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简介3篇优秀文章

合集下载

写一篇关于赤壁之战的作文

写一篇关于赤壁之战的作文

写一篇关于赤壁之战的作文赤壁之战,那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

话说那时候,曹操和孙权联手,想要一举消灭刘备。

可是刘备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带着一群英勇善战的将士,硬是把曹操和孙权打得落花流水。

这场战争,可以说是三国时期的一大转折点。

如果没有赤壁之战,那么三国鼎立的局面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

所以说,赤壁之战可谓是一场改变历史的大战。

当时,曹操率领着大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

而孙权和刘备则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曹操。

双方在赤壁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这场战斗,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

赤壁之战中,有很多著名的战役。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火烧连营。

当时,曹操的大军在江边安营扎寨。

刘备和孙权商量了一个计策,决定趁夜偷袭曹操的营地。

他们派出了黄盖和周瑜这两个大将,带领着一支船队,悄悄地靠近曹操的营地。

当晚,月黑风高,江面上波涛汹涌。

黄盖和周瑜率领着船队,悄悄地接近了曹操的营地。

他们点燃了船上的干柴,让火焰熊熊燃烧起来。

然后,他们乘着火船,冲向曹操的营地。

曹操的大军还在熟睡之中,完全没有察觉到危险正在逼近。

突然间,火光冲天,烈焰滚滚。

曹操的大军被吓得魂飞魄散,纷纷逃命。

而黄盖和周瑜则乘胜追击,一路烧杀过去。

最终,曹操的大军被彻底击败,大败而归。

这场火烧连营的战斗,可谓是惊心动魄。

当时的曹军士兵们,被火焰吓得不知所措。

他们纷纷丢盔弃甲,四散奔逃。

而刘备和孙权的军队则趁机发起进攻,将曹军打得节节败退。

赤壁之战中还有很多其他的著名战役,比如诸葛亮借东风、赵云单骑救阿斗等等。

这些战役都展现了三国英雄们的智慧和勇气。

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赤壁之战结束后,刘备成功地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而曹操和孙权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这场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是它的影响却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赤壁之战梗概作文

赤壁之战梗概作文

赤壁之战梗概作文
话说在三国那时候啊,天下乱成了一锅粥。

曹操这老兄呢,可不得了,他带着一大帮人马,号称八十万大军(其实可能没那么多,但听起来就很吓人),一路气势汹汹地就往江南这边杀过来了。

江南这边呢,主要就是孙权和刘备这俩势力。

刘备这时候刚被曹操打得很惨,像个没了窝的兔子似的到处跑。

孙权呢,在江东这地盘上过得还不错,但是一听曹操带这么多人来,心里也直打鼓。

这时候诸葛亮就闪亮登场了。

他跑到孙权那儿,就跟孙权说:“您看啊,曹操虽然人多,可那都是北方来的,他们不习惯坐船,就像旱鸭子进了大海一样。

而且啊,咱要是联合起来,肯定能打得过他。

”孙权一听,有点心动了。

然后呢,孙权这边有个叫周瑜的,那也是个厉害角色。

周瑜看曹操的军队把战船都连在一起了,就想出了个超级妙的主意。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这时候打仗就爱挑这种神秘的时间),黄盖登场了。

他假装投降曹操,划着装满干草的船就朝着曹操的舰队去了。

曹操还傻愣愣地以为黄盖真来投降呢。

等船靠近了,黄盖一声令下,点起火来,那些干草船就像一个个大火球一样冲向曹操的战船。

风也特别给力,呼呼地吹,那大火一下子就烧得不可收拾。

曹操的战船连着呢,想跑都跑不了,一艘接着一艘地烧起来了。

曹军那些士兵啊,好多都被烧死了,还有的掉到水里淹死了,那场面乱得像炸了窝的蚂蚁。

曹操这时候就知道自己完蛋了,只能带着剩下的残兵败将灰溜溜地往回跑。

这赤壁之战啊,就这么结束了。

这一战可太重要了,它让曹操统一天下的美梦破灭了,孙权在江东的地位更稳了,刘备也有了自己的地盘,可以说是改变了三国的整个局势呢。

【五年级作文】赤壁之战_350字

【五年级作文】赤壁之战_350字

【五年级作文】赤壁之战_350字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的发生是因为当时中国的统治者曹操欲统一中国,而东吴孙权和荆州刘备联合对抗曹操,形势十分紧张。

