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政治的扩展 教案

合集下载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民主政治的扩展》教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民主政治的扩展》教案

湖南省宁乡县实验中学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教案:三、民主政治的扩展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基本内容2、《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基本知识。

3、比较两部宪法出台的背景、内容,找出异同点,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为参照,认识法国、德国法治化的基本脉络。

过程与方法情境再现,分析材料。

通过学习,搭建知识框架。

结合法德两国在当时的国内形势、阶级力量的对比以及当时欧洲的民主思潮等多方面因素去探寻其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历史渊源,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由浅入深,学习过程由简单记忆到主动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法兰西共和历程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学习法国人民为进步事业勇于斗争的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意识,并积极投身到现实生活的民主实践中去,正确积极地使用自己的民主权利。

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评价德国和法国的民主政治,尽管其有很多不完善或保守之处,但民主政治的确立仍是历史的一股进步潮流,是值得肯定的。

重点和难点重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具体内容难点:分析比较两国民主政治的特点,并能结合其国内外气势探究其原因教学方法谈话法、问答法、探究法,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强直观性并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知道现任的法国总统和德国总理吗?生:法国总统是希拉克,德国总理是施罗德,他们曾多次到中国访问。

师:对,法德两国是欧盟的的重要成员国,与中国的关系密切,两国元首曾多次到中国进行友好访问。

大家知道这两国的国体和政体吗?生:法国和德国都是资产阶级共和国,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

师:那么两国的国体和政体是怎样形成的呢?生:不知道。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民主政治的扩展》,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大家就会清楚法国和德国的国体和政体的渊源了。

讲授新课(一)法国的1875年宪法1、历史背景——震荡中的法国⑴政局动荡不安问:自1789年以来,法国政局是如何变换的?答:大革命——拿破仑第一帝国——波旁王朝复辟——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帝国——巴黎公社——梯也尔任总统——麦克马洪任总统⑵德军占领法国部分领土: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后,在普法战争中获胜的德军还占领着法国近20个省。

7.3民主政治的扩展教案(人民版必修1).doc

7.3民主政治的扩展教案(人民版必修1).doc

分析社会背景利用文字材料、图片等材料促使学生回忆所学知识。

利用提问的形式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5分钟问:将国庆日定在7月14日有什么含义?总结:所以,以革命开始的日期为国庆日,就是对法国大革命以来所确立的民主、自由和共和制度的肯定。

国旗与国歌的确定也同样体现出这样的精神。

投影:蓝白红三色旗法国国旗从左到右由蓝、白、红三个垂直长方形组成。

三色旗曾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三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

蓝白红三色旗象征着“祖国、军队、共和国永不分离地联成一体”,这是对革命精神的肯定,并用鲜明的符号把祖国和共和制度深深地浸润到每一个法国人的血液之中。

投影:答:纪念1789年法国大革命。

从那个时候开始,法国开始走向了民主、自由和共和的发展道路。

学生记录学生记录笔记图片和诗歌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也可以锻炼学生材料阅读分析的能力,提升历史学科素养。

补充内容补充马赛曲的内容。

3分钟;u,帧她賊i>W,畑.劇撇M问:大家看看、想想,这样的歌词与曲调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感?答:反对专制暴政、保卫祖国和人民。

看完了法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德国的政体形式。

大家先看课本重新回顾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

小组合作探讨合作研究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10分钟【角色体验】假如你是当时德意志帝国皇帝,请您围绕下列问题介绍一下,当时国家权力构成情况一问题一:尊敬的陛下,作为德意志帝国皇帝,您拥有哪些权力?您感到满意吗?问题二:按宪法规定,立法权归谁掌握?实际情况如何?问题三:内阁宰相如何产生,权力如何?【探究体验】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学生小组讨论学习通过设置情境,角色体验,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布置作业。

《民主政治的扩展》教案(3)

《民主政治的扩展》教案(3)

民主政治的扩展
主要内容:①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权利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
立性。

②中央政府的构建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最高立法机构是国
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最高司法机关归最高法院。

特点: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作用:①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②宪法体现了“制约与平衡”
的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③宪法一定程度调和了
各方面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局限性: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2)比较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同:都是资产阶级专政(国家性质相同);议会的作用及其在国家权力机构中的地位相
同;都是司法独立。

异:①国家元首的称谓与产生方法、职能不同: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既是国家元首,
又是政府首脑,行使最高行政权,总揽军政大权;英国国王是世袭的,处于“统而不治”的
地位,只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没有实权。

