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在国外发展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诗经》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诗经》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包蕴着中华民族古老而华彩的文明,也是全世界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诗经》不仅在国内被广泛研究,在国外也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自流传之日起,关于《诗经》的研究便不绝如缕,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一些海外汉学家的研究成果卓著,为《诗经》在全世界的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诗经》的流传

据《吐鲁番出土文书》记载,其中有《毛诗郑笺小雅》的残卷,经考古学家研究证实系公元五世纪的遗物,正值“丝绸之路”昌盛的时期,从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诗经》通过“丝绸之路”在国与国之间的流传。“丝绸之路”始于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到公元五世纪,这其中经过了六百多年时间,在此期间因未发现相关史料记载,《诗经》的流传情况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诗经》通过“丝绸之路”向中东地区传播至迟也应该在公元五世纪。

而《诗经》的东传则有确切的史料记载,据中国《南史·梁武帝纪》记载,公元541年朝鲜百济王朝派遣使者请求梁朝派遣讲授《诗经》的博士,梁武帝派学者陆诩前往。而在此之前,据中国《宋史》记载,公元五世纪中叶,日本雄略天皇曾向中国刘宋皇帝致表,其中引用了《诗经》的诗句,可见在此之前,《诗经》已经在日本被流传使用。

《诗经》在欧洲的传播,大约开始于17世纪,通过西方来华的

传教士译介给欧洲读者,起初是以法文的形式出现,直到18世纪才有了英译本,此后便不断有不同的版本出现。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向外扩张的愿望要求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入华的传教士为适应这一要求,加大了介绍古老中国文明的力度,不断出现《诗经》译注。

而北美的《诗经》传入时间比较晚一些,直到二十世纪初才开始出现《诗经》的译注,最早也是由来中国进行传教活动的传教士进行传播,时间大约在19世纪30年代。虽然传入时间较晚,但由于美国经济的崛起,拥有丰富的物质基础,加上许多著名学者的加入,使得北美的《诗经》研究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

《诗经》在俄罗斯的译本最早始于1852年,开始时一些作家、翻译家从法文、英文等文字转译,后来汉学家也加入译介行列。二.《诗经》在国外的研究情况

《诗经》外传之初,大多是以译介的形式在国外呈现,在早期通常被广泛引用,并未进入到深入研究。直到流传一段时间以后,才出现研究性著作。

“丝绸之路”沟通了我国与中东、罗马等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也促进了《诗经》在中东、罗马地区的传播。公元781年(唐建中二年)所立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撰写者景净,叙利亚人,他在碑文中就曾引用《诗经》多处。虽然并没有对《诗经》展开研究,但引用本身就已昭示着对《诗经》理解领悟已经形成。

《诗经》在朝鲜的研究可谓历史悠久,汉代时《诗经》传入,经

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到16世纪,朝鲜大学者许穆精研中国经学,如今仍保存着他的《诗》说,《诗》说阐释并贯彻了中国孔子的诗教思想。到18世纪,《青丘永言》出版,这是朝鲜第一部诗调集,充满了对《诗经》的引录模仿和借鉴,同时其编撰也是借鉴的孔子编订《诗经》的思想和经验。长期的殖民统治之后,到1945年以后,《诗经》研究继续成为韩国学者的进行汉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一些新的评价和译注诞生,其中就有李家源在1972年出版的《诗经》全译本和金学玉1884年出版的全译本。一些研究性著作诞生,金时俊教授的《毛诗研究》(1981年),推重朱熹《诗集传》而批评《毛诗序》另外还有南宫铉的《朱熹文学观研究》、金英美的《诗经赋比兴研究》等,都属于比较传统的《诗经》研究。