赤壁之战发生在长江之滨,曹操率领的大军占据了北岸,而孙刘联军则在南岸筑起了坚固的防线。

曹操派遣庞德率领精锐部队攻打南岸,却遭到了联军的钳制。

此时,孙刘联军趁曹操军队分散的时机,发动了火攻,南风带动着火势猛烈地袭向曹操的船队。

曹操的船队在连续的火攻之下大败,惨败而归。

赤壁之战是一场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战役。

在这场战争中,孙刘联军利用火攻成功地击溃了庞德率领的曹操大军,为后来的三国鼎立局面埋下了伏笔。

而曹操在这场战役中,也展现出了杰出的战略和指挥能力,但却因小疏大而输给了对手。

赤壁之战不仅是一场决定性的战争,更是一场激励人心的故事。

曹操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智慧和勇气迎战两位一流的军事领袖,也让战争成为了一种智力和军事的较量。

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的是,我们要在面对困难和敌人的时候,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勇敢地应对挑战。

通过对赤壁之战战役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战争的智慧,更懂得了对于困难和挑战要善于应对和勇敢面对。

赤壁之战,它中蕴含的智慧和勇气的品质,也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

【五年级作文】赤壁之战_350字

【五年级作文】赤壁之战_350字

【五年级作文】赤壁之战_350字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

当时,曹操率领大军进
攻孙权势力,孙权和刘备联手,精心布局,在赤壁一举击溃曹操的强大军队,成为三国时
代的重要历史事件。

赤壁之战发生在长江边上,曹操率领的军队实力雄厚,兵临城下,孙刘联军面对强敌,陷入了艰难的境地。

周瑜出谋划策,利用火攻的计谋,成功引诱曹操的船队,发动火攻,
一夜之间,曹操的大军被击溃,赤壁之战成为中国军事史上的经典战役。

赤壁之战虽然只是一场战役,但它的影响却深远而持久。

这场战役改变了三国格局,
孙权和刘备联合起来对抗曹操,最终导致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赤壁之战展现出了中
国古代军事智慧的精髓,火攻计谋的成功运用成为了后人学习的典范。

赤壁之战也成为中国文化历史上的经典之一,被诗词歌赋广泛传颂。

白居易的《赤壁
怀古》、陆游的《赤壁赋》等作品,对这场战役进行了生动深刻的描绘,使之成为了中国
文学的宝贵遗产。

赤壁之战教育了我们许多道理,首先是智慧才是王道,周瑜的火攻计谋充分展现了中
国古代智慧的卓越。

其次是团结合作,孙刘联军能够在强敌面前胜利,正是因为他们能够
团结合作,共克时艰。

赤壁之战不仅是一场历史战役,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我们应该铭记历史,学习历史,从中吸取智慧和力量,为我们的未来道路铺平道路。

火烧赤壁缩写作文优秀10篇

火烧赤壁缩写作文优秀10篇

火烧赤壁缩写作文优秀10篇火烧赤壁缩写作文篇一东汉末年,曹操率领魏军占领东吴领地,要水战,因为魏军都是北方人,所以都不习惯水战,曹操只好下令将船全部连起来,让士兵练好水战功夫再出战,由魏军两名水将领导。

因为那天风向不适合火攻,曹操很放心。

东吴地区的周瑜调兵保护赤壁,与曹军隔江相对。

曹操在练水兵的事被周瑜知道了,他非常着急,想有一个计谋,乘机杀死曹操,周瑜手下的老将:黄盖知道了,便设下了苦肉计:要向曹操假投降,让周瑜带兵跟在后面,以用火攻作战,火烧曹营,周瑜同意了。

于是黄盖给曹操写信,说周瑜自不量力,吴军肯定输。

他愿带着粮草来投奔曹操,曹操当然很高兴。

这天,东南风刮得很急,曹操来到江边迎接黄盖,只见江上来了一队船,舰旗上写着“黄”,曹操说黄盖来投奔了,不需要防备。

可曹操没想到,黄盖船的没装粮草,还装着很多易燃物,黄盖的船离魏军还有不到两里时,周瑜的兵放出带火的箭,将船引燃了,火船冲进曹军水寨,顿时曹营一片火海,魏军死伤不计其数。