②议会与政府的关系不同:美国的行政与立法相互独立;英国政府(内阁)由议会产
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掌握行政大权。

是政府首脑,总揽军政大权。

议会由上院和下院组成,
下院议员民
都是资产阶级专政;都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议会都行使立法权,实行两院制;都。

【K12学习】民主政治的扩展教案

【K12学习】民主政治的扩展教案

民主政治的扩展教案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通史概要:在初中阶段,我们初步接触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1787年宪法,以及法国大革命。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繁荣,资产阶级力量的成长壮大,要求打破封建王权的束缚,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以维护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自17世纪后期起约两百年的时间里,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法和德等国先后建立起来。

其核心是经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议会,它形式上代表着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在这一过程中,民主与专制之间的斗争激烈异常,民主制度的确立几经曲折和反复,但总体上看,其本质是一样的,即资产阶级力图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主要权力,也就是立法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限制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并通过立法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从而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

同时这对于我国的民主与法制进程也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本专题以英、美、法、德四国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主线,介绍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进程。

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形成、美国《联邦宪法》的颁布和共和政体的确立,以及法、德两国代议制度的特点等几个大问题入手,再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的艰辛历程,勾勒出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以及各国代议制度所呈现出的共性与个性。

(代议制从本质上来说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它是国家权力得以实现的主要形式。

公民通过由自己的意愿所选举出来的代表来负责制定法律和管理公共事务,这种间接民主又被称为代议制民主。

代议制最初是中世纪欧洲君主和贵族的发明,到现代才实现了与民主制度的结合)第三节民主政治的扩展教案标要求:知道法兰西第三国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基本知识;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为参照,认识法国、德国法治化的基本脉络;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民主政治的扩展

民主政治的扩展

<<民主政治的扩展》说课教案单位:八里高中主讲人:程劲松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来自人民版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必修一专题七,属该专题第三节,题为《民主政治的扩展》。

下面介绍我的授课方案,不足之处,恳请指正。

一.说教材1.说教材地位本课所属专题介绍的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先介绍了英国、美国的资本主义政体,然后以法、德为代表,讲述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从而勾勒出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

专题八是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知识。

由此可看出,在整本教材中,本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说课标要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本节作了这样的表述: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二.说学情学生对西方政治制度的知识有较浓厚的兴趣,可激发成为强大的学习内驱力。

此前已了解了英、美政体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由于学生对西方政治制度内容多是一知半解,加上法德政体与英、美有很大不同,学生难以全面掌握和深刻理解有关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简单了解法兰西人民为争取共和制所经历的艰辛历程,掌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比较法兰西共和制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分析两国形成这样政体的原因,培养学生比较、概括和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先采取分组学习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研读教材,展示交通学习成果,初步了解法、德政治制度,总结资产阶级代议制,从而构建本节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开展模拟采访的历史活动,强化认知,突破重、难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法、德形成不同政体的历史原因,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法国人民为争取共和捍卫民主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史实,培养学生为进步事业不屈斗争的精神。

高一政治《民主政治的扩展》教学设计高一全册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民主政治的扩展》教学设计高一全册政治教案
权利:①立法权,众议院提出并通过法案,但受到总统和参议院的控制②议会拥有组阁权,实行责任内阁制③选举总统权
3、特点:总统和参议院权利大,二者互相制约;
是半总统一一共和制和半议会一一共和制
4、作用:
①使一一共和派掌握实权②在法律上最终确立一一共和政体,是历史的
进步③促进法国资本主义的开展
例1、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条文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中选为一一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宣布的意义在于D
A.消灭了法国的家族权利
B.规定只有平民才能中选为法国的总统
C.恢复了等级制度
D.一定程度上堵塞了君主派的复辟之路
这个国家没有终身的、世袭的君主,国家权利属于公民选举产生的公民机构和公民代表,所以这是一个一一共和国。1875年宪法表达出民主一一共和与三权分立等原那么,以立法的形式稳固了一一共和制度。
主要不同:
英国王权受宪法限制,议会掌权;
德国皇帝仍然保持封建专制时代的权威,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军事大权于一身。
原因:
(1)两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不同,一个是革命,一个是王朝战争;
(2)两国资本主义开展程度不同
(3)两国的历史传统不同,英国有民主政治的传统,德国有军国主义传统.
探究2:比较法国一一共和制和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点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形式的比较
“现代化指导力量的‘错位’〞是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政体和世界分别带来怎样的影响
‘错位’: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指导权。确立专制色彩浓重的君主立宪政体,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
探究1:比较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和德国立宪制的主要不同及其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民主政治的扩展

