心部件(如耦合器和功分器),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易出错,物业协调困难,而且改造质量无法保证,工程难以落地;3.传统DAS系统以单路为主,单路改双路由于存在线路老化、部署路径差异,极易造成双路不平衡,体验下降,而且建网成本高,投资回报率低;4.传统DAS系统无源器件多,故障不可监控,故障排查难度高,处理时间长,无法保证5G网络质量。

家庭华为无线组网方案

家庭华为无线组网方案

家庭华为无线组网方案引言随着家庭无线设备的增加和智能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需要一个更稳定、更高速的无线网络覆盖。

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ICT解决方案供应商,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家庭华为无线组网方案,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网络体验。

方案概述家庭华为无线组网方案包括了华为路由器、华为 Mesh 系列产品以及智能管理软件,可以覆盖从小户型公寓到大型别墅的各种住宅类型。

该方案提供了全面、无缝的无线覆盖,能够满足家庭的各种网络需求,无论是上网、游戏还是多媒体应用。

组网原理家庭华为无线组网方案采用Mesh 网络技术,通过多个Mesh 节点之间的互联,构建起一个覆盖整个家庭的无缝网络环境。

Mesh 节点可以自动进行网络拓扑优化,确保每个设备都能够获得最佳的网络连接质量。

这个方案中的主节点是华为路由器,它负责整个网络的管理和数据传输。

在主节点附近,可以连接多个 Mesh 子节点,它们能够扩展网络覆盖范围,并提供更强的信号强度和更高的网络速度。

方案特点家庭华为无线组网方案具有以下特点:1. 网络覆盖广泛该方案支持从小型公寓到大型别墅的各种住宅类型,能够实现全面、无缝的网络覆盖,消除网络盲区。

2. 稳定可靠采用 Mesh 网络技术,节点之间自动优化网络连接,保证稳定的网络传输质量和可靠性。

3. 简单易用方案中的路由器和 Mesh 节点自动配置,用户只需要简单地设置网络名称和密码,即可享受高速稳定的无线网络。

4. 高性能华为 Mesh 系列产品采用先进的无线技术,能够提供更强的信号强度和更高的网络速度,满足各种高带宽应用的需求。

5. 智能管理用户可以通过华为提供的智能管理软件对网络进行监控和管理,包括设备连接数、流量控制等功能,方便管理家庭网络。

方案实施要实施家庭华为无线组网方案,需要以下步骤:1. 准备设备用户需要购买华为路由器和相应数量的 Mesh 节点,根据家庭实际情况选择型号和数量。

2. 设置主节点将华为路由器设置为主节点,连接到宽带接入点,并进行基本的网络配置,包括网络名称和密码等。

华为新型室分覆盖解决 - lampsite(经典)

华为新型室分覆盖解决 - lampsite(经典)
pRRU
RHUB
耦合器
功分器
BBU
分布天线
RNC/BSC
网络监控盲区
统一网管M2000
覆盖末端可管理,整个系统无监控盲区
各楼层KPI与话务分布一目了然,每个设备的工作状态尽在掌握中
亮点3:单LTE支持双流MIMO,无需室分改造
LTE RF
支持2T2R,MIMO
相同覆盖条件下,与传统室分相比: 1. 相比改造双路室内无源分布系统,LampSite可节省86%的部署时间 2. LampSite支持MIMO,有30~50%增益,由于建筑物特征差异较大,不同
华为新型室内覆盖解决方案 -- Lampsite
2013/06

目录
LTE室分建设所面临的挑战 Lampsite创新型室分解决方案 端到端服务高质量部署LTE室分网络 Lampsite场景应用
集团要求:推进室分专项整治,持续提升室分系统质量
以“一高一低(高干扰、低话务)”问题小区作为整改重点,推 动室分质量(高质差)和业务吸收能力(超闲)的提升
LampSite
架构灵活,支持GTL迭加
支持三个子模块拼装 子模块在线拔插,随业
务扩容
亮点1:结构简单,节省室分建设周期60%
传统室分系统
LampSite系统
耦合器 功分器
硬软 重轻
物业协调难, 施工难
网线部署,以宽带名义, 易于施工
pRRU Cat5
• 器件质量不一致链 • 器件少,都是电信级
• 路预算不准
• 无需链路预算
RHUB
• 工程质量难监控 • 节点少,工程易监控
馈线
• 多制式功率不平衡 • 多制式功率参数调整
BU

