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八、九十年代的小说
刘震云《一地鸡毛》读后感

《一地鸡毛》读后感震云的《一地鸡毛》严格意义讲,并不是一本完整的书,而是数个片段拼凑起来的小说集,整体读起来让人觉得很不过瘾,总是在最想知道故事进展的地方戛然而止。
书里面的每一个故事其实都可以延展成一部长篇小说,作者没有这么做也许是因为想多留给读者一些遐想吧。
整本书我读下来非常流畅,只用了大概一周坐地铁的时间,由于是电子版,所以读的稍微潦草了些,书中许多词句都没有细看,但是读完仍然有很强的感触,希望你们有时间也可以读一读。
下面就一一介绍下这几段小故事吧!第一章------《塔铺》《塔铺》讲的是恢复高考,一个镇子的人都聚起来准备高考的经历,这里面塑造了好几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有从部队复员的“我”,已经娶妻生子的王全,好哭鬼磨桌(土话,形容个头矮),不好好学习只想谈恋爱的耗子以及“我”喜欢的单纯善良孝顺的爱莲。
故事的跨度很短,只有一年,从恢复高考到高考结束,从文章能看出震云对自己经历的投射。
整个故事的核心其实是描绘人生的二次改造,但在改造的过程中,并不是人人都能坚持都能成功,正如我们做人做事一样,即使有二次机会,也不定能按我们想象的方向发展。
回到《塔铺》剧情上来,一群人,一年,一起努力,只为了高考这个看似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但最终,王全放弃了,因为家里实在是揭不开锅了,爱莲放弃了,因为再读下去,家里的老父亲就要去世了。
我在感叹生命如此卑微的同时,为现在所处的环境感到深深的庆幸。
第二章------《新兵连》《新兵连》讲的是“我”作为副班长,与班长一起带领一群新兵训练成长的故事。
新兵连故事只有几个月的时间,每个主角的性格在这段时间都发生了巨大转变,每个主角的人生也发生了转折。
“老肥”从最开始积极向上、勇争先进的标兵角色变成因为羊癫疯而退回家乡的“失败者”,以至于最后跳井自杀,让“我”好不难过;“王滴”最开始也是颇为上进的,但由于没评上先进,而且受到同伴排挤,导致后期对自己要求变低,甚至在训练中遭受嘲笑,最后逆境翻盘,当上了人人羡慕的军长“秘书”,故事结尾,王滴道出真相,原来人人羡慕的分配只是为军长瘫痪的老爹端屎端尿,这不禁让“我”发出啊的惊叹;故事另外一个主角“元首”是最复杂的一个角色,他比老肥还要上进、优秀,一直是班里的先进,也是大家学习的楷模,同时他也是“告密者”,老肥羊癫疯的事就是他打的报告,元首身上反映了人的多面性,白天衣冠楚楚,努力拼搏的好丈夫,下班以后可能就是厮混夜店的大尾巴狼。
八九十年代_出走记_林白_一个人的战争_和_北去来辞_双论_程光炜.pdf介绍

4 当代作家评论2014年第5期/八九十年代“出走记”———林白《一个人的战争》和《北去来辞》双论程光炜“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这是台湾作家三毛《橄榄树》里的一句歌词。
它深刻对应着中国大陆八九十年代很多人的心理情绪,也揭示出林白两部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 《花城》一九九四年第二期) 和《北去来辞》( 《十月》二○一二年第五、六期,原名《北往》) 的价值诉求。
甘阳说: “通常所说的‘现代化’,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上讲,无非就是指社会变迁、文化变迁的一种特殊形式,因而也就是心理结构变迁的一种特殊过程。
”这种变迁“比之通常的变迁来说是最彻底、最根本、最全面、最深刻的一种变迁。
”①李陀说: “八十年代一个特征,就是人人都有激情。
什么激情呢,不是一般的激情,是继往开来的激情,人人都有这么一个抱负。
这在今天青年人看来可能不可思议。
”②陈超说: “所谓‘八十年代’的形成不光有社会、文化以及历史因素,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年龄。
那会儿我们都很年轻,从精神到身体都处于一种亢奋状态,所以我的体会是那时激情饱满。
人在年轻的时候相对来说是元气淋漓的”。
③毋容置疑的是,这些特定的时代元素影响着林白文学作品的形成。
