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艺术》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笔墨千秋美术教案

2024年笔墨千秋美术教案

2024年笔墨千秋美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美术》教材第八章“中国书法艺术”,详细内容为第一节的“书法的历史与发展”和第二节的“书法的基本技巧”。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中国书法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书法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掌握书法的基本技巧,提高审美素养。

3. 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书法的笔画结构和章法布局。

重点:书法的基本技巧及审美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书法教材。

学具:毛笔、墨汁、宣纸、字帖、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书法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0分钟)(1)介绍书法的历史与发展,让学生了解书法的演变过程。

(2)讲解书法的基本技巧,如握笔、用笔、笔画等。

3. 实践环节(10分钟)(1)教师示范书法基本笔画,学生跟随练习。

(2)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心得。

4.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一幅经典书法作品,分析其笔画、结构、章法等特点。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5. 随堂练习(10分钟)根据所学内容,让学生独立完成一幅书法作品,巩固所学知识。

(2)介绍书法艺术的现代发展,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2024年笔墨千秋美术教案2. 内容:(1)书法的历史与发展(2)书法的基本技巧(3)书法作品欣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春”字为主题,创作一幅硬笔书法作品。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作品结构合理,笔画流畅,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针对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同时,鼓励学生课下练习书法,积极参加书法比赛和展览,提高书法水平。

美术说课教案《中国书法艺术》

美术说课教案《中国书法艺术》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本课内容出自高一美术教材第九章,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休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中国书法教案

中国书法教案

中国书法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介绍中国书法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并引导学生参与书法创作,培养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研究书法,学生将提高笔墨技巧和审美素养,培养良好的书写惯和精神专注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书法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 掌握基本的书法技巧和写字规范;3. 培养对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4. 提高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专注力。

三、教学内容1. 中国书法简介:- 介绍中国书法的定义、作用和特点;- 介绍中国书法的流派和代表作品。

2. 书法技巧与规范:- 描纸法和握笔姿势的讲解与实践;- 基本笔画的教授和练;- 字形结构和布局的讲解;- 书写规范和惯的培养。

3. 书法创作实践:- 练常用汉字、词语和名句;- 创作简单的字帖和对联;- 研究字和临帖。

4. 书法欣赏与评析:- 展示优秀的书法作品,讲解其特点和技法;- 分析作品中的笔法、构图和气韵;- 培养学生对书法作品的欣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介绍书法的起源、技巧和欣赏方法,向学生传递相关知识。

2.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书法的实际操作和练,提高他们的技巧和熟练程度。

3. 对比法:通过对比不同流派的书法作品,让学生发现差异并分析其特点。

4. 欣赏法:展示优秀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欣赏和评析。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书写技巧和姿势是否正确,给予及时的指导和纠正;2. 对学生的书法作品进行评价和评分,鼓励与指导进步;3. 定期组织书法比赛,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竞争意识。

六、教学资源1. 书法教材和参考书籍;2. 书法字帖和练纸;3. 书法作品图片和展示板;4. 书法教学软件和多媒体设备。

七、教学安排1. 第一周:介绍中国书法的概念和流派;2. 第二周:讲解基本的书法技巧和写字规范;3. 第三周:进行书法实践和创作;4. 第四周:书法作品的欣赏和评析。

八、教学反思和改进1. 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和建议,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2. 不断更学资源,提供更多的书法作品和实践机会;3. 鼓励学生参加书法比赛和展览,提高研究的动力和积极性。

中国书法艺术欣赏教案

中国书法艺术欣赏教案

中国书法艺术欣赏教案教案标题:中国书法艺术欣赏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书法的起源、历史和发展。

2. 学习并欣赏中国书法的基本技法和风格。

3. 提高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 创作一幅简单的书法作品,体验书法的乐趣。

教学内容:1. 中国书法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古代书法的起源和发展概述。

- 介绍不同朝代的书法风格和代表作品。

- 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和视频欣赏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

2. 中国书法的基本技法和风格- 教授基本的笔画和字体结构。

- 分析楷书、行书、草书等书法风格的特点。

- 指导学生练习基本笔画和字体结构。

3. 中国书法艺术的欣赏与品味- 通过对名家书法作品的赏析,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 分析书法作品的构图、笔法和用墨,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表达。

