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习作:记一次游戏 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写观察日记”》 优质课 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写观察日记”》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习作、“写观察日记”》这一课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习作课。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要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能够用文字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观察日记的格式和写作方法,以及一些观察实例,供学生参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够注意到生活中的细节。
但是,他们在写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观察到的内容不知道如何用文字表达,观察的目的性不强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指导学生如何把观察到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并能够进行适当的修饰和描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能够用文字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2.培养学生观察的目的性和写作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写作,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能够用文字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如何把观察到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并能够进行适当的修饰和描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观察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写作。
2.学生准备一本观察日记本,用于记录观察和写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例如:“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吗?你们观察过哪些事物?观察有什么好处呢?”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观察实例,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内容和方式。
例如:“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我们可以怎样用文字把它记录下来呢?”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观察一个事物,并用文字把它记录下来。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例文·习作(教案)+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麻雀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例文·习作(教案)+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麻雀习作例文·习作1.通过学习两篇习作例文,弄清作者是如何把事情写清楚的。
2.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选取生活中的一件事情,把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3.学写习作提纲。
4.学会互相修改习作。
5.留心身边生活,把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变成自己的写作素材。
重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难点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学会互相修改习作。
1.例文引路通过《我家的杏熟了》和《小木船》这两篇文章的学习,了解作者是如何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学习作者有详有略地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写具体的方法。
2.写真事教学中要让学生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要走样,不要瞎编,不要写假话,评价作文要看是不是反映了事物的本来面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例文的叙述方法。
2.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并把身边的事物变成习作素材。
通过习作例文的学习,清楚什么是习作提纲。
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知道了本单元两篇课文的作者是如何把故事写清楚的,这节课,我们继续通过两篇习作例文来学学怎样把事情写清楚。
二、习作例文(一)《我家的杏熟了》1.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找出课文中与题目有关的表示时间的词。
(每年、这一年、今年……) (2)在这些时间里,杏儿熟了的时候,作者各写了什么事?预设:①每年麦收时节,“我”家大杏树上就结满了黄澄澄的杏儿;②这一年杏儿熟了的时候,邻居的小孩子“偷”杏儿时从树上摔下来,“我”说看“我”奶奶怎么收拾你们,而奶奶却打下杏儿分给“偷”杏儿的孩子吃;③今年杏儿熟了的时候,“我”挑熟透的杏儿送给乡亲们。
2.再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课件出示:1.从哪儿可以看出“我”家杏树上结的杏儿又多又好?2.邻居小淘淘“偷”摘杏儿摔下来时,“我”是怎么说的,怎么想的?奶奶又是怎么做的?3.找出文中表示人物语言的句子,读一读,讨论:你认为哪句话说得最好?为什么?4.文中两次出现“香甜”这个词,把它们所在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5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5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谓、拳”等10个生字,会写“摸、甚”等15个字,会写“甚至、顽皮”等14个词语。
2.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做注解。
3、能借助相关词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4、能说出“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的原因。
教学中、难点: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能借助相关词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教学准备:1、准备课件2、制作什么是批注的微课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作家任大霖回忆童年时光的文章第18课《牛和鹅》。