在两部长篇小说中,我们看到主人公多米和海红离开南宁到大西南和北京游历,“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故乡在远方”是她们最茫然的青春激情,更是就她们过去生活而言一种最深刻的变迁。
在决定嫁给年长自己二十多岁的史道良的一瞬间,三十岁的海红心中闪现的念头是: “能跟某一个人私奔就好了,远走天涯! 这念头使她精神一振。
火车站,是啊火车站。
”④①甘阳主编: 《八十年代文化意识》,第23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②査建英: 《八十年代访谈录》中对李陀的“访谈”,第252页,北京,北京三联书店,2006。
③陈超、李建周: 《80年代有划痕的录像带———陈超访谈录》,《新诗评论》2009年第一辑。
④本文所依据的林白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是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1997年版。
80年代小说(1)

3、《钟鼓楼》
北京四合院里面几家从5到下午5点的生活。 薛家办喜事——薛大爷、大娘、薛纪跃、潘秀娅 荀家——荀大爷、大娘、蕈类、冯婉姝、郭杏儿 李家——李铠、澹台智珠 张家——张局长、张妻(医生)、女儿张秀藻 詹家——詹丽颖 韩家——韩一潭、韩妻 慕家——慕樱
三、反思小说
对城市文化的渴望与批判小月前本门门才才小月浮躁金狗小水英英石华福运废都庄之蝶废都庄之蝶唐宛儿牛月清柳月阿灿3精神返乡对乡村未来的忧虑唐宛儿牛月清柳月高老庄子路西夏菊娃蔡老黑苏红秦腔引生白雪夏风夏天义夏天智夏君亭高兴刘高兴孟夷纯五福张洁p103?创作三个阶段p103104美的追求女性命运思考荒诞感受美的追求女性命运思考荒诞感受?爱是不能忘记的?母亲钟雨老干部?沉重的翅膀?新时期第一部反映改革的长篇小说?郑子云陈咏明?田守诚保守派改革派四寻根小说?1985年韩少功阿城郑义郑万隆李杭育等相继打出了寻根的旗子他们反对一味追求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创作倾向提倡把文学的根扎在本民族的岩层中
汪曾祺的诗化小说
刘绍棠——80年代高举“乡土文学”大旗
九、军旅小说
徐怀中P129 战争题材——军旅小说 战争过程 人物内心 塑造英雄 普通人“英雄”——复杂的英雄 代表作《西线轶事》 刘毛妹——英雄+玩世不恭的小青年 六个女兵——逐渐成熟的战士+英雄行为
高晓声P98
作品“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 反映改革过程中农民文化心态有:
《李顺大造屋》《“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 《陈奂生包产》《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出国》等 农民的奴性和“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缺乏做主 人的能力和意识 农村改革农民富裕能使农民恢复主人公意识
5本女主重生七八十年的小说,发家致富奔小康,爱情事业两不误

5本⼥主重⽣七⼋⼗年的⼩说,发家致富奔⼩康,爱情事业两不误5本⼥主穿越重⽣七⼋⼗年代的⼩说,温馨种⽥⽂系列,发家致富奔⼩康,爱情事业两不误~1,书名:《回到1981》作者:绣锦⼩短评:此⽂是正太养成⽂,⼥主回到过去,抚平伤害,为男主带去世界上第⼀份希望。
⼥主将男主养⼤成⼈,男主长⼤后⼜遇见⼩时候的⼥主,仿佛⼀种宿命,挣脱不掉。
男主忠⽝,⼥主也勇于⾯对⾃⼰的感情,全⽂淡淡的温馨,百看不厌,强烈推荐!2,书名:《重⽣之苦尽⽢来》作者:晨雾的光⼩短评:从《⼀婚还⽐⼀婚⾼》就喜欢晨雾的光这位作者,因为笔下的男主有⼀个共同点,⾮常疼媳妇,此⽂种⽥风格,就是两个你追我赶,结婚成家,家长⾥短,共同奔⼩康的故事,各⾊邻⾥亲戚配⾓的故事也很精彩,虽然两个⼈的⽣涯波折不断,重⽣带来了很多蝴蝶效应,前世不幸的⼏个家庭,这⼀世基本都有了⽐较圆满的结果,⽼婆孩⼦热炕头的⼩⽇⼦太美满了,强烈推荐!3,书名:《回到三⼗年前》作者:蓬莱客⼩短评:此⽂⼥主穿越到三⼗年前,认识飞⾏员男主,⼥主知道男主会在⼏年后的⼀场试飞中丧⽣,所以⼀直不想让男主再继续试飞,两个⼈因此闹过⽭盾,⼥主曾想离开,男主明确表⽰不肯不肯不肯,男主糙汉⼦撩⼥主说情话技能MAX,⼀次试飞事故后为了⼥主真正决定放弃试飞,两个⼈甜甜蜜蜜的在⼀起了,作