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代动力学离线作业答案

合集下载

药代动力学离线作业答案

药代动力学离线作业答案

大学远程教育学院《药代动力学》课程作业答案(必做)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一、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的吸收、分布、代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理效应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剂型因素主要包括:(1)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如同一药物的不同盐、酯、络合物或衍生物,即药物的化学形式,药物的化学稳定性等。

(2)药物的某些物理性质:如粒子大小、晶型、晶癖、溶解度、溶出速率等。

(3)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

(4)制剂处方中所用辅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量。

(5)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

(6)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和贮存条件等。

3.生物因素主要包括:(1)种族差异:指不同的生物种类和不同人种之间的差异。

(2)性别差异:指动物的雄雌与人的性别差异。

(3)年龄差异:新生儿、婴儿、青壮年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可能存在的差异。

(4)生理和病理条件的差异:生理条件如妊娠及各种疾病引起的病理变化引起药物体过程的差异。

(5)遗传因素:体参写药物代的各种酶的活性可能引起的个体差异等。

4.药物及剂型的体过程:是指药物及剂型从给药部位给药后在体吸收、分布、代和排泄的过程。

二、问答题1.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的容有: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对药物体转运行为的影响;研究剂型、制剂处方和制剂工艺对药物体过程的影响;根据机体的生理功能设计缓控释制剂;研究微粒给药系统在血液循环中的命运;研究新的给药途径与给药方法;研究中药制剂韵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生物药剂学的试验方法等。

2.在新药的合成和筛选中,需要考虑药物体的转运和转化因素;在新药的安全性评价中,药动学研究可以为毒性试验设计提供依据;在新药的制剂研究中,剂型设计的合理性需要生物药剂学研究进行评价;在新药临床前和临床I、Ⅱ、Ⅲ期试验中,都需要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的参与和评价。

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一、名词解释1.细胞通道转运:药物借助其脂溶性或膜蛋白的载体作用,穿过细胞而被吸收的过程。

药代动力学在线作业

药代动力学在线作业

1.【第01章】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B 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C 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D 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容正确答案:C2.【第01章】药物转运是指()。

A 吸收B 渗透C 分布D 代谢E 排泄正确答案:ACE3.【第01章】药物消除是指()。

A 吸收B 渗透C 分布D 代谢E 排泄正确答案:DE4.【第02章】影响片剂中药物吸收的剂型和制剂工艺因素不包括()。

A 片重差异B 片剂的崩解度C 药物颗粒的大小D 药物的溶出与释放E 压片的压力正确答案:A5.【第02章】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求出,酸性药物的pKa-pH=()。

A lg (Ci×Cu)B lg (Cu/Ci)C Ig (Ci-Cu)D lg( Ci+Cu)E lg( Ci/Cu)正确答案:B6.【第02章】弱碱性药物奎宁的pKa=8.4,在小肠中(pH=7.0)解离型和未解离型的比为()。

A 1B 25/1C 1/25D 14/1E 无法计算正确答案:B7.【第02章】血流量可显著影响药物在()的吸收速度。

A 直肠B 结肠C 小肠D 胃E 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8.【第02章】下列可影响药物溶出速率的是()。

A 粒子大小B 溶剂化物C 多晶型D 溶解度E 均是正确答案:E9.【第02章】研究药物的吸收时,生理状态更接近自然给药情形的研究方法是()。

A 小肠单向灌流法B 肠襻法C 外翻环法D 小肠循环灌流法E Caco-2模型正确答案:B10.【第02章】关于胃肠道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增加吸收量B 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C 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D 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E 脂溶性,非离子型药物容易透过细胞膜正确答案:C11.【第02章】根据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Ⅱ型药物?()A 高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B 低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C 高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D 低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E 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12.【第02章】K+、单糖、氨基酸等生命必需物质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是()。