Lampsite室内深度覆盖创新解决方案

Lampsite室内深度覆盖创新解决方案

邻区漏配
掉话
室内信号外泄:
掉话概率增加
多制式的整网协同,室内外网络自动配置是趋势
多制式共存,邻区数量急剧增加
✓ 邻区配置工作量加大 ✓ 室内外多频段切换参数优化兼顾难
18x
108
6 10x 60
2G
2G+3G
2G+3G+4G
各频段损耗不同,协同优化难度加大
✓ 高频段功率加大,低频段可能外泄 ✓ 低频段功率加大,高频段可能弱覆盖
光纤
超五类/六类网线 100~150m
pRRU
微RRU
FDD
TDD RF
FDD RF
CDMA RF
FDD C TDD
BBU:与现网BBU完全一样
单基带板可支持: 36个LTE小区
支持三模在线内置拼装 每模块功率:2*100mW 分集接收:2T2R POE供电
FDD 2.1 FDD 1.8G TDD 2.3/2.6
与宏网共网管
LampSite解决方案,从组网结构简化、产品结构优化、整网协同自动化、监控网管化实现室内覆盖
“建之好用、用之能久、久之可变”
LampSite(灯泡站)整体解决方案,室内布放像换灯泡一样简单
灯泡站三级组网架构
灯泡站射频架构灵活,支持多模模块迭加
Rhub
✓CPRI接口压缩汇聚单元 ✓8网口pRRU 网线供电单 元,集中备电 ✓1U高、小于8kG
12
79
5
合格率 41% 70% 70% 83% 86%
主要不合格指标 互调、功率容量、隔离度 互调、插入损耗 互调、驻波比 互调 互调、增益
节点老化/故障,导致问题站点不断增多
组网架构复杂,层级多,器件复杂,隐患多

长沙联通LTE华为区域深度覆盖搬迁方案

长沙联通LTE华为区域深度覆盖搬迁方案

长沙联通LTE华为区域深度覆盖搬迁方案
一、主要困难和述求
1、深度覆盖需要同时解决语音和数据问题,当前华为4G区域3G属于NSN,同时建设3/4G 两套设备,投资大;
2、希望使用华为SDR站,节省OPEX;
二、网络现状–请胡建补充
三、搬迁方案
目标:华为4G覆盖区域下,使用华为3/4G SDR进行搬迁替换,做到3/4G同厂商,且现有覆盖质量不下降;
基站搬迁方案1:拆除NSN 3G设备,华为现网4G设备新增3G板卡和2100M RRU;
基站搬迁方案2:拆除NSN 3G设备,华为现网4G设备新增3G板,现网1800M RRU替换为AAU3920或者AAU3940;
WCDMA RNC挂接方案:- 周磊补充
四、主要问题和风险–大家补充。

工程室内信号覆盖方案怎么写

工程室内信号覆盖方案怎么写

工程室内信号覆盖方案怎么写一、背景介绍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室内通信信号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在室内环境中,由于建筑物的遮挡、墙体的阻挡等因素,导致移动通信信号的覆盖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为了满足人们在室内的通信需求,有必要设计和实施一套完备的室内信号覆盖方案。

二、信号覆盖方案的重要性室内信号覆盖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用户的通信质量、运营商的服务水平以及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良好的室内信号覆盖方案可以提高用户体验,增加用户满意度,降低通信故障率,提高通信质量,从而使运营商的竞争力得到增强,用户粘性得到提高,市场占有率得到扩大。

三、室内信号覆盖方案的主要内容1. 室内信号调研在制定室内信号覆盖方案之前,必须先进行室内信号调研,了解室内信号的分布情况、强弱程度、障碍物的影响等。

只有充分了解了室内信号的实际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信号覆盖手段,提高室内信号的覆盖质量。

2. 室内信号覆盖需求分析不同的室内环境对信号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进行室内信号覆盖需求分析。

这包括对室内信号的覆盖范围、信号类型、信号强度、室内用户数量等方面进行分析,以确定室内信号覆盖的具体要求。

3. 室内信号覆盖方案设计在了解了室内信号的实际情况和覆盖需求之后,需要进行室内信号覆盖方案的设计。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信号覆盖技术、确定信号覆盖的方案和布设方式,设计信号覆盖的具体实施方案,以满足室内信号的覆盖需求。