者⽂笔超级棒,强烈推荐!4,书名:《重⽣奋⽃在⼋零年代》作者:⽔晶翡翠⾁⼩短评:此⽂男⼥主三世情缘,第⼀世因为男主妈妈和妹妹看不起⼥主,背地⾥伤⼥主,男主不相信,⼥主流产胃癌死掉了,男主等⽗母死掉救⼈死了;第⼆世⼥主发誓不嫁男主,⼥主⼗⼋岁胃癌⼜死了,男主在⼥主死掉后,在⼥主坟前冻死了;第三世男主重⽣解决妈妈妹妹,⼜娶⼥主,超爱⼥主,为⼥主做饭,⼥主⼀点点不舒服就吓的脸⾊发⽩,为⼥主放弃⾃⼰的事业,在家带孩⼦,两个⼈和和美美,强烈推荐!5,书名:《七⼗年代神算⽣涯》作者:⼭渣丸⼦⼩短评:此⽂⼥主是天师重⽣到了七⼗年代⾹港,年少故作⽼成,男主,“克死”三任未婚妻但拥有纯阳之体,两个相差11岁并没有太⼤的隔阂,反倒让两⼈的对话和互动充满了逗趣和欢乐。
比较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学——浅析八九十年代两个十年小说创作走向的差异的原因

八九十年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也是中国文坛上一个丰富多样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作家们对于小说创作的目标、主题和风格都有了不同的选择和追求,所以八九十年代的小说创作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首先,八九十年代是中国开放的初期,国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氛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时期,社会经济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活力,民众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
因此,很多作家开始关注社会变革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他们以个人的视角来观察并呈现社会的变迁,小说的主题和情节也更加注重展现个人的成长、价值观的碰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社会化的问题。
其次,八九十年代的作家在文学风格上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差异。
80年代是以“小说的复兴”为主题,许多作家回归现实生活,注重真实的描写和具体的细节。
例如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余华的《活着》等作品,都以乡村文化和农民生活为背景,通过细节描写和鲜活的形象塑造,展现了人性中的善良和可贵之处。
而90年代的小说创作则显得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作家们开始更加注重个人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表达,小说的形式和结构也更加多样化。
例如张炜的《谢谢你,别来》、亦舒的《爱情最后的终结者》等作品,都在情感描写和叙事结构上进行了探索和创新,注重个人的心理变化和情感的流动。
最后,八九十年代的小说创作受到了文化思潮的影响。
八九十年代是中国现代思潮起伏不定的一个时期,包括百花齐放、文化转型、文化焦虑等等,都对小说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例如八十年代的“大众文化热”和“知识分子的自觉”,使得一些作品中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元素具有浓厚的时代性和思想性。
而九十年代的“后现代主义”、网络文化等,使得一些小说在形式和风格上更具前卫性和时代感。
这些文化思潮的冲击和转变,使得小说创作走向了更加开放和多元的方向。
总之,八九十年代的小说创作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这是由于时代背景、社会变革、文化思潮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90年代小说

陈染
林白
海男
.
