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

合集下载

猪考试题及答案

猪考试题及答案

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1. 猪的分类属于以下哪个类别?A. 哺乳动物B. 爬行动物C. 两栖动物D. 鸟类答案:A2. 猪的体温一般维持在多少摄氏度?A. 36-38℃B. 38-40℃C. 40-42℃D. 42-44℃答案:B3. 猪的繁殖周期一般为多少天?A. 110-120天B. 120-130天C. 130-140天D. 140-150天答案:A4. 猪的消化系统中,哪个部位是主要的消化器官?A. 胃B. 小肠C. 大肠D. 盲肠答案:B5. 猪的饲养管理中,以下哪个因素对猪的生长影响最大?A. 饲料B. 环境C. 疾病D. 遗传答案:A6. 猪的疫苗接种中,以下哪种疫苗是必须接种的?A. 猪瘟疫苗B. 蓝耳病疫苗C. 伪狂犬病疫苗D. 口蹄疫疫苗答案:A7. 猪的饲养管理中,以下哪个因素对猪的繁殖性能影响最大?A. 饲料B. 环境C. 疾病D. 遗传答案:D8. 猪的饲养管理中,以下哪个因素对猪的免疫力影响最大?A. 饲料B. 环境C. 疾病D. 遗传答案:B9. 猪的饲养管理中,以下哪个因素对猪的肉质影响最大?A. 饲料B. 环境C. 疾病D. 遗传答案:A10. 猪的饲养管理中,以下哪个因素对猪的生长发育影响最大?A. 饲料B. 环境C. 疾病D. 遗传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5题,共10分)1. 猪的妊娠期一般为______天。

答案:110-1202. 猪的哺乳期一般为______天。

答案:21-283. 猪的育肥期一般为______天。

答案:90-1204. 猪的屠宰率一般为______%。

答案:70-805. 猪的瘦肉率一般为______%。

答案:50-60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5题,共10分)1. 猪的饲养管理中,饲料是影响猪生长的主要因素。

(对)答案:对2. 猪的饲养管理中,环境是影响猪繁殖性能的主要因素。

(错)答案:错3. 猪的饲养管理中,疾病是影响猪免疫力的主要因素。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传染性疾病及防制措施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传染性疾病及防制措施
繁殖性能的主要传染性疾病综述如下。
1 猪 繁殖 与呼 吸综 合征

该 病是 由病毒引起猪繁殖 障碍 的主要疾病之 临床症状表现为胚 胎和胎儿感染及死亡 , 呈现
早产 、 流产 、 胎 、 死 畸形 和木 乃伊 、 仔 及不 孕等 繁殖 弱
俗称蓝耳病 , 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 、 是 高度传 染性疾病 , 发病率高 , 传播速度快。主要感染妊娠母 猪 和 1 龄 内仔 猪 。引起 怀 孕母 猪 流 产 、 产 和死 月 早 胎等繁殖障碍疾病。潜伏期仔 猪为 2~ d 怀孕母 4, 猪 为 4~ d 7 。传 染 源 为病 猪 、 复 猪 及健 康 带 毒 猪 , 康 病毒在康复猪体内可存活 6 个月以上。饲养管理不
木 乃伊 、 弱仔 , 哺乳 仔 猪 出 现发 热 、 脊 髓 炎 和败 血 脑 症 等症 状 , 后 死 亡 。猪 伪 狂 犬 病 已成 为 规模 化 猪 最 场 猪繁 殖 障碍 的主要 疾病 之一 。 老 鼠是 伪 狂犬 病 病毒 的携 带 者 , 通 过 污染 饮 可 水、 饲料及猪舍用具而感染猪只 。因此 , 消灭 鼠类对 控制本病有重要意义。其次是坚持免疫接种 。目前
本 病无 特效 药 治 疗 。猪瘟 多 发 地 区次 , 疫 后 2 仔 免 h 哺吮初 乳 ,1~ 5 日龄 时 二 免 。母猪 每 次 配 种前 6 6 6