这次大战,魏军大败,只有曹操与几名士兵活了下来,他只好带着剩下的士兵从华容道逃跑了。

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

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

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火烧赤壁缩写作文篇二一日,诸葛亮在军中商议军事,众人讨论起怎样对付曹操的良机。

诸葛亮说:“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只见一个人忽拍脑门,说了句:“对啊,找度娘啊!”于是,大家纷纷上网查阅资料,终于,找到了“火攻”的战术。

诸葛亮十分满意,下令明天进攻。

第二天很快到了,由于诸葛亮前一天看了天气预报,预知了今夜有大风。

于是在这天晚上,诸葛亮带领军队打开卡车拉了满满一车的汽油,来到曹营前,把汽油悄悄地倒了进去,并回到军营中。

在军营中,诸葛亮坐在办公桌前,一按按钮一直点着火的箭便“嗖”地一声自动射出了。

诸葛亮拿出Gps,搜索曹军地点,接着又一按“左转”按钮,箭便左转向曹营方向飞去了。

火烧赤壁的文章

火烧赤壁的文章

火烧赤壁的文章一、火烧赤壁是啥嘿呀,火烧赤壁可是三国时期超级有名的一场大战呢。

当时曹操带着他那一大帮子人,号称八十万大军(虽然可能没那么多,但也是很多啦),气势汹汹地想要把孙权和刘备给灭了。

这曹操啊,觉得自己可牛了,大军南下,那架势就像是要把南方这一片都收入囊中。

孙权这边呢,虽然地盘也不小,但是跟曹操比起来,兵力那是差了一大截。

刘备就更不用说了,刚刚被曹操追得像丧家之犬一样,到处跑。

不过呢,这时候诸葛亮就站出来了,他呀,可聪明着呢。

跑到孙权那边去,跟孙权还有周瑜他们一合计,就想出了个火烧赤壁的妙计。

二、那些厉害的人物先说曹操吧,他是个很有谋略的人。

之前就统一了北方的好多地方,手下也有很多厉害的将领和谋士。

像郭嘉,虽然在赤壁之战前就死了,要是他还在,说不定这仗曹操就不会输得这么惨了。

还有荀彧,那也是曹操的得力助手。

曹操自己呢,写诗也很厉害,“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多有气魄。

可是在赤壁之战里,他就有点自大了,以为自己人多就肯定能赢。

孙权呢,那是江东的小霸王啊。

年纪轻轻就继承了父兄的基业,把江东治理得井井有条。

他手下的周瑜,那可是个大帅哥,而且特别有军事才能。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说的就是周瑜在赤壁之战的时候,多么潇洒帅气啊。

刘备这边呢,有诸葛亮。

诸葛亮那简直就是智慧的化身啊。

他能掐会算的,知道天文地理。

他跑到东吴去,舌战群儒,把那些东吴的谋士说得一愣一愣的。

他还能借东风,这风借得那叫一个巧,正好让火势烧向曹操的大军。

三、火烧赤壁的过程曹操的大军啊,北方人比较多,他们不习惯坐船,于是就把船都用铁链子连起来了。

这样船倒是稳当了,可就成了一个超级大的目标。

周瑜他们就想好了,用黄盖来诈降。

黄盖也是个老将军了,为了这场仗也是拼了。

他带着装满干草的船,假装投降曹操。

等到靠近曹操的大军的时候,就点火,然后那些船就冲向曹操的连环船。

这时候啊,诸葛亮借来了东风,风呼呼地吹,火一下子就烧起来了。

【五年级作文】赤壁之战_350字

【五年级作文】赤壁之战_350字

【五年级作文】赤壁之战_350字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208年的三国时期。

这场战役的主要参与者是蜀国和东吴联军与曹操率领的曹魏军队。

这场战斗是以赤壁为背景,所以被称为“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的起因是曹操率领大军北伐,企图统一中国。

