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的基本常识
戏剧微课知识点总结

戏剧微课知识点总结戏剧的定义戏剧是一种通过演员表演、对话和动作来展示故事情节的表演艺术。
这种艺术形式通常在舞台上进行,但也可以通过电影、电视或广播进行表演。
戏剧通常包括讲述故事的剧本、演员的表演和导演的指导。
戏剧的要素1. 剧本:剧本是戏剧的基本要素,它包括戏剧情节的对话和动作。
剧本可以由剧作家创作,也可以根据现实生活或文学作品改编而成。
2. 演员:演员是戏剧中扮演角色的表演者。
他们通过表演来呈现角色的性格、情感和行为。
3. 舞台:舞台是演员表演的地方,通常包括舞台布景、道具和灯光。
4. 导演:导演是指导戏剧表演的人,他负责指导演员的表演,设计舞台布景和表演效果。
戏剧的分类1. 根据演出形式分为舞台戏剧和影视剧。
舞台戏剧是在实际舞台上演出,包括话剧、音乐剧和舞台剧。
影视剧则是在电影、电视或互联网平台上播放的戏剧作品。
2. 根据表演内容分为喜剧、悲剧、历史剧和悲喜剧。
喜剧以讽刺、幽默的手法来展现人生百态;悲剧则以人物命运悲惨为主题;历史剧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素材;悲喜剧则将悲剧与喜剧元素相结合。
3. 根据表演形式分为话剧、音乐剧和舞台剧。
话剧以对话和情节为主要表现形式;音乐剧则将歌曲和舞蹈融入剧情中;舞台剧强调舞蹈和动作的表演。
戏剧表演的技巧1. 语言表演技巧:演员需要通过准确的发音和语调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2. 身体表演技巧:演员的身体语言包括面部表情、动作和姿势,这些都是展现角色的重要方式。
3. 肢体表演技巧:这是指演员的肢体动作,包括走路、站立、坐下等动作,通过肢体动作可以表达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4. 声音表演技巧:演员需要用声音来表现角色的情感,包括音高、音量和语速。
戏剧的价值1. 娱乐价值:戏剧作为一种表演艺术,能够给观众带来娱乐和愉悦。
2. 教育价值:戏剧可以通过展现不同的人物和情节,向观众传递道德、文化和历史知识。
3. 情感价值:戏剧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形式,可以帮助观众理解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戏剧常识及著名剧作家简介

戏剧常识及作家简介一、概述:戏剧1、定义: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戏剧的种类很多。
根据表演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
话剧以对话为主,如《雷电领》;歌剧以歌唱为主,如《白毛女》、《图兰朵》;舞剧以舞蹈为主,如《丝路花雨》;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包括昆曲、京剧和各种地方戏,以歌唱、舞蹈为主要表演手段。
根据剧情的繁简和结构的不同,戏剧又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根据题材所反映的时代的不同,戏剧可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根据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的不同,戏剧还可以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
喜剧:多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引人发笑。
悲剧: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正剧:正剧的外部表现特征,主要在于人物命运、事件结局的完满性。
它既指完美的收场、幸福的结局,又指生活的肯定方面或生活的否定方面。
地域色彩不同:京剧(北京)、豫剧(河南)、楚剧(湖北江西)、黄梅戏(浙江)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不同:话剧、歌剧、舞剧、诗剧、歌舞剧、相声剧。
演出不同:舞台剧、广播剧、电影、电视剧等戏剧文学(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剧本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1、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即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展现人物性格特点,推动剧情的发展,揭示作品的主题。
戏剧冲突的发展变化过程就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
剧本的情节结构,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有的多幕剧还有序幕和尾声。
2、主要运用人物语言(对话、唱词、独白、旁白)、动作塑造人物形象:人物语言、动作高度个性化,符合各自身份和性格特点。