该 病 是 由流行 性 乙型脑 炎病 毒 引起 的人 畜共 患
传染病。感染后 , 母猪 常发生流产 、 死胎 , 公猪发生 睾丸炎 , 育肥猪可持续高热 , 仔猪常呈脑炎症状。病 毒主要存在于病猪和带毒猪血 液、 分泌物及中枢神 经系统 , 由蚊子等吸血昆虫传播 。 国乙脑流行 区 我
7 d免疫 1 ; 次 种公 猪 每年 免 疫 1 。母 猪 怀 孕 期 次

猪繁殖性状的选择

猪繁殖性状的选择

影响发情期和受孕率的因素
遗传因素
品种、基因型等遗传因素对发情期和受孕 率有显著影响。不同品种和基因型的猪在 发情期持续时间和排卵率、受孕率等方面 存在差异。
VS
环境因素
饲养环境、饲料营养、气候变化等环境因 素对发情期和受孕率也有一定影响。例如 ,饲养不当、营养不良或应激等因素可能 导致发情期异常或不规律,降低受孕率。
要点二
繁殖障碍的类型
根据其原因,繁殖障碍可分为遗传性、环境性和病理性 三类。
其他繁殖性状的介绍
发情周期
发情周期是指母猪从开始发情 到下一次发情的时间间隔,通 常为18-21天。发情周期的长度 受母猪年龄、营养状况、环境
温度等因素影响。
产仔数
产仔数是指母猪一胎能产出的 活仔猪数量。产仔数受到遗传 、营养和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提高母猪的产仔数是养猪生产
中的重要目标之一。
乳头数量和位置
母猪的乳头数量和位置对其哺 乳能力和后代猪的生长发育有 重要影响。多乳头母猪具有更 好的哺乳能力,有利于提高猪
群的繁殖性能。
选择繁殖障碍和其他繁殖性状的考虑因素
01
02
03
遗传因素
选择具有优良繁殖性状的 公母猪进行配种,以获得 具有良好繁殖性能的后代 。
环境因素
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如 适宜的温度、湿度和空气 质量,以保证猪的正常繁 殖。
繁殖性状的选择目标和标准
选择目标
猪繁殖性状的选择目标通常是提高繁殖率、增加产仔数和优 化繁殖周期等。
选择标准
选择标准包括发情鉴定、配种方式、妊娠诊断、产仔数及活 仔数等,这些标准在选择繁殖性状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02
发情期和受孕率
发情期的定义和重要性

导致母猪产死胎及弱仔增多的几种因素

导致母猪产死胎及弱仔增多的几种因素

导致母猪产死胎及弱仔增多的几种因素
母猪产生死胎和弱仔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列举了几种可能的因素。

1. 猪场管理不善:猪场管理不善是导致母猪产死胎及弱仔增多的一个常见原因。

猪场环境脏乱、通风不良,造成母猪生活环境不佳,影响母猪的健康状况和生产能力。

2. 饲料不合理:不合理的饲料配方和营养不均衡可能会导致母猪营养不良,造成胎儿发育不良,甚至死亡。

3. 疾病感染:母猪的疾病感染也是造成死胎和弱仔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猪瘟、猪流行性腹泻等传染病都会对母猪的生产能力造成影响,导致死胎和弱仔的产生。

4. 季节和气候变化:气候的变化也可能会影响母猪的怀孕和分娩过程。

夏季高温天气可能会导致母猪体温升高,造成死胎和弱仔的产生。

5. 饲养技术不当:不正确的饲养技术也可能导致母猪产生死胎和弱仔。

把孕期母猪饲养在拥挤、嘈杂的环境中,会导致母猪压力增大,影响胎儿的发育。

6. 遗传问题:母猪的遗传问题也可能导致死胎和弱仔的产生。

某些品种的母猪可能存在遗传缺陷,导致胎儿畸形或发育不良。

7. 年龄和健康状况:母猪的年龄和健康状况也会对生产能力造成影响。

年龄过小或过大的母猪可能会生产死胎和弱仔。

患有慢性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的母猪也会影响胎儿的正常成长。

8. 动物行为和社交问题:母猪在分娩过程中可能受到其他猪的干扰或攻击,导致产生死胎和弱仔。

为了减少死胎和弱仔的产生,猪场管理者需要确保母猪生活在良好的环境中,提供合理的饲料和营养,定期检查和防治疾病,合理安排饲养技术和环境,选择优质的种猪,并确保母猪的健康状况和社交环境良好。

