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生长发育与繁殖性能的测定

合集下载

种猪性能测定基本原理

种猪性能测定基本原理

50kg选择的局限
190.0 180.0
采用85~105kg数据预测AGES最准确 采用40~60kg数据、AGES50预测AGES拟合精度很低
170.0 AGES PRED_AGES PRED_REG_AGES PRED_50_AGES
AGES(天)
160.0 150.0
140.0
130.0 87.5
选种选配?
获得优良后代
育种数据流
人工 授精 站
遗传 评估 中心
中心 测定 站
种 猪 繁 育 体 系
种 猪
场 内 测 定 体 系
如何提高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
降低个体间的环境差异 ━ 尽量降低个体间的环境差异,使得个体间的遗传 差异得以充分地显现 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信息 ━ 利用的信息越多,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越高。这 对于遗传力偏低的性状尤为重要 选用更科学的育种值估计方法 ━ 保证能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并尽可能地校正个体 间的环境差异
种猪生长曲线
品种 杜洛克
1.05 1.00 0.95
每日增重(kg)
生长曲线拐点 (135.4,75.5)
长白
大白
(133.4,76.7)
(133.9,76.8)
0.90 0.85 0.80 0.75 0.70 0.65 0.60 70 85 100 115 130 日龄(天) 145 160 175 GAIN_DD GAIN_LL GAIN_YY

测定结果的记录与管理

简洁、准确和完整,便于统计分析和长期保存
性能测定的实施
保证客观性和公正性,高度的统一性,具有连续 性和长期性
性能测定的基本形式

集中测定(测定站测定)

种猪性能测定技术及操作规程

种猪性能测定技术及操作规程

种猪性能测定技术及操作规程生产性能测定是对种猪进行客观评定的基础工作。

种猪的评定是选种的基础,选种是实现遗传改良最重要的育种措施。

目前一般采用个体性能测定与同胞测定,或个体性能与后裔测定相结合的综合测定方法。

种猪生产性能测定主要包括:繁殖性能、生长发育性能、肥育性能、胴体性能及肉品质测定等。

春季是母猪产仔比较集中的季节,做好产房的饲养管理工作,对提高母猪哺乳力和仔猪成活率至关重要。

在这个阶段作为种猪性能测定方面主要是进行种猪繁殖性能测定及生长猪的生长发育测定。

一、测定条件与要求(一)饲养管理1.受测猪的营养水平和饲料种类应相对稳定,并注意饲料卫生条件。

2.受测猪的圈舍、运动场、光照、饮水和卫生等管理条件应基本一致。

3.测定单位应具有相应的测定设备和用具,并规定专人使用。

4.受测猪必须由技术熟练的工人进行饲养,有一定育种知识和饲养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二)在测定中,应按照有关规程的要求,建立严格的测定制度和完整的记录档案。

二、受测猪的选择1.受测猪个体编号清楚,品种特征明显,并附三代以上系谱记录。

2.受测猪必须健康、生长发育正常、无外形损征和遗传疾患。

受测前应由兽医进行检验、免疫注射、驱虫和部分公猪的去势。

3.受测猪应来源于主要家系(品系),从每头公猪与配的母猪中随机抽取三窝,每窝选1公、1阉公和2母进行生长肥育测定,其中1阉公和1母于体重100KG时进行屠宰测定。

4.受测猪应选择70日龄和体重25KG左右的中等个体。

测定前应接受负责测定工作的专职人员检查。

三、测定性状包括繁殖性状、生长发育及肥育性状。

现场测定哪些性状主要取决于种猪场的选育目标、测定技术及测定设备情况,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中共规定了15个测定性状,其中必测性状有5个:总产仔数、21日龄窝重、达100 kg体重日龄、100 kg体重的活体背膘厚、眼肌面积(厚度)。

除必测性状外,我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实施方案中还建议对30-100kg日增重、饲料转化率、100kg肌内脂肪、采食量、活产仔数、产仔间隔、初产日龄进行测定或记录。

