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生态系统与生态保护措施

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生态系统与生态保护措施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学科体系。
作为一门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的学科,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强调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本文将从生态系统的概念、马克思主义对生态系统的理解以及生态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特点生态系统是指生物体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的总和。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其中生物群落由各种生物种类组成,而非生物环境包括土壤、水和空气等因素。
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 循环性: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以循环的方式进行流动,形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生态学原则。
2. 开放性: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之间相互联系,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维持着生态平衡。
3. 自调控性: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恢复的能力,可以维持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
二、马克思主义对生态系统的理解马克思主义认为,生态系统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追逐利润和剥削自然资源的盲目行为,导致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环境污染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
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强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旨在通过改革社会制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它主张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体系。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生态保护措施1. 建立环境伦理观念: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强调人类应该树立起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伦理观念,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界的相互依存关系。
2. 推广绿色生产方式: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采用清洁能源,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3. 加强环境管理与监测:马克思主义生态学主张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和监测体系,加强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监管,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
4. 提倡生态农业与生态城市建设: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强调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同时,提倡建设生态城市,推广清洁能源和低碳生活方式。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及启示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及启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一种关注自然资本与社会生产力相互关系的理论体系。
它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与危害,并探讨了如何实现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路径。
以下是该思想的几个核心要点和对环保工作的启示。
1. 人与自然是相互作用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认为,人类不仅生存于自然环境中,而且也创造了自己的环境。
人与自然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人类通过生产的方式改造和利用自然界资源,同时也将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
这样的过程会给自然界带来负面影响,要求我们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还要寻求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的平衡。
启示:环境保护不应该与经济发展相对立,而应该更加注重平衡。
我们应该建立环境与经济的协同管理机制,通过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科技支撑体系,推动环保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了环境破坏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原则是追求更高的利润、更快的增长和更广泛的市场。
这种生产方式不顾环境和社会的成本,以高度开发和消耗资源为代价,让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于是马克思主义提出“生态破坏是资本积累的逻辑结果”的观点。
启示:我们应该采取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不断优化和开发新的节约型、环保型技术,从而实现经济、环保和社会发展的共赢。
3. 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按照马克思的思想,环境问题不只是一个国别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因此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协作。
各国应该共同合作,共同解决环境问题。
启示:环保工作的动机和目标应该跨越国界,不局限于单个国家。
我们应该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共同面对环境问题,推动建立全球性的生态文明。
4. 绿色发展是第一要务为了避免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和不可持续的生产模式,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呼吁实施绿色发展战略。
绿色发展是指通过保护和合理开发自然环境,实现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种方式。
启示:我们应该致力于推动和实施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探索绿色发展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我国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我国的启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观点。
这一理论观点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人类社会必须建立在可持续的生态基础上。
对我国而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具有以下启示:1. 建立科学决策制度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为,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人类社会必须采取科学决策来应对这些挑战。
我国需要建立科学的决策制度,根据科学数据和专业知识,进行明智的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
2. 加强环境意识教育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主张,保护环境是人类的责任,也是人类福利的保障。
我国在实践中需要加强环境意识教育,让每个人认识到自己对环境的贡献和责任,增强环保意识。
3. 建立生态经济制度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强调了生产方式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生态社会主义”的概念,即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制度。
我国需要从传统的资源型经济转向生态型经济,注重生态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调整发展方式,建立生态文明。
4. 推动能源革命和节能减排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为,能源革命是未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我国需要推动能源革命,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发展和利用,大力推广低碳经济,通过增加能源的利用效率和降低排放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 加强国际合作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强调了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和责任。
我国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环保交流与合作,建立国际防治环境污染的联合机制,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挑战。
总之,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强调了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一理论的核心思想对我国的环保事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抓住机遇,切实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谋求更好的生活。
生态与马克思主义

生态与马克思主义【摘要】这篇文章探讨了生态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
首先分析了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的相辅相成关系,指出二者在探讨人与自然关系时的共通之处。
其次探讨了生态问题与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阐述了资本主义制度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
