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文学流派及其创作
现当代文学第九节 九十年代小说

2 代的变迁和上海的发展变化历程,
从女性视角写出了女性在男权社会 中的附属地位及其悲剧命运,彰显
4 女性的生命意识。
四、九十年代小说的创作类型之 二:女性写作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 90年代崛起成名的女作家
• 陈染《私人生活》倪拗拗 • 林白《一个人的战争》多米
一、九十年代小说的文化语境
现代人面临着商品、物质和权力等对人 性、独立性越来越严重的挤压和销蚀。 文学在九十年代由“中心”彻底退居 “边缘”。
二、90年代人文精神之争
• 人文精神“楷模作家”:史铁生 、张承志、余秋雨、张炜 P311-317
• 反讽式写作:王小波P318、王朔 • “废墟” 写作:贾平凹
王朔笔下的“顽主”形象
《顽主》
于观、马青、杨重不务正业,办 三T公司(替人解难、替人解闷、 替人受过)。对传统规范不屑一 顾,专干荒唐事。 • “顽主”躲避崇高、反抗权威, 生存于孤独的悬浮状态,缺乏精 神支点。
• P323
三、九十年代小说的创作类型之一: 新生代小说
1、新生代作家
一批出生于60年代的青年作家从个人立 场出发,展示年轻一代的人生与追求、 情感与心态,被称为“新生代作家”。
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那 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 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余华
“活着”就是处于历史边缘的小人物 的终极目标与理想。
“作家要向人们展示高尚”,历经苦 难而又坦然自若地活着,本身就是一
种高尚。
三、创作特色 1、“无我”的叙述方式
以不介入的方式、日常化的口 语,让福贵讲述自己的人生故 事,让人物的苦难不加节制地 呈现出来,使苦难的呈现获得
第十章第一节八九十年代诗歌概述 现当代文学课件

90年代的“散文热”:
二是散文刊物增多,专发散文的刊物如 《散文》、《散文选刊》、《散文百家》 等受到读者欢迎;一些杂志如《十月》、 《收获》等也开辟散文专栏;一些报纸 的副刊腾出版面来发表散文和随笔;
三是染指散文者日众,名家、非名家的 散文集或随笔、小品成为畅销书。
90年代的“散文热”:
四是读者对散文的高,汪 曾祺、王蒙、刘心武、余秋雨、张中行、 张承志、韩少功、张炜、史铁生、张抗 抗等的创作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品位。
第十章 八九十年代的散文
第一节 概述
90年代的“散文热”:
一是旧作重刊,各类散文书系、类编、 选本层出不穷;特别是20年代至30年代 写日常生活、提倡闲适情调的散文小品 被重新发掘。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 以及40年代的张爱玲、钱钟书等的散文 集,不仅有极大的销量,而且也引导了 90年代散文的重要写作方向。
90年代散文创作的主要类型:
文人散文:汪曾祺、张中行为代表, 文化大散文:余秋雨为代表, 学者散文:季羡林、金克木等为代表, 突出人文关怀的散文:张承志、韩少功等为代
表, 女性散文:以张洁、斯妤、陈慧英、叶梦、韩
小蕙等为代表, 小女人散文:以
90年代体现流行文化的文学作品