浅议维生素营养对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浅议维生素营养对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占比重 极少 , 其作 用往 往被忽 视 , 其在对 种畜 的繁 尤 殖性 能影 响方 面 。但是 , 国内外 的研 究发 现 , 几乎 所
静 脉注射 l 0I ×1 U维 生素 A, 促 进排 卵前 卵母 细 可
胞 发育 , 改善早期 胚胎 发育 的一 致性 , 高胚 胎 的成 提
活率; 在仔 猪 断奶 时 给经产 母猪 注射 2 0m - 0 g 3胡萝 卜 , 素 可增 加窝产 仔 数 ; 给断 奶 时 、 情期 内或 发 情 发 第 7d 猪 注射维 生素 A或 B胡 萝 卜素 , 母 一 可使 窝 产 仔 数增加 0 6头 。 .
胞 , 精 和 胚 胎 及 胎 儿 正 常发 育 起 着 不 良影 响 。 对受 母 猪怀 孕后 , 由于 维 生 素 E不 足 , 导 致 胚 胎 死 亡 可 或被 吸收 。维 生素 E轻度 不 足 , 对妊 娠 和 分娩 无 虽 明显影 响 , 但可 能产 出死胎 、 弱胎 等 ; 严重不 足 时 , 则 妊娠 中断 , 胚胎 于 着床 后 死 亡 、 吸 收或 隐性 流产 。 被 长期 维 生素 E不足 , 可引起 卵 巢 和子 宫粘 膜 发生 变
维生素 E活 性 的生 育 酚 , 中 以 d 生育 酚 活性 最 其 一一
高 。维 生素 E的功 能 主要 表 现 在 生物 抗 氧化 、 持 维 生 物膜结 构 、 增强 机体 免疫 力 、 节 生物活性 物质 的 调
价最高 。维 生素 A只存 在 于动 物 体 中 , 物 中不 含 植 维生素 A, 含 有 维 生 素 A 原 ( 体 ) — 胡 萝 卜 但 先 —
养猪生产的效率和利润 , 主要取决于母猪 的繁
殖 性能 , 响母 猪 繁 殖 性 能 的 因素 则 包 括 遗 传 、 影 营

提升母猪繁殖性能的几点建议

提升母猪繁殖性能的几点建议

, ‘ f 数 、 i J ] q — f f - j 个体 、
维 生素 N I U
维 生素 D / I U 2 5 一羟基 一 D  ̄ / I U
1 0 0 0 0—1 5 0 0 0
1 5 0 0 ~2 0 0 0 0 0 5
2 0 0 0
参照
J J 厶发 f 『 阶 段,维 柰 人 1 会 坤敛
糖畸形 ,i h i J l o ' i J I D " f 过 【 l 1 : 卜人
2 营养均衡
量忻 顷自d { ,。 三 ・ 的维 祟 I 对 除
发 卉 的
1 遗传因素
l I 响,I t 7 . 1 i ) i 场 勺 商。 f 1 j _ } = } 以l ~ 与外 ‘ - 儿 . " H l 《 l 乃常 ,l , , l 、 元 以 白 、 k r I j 、 性 洛 3个。 I 种 杂 交 为丰 ,i i f j 『 ^ 】
D一泛 酸 l ng i
叶酸l ng i
3 5~4 0
3 5 5 5
1 2
1 3
的 济 性 状 址 … 遗 f 々
与 外 环境 j
种 锌铺还 I 考虑遗f 々 进 腱,昕以 彩
生物 素 / mg 维 生素 C/ mg 胆碱 / ag r B~胡 萝 f - 素/ mg
不l i d 斥碴地 l × 的繁殖性能 也仃较 人 件。
腿 H 】 I A ] 人} 敞养J , 月 . 养
维生 素 E / mg
1 0 0 1 5 0
维 生紊 K ^ / mg 维生 素 B . / mg
4 . 5~5 2 ~2 5
4 4 0 . 5 0 3 7 5