然后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指导意义,强调了社会主义制度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最后讨论了生态经济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探索的重要性,指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是保护环境的关键。
生态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为建设可持续的生态文明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生态与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资本主义、生态问题、矛盾、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意义、生态经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探索、方向。
1. 引言1.1 生态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在某种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都强调整体和部分、量和质、因果关系等辩证法则。
生态学告诉我们,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包括人类)都是相互依存的,而马克思主义则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辩证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和理念,都致力于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生态系统。
通过将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为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提供指导和启示。
2. 正文2.1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相辅相成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相辅相成。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互动关系的学科,其基本原理包括生态系统、生态均衡和生态多样性等。
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是矛盾的统一,包括对立统一和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在许多方面相互印证。
生态学强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一切生物都是与其环境相互依存的整体。
这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对立统一的观点相符,即生物和环境是对立统一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困境及对我国的启示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困境及对我国的启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理论基础上存在不足。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注重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而在环境问题上的关注程度相对较低。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试图借助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解释和阐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但是其理论框架并不够完备。
在实际应用中,很难解决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无法有效指导生态建设和生态文明的建设。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指导上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主张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则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永续利用。
这两种观点在实践中往往难以统一,导致环境问题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无法有效解决。
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丰富人力和资源的国家,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的矛盾更加突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无法很好地指导我们如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以上困境,我们需要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以寻找更为合理的解决方案。
我们需要在理论基础上进行创新,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加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深化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认识。
只有深刻理解了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我们才能够找到更为科学的发展道路。
我们还需要更加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贯穿于我们整个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只有形成了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认识,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从而推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落地实施。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上存在一定的困境,这也反映了生态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和深化。
在中国,我们要更加注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明确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及启示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及启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关于社会现实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它主要关注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冲突,描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规律和其对人类的侵害。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解决环境问题上显得力不从心。
我们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汲取启示,以更好地应对当代环境危机。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基本观点1. 社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社会的生产活动必然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人类只能在自然界遵循自然界的规律进行生产活动,所以只要违背了这些规律,就必然会付出代价。
”这表明马克思对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活动之间的关系作了较为深刻的思考。
2. 资本主义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马克思主义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以无节制的扩张和剥削为核心,它不断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资本主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忽视了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加剧了对环境的破坏。
3. 生产方式的变革与生态环境保护马克思主义认为,要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彻底改变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实现生产方式的社会化和环境保护的统一。
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才能实现对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建立起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生产方式。
1. 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启示我们,在实现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获取经济利益。
只有坚持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统一,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倡导绿色生产和消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提醒我们,要倡导绿色生产和消费,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在消费过程中选择环保产品和生活方式,避免过度消费和浪费资源。
3. 建立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告诉我们,要建立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是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逐渐形成的一种理论体系。
生态文明理论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措施。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生产方式转变、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以展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的核心观点。
一、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认为,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人类不能剥夺自然的资源,也不能无视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生态文明理论强调了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生产方式转变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追求人类生产方式的转变,从传统的高耗能、高排放的生产方式转向低碳、环保的生产方式。