新生代作家企图在文本中表现出穿越生存表象、直抵生命 本真的愿望,这使其小说对人类生存的关怀中在透出一些 哲理意味。他们以个体生命经验的方式切入对生命的哲学 追问。
新生代小说也存在明显的问题和局限:精神意义和美感的 缺失、叙述的琐碎和粗鄙化、作品气度和格局的狭窄、自 我的重复和模式化倾向等
新生代小说
新生代小说,是在80年代先锋小说落潮后一种文体 内容的反拨和审美形式的发展相互融合的青春性体 验写作。
对于缺少历史记忆的新生代作家,他们的个人化写 作是缘于对传统文学启蒙姿态的失望,对于政治化、 群体性创作的反感,对于文学崇高责任的躲避。
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关注自我人生, 凸显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的欲望追求、困惑心理、人 性挣扎。
.
阿来(1959——,
藏族,出生于四川阿
坝藏区的马尔康县),
主要作品有诗《棱
磨河》,小说集《旧
年的血迹》、《月光
下的银匠》,长篇小
说《尘埃落定》、
《空山》等。
阿来
. 《尘埃落定》,以奇异的艺
术感觉、神秘的叙述风格以 及来自语言和文本深处的那 种独特魅力,为90年代的先 锋文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 力。 《尘埃落定》首先打动人的 是它的精彩曲折的故事。 《尘埃落定》在历史破败的 寓言中所表达的那种精神哲 学与生命哲学也给人以深深 震撼。 整部小说如泣如诉,语言纯 净透明,结构单纯整饬。
. 张炜 (1956年——,生于山
东龙口,原籍山东栖霞县), 1980年毕业于烟台师专中文系。 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 言》、《柏慧》、《家族》、 《外省书》、《能不忆蜀葵》 (2001)等。 《九月寓言》(1992)描写一 个叫廷鲅的海滨小村的几代村 民在艰苦岁月里的劳动、生活 和爱情。
80年代百部怀旧经典小说【个人推荐】

80年代百部怀旧经典⼩说【个⼈推荐】80年代百部怀旧经典⼩说80年代是⼩说繁荣的时代,不仅数量惊⼈,且影响⼒也是惊⼈的,为了便于回忆和查询,特别整理了本⽬录,本⽬录仅代表个⼈⽴场,不可能让⼤家都满意,仅供喜欢怀旧⼩说的朋友参考。
【⼩说有长、中、短篇,为了⽅便,现⼀并称为“部”】1.刑警队长/王亚平2.钟⿎楼/刘⼼武3.如意/刘⼼武4.⽴体交叉桥/刘⼼武5.故⼟/苏叔阳6.新星/柯云路7.花园街五号/李国⽂8.⼤林莽/孔捷⽣9.天⼭深处的⼤兵/李斌奎10.男⼈的⼀半是⼥⼈/张贤亮11.绿化树/张贤亮12.灵与⾁/张贤亮13.浮躁/贾平凹14.鸡窝洼⼈家/贾平凹15.倾斜的阁楼/航鹰16.北国红⾖也相思/乔雪⽵17.迷⼈的海/邓刚18.古船/张炜19.⾬沙沙沙/王安忆20.本次列车终点/21.流逝/王安忆22.69届初中⽣/王安忆23.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24.哦⾹雪/铁凝25.⾚橙黄绿青蓝紫/蒋⼦龙26.锅碗瓢盆交响曲/蒋⼦龙27.蹉跎岁⽉/叶⾟28.淡淡的晨雾/张抗抗29.那五/邓友梅30.远去的⽩帆/从维熙31.风泪眼/从维熙32.这是⼀⽚神奇的⼟地/梁晓声33.今夜有暴风雪/梁晓声34.雪城/梁晓声35.蓝屋/程乃珊36.内当家/王润滋37.我们这个年纪的梦/张⾟欣38.神鞭/冯骥才39.代价/陈国凯40.⾼⼭下的花环/李存葆41.⼭中那⼗九座坟茔/李存葆42.