3、适合舞台演出:人物、事件、时间、地点高度集中,人物不能太多,事件不能纷繁,场景不能过多地变换。
戏剧基础常识

戏剧基础常识1.戏剧的定义戏剧是一种用言语、动作和舞台形式来表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艺术形式。
它包括剧本的创作和表演的过程,可以用来探索人类生活和传达思想。
2.戏剧的历史戏剧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时期。
在古希腊,戏剧被认为是一种宗教仪式,并由一群表演者来演出。
在后来的历史中,戏剧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受到不同文化和时期的影响。
3.戏剧的要素戏剧有以下几个重要的要素:剧本:戏剧的基础是剧本,它包含了故事情节、对白和舞台指示等内容。
角色:戏剧中的角色是故事的驱动力,他们通过对话和动作来展示情感和思想。
舞台:戏剧的表演需要一个舞台,包括舞台布景、灯光和音效等元素,用来营造氛围和场景。
表演:戏剧需要演员的表演来将剧本中的角色和故事情节呈现给观众。
4.戏剧的分类戏剧可以根据不同的形式和风格进行分类。
常见的戏剧类型包括:悲剧:悲剧是一种以悲剧性结局为特征的戏剧形式,通常涉及对权力、爱情和人性的深入探索。
喜剧:喜剧是一种以幽默和笑料为特点的戏剧形式,旨在引发观众的笑声和愉悦感。
歌剧:歌剧是一种以音乐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结合了音乐、舞蹈和戏剧要素。
话剧:话剧是一种以对话为主要形式的戏剧,通常不包含唱歌和舞蹈。
5.戏剧的重要性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社会和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娱乐:戏剧给观众带来娱乐和放松,提供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
教育:戏剧可以启发观众的思考和创造力,传达各种主题和价值观。
表达:戏剧是一种良好的表达方式,可以通过角色和情节来展示社会问题和个人经历。
文化传承:戏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戏剧对于保护文化多样性至关重要。
6.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戏剧不仅在舞台上有应用,还在现实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社交活动:戏剧常用于社交活动和娱乐场合,为人们提供交流和互动的平台。
教育培训:戏剧常用于教育和培训领域,通过戏剧表演来提高沟通和表达能力。
企业演讲:戏剧技巧可以应用于企业内部培训和演讲中,帮助传达信息和吸引注意力。
戏剧常识概述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白三部分构成。 (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 )、曲牌 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 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 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 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 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 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 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 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 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 妙”,正说明这一点。 正说明这一点。
郭沫若话剧作品介绍
1.20年代,“三个叛逆的女性” . 年代 年代, 三个叛逆的女性” 《聂嫈》、《王昭君》、《卓文君》 聂嫈》 王昭君》 卓文君》 2.40年代,“六部历史剧” . 年代 年代, 六部历史剧” 《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 棠棣之花》 屈原》 虎符》 高渐离》 南冠草》 夏完淳) 《孔雀胆》(段功、阿盖)、《南冠草》 (夏完淳) 孔雀胆》 段功、阿盖) 3.建国后 . 《蔡文姬》、《武则天》, 蔡文姬》 武则天》 “甲骨四堂”:罗振玉(雪堂)、王国维(观堂)、 甲骨四堂” 罗振玉(雪堂)、王国维(观堂)、 甲骨四堂 )、王国维 郭沫若(鼎堂)、董作宾(彦堂) )、董作宾 郭沫若(鼎堂)、董作宾(彦堂)
《大学语文》第四章

戏剧
过渡页
01
戏剧鉴赏导论
• 戏剧概说 • 戏剧的特点 • 欣赏戏剧的方法
— 2—
基本常识 一、戏剧概说
drama
1.戏剧的概念: 戏剧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