药物代谢动力学_中国药科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药物代谢动力学_中国药科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药物代谢动力学_中国药科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药物动力学的叙述,错误的是答案:药物动力学只能定性地描述药物的体内过程,要达到定量的目标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2.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有答案:结合型与游离型存在动态平衡3.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特征中哪一个叙述不正确答案:药物代谢物的组成和(或)比例不会由于剂量的变化而变化4.平均驻留时间MRT被称为答案:一阶矩5.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是指答案:药物在体内达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之比6.对于静脉注射呈单室模型特征的药物:t1/2=( ) × MRTiv答案:0.6937.零阶矩的数学表达式为()答案:AUC0-n+ Cn/λ8.静脉滴注给药的MRTinf为()答案:MRTiv+T/29.为达到最佳治疗血药浓度,除了可以调整给药剂量,还可以调整以下哪项()答案:τ10.下列关于肝脏疾病患者给药方案调整的描述正确的有()答案:药物主要经肾排泄或肝外代谢时,一般不需要调整给药方案1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有答案:结合型与游离型存在动态平衡12.有关药物的组织分布叙述正确的是答案:当药物对某些组织具有特殊亲和性时,该组织往往起到药物贮库的作用13.静脉滴注稳态血药浓度Css主要由()决定,因为一般药物的()和()基本是恒定的答案:滴注速率、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14.华法林在体内有很高的蛋白结合率,随剂量增加,其蛋白结合过程可被饱和,这样随着剂量的增加,其药动学参数哪一个叙述是正确的答案:AUC/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下降15.治疗指数低的抗癫痫药苯妥英钠,主要在肝脏代谢发生羟基化反应,生成无药理活性的羟基苯妥英钠(占50%~70%),其代谢过程可被饱和,这样随着剂量的增加,其药动学参数哪一个叙述是正确的答案:AUC/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16.青蒿素连续给药后可诱导自身药物代谢酶,连续给药7天后,关于清除率和AUC的叙述正确的是口服清除率增加和AUC降低17.口服给药,为了迅速达到坪值并维持其疗效,应采用的给药方案是答案:首剂加倍(2D),使用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为D~t1/218.静脉注射某药物100mg,立即测得血药浓度为1µg/ml,则其表观分布容积为答案:100L19.关于隔室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答案:隔室是根据组织、器官、血液供应的多少和药物转运分布的快慢确定的20.单室模型药物的体内动力学特征是药物在机体内各部位的转运速率处于“均一状态”21.关于隔室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答案:隔室是以速度论的观点来划分22.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答案: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23.有关药物吸收描述正确的是答案:从给药部位到达血液循环的过程24.研究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的常用方法有超滤法平衡透析法25.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包括答案:主动转运胞饮和胞吐被动转运26.下列关于药物t1/2的叙述,错误的有答案:具一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其t1/2与给药剂量有关具一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其t1/2与给药途径有关27.通常情况下,生物等效性研究中要求进行等效评价的指标是( )答案:CmaxTmaxAUC0-t28.生物样本分析具有的特点包括 ( )答案:样品量少干扰物质多个体差异大药物浓度一般较低29.口服固体制剂申请生物豁免需满足的条件()答案:药物具有高渗透性辅料的种类与用量符合FDA的规定药物具有较宽的治疗窗药物在pH1~7.5范围内具有高溶解性30.患者给药时,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有()答案:代谢酶的多态性年龄药物剂型肾脏疾病31.对于老年人药物动力学的描述正确的是()答案:老年人体液量减少,水溶性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减小,血药浓度增加主要肝脏代谢清除的药物在老年人用药时,给药剂量可调整为青年人的1/2~2/332.抗菌药物给药方案设计时,主要依据的PK-PD参数有()答案:Cl/MICAUC0-24h/MICT>MIC33.以下关于I类新药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说法正确的是答案:实验所用的药品应与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使用的药品相一致雌雄动物兼用,以便了解药物的体内过程是否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所用的给药途径和方式应尽可能与拟定的临床用药方式相一致34.关于血浆蛋白结合答案:血浆蛋白结合率在在0与1之间酸性药物通常与白蛋白结合,而碱性药物与a1-糖蛋白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选择性差,几种理化性质相近的药物间可产生相互作用在一定的范围内,血浆中药物的蛋白结合是线性的35.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包括答案:生理因素和病理因素给药途径、剂型和给药剂量药物代谢酶的诱导和抑制药物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36.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可能是答案:L/kgLmL37.关于静脉滴注给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答案:为使危重病人的血浆药物水平迅速达到稳态,可采用静注加滴注的方式提高滴注速率可提高稳态药物浓度38.药物代谢的过程通常分为I相代谢和II相代谢,下列属于I相代谢的反应包括答案:还原反应氧化反应水解反应39.药物代谢的后果包括答案:活性降低毒性增加代谢物活性与母药相当活性增加40.下列哪些药物可以诱导CYP3A4表达答案:苯巴比妥地塞米松利福平41.CYP450酶的特点包括答案:对底物结构特异性不强,有广泛的底物具有多型型,包含众多代谢酶亚型具有遗传多态性受年龄、性别和疾病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42.以下哪些说法正确答案:替代终指标可代替临床终指标替代终指标本质上也是生物标记物43.通过不同的血管外途径给药,药物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可能不同;然而,无论血管外给药的途径和给药剂量的大小,药物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不能大于1答案:正确44.静注多次给药时,稳态血药浓度的峰值和谷值受到药物的剂量以及给药的间隔的影响。

22春“药学”专业《药物代谢动力学》离线作业-满分答案2

22春“药学”专业《药物代谢动力学》离线作业-满分答案2

22春“药学”专业《药物代谢动力学》离线作业-满分答案1. 表面活性剂在表面层聚集的现象称为______,其改变了溶液表面的性质,表现出较低的表面张力,从而产生较好的___表面活性剂在表面层聚集的现象称为______,其改变了溶液表面的性质,表现出较低的表面张力,从而产生较好的______、______、______等。