- 鼓励学生学会表达自己对书法作品的感受与评价。

4. 创作一幅简单的书法作品- 教授书写基本的汉字和常用的祝福语。

-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体风格,进行创作。

- 鼓励学生在书法创作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中国书法的起源和历史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授(15分钟)- 介绍书法的基本技法和不同的书法风格,示范基本笔画和字体结构。

3. 欣赏与分析(20分钟)- 展示名家书法作品进行欣赏与赏析,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构图、笔法和用墨。

4. 互动讨论(15分钟)-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书法作品的感受和评价,促进学生间的互动与交流。

5. 创作实践(25分钟)- 教授书写基本汉字和常用祝福语,指导学生选择字体风格进行创作。

- 学生进行书法创作,教师提供个别指导和帮助。

6. 展示与分享(15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体会。

-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鼓励和肯定。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介绍中国书法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2. 名家书法作品的图片或视频。

3. 毛笔、墨汁、宣纸等书法练习材料。

高中美术教资面试教案模板书法

高中美术教资面试教案模板书法

课时:1课时年级:高中教材:《中国书法艺术》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掌握书法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如毛笔、墨、纸等。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书法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书法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2. 如何将书法技巧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教学准备:1. 有关书法的教材、图片、视频等。

2. 毛笔、毛边纸、墨、报纸等书法用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和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你们对中国书法艺术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二、新授1. 讲授书法的发展历程,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字体依次介绍。

2. 分析书法的特点,如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等。

3. 讲解书法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如毛笔的选择、墨的使用、纸的选用等。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毛笔、毛边纸、墨、报纸等书法用具。

2. 教师示范书法的基本笔画和结构,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3.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四、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2.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五、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书法艺术的重要性和价值。

2. 拓展: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学习书法,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书法水平。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展示等环节,使学生对中国书法艺术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书法鉴赏能力。

3. 今后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中国书法艺术欣赏教案

中国书法艺术欣赏教案

中国书法艺术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对书法艺术有初步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理解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道德观念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书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书法的基本类别: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3. 著名书法家的代表作品及风格特点4. 书法艺术的审美标准5. 书法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书法的历史背景、发展脉络、基本类别、著名书法家的代表作品及风格特点。

2. 教学难点:书法艺术的审美标准、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书法的历史背景、发展脉络、基本类别、著名书法家的代表作品及风格特点。

2. 欣赏法:展示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书法艺术的审美标准、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书法作品图片、书法家的介绍、书法艺术的相关知识点。

2. 教学用具:毛笔、墨、纸、砚等书法用品。

3. 参考资料:书法艺术书籍、论文、网络资源等。

六、教学进程1. 课时安排:共15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程安排:第1-2课时:中国书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第3-4课时:书法的基本类别: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第5-6课时:著名书法家的代表作品及风格特点第7-8课时:书法艺术的审美标准第9-10课时:书法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第11-12课时:书法创作实践第13-14课时:书法艺术欣赏活动第15课时:总结与反思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国书法的历史背景、发展脉络、基本类别、著名书法家的代表作品及风格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审美情趣的提升。

3. 学生参与书法创作实践的情况,以及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感悟。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览、书法博物馆,加深对书法艺术的认识。

中国书法艺术欣赏教案

中国书法艺术欣赏教案

一、中国书法艺术欣赏教案二、课时安排:每课时45分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四、教学内容:1. 中国书法的基本概念:书法、书写工具、书体等。

2. 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

3. 中国书法的艺术特点:线条、结构、布局、墨色等。

4. 中国书法的名家名作: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米芾等。

5. 中国书法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书法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2. 欣赏法:展示中国书法的名家名作,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书写,体验中国书法的魅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书法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中国书法的名家名作,引起学生对中国书法的兴趣,并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知识讲解】1. 中国书法的基本概念:讲解书法、书写工具、书体等基本概念。

2. 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介绍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书体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3. 中国书法的艺术特点:分析线条、结构、布局、墨色等艺术特点。

【作品欣赏】1. 展示中国书法的名家名作,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多宝塔碑》等。

2. 引导学生从线条、结构、布局、墨色等方面欣赏和评价作品。

【实践环节】1. 让学生亲自动手书写,体验中国书法的魅力。

2. 教师现场指导,解答学生在书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小组讨论】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书法的看法和感受。

2.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览或访问书法艺术家,深入了解中国书法的创作过程和文化内涵。

2. 邀请书法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加专业地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和发展。

