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在国外发展状况

合集下载

《诗经》在韩国的传播与研究

《诗经》在韩国的传播与研究

《诗经》在韩国的传播与研究《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部古代诗集的传播与研究在韩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

《诗经》最早在韩国的传播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的新罗时代,当时的韩半岛与中国的交流频繁,文化的交流也随之而来。

《诗经》的主题以及诗歌的艺术形式对当时的韩国文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有才华的韩国文人开始创作仿《诗经》的作品。

《诗经》在韩国的研究工作则较晚兴起。

20世纪60年代以前,韩国学界并没有太多关于《诗经》的研究成果。

随着韩国学界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日益增加,对《诗经》的研究也逐渐展开。

在韩国的《诗经》研究中,最重要的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诗经》的翻译和注释研究,二是对《诗经》的文化传统研究。

在翻译和注释方面,许多韩国学者努力将《诗经》的意义和艺术表达准确地转化为韩文。

他们深入研究了汉字的意义和用法,通过对古代词语和用法的解读,尽力让韩国读者能够理解和欣赏《诗经》的内涵。

许多韩国学者也开始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上,与世界范围内的学者进行交流和讨论。

在文化传统研究方面,许多韩国学者探讨了《诗经》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以及它在韩国文化中的地位。

他们研究了《诗经》中诗歌的主题和风格,分析诗歌作者的社会背景和心理状态。

他们也研究了《诗经》对中国古代音乐、礼仪等方面的影响,并探索了它在韩国古代音乐和礼仪方面的应用。

在韩国,《诗经》被广泛地传播和研究不仅是因为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更是因为它与韩国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

《诗经》中的诗歌表达了人类生活的普遍情感和价值观,这些情感和价值观在韩国文化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诗经》在韩国的传播与研究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韩国学者在不断努力解读《诗经》的也在探索它对韩国文化的重要影响和意义。

随着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不断增加,人们对《诗经》的研究和传播将会继续深入进行,为促进中韩文化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

《诗经》在韩国的传播与研究

《诗经》在韩国的传播与研究

《诗经》在韩国的传播与研究《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它包含了大量的古代民歌和乐府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自诗经问世以来,一直在中国文化和文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韩国作为中国的邻国,自古以来一直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其中《诗经》也不例外,它在韩国的传播与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诗经》在韩国的传播历史。

据历史记载,早在公元6世纪,隋唐时期,韩国的高僧们就开始翻译《诗经》等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传入韩国。

而在7到8世纪的统一新罗时期,佛教文化在韩国达到了鼎盛,不少佛教经典和文学作品也随之传入。

在这些佛教文化的影响下,一些传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比如《诗经》也被重新诠释和传播。

中韩两国在古代有着频繁的文化交流,隋唐时期韩国曾多次派遣使节到中国求学,中国士人也有到韩国传授知识的情况。

在这些交流中,中国的文学作品自然也随之传入了韩国,其中《诗经》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看一下《诗经》在韩国的研究现状。

随着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在韩国的深入,对《诗经》的研究也逐渐走向成熟。

在韩国,有不少学者致力于《诗经》的研究工作,他们通过对《诗经》的文字、音韵、意象以及历史背景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使人们对《诗经》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韩国的学者通过对《诗经》的典故和流传史的研究,发现《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鼎盛时期的产物,并且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诗经》的翻译和注释工作也得到了韩国学者的积极参与,通过翻译和注释的工作,人们更容易理解《诗经》的内容和内涵。

《诗经》在韩国的研究也受到了文化领域的高度重视。

随着韩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机构和学术机构开始关注《诗经》的研究工作,他们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出版专著、举办讲座等方式,促进《诗经》在韩国的传播与研究。

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也设立了相关的研究机构和课程,开设《诗经》相关的课程,拓宽了学生对《诗经》的了解和研究。

诗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诗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诗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诗歌总集,其研究历史悠久,成果丰硕。

在国内,对《诗经》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涵盖了文献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等多个领域。