正吸附润湿性乳化性起泡性2. 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称为( )A、血清B、血浆渗透压C、渗透脆性D、血沉E、血浆参考答案:C3. 大黄牡丹汤原方中大黄的用量是( ) A.一两 B.二两 C.三两 D.四两 E.五两大黄牡丹汤原方中大黄的用量是( )A.一两B.二两C.三两D.四两E.五两D4. 按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成品需进行药物粒度测定的剂型有( ) A.两相气雾剂B.吸入的三相气雾剂 C.吸入粉按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成品需进行药物粒度测定的剂型有( )A.两相气雾剂B.吸入的三相气雾剂C.吸入粉雾剂D.非吸入粉雾剂E.外用气雾剂BCD5. 具有感光作用的是( )A、双极细胞B、色素细胞C、视锥细胞D、节细胞E、外侧膝状体参考答案:C6. 植物的组织 [目的要求] 1.学会判断分生组织和基本组织的形态和种类。

2.学会判断保护组织及气孔、毛茸的基植物的组织[目的要求]1.学会判断分生组织和基本组织的形态和种类。

2.学会判断保护组织及气孔、毛茸的基本类型。

3.学会判断分泌组织的基本形态和种类。

4.学会判断机械组织的基本形态,能够区分厚角组织、纤维和石细胞。

5.通过观察实验材料,学会辨识各种导管、管胞、筛管和伴胞的形态。

6.通过观察各种维管束类型,加深对维管束结构的理解。

[仪器试剂] 显微镜、刀片、探针、蒸馏水、间苯三酚、浓盐酸、稀甘油、水合氯醛、70%酒精、碘试液、10%硝酸、10%铬酸。

[实验材料] 洋葱Allium cepa根尖纵切片,天竺葵属植物Pelargonium叶,金丝桃Hypericum monogynum叶,决明Cassia obtusifolia叶,薄荷Mentha haplocalyx叶,川黄柏Phellodendron chinense或关黄柏Phellodendron amurense皮,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根茎,橘Citrus reticulata皮切片,松树Pinus massoniana茎横切片,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根,薄荷Mentha canadaensis茎或芹菜Apium graveolens叶柄,金鸡纳Cinchona ledgeriana树皮或桂Cinnamomum cassia树皮粉末,解离的棉花Gossypium herbaceum根皮粉末,梨属Pyrus植物果肉或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果实,杏Prunus armeniaca种子,茶Camelliasinensis叶横切片,松树Pinus massoniana茎三种切面切片及解离的松树茎,解离的黄豆芽Glycine max胚根,南瓜Cucurbita moschata、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和木兰Magnolia denudata茎纵切片,以及南瓜茎横切片,贯众Cyrtomium fortunei根茎横切片,菖蒲Acorus calamus根茎横切片。

中国医科大学智慧树知到“药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网课测试题答案_3

中国医科大学智慧树知到“药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网课测试题答案_3

中国医科大学智慧树知到“药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t1/2()A、随给药剂量而变B、固定不变C、随给药次数而变D、口服比静脉注射长E、静脉注射比口服长2.若单位时间内用药总量不变,增加给药次数,可使波动幅度变小,减少给药次数,可使波动幅度变大。

()T、对F、错3.名词解释:非线性动力学4.如何给药才能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5.名词解释:被动转运6.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与静脉注射给药的转运过程不同点为()。

7.线性动力学生物半衰期与剂量有关,而非线性动力学生物半衰期与剂量无关。

()T、对F、错8.关于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叙述正确的是() A、结合是牢固的B、结合后药效增强C、结合特异性高D、结合后暂时失去活性E、结合率高的药物排泄快9.某一弱酸性药物pKa=4.4,当尿液pH为5.4,血浆pH为7.4时,血中药物浓度是尿中药物浓度的:()A、1000倍B、91倍C、10倍D、1/10倍E、1/100倍10.肝微粒体中,哪一种含铁细胞色素能与药物形成复合物并使药物氧化?()A、细胞色素aB、细胞色素bC、细胞色素cD、细胞色素c1E、细胞色素P450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B2.参考答案:T3.参考答案:是研究非线性动力系统中各种运动状态的定量和定性规律,特别是运动模式演化行为的科学。

4.参考答案:药物在连续恒速给药(如静脉输注)或分次恒量给药的过程中,血药浓度会逐渐增高,经4~5个半衰期可达稳定而有效的血药浓度,此时药物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血药浓度相对稳定在一定水平。

5.参考答案:是指外源化学物转运通过物质膜的方式有被动转运和特殊转运。

一般认为被动转运是体内生物转运的主要机制。

被动转运与特殊转运的区别在于细胞不参与转运,既不提供能量,也无载体参与。

被动转运只能顺浓度梯度以单纯扩散的方式或滤过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2023年药代动力学离线作业答案

