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述
第1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

【学习目标】 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了解微型计算机的特点。 认识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了解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1 微型计算机概况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早在1946年就诞生了,然而微 型计算机在1971年才问世,它具有众多优点,其应用更 加广泛。微型计算机(见图1-1)具有体积小、重量轻、 耗电少、性价比最优、可靠性高、结构灵活等特点,其 应用深入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并取得了飞速的发 展。计算机不仅能够完成数学运算,而且还可以进行逻 辑运算,同时还具有推理判断的能力。因此,人们又称 它为电脑。现在,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具有思维能力的智 能计算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计算机的认识 也在不断地深入
操作系统方面
主流的操作系统有Linux、UNIX (System Ⅴ、UNIX BSD、SCO UNIX、 Solaris等)、Windows系列(现在主要有 Windows 98、Windows NT、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 2003、 Windows CE等)等。
图1-1 现代微型计算机
1.1.1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现将有关计算机中央处理器(CPU)的一些基本概念介绍 如下: 中央处理器(CPU)是指把运算和控制功能集成在一起的 那块芯片,这块芯片俗称主机。 微型计算机系统是由中央处理器(CPU)配上一定容量的 存储器(或内存)、接口电路以及必要的外部设备组成。 单板机是指把CPU、一定数量的存储器芯片和I/O接口芯 片装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并在该板上配以具有一定功能的 输入、输出设备。 单片机是指把CPU、一定容量的存储器和必要的I/O接口 电路集成在一个硅片上。有的单片机还包括模数(A/D)和 数模(D/A)转换器。
第1章 计算机概述

计算机概述
第一章 计算机概述
第一章
计算机概述
第一章 计算机概述
1.1 1.2 1.3 1.4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的应用 计算机系统简介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第一章
计算机概述
第1章 计算机概述 章
1.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电子计算机又称电脑,是一种能够自动、高 速、精确地完成各种信息存储、数据处理、数值 计算、过程控制和数据传输的电子设备。1946年 2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如图1-1所示)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取名为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
第一章
计算机概述
图1-1 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
第一章
计算机概述
第一代(1946年—1956年)是电子管计算机 第一代 (如图1-2所示)。这个时期使用的逻辑元件是电 子管,也称电子管时代。主存储器先采用延迟线, 后采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使用磁带。软件方面 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写程序。这个时期计 算机的特点是:体积庞大、运算速度低(一般每 秒几千次到几万次)、成本高、可靠性差、内存 容量小。这个时期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从事军事和科学方面的工作。其代表机型有 ENIAC、IBM650(小型机)、IBM709(大型机) 等。
第一章
计算机概述
1.2 计算机的应用 1.2.1 科学计算 科学计算也称数值计算。计算机最初是为解 决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中遇到的大量数学问题的 数值计算而研制的计算工具。随着现代科学技术 的进一步发展,数值计算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地 位不断提高。如在自然科学中的数学、物理、化 学、天文、地理等领域;在工程技术的航空、汽 车、造船、建筑等领域,都少不了计算机。特别 是在尖端科学领域中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导弹、 飞船、卫星研究设计,都离不开计算机的精确计 算。
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论

ENIAC
ENIAC
ENIAC
ENIAC的特点: ENIAC的特点:十进制表示 的特点 程序用插线开关实现
为了改进程序的输入方式: 为了改进程序的输入方式: 二进制表达方 美国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二进制 美国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二进制表达方 式和存储程序控制计算机构想。 存储程序控制计算机构想 式和存储程序控制计算机构想。提出并描述一 个计算机模型EDVAC 个计算机模型EDVAC
•它采用了间接寻址技术。在这种技术中,间接寻址指令所 它采用了间接寻址技术。在这种技术中, 它采用了间接寻址技术 形成的地址,不是存放操作数的地址, 形成的地址,不是存放操作数的地址,而是用来形成操作 数地址的地址。这种寻址技术在分类、 数地址的地址。这种寻址技术在分类、排序中是非常有用 的; •采用了专用的程序控制指令,这种指令对应于不同程序 采用了专用的程序控制指令, 采用了专用的程序控制指令 间的控制转移,如它的LINK/TRA指令对, LINK/TRA指令对 间的控制转移,如它的LINK/TRA指令对,即后来人们常 称的调用子程序/子程序返回指令对, 称的调用子程序/子程序返回指令对,对调用子过程等是 十分有效的; 十分有效的; •I/O处理机与CPU间的通讯采用了中断控制,并且在I/O处 I/O处理机与CPU间的通讯采用了中断控制,并且在I/O处 I/O处理机与CPU间的通讯采用了中断控制 I/O 理机中采用字的拆、装技术以使得CPU I/O设备间的字 CPU和 理机中采用字的拆、装技术以使得CPU和I/O设备间的字 长能够匹配; 长能够匹配; •采用了DMA技术。即当I/O处理机请求访问主存储器时, 采用了DMA技术。即当I/O处理机请求访问主存储器时, 采用了DMA技术 I/O处理机请求访问主存储器时 可能使CPU的主存访问请求延迟一个存储周期, CPU的主存访问请求延迟一个存储周期 可能使CPU的主存访问请求延迟一个存储周期,但是并不 中断CPU的操作,只是使CPU操作推迟一个存储周期; CPU的操作 CPU操作推迟一个存储周期 中断CPU的操作,只是使CPU操作推迟一个存储周期;
第1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

