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并论述从孔子的教育思想受到的启发。
孔子教育思想学习心得范文(2)

孔子教育思想学习心得范文(2)孔子教育思想学习心得范文篇三中国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
“自有人生,便有教育。
”教育的任务重在德教。
在奴隶制崩溃的春秋时代,官学衰废,私学兴起,思想流派随之产生,法家,道家,儒家先驱人物出现,宣传各自的主张。
孔丘是儒家的创始人,在政治上主张改良,试图利用教育的力量改良社会。
他提出的一系列教育主张,形成了他的教育思想体系,并流传了两千多年,成为中华教育的主流,他主张自觉修养德行,树立了优秀教师的典范。
他重视道德教育,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准则,鼓励人们提高道德水平。
他提出了道德修养应遵循的重要原则,重视立志,明确人生的前进方向。
力求走中庸之道,自觉进行思想检查,改过迁善。
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
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的大浪淘沙以后,孔子的德育精髓已经深深渗透在中华民族千秋万代儿女们的灵魂之中。
一、孔子的德育思想孔子,鲁国陬邑人,生活在春秋末期,孔子三岁父逝,母亲颜徵迁居曲阜闕里,家教中重视对他的礼仪之教。
当时,鲁都曲阜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文化中心,保存着西周的传统文化,但是由于社会的动荡,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周礼遭受严重破坏。
在思想意识上,一些适应时代变化的新思想正在萌芽。
人道思想,民本思想,尚贤思想都有发展,时代变化给孔丘的教育思想以深刻影响。
(一)重视德育的作用孔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利民的德政,为了达到德政的目的,他强调教育中要宣传忠君孝亲,奉公守礼。
加强感化性的礼教。
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意思就是说:如果用道德来诱导他们,用礼教整顿风俗,人民就有廉耻之心,而且归服与领导。
所以,对人民进行整治伦理说教,转变人民的思想,有助于国家社会进行自上而下的整顿,朝着恢复周礼的政治目标前进。
如今,我们的社会正在呼唤德育的回归,中国人的文明程度正在走向衰退,比如:一些人在电影院,公共汽车,候车大厅,候机大厅等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一些人为了利益,不顾后果,不顾他人及后代,如:食品安全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了,仍然有人屡屡触碰这根红色道德底线:饭店里面地沟油依然泛滥,粮食中的农药严重超标,从前人们爱吃新米煮的米饭,喝新米熬的粥,如今连农民自己家留下来专门供自己吃的新米也不吃了,他们都知道,米里面有毒,需要放置几个月以后才能吃。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我的启发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我的启发一、教学思想1、有教无类。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要严格要求,使其取得更大的进步。
对于学困生,我们不能歧视,反而应该在学习和生活中对其多一些辅导、多一些关心,使其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使其在各方面都取得一定的进步。
2、因材施教。
对于不同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对于调皮的学生,应该主动引导,鼓励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对于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应该为其制定习惯培养计划,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对于学习认真的学生,要为其在知识上多加辅导、在方法上多加指导,还要督促其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全面发展。
3、启发诱导。
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有寻找方法和培养能力。
因而在知识的教授过程中,要注重知识前后的联系、思考的方法和探索的意识,要注重对其进行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
二、学习观1、学而时习。
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速度是先快后慢的。
刚开始学习的知识,相当一部分很快就忘掉了。
只有复习、时常复习、按照遗忘规律复习才能够强化记忆。
所以在教授相关知识后,我们应该按照遗忘规律在课外时间对学生督促复习,这样的复习效果会比较好。
2、学中有思。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是学生在学习,而学习不仅仅是记忆,更有思考和应用。
学习是应用的储备,应用是学习的拓展,思考则是把两者连接起来的桥梁: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就算是记住了很多知识点,还是不会用;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感觉知识匮乏,没有东西可以用啊!只有学思结合,才能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3、每日三省。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在学习上也应每日三省:早上睁开眼睛,先把一整天的事情做一个小小的计划;中午则要总结上午并规划下午;晚上就要总结一天的得失。
这样长久坚持,必定会有较大的进步。
三、教师观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耐心的教导学生。
读孔子教育观的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古以来,教育就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而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观对我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孔子的教育思想,我深感其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以下是我对孔子教育观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育应以德为先孔子认为,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使他们在德行方面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
在《论语》中,孔子多次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认为这是人们立身处世的基石。
他说:“君子以德行为先,而以才能为次。
”这意味着,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使他们在德行方面达到高尚的境界。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然需要将德行教育放在首位。
一个人如果只注重才能的培养,而忽视了道德修养,那么他可能会成为社会的害群之马。
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贯彻德才兼备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他们在德行、才能、身心健康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孔子提倡“因材施教”,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教育者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在《论语》中,孔子曾对颜回、子贡等弟子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使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现代社会,教育也应当注重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潜能,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这些特点,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
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注重实践,学以致用孔子强调实践教育,认为学习要注重实际应用。
在《论语》中,孔子曾告诫他的弟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要注重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真正掌握。
在现代社会,实践教育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同时,教育者也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
四、终身学习,不断进取孔子提倡终身学习,认为人的一生都应该不断追求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
孔子的教育思想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孔子的教育思想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总观孔子的教育思想有一个基本特点。
它所讨论的教育问题主要是如何通过知识的教学来开启和扩充存养个体的道德理性,培养道德品质高尚的有益于封建国家政治统治秩序的忠臣孝子,所以在教育原则与方法上突出个体内心体验与修养,追求“内圣”,强调通过广博的知识学习,由博返约,从而达到“豁然贯通”的顿悟境界,轻忽知识的实际应用。
但不管怎样,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经过悠悠数千年历史风雨的冲刷涤荡,“圣人”的很多有价值的教育观点与思想直到今天仍然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有教无类意为教育对象没有族别、贵贱的类别限制。
孔子首创私学,主张以文化教育的途径使各阶层各职业的人们普遍接受礼乐教化。
现代教育理念已经艰难地认识到了,教育不是一部分人的特权,教育也不是为部分学生服务的“应试教育”,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及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素质教育”。
温故知新本意是讲,对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深刻的再认和理解,可以认识或接受新的知识。
它强调知识内在的逻辑性和认识能力对知识经验的依赖性。
现代教育理论已经充分肯定学习知识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主张将“温故”与“知新”两者辩证地联系起来,认为“知新”也是一个自觉的知识更新和创造的活动。
举一反三这是孔子提出的启发教育原则。
孔子认为启发教学就好象讲明方形物体的一个角,就应该能推知其他三个角一样,使学生能够从个别到一般,再把一般原理运用到类似的具体问题的解答上。
如果学生不能做到这一点,就说明对所学知识尚未得到透彻的理解和掌握。
显然,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在现代教育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普遍的运用。
因材施教这种原则承认人的无赋材质和后天习得性存在个性差别,因此要求在知识学习的能力上知道德修养的方法上,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予以积极诱导,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实施教学。
毫无疑问,素质教育的内涵包括了因材施教的要求。
现代教育要求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依据每一个学生个体的特点与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增长知识,培养道德品质,提高各种实际能力和开发智力。
孔子教育思想读书心得5篇