民主政治的扩展教案

民主政治的扩展教案

民主政治的扩展教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教案民主政治的扩展
 课标要求:
 知道法兰西第三国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基本知识;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为参照,认识法国、德国法治化的基本脉络;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探究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法兰西共和历程等基本史实,认识民主制度的建立是人类进步的产物;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的、客观的看待事物,正确对待历史发展进程;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过程的艰难性与曲折性;学会历史和客观地认识和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实质。

 教学课时:2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

代议制的作用。

 难点:法、德两国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原因,各国代议制的特点比较。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表格归纳法、对比分析法。

《民主政治的扩展》教案4(人民版必修1)

《民主政治的扩展》教案4(人民版必修1)

思考: 思考: 为什么叫“ 为什么叫 “ 一票共 和”? 说明了什么问是《马赛曲》,法国国庆日是 7 月 14 日。 4)法国 1875 年宪法还有什么规定呢? 年宪法还有什么规定呢? ) 把“政府的共和国形式”等内容写入了宪法之中,从而在法律上阻断 了保皇派复辟的可能。 4、宪法的影响; 、宪法的影响; 1)进步性:确立了共和政体,符合时代的潮流,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 )进步性: 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它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局限性:宪法中规定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很大,这是保皇派和资产阶 )局限性: 级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法国共和政体没有因为 1875 年宪法的颁布而巩 固。为巩固共和政体,共和派人士还需进行长期顽强的斗争)
导入: 导入:
1)同学们知道现任的法国总统和德国总理吗? )同学们知道现任的法国总统和德国总理吗? 展示图片, 加深认识。 和德国总理吗 展示图片, 加深认识。 法国总统是希拉克,德国总理是施罗德,他们曾多次到中国访问。 2)法德两国是欧盟的的重要成员国,与中国的关系密切,两国元首曾多 )法德两国是欧盟的的重要成员国,与中国的关系密切, 次到中国进行友好访问。大家知道这两国的国体和政体吗? 次到中国进行友好访问。大家知道这两国的国体和政体吗? 法国和德国都是资产阶级共和国,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 3)那么两国的国体和政体是怎样形成的呢? )那么两国的国体和政体是怎样形成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 3 课《民主政治的扩展》,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大 家就会清楚法国和德国的国体和政体的渊源了。 【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 1,_____________年,法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随后法国经历了大革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____________的覆灭。 2,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强烈反对帝制, 拥护共和, 再加上_____________的分歧, 使麦克马洪的计划一时难以得逞。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 4,1875 年,根据宪法,将_____________定为法国国歌,_____________ 定为法国国庆日。 5,在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统一的德意志 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6,1871 年宪法确定德意志帝国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 确定了______________政体,它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联合专政。 7,帝国的成立及宪法的颁布,是德国迈入___________________的标志。 8,以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为主要特征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使欧 洲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民主思潮由理论付诸于实践,从政治体制上对 _____________予以否定和替定,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之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民主政治的扩展一、震荡中的法国(一)频繁变动的法国政坛第一共和国公元前高卢人在此定居。

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高卢人总督恺撒占领了全部高卢,从此受罗马统治达500年之久。

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征服高卢,建立法兰克王国。

10世纪后,封建社会迅速发展。

1337年因法国王位继承问题,爆发“百年战争”。

初期,法大片土地被英侵占,法王被俘,后法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于1453年结束百年战争。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形成中央集权国家。

17世纪中叶,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由天主教教士组成的第一等级和贵族组成的第二等级,是居于统治地位的特权阶级。

资产阶级、农民和城市平民组成第三等级,处于被统治地位。

特权阶级的最高代表是波旁王朝国王路易十六,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第三等级纷纷要求限制王权、实行改革。

1789年法国人民攻占了法国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法国爆发大革命, 8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宣布人生而平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并废除君主制,于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国,次年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