八年级下册美术中国书法教案

八年级下册美术中国书法教案

八年级下册美术中国书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提高对书法艺术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书法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通过对书法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书法的历史和发展2. 书法的基本技法和书写规则3. 书法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点4. 书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5. 书法作品的欣赏和评价三、教学重点:1. 中国书法的历史和发展2. 书法的基本技法和书写规则3. 书法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点四、教学难点:1. 书法的基本技法和书写规则2. 书法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点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书法的历史、发展、基本技法和书写规则等内容。

2. 示范法:教师现场演示书法书写过程,学生跟随练习。

3. 练习法: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 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经典书法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书法作品的欣赏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材2. 教具:毛笔、墨汁、宣纸、书法教材、书法作品图片、投影仪等3. 教学资源:中国书法发展史资料、书法技法教程、书法作品欣赏等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书法作品,引起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教学内容与活动:a. 讲解书法的历史和发展,让学生了解书法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b. 介绍书法的基本技法和书写规则,如笔法、墨法、结构等。

c. 示范书法书写过程,引导学生跟随练习。

d. 分析书法作品的审美特点,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

3. 课堂练习:学生现场练习书法,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练习书法,并挑选一幅作品进行赏析。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练习书法的成果展示。

2.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对作品的赏析能力。

3. 学生对书法的学习兴趣和热爱,以及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名历代书法大家、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中国书法是一门以文字为素材的抽象的线条艺术,作迭出。

课本以书法的发展历程为线,以历代书法名作为面,综合叙述了文字的各体发展,篆书、隶金文、向学生讲授时以文字、书法发展和书作的年代发展分别向学生讲述甲骨文、、魏碑、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字体。

书法发展历经甲骨文、金文、秦篆、汉隶(章草)书体均已出现。

另外,课本还对书法的表现形式有所阐至唐朝中国书法的各种字体、唐楷,释。

为提高学生对书法的认识水平,特意让学生做一简单练习。

教学目的:获得如何欣赏通过分析代表作品,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教具准备:有关的文字各体作品、名家书法幻灯、书法练习的各种用具。

学生用具:毛笔、毛边纸、墨、报纸:教学过程新课:一、导入课我们曾经对中国画题款艺术作了介绍,了解到书法在画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8 前面的第用。

那么这节课我们将对中国书法艺术作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二、新授: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5000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提问学生:哪一件书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
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法作品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书法文字发展简史:1 )古文字系统1 (甲骨文——钟鼎文——篆书(打出古文字各体幻灯)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5000早在;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又名金文)“钟鼎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冶炼技术,;,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为主的字体。

)今文字系统2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打出今文字各体幻灯)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到了秦末、,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汉末时的曹操就非常欣赏时笔墨纸都已出现以上所讲的几种字体均属于古文字系故名。

章草兴于汉章帝年间,当时书法家梁鹄的作品,统,是一个以象形为主的初级的书法阶段。

狂草(连绵草)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
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这几种是今
文字系统的典范(请学生自己。

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抽象化。

、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2)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纯古可爱,目前发现1 (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1800多字,可认识的约3000的总共有满而丰腴,记载的是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

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在讲授之前请学生说一下自己对古文字形式特征的认识?自己都见过哪些今今文字)2 (文字?)结构方正,《张迁碑》课本图例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

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魏碑、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高古凝重。

字字独立,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急就章》索靖《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唐楷。

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后者气象挥弘,郁勃纵横,体,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醴泉铭》法格凝重,雄浑遒密是方笔的典型;唐楷(因唐朝在楷书成就最高故名)中的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高简、清雅秀丽,《颜氏家庙》骨力遒劲、庄严端悫、静穆古拙、《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浑厚刚健,是中国
书《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前者气骨雄骏、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课本还选取了“草圣”张旭的狂草作品《古诗四勇,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行草作品《虹县诗卷》,首》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于创新的大书法家,现代书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欣赏要点:3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再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书法艺术]品?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作品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进而得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辨识与教益,出: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姿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简单的点画练习: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
和技巧,请学生4 。

字以上)3 进行局部临摹练习(作业要求:、字间的位置关系等方面进行综合4 、墨的浓淡干湿,3 、字的结体,2 、从线的力度,1要求的理解,然后教师进行当场示范演习并侧的临摹。

练习以前请学生谈一下自己对作业重于前两项的要求,学生明白作业练习。

要求以后再进行作业适当的指出影响学生作品进一步点评以优点为主,从学生中选取优秀的书法作品进行点评,。

发展不利因素(如用笔方法、用笔习惯等)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根据板书简述本课内容,小结:三、得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