大家看老师板书课题,觉得奇怪吗?老师为什么这样板书课题?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谁能说说呢?回答得这么完整,看来你预习得真好!请坐!二、检查预习。
1.那么同学们字词掌握得怎样呢?下面老师要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组:自由练读一下。
你发现这一组词有什么特点?前面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后面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
谁来给大家读一下?非常正确。
请大家一起做着动作读一读这一组词。
再看第二组。
这两个是什么?是的,角色的名字。
让我们一起讨论这两个角色。
读好发音。
2.结合课文说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词语读得非常好。
谁来借助这两个主要人物来说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呢?(怕鹅——摔鹅——不怕鹅)说得棒极了,让我们为他鼓鼓掌吧!三、结合课文认识批注。
1.同学们,在预习中,你们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和我们学过的普通课文有什么不同?(展示文字)这样的小字是读者阅读时加上的注解。
那么,究竟什么是注释呢?请来观看老师录制的一堂微课。
2.同学们,看了刚才的微课,你们知道了什么?是的,什么是注释,注释的种类。
让我们看一看。
正文旁边有多少评论?是的,五个地方。
请给这五条评论编号。
那么,这些评论是从什么角度出发的,为什么年轻读者会写这样的评论?我们赶紧去看看吧!3.第一名。
我们先看第一名。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习作3:写观察日记》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这次的习作内容是要求学生学写观察日记。
在习作提示中明确了本次训练的重点是要让学生试着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自己的收获。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习作3:写观察日记》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在观察中有新的发现。
2.让学生把自己观察中的发现先说出来,再有条理地写出来。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学会写观察日记,并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观察,同时,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的事物的特征,及准备采用什么样的句子,来使所观察到的事物显得生动、具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难点:把自己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具体、生动地写下来。
教学准备:教师:确定观察对象,布置学生连续观察。
(开学初就进行布置)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围绕主题,把观察中的新发现或观察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写下来。
2.语言具体生动,观察要细致,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本组作者的表达方法。
难点把观察的经过和自己的发现写具体。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渐渐发觉了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
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
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分享给大家?二、指名试说,师生共同点评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1.观察了什么事物,是怎样观察的?2.有什么新的发现?3.观察过程中,什么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根据内容取题目1.学生说题目,师整理。
2.你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四、明确写作要求讨论明确:1.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深受感动的内容写下来。
2.能不拘形式的写下来,如果进行连续观察,要坚持写日记。
四年级上册习作的语文教案6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教案

四年级上册习作的语文教案6篇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教案四年级上册习作的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能仔细观察教师走进教师后所做的一系列动作,能连贯,具体生动地描写教师地动作,并展开丰富大胆的想象。
通过本次练习,巩固并提高描写动作的能力,进而提高习作水平。
【教学重难点】1、学会仔细观察。
2、运用准确的词语描述动作,同时能结合观察所得展开合理的联想。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动作小品,摄像师。
【教学过程】一、学会观察1、师生问好后,教师做一系列动作。
(如:准备写课题,却发现粉笔不翼而飞,于是在黑板粉笔槽、讲台上、学生课桌里急切地寻找,最后在讲台下找到粉笔,写上课题粉笔飞了。
)2、同学们,你们注意到宋老师刚才都做了哪些动作吗?这些动作我又是怎么做的呢(预设:只能说出几个比较突出的动作)3、师提示:其实在我们身边有着许多有趣的事,只是我们平时不注意观察罢了。
4、摄像机回放刚才的.动作,生仔细观察,并按顺序将动作列出。
5、课堂交流:在这些个动作中,你对哪几个印象比较深?请具体说说。
二、学会表述1、将一连串动作连成一段话。
*你能将这些个动作练成一段通顺具体的话吗?(学生准备,点名个别学生演示)教师随机点评,渗透进:用上恰当的连词,将有些动作合理兼并。
2、生动笔操练,要求给片断起个题目,教师巡视,3、抽样评讲。
(1)选文一,以教师评讲为主(点评时围绕动作素描的要求进行。
)(2)学生听后,自行修改片段。
(3)选文二,以学生点评为主。
4、小结:课上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看清动作,用准动词,加上适当联想)三、实践运用A、回家后,仔细观察父母刚回家时的一系列动作,尝试为他们写一幅素描,然后读与父母听,请他们进行点评。
B、看动画片,写片断。
设计意图:学生在习作中常常表现出描写人物的动作简单无趣,很生动的事到了他们的笔下往往变得枯燥乏味。
其实这都是不会观察,不注意观察造成的。
新课标在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中就提出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精选5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精选5篇)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