雷场上的相思树/江奇涛43.凯旋在⼦夜/韩静霆44.红⾼粱/莫⾔45.⼈⽣/路遥46.平凡的世界/路遥47.穆斯林的葬礼/霍达48.妻妾成群/苏童49.顽主/王朔50.晚霞消失的时候/礼平51.风景/⽅⽅52.烦恼⼈⽣/池莉53.摇滚青年/刘毅然54.初恋的回声/余易⽊55.⾎⾊黄昏/⽼⿁56.西线轶事/徐怀中57.沉重的翅膀/张洁58.新兵连/刘震云59.旷野/尤凤伟60.有⼀个美丽的地⽅/张曼菱61.⿊⾊的梦/史晨原62.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叶蔚林63.⽩⾊鸟/何⽴伟64.射天狼/朱苏进65.绝望中诞⽣/朱苏进66.棋王/阿城67.孩⼦王/阿城68.你别⽆选择/刘索拉69.芙蓉镇/古华70.爬满青藤的⽊屋/古华71.张铁匠的罗曼史/张⼀⼸72.犯⼈李铜钟的故事/张⼀⼸73.我那遥远的清平湾/史铁⽣74.⼭道弯弯/谭谈75.公主的⼥⼉/赵⼤年76.美⾷家/陆⽂夫77.⼈到中年/谌容78.那⼭那⼈那狗/彭见明79.蝴蝶/王蒙80.青春万岁/王蒙81.⿊骏马/张承志82.北⽅的河/张承志83.便⾐警察/海岩84.寻找回来的世界/柯岩85.夜幕下的哈尔滨/陈屿86.兵车⾏/唐栋87.铁床/海波88.沙海的绿荫/朱春⾬89.良家妇⼥/李宽定90.乡场上/何⼠光91.陈奂⽣上城/⾼晓声92.⼼⾹/叶⽂玲93.⼀路风尘/王⼩鹰94.鬈⽑/陈建功95.被爱情遗忘的⾓落/张弦96.驼峰上的爱/冯苓值97.天涯孤旅/奚青98.⼲杯⼥兵们/成平99.祸起萧墙/⽔运宪100.索伦河⾕的枪声/刘兆林。
《九十年代小说》课件

九十年代小说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命 运的刻画,深入挖掘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九十年代小说的社会价值
社会批判
九十年代小说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 了深刻的批判,揭示了社会不公、腐 败等问题,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 思考。
文化传承
九十年代小说在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传统文 化的挖掘和反思,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和进步。
代表作品
特点
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 性的复杂,语言风格独特,受到读者 喜爱。
贾平凹的《废都》、余华的《活着》 、王朔的《爱你就像爱生命》等。
九十年代小说的繁荣
繁荣表现
九十年代小说呈现出百花齐放的 局面,各种题材和风格的作品涌
现。
代表作品
苏童的《红粉》、阿城的《棋王》 、刘震云的《手机》等。
九十年代小说对当
05
代文学的影响
九十年代小说对当代文学的启示
启示一
文学应关注现实,反映时代变迁。
启示二
文学创作应注重个体经验和内心世界的表达。
启示三
文学应追求创新和突破,不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 和手法。
九十年代小说对当代文学的推动
推动一
九十年代小说促进了当代文学的多元化发展。
推动二
九十年代小说推动了当代文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白鹿原》