2023年药代动力学离线作业答案

药代动力学必做作业一、选择题1.大多数药物吸取旳机理是(D )A .逆浓度差进行旳消耗能量过程B.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旳高浓度向低浓度侧旳移动过程C.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旳高浓度向低浓度侧旳移动过程D.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旳高浓度向低浓度侧旳移动过程E .有竞争转运现象旳被动扩散过程2.药物旳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该药物(D)A.半衰期短B吸取速度常数ka大C.表观分布容积大D表观分布容积小E半衰期长3.静脉注射某药物500mg,立即测出血药浓度为1mg/mL,按单室模型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B)A.0.5 L B.5 L C.25 L D.50L E.500L4.药物旳消除速度重要决定(C)A.最大效应B.不良反应旳大小C.作用持续时间 D 起效旳快慢E.剂量大小5 、能防止首过作用旳剂型是(D)A.骨架片B.包合物C.软胶囊D.栓剂6 、进行生物运用度试验时,整个采样时间不少于(C )A .1-2 个半衰期 B. 2-3 个半衰期 C . 3-5 个半衰期D.5-8 个半衰期E.8-10 个半衰期7 、药物剂型与体内过程亲密有关旳是(A )A .吸取B .分布 C.代谢 D.排泄8 、药物疗效重要取决于(A )A .生物运用度 B.溶出度 C .崩解度 D .细度9 、影响药物吸取旳下列原因中不对旳旳是(A )A .解离药物旳浓度越大,越易吸取B .物脂溶性越大,越易吸取C .药物水溶性越大,越易吸取 D.药物粒径越小,越易吸取10、药物吸取旳重要部位是(B)A.胃B.小肠 C .结肠 D .直肠11 、下列给药途径中,除(C)外均需通过吸取过程A .口服给药 B.肌肉注射 C .静脉注射 D .直肠给药12 、体内药物重要经(A)排泄A .肾B .小肠C .大肠D .肝13 、体内药物重要经(D)代谢A .胃B .小肠C .大肠D .肝14 、同一种药物口服吸取最快旳剂型是(C )A .片剂 B.散剂 C .溶液剂 D .混悬剂15 、药物生物半衰期指旳是(D )A . 药效下降二分之一所需要旳时间 B. 吸取二分之一所需要旳时间C. 进入血液循环所需要旳时间D. 血药浓度消失二分之一所需要旳时间16 、下面旳转运方式当中,逆浓度梯度旳是(A );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是(B );不不小于膜孔旳药物分子通过膜孔进入细胞膜旳是(D)A .积极转运B .增进扩散C .吞噬D .膜孔转运 E.被动转运17、大多数药物跨膜转运旳方式为(B)A.积极转运B.被动转运C.易化扩散D.经离子通道E.滤过18、有关药物旳转运,对旳旳是(D)A.被动转运速度与膜两侧浓度差无关B.简朴扩散有饱和现象C.易化扩散不需要载体D.积极转运需要载体E.滤过有竞争性克制现象19、下列有关药物体内生物转化旳论述哪项是错误旳(A )A.药物旳消除方式重要靠体内生物转化B.药物体内重要代谢酶是细胞色素C.肝药酶旳专一性很低D.有些药可克制肝药酶活性E.巴比妥类能诱导肝药酶活性20.如下选项论述对旳旳是(C )A.弱酸性药物重要分布在细胞内B.弱碱性药物重要分布在细胞外C.弱酸性药物重要分布在细胞外D.细胞外液pH值小E.细胞内液pH值大21.易出现首关消除旳给药途径是(C )A.肌内注射B.吸入给药C.胃肠道给药D.经皮给药E.皮下注射22.首关消除大、血药浓度低旳药物,其(E )A.治疗指数低B.活性低C.排泄快D.效价低E.生物运用度小23.从胃肠道吸取旳脂溶性药物是通过(D )A.易化扩散吸取B.积极转运吸取C.过滤方式吸取D.简朴扩散吸取E.通过载体吸取24.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将(D)A.转运加紧B.排泄加紧C.代谢加紧D.临时失活E.作用增强25.在酸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D)A.解离少,再吸取多,排泄慢B.解离少,再吸取少,排泄快C.解离多,再吸取多,排泄快D.解离多,再吸取少,排泄快E.解离多,再吸取多,排泄慢26.吸取较快旳给药途径是(C)A.透皮B.经肛C.肌内注射D.皮下注射E.口服27.口服给药,为了迅速到达坪值并维持其疗效,应采用旳给药方案是(D)A.首剂加倍(2D),使用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为2D-2tl/2B.首剂加倍(2D),使用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问为D-2t l/2C.首剂加倍(2D),使用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为2D- t l/2D.首剂加倍(2D),使用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为D-t l/2E.首剂加倍(2D),使用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为D-0.5 l/228.时一量曲线下面积代表(D)A.药物旳剂量B.药物旳排泄C.药物旳吸取速度D.药物旳生物运用度E.药物旳分布速度29.体液pH能影响药物旳跨膜转运,这是由于pH变化了药物旳(E)A.溶解度B.水溶性C.化学构造D.pKaE.解离度30.有关血脑屏障,对旳旳是(B)A.极性高旳药物易通过B.脑膜炎时通透性增大C.新生儿血脑屏障通透性小D.分子量越大旳药物越易穿透E.脂溶性高旳药物不能通过31.有关胎盘屏障,对旳旳是(C)A.其通透性比一般生物膜大B.其通透性比一般生物膜小C.其通透性与一般生物膜无明显旳差异D.多数药物不能透过E.因有胎盘屏障,妊娠用药不必特殊注意32.pKa是指(C)A.药物解离度旳负倒数B.弱酸性,弱碱性药物引起50%最大效应旳药物浓度负对数C.弱酸性,弱碱性药物在解离50%时溶液旳pH值D.激动剂增长1倍时所需旳拮抗剂对数浓度E.激动剂增长2倍时所需旳拮抗剂对数浓度33.对药物分布无影响旳原因是(E)A.药物理化性质B.组织器官血流量C.血浆蛋白结合率D.组织亲和力E.药物剂型34.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C)A.永久性B.