曹操的军队庞大而强大,令很多国家都感到无法抵挡。

刘备作为蜀国的国王,也感到了来自曹魏的威胁,于是决定联合东吴对抗曹魏。

赤壁之战的战场选在了赤壁,赤壁位于长江上游,险要之地。

赤壁附近的水域较大,曹操率领的大军以水陆两路并进,企图将东吴和蜀国的军队困于水中,然后轻易地消灭敌人。

但正是水域成为了曹魏的阻碍,赤壁水利条件独特,曹魏对所谓的水环境丝毫不了解。

赤壁之战的战术是以火攻为主。

周瑜和刘备决定利用长江的水势,引火放在曹操的军船上,曹操的大军在火攻下节节败退。

蜀军和吴军击败了从陆地进攻的曹魏军队,使曹操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曹魏的军队溃不成军,曹操只能率领残军败将逃回北方。

赤壁之战的胜利对蜀国和东吴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这场胜利不仅打破了曹操北伐的势头,也为东吴和蜀国建立了坚实的联盟。

而曹魏在这场战斗中损失惨重,从此开始衰败。

赤壁之战是一场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战斗。

刘备和周瑜的联军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运用火攻策略取得了胜利。

这场战斗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战争中的智慧和战略。

赤壁之战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之一。

【五年级作文】赤壁之战_350字

【五年级作文】赤壁之战_350字

【五年级作文】赤壁之战_350字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

那年九月,蜀国与东吴两大势力在赤壁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赤壁位于汉水与长江交界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当时的东汉末年,曹操夺取了皇帝的权力,自立为独裁者,统治了北方,并且意图伐蜀灭吴,统一天下。

刘备和孙权得知了曹操的野心后,他们决定联合起来对抗曹操。

两位君主派出了自己的最有能力的将领:诸葛亮和周瑜,共同作战,迎战曹军。

这次战斗堪称智勇双全。

诸葛亮玩了一个“南风”的计谋,埋伏在河里的曹操的船只上,放起火来,一夜之间,曹军的船只被烧得精光,曹操无法渡过江河,只能败走。

而周瑜则集结了东吴的水军,战胜了曹军的步兵,击败了曹操。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海空联合战争。

这次战斗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智慧和勇气,也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一次战役。

赤壁之战后,曹操大军溃不成军,被迫撤退。

此战后,中原地区两级政权相失,黄河以北形成了以曹操为首的著名三方都,而“赤壁之战”则被后世奉为良谋的最高典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之战简介》赤壁之战简介(一):赤壁之战简介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

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

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赤壁之战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孙、曹、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的战事。

赤壁之战简介(二):赤壁之战简介赤壁之战,是指三国构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双方亦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赤壁之战简介(三):赤壁之战简介赤壁之战,是指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八十万曹军,奠定三国三足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孙刘联军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详细介绍】赤壁之战介绍战前分析:1、长坂追击战:八月,刘表病死,果然刘备听说曹操到宛城弃新野,走襄阳,刘琮投降曹操。

此时一切太过顺利,曹操已经基本达成此次南下战略。

只剩下一个夙敌刘备而已,此刻他正带着十万百姓逃到当阳,即将前往军事重镇江陵。

于是,曹操派遣自己的精锐部队虎豹骑五千人,一一夜行三百馀里,在长阪追上刘备,并击溃刘军主力,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

(注三)《三国志先主传》说: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

《三国志张飞传》记载: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当阳之长阪。

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

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三国志赵云传》记载: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总之其形式与《三国演义》描述有很多相似之处,只是曹操没有八十三万大军而已。

就应说这次追击战显示了曹军精锐骑兵强大的战斗力,也说明刘备此人戎马一生的经验,从实力比较来看,双方能够说不胜不败。

关羽率领的水军在汉津接应刘备,才使其没有遭受灭顶之灾,刘备逃到夏口。

占据江陵对抗曹操的企图失败。

曹操率领部队占据江陵,取得大批战船的战略物资,使曹操决定进一步南下,彻底消灭刘备和孙权。

早在曹操南征时,孙权就把部队调往柴桑,并派遣鲁肃前往荆州探勘虚实(注四),结果刘表死了,却见到了刘备,双方决定结成同盟,刘备派诸葛亮为使前往东吴。

2、兵力变化:曹操占据江陵后南下乌林,要渡江灭刘备,同时刘璋向江东送信叟兵三百人并杂御物於曹公,曹公拜肃为广汉太守。

这个时期刘备的兵力能够参考《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语: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但这个说法明显是为了同盟提高自己的身份,获得同等的待遇提出的,所以其水分不少。