猪生长发育与繁殖性能的测定

猪生长发育与繁殖性能的测定

1 5 - 2 0 d 为宜 。 如无称 重设备可用下列公 式: 体重( k g ) = 胸 围( c m) ×体 长( c m) / 1 4 2 ( 或1 5 6 、 1 6 2 ) ( 注营养优 良者采 用1 4 2 , 营养 巾等者 采用
1 5 6 , 营养不 良者 用1 6 2 ) 。 受测猪的编号清楚 , 品种特征明显 , 并附三代以上 系谱记录 , 受 4成 年种 猪 活重 的理 想标 准 测猪必须健康 , 生长发育正常、 无外形损 征和遗传疾患 ; 受 测前应 由 在对猪进行发育选种 时, 一般都要求有较大 的活重和体格大的 兽 医检验 、 免疫注 射、 驱虫 , 受测猪来源于 主要 品系 , 以每头公猪与
猪主要生长发育阶段有三个时期 , 哺乳阶段 、 保育阶段、 生长肥 测量 时应注意在早晨 喂饲前或喂饲后2 h 进行。 测量 时必须注意地面 育阶段 。 了解 各阶段的特点对饲养管理和选种繁育有很 大作 用。 哺乳 阶段 : 指仔猪出生至断乳阶段 , 一般为3 ~5 N。 哺乳期仔 猪 平坦 , 肢势正直 , 头部不偏歪 或上举下垂 , 头的下颚与胸腹 应基本上 在一条水平线上 , 这主要是为 了避免影 响测量的准确性 , 一般测量
断奶后 失去与母 猪共 同生活 的环境 , 加上饲 料类型和环境 发生改 然 贴 紧 毛 皮 为 宜 。 ( 3 ) 腿臀 围腿臀的产 肉量与胴体产 肉量呈强相关( F0 . 7 7 —0 . 9 7 ) , 变, 对其 生长发育是 很大的应激 , 这一 阶段的猪容 易掉 膘 , 体质虚 可根据腿臀 围 弱, 发病率增加 , 饲养 管理 不当容易形成僵猪 , 甚至死亡 。 因此 , 搞 好 而腿臀部 的产肉量又取决于腿臀的大小及其外形发育。 的测最了解腿臀的发育情况 。 腿臀 围的测量方法从臀部上方距尾根 断 乳 前 后 仔 猪 的 饲养 管 理 十 分 关 键 。 生长肥育 阶段 : 指仔 猪保 育结束进入生长合饲养 , 直至 出栏这 2 ( L - m处为起点 , 用卷尺沿腿臀外测围绕大腿量到尾根。 腿臀 比例 的遗传力很高( 0 . 5 8 ) , 按个体表型值选择有效。 提高 腿 臀 比例 , 就 能提 高 产 肉量 , 我 国地 方 猪 种 后躯 欠 丰满 , 选 种 时必 须 的时期 , 也是养猪 经营者获得经济效益 的重要 时期 。 饲养管理 中应 腿 臀 围) 。 加强营养供 给 , 提供 充足洁净的饮水 , 搞好合 内外的环 境卫 生和疫 重 视 腿 臀 比例 ( 腿臀 比例是后腿臀 的重量 占整个胴体重量 的百分数。 后腿臀 的 病 防治 工作 , 以保 证猪只充分的生长发育 。