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拼读12个会认字,书写15个会写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结构。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1.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课件出示2)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观潮)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读后释题课题《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观:观看。
潮:指钱塘江大潮。
观潮:观赏钱塘江大潮。
)(课件出示3)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
教师检查、指导。
(1)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盐、屹、昂、顿、鼎、沸、贯、浩、崩、震、霎、余”的读音,并组词语。
(课件出示4)字音难点:“崩”在本课读(bēnɡ),避免读成(pēnɡ),“震”“霎”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
(2)书写“潮、据、堤、阔、笼、罩、盼、滚、顿、逐、渐、犹、崩、震、余”(课件出示5)字形难点:“堤”的偏旁是提土旁,“震”的上半部不要错写成“雨”。
“罩”的上半部是“四”,不要错写成“日”。
③理解词义。
(课件出示6、7、8)天下奇观:奇观、奇异、少见而又壮观景象。
本课是指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见的壮观的景象。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习作:我和_____ 过一天(优秀教案 教学设计)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在这节课中,我抓住写作题目,让学生深入了解题目,明确写作目的,在写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2.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情况,通过设置“组织材料”、“汇报”、“练笔”这些环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物可写,有据可依,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不足之处:
教学中过分注重选材和组织材料,而忽略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孩子展开想象,把人物形象描述得生动,具体,用上平时收集的词语,以及学过的修辞方法。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习作 4 我和_______过一天》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习作 4 我和_______过一天》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习作 4 我和_______过一天》是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中的一篇习作。
这篇习作旨在让学生通过想象,与一个已知的人物或动物一起度过一天,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几个例子,如与孙悟空、白雪公主等一起过一天,但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其他的人物或动物。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接触过类似的想象作文,对于如何进行想象和表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在人物的选取、情节的安排和细节的描写方面仍需指导和练习。
此外,学生对于已知人物的认知多来源于电视剧、动画片等,对于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可能存在刻板印象,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表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想象,选择一个已知的人物或动物与之一同度过一天,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所选人物或动物的性格特点,使之与自身的行为和情感相符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想法和感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通过想象,选择一个已知的人物或动物与之一同度过一天,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2.教学难点:学生能深入了解所选人物或动物的性格特点,使之与自身的行为和情感相符合,并进行详细的描写。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创新。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写作,展示如何选择人物、安排情节和描写细节。
3.互评互改: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和修改作文,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与所选人物或动物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以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表达。
2.教师准备作文评价的标准,以便于学生进行互评互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可以选择一个人物或动物与之一同度过一天,你会选择谁?你会和它一起做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
教学()分钟二、学习范文,提炼写法。
(出示课件3)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文,边读边找出:
(1)游戏前做哪些准备。
(2)在游戏中,做了些什么?印象比较深的是什么?
(3)游戏结束后,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板书: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感受)
三、做游戏,提炼素材。
1.同学们现在你们想不想做游戏?好,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盲人敲锣”。
听老师这么一说你心情怎么样?
2.明确游戏规则。
(站在起点先后,用布蒙住双眼,手握锣锤原地做左三圈,右转三圈,然后向前直走去敲锣,落发出声响为胜,每人有两次机会。
)(出示课件4)
3.谁愿意第一个做游戏?(准备好后提出要求:在感受快乐的同时,要用心观察参加者和同学们的表现。
)(出示课件5)
4.做游戏。
四、根据写法,说游戏:
师:游戏进行到这里,刚才两位同学做游戏,你认为
谁做的有意思?回忆一下他当时是怎么做的,游戏过程中他有哪些表现?你自己的感受如何?想好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小组同学边听边根据你的观察给他补充,一会儿老师要看看谁说的最有意思。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在作文草稿本上列一个提纲。
4.交流提纲。
五、根据写法,写游戏:
1.再次强调写法:刚才你们不但在游戏中感受着快乐,还把游戏中人物的表现观察的那么细,那你们想不想把游戏写下来,让没玩过的人分享一下,那就要向前文中的小【设计意图:通过
具体指导,让学生明白游戏特点及具体要求,同时,通过口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