孔子教育思想读书心得5篇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下面是带来的有关孔子教育思想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孔子教育思想读书心得1假期里,再一次拜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使我在思想上又有了深一层的认识。
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它是一种能让师生产生快乐的“灵丹妙药”,从而让学生喜欢学习,教师喜欢教育教学工作。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
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
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
”当一种教育为孩子、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快乐与幸福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反对它呢?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出现,使学生完全发挥自己的学习潜力。
生本教育最主要是注重教学的交付,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它是一种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思路和教学方式,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努力创设一个优良的课堂气氛,把学生的个性、想象、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发挥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根据学习需要,或独立学习,或小组合作。
我们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变“师本”为“生本”。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引导者,而且要也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努力引领学生去生产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不给学生过多的干预,给他们学习尽可能多的自主,最后让他们成功地解决问题。
这样,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
而孩子一旦全情投入,那收获一定是丰硕的。
生本教育,一种美好而理想的境界。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一理念,它也将成为我们今后不断追求与努力的目标。
孔子教育思想见解总结感悟

孔子教育思想见解总结感悟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重要代表,他以其独特的见解和智慧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他的教育思想的研究和思考,我深深感悟到了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和理念。
首先,孔子注重培养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他强调个人的修身养性,认为一个人首先要有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才能够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他提倡“仁”、“义”、“礼”等伦理价值观,鼓励人们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以正直之道行事,以礼仪之道规范自己的行为。
这种道德教育的理念至今仍然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和发展我们自己的道德品质,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有道德操守的人。
其次,孔子强调知识和学习的重要性。
他认为知识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基石,只有通过学习和研究,人们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孔子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观点,强调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互为依托。
他还提出了“三千弟子弟,不学则无所知”的观点,鼓励人们要多向他人学习,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这些教育观点对于我们来说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我们应该保持学习的热情和态度,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此外,孔子强调了教育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
他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观点,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能够提高双方的能力和素质。
他还提出了“学以致用”的观点,强调学习的目的在于提升自己的实际能力,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
这种注重实践和应用的教育观点对于我们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注重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中去,努力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应对问题的能力。
最后,孔子强调了教育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他认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天赋和才能,教育应该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培养和教育。
他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观点,强调教育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方针和措施。
孔子教育思想学习心得范文(二篇)