90年代体现流行文化的文学作品
一、摇滚乐文化
90年代是摇滚乐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也深受摇滚乐文化影响。
摇滚乐的激情、反叛和独立精神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北京娃娃》、《废都》等,这些作品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年轻人的挣扎与追求。
二、动漫流行元素
90年代也是动漫迅猛发展的时期,动漫文化对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作家尝试将动漫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例如《哈利·波特》中的奇幻元素、《龙族》中的冒险情节等,这些作品都深受年轻人喜爱。
三、地下电影风潮
90年代,地下电影风潮盛行,一些具有实验性质的导演和电影作品崭露头角。
这些电影往往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反叛精神,与当时的文学思潮相呼应。
例如贾樟柯的《小武》等作品,展现了社会底层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
四、街舞文化
随着街舞文化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开始关注这一领域。
街舞
文化所代表的自由、个性和创意成为许多作家创作的灵感源泉。
例如《在路上》等作品,就通过描写街舞青年的生活和追求,展现了这一文化的魅力。
五、独立音乐热潮
90年代独立音乐热潮的兴起,也给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独立音乐所追求的个性、自由和独立精神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所体现,例如《青春无悔》等作品,通过描写独立音乐人的生活和创作,展现了这一群体的精神风貌。
六、网络文学萌芽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文学也开始萌芽。
网络小说、网络诗歌等形式的出现,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表达方式。
例如安忆的《五月的某一天》、周洁茹的《小妖的网》等作品,都是网络文学的代表性作品。
第十章 90年代小说中国当代文学[PPT课件]
![第十章 90年代小说中国当代文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2513b04e2bd960590c677e3.png)
第十章
第二节 新写实小说
一、刘恒的小说
(一)几类作品 1.“洪水峪系列”
90年代小说
《狗日的粮食》:“食本能”给人带 来的苦难和异化 《伏羲伏羲》:生命原欲与伦理冲 突的人性悲剧
杨金山--王菊豆--杨天青
杨天白 (儿子—弟弟)
第十章
2.心理分析系列:
90年代小说
《黑的雪》《白涡》《虚证》《苍河白日梦》 3.转型以后(90年代中后期)的作品: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没事偷着乐》)
第十章
二、总体特征与趋势
多元并存、多向发展
90年代小说
1.普遍放弃了对形而上价值的探究,转向对现实生存场景、生存状态 和生存体验的展示;放弃了文学的深度模式建构,采用日常化的低 调叙述。 2.注重对个人经验、个体特征的呈现,形成了小说的个体化艺术特征。 3.寻求各种艺术样式、文学体裁、艺术手法的贯通融汇,体现出较自 觉的文本意识。 4.民间的发现和传统审美趣味的回归。
90年代小说
2.浓郁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其人物设置和意象描写都具有鲜明的
鹿子霖:负面文化价值的象征 白鹿:贯穿小说始终的文化原型、神话意象 3.丰满鲜明的人物群像,且富有历史文化内涵。 4.艺术探索的气魄和力度。 传统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象征主义
第十章
90年代小说
白嘉轩:代表着乡土文明的“白鹿精魂”的具体承担者:遵循“耕 读传家”的祖训,敬重文化人,重视对后代的教育,克己自律,治 家治族守正不阿,将村里家家温饱、人人仁义作为人生的目的;但 又是一个封建正统的卫道士。
揭示日常生活意识形态如何以它巨大的腐
蚀性 和消解力介入并规范每个普通人的私人生 活。 采用冷峻与反讽相结合的叙事姿态。
九十年代文学作品

九十年代文学作品一级标题:九十年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在九十年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经济改革的推进、市场经济的兴起、社会转型的加速,都对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同时,互联网的普及、外国文化的渗透,也给中国的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影响。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九十年代的文学作品展现出独特的风貌和特点。
二级标题:社会变革与九十年代文学作品三级标题:对家庭和婚姻的思考九十年代文学作品对家庭和婚姻的思考呈现出多样化的观点。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家庭结构和传统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家庭问题成为文学创作的焦点之一。
九十年代的文学作品中出现了许多对传统婚姻模式的质疑和反思。
作家们开始关注个体的情感需求和自由选择的权利。
他们以深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婚姻中的矛盾、不合理和束缚,并试图呼吁人们摆脱传统观念的禁锢,追求真实的幸福。
三级标题:对城市生活的描绘九十年代是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时期,文学作品中对城市生活的描绘成为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
在这些文学作品中,城市被描述为现代都市化进程中的缩影。
作家们通过对城市景观、人物命运以及社会关系的描写,展示了城市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他们同时也表达了对快速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和副作用的关切,关注社会底层人群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困境。
三级标题:对个体命运的呈现在九十年代,中国社会的沧桑变革使得个体命运的变迁成为作家们关注的核心主题之一。
他们试图通过对个体命运的呈现来反映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不公。
文学作品中,作家们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或是为了追求自由而艰难挣扎,或是在社会变革中被边缘化,或是为了自己的梦想孤军奋战。
他们的命运成为了整个社会变革的缩影,引起了人们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思考。
二级标题:九十年代文学作品的创作风格三级标题:真实主义的复兴九十年代文学作品的一个明显特点是真实主义的复兴。
作家们试图通过真实地刻画社会生活并揭示社会问题,来重新描述自己对时代的理解和思考。
第九章.新潮小说——八九十年代小说