这种转变意味着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三、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认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会由对自然资源过度依赖的初级阶段发展到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高级阶段。
这个过程包括了社会制度的变迁、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观念的转变等方面。
四、生活方式的转变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倡导人们转变生活方式,提倡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这种生活方式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五、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
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都应该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事业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六、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强调了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即要保障人民的经济福祉,同时也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七、国际合作与共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还提出了国际合作与共同发展的观点。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实现人类共同发展。
结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是一种综合性的理论体系,它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出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发展模式。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及启示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及启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指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与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认识联系起来,形成的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
这种思想对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探讨和解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于我们认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有着重要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是人类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前提条件。
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强调了自然界存在着客观规律,而这些规律也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地认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更好地保护和改善环境,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其次,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还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观点中,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主宰和征服者,而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必须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并且避免对自然的过度破坏和破坏自己的生存环境。
再者,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还深刻地指出了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紧密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建立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之上的,而社会的生产活动也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考虑到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共同发展。
最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还对当代环保实践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指导。
在现代社会的生产活动中,许多企业和组织只关注自身利益,并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而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认为,环境问题是人类命运的问题,要想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依靠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同时,通过改革现代产业、加强环境监管和推动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可以让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实现和谐共生。
总之,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不仅为我们认识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当代环境保护实践指明了方向。
只有坚持这种思想,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并且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摘要:生态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已为绝大多数国内外学者所接受。
从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文本解读看,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生态经济学和生态社会主义构成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基础。
生态马克思主义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于认识和解决当今世界的生态危机以及促进我国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生态马克思主义Ecological Study of MarxismAbstract:Ecological Marxism as a social trend has been accepted by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scholars. From the text of the classic Marxist interpretation of view, the Marxist ecological philosophy, ecological economics and ecological eco-socialist form the logical basis of Marxism. Eco-Marxism is a major development of classical Marxism, to understanding and solving the ecological crisis in the world and promoting China's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in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under the guidance of great significance.Key words:Marxism;Ecology;Ecological Marxism。
引言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关于生态马克思主义的讨论基本上围绕三个维度展开。
第一,是一个前提性的问题:作为19世纪的人类解放学说,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其创始人的思想中究竟包含了多少生态关怀的成分,也就是说,“生态马克思主义”作为概念何以成立?第二,即便可以对这个问题作出肯定的回答,但对这类思想又该如何解读、理解和发展。
第三,生态马克思主义对于认识与解决今天的生态问题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生态环境恶化以及新的社会问题的不断涌现,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功能在解决生态与社会问题方面的双重价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由此生态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批判学说所具有的生态关怀立场,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同。
同时,在生态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基础、文本解读以及现实方案等方面存在着激烈的争论甚至较严重的混乱。
因此,有必要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行总结。
在国内学者已有的研究与总结的基础上,对生态马克思主义作进一步考察,并以经典马克思主义文本解读的方法,明确生态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基础,认识其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的生态危机以及促进我国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和谐社会建设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1、生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概述1.1生态危机理论生态马克思主义者们虽对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自由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和批判的正确性得以肯定。
但并不认为导致垄断资本主义最后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危机。