孔子教育思想学习心得范文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思想,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目的与方法,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关于教育的重要启示。
首先,孔子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德才。
他认为人的德性是教育的基础,而才能是德性的发挥。
这种德才兼备的人才是对社会有用的。
孔子的这一观点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启示,使我认识到,我们的教育不能只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
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才能真正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孔子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他认为,人文素养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基础。
他强调学生应该学习礼仪、音乐、春秋等人文经典,通过阅读和学习这些经典来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
这一观点使我深刻意识到,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只有具备人文素养的人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孔子还强调学生应该尊重师长,学习恭敬之道。
他认为学生应该谦虚谨慎,虚心接受师长的教诲,在学习上要有恭敬之心,不断进取。
这一观点使我认识到学生应该具备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规范。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勤奋钻研,不断进取。
只有具备恭敬之心的人才能真正获取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另外,孔子提倡“学以致用”。
他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一观点使我认识到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他人做出贡献。
只有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
最后,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思想,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与时俱进问题。
孔子的教育思想虽然具有很高的普遍性,但是我们也要注意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的教育理念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的需要。
其次是应试教育问题。
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德才,但是现实中我们的教育却往往注重考试成绩。
这种应试教育使得学生仅仅追求分数,忽视了德育的培养。
孔子教育思想学习心得范文

孔子教育思想学习心得范文孔子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教育家。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教育思想有的至今仍被我国教育界沿用。
接下来店铺给你整理了孔子教育思想学习心得范文,欢迎大家的阅读。
孔子教育思想学习心得范文篇一对于孔子的思想,一般认为“仁”是其核心,相关讨论也较为充分。
其实,孔子思想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时”。
由于学界对孔子思想中的“时”还不够重视,讨论较少,因此很有必要加以深入研究。
孔子是依时而定的“圣之时者”孟子曾对几位享有盛名的历史人物作过评价:“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
孔子之谓集大成。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孟子·万章章句下》)伯夷就是商末不恋王位、反对战争、不食周粟的孤竹君长子,他被作为清正廉洁的楷模。
伊尹是辅佐商汤伐桀立国的阿衡(宰相),后又辅佐三位商王,以敢担当、堪重任而著称。
柳下惠是鲁国的贤大夫,以宽厚仁和而知名。
对于孔子,孟子作出了“圣之时者”的评价。
所谓“圣之时者”,就是说孔子能够不拘泥于成规,能相机行事、依时而定。
因此,孔子是金声玉振的集大成者。
实际上,孟子“圣之时者”的评价来源于孔子自己的主张。
孔子在《论语·微子》中对被称为贤人的伯夷、叔齐、柳下惠等人的德行作过褒奖有加的评价,但谈到自己时却说,“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这里的“无可无不可”,说的是万事万物没有什么绝对不变的,可与不可看起来是相互对立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它们之间存在着辩证的统一。
也可以说,孔子是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的,认为矛盾的双方可以转化,一切都应相机行事、依时而定。
《论语·里仁》中还记载了孔子的一段话:“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这是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一定要怎样做、不要怎样做,只要怎样合理恰当就怎样去做。
对孔子而言,一切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切都要顺应时势,相机行事,择善而从,力求得体,以获得最佳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方法: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德以育人
启发诱导
诲人不倦
言行一致
学习方法:学思结合
学行结合
温故知新
虚心好学
是培养人才,教人如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价值,从而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社会发展。孔子被称为我国古代教育第一人,其创立的儒家学派更是成为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思想的主流,其教育思想也成为了我国教育思想发展的主流,在我国乃至世界都享有盛誉,具有前无古人的创新性,并能在阶级社会的大背景下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宗旨,可见其教育思想的开放性,在发展人文教育的今天,“德以育人”的主张更是被提上教育日程,对发展全民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孔子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体现了教育的人文主义精神,至今仍是教育重点中的重点,研究孔子教育思想不仅在教育思想史上有重大意义,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努力的吸取孔子教育思想中的精华,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和道德水准,由己及人,推广教育并适应时代的发展,为我国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