总结词
展现中国北方农村传统社会结构和生 活方式的史诗性作品
详细描述
陈忠实的《白鹿原》通过对白鹿原上 两个家族的几代人的命运变迁的描绘 ,反映了中国北方农村在历史变迁中 的社会矛盾和传统文化的影响。
《平凡的世界》
总结词
展现中国农村改革和普通人奋斗历程的现实主义小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新华的《伤痕》:王晓华 妈妈 刘心武《班主任》:班主任张俊石 小流氓宋宝琦 团支书谢惠敏
伤痕文学
思想内容上的基本特点: (1)否定文革。 (2)反个人崇拜。 审美形态上的基本特点: (1)开启悲剧意识。 (2)回归现实主义。
二、“反思小说”
反思文学:伤痕文学的深入与自 然延伸,对极左理性的批判。此 时的文学从单一的政治视角转向 历史、文化和人的心理反省。
第六章 80年代的小说
第一节概述
(一)第一个阶段: 从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
1、“伤痕小说” 2、“反思小说” 3、“改革小说”
(二)第二个阶段: 从8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后期
1、“寻根”小说 2、“现代派” 小说 3、“新写实”小说
一、“伤痕小说”
伤痕文学:血和泪的文学,感性 的批判。是新时期文学浪潮的第 一波,发端于刘心武的短篇小说 《班主任》,得名于卢新华的 《伤痕》。
本想一走了之,想到旅行包还丢在房间里, 就又回过来。 推开房间,看看照出人影的地板,又站住 犹豫:“脱不脱鞋?”一转念,忿忿想道: “出了五块钱呢!”再也不怕弄脏,大摇 大摆走了进去,往弹簧太师椅上一坐: “管它,坐瘪了不关我事,出了五元钱 呢。”
他饿了,摸摸袋里还剩一块僵饼,拿 出来啃了一口,看见了热水瓶,便去 倒一杯开水和着饼吃。回头看刚才坐 的皮凳,竟没有瘪,便故意立直身子, 扑通坐下去……试了三次,也没有坏, 才相信果然是好家伙。便安心坐着啃 饼,觉得很舒服,头脑清爽,热度退 尽了,分明是刚才出了一身大汗的功 劳。他是个看得穿的人,这时就有了 兴头,想道:“这等于出晦气钱—— 譬如买药吃掉!”
高晓声对农民命运的反思
1.《李顺大造屋》:从人生 最起码的生存条件住来反思 农民命运。 2.陈奂生系列:《“漏斗户” 主》《陈奂生上城》《陈奂 生转业》《陈奂生包产》 《陈奂生出国》等
《陈奂生上城》
再看床上,垫的是花床单,盖的是新被子,雪白 的被底,崭新的绸面,呱呱叫三层新。陈奂生不 由自主地立刻在被窝里缩成一团,他知道自己身 上(特别是脚)不大干净,生怕弄脏了被子…… 随即悄悄起身,悄悄穿好了衣服,不敢弄出一点 声音来,好像做了偷儿,被人发现就会抓住似的。 他下了床,把鞋子拎在手里,光着脚跑出去;又 眷顾着那两张大皮椅,走近去摸一摸,轻轻捺了 捺,知道里边有弹簧,却不敢坐,怕压瘪了弹不 饱。然后才真的悄悄开门,走出去了。
与徐姐研究当晚的饭。研究是每天都要研究的, 而且不论爷爷、奶奶还是徐姐,对这一课题兴 致勃勃。但得出的结论大致不差:今晚上么, 就吃米饭吧。菜吗,一荤、一半荤半素、两素 吧。汤呢,就不做了吧。就做一回吧。研究完 了,徐姐进厨房,劈哩啪啦响上三十分钟以后, 总要再走出来,再问爷爷奶奶:‚瞧我糊涂的, 我忘了问您老二位了,咱们那个半荤半素的菜, 是切肉片还是肉丝呢?‛这个这个,这确实是 一个重大的问题。爷爷和奶奶互瞟了一眼,做 了个眼色,然后说:‚就吃肉片吧。‛或者说: ‚就吃肉丝吧。‛然后,意图得到了完满的贯 彻。