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 活,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 体舞台形象再现社会斗争生活,能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应, 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
drama
— 17 —
窦娥冤(楔子) 导读
drama
此楔子虽短,但笔无余墨,字字如金。曲家首叙蔡婆之家境——孤儿寡母而家中颇 有钱财,以放贷贾利度其岁月;次讲窦天章之遭际——落拓士子借债难还,欲进京赶考 无奈没有盘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端云的去从被正面铺置在观众眼前……窦天章携女 来至蔡家之后,两下里“一拍即合”,蔡婆得一可意儿媳,窦天章清了旧债又获赠上京 取应的费用。在高利贷的压榨下,七岁的端云就这样被当作“两得其便”的准算,变身 为童养媳窦娥,走向了悲苦人生的又一转折。本段过人处又在于其对窦天章的摹画传神 入骨:送女前的忐忑,卖女时的决绝,离开时的不舍,“淡淡数语,非颊上三毫,则睛 中一画”(张岱《石匮书自序》),人物登时跃然纸上。王国维赞关汉卿能“曲尽人情”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绝非虚誉。
— 9—
基本常识 三、欣赏戏剧的方法
2 鉴赏人物语言
drama
① 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因为个性化的语言 能准确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② 品味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即戏剧冲突中 人物之间的动作冲突或人物内心活动。
③ 品味人物语言中蕴涵的丰富的潜台词,也就 是“言外之意”“话外之音”。这是话语字 面意思以外的一种深层意义。
戏剧文学常识

戏剧文学常识一、戏剧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它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戏剧按表演形式来分往往有歌剧、舞剧、话剧等等;按作品类型来分又有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内容分也有历史剧、现代剧、情节剧、哲理剧、寓言剧、童话剧等等。
二、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戏剧文学中重要的是人物语言。
戏剧中情节的进展、人物性格的展示和剧作者对人物事件的评论,一般都得依靠人物语言来完成。
戏剧人物语言的特性:第一,富有动作性,能推动剧情发展;第二,戏剧语言要有个性化;第三,丰富的潜台词;第四,易懂,上口。
三、关于戏剧冲突(一)戏剧冲突,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
同时也是戏剧中矛盾产生、发展、解决的过程,由戏剧动作体现出来。
戏剧冲突,主要指戏剧作品中故事的情节发展过程,也就是剧中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以及人物内心各种因素彼此消长的过程。
戏剧冲突是包含戏剧动作、反动作和矛盾解决的一种完整的运动形式。
劳逊说:“一出戏就是一个动作系列。
”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性格冲突.一些没有构成真正冲突的“戏剧”例子:①两人打乒乓球、冲突没有社会意义;②单纯的自然灾害;③主人公毫无阻力,所向披靡地达到目的。
④现代戏剧中的经典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
戏剧冲突的三种类型:1.自然情况下造成的(灾难、命运)。
《战洪图》、《水下村庄》2.自然情况下心灵方面所引起的(社会、文化)。
劳逊说:“戏剧的基本特征是社会性冲突——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个人或集体与社会或自然力量之间的冲突。
”《雷雨》、《赵氏孤儿》他谈到了一个“冲突律”:第一,冲突的社会性;第二,冲突的自觉意志;第三,意志的强度。
(《英台抗婚》)3.心灵本身的分裂和矛盾(个体心灵)。
(《推销员之死》)在中国戏剧理论和批评中长时间流行一种说法: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二)戏剧冲突的表现方式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情境的基础,是展现人物性格,反映生活本质,揭示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
高中语文复习戏剧常识