种猪性能测定的方法

种猪性能测定的方法

遥感测量法
遥感测量法是一种新型的种猪性能测 定方法,主要利用卫星或无人机等遥 感技术手段对种猪进行远程监测。这 种方法能够实现大面积、大范围的监 测,同时具有快速、准确、实时等优 点。
VS
遥感测量法通常包括红外线遥感、微 波遥感、激光遥感等,能够获取种猪 的生理指标、行为特征等信息。同时 ,遥感测量法还能够对数据进行处理 和分析,为饲养管理和育种提供科学 依据。
、人员分工等,确保测定工作的有序进行。
测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确保测定方法的科学性
采用标准的测定方法,如定期称重、测量体温等,确保测定结果 的可靠性。
注意种猪的健康状况
在测定过程中,密切关注种猪的健康状况,如食欲、精神状态等, 防止因疾病等因素影响测定结果。
保证测定数据的准确性
认真记录测定数据,避免出现误差或错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测定前的准备工作
确定测定目标
1.A 明确要测定的种猪性能指标,如生长速度、瘦 肉率、繁殖性能等。
选择适宜的测定仪器
1.B 根据测定目标,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如
秤、测温仪、计时器等。
确定测定时间
1.C 根据种猪的生长发育阶段和季节,选择适宜 的测定时间,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制定测定计划
1.D 制定详细的测定计划,包括测定时间、地点
种猪选育与繁殖
选育优良品种
通过种猪性能测定结果,选择繁 殖性能强、生长速度快、抗病能 力好的种猪,提高种猪的品质和
生产效益。
遗传改良
根据测定结果,针对繁殖性能、生 长速度、抗病能力等不同方面进行 遗传改良,提高种猪的遗传品质。
制定繁殖计划
根据测定结果和种猪的繁殖周期, 制定合理的繁殖计划,确保种猪的 繁殖效率和生产效益。

猪品种间的生长性能尧繁殖性能与肉质特点比较

猪品种间的生长性能尧繁殖性能与肉质特点比较

DOI:10.16174/j.issn.1673-4645.2023.04.006收稿日期:2023-05-11作者简介:刘春莉(1981-),女,吉林通榆人,中级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方面的技术和推广工作猪品种间的生长性能尧繁殖性能与肉质特点比较刘春莉1张永河2刘雨滢2(1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鸿兴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白城137202;2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吉林132109)摘要:本试验针对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某育种猪场3种不同品种的育肥猪(大白猪、长白猪和吉林花猪)的繁殖性能、生长性能及肉质性能进行了测定和统计分析。

生长性能结果表明,吉林花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采食量高于大白猪和长白猪,且3种猪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0.05),吉林花猪的体高高于大白猪和长白猪,且体长、胸围和背膘厚度均显著长于大白猪和长白猪(<0.05);繁殖性能结果表明,大白猪的平均窝产总仔猪数、平均窝产畸形仔猪数、平均窝产死胎数和平均窝产弱胎数均高于长白猪和吉林花猪;屠宰性能结果表明,长白猪的失水率、熟肉率和粗蛋白显著高于大白猪和吉林花猪(<0.05),长白猪的剪切力显著低于大白猪和吉林花猪(>0.05),吉林花猪肉中的粗脂肪含量最高,说明吉林花猪的肉质风味更佳。

综上所述,试验表明,在通榆县种猪场的3个品种中,吉林花猪生长性能最优,大白猪繁殖性能最优,长白猪肉质最细嫩,吉林花猪肉质风味最佳。

关键词:猪品种;生长性能;繁殖性能;肉质特点中图分类号:S8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645(2023)04-0031-04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扫一扫,了解文章更多内容猪肉是我国居民日常食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消费者对猪品种与肉质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

在规模化养殖过程中,猪的品种改良是科学养殖的重要环节,关系着整个养殖场的经济效益[1]。

因此,种猪场的育种工作极为重要,通常针对猪群生长性能、繁殖性能和屠宰性能3个方面开展[2]。

猪的生长发育鉴定及生产力测定

猪的生长发育鉴定及生产力测定

3.胴体性状
胴体重.
育肥猪经放血、脱毛、切除头、蹄和尾后,开膛 除去内脏(保留肾脏和板油)劈半,分别称取左 右两半片屠体的重量(包括肾脏和板油),其总 重为胴体重。
屠宰率
胴体重 100% 宰前空腹体重
(1)屠宰率
胴体重 屠宰率 100% 宰前空腹体重
猪的屠宰率一般可达到75-80%。
(4)胴体瘦肉率
• 是指瘦肉(肌肉组织)占所有胴体组成成 分总重的百分率,是反映胴体产肉量高低 的关键性状。
瘦肉重量 胴体瘦肉率 = 骨骼重量 皮肤重量 脂肪重量 瘦肉重量×100%
• 答:2.4胎/年。
2.育肥性状
平均日增重
育肥期总增重(末重 始重) 育肥天数
(1)平均日增重
• 平日增重是指在生长育肥期内平均每天的体重 增长量,用g/d为单位。
育肥期总增重(末重 始重) 平均日增重 育肥天数