寻根小说:对民族文化或传统文化与 地方文化进行反思、审视与批判的小 说,其目的主要在于发掘民族文化传 统的活用资源,重铸民魂或民族精神, 同时在全球化语境下参预中国文学与 世界文学的对话。代表作家有贾平凹、 韩少功、阿城等。
韩少功《文学的“根” 》 1985 年
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 民族传说文化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 茂。
果然,从此以后,陈奂生的身份显著 提高了,不但村上的人要听他讲,连 大队干部对他的态度也友好得多,而 且,上街的时候,背后也常有人指点 着他告诉别人说:“他坐过吴书记的 汽车。”或者“他住过五元钱一天的 高级房间。”……公社农机厂的采购 员有一次碰着他,也拍拍他的肩胛说: “我就没有那个运气,三天两头住招 待所,也住不进那样的房间。”
王一生“下棋”
王一生的姿式没有变,仍旧是双手扶 膝,眼平视着,像是望着极远极远的 远处,又像是盯着极近的近处,瘦瘦 的肩挑着宽大的衣服,土没拍干净, 东一块儿,西一块儿。喉节许久才动 一下。
我找了点儿凉水来,悄悄走近他,在他跟前一 挡,他抖了一下,眼睛刀子似的看了我一下, 一会儿才认出是我,就干干地笑了一下。我指 指水碗,他接过去,正要喝,一个局号报了棋 步。他把碗高高地平端着,水纹丝儿不动。他 看着碗边儿,回报了棋步,就把碗缓缓凑到嘴 边儿。这时下一个局号又报了棋步,他把嘴定 在碗边儿,半晌,回报了棋步,才咽一口水下 去,“咕”的一声儿,声音大得可怕,眼里有 了泪花。他把碗递过来,眼睛望望我,有一种 说不出的东西在里面游动,嘴角儿缓缓流下一 滴水,把下巴和脖子上的土冲开一道沟儿。我 又把碗递过去,他竖起手掌止住我,回到他的 世界里去了。
(2) 放射性的心理结构:
过去和现在;外国和中国;城市和乡村呈放射性线条,尽情联 想,互相切入。
创新:
打散小说传统的情节结构、时空秩序;专注心理、情绪、意识联 想似的叙述;扩大小说的容量和语言的张力;追求幽默、豁达、夸 张、机智的叙述效果。
《蝴蝶》:反思政治风云变幻、 人生际遇无常
张思远副部长 =老张头
三、“改革小说”
蒋子龙的“改革小说”
1979年 《乔厂长上任记》: 乔光朴
《乔厂长上任记》的开拓意义:
(1) 直面现实矛盾; (2)塑造改革英雄;(集 知识、才干、党性原则为一 体) (3)风格粗犷豪迈。
贾平凹
《鸡窝洼的人家》 《腊月· 正月 》韩玄子
《浮躁》
四、寻根文学
儿子非常激昂地讲了一套理论: ……以早餐为例,早晨 吃馒头片稀粥咸菜……我的天啊!这难道是20世纪8 0年代的中华大城市具有中上收入的现代人的早餐吗? 太可怕了!太愚昧了!稀粥咸菜本身它就是东亚病夫的 象征!就是慢性自杀!就是无知!就是炎黄子孙的耻辱! 就是华夏文明衰落的根源!就是黄河文明式微的兆征! 如果我们历来早晨不吃稀粥咸菜而吃黄油面包,184 0年的鸦片战争,英国能得胜吗?1900年的八国联 军,西太后她至于跑到承德去吗?1931年日本关东 军敢于发动‘九· 一八’事变吗?1937年小鬼子敢发 动卢沟桥事变吗? ……说到底,稀粥咸菜是我们民族不 幸的根源,是我们的封建社会超稳定欠发展无进步的根 源!彻底消灭稀粥咸菜!稀粥咸菜不消灭中国就没有希 望!‛