《诗经》在日本也得到广泛研究,自公元9世纪第一个日文译本出现后,关于《诗经》的选译、全译和评介从未中断。日本是个的发展也与《诗经》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歌的诗体、内容和风格都深受《诗经》影响。作家纪贯之的《古今和歌集》,其序言中这样写道:“夫和歌者,托其根于心地,发其华于词林。人之在世,不能无为,思虑易迁,哀乐相变,感生于志,吟形于言。是以逸者其声乐,怨者其声悲,可以述怀,可以发愤。动天地,感鬼神,化人伦,和夫妇,莫宜于和歌。和歌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若夫春莺之啭花中,秋蝉之吟树上,虽无曲折,各发歌谣,物皆有之,自然之理也”,几乎是《毛诗大序》的翻版。自二十世纪以来,日本出现一批《诗经》研究的专家,青木正儿在《中国文学概

论》(1936年出版了隋树森所译的中文版),对《国风》、《小雅》、《大雅》与《三颂》作了较为全面而中肯的述评。目田加诚著有《诗经》(1943年),并提出:“《大雅》可说恰是周诗精髓”的观点。冈村繁教授在论文《诗经及其诗人们》(收入《中国诗人论》1986年出版)中,也认为《大雅》中的不少诗篇,忧国忧民,宣扬振兴国家的壮志。白川静的《诗经稿本研究》,则着重用宗教学、民俗学的方法来研究《诗经》,认为古代歌谣都有祝祷的性质,因而《诗经》中的采草、采薪都是具有预祝意义的行为,而“鱼”与“鸟”则可以理解为神灵的化身

《诗经》在欧洲的研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表现出多样性。英国著名汉学家阿瑟·韦理,是《诗经》的译著者与研究者。他从1913年开始从事《诗经》的翻译与研究工作,在1937年出版了《诗经》的译注本。他的研究具有纯文学的倾向,他的译诗以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征加以分类并进行编排,使得读者能够从文学的角度了解《诗经》的思想性与艺术性。法国著名汉学家格拉内,又被译作葛兰言,在1919年出版了《中国古代的祭祀与歌谣》,这是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进行《诗经》研究的开创性著作。在这本著作中,葛兰言致力于中国的古代宗教文化研究,用比较文学、宗教学、民俗学的方法,对《诗经》的祭祀庆典和爱情婚姻的诗歌,作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考察,开拓了《诗经》研究的视野。著名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擅长从中国的方言学与古音韵来研究《诗经》,他在1932年出版的《诗经研究及诗经的韵律》,就是这方面的名作。从语言学角度研究《诗经》,对《诗经》的一些

诗章作出较合情理的解释,这是高本汉对《诗经》研究的贡献。

《诗经》在北美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其在美国的研究状况,最初由传教士进行传播式的引进,到20世纪开始被深入研究,而《诗经》在美国的研究又可被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诗体研究方面,耶鲁大学金守拙于1939年发表《论<诗经>中的不合律现象》,斯坦福大学苏源熙于1997年发表《<诗经>中的重复、韵律与置换》。2.艺术特色方面研究:耶鲁大学麦克诺顿教授于1963年发表《<诗经>的艺术:复合意向》等。3.写作手法方面研究:布朗大学的DoreJ.Levy的《对<诗经>中赋的再审视等。4、韩诗外传与三家诗方面研究:哈佛大学海陶玮教授于1948年发表的《韩诗外传与三家诗》等。5《诗经》内容方面的研究:华盛顿大学Mark Laurent Asselin于1997年发表的《通过东汉赋看鲁诗对<关雎>的解读》,以及i于1997年发表的《对<诗经>中鸠的辨析》。可见《诗经》在美国的研究成果是十分卓著的。

《诗经》在俄罗斯的研究也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俄国著名学者王西里与阿列克谢耶夫是早期的《诗经》译介者与研究者。王西里院士1880年出版专著《中国文学史纲要》,其中便有对《诗经》较为有系统的评述,他认为《诗经·国风》基本上属于民间口头创作的歌谣。前苏联时期,著名汉学家费德林院士,于1958年出版了《〈诗经〉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对《诗经》的起源,《诗经》的风、雅、颂,研究《诗经》的历代著名学者的主要学术观点,作了较有系统的阐释和评述,并对《诗经》中的民歌、故事、传说、谚语、格言、词汇与韵律,作了综合性的研究,并对《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