1.1.1 微型计算机硬件
通常在一些书中介绍,微型机的硬件由运算 器、控制器、存储器以及输入和输出设备五个部 分组成,这种划分的方法是从组成计算机的功能 模块的角度出发。对于微型机的硬件组成还可以 用另外的分解方法。图1.2给出的微型机系统硬件 组成框图更直观、更切合实际。
1.1.2 微型计算机软件
状态寄存器的6个状态标志位的含义如下: 进位标志位(Carry Flag,CF):ALU结果的最高 位有进位或借位,CF=1;无进位或借位,CF=0。 奇偶标志位(Parity Flag,PF):指令执行后, ALU的结果的低8位中1的个数为偶数,PF=1;若为奇数, PF=0。 辅助进位标志位(Auxiliary Carry Flag,AF):加、 减算术指令执行后,最低4位D 3 D 0位有进位或借位, AF=1;无进位或借位,AF=0。该标志用于系统进行BCD 码的算术运算结果的调整。 零标志位(Zero Flag,ZF):指令执行后,ALU的 结果为零,ZF=1;结果不为零,ZF=0。 符号标志位(Sign Flag,SF):该位总是和ALU结 果的最高位相同。因为在带符号数运算时,最高位是符 号位,所以运算结果为负时,SF=1;否则SF=0。 溢出位(Overflow Flag,OF):在带符号的加、 减算术指令执行后,ALU的结果超出数据的量程,则产生 溢出,OF=1;否则OF=0。一旦OF=1,则运算结果是错 误的。
BIU:负责从存储器或外部设备中读取指令和读/写数
据,即完成总线操作。 这两个单元处于并行工作状态,可以同时进行执行指 令和读/写操作。这样大大提高了CPU的指令执行速度, 从而提高计算机的工作速度。
由图1.3可知,Intel 8086的程序设计模型如图1.5所示。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一章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述1.电子(电子线路)数字(电子线路是数学式)通用(计算机本身功能多样)计算机系统。
2.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构成计算机的所有实体部件的组合)和计算机软件(一系列按照待定顺序组织的计算机数据和指令的集合)组成。
3.硬件指由中央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外围设备等组成的实际装置,硬件的作用是完成每条指令规定的功能。
指令是计算机运行的最小的功能单位,指令是指示计算机硬件执行某种运算,处理功能的命令。
4.软件是为了使用计算机而编写的各种系统的和用户的程序,程序由一个序列的计算机指令组成。
指令是用于设计的一种计算机语言。
5.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数字逻辑层,微体系结构层(这两层是硬件部分),指令系统层(处在硬件和软件系统),操作系统层,汇编语言层,高级语言层(这三层是软件部分)。
6.运算器(ALU,算术逻辑单元)(1)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2)在计算机中参与运算的数是二进制的(3)运算器的长度一般是8,16,32或64位。
7.存储器(1)存储单元:在存储器中保存一个n位二进制数的n个触发器,组成一个存储单元。
(2)存储器地址:存储器是由许多存储单元组成,每个存储单元的编号称为地址。
(3)内存储器(ROM,RAM)8.信息单位(1)位(bit,简写b)数字计算机信息单位;包含1位二进制(0或1)(2)字节(Byte,简写B)由8位二进制信息组成(3)字(Word)计算机一次所能处理的二进制位数,至少一个字节,通常把组成一个字的二进制位数称为字长9.存储器的分类(1)按照在计算机中的作用(主存储器,寄存器,闪速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辅助存储器等)10.主存储器(主存)通常采用半导体存储器(1)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PU可读写,断电时内容被消除(2)只读存储器(ROM)CPU只能读写,断电后可保留其数据,存储在ROM中的软件常被称为固件。
11.寄存器(CPU内部的一组特殊存储单元)(1)读写速度比主存快的多,通常被用于使用最为频繁的数据项,以避免多次访问主存,减少主存访问可大大加快计算机速度。
第一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