4. 室内信号覆盖方案实施通过前期的调研和设计,确定了最终的室内信号覆盖方案之后,需要进行信号覆盖方案的具体实施。

这包括选址、安装设备、调试优化等工作,以保证室内信号覆盖方案的顺利实施和有效运行。

5. 室内信号覆盖方案的监测和维护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信号覆盖中出现的问题,以保证室内信号一直保持良好的覆盖质量。

四、常用的室内信号覆盖技术1. 宏基站覆盖宏基站是运营商在室外建立的大型基站,其覆盖范围较广,但在室内信号覆盖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为室深度覆盖专项设计方案1.1项目概述近年来,室移动用户的通信感知逞下降趋势,特别是居民小区,用户投诉量不断攀升。

各个运营商都普遍遇到这个问题,对网络优化和网络建设都提出不小的挑战。

加强室覆盖,确保用户感知成为重点工作。

目前,在网络覆盖类投诉中,室覆盖引发的客户投诉占比高达50%以上。

公司室分系统业务量吸收情况:GSM室分话务吸收比例为4.8%,GSM室分数据流量吸收比例为7%;TD室分话务吸收比例为8.5%,TD室分下行数据流量吸收比例为8.9%。

室覆盖网络质量的提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主要工作。

为了进一步解决室网络覆盖问题,提高覆盖质量,全面改善客户感知,公司从华为室分入手,按照全面梳理、重点保障、普遍提升的原则,采用边测试、边制定方案、边实施优化的方式,分区域、分阶段逐一排查解决现网室覆盖盲区、弱覆盖及难点问题。

1.2工作概述结合客户投诉情况,按照重要区域、热点区域、一般区域的原则及次序,通过现场测试、话务统计等多种手段全面排查室深度覆盖、语音质量等室网络质量问题。

重点对影响室覆盖质量的干放、电桥、合路器、室分天线、耦合器、功分器、负载、馈缆、接头等器件质量进行测试、排查。

根据测试、排查结果,同步制定室深度覆盖优化方案。

具体工作容:1)参数调整,通过调整小区重选、切换、邻区、功率控制、2/3G互操作等参数,提升室深度覆盖能力。

2)频率优化,通过2G频率、TD频率及扰码优化,室分专用频率规划等手段,提升室覆盖质量。

3)通过分层覆盖改造,天线补点或位置调整,新技术应用等手段,改善室覆盖及质量。

4)同步进行室深度覆盖优化整改方案实施后的现场测试与效果评估。

2问题及优化方案2.1弱覆盖弱覆盖优化流程弱覆盖整体优化流程如下图所示。

弱覆盖分析思路1)全楼弱覆盖1 主设备故障可以通过告警查询载频板和RRU是否存在故障,对故障设备进行处理。

2 信源功率通过设计方案中系统原理图,分析信源功率的设置是否满足覆盖需求。

如果满足,查询信源发射功率是否按功率设置;如果不满足,重新设计,并调整信源发射功率。

3 合路器及主干部分如果上述原因均已排除,则重点检查RRU到主干部分,包括合路器、电桥、前两个功率分配器以及连接这些器件的馈头制作工艺等。

2)若干楼层弱覆盖1)通过设计方案中系统原理图,确定弱覆盖楼层对应天馈部分。

2)如果这几个楼层是由同一个RRU或者直放站所覆盖,则查询并调整信源发射功率。

3)否则找到汇聚于主干上的若干器件,检查器件连接是否正确,检查馈头制作工艺。

3)楼层局部弱覆盖1)通过设计方案中平面安装图,查看是否覆盖。

2)若已覆盖,确定局部弱覆盖区域所对应的天线。

结合系统原理图,定位上述天线所对应的共同节点,整改节点器件安装是否正确以及馈头制作工艺。

3)若未覆盖,则进行方案重新设计并变更,增加覆盖。

若由于物业等原因无法覆盖,则考虑利用室外信号协同覆盖。

2.2信号外泄信号外泄处理流程信号外泄分析及解决方案信号外泄主要有2中处理方案,RF优化及参数优化方案,RF优化可以从根本上治理外泄,参数优化只能治标,尽量规避信号外泄带来的影响,因此,从网络性能考虑,优先采用RF优化解决外泄,但从实施成本和难度考虑,参数优化大大优于RF优化。