计算:某养殖户于3月10日购回一窝肉猪 8头,体重分别为22、23、24、24、25㎏ ,至6月30日出栏,体重分别为92、95、 95、98、100㎏。试计算这批猪的平均日增 重。
课题四 猪种选育及杂种优势利用
项目二 猪的生长发育鉴定及生产 力测定
一、猪的生长发育鉴定
• 生长发育鉴定最常用的方法是测量猪的体 尺及称猪的体重。
⒈称重
• 最主要的几次是初生、断奶、初配和成年 时。
⒉体尺测量
• 通常测量的体尺主要有:体长、体高、胸 围、胸深、胸宽、背高。 • 体尺的测定时间主要在初配及成年阶段。
(2)背膘厚
在第6和第7胸椎间测定,垂直于背部皮下 脂肪层的厚度。
三点膘厚
(3)眼肌面积
• 是指倒数第一和第二胸椎间垂直切下的背 最长肌横断面积。测定时可用游标卡尺测 量眼肌的宽度和厚度,然后用公式(眼肌面 积=宽×高×0.7)求眼肌面积。 •

猪性能测定实施方案

猪性能测定实施方案

猪性能测定实施方案一、引言。

猪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动物,其生产性能的测定对于改良品种、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提出一套猪性能测定的实施方案,以指导养殖场进行科学、准确的性能测定工作。

二、测定项目。

1. 生长性能测定,包括体重增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等指标的测定。

2. 繁殖性能测定,包括母猪产仔数、产仔间隔、断奶仔猪成活率等指标的测定。

3. 肉质性能测定,包括猪肉肌肉纤维直径、肌肉纤维断面积、肌肉脂肪含量等指标的测定。

4. 疾病抗性测定,包括猪对常见疾病的抗性测定,如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等。

三、测定方法。

1. 选取代表性样本进行测定,样本数量应足够大,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2. 对于生长性能测定,可采用定期称重法,记录猪只的体重变化情况,并结合饲料消耗量进行饲料转化率的计算。

3. 对于繁殖性能测定,可采用记录母猪产仔数、断奶仔猪成活率等指标的方法,以评估母猪的繁殖性能。

4. 对于肉质性能测定,可采用肌肉组织取样,通过测定肌肉纤维直径、断面积等指标,评估猪肉的质量。

5. 对于疾病抗性测定,可采用注射疫苗、感染病毒等方法,观察猪只对疾病的抗性情况。

四、测定设备。

1. 称重设备,用于生长性能测定中猪只体重的测定。

2. 饲料称量器,用于记录猪只饲料的消耗量,计算饲料转化率。

3. 肌肉组织取样器,用于肉质性能测定中肌肉组织的取样。

4. 注射器,用于疾病抗性测定中疫苗接种等操作。

五、测定记录与分析。

1. 对于每一次测定,应当详细记录测定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测定结果。

2. 结合测定结果,对猪只进行分类,评估其性能水平,为后续的选种、饲养提供参考依据。

六、测定结果的应用。

1. 根据测定结果,选取优良猪只进行选种,提高种猪的遗传水平。

2. 根据测定结果,调整饲养管理措施,提高养殖效益。

3. 根据测定结果,改进饲料配方,提高饲料利用率。

七、总结。

猪性能测定是养殖场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的测定方法和实施方案,可以为养殖场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养殖效益,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种猪性能测定标准