3、曹操军方面:《三国志鲁肃传》(应是周瑜、鲁肃、吕蒙等人的合传,下同)引《吴书》记载鲁肃语:始与豫州观于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

连一校兵都不够,可见当时刘备确实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江表传》记载:刘备将二千人与羽、飞俱,未是因为自建安十三年以来损失不小,使曹操不得不在十二月撤军,没能继续南下。

那么可见,虽然在赤壁的损失不小,但曹军的总体实力仍然远大于孙刘,只是暂时不足以继续渡江作战而已。

要明白在两年后曹操还大败了西凉人马。

所以,尽管曹操烧了自己的的水军战舰,但曹操的陆军仍然持续了相当多的数量,其精锐部队基本没有损失,只是由于水军的失败导致曹操无法渡江登陆,再加上瘟疫,才使曹操不得不放下从赤壁一线登陆的企图。

这些损失的战舰绝大多数原荆州留下的,其水军也都是原荆州籍士兵,赤壁之战曹操的直接损失来自此处,而由于瘟疫间接损失的兵力虽然也不小(注十),但与荆州水军比还不算多,可见什么时候都是嫡系好呀!4、刘备军方面:这一时期刘备军的兵力开始增加,《江表传》记载: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

备别立营於油江口,改名为公安。

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

可见刘备在荆州的数年肯定没闲着。

紧之后刘备收取荆南诸郡,进一步扩充实力。

仅仅在两年后,刘备就能够两线作战。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先主留诸葛亮、关羽等据荆州,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

先主并军三万馀人,车甲器械资货甚盛。

刘备这个人的确不简单,只是得志晚了点。

《三国志鲁肃传》记载: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

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於地。

5、孙权军方面:至于吴军起兵力变化不大,虽然收编了一些北方降兵,在攻击曹仁时又获得不少战马(注十一),但自己也有伤亡,就应还是只有原实力。

战争形势:1、曹操的部署:曹操从建安十三年十月之前曹操取得江陵,拥众数十万。

他一面命文聘为大将,使典北兵,镇守江夏边境。

一面亲率大军继续南下乌林,准备登陆,那么曹操是不是将绝对主力安排在了乌林一线呢?答案是肯定的。

《三国志曹仁传》记载:从平荆州,以仁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

《三国志乐进传》记载: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

《三国志徐晃传》记载:从征荆州,别屯樊。

《三国志满宠传》记载:建安十三年,从太祖征荆州。

大军还,留宠行奋威将军,屯当阳。

护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昭、冯楷七军。

可见曹操的大将几乎到齐,是不是这些大将没有到达乌林,留在荆州各地?答案是否定的。

所谓留屯,说明不是乌林之战前的部署,而是之后。

要明白《三国志》是以魏为正统,赤壁之战乃是曹军的污点,自然不会多写,也就没有他们的具体事迹了,比如曹军外姓第一将于禁,他的本传连从平荆州的字样都没有,如果不是《赵俨传》提到他,我们也就没有他到达荆州的证据了。

又比如张辽,在庾信的《哀江南赋》中提到:张辽临于赤壁,王浚下于巴丘。

可见,曹操的主力部队是悉数开赴赤壁了。

他期望以荆州水军为主力,进而利用绝对的兵力优势渡江,只是他高估了荆州水军,低估了吴军和长江。

2、曹操的失误:其实这个问题周瑜已经有很精辟的论述,他分析的五点就应说正是曹操的致命伤。

(1)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西军一向是曹操的威胁。

(2)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曹操也明白这个道理,他期望的是用荆州水军对抗吴军,可惜他错了,赤壁之战前那场接触战证明了一切。

所以曹操才会锁战船,只但是正是因为这样才被敌人火攻。

说到底还是水军不济造成的。

(3)又今盛寒,马无藁草;《三国志孙权传》记载: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

可见战马没有草料,人也好不到哪去,饥饿与瘟疫是困扰曹军的两大难题。

这样的部队即使数量多也很难取胜。

(4)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三国志曹操传》: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