RF优化治理外泄1)整体外泄整体信号太强:调整信源输出功率来控制外泄。

2)局部外泄1.调整天线位置:在确认由某天线造成外泄后,通过移动天线远离窗户或大门,从而减少到达室外的信号强度。

在确认由某天线造成外泄后,通过调整天线的方位角度或高度,远离小区外的马路、街道,从而减少到达室外的信号强度。

2.调整天线型号:在确认由某天线造成外泄后,通过使用定向天线替代全向天线覆盖,从而控制信号外泄到室外。

3.调整天线功率:在确认由某天线造成外泄后,在保证覆盖的需求,通过增加衰减器或更换器件的方法,降低天线输出功率,从而控制信号外泄到室外。

4.降低信源输出功率:在不影响室覆盖的前提下,适当降低信源(直放站或干放、RRU)的输出功率或更换耦合器,来控制局部信号不会外泄到室外。

参数优化治理外泄方案对于存在外泄的室分小区,我们提供两种较为成熟的外泄小区参数解决方案,分别为A+B室分小区同心圆分层方案和不分层参数调整方案。

1、A+B室分小区同心圆分层方案A+B室分小区同心圆分层方案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将室分系统信源小区分裂为2个共天馈同覆盖的逻辑小区,使2个小区分别负责外泄控制与话务吸收,化解切换与重选参数设置的矛盾,协调外泄控制与话务吸收的矛盾。

A+B方案原理阐述将已有室分信源小区分裂为A(过渡小区)和B(话务吸收小区)两个逻辑小区,其中A小区仅配置1个TRXs,B小区则配置剩余载频,并根据后续话务拥塞程度选择扩容;两个小区信号仍然同点馈入室分天馈系统,不需要对已有室分系统硬件系统进行改动。

a)A、B小区分工:➢A小区称为过渡小区(或低层小区),配置室外小区向A小区、A向B小区的单向切换与重选关系,作为室外切换与重选的桥梁小区,用户基本只在短暂驻留后即快速重选/切换至B小区;通过降低室分系统中A小区输出功率,减少室外泄漏区域,并进一步通过调整层间切换门限、室外邻区面向A小区的邻区及层间切换磁滞、PT和CRO进一步精细控制。

➢B小区称为话务吸收小区(或高层小区),用于吸收室话务,仅配置A小区向B小区、B小区向室外小区的单向切换与重选关系,小区层级设置为1级,仅能通过边缘切换和紧急切换向外室外小区切换,同时CRO取较大值(5~10),使室用户尽量驻留在室。

b)A、B小区机顶功率设置:➢A、B小区同点馈入整套室分系统,设置机顶功率P_A=(P_B-X )dBm,A小区固定低于B小区XdB(如10dB)。

c)A、B小区层级、优先级设置:➢小区所在层:A、B小区均设置为1层,高于室外900、1800M的层级,使高于层间电平门限的室用户更易切入并驻留在室小区;➢小区优先级:A设置为“2”,B小区设置为“1”,目的是使A小区通话态用户尽快通过分层分级切换切入B小区,尽量减少用户在A小区的驻留。

d)A、B小区间切换策略:➢A小区配B小区单向邻区(切出),A小区通过分层分级切换向B小区快速切换;因为B小区信号固定高于A小区信号电平XdB,且B小区小区优先级高于A小区,层间切换门限B小区<<A小区,由室外小区切换进入A小区的用户可以快速发起向B小区的切换。

e)B小区与室外小区间切换策略:➢B小区配置所有相关室外小区为单向邻区(切出);使只能发起B小区向室外的单向切换,而室外小区不能发起向B小区的切换;➢B小区只开启边缘切换与紧急切换,关闭PBGT切换,如测试B小区室覆盖边缘电平为-80dBm,则可配置下行边缘电平切换门限为-85dBm左右,使B小区用户只有在低于此门限或质差时才发起向室外切换,尽量使室用户驻留在B小区;上行边缘电平切换门限一般小于下行门限5~8dB。

f)室外小区与A小区间切换策略:➢室外小区配置A小区为单向邻区(切出);根据道路上A小区最强泄漏信号的强度如-60dBm ,将A 小区层间切换门限设置为略高于-60dBm ,使室外用户只有满足A 小区电平高于-60dBm 才会切入室,控制室外(切换)泄漏。