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后普遍实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干预政策和社会福利政策,一方面纠正了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另一方面改善了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和生活状态,从而缓和了经典马克思主义所分析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使经济危机难以大规模爆发。
但资本主义却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对社会和自然的掠夺和占有,导致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资本主义为了追求经济的高增长以生态危机换取或延缓经济危机,严重损害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导致人类社会与自然的矛盾已替代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从而使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被迫转化于生态危机理论。
本·阿格尔说:“历史的变化已使原来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只属于工业资本主义生产领域的危机理论失去效用。
今天危机的趋势已转移到消费领域,即生态危机已取代了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由于不能提供缓解其异化所需要的无穷无尽的商品,而维持其现存工业增长速度,因而将触发这一危机。
”1.2消费异化理论生态马克思主义者们认为,传统马克思主义的重心是放在生产领域的,只把劳动异化当作最根本的异化,认为只要消灭了生产领域的异化,就可以自由地表达和满足人的需求。
但现实是,当代资本主义为了缓解经济危机而诱使人们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把追求消费当作真正的满足,从而导致“异化消费”,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机的根。
所谓“异化消费”,指的是人类用获得商品的办法去补偿其令人厌烦的、非创造性的,而且往往是报酬不足的劳动生活。
“消费异化”理论披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独裁主义协调导致的感情依附商品和生产扩张导致“自然萎缩”的原因。
人们并不是把追求商品作为真正的需要,而是在资本主义的市场机制的操纵和刺激下去疯狂追逐高消费。
人们把消费当做一种自我满足的手段,人生的唯一乐趣,因而这种消费是异化的。
这种“异化消费”的前提是异化劳动,但它又反过来刺激了异化劳动,消除了人们对异化劳动的不满,麻痹了人们的斗志,延续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寿命。
因此,不消灭“异化消费”,就不可能消除异化劳动,也就不可能有效地遏制生态危机。
1.3稳态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稳态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实施稳态经济旨在扼制住目前无限增长的经济发展速度,将生产规模和经济发展速度稳定下来,实现经济的零增长。
唯有如此“社会生产才既可满足人的需要,又不至于破坏生态系统,并使人与自然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一致的关系”;社会主义的稳态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生产集中,和高度集权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社会主义的稳态经济必须体现小型化、分散化和非官僚化的原则和精神。
“只有按小规模技术发展起来的民主地组织和调节的生产过程才能使工人从官僚化的组织系统中解放出来”;坚持社会主义所有制是根本必要的,但“这种所有制不是国家政权所控制的,而是必须充分有利于分散化和非官僚化原则精神的贯彻和实施。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新变化2.1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更为深刻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很长的时间里把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归于人的传统观念、异化消费等。
如莱斯认为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在于历史形成的“控制自然”的观念,阿格尔认为异化消费是生态危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9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上升到制度层面。
如佩珀从资本主义生产本身去寻找生态危机的原因,奥康纳提出资本主义双重矛盾和双重危机理论。
2.2政治理论更为务实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对提出了生态社会主义模式的构想,提出了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要求。
他们对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的力量、途径等做出了理论畅想: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作为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力量,将“非暴力”当作斗争的首要基本原则。
90年代以来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坚持原有的变革力量的同时也开始重视工人运动和工会组织的作用,认为工人阶级是参与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
变革的途径在将“非暴力”当作一种斗争的策略同时,不放弃在反革命力量使用暴力时进行暴力反抗,同时也重视阶级斗争。
2.3经济理论更为现实早期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者主张通过消灭异化消费、限制经济的增长等来解决生态危机,建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
如阿格尔主张通过消灭异化消费解决生态危机。
莱斯认为应建立“稳态经济”的社会主义,实现经济的零增长。
90年代以来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者不再坚持“稳态经济”,如佩珀,他认为人要按照理性的方式合理、有计划的利用自然资源,满足人物质需要。
此时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未来的社会主义经济应该与生态环境相容,保持经济理性的适度增长。
2.4 在价值取向上重返“人类中心主义”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基本追随生态中心主义的观点,强调“自然优先性”。
90年代以来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与自然就有共同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在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人类应处于中心位置,自然是人类的可爱家园,人与自然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
综上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生态马克思主义克服了以前时期理论上的许多缺点,完全从生态运动中脱离出来,政治纲领和社会理想的理论体系更为完整和成熟。
3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生态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现在已为大多数国内外学者所接受;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的进一步解读也越来越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丰富的生态学内涵和意义。
生态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而且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的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1生态马克思主义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也是对生态危机的本质及根源的重要解释。
一方面,生态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批判功能,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技术、消费、阶级以及国际斗争是造成当今世界性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共产主义是解决生态问题的根本方案。
正如阿格尔指出的,“正是在我们称之为希望破灭了的辩证法的动态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进行社会主义变革的有力的动力。
”!叫另一方面,生态马克思主义将绿色生态观念引人红色革命理想之中,这可以说是对“颜色革命”的新的注脚;而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的文本解读,也说明了生态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有着内在逻辑的学3.2 生态马克思主义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的生态危机,以及促进我国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今世界,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或不发达国家,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生态危机。
对此,生态主义者们均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生态马克思主义由于其独特的社会批判视角和科学的辩证方法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目前,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生态问题也前所未有地暴露出来。
并且,生态问题将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如克沃尔在《自然的敌人》的结尾中指出的,人们必须达成共识,必须在生态系统没有完全毁灭之前采取行动,“建立新世界,时不我待。
”4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未来20世纪90年代的生态马克思主义与以前的各个阶段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缺点。
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将生态问题视为核心,用人与自然的矛盾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淡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忽视工人阶级的作用。
以此出发,在变革资本主义的力量和途径所坚持的理论方面,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作为主要领导的力量,用宪法允许的游行、示威、谈判等手段,通过议会活动,谋求执政,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人阶级是社会变革的主力,暴力革命和和平过渡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