种猪性能测定标准

受测猪必须健康、生长发育正常、无外形损征和遗传疾患。受测前应由兽医进行检验、免应选择60-70日龄和体重20kg的中等个体。测定前应接受负责测定工作的专职人员检查。
祖先 必须查明种猪的血缘关系,系谱中至少应有三代亲本的耳号。 如任何一个祖先在系谱中出现二次以上,该祖先即称为共同祖先,并以符号标出,同时标明该种猪的近交程度。
种猪性能测定标准
Annual Work Summary Report
2022 - 2023
种猪测定条件与受测猪要求
饲养管理条件
受测猪的营养水平和饲料种类应相对稳定,并注意饲料卫生条件。
2
受测猪的圈舍、运动场、光照、饮水和卫生等管理条件应基本一致。
测定单位应具有相应的测定设备和用具、并规定专人使用。
9、 花、板油比例 花油和板油的重量占胴体重的比例。其计算公式如下: 花、板油重量 花、板油比例= ————————×100% …………………(7) 胴体重 10、 瘦肉比例 将剥离板油和肾脏后的胴体剖析为瘦肉、脂肪以及皮和骨四种部分。剖析时肌肉和肌间脂肪不另剔出,并尽量减少作业损耗,控制在2%以下,瘦肉重量占这四种成分部重量的比例即为瘦肉比例。其计算公式如下: 瘦肉重量 瘦肉比例= ——————————————× 100% ……(8) 胴体重-板油和肾脏重-作业损耗 以脂肪为基准计算所得的瘦肉和脂肪比例称为肉脂比。
3、 屠宰率 胴体重占宰前体重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胴体重 屠宰率= ———— ×100% …………………(5) 宰前体重 4、 胴体长 (1)、 胴体斜长 从耻骨联合前缘至第一肋骨与胸骨接合处的长度。 (2)、 胴体直长 从耻骨联合前缘至第一颈椎凹陷处的长度。 均在肉片悬吊时测量。 5、 膘厚 在第六和第七胸椎接合处测定的垂直于背部的皮下脂肪厚度。不包括皮厚在内。在多点测定膘厚时,例如测定背部最厚处,腰部最薄处和荐部最厚处三点膘厚,可将其平均值作为代表,这时必须注明其为平均膘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生长发育与繁殖性能的测定
安徽省东至县大渡口镇畜牧兽医站吴志峰
摘要:从猪的生长发育,以及体重和体长测量,阐述猪各阶段的生长指标和种猪选择的技术标准。

关键词:猪;生长发育;繁殖;测定
猪主要生长发育阶段有三个时期,哺乳阶段、保育阶段、生长肥育阶段。

了解各阶段的特点对饲养管理和选种繁育有很大作用。

哺乳阶段:指仔猪出生至断乳阶段,一般为3~5周。

哺乳期仔猪处于生命早期,容易受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而生病,饲养管理不善还会导致仔猪死亡,因此,加强哺乳期仔猪的饲养管理,是提高仔猪成活率和养猪效益的关键环节。

保育阶段:指仔猪断奶至保育结束这一阶段,通常为5周。

仔猪断奶后失去与母猪共同生活的环境,加上饲料类型和环境发生改变,对其生长发育是很大的应激,这一阶段的猪容易掉膘,体质虚弱,发病率增加,饲养管理不当容易形成僵猪,甚至死亡。

因此,搞好断乳前后仔猪的饲养管理十分关键。

生长肥育阶段:指仔猪保育结束进入生长舍饲养,直至出栏这一阶段,一般为16.5周(约70~180日龄)。

此阶段是猪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养猪经营者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时期。

饲养管理中应加强营养供给,提供充足洁净的饮水,搞好舍内外的环境卫生和疫病防治工作,以保证猪只充分的生长发育。

我国长江流域的地方猪种,成年母猪活重90 kg的品种与成年母猪活重150kg的品种比较,它们的肥猪在合理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达到经济成熟的生长发育的速度似乎并无多大差别,6月龄大致都为75 kg左右、而且成年母猪活重在90kg以上的地方品种,其肥猪在合理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生长发育速度甚至也并不比种猪成年活重在200 kg左右的中白猪、巴克夏猪和华北改良品种猪等中型品种的肥猪的生长速度低。

猪的生长发育是猪最主要的直接生产指标,在选种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鉴定猪的生长发育情况.可从2个方面进行:一是测量体
重,二是测量体尺,两者结合进行。