20世纪80年代的“先锋派小说”是当时先锋艺术 “爆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中最富有实绩 的部分。 20世纪末中国的“先锋派小说”有着广义和狭义 两种概念:广义的包括8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在新 的文学观念烛照之下的各个流派的新潮作品;狭 义的则指的是1985年前后崛起的一种特定的文学 思潮与创作形态,包括了马原、洪峰、格非、苏 童、余华、潘军、北村等一批作家的创作实践。 “先锋派小说”可以粗略地分为三个阶段。
3.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
1989年前后,随着新时期文学的某种转变,先锋 小说的本体形态也随之转化,先锋小说阵营在此 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其中,一些作家继续 把文本实验作为自己创作的主要兴趣和旨归,另 一些作家则对自己的创作观念进行了一定调整, 更多的注意文本所要面对的现实生活,使得他们 的创作具有了更加开放的状态和开阔的视野。
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被誉为“第一次看到的 真正的中国现代派文学作品。小说表现了音乐学 院里的一群青年学生与周围环境之间剧烈的心理 冲撞以及在躁动不安的心灵状态下他们对自我角 色所进行的种种思考与尝试。 其他尚有《蓝天绿海》 、《寻找歌王》、《多余 的故事》、《最后一只蜘蛛》等。 刘索拉的小说创作融会了西方现代主义中的滑稽 感、荒诞感以及存在主义式的无可归依感,抒发 现代青年人面对人生和社会时产生的种种精神症 状。用情绪的流动来贯穿文本的全程,这使得她 的小说呈现出一种接近于无框架式的结构形态。
徐星同样把目光对准城市青年的生活状 态和心理结构,力图反映他们在成长中 的一些共性问题。《无主题变奏》中第 一次在新时期文学中出现了“多余人” 形象,把社会生活的荒谬性通过现代主 义手法内化为人物自身存在的主体荒谬 性,主题表现为“一种对存在、对人生、 对青春以至对自身的整体荒谬感”。
90年代文学作品

90年代文学作品
在90年代,中国的文学作品呈现出多样性和富有活力的特点,包
括小说、诗歌、散文等多种类型。
这些作品不仅关注现实社会,还包
含了对历史、人性、文化等方面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其中,《余华》的小说《活着》是当时备受瞩目的一部作品,其
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在历经战争、政治运动和家庭悲欢离合后依然保持
人性尊严的故事。
通过对主人公福贵的生活经历的描述,作者余华深
刻地反映了一段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存状态和个人内心变化。
其对
人性自由、生死、爱情等主题的思考也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内心。
此外,《北岛》的诗歌作品《波》、《故乡》、《记忆》等,将
诗歌的表现形式推向了极致,并通过语言的感悟和形式的独特运用,
进一步发掘了诗歌所能带来的表达力和情感冲击力。
《三毛》的散文
作品《撒哈拉的故事》、《第一次到巴黎去》等,则在描写自然景观
和异域文化的同时,表达了拼搏奋斗、追求梦想和个性追求等散文的
主题。
90年代的文学作品充满了多元性,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人们对文学
表现的不同需求,也让读者更加全面地理解社会和生活的各种方面。
这些作品的价值在于指引读者关注放眼当下,把握时代脉搏的价值观,同时引领着读者探索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深入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
之间的互动情感。
八、九十年代小说概述