戏剧常识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3、戏剧三要素:一是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二是戏剧语言;三是舞台说明..4.戏剧的基本要素: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即: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生活、塑造典型人物、揭示社会矛盾;从而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映;达到审美效果和社会教育的目的..5.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6、剧本结构和形式:舞台说明、人物的对白和唱词、结构形式:分幕分场..7、戏剧文学的三大特点: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8、重点介绍情节主题种类:悲剧指描写主人公因和现实环境的冲突;或因本身的过错而失败、受难以致毁灭的一种戏剧..悲剧的主人公大多是正面人物;或英雄人物..悲剧的戏剧冲突表现为:正面主人公所追求的进步理想或所从事的正义事业;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为强大的现实势力阻挠而不能实现;最后以主人公的失败、受难或毁灭告终;或主人公虽不是英雄人物;甚至有严重缺点;但他要实现的某种希望还有合理因素;却因受到恶势力的打击而失败、受难或毁灭..喜剧一般以讽刺和嘲笑丑恶落后现象;从而肯定美好的进步的现实和理想为其主要内容..喜剧的矛盾冲突包括先进、美好的同落后、丑恶的事物之间的对立和冲突;也包括丑恶与丑恶之间、先进与先进之间的某种冲突..喜剧的本质是对旧事物的讽刺和否定;对新事物的歌颂、赞美和肯定..如莫里哀的伪君子、果戈理的钦差大臣等..正剧因兼有悲剧和喜剧的因素;也叫悲喜剧..正剧由于兼有悲剧和喜剧的特点;能够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扩大和增强了戏剧反映生活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如白毛女、丹心谱、西安事变等..。
戏剧常识

(一)戏剧基础概论戏剧的定义及特征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
它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反映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矛盾冲突是戏剧的基本要素,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斗争生活,能激起观众热烈的情感反映,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
戏剧是需要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因而它要受舞台的制约。
这就决定了它的一些特征:一:更典型、更集中的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
二: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中,登场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
三: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来表现。
四: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
戏剧分类:(1)安表现形式分:话剧、歌剧、舞剧、哑剧。
(2)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独幕剧、多幕剧。
(3)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历史剧、现代剧。
(4)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悲剧、喜剧、正剧。
(5)按演出场合分: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
戏剧冲突是戏剧艺术中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构成戏剧的根本因素。
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等的茅盾冲突,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表现人物的性格,进而体现剧本的主题。
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
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
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
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等等。
幕和场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
场,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