笔者将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选种技术进行了总结。

1、受测猪的选择
受测猪的编号清楚,品种特征明显,并附三代以上系谱记录;受测猪必须健康,生长发育正常、无外形损征和遗传疾患;受测前应由兽医检验、免疫注射、驱虫,受测猪来源于主要品系,以每头公猪与配的母猪中随机抽取三窝,每窝选1阉公2母进行生长肥育测定,其中l阉公l母于体重100 kg时屠宰测定,受测猪测定前应接受负责测定工作的专业人员检查。

另外,受测猪的营养水平和饲料种类应相对稳定,并注意饲料卫生条件。

2、猪的体尺测量
体尺测量,即对猪的各个部位进行测量,以具体了解各部位的发育情况。

一般可以在6月龄、10月龄和成年时(我国极度早熟型华南、华中地方猪在1 8月龄,中型品种如中约克夏、巴克夏猪和华北改良品种猪等在24月龄,早熟型的大型品种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和汉普夏猪等在30月龄,晚熟的华北黑猪在36月龄)各测量1次即可。

测量时应注意在早晨喂饲前或喂饲后2h进行。

测量时必须注意地面平坦,肢势正直,头部不偏歪或上举下垂,头的下颚与胸腹应基本上在一条水平线上,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影响测量的准确性,一般测量以下几个部位:
2.1 体长从两耳根中点联线的中部起,用卷尺沿背脊量至尾根的第一自然轮纹止。

2.2 胸围在肩胛骨后缘用卷足测量胸部的圆周。

松紧度以卷尺自然贴紧毛皮为宜。

2.3 腿臀围腿臀的产肉量与胴体产肉量呈强相关(r=0.77一0.97),而腿臀部的产肉量又取决于腿臀的大小及其外形发育。

可根据腿臀围的测量了解腿臀的发育情况。

腿臀围的测量方法从臀部上方距尾根20cm处为起点,用卷尺沿腿臀外测围绕大腿量到尾根。

腿臀比例的遗传力很高(r=0.58),按个体表型值选择有效。

提高腿臀比例,就能提高产肉量,我国地方猪种后躯欠丰满,选种时必须重视腿臀比例(腿臀围)。

腿臀比例是后腿臀的重量占整个胴体重量的百分数。

后腿臀的切割部位宜在倒数第1和第2腰椎的结合处与背线呈垂直切下。

这样比沿最后腰椎与荐椎结合处切开准确。

3猪的体重测量
称重可以了解种猪的整体发育情况,既是选种鉴定上很重要的指标,也是实行标准饲养,及时根据猪的发育情况调整饲料定量所必须的指标
在选种鉴定上,一般需在初生、1月龄、2月龄、4月龄、6月龄、8月龄、10月龄和成年时进行称重。

称重时间应在早晨喂饲前排泄粪尿后。

种猪称重时应处于种用状况,母猪称重在妊娠后50 -60 d或产后15 -20 d为宜。

如无称重设备可用下列公式:体重(kg)=胸围( cm)×体长(cm)/142(或156、162)(注营养优良者采用142,营养巾等者采用156,营养不良者用162)。

4成年种猪活重的理想标准
在对猪进行发育选种时,一般都要求有较大的活重和体格大的公猪和母猪,一般都能生产生长发育快和活重大的肥育猪但是活重过大的种猪往往并不具有高的生产力,而且相反,有降低生产力的趋势,同时消耗更多饲料。

生产实践证明,大型品种中过分硕大的母猪比生产力相似的中等大小的母猪多消耗15%-20%的饲料。

大型品种母猪成年活重以235-240 kg的生产力较理想,过大过小都有降低生产力的倾向。

成年公猪活重以270 kg为宜。

在大型品种中活重和体格过大的种猪,由于运动困难,引起脂肪贮积增加,体质下降,新陈代谢强度(生活力)降低,是引起生产力降低的根本原因。

而且母猪体格过大,带仔哺乳都很困难,由于起卧经常压死仔猪,或者仔猪不易吃到靠地面一排乳头的奶,因此影响仔猪的育成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