经过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热月党人掌权。

第一帝国1799年11月9日(雾月18日),拿破仑·波拿巴夺取政权,1804年称帝,建立第一帝国。

参加反法同盟的欧洲大陆各君主国害怕法国革命会引起本国革命,自己也落得与路易十六同样的下场,因而十分仇视革命的法国,拿破仑先后多次打垮了欧洲各个封建君主国组织的“反法同盟”,保卫了由法国资产阶级进行的法国大革命胜利果实,但是拿破仑称帝后开始逐步从正义的自卫战争转变成为谋夺利益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拿破仑曾把比利时、荷兰及意大利一部分合并为法国领土;他入侵埃及,攻打莫斯科,还想霸占西班牙,以及派兵远征海地等。

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同盟军占领,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了。

拿破仑本人在退位后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流亡英国的普罗旺斯伯爵返国即位为法王路易十八。

1815年3月,拿破仑率领不足1000士兵杀回巴黎,重建帝国,立百日王朝。

欧洲各国迅速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1815年,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宣布退位,被流放到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

路易十八于7月8日回到巴黎,复辟波旁王朝。

1830年7月,法国七月革命爆发,七月王朝建立。

1848年2月爆发“法国二月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国。

1851年路易·波拿巴总统发动政变,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国,称拿破仑三世。

19世纪70年代以前的德意志,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况,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决心用武力来统一德国,并实现德国称雄欧洲的梦想。

企图保持多年欧洲霸权地位的法兰西第二帝国,历来竭力阻止德意志的统一,爆发了普法战争,法国遭到惨败,巴黎人民发动起义,推翻了第二帝国的统治,建立了共和国,即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逼近巴黎的普鲁士军队采取了屈膝投降的态度,并同德国签订了割阿尔萨斯和洛林,赔款50亿法朗的条约。

结果使德法两国结怨,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成立巴黎公社,它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同年5月底,被法国军队残酷镇压,直到1940年6月法国贝当政府投降德国,至此第三共和国覆灭。

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遭德国侵略。

1944年6月宣布成立临时政府,戴高乐担任首脑,1946年通过宪法,成立第四共和国。

1958年9月通过新宪法,第五共和国成立,同年12月戴高乐当选总统。

(二)政权形式的反复较量1、历史背景: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普法战争失败,巴黎爆发了革命,第二帝国被推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宣告成立,建立了资产阶级国防政府,梯也尔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首任总统,继续执行出卖民族利益和反对无产阶级的政策,梯也尔同俾斯麦签订临时和约,把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割让给普鲁士,并赔款50亿法郎。

梯也尔政府的丧权辱国行为激起人民群众的极大愤慨。

巴黎民众纷纷要求成立公社,以监督政府。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反动政府之间的对立,日益尖锐,巴黎工人举行武装起义,击溃了政府军,占领了巴黎市政府。

建立的工人革命政府,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梯也尔政府成员及其军队、警察和官吏仓皇逃往凡尔赛。

巴黎公社革命取得了胜利,没有乘胜向凡尔赛进军,却忙于公社的选举,给反动派以喘息之机,犯下致命的错误。

后被梯也尔血腥镇压。

2、梯也尔执政(1)态度:想要恢复帝制,又不敢贸然废除共和制(2)政策:破坏“国际工人协会”组织,屠杀巴黎公社战士,取消出版结社自由;建立“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巴黎公社被镇压下去之后,法国的政局动荡不安,各派政治力量在共和与帝制问题上争斗不休。

三个保王派:正统派、奥尔良派和波拿巴派,在国民议会中占有多数。

这些派别都准备要恢复帝制。

由于工农群众坚决反对帝制,拥护共和政体,再加上各派之间矛盾重重,互相倾轧,帝制未能恢复。

梯也尔自称是“保王派”,也很想恢复帝制,但又害怕把国王强加在法国人民头上,可能激起法国无产阶级再次起来革命。

他命令反动政府的军事法庭继续审讯、流放、处决巴黎公社革命的领袖和参加者,就连只是有同情公社社员嫌疑的人也遭到残酷的迫害。

梯也尔反动政府颁布一项法律,规定对宣传社会主义的人要处以为期2—5年的监禁。

梯也尔政府还查封一切工会组织,取消出版、结社自由。

为了偿付给德国的赔款,发行两次公债,每次发行都是大量超额。

50亿法郎的赔款是提前偿清了,但是国债增加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落到法国人民的身上。