在国外,随着汉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对《诗经》的研究也逐渐深入。

在国内,对《诗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献考证、文学审美、文化内涵等方面。

在文献考证方面,学者们通过对《诗经》的文本比勘、版本考证等,对《诗经》的成书过程、流传情况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文学审美方面,学者们通过对《诗经》的诗歌艺术、美学价值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诗经》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在文化内涵方面,学者们通过对《诗经》所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诗经》在文化史上的价值。

在国外,对《诗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汉学领域。

国外学者通过对《诗经》的译介、注释、比较研究等方式,对《诗经》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其中,对《诗经》的译介和注释是国外学者研究《诗经》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诗经》的翻译和注释,国外学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诗经》的文本内容和语言特点,进一步探究《诗经》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此外,随着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对《诗经》的研究也逐渐呈现出跨文化、跨学科的特点。

国内外学者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探究《诗经》的跨文化传播和影响,进一步揭示了《诗经》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总之,《诗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展开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未来,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跨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对《诗经》的研究将更加广泛和深入,进一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

《诗经》在韩国的传播与研究

《诗经》在韩国的传播与研究

《诗经》在韩国的传播与研究《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自问世以来就在东亚地区广泛传播与研究。

韩国作为中国的邻国,对《诗经》的传播与研究一直有着特殊的关注与热情。

本文将从《诗经》在韩国的传播历史、在韩国的研究现状以及对韩国文化的影响等方面展开探讨。

《诗经》的传播历史《诗经》最早传入韩国的时间可以追溯到汉代。

当时的中国文化与韩国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中国经典文化作品透过各种途径传入韩国。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经典之一,也随着这种文化交流进入了韩国。

在三国时代,王仁在《女史箴图》中就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这也说明《诗经》早已经成为了韩国文化的一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诗经》在韩国的传播逐渐加深,逐渐被韩国人民所认知与喜爱。

尤其在高丽时代,《诗经》在韩国的传播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佛教在韩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影响,而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诗经》也随着佛教文化被更多地传颂于韩国。

最为著名的就是高丽的《竹窗和尚诗选》,这是高丽时代的一部关于佛教文化的诗集,其中就收录了不少《诗经》的诗句,在当时形成了特有的文化现象。

这也为《诗经》在韩国的传播与研究奠定了基础。

经过了朝鲜时代与近现代的变迁,《诗经》在韩国的传播也更加广泛与深入。

在韩国现代化进程中,《诗经》作为中国的古代经典文化之一在韩国得到更多地关注。

不仅在学术界有了更多的研究成果与成果,同时也得到了更多地社会认同与传播。

在韩国的学校教育中,《诗经》作为中国古代经典文化的重要体现也被更多地引入了教育体系中。

《诗经》在韩国的传播历史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不断加深的过程。

至今,不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社会中,《诗经》作为中国经典文化在韩国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诗经》在韩国的研究现状《诗经》在韩国的研究始于高丽时代,当时就有一些学者对《诗经》进行了一些研究。

但真正系统性的研究要从朝鲜时代开始。

朝鲜时代的经学研究将《诗经》视作经典之一,同时也对《诗经》进行了更为深入地研究与阐释。

《诗经》在韩国的传播与研究

《诗经》在韩国的传播与研究

《诗经》在韩国的传播与研究古代中国的《诗经》自问世以来,就以其深刻的哲理、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东亚地区广为流传和研究。

尤其在韩国,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在那里也有着悠久的传播与研究历史。

本文将从《诗经》在韩国的传播、研究现状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我们来看《诗经》在韩国的传播历史。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韩国三国时期(公元前57年-公元668年)就已开始传入韩国。