陈奂生自问自答,左思右想,总是不妥。忽然心 里一亮,拍着大腿,高兴地叫道:“有了。”他 想到此趟上城,有此一番动人的经历,这五块钱 化得值透。他总算有点自豪的东西可以讲讲了。 试问,全大队的干部、社员,有谁坐过吴书记的 汽车?有谁住过五元钱一夜的高级房间?他可要 讲给大家听听,看谁还能说他没有什么讲的!看 谁还能说他没见过世面了看谁还能瞧不起他, 唔!……他精神陡增,顿时好像高大了许多。老 婆已不在他眼里了;他有办法对付,只要一提到 吴书记,说这五块钱还是吴书记看得起他,才让 他用掉的,老婆保证服帖。哈,人总有得意的时 候,他仅仅化了五块钱就买到了精神的满足,真 是拾到了非常的便宜货,他愉快地划着快步,像 一阵清风荡到了家门。
韩少功《爸爸爸》
丙崽
《爸爸爸》中的丙崽形象
丙崽是个侏儒和白痴。他思维混乱,语言不清,一 生之中只会用“爸爸”或“X妈妈”来表达自己肯 定或否定的情绪。鸡头寨村民无事时都拿丙崽来取 乐,而大难临头时他的“爸爸”和X妈妈”竟被视 为阴阳两卦,村民们用它来占卜吉凶,丙崽也被奉 为神祗,称为丙仙,加以顶礼膜拜。 丙崽是一个象 征物,象征着蒙昧又神秘的湘楚文化。丙崽历经劫 难而不死,一方面表明民族虽然落后,却有着极其 顽强的生命力,一方面又反映出愚昧、落后的古老 民族文化的顽固性;同时丙崽也是村民群体形象的 抽象符号,象征着人类自我观照的能力。
他们都在寻‚根‛,都开始找到了‚根‛。 这大概不是出于一种谦价的恋旧情绪和地 方观念,不是对方言歇后语之类浅薄地爱 好;而是一种对民族的重新认识、一种审 美意识中潜在历史因素的苏醒,一种追求 和把握人世无限感和永恒感的对象化表现。
阿城《棋王》,1984年。
王一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王一生 的“吃”
拿到饭后,马上就开始吃,吃得很快,喉节一 缩一缩的,脸上绷满了筋。常常突然停下来, 很小心地将嘴边或下巴上的饭粒儿和汤水油花 儿用整个儿食指抹进嘴里。若饭粒儿落在衣服 上,就马上一按,拈进嘴里。若一个没按住, 饭粒儿由衣服上掉下地,他也立刻双脚不再移 动,转了上身找。这时候他若碰上我的目光, 就放慢速度。吃完以后,他把两只筷子吮净, 拿水把饭盒冲满,先将上面一层油花吸净,然 后就带着安全到达彼岸的神色小口小口的呷。
言者为之动火,听者为之动容。我一则以惊,一 则以喜,一则以惧。惊喜的是不知不觉之中儿子 不但不再穿开裆裤不再叫我去给他擦屁股而且积 累了这么多学问,更新了这么大的观念,提出了 这么犀利的见解,抓住了这么关键的要害真是天 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儿强!真是身在稀粥 咸菜,胸怀黄油火腿,吞吐现代化之八方风云, 覆盖世界性之四维空间,真是后生可畏,世界归 根结底是他们的。惧的是小子两片嘴皮子一沾就 把积弊时弊抨击个落花流水,赵括谈兵,马谡守 亭,言过其实,大而无当,清谈误家,终无实用。
一个钻山沟的八路军干部,化成了一 个赫赫威权的领导者、执政者,又化 成了一个被革命群众扭过来、按过去 的活靶子,又化成了一个孤独的囚犯, 又化成了一个被遗忘的、寂寞的蝴蝶
《坚硬的稀粥》
几十年来,我们每天早晨六点十分 起床,六点三十五分,徐姐给我们准备 好了早餐:烤馒头片、大米稀饭、腌大 头菜。七点十分,各自出发上班上学。 爷爷退休以后,也要在这个时间出去到 街道委员会值勤。中午十二时,回来, 吃完徐姐准备好的炸酱面,小憩一会儿, 中午一时三十分,再各自出发上班上学。 爷爷则午睡至三时半,起来再次洗脸漱 口,坐在躺椅上喝茶读报。到五点左右, 爷爷奶奶
王蒙对干部问题的反思小说
《春之声》 、《夜的眼》、 《布礼》、《蝴蝶》、 《杂色》、《海的梦》 《风筝飘带》、《活动变人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