计算机一次能处理的二进制数字的位数。取决于微处理 器的内部通用寄存器的位数和数据总线的宽度
3. 微处理器的集成度
微处理器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的密度。 Pentium 310万管/片
4. 内存容量
是CPU可以直接访问的存储器,内存大小反映了计 算机即时存储信息的能力;
以上只是一些主要性能指标,还须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一、 二,八,十,十六进制数
十进制数的两个主要特点:
1. 有十个不同的数字符号:0, 1, 2, … 9。 2. 遵循“逢十进一”原则。
一般地,任意一个十进制数N都可以表示为:
N=Kn-1×10n-1+Kn-2 ×10n-2+······+K1×101+K0×100
+
m
K-1×10-1+K-2×10-2+······+K-m×10-m = Ki 10 i
i n 1
*基数:数制所使用的数码的个数
*权:数制中每一位所具有的位值.
整数部分 小数部分
式中,10称为十进制数的基数,i表示数的某一位,10i 称该位 的权,Ki 表示第I位的数码。 Ki 的范围为0~9中的任意一个数
设基数用R表示,则对于二进制,R=2, Ki为0或1, 逢二进一。
m
N= Ki 2i i n1
4. 按体积大小分:
(1) 台式机(又称桌上型) (2) 便携式(又称可移动微机、笔记本型、
膝上型、口袋型、掌上型和钢笔型)
四、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 运算速度
通常所说的计算机运算速度(平均运算速度),是指每秒 钟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一般用“百万条指令/秒”(MIPS) 来描述。
计算机系统(课后习题答案)

嵌入式系统:利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通用微处理器,结合具体应用构成的 控制系统。
【1-6】冯·诺伊曼计算机的基本设计思想是什么? [答案]
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将程序和数据存放在存储器中,计算机在工作时从存储器取出指令加以执行,自动完 成计算任务。这就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简称存储程序控制)的概念。 指令的执行是顺序的,即一般按照指令在存储器中存放的顺序执行,程序分支由转移 指令实现。 计算机由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并规定 了 5 部分的基本功能。
【2-6】将下列压缩 BCD 码转换为十进制数: (1)10010001 (2)10001001 (3)00110110
[答案] (1)91 (2)89 (3)36 (4)90
(4)10010000
【2-7】将下列十进制数用 8 位二进制补码表示: (1)0 (2)127 (3)-127 (4)-57
“计算机系统基础”习题解答
第 1 章 计算机系统概述
【1-1】简答题 (1)计算机字长(Word)指的是什么? (2)处理器的“取指-译码-执行周期”是指什么? (3)总线信号分成哪 3 组信号? (4)外部设备为什么又称为 I/O 设备? (5)Windows 的控制台窗口与模拟 DOS 窗口有什么不同? [答案] (1)处理器每个单位时间可以处理的二进制数据位数称计算机字长。 (2)指令的处理过程。处理器的“取指—译码—执行周期” 是指处理器从主存储器 读取指令(简称取指),翻译指令代码的功能(简称译码),然后执行指令所规定的操作 (简称执行)的过程。 (3)总线信号分成 3 组,分别是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4)因为外设以输入(Input)和输出(Output)形式与主机交换数据。 (5)Windows 的控制台窗口是基于 32/64 位 Windows 操作系统,模拟 DOS 窗口是基于 16 位 DOS 操作系统。
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第二版课后习题详细讲解