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话剧话剧的特点是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
对话必须是规范化的文学语言,要通俗易懂,便于观众接受,适于反映生活。
歌剧歌剧是一种声乐和器乐综合而成的戏剧形式,所以也称歌剧为乐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剧的基本常识
戏剧动作:(Action Of Drama)戏剧艺术基本表现手段,在表演艺术中,又称舞台动作。
H.贝克把动作分为外部动作与内心活动两大类,进而又把它分为以下五种:1、纯粹外部动作;2、性格化动作;
3、帮助剧情发展和说明剧情的动作;
4、内心动作;
5、静止动作。
J.H.劳森认为:在戏剧中,说话(台词)也是动作的一种形式。
也有人认为:把戏剧动作的实际完成方式,把它分为:外部形体动作、言语动作、静止动作等。
外部形体动作指的是观众可以直接看到的动作方式;言语动作指的是对话、独白、旁白等等;静止动作又称停顿、沉默等等,指的是剧中人物既没有明显的形体动作,又没有台词,从表面看处于静止状态。
之所以把它看作是动作的一种方式,是因为人物在静止不动的瞬间都有丰富的内心活动,通过演员的姿态、表情将内心活动传达给观众。
一个完整的戏剧动作可以分解为: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样做。
做什么是指动作的内容;为什么做,指动作的心理动机;怎么样做,指具体的动作方式。
其中,为什么做与怎么样做,是紧密联系的,前者制约着后者。
在剧本中,剧作家的提示一般只是做什么,演员要完成动作,首先应搞清楚为什么做(具体的心理动机),然后才能确立具体的动作方式。
同样,人物的每句台词(言语动作)也可以分解为说什么、为什么说以及怎么样说。
每一个戏剧动作都有内因和外因。
动作的内因是动作者的心理动机;动作的外因则是客观的情境,情境影像人物,促使他(或她)产生特定的心理内容,才能发出动作。
因此,每一个完整的戏剧动作都包括外——内——外的过程。
只有把动作的内因和外因展现出来。
观众才会了解动作的意义。
劳森说过:“流动性”是戏剧动作的一个重要特征。
所谓“流动性”,指的是它的因果连续性,一个动作由别的动作生发出来,同时又引起别的动作。
每一个戏剧场面都是由一个因果相承、持续发展的动作体系构成的。
现代戏剧提供了一些新的动作成分,最有表现力的是音响。
音响在戏剧中本来是动作的辅助成分,或用以再现动作的环境,或用以烘托人物的内心情绪;但也可以成为动作的成分;或作为冲突的象征性表现手段,或作为人物内心活动的直观外观方式。
戏剧情节:(Plot Of Play)戏剧作品的构成因素之一。
一般是指作品中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各种关系所组成的生活事件、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
戏剧情节是由一个个场面连贯而成的。
场面是情节发展的基本单位,情节随着场面的次第转移而不断发展。
戏剧情节是由一条条线索铺设而成的。
线索是情节发展过程的头绪、脉络,故亦称情节线。
情节简单的作品,可以单线发展;情节复杂的作品,可以双线或多线发展。
后者的线索又有主、次之分,其中伴随着主要人物活动而展开的、贯穿全局的情节线称为主线;伴随其他人物活动而展开的、枝蔓性的情节线称为副线。
副线需与主线形成有机联系,并为突出主线服务。
线索还有明暗之分,通过人物本身的动作在舞台上直接呈现出来的情节线是明线;通过人物间接介绍、交代出来的幕后活动的情节线则为暗线。
主线通常是明显,但也有将暗线作为主线的。
人物的行动及其发展,是戏剧情节的外在构成形式;促成人物行动的动机及其发展变化,则是戏剧情节潜在的动力。
因此,有人认为戏剧情节是由意图、达到意图的手段以及这些手段的结局网织而成的。
在不同风格种类的戏剧作品中,有的注重于行动外在的力度(如情节剧),有的则注重于心理(动机)的深细度(如心理剧)。
戏剧情节在作品中最重要的作用是为展示人物性格服务。
同时,戏剧情节本身具有相对独立的艺术效能和美学价值,能对观众产生吸引力和愉悦作用。
在戏剧创作中,既不能忽视情节,使作品缺乏扣人心弦的艺术力量,又不能单纯地追求情节,从而淹没人物形象,使作品缺乏思想深度。
戏剧情境:(Situation Of Play)戏剧作品的构成要素之一。
戏剧情境作为戏剧作品的基础,由三种因素构成:剧中人物活动的具体的时空环境;对人物发生影响的具体的情况——事件;有定性的人物关系。
一般地说,在诸种因素中,最重要的、最有活力的因素是人物关系。
在戏剧作品中,戏剧情境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1、情境作为一种客观的推动力,促使人物的心理活动凝结成具体的动机,并导致具体的行动,是人物行动的外因;2、是戏剧中冲突爆发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所谓“基础”,指的是情境中包含的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所谓“条件”,指的是各种事件;3、是戏剧情节的基础,事件与人物关系的相互作用推动人物的行动,从而构成情节的发展;4、是人物性格展现的条件,在戏剧作品中,展现人物性格的基本方式是:把人物投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去,为人物提供足够的条件和刺激力,促使他(或她)通过行动进行性格的自我展现。