对世界意义和人性的探索 以余华为代表。 表现世界的虚幻感、荒诞感, 人的孤独感、 恐惧感。 表现“人性恶”的主题。
余华先锋小说代表作: 《世事如烟》《西北风呼啸的中午》 《一九八六年》《现实一种》 《河边的错误》《死亡叙述》
余华《现实一种》 人性批判:暴力存在的普遍性
“新写实”小说 时间:与先锋小说同期稍后。
马原冈底斯的诱惑格非褐色鸟群余华现实一种苏童妻妾成群北村施洗的河孙甘露信使之函元叙事叙述者在叙述故事的同时也介绍叙述故事的方法和过程交代作者创作小说的相关背景并使这种对叙述的叙述成为小说整体的一部分
八、九十年代小说 80—90年代小说潮流: “伤痕文学” 反思文学 改革文学 寻根小说
先锋小说 “新写实”小说 女性写作
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池莉《烦恼人生》 方方《风景》 刘震云《一地鸡毛》 刘恒《狗日的粮食》
基本特征 1、内容上,注重表现普通人 的生存状态,逼真、庸常的生活原 态。 2、叙述策略:“零度情感”, 淡化价值立场。
主要缺失: 过于认同民间价值,缺少批判 精神。 缺乏精神上的超越性和提升力 量。
女性写作 界定:女性主体,女性意识, 女性视角,女性经验。剥离社会历 史内容,“私人化”色彩。
高晓声
代表作: 《李顺大造屋》 《陈奂生上城》
韩少功
主要作品: 《西望茅草地》 《爸爸爸》 《马桥辞典》
《爸爸爸》 韩少功是八十年代中期“寻 根文学”的倡导者之一。《爸爸爸》 是 “寻根文学”思潮中的重要作 品,对新时期小说观念的蜕变起着 推动作用。
关于“寻根文学” 寻根文学是作家们在中国社会 急剧变革时期,在现代化和中西文 化碰撞的背景下,对民族文化、传 统精神的挖掘和剖析。他们试图在 世界文学中确认民族个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新写实小说的主要内容
• 1、新写实小说大多关注社会中卑微小人物 的卑琐人生,在对他们卑琐人生的描绘中, 突出他们窘困的生存状态。 • 新写实小说忽视对具有史诗色彩重大题材 的关注与描写,而是关心芸芸众生平平常 的生存状态,关心他们在这个物质匮乏世 界里的挣扎与奋斗,关心他们在窘困生存 状态中琐碎的人生经历
九十年代文学流派及其创作
第一节:新写实小说 一、概述 1985年之后,在寻根文学、先锋文学创作处于低落状况 之时,刘恒的《狗日的粮食》(1986)、池莉的《烦恼 人生》(1987)、方方的《风景》(1987)等小说,以 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不同的题材取向、叙事方式、情 感表达等,呈现出一种新的气息和风格。它们注重冷静 地展示下层社会人们的庸常生态,注重在对世俗人生的 叙写中含蓄地表达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意味的思考, 在对生活琐事的极端关注中,突出了对生活真实性的热 情,这几篇作品后来被称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
• 2.新写实小说在对芸芸众生庸常生命的存在, 或在变通的人生历程中突出生命的顽强与 挣扎。
• 3.新写实小说在对家长里短的世俗生活叙 写中,努力展示人们灰色的精神状态
三、新写实小说的艺术特色
• 1.庸常人生的平实叙写。 • 1988年刘恒谈及他创作的小说《四条汉子》 时愤愤然地说:“近期的小说讲究文化, 讲究人类,讲究忧患意识。写小说捎带了 多么多讲究,真是越写越难了,摇杆的人 迟早要给讲究到边个像样的屁都放不出来 的地步。我崇拜这些高大的讲究,但我疑 心写小说时念念不忘它们是否恰当。”
• 新写实小说的创作以其庸常人生的平实叙 写、生活流式的叙事结构、世俗化的平易 语言、自然悲婉的审美风格,构成其与传 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不同的独特风貌。 然而,新写实小说又是在现实主义的文学 传统中长成的,也汲取了一些现代派艺术 的营养,将现实主义的创作推进到一个新 的境界。虽然新写实小说创作也有它的不 足之处,但它勿容置疑地为中国当代文学 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 新写实小说常常在真实地叙写生活时,也 描述一些十分丑陋的生活场景,不净化不 掩饰,常以俚俗之语描写几份场景、世态 人情。因此有人认为:新写实小说“不回 避现实生活中凡俗场景的描写,用艺术画 面展出大量污卑,肮脏,不堪人目但闪烁 着血灿灿真实光焰的细节”囫。这种说法 是切中肯繁的。
• 4、自然悲婉的审美风格。 • 人物面对不如意的悲哀人生所表现出的无 可奈何,使新写实小说在总体上呈现出一 种哀婉的情调,使新写实小说表现出一种 自然悲婉的审美风格。
• 2、生活流式的叙事结构。 • 新写实小说的叙事方式被人称为平面叙述, 作品常常不采用传统小说的由开端、发展, 到高潮、结局的结构方式,按照生活时间 的先后流程结构作品,展示在读者面前的 常常是杂乱而无序的日常琐事、自然而庸 常的生活事件。
• 3、世俗化的平易语言。 • 新写实小说中呈现出一种浓浓的平民意识,这不 仅是由于作品描写的对象大多为现实生活中的下 层平民,还在于新写实小说中常常运用世俗化的 平易语言。新写实小说的作家们大多以清醒的平 民意识,常常以通俗之语叙写世俗人生、俗风俗 尚,以粗俗之语展示俗人俗语、世俗之见,以俚 俗之语描写几俗场景、世态人情,在近似老娘都 解的平易之语中,絮絮叨叨婆婆妈妈地叙写平平 常常真真切切的世态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