随后,韩国在统一新罗时期(公元668年-935年)和高丽时期(公元918年-1392年)继续加强与中国文化的交流,使得《诗经》得以在韩国广泛传播。

在传播过程中,韩国学者对《诗经》进行了翻译和研究,促进了《诗经》在韩国文化领域的深入影响。

我们来看《诗经》在韩国的研究现状。

韩国自20世纪初就开始了对《诗经》的研究工作,建立了一系列研究机构和学术交流平台,如韩国《诗经》学会、《诗经》研究杂志等,推动了《诗经》在韩国的研究与传承。

韩国学者对《诗经》进行了深入的文本解读、历史考据以及汉字的音韵学方面的研究,为世界学术界对《诗经》的认识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见。

值得一提的是,韩国学者还将《诗经》与韩国本土文化相结合,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交流研究。

他们通过比较《诗经》中的文化与韩国本土文化之间的异同,探讨了《诗经》对韩国文化的影响与启示,丰富了《诗经》的研究层面,也为韩国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我们来看《诗经》在韩国的影响。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的典范之作,在韩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教育方面来看,韩国的学校教育中就对《诗经》进行了广泛的传授与研习,使得《诗经》在韩国学生中得以传承与发扬。

从文学创作方面来看,韩国的一些文学作品中也融入了《诗经》的文化元素,使得《诗经》在韩国的文学领域产生了诸多的艺术碰撞与创新。

从文化交流方面来看,韩国学者与中国学者对《诗经》的研究交流促进了两国在人文领域的交流,促进了双方文化的沟通与共融。

诗经英译的国外研究现状

诗经英译的国外研究现状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珍品,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自从翻译传入国外以来,诗经的英译便成为了国外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以下是诗经英译的国外研究现状的相关参考内容。

1.早期的诗经英译研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国文学翻译的兴起,一些学者开始着手研究诗经的英译。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詹姆斯·列金顿(James Legge)的《中国经典丛书》(The Chinese Classics)。

这部翻译涵盖了诗经的大部分内容,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文化传统的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加,人们对于诗经中文化传统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一些国外学者试图通过研究诗经的英译来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

例如,约翰·郁伯(John Yewell)在他的研究中指出,诗经的英译既是一种语言和文化的转换,同时也是对于文化认同和认同危机的思考。

3.社会历史的研究除了文化方面的研究,诗经英译也涉及到社会历史的研究。

一些学者认为,诗经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面镜子,对于研究中国社会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诗经的英译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家庭结构等方面。

例如,大卫·洛伊(David Lowe)在他的研究中探讨了诗经中关于君王权力和人民支配的表达方式,并对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进行了分析。

4.诗歌形式的翻译策略诗经是一部以诗歌形式表现的文学作品,是以五言句式为主,也包含了一些其他句式。

因此,在诗经的英译中,研究者们面临着如何保持原作诗歌结构和节奏的问题。

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例如使用押韵和平行句式等,以保持诗经的原始韵律。

伊莉莎白·韦克斯(Elizabeth Wegener)在她的研究中探讨了这一问题,并提出了一种基于音韵和语音的翻译方法。

5.跨文化交流的研究最近几十年来,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研究也成为了诗经英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些学者试图通过研究诗经的英译探讨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诗经》在韩国的传播与研究

《诗经》在韩国的传播与研究

《诗经》在韩国的传播与研究1. 引言1.1 概述《诗经》在韩国的传播与研究《诗经》作为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学之一,自古以来就在韩国有着广泛的传播和研究。

《诗经》中的诗歌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深受韩国文人士大夫的喜爱。

在韩国历史的不同时期,《诗经》通过各种方式被传播到韩国,对当地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对《诗经》的翻译和研究也得到了进一步推动。

越来越多的韩国学者开始关注《诗经》,并致力于翻译、解读和研究《诗经》中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

这种跨国的学术交流不仅有助于增进中韩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也为《诗经》在韩国的更广泛传播和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重点探讨《诗经》在韩国的历史背景、翻译与传播、对韩国文化的影响、学术界的研究现状以及对韩国文学创作的启发等方面,希望能够全面展现《诗经》在韩国的传播与研究的重要性,同时展望《诗经》在韩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2. 正文2.1 《诗经》在韩国的历史背景《诗经》在韩国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新罗时代,当时朝鲜半岛上的文化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化和文学作品被引进韩国,其中包括《诗经》。