对药物旳积极转运有影响C.可逆性D.加速肾小球滤过E.体内分布加紧35.某弱碱性药物旳pKa一9.8,假如增高尿液旳pH,则此药在尿中(D)A.解离度增高,重吸取减少,排泄加紧B.解离度增高,重吸取增多,排泄减慢C.解离度减少,重吸取减少,排泄加紧D.解离度减少,重吸取增多,排泄减慢E.排泄速度并不变化36.药物旳灭活和消除速度可决定其(B)A.起效旳快慢B.作用持续时间C.最大效应D.后遗效应旳大小E.不良反应旳大小37.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其t1/2为2h,在恒量定期多次给药后要通过多少时间可达坪值(B)A.5hB.10hC.20hD.30hE.40h38.肝药酶旳特点是(D)A.专一性高,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B.专一性高,活性很强,个体差异大C.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小D.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E.专一性高,活性很高,个体差异小39.肝功能不全旳患者应用重要经肝脏代谢旳药物治疗时需着重注意(E)A.个体差异B.高敏性C.过敏性D.选择性E.酌情减少剂量40.下列有关药物被动转运旳论述哪一条是错误旳(B)A.药物从浓度高侧向浓度低侧扩散B.不消耗能量而都需载体C.可不受饱和度限速与竞争性克制旳影响D.受药物分子量大小,脂溶性,极性影响E.当细胞膜两侧药物浓度平衡时转运停止41.药物积极转运旳特点是(A)A.由载体进行,消耗能量B.由载体进行,不消耗能量C.不消耗能量,无竞争性克制D.消耗能量,无选择性E.无选择性,有竞争性克制42.药物简朴扩散旳特点是(E)A.需要消耗能量B.有饱和克制现象C.可逆浓度差运转D.需要载体E.顺浓度差转运43.下列有关可以影响药物吸取旳原因旳论述中错误旳是(D)A.饭后口服给药B.用药部位血流量减少C.微循环障碍D.口服生物运用度高旳药吸取少E.口服首关效应后破坏少旳药物强44.决定药物每日用药次数旳重要原因是(E)A.吸取快慢B.作用强弱C.体内分布速度D.体内转化速度E.体内消除速度45.血药浓度到达坪值时意味着(D)A.药物旳吸取过程又反复B.药物旳分布过程又反复C.药物旳作用最强D.药物旳吸取速度与消除速度到达平衡E.药物旳消除过程开始46.药动学中房室模型概念旳建立基于(A)A.药物旳分布速度不一样B.药物旳消除速度不一样C.药物旳吸取速度不一样D.药物旳分布容积不一样E.药物旳分子大小不一样47、如下哪条不是增进扩散旳特性(D)A. 不消耗能量B.有构造特异性规定C.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D. 不需载体进行转运E.有饱和状态48、有关胃肠道吸取下列哪些论述是错误旳(C)A. 当食物中具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尤其小旳药物能增长吸取量B. 某些通过积极转运吸取旳物质,饱腹服用吸取量增长C. 一般状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轻易吸取D. 当胃空速率增长时,多数药物吸取加紧E.脂溶性,非离子型药物轻易透国细胞膜49、药物剂型对药物胃肠道吸取影响原因不包括(E)A、药物在胃肠道中旳稳定性B、粒子大小C、多晶型D、解离常数E、胃排空速率50、影响药物胃肠道吸取旳生理原因不包括(D)A.胃肠液成分与性质B.胃肠道蠕动C.循环系统D.药物在胃肠道中旳稳定性E.胃排空速率51、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取旳大体次序(A)A. 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B. 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C. 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D. 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E. 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52、已知某药口服肝脏首过作用很大,改用肌肉注射后(A)A. t1/2不变,生物运用度增长B. t1/2不变,生物运用度减少C. t1/2增长,生物运用度也增长D. t1/2减少,生物运用度也减少E. t1/2和生物运用度皆不变化53、某药物对组织亲和力很高,因此该药物(A)A. 表观分布容积大B. 表观分布容积小C. 半衰期长D.半衰期短E.吸取速率常数Ka大54、有关表观分布容积对旳旳描述(B)A. 体内含药物旳真实容积B. 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旳比值C、. 有生理学意义 D. 个体血容量E. 给药剂量与t时间血药浓度旳比值55、有关生物半衰期旳论述对旳旳是(C)A. 随血药浓度旳下降而缩短B. 随血药浓度旳下降而延长C. 正常人对某一药物旳生物半衰期基本相似D.与病理状况无关E、生物半衰期与药物消除速度成正比56、药物旳灭活和消除速度重要决定(B)A. 起效旳快慢B. 作用持续时间C. 最大效应D. 后遗效应旳大小E. 不良反应旳大小57、药物消除半衰期(t1/2)指旳是下列哪一条(D)A. 吸取二分之一所需要旳时间B. 进入血液循环所需要旳时间C. 与血浆蛋白结合二分之一所需要旳时间D. 血药浓度消失二分之一所需要旳时间E. 药效下降二分之一所需要旳时间58、有关生物运用度旳描述,哪一条是对旳旳(D)A.所有制剂,必须进行生物运用度检查B.生物运用度越高越好C. 生物运用度越低越好D. 生物运用度应相对固定,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医疗应用E.生物运用度与疗效无关59、下列有关药物在体内半衰期旳论述哪个是对旳旳(C)A. 随血药浓度旳下降而缩短B. 随血药浓度旳下降而延长C.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固定不变,与血药浓度高下无关D.在任何剂量下,固定不变E. 与初次服用旳剂量有关60、为迅速到达血浆峰值,可采用下列哪一种措施(C)A.每次用药量加倍 B. 缩短给药间隔时间C. 初次剂量加倍,而后按其本来旳间隔时间予以原剂量D. 延长给药间隔时间E每次用药量减半二、判断题1.Vd大旳药物血浓度高,反之则低。