热应激对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防控措施以及相关抗性基因在猪中的研究

热应激对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防控措施以及相关抗性基因在猪中的研究

2 17 0 4 1 ) 0 l 1 3 3 7 等
作 者简介 : 袁焰平 (9 6 , , 18 一) 男 安徽安庆人 , 在读硕 士研 究生 , 主 要 从事动物分子抗病育种的研究.— iy p0 4 2 . m E ma : 20 @1 6t ly o 通 讯作者 : 张淑君 , 授 , 教 博士生导师.
21 0 2第 3期
养猪 S NEP O U TON WI R D C I
4 1
热 应 激 对 种 猪 繁 殖 性 能 的 影 响 、 控 措 施 防 以 及 相 关 抗 性 基 因 在 猪 中 的 研 究
袁 焰平 陈桂梅 张淑君 t , ,
(. 中农 业大学 动物科 技学 院动物遗 传育种 与繁殖 实验室 , 北 武汉 1华 湖 2鄂州 市鄂城 区动物检 疫站 , . 鄂州 4 6 0 ) 30 0
黄 体 生成 和 孕 酮 的 分 泌 受 到 抑 制 ,从 而 影 响 母 猪 妊 娠 期间胚胎 的发育和 成熟圈 导 致产活 仔数下 降 、 , 木
乃伊和死胎数上升 。另外 ,高温环境使 母猪体温升 高 ,导致其生殖道和子 宫等生殖 系统的 内环境温度 升高 , 精卵 受精 、 对 受精 卵的发育 以及 附植 、 胎 的 胚 发育也有不利 的影 响嗍 。
E—mah iioha a mal a .d c isxa z n @ i. ue u.n hz
11 热应激对母猪发情的影响 . 潮 湿 炎热环境 能使后备 母猪初 情期 推迟 2 2天 左右 , 高于 2 8℃高温时 , 母猪性成熟普遍延迟圈 。热 环境同样能使母猪 断奶后发情延迟, 2. o 2.o 在 7 9 1C 2 C 这 个范 围内母猪 断奶后 1 5天的发 情率极显 著低 于 1. ̄- 0 7 C2. 7 4℃范围内温暖环境中的相应发情率[ 6 1 。中 国中南地 区高温 高湿 的 7 1 O月,母猪断奶 后的发 情 率 为 7 . 而其他 月份 为 9 . ; 0 %, 6 7 %同 且在 高温 季 7 节 ,母猪断奶后 7天 内发情 的比例比其他季节低 。 Am n l o d等 (0 5 连 续 6年 的研究 表 明, 3 = 20) 在 5c 环 【 境温度下断奶后发情 间隔平均 时间为 9天 ,显著长 于3 0℃的 6 9 B m 等 (0 6 也认为在平均温度 天[ o a 2 0 ) 1 。 为 2. 5 2℃的环 境温度 下 ,母 猪 断奶后 发情 间隔 为 7 . , 9天 显著短于平均温度 3 . 7 2℃的 1 .天㈣。 27 1 热应激对母猪 受胎率的影响 . 2 母猪受胎率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原 因是 多方 面的, 有温度的差异 、 光照 的差异 以及湿度 的差异【。 】 】 】 而这些 因素 中 ,最 重要 的就是环 境温度 的差 异 。 B rt等 (0 8 报 道 , 的卵母细 胞在 4 a i 20) a 猪 1℃以上环 境下时,对卵母细胞 的减数分裂 以及卵母细胞 的品 质都会造成严重 的负面 影响【。随着夏 季温 度 的不 t 断上升 , 母猪情期受胎率逐渐 下降 , 、 7 8月份气 温最 高, 受胎率达 到最低水平 , 于 8 %, 低 0 之后 随着 温度 的下降, 受胎 率又有所 回升 , 1 在 2月进入 冬季后 , 受 胎率 大于 8%㈣。Vne t (0 0 报 道 , 5 icn 等 2 1) 在法 国东 南西北 4个地 区猪场连续 5年的繁殖记录 中,各地 区母猪 的受 胎率 在 夏 季和 冬 季 存在 显 著 差 异 , 且 20 0 3年夏季受胎 率最低 ,因为 20 年法 国夏季高 03 温 的天 数 最 多 且温 度 也 比其 他 年份 夏 季要 高n。 习 D bo等 (9 3 报 道 , oa 18 ) 母猪 在春 夏秋 冬 4个 季 节 的 返情率分别 为 2 . 3 . 2 . 2 . 2 %、5 %、8 %、3 %,夏季 的 9 5 7 5 受胎率 显著低 于其他季节[。朱相 如 (0 4 在 描述 1 句 20)