《诗经》作为中国最古老的诗歌集,被韩国学者们视为优秀的文学遗产,开始在韩国文化中产生影响。

随着时代的变迁,朝鲜半岛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背景,使得《诗经》在韩国的传播和研究具有特殊意义。

在朝鲜王朝时期,许多学者开始研究《诗经》,尝试将其中的古文诗翻译成韩文,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传播这部经典作品。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韩国学者们对《诗经》的翻译和研究工作更加系统和深入。

他们通过比较文献资料以及与中国学者的交流,不断提高对《诗经》的理解和研究水平。

《诗经》也逐渐融入到韩国文学与文化中,成为韩国文学创作的重要启发之源。

《诗经》在韩国的历史背景十分丰富多彩,它不仅为韩国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韩国学者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和学术话题。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相信《诗经》在韩国的地位和影响将会继续扩大,为韩国文化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诗经》在韩国的传播与研究

《诗经》在韩国的传播与研究

《诗经》在韩国的传播与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自古以来一直备受推崇。

随着中韩两国交流的不断加深,韩国学者对《诗经》的研究也日益活跃起来。

由于中韩文化传统的相似性,以及《诗经》所蕴含的丰富意蕴和历史背景,使得这部古代文集在韩国的研究备受关注。

韩国学者希望通过对《诗经》的研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探究其中的哲理与智慧,为中韩文化交流和互相学习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探讨《诗经》在韩国的传播和研究现状,对于促进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备受推崇。

而在韩国,虽然与中国有一定的文化联系,但对于《诗经》的传播和研究却并不十分广泛。

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诗经》在韩国的传播和研究现状,分析韩国学者对《诗经》的解读,探讨《诗经》在韩国学术界中的影响和意义,以及对韩国学术界对《诗经》的评价。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探讨,我们希望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诗经》在韩国的传播和接受情况,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本文旨在为了促进《诗经》在韩国的研究和传播,进一步加深中韩两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推动中韩文化的互相渗透和发展。

2. 正文2.1 韩国对《诗经》的传播《诗经》作为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之一,自古以来一直在韩国有着广泛的传播。

韩国对《诗经》的传播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诗经》被引入韩国并被传播到当地的文化领域。

在韩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些重要的文化活动和学术研究都援引了《诗经》的经典意义。

在现代,随着中韩文化交流的增多,《诗经》在韩国的传播也更加广泛。

一些翻译家、学者根据《诗经》的内容和文化内涵进行翻译和研究,将其介绍给更多的韩国读者和学者。

《诗经》在韩国也经常被引用在各种文化活动中,如音乐、舞蹈、戏剧等,这些表演形式将《诗经》的文化价值通过艺术的形式传达给更多的观众。

在学术研究领域,《诗经》也被多次提及和讨论,韩国学者通过对《诗经》的研究,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促进了中韩文化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诗经》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诗经》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包蕴着中华民族古老而华彩的文明,也是全世界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

《诗经》不仅在国内被广泛研究,在国外也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自流传之日起,关于《诗经》的研究便不绝如缕,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一些海外汉学家的研究成果卓著,为《诗经》在全世界的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诗经》的流传
据《吐鲁番出土文书》记载,其中有《毛诗郑笺小雅》的残卷,经考古学家研究证实系公元五世纪的遗物,正值“丝绸之路”昌盛的时期,从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诗经》通过“丝绸之路”在国与国之间的流传。

“丝绸之路”始于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到公元五世纪,这其中经过了六百多年时间,在此期间因未发现相关史料记载,《诗经》的流传情况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诗经》通过“丝绸之路”向中东地区传播至迟也应该在公元五世纪。