药代动力学在线作业

药代动力学在线作业

1.【第01章】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B 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C 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D 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内容正确答案:C2.【第01章】药物转运是指()。

A 吸收B 渗透C 分布D 代谢E 排泄正确答案:ACE3.【第01章】药物消除是指()。

A 吸收B 渗透C 分布D 代谢E 排泄正确答案:DE4.【第02章】影响片剂中药物吸收的剂型和制剂工艺因素不包括()。

A 片重差异B 片剂的崩解度C 药物颗粒的大小D 药物的溶出与释放E 压片的压力正确答案:A5.【第02章】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求出,酸性药物的pKa-pH=()。

A lg (Ci×Cu)B lg (Cu/Ci)C Ig (Ci-Cu)D lg( Ci+Cu)E lg( Ci/Cu)正确答案:B6.【第02章】弱碱性药物奎宁的pKa=8.4,在小肠中(pH=7.0)解离型和未解离型的比为()。

A 1B 25/1C 1/25D 14/1E 无法计算正确答案:B7.【第02章】血流量可显著影响药物在()的吸收速度。

A 直肠B 结肠C 小肠D 胃E 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8.【第02章】下列可影响药物溶出速率的是()。

A 粒子大小B 溶剂化物C 多晶型D 溶解度E 均是正确答案:E9.【第02章】研究药物的吸收时,生理状态更接近自然给药情形的研究方法是()。

A 小肠单向灌流法B 肠襻法C 外翻环法D 小肠循环灌流法E Caco-2模型正确答案:B10.【第02章】关于胃肠道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增加吸收量B 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C 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D 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E 脂溶性,非离子型药物容易透过细胞膜正确答案:C11.【第02章】根据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Ⅱ型药物?()A 高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B 低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C 高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D 低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E 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12.【第02章】K+、单糖、氨基酸等生命必需物质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是()。

药理学离线作业答案

药理学离线作业答案

第一部分药理学总论(第1-4章)二、名词解释1、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科学。

2、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包括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以及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

3、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如果药物作用针对某一特定效应器官,我们称其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高;如果药物作用涉及的效应器官范围广,则称其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

选择性高的药物应用时针对性较好,副作用较少,但应用范围较窄;选择性低的药物应用时针对性较差,副作用较多,但应用范围较广。

4、不良反应:用药后出现的不符合用药目的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有害反应。

包括副反应,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等。

多数不良反应是药物固有的效应,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预知的,但不一定是可以避免的。

少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较难恢复的,称为药源性疾病。

5、副反应: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

由于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而引起,是药物本身固有的作用,多较轻微并可预知,所以可设法加以避免或减轻。

6、毒性反应:在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药物在体内积蓄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但是可以预知也是应该加以避免的不良反应。

毒性反应包括急性毒性反应和慢性毒性反应。

企图增加剂量或延长疗程以达到治疗目的是有限度的,过量用药是十分危险的。

7、量效关系: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这就是量效关系。

以效应强弱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则得量效曲线。

药理效应强弱呈连续增减的量变,称为量反应,如血压等可用数值表示其效应,若以效应占最大效应的百分率为纵坐标、药物浓度的对数为横坐标作图呈典型的S 型曲线。

药理效应只能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称为质反应,如死亡与生存、惊厥与不惊厥等只能以阳性率表示其效应,用累加阳性率与对数剂量(或浓度)作图也呈典型的S型曲线。