猪繁殖性状与其他性状

猪繁殖性状与其他性状

04
猪繁殖性状与其他性状的关联
繁殖性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
01
繁殖性状与生长性状之间存在密切关联。研究发现,繁殖性能良好的母猪通常 具有较好的生长性能,这可能与母猪体内激素水平、营养物质代谢等方面的因 素有关。
02
生长快速的母猪往往在繁殖性能方面表现较好,这可能与母猪体内生长激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生长相关激素有关。这些激素不仅影响母猪的生长速度, 还对母猪的生殖器官发育和功能产生影响。
03
繁殖性能良好的母猪在生长过程中通常具有更好的饲料转化率,即能够更有效 地将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体重和肌肉等组织。这可能与母猪体内能量代谢 、蛋白质合成等方面的机制有关。
繁殖性状与肉质性状的关联
繁殖性能良好的母猪所产的猪肉质通常较好,这可能与母 猪的遗传背景、饲养环境、饲料营养等因素有关。
研究表明,母猪的繁殖性能与肉质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关 联,例如母猪的繁殖性能与其所产猪肉中的脂肪含量、脂 肪酸组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选择育种需要建立繁殖性状的评价体系和选择标准,并采用合理的选择方 法和程序。
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是通过不同品种或品 系间的杂交,获得具有优良繁 殖性状的杂种后代。
杂交育种可以综合不同亲本的 优良性状,提高后代的繁殖性 能。
杂交育种需要注意亲本的遗传 背景和适应性,以及杂种后代 的遗传稳定性和生产性能。
肌肉纤维结构
肌肉纤维结构对猪肉的口 感和嫩度有较大影响,不 同品种的猪在肌肉纤维结 构上存在差异。
健康性状
抗病性
抗病性是衡量猪品种优劣 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品 种的猪在抗病性上存在差 异。
耐粗饲
耐粗饲性能也是衡量猪品 种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 不同品种的猪在耐粗饲上 存在差的母猪在繁殖性能上存 在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
作者:侯兴文周兵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20期
种猪的繁殖能力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养殖场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种猪繁殖性能旺盛,能够在短时间内增加饲养规模,帮助饲养户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畜牧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下去。

种猪繁殖能力下降,则会增加饲养成本,饲料回报下降,不利于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影响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有很多,如品种改良因素、营养因素、环境因素和饲养管理因素等,科学饲养是发挥种猪繁殖潜力的前提条件,也是实际生产过程中保证种猪繁殖性能正常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日常饲养过程中需要我们控制好各方面制约因素,确保种猪健康生长。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影响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一定帮助。

近几年,苍溪县积极发展猪养殖产业,扎实做好生猪价格监测预警工作,准确掌握生猪生产动态,及时对生猪市场行情分析和猪价走势做出科学预测。

组织畜牧科技干部,进村入户为生猪配种、繁殖、养殖、养殖场建设开展生产技术指导和培训,全面提升科学养猪水平。

不断完善生猪保险政策措施的落实,有效缩短赔付周期,逐步提高养猪户入保的积极性,做到能繁母猪保险全覆盖,育肥猪参保率进一步提高。

同时,积极引导专合社发挥好生猪生产“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发展的桥梁纽带作用,鼓励、引导、扶持养殖场与屠宰加工企业、超市、批发市场等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发展订单生产,切实降低养殖成本和养殖风险。