图 0-1 A+B 室分小区同心圆分层方案小区切换方向/类型设置示意图g) A 、B 和室外小区间重选策略:➢重选关系全部配置为单向,即室外àA ,A àB ,B à室外;A+B 小区切换设置示意图分层分级切换A 小区B 小区室外小区室内小区分层分级切换i.A小区设置PT=31,CRO取0~5dB,C2<C1,使室外用户较难重选至室; A小区BA1表仅配置B小区。

ii.通过设置B小区的PT=0和CRO取一个较大的合理值(如5~15dB),使重选进A 小区中MS快速重选入B小区中并驻留,同时保证B小区驻留的MS较难重选至室外小区,B小区的BA1表配置室外相邻小区BCCH频点。

iii.室外小区BA1表中仅配置A小区BCCH,不配置B小区BCCH,室外用户不能直接重选至B小区。

B小区A小区室内小区小区重选方向设置示意图图 0-2 A+B室分小区同心圆分层方案小区重选方向设置示意图1)A+B方案参数设置方法a)A小区—过渡小区参数设置模板:A+B室分同心圆方案—A小区(过渡小区)参数设置模板b)B小区—话务吸收小区参数设置模板A+B室分同心圆方案—B小区(话务吸收小区)参数设置模板2、不分层外泄控制方案不分层外泄控制方案原理阐述不分层外泄控制方案,不需要对室分小区进行小区分裂,主要通过层间切换门限和磁滞以及CRO等参数配置进行外泄控制。

不分层外泄控制方案的关键点在于:通常对于双频网,900M室外宏小区配置为层3,室外宏1800M配置为层2;室分小区也配置为与1800M室外宏小区相同的层2,利用1800频点相对干净,干扰少的优势,在楼层覆盖不足的前提下,即使无法占用室分信号,也能通过同层PBGT平滑切换至外网1800;而在外泄严重的情况下,只要周边道路有良好的1800覆盖,又能快速切换到室外。

通过参数调整同时达到保证外泄的切换和高层覆盖不足区域的话音质量的目的。

不分层外泄控制方案参数设置方法不分层外泄控制方案参数设置2.3高层干扰高层覆盖的主要问题高层覆盖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信号杂乱,在建筑的高层由于没有其他建筑的遮挡,导致很多小区的信号都可以直达建筑的高层,且各个小区的信号强度相当,没有一个小区可以主导。

主要会导致以下网络问题:由于多个小区的信号强度相近,没有主导,在信号衰落的影响下,终端会频繁的在这些小区间进行切换或重选,增加系统的信令负荷和切换掉话的概率。

甚至如果这几个小区分属于几个不同的LAC区,则会引起频繁的位置区更新,造成用户看起来信号时有时无,有时寻呼不到等问题。

由于在地理上离建筑很远的信号都可以收到,因此在目前国运营商频率复用较紧密的时候,容易在建筑的高层收到多个同、邻频信号,导致干扰情况加剧,C/I很低,容易引起通话质量差、掉话、无法接入等问题。

即使频率复用度较低,在收到周围众多小区信号的情况下,也很难避免同、邻频干扰。

室覆盖高低分层解决方案对于存在高层干扰的楼宇,由于高低层无线环境差异非常大,建议实施高低分层方案,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用户感知,而且能够充分吸收话务量。

●高低分层方案阐述高低分层方案通常适用于较大型的中、高层(一般至少11、12层以上)建筑室覆盖,通过信源小区分裂,使低层与中高层分别使用独立的信源小区;●高、低层小区间频点选择由于低层小区受到室外小区干扰较小,而高层小区受到室外小区的干扰较大,故一般建议低层小区使用与室外宏小区相同的频段,高层小区使用室分专用频点。

●高、低层小区进出电梯切换带设置高、低层小区之间切换带设置是物理分层方案实施的关键步骤,从用户模型来看,高、低层小区间切换多发生在进出电梯和电梯,故在物理分层方案改造实施中,需要在电梯厅设置两个小区的信号重叠覆盖区,以保证用户切换所需的充分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