梯也尔的统治摇摇欲坠。

这时,梯也尔主张建立一个保持反动内容的共和政体。

他提出,“共和国要么是保守的共和国,要么根本不要共和国。

”这话激怒了国会中的共和派。

保王派也认为,梯也尔畏首畏尾,已经不能胜任他所担任的职务。

于是,梯也尔被迫在1873年5月24日辞职。

(3)结局:1873年,由于保皇派和共和派的反对被迫辞职3、麦克马洪计划(1)计划:着手恢复帝制(2)结果:计划难以得逞(3)原因:广大工农群众、士兵、资产阶级共和派的强烈反对,加上保皇派内部的分歧1873年,梯也尔辞去总统职务之后,麦克马洪被选为总统。

他在总统任内让拥护君主政体者占据政府的大部分部长席位,迫使共和派总理辞职,继而强行解散众议院,但1877年10月众议院选举中,共和派仍占优势。

麦克马洪辞职,退出政界。

由此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总统失去实际权力。

(三)法国政局的基本特点:动荡不安、党派林立、斗争激烈(焦点:共和与帝制的政体形式之争)巴黎公社失败后,法国各派政治力量围绕帝制与共和的问题展开反复较量,广大工农群众、士兵、资产阶级拥护共和派,保皇派梯也尔、麦克马洪希望恢复帝制(四)法兰西共和之路艰难的原因1、封建势力强大,不甘心退出政治舞台(法国在内的欧洲大陆封建势力的干涉)2、共和国时期政局动荡、缺乏威信3、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4、小农经济发达,君主制传统浓厚5、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二、一票共和(一)共和体制的确立——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1、标志: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

宪法规定法国为议会制共和国。

2、内容:①行政权:归于总统和内阁。

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总统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总统和内阁部长(总理)共同向议会负责;经参议院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

②立法权:立法权属于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

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普选产生),任期四年;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选其中的三分之一。

参议院有权否定众议院的法律。

选民实际上受财产资格和在法国居住时期的限制。

内阁对参议院负责。

③其他:将《马赛曲》定为国歌,7月14日为法国国庆日,把“政府共和国形式”永不得动摇、“凡统治过法国的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共和国总统”写入宪法。

一票共和就是同意法国共和体制的投票的人数占绝大多数。

从中可以看出宪法赋予当时法国总统的权力还是相当大的,体现了当时法国保皇派的力量还不小,企图凭此为以后借机复辟创造条件,也反映了它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产物,但它又不同于总统制共和制,因为总统的产生由议会选出,其行政权被总理分享,还要对议会负责,故为共和国的长期存在提供了法律依据,限制了君主派今后复辟帝制活动,因此仍属于议会制共和制。

更何况在宪法公布后不久,1879年初共和派赢得总统大选,掌握法国全部关键权力部门,最终完全确立了共和制政体,之后总统的权力实际上日渐削弱,在政治生活中已不占重要地位,国家权力明显转到议会和内阁手中,使法国成为一个比较典型的议会制共和制国家。

(二)共和体制确立的原因1、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2、法国广大人民群众和资产阶级共和派长期顽强的斗争。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资产阶级各集团的妥协符合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4、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三)评价1、进步性(1)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帝制的道路,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与君主专制和地址独裁相比,是历史的进步(2)18世纪后期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到19世纪前期,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使生产力大大提高,工业资产阶级壮大起来,在1789年,法国爆发了大革命,废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为资本主义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拿破仑当政后,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法国的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到19 世纪末,欧美国家先后都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工业革命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因此法国共和体制的确立是工业革命完成后的必然结果,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分享政权的机会,促进了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2、局限性:是保皇派和共和派想妥协的产物,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法国的共和政体并不巩固,共和派还需要进行长期斗争。

需要强调的是不管近现代法国政体如何变化,其实质基本上不变,还是资产阶级专政,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只是对资产阶级内部各阶层或利益集团的权力关系进行了重新调整,从而采取资产阶级代议制(间接民主制)的不同形式而已。

三、脆弱的德国民主(一)德意志的统一(背景)1、过程:俾斯麦的三次王朝战争为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西罗马帝国虽然于476年瓦解,其皇帝被西哥德人废黜。

然而罗马人在巴黎地区的统治一直持续到486年,那一年日耳曼民族的一支法兰克人墨洛温王朝的国王克洛维打败了罗马人,建立了法国的前身法兰西亚,整个法兰克王国也被称为查理曼帝国,后帝国帝国一分为三,中法兰克王国、东法兰克王国、西法兰克王国。

这些基本上是后来意大利、德国和法国三国的雏形。

东法兰克王国地方势力崛起,开始使用“神圣罗马帝国”的头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