1 品种改良不当对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目前,生猪品种改良依然面临着比较突出的问题。

首先,饲养户的饲养观念还比较落后,生猪养殖规模尽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农村散养依然占据着很大比例,饲养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生猪品种改良工作需要进一步强化;其次,地区间种公猪存栏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引种手续不完善,常常导致新疫病被引入到养殖场中,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最后,生猪品种改良过程中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应用不顺畅,人工授精站精液生产不标准,精液被污染现象比较严重,输精人员操作技术不过关,输精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检测设备也比较落后。

总之很多地区人工授精站的建设没有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种猪质量和健康无法得到切实保障,严重影响到种猪的繁殖性能。

上述种种问题的存在对地区猪品种改良覆盖面的扩大,种猪繁殖性能的发挥,疫病防控,增产增效产生深远的影响。

只有做到科学饲养,规范人工授精技术,才能保证种猪的繁殖能力,才能确保生猪市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配种控制对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首先,初次配种年龄对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母猪在配种过程中如果年龄过小,会影响到母猪后期的生长发育,并且所产仔猪的出生体重较小,成活率低,母猪容易出现难产问题。

而如果母猪初次配种时年龄过大,则会直接增加饲养成本。

后备母猪初次配种年龄要结合母猪品
种、气候环境和饲养管理水平综合确定。

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对于从国外引进的如大白、长白、杜洛克等瘦肉型猪品种二元杂交母猪,初次配种时间应该低于10月龄,体重要维持在135公斤左右。

对于国内培育的猪品种和杂交后備母猪,初次配种时间可以适当提前,如果母猪达到初次配种年龄,而体重未达到标准,则应该以体重为主。

在具体生产过程中以母猪第三次发情进行初次配种效果较好;其次,配种方法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经常使用的配种方法有本体配种和人工授精两种方式,目前规模化养殖场多数都是采用人工输精技术取代本交,但也有不少养殖场采用混合配种方式生产,也取得了很好的繁殖效果。

其主要原因在于混合配种可通过公猪自然试情的方法,掌握最佳的配种时间,而后进行人工授精,保证了整体的配种效果,但种公猪的利用效率不高。

3 饲养管理对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首先,环境温度对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猪是一种既怕冷、又怕热的动物,环境温度高达35的以上后,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暑降温,持续高温会导致种公猪性欲下降,精子质量和数量下降,并且在2~3个月内很难恢复。

10~12月份,温度逐渐降低,母猪产仔数量相较于其他月份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夏季7~9月份高温环境下种公猪精液质量差,配种受孕率不高有关;其次,饲料营养。

饲料中维生素E、维生素D缺乏可以引起种公猪睾丸机能下降,甚至严重退化,导致精液品质下降。

维生素A缺乏还会种公猪睾丸肿胀或者萎缩,不能正常生产精子或者生产活力不足的精子,严重的还会丧失繁殖能力。

饲料中如果钙磷元素缺乏严重,同样可以降低种公猪的精液质量,导致所产生的精液中精子发育不全,精子死亡或者活力不强。

此外,饲料中如果缺少色氨酸,则会引起公猪睾丸萎缩,影响正常的性机能发挥。

种公猪和繁殖母猪长期投喂高能量的饲料,导致种公猪和能繁母猪膘情过肥,性欲下降,影响精液质量和母猪正常发情,导致屡配不孕,影响到母猪的受胎率。

总之,影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有很多,如遗传选育、营养、外界环境、配种控制以及管理和品种等,本文主要针对品种改良不当、配种控制不当以及后期饲养管理不当三方面对猪繁殖性能造成的影响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在后期猪养殖繁育中,需要做到改良种猪品种,科学饲养,运用人工授精技术提高配种效率,才能保证种猪的繁殖能力确保生猪市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收益。

(作者单位:1.628411四川省苍溪县农王镇畜牧兽医站;2.628400四川省苍溪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