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论1. 什么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硬件和软件哪个更重要?解:P3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的综合体。
计算机硬件:指计算机中的电子线路和物理装置。
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运行所需的程序及相关资料。
硬件和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因此同样重要。
2. 如何理解计算机的层次结构?答: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构成了计算机系统的三个层次结构。
(1)硬件系统是最内层的,它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基础和核心。
(2)系统软件在硬件之外,为用户提供一个基本操作界面。
(3)应用软件在最外层,为用户提供解决具体问题的应用系统界面。
通常将硬件系统之外的其余层称为虚拟机。
各层次之间关系密切,上层是下层的扩展,下层是上层的基础,各层次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3. 说明高级语言、汇编语言和机器语言的差别及其联系。
答:机器语言是计算机硬件能够直接识别的语言,汇编语言是机器语言的符号表示,高级语言是面向算法的语言。
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源程序)处于最高层,必须翻译成汇编语言,再由汇编程序汇编成机器语言(目标程序)之后才能被执行。
4. 如何理解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答:计算机体系结构是指那些能够被程序员所见到的计算机系统的属性,如指令系统、数据类型、寻址技术组成及I/O 机理等。
计算机组成是指如何实现计算机体系结构所体现的属性,包含对程序员透明的硬件细节,如组成计算机系统的各个功能部件的结构和功能,及相互连接方法等。
5.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是什么?解: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是:P8●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指令和数据以同同等地位存放于存储器内,并可以按地址访问;●指令和数据均用二进制表示;●指令由操作码、地址码两大部分组成,操作码用来表示操作的性质,地址码用来表示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位置;●指令在存储器中顺序存放,通常自动顺序取出执行;●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原始冯•诺依曼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 电子 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第一代 电子管时代(1946-1958) 耗电高,体积大,定点计算,机器语言,汇编语言
第二代 晶体管时代(1958-1965) 变集中处理为分级处理,浮点运算、高级语言
第三代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1965-1970) 存储容量大,运算速度快,几十至几百万次/秒
第四代 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1971至今) 向大型机和微型机两个方向发展
现代计算机发展方向 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
3. 计算机的分类
巨型机——世界几家公司生产,最快1.4万亿次,9千个CPU组成 Cray-1,Cray-2,Cray-3,国产银河I, 银河II, 银河III
1000101111000011 汇编语言:符号式(助记符mnemonic symbol)程序
设计语言。
MOV AX , BX
计算机指令的组成:
操作码
操作数(地址码)
Operation code
operand
机器语言指令:1000101111000011
汇编语言指令:MOV AX , BX 每条低级语言指令只完成一个基本操作。
大型机——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作为计算中心的主机使用,统一调 度主机资源,代表产品有IBM360,370,390等。
小型机——它可以满足部门性的需求,供小型企事业单位使用, 典型产品有PDP-11,VAX11等,国产太极
工作站——用于特殊的专业领域,例如图象处理和辅助设计等。 典型产品有APOLLO,SUN工作站等。
计算机上运行
目标程序object program
执行程序
输出结果outcome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虚拟机器M2 (汇编语言机器)
实际机器M1 (机器语言机器)
虚拟机器M3 (高级语言机器)
虚拟机器M2
实际机器M1
虚拟机器 M4 (高级语言机器)
高级语言程序经编译程序翻译成 汇编语言或中间语言程序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1.1 计算机的语言 自然语言:人类相互交流信息所用的语言
高级语言:和自然语言接近并能为计算机接受的语 言,这种语言被称为计算机的高级语言 。
BASIC, PASCAL, C , JAVA…. 机器语言:由二进制代码表示的指令组成,计算机
能直接执行的语言,这种语言被称为机器语言.
1. 计算机的产生
1946年, 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第一台电 子数字计算机 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 。重28吨,耗电 150kW,占地170平米,用电子管18800个,每 秒5000次加法。
冯.诺依曼结构(存储程序)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虚拟机器 M3 (汇编语言或中 间机器语言)
本级语言程序经编译程序翻译成 机器语言程序或操作系统语言
虚拟机器 M2 (操作系统 语言机器) 间机器语言)
实际机器 M1 (机器语言机器)
一般用机器语言解释操作系统语言
由硬件或微程序*执行机器语言
*注:微程序将在第 6 章中讲述
1.4 计算机的现代发展史
辅助设计/制造
机械CAD,建筑CAD,CAM,CAI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智能机器人。
微型机——个人或家庭使用,PC机/个人计算机,价格低廉
计算机网络——实现计算机之间通信,资源共享。
最大互联网 Internet l 。
1.5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科学计算
天文、气象,航空航天,国防军事,导弹、卫星。
数据处理
数据库管理,信息管理系统,统计汇总、办公自动化
计算机控制
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实时控制。
1. 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 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2. 采用存储程序的方式,程序和数据放在同一 存储器中,由指令组成的程序可以修改。
3. 数据以二进制码表示 4. 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5. 指令在存储器中按执行顺序存放,由指令计数器 指明要执行的指令所在的单元地址,一般按顺序递 增。
BASIC语言语句:LET d = b*b - 4*a*c
符号语言: 1. MUL B B 2. MUL A E 3. MUL A C 4. SUB B A 5. MOV D B A a B b C c D d E 4
; b2 送B ; 4a 送入A ;4ac 送A ;b2 –4ac送B ; b2 –4ac从B 送到D
1.2 计算机的硬件 组成计算机的基本部件有中央处理器CPU (运算器和控制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运算控制部件 (CPU)
存储器
地址总线AB
数据总线DB 控制总线CB
输入/输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输入/输出
1.3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用高级语言 编写程序 人工编写
源程序source program
翻译成 机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