8、效能:量反应时当浓度或剂量增加而效应量不再上升时,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代动力学必做作业一、选择题1.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理是(D )A .逆浓度差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B.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C.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D.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E .有竞争转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2.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该药物(D)A.半衰期短B吸收速度常数ka大C.表观分布容积大D表观分布容积小E半衰期长3.静脉注射某药物500mg,立即测出血药浓度为1mg/mL,按单室模型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B)A.0.5 L B.5 L C.25 L D.50L E.500L4.药物的消除速度主要决定(C)A.最大效应B.不良反应的大小C.作用持续时间 D 起效的快慢E.剂量大小5 、能避免首过作用的剂型是(D)A.骨架片B.包合物C.软胶囊D.栓剂6 、进行生物利用度试验时,整个采样时间不少于(C )A .1-2 个半衰期 B. 2-3 个半衰期 C . 3-5 个半衰期D.5-8 个半衰期E.8-10 个半衰期7 、药物剂型与体内过程密切相关的是(A )A .吸收B .分布 C.代谢 D.排泄8 、药物疗效主要取决于(A )A .生物利用度 B.溶出度 C .崩解度 D .细度9 、影响药物吸收的下列因素中不正确的是(A )A .解离药物的浓度越大,越易吸收B .物脂溶性越大,越易吸收C .药物水溶性越大,越易吸收 D.药物粒径越小,越易吸收10、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是(B)A.胃B.小肠 C .结肠 D .直肠11 、下列给药途径中,除(C)外均需经过吸收过程A .口服给药 B.肌肉注射 C .静脉注射 D .直肠给药12 、体内药物主要经(A)排泄A .肾B .小肠C .大肠D .肝13 、体内药物主要经(D)代谢A .胃B .小肠C .大肠D .肝14 、同一种药物口服吸收最快的剂型是(C )A .片剂 B.散剂 C .溶液剂 D .混悬剂15 、药物生物半衰期指的是(D )A . 药效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B. 吸收一半所需要的时间C. 进入血液循环所需要的时间D. 血药浓度消失一半所需要的时间16 、下面的转运方式当中,逆浓度梯度的是(A );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是(B );小于膜孔的药物分子通过膜孔进入细胞膜的是(D)A .主动转运B .促进扩散C .吞噬D .膜孔转运 E.被动转运17、大多数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为(B)A.主动转运B.被动转运C.易化扩散D.经离子通道E.滤过18、关于药物的转运,正确的是(D)A.被动转运速度与膜两侧浓度差无关B.简单扩散有饱和现象C.易化扩散不需要载体D.主动转运需要载体E.滤过有竞争性抑制现象19、下列关于药物体内生物转化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 )A.药物的消除方式主要靠体内生物转化B.药物体内主要代谢酶是细胞色素C.肝药酶的专一性很低D.有些药可抑制肝药酶活性E.巴比妥类能诱导肝药酶活性20.以下选项叙述正确的是(C )A.弱酸性药物主要分布在细胞内B.弱碱性药物主要分布在细胞外C.弱酸性药物主要分布在细胞外D.细胞外液pH值小E.细胞内液pH值大21.易出现首关消除的给药途径是(C )A.肌内注射B.吸入给药C.胃肠道给药D.经皮给药E.皮下注射22.首关消除大、血药浓度低的药物,其(E )A.治疗指数低B.活性低C.排泄快D.效价低E.生物利用度小23.从胃肠道吸收的脂溶性药物是通过(D )A.易化扩散吸收B.主动转运吸收C.过滤方式吸收D.简单扩散吸收E.通过载体吸收24.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将(D)A.转运加快B.排泄加快C.代谢加快D.暂时失活E.作用增强25.在酸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D)A.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B.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C.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快D.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E.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26.吸收较快的给药途径是(C)A.透皮B.经肛C.肌内注射D.皮下注射E.口服27.口服给药,为了迅速达到坪值并维持其疗效,应采用的给药方案是(D)A.首剂加倍(2D),使用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为2D-2tl/2B.首剂加倍(2D),使用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问为D-2t l/2C.首剂加倍(2D),使用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为2D- t l/2D.首剂加倍(2D),使用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为D-t l/2E.首剂加倍(2D),使用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为D-0.5 l/228.时一量曲线下面积代表(D)A.药物的剂量B.药物的排泄C.药物的吸收速度D.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E.药物的分布速度29.体液pH能影响药物的跨膜转运,这是由于pH改变了药物的(E)A.溶解度B.水溶性C.化学结构D.pKaE.解离度30.关于血脑屏障,正确的是(B)A.极性高的药物易通过B.脑膜炎时通透性增大C.新生儿血脑屏障通透性小D.分子量越大的药物越易穿透E.脂溶性高的药物不能通过31.关于胎盘屏障,正确的是(C)A.其通透性比一般生物膜大B.其通透性比一般生物膜小C.其通透性与一般生物膜无明显的差别D.多数药物不能透过E.因有胎盘屏障,妊娠用药不必特殊注意32.pKa是指(C)A.药物解离度的负倒数B.弱酸性,弱碱性药物引起50%最大效应的药物浓度负对数C.弱酸性,弱碱性药物在解离50%时溶液的pH值D.激动剂增加1倍时所需的拮抗剂对数浓度E.激动剂增加2倍时所需的拮抗剂对数浓度33.对药物分布无影响的因素是(E)A.药物理化性质B.组织器官血流量C.血浆蛋白结合率D.组织亲和力E.药物剂型34.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C)A.永久性B.对药物的主动转运有影响C.可逆性D.加速肾小球滤过E.体内分布加快35.某弱碱性药物的pKa一9.8,如果增高尿液的pH,则此药在尿中(D)A.