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江表传》记载:(曹操)后书与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瘟疫成了左右战局的关键因素。

(5)新收刘表之众,尚未归心。

战争过程:1、挥鞭南征:曹操基本上统一北方之后,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7-209年)正月回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立即开始为南征做好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准备。

军事上:建造了玄武池训练水军,派遣张辽、乐进等驻兵许都以南,准备南征;同时为了解除后顾之忧,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上表天子封马腾为卫尉,封其子马超为偏将军,继续代替马腾统领部队,令马腾及其家属迁至邺作为人质,以减轻西北方向的威胁。

政治上:罢三公,置丞相、御史大夫,自任丞相,进一步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捏造罪名杀了多次戏侮及反对自己的政敌孔融,以维护自己的政治权威。

七月,曹操采用其首席战略顾问尚书令、侍中荀彧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的策略,自己亲率大军南征荆州,向宛城、叶县进发。

另遣扬武中郎将、谏议大夫曹洪等诸将从东面的小路发动奇袭。

八月,荆州牧刘表病死,其次子刘琮继位。

九月,曹军先锋曹洪陆续在舞阴、博望等地大破荆州军,曹军先头部队已经进至新野。

另外曹操在攻下章陵郡后,又命赵俨以章陵太守兼都督护军,总领张辽、于禁、张郃、朱灵、李典、冯楷、路招七路人马,驻扎于章陵郡,作为后备从东面策应支援。

刘琮惊慌失措,于是理解了蒯越与傅巽等劝说,没有通知屯兵于樊城前线一向在准备抵御曹军的时投荆州的左将军刘备,偷偷地纳表投降曹操。

刘备直至曹操大军已经到达宛城的附近时才意识到刘琮已向曹操投降,于是派人询问刘琮,这时刘琮才派宋忠告知刘备,刘备既惊骇又气愤,为避免陷入孤立,只好立即弃樊南逃。

在渡河至襄阳时,谋士诸葛亮曾劝刘备夺取襄阳,但刘备不愿意,继续南走,另派部将关羽率水军从水路前进。

然而,刘琮左右及荆州士民很多都投归刘备,随刘备逃走,结果使刘备军队的速度大大减慢,只能日行十多里。

当时江陵(南郡治所)贮有超多粮草、兵器等,有人劝刘备留下民众,先攻占江陵,但刘备不愿意。

曹操听到了刘备南走的消息,深怕他得到江陵军实,于是放下辎重,轻装前进至襄阳,然后委任乐进守襄阳、徐晃另屯樊城,亲自与曹纯以及荆州降将文聘等率虎豹精骑五千追击刘备。

据《汉晋春秋》记载,刘琮麾下王威曾劝刘琮趁曹操来受降没有防备之际,以奇兵掳获曹操,乘势夺得中原,但是刘琮不采纳。

2、饮马江汉:曹军虎豹骑以日行300里的速度在长坂追上了刘备,当时刘备虽有十多万众,辎重数千,但能作战的士兵很少。

刘备于是抛下妻儿,与张飞、赵云、诸葛亮等数十骑逃走。

曹军夺得刘备军马、辎重不计其数,甚至掳获刘备的两个妻子。

由于甘夫人与尚且年幼的刘禅未能及时逃走,赵云于是重新杀回把他们救出,保护着他们撤退。

与此同时,刘备命令张飞率领二十骑负责断后,张飞在桥上横矛立马说: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曹军无人敢近,疑有伏兵暂退,张飞拆桥后追刘备而去,而曹操回到后亦没有继续追击刘备,而是赶往江陵。

此前,盘踞江东的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孙权势力不断壮大。

建安十三年春,孙权击败守卫江夏的刘表部将黄祖,占领了江夏数县,打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伺机吞并荆襄;听闻曹操南下后,孙权理解鲁肃的推荐以为刘表吊丧为名派遣鲁肃前往荆州,而实际上是去探听刘备等人的意向及消息。

鲁肃到达南郡时,刘琮投降、刘备南逃的消息传来。

鲁肃于是北走,在当阳长阪与刘备会面,随即劝说刘备与孙权联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