戏剧性:(Theatricality)戏剧的特性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主要指在假定情境中人物心理的直观外现。
从广义的角度讲,它是美学的一般范畴。
人们在谈到戏剧性的时候,还常常涉及偶然性、巧合、聚变等现象,特别是当人们把这一概念作为生活用语时,
往往取这种含义,这是戏剧性的原始的、外在的含义。
由于戏剧理论家们对戏剧的特征持有不同的观点,因而对戏剧性的解释也不一样。
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种:
1、把戏剧性与冲突联系在一起,认为戏剧性就在于紧张、深刻的矛盾冲突,所谓“没有冲突就没有戏”,是这种观点的通俗的表述;
2、戏剧性在于戏剧作品中人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较量,德国理论家奥古斯特•施莱格尔曾明确表述这种观点。
戏剧悬念:(Suspension In Play)戏剧编剧术语,亦称“紧张”。
根据观众看戏时情绪需要得到伸展的心理特点,编剧或导演对剧情作悬而未决和结局难料的安排,以引起观众急欲知其结果的迫切期待心理。
它是戏剧创作中使情节引人入胜,维持并不断增强观众兴趣的一种主要手法。
李渔的《闲情偶寄》词曲部格局一章中提出的有关“收煞”的要求,内涵与悬念基本相似,主张“令人揣摩下文,不知此事如何结果”。
戏剧悬念的构成,主要依靠以下条件:
1、人物命运中潜伏着危机;
2、生与死、成功与失败均有可能出现,存在两种命运、两种结局;
3、发生势均力敌而又必须有结果的冲突;
4、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行动能引起观众在感情上的爱情;
5、观众对未来事态发展的趋势清楚。
合乎逻辑的剧情发展和对人物的强烈爱憎,是构成悬念的两个重要元素。
悬念在剧本中的运用,一般分为两类:
1、总悬念与小悬念。
亦称整体悬念与主要场面中的小紧张格局。
总悬念是全剧主要冲突的焦点所在,在剧本开始即要提出,并随着冲突的上升而不断加强,一直到高潮。
它是贯穿全剧的戏剧性结构的情绪支柱。
小悬念则属于剧本的每一个发展段落或主要场面中出现的局部紧张情势,它起着不断丰富和加强总悬念,并在每一幕或每一场结束时,把观众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向下一幕或下一场的作用。
2、期望式悬念和突发式悬念。
期望式悬念建立在对观众不保密的基础上,它是在观众人物命运和事态发展有一定预感和了解的情况下所造成的期待;突发式悬念则主要依靠对观众保密,通过使观众大吃一惊来加强戏剧效果,是剧情发展过程中出乎观众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复杂情况和险要转折,亦称吃惊或惊奇。
在实际创作中,不同风格类型的剧本,对这两种悬念的运用也各不相同。
侧重于性格描写的,多用期望式悬念;情节戏剧更多地采用突发式悬念。
在实际运用中,两者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作者总是通过期望式悬念维持观众的情绪,又通过突发式悬念造成戏剧情节和观众情绪上的跌宕,从而进一步加强冲突的紧张性。
悬念和延宕交替进行的格式,与观众看戏时的精神忍受限度有关,始终不懈的紧张,只会使观众感到疲惫,暂时的缓解,是调节情绪,为进一步紧张作精力上的准备。
剧本:(Play-scriptt)以代言体方式为主、表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戏剧演出的文字依据。
在文学领域里,它是文学作品的一种特殊体裁,在戏剧实践领域里,它是戏剧活动的基础和起点。
剧本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和舞台指示组成。
对话、独白、旁白都采用代言体,在戏曲、歌剧中则通常用唱词来表现。
剧本中的舞台指示是以剧作者的口气来写的叙述性的文字说明,包括对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的交代,对剧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形体动作及内心活动的描述,对场景、气氛的说明,以及对布景、灯光、音响效果等方面的要求。
在戏剧发展史上,剧本的出现,大致在戏剧正式形成并成熟之际。
古希腊悲剧从原始的酒神祭礼发展为一种完整的表演艺术,就是以一批悲剧剧本的出现为根本标志的;中国的宋元戏文和杂剧剧本,是中国戏剧成熟的最确实的证据;印度和日本古典戏剧的成熟,也是以一批传世的剧本来标明的。
但是,也有一些比较成熟的戏剧形态是没有剧本的,例如古希腊、罗马的某些滑稽据,意大利的初期即兴喜剧,日本歌舞伎中的一些口头剧目,中国唐代的歌舞小戏和滑稽短剧,以及现代的哑剧等等。
有一种剧本主要追求文学性,不以演出为目的,或不适于上演,被称为“案头剧”、“书斋剧”。
欧洲19世纪的浪漫主义者们曾用戏剧形式写过不少诗作,也是只供人阅读的。
作为戏剧演出活动的文学基础,剧本创作应该处理好文学性和舞台性之间的关系,以演出作为目的和归依。
在实际演出活动中,有的导演根据演出的需要对剧作者所写的剧本进行适当处理,构成一种专供演出的演出本,亦称台本。
演出本一般不改变原剧本的精神实质和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