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B.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C.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D.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E.排泄速度并不改变36.药物的灭活和消除速度可决定其(B)A.起效的快慢B.作用持续时间C.最大效应D.后遗效应的大小E.不良反应的大小37.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其t1/2为2h,在恒量定时多次给药后要经过多少时间可达坪值(B)A.5hB.10hC.20hD.30hE.40h38.肝药酶的特点是(D)A.专一性高,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B.专一性高,活性很强,个体差异大C.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小D.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E.专一性高,活性很高,个体差异小39.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用主要经肝脏代谢的药物治疗时需着重注意(E)A.个体差异B.高敏性C.过敏性D.选择性E.酌情减少剂量40.下列关于药物被动转运的叙述哪一条是错误的(B)A.药物从浓度高侧向浓度低侧扩散B.不消耗能量而都需载体C.可不受饱和度限速与竞争性抑制的影响D.受药物分子量大小,脂溶性,极性影响E.当细胞膜两侧药物浓度平衡时转运停止41.药物主动转运的特点是(A)A.由载体进行,消耗能量B.由载体进行,不消耗能量C.不消耗能量,无竞争性抑制D.消耗能量,无选择性E.无选择性,有竞争性抑制42.药物简单扩散的特点是(E)A.需要消耗能量B.有饱和抑制现象C.可逆浓度差运转D.需要载体E.顺浓度差转运43.下列关于可以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A.饭后口服给药B.用药部位血流量减少C.微循环障碍D.口服生物利用度高的药吸收少E.口服首关效应后破坏少的药物强44.决定药物每日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E)A.吸收快慢B.作用强弱C.体内分布速度D.体内转化速度E.体内消除速度45.血药浓度达到坪值时意味着(D)A.药物的吸收过程又重复B.药物的分布过程又重复C.药物的作用最强D.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E.药物的消除过程开始46.药动学中房室模型概念的建立基于(A)A.药物的分布速度不同B.药物的消除速度不同C.药物的吸收速度不同D.药物的分布容积不同E.药物的分子大小不同47、以下哪条不是促进扩散的特征(D)A. 不消耗能量B.有结构特异性要求C.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D. 不需载体进行转运E.有饱和状态48、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是错误的(C)A. 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增加吸收量B. 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C. 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D. 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E.脂溶性,非离子型药物容易透国细胞膜49、药物剂型对药物胃肠道吸收影响因素不包括(E)A、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B、粒子大小C、多晶型D、解离常数E、胃排空速率50、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不包括(D)A.胃肠液成分与性质B.胃肠道蠕动C.循环系统D.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E.胃排空速率51、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A)A. 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B. 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C. 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D. 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E. 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52、已知某药口服肝脏首过作用很大,改用肌肉注射后(A)A. t1/2不变,生物利用度增加B. t1/2不变,生物利用度减少C. t1/2增加,生物利用度也增加D. t1/2减少,生物利用度也减少E. t1/2和生物利用度皆不变化53、某药物对组织亲和力很高,因此该药物(A)A. 表观分布容积大B. 表观分布容积小C. 半衰期长D.半衰期短E.吸收速率常数Ka大54、关于表观分布容积正确的描述(B)A. 体内含药物的真实容积B. 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C、. 有生理学意义 D. 个体血容量E. 给药剂量与t时间血药浓度的比值55、关于生物半衰期的叙述正确的是(C)A. 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缩短B. 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延长C. 正常人对某一药物的生物半衰期基本相似D.与病理状况无关E、生物半衰期与药物消除速度成正比56、药物的灭活和消除速度主要决定(B)A. 起效的快慢B. 作用持续时间C. 最大效应D. 后遗效应的大小E. 不良反应的大小57、药物消除半衰期(t1/2)指的是下列哪一条(D)A. 吸收一半所需要的时间B. 进入血液循环所需要的时间C. 与血浆蛋白结合一半所需要的时间D. 血药浓度消失一半所需要的时间E. 药效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58、关于生物利用度的描述,哪一条是正确的(D)A.所有制剂,必须进行生物利用度检查B.生物利用度越高越好C. 生物利用度越低越好D. 生物利用度应相对固定,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医疗应用E.生物利用度与疗效无关59、下列关于药物在体内半衰期的叙述哪个是正确的(C)A. 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缩短B. 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延长C.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固定不变,与血药浓度高低无关D.在任何剂量下,固定不变E. 与首次服用的剂量有关60、为迅速达到血浆峰值,可采取下列哪一个措施(C)A.每次用药量加倍 B. 缩短给药间隔时间C. 首次剂量加倍,而后按其原来的间隔时间给予原剂量D. 延长给药间隔时间E每次用药量减半二、判断题1.Vd大的药物血浓度高,反之则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