而《诗经》的东传则有确切的史料记载,据中国《南史·梁武帝纪》记载,公元541年朝鲜百济王朝派遣使者请求梁朝派遣讲授《诗经》的博士,梁武帝派学者陆诩前往。

而在此之前,据中国《宋史》记载,公元五世纪中叶,日本雄略天皇曾向中国刘宋皇帝致表,其中引用了《诗经》的诗句,可见在此之前,《诗经》已经在日本被流传使用。

《诗经》在欧洲的传播,大约开始于17世纪,通过西方来华的
传教士译介给欧洲读者,起初是以法文的形式出现,直到18世纪才有了英译本,此后便不断有不同的版本出现。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向外扩张的愿望要求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入华的传教士为适应这一要求,加大了介绍古老中国文明的力度,不断出现《诗经》译注。

而北美的《诗经》传入时间比较晚一些,直到二十世纪初才开始出现《诗经》的译注,最早也是由来中国进行传教活动的传教士进行传播,时间大约在19世纪30年代。

虽然传入时间较晚,但由于美国经济的崛起,拥有丰富的物质基础,加上许多著名学者的加入,使得北美的《诗经》研究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

《诗经》在俄罗斯的译本最早始于1852年,开始时一些作家、翻译家从法文、英文等文字转译,后来汉学家也加入译介行列。

二.《诗经》在国外的研究情况
《诗经》外传之初,大多是以译介的形式在国外呈现,在早期通常被广泛引用,并未进入到深入研究。

直到流传一段时间以后,才出现研究性著作。

“丝绸之路”沟通了我国与中东、罗马等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也促进了《诗经》在中东、罗马地区的传播。

公元781年(唐建中二年)所立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撰写者景净,叙利亚人,他在碑文中就曾引用《诗经》多处。

虽然并没有对《诗经》展开研究,但引用本身就已昭示着对《诗经》理解领悟已经形成。

《诗经》在朝鲜的研究可谓历史悠久,汉代时《诗经》传入,经
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到16世纪,朝鲜大学者许穆精研中国经学,如今仍保存着他的《诗》说,《诗》说阐释并贯彻了中国孔子的诗教思想。

到18世纪,《青丘永言》出版,这是朝鲜第一部诗调集,充满了对《诗经》的引录模仿和借鉴,同时其编撰也是借鉴的孔子编订《诗经》的思想和经验。

长期的殖民统治之后,到1945年以后,《诗经》研究继续成为韩国学者的进行汉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一些新的评价和译注诞生,其中就有李家源在1972年出版的《诗经》全译本和金学玉1884年出版的全译本。

一些研究性著作诞生,金时俊教授的《毛诗研究》(1981年),推重朱熹《诗集传》而批评《毛诗序》另外还有南宫铉的《朱熹文学观研究》、金英美的《诗经赋比兴研究》等,都属于比较传统的《诗经》研究。

《诗经》在日本也得到广泛研究,自公元9世纪第一个日文译本出现后,关于《诗经》的选译、全译和评介从未中断。

日本是个的发展也与《诗经》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歌的诗体、内容和风格都深受《诗经》影响。

作家纪贯之的《古今和歌集》,其序言中这样写道:“夫和歌者,托其根于心地,发其华于词林。

人之在世,不能无为,思虑易迁,哀乐相变,感生于志,吟形于言。

是以逸者其声乐,怨者其声悲,可以述怀,可以发愤。

动天地,感鬼神,化人伦,和夫妇,莫宜于和歌。

和歌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若夫春莺之啭花中,秋蝉之吟树上,虽无曲折,各发歌谣,物皆有之,自然之理也”,几乎是《毛诗大序》的翻版。

自二十世纪以来,日本出现一批《诗经》研究的专家,青木正儿在《中国文学概
论》(1936年出版了隋树森所译的中文版),对《国风》、《小雅》、《大雅》与《三颂》作了较为全面而中肯的述评。

目田加诚著有《诗经》(1943年),并提出:“《大雅》可说恰是周诗精髓”的观点。

冈村繁教授在论文《诗经及其诗人们》(收入《中国诗人论》1986年出版)中,也认为《大雅》中的不少诗篇,忧国忧民,宣扬振兴国家的壮志。

白川静的《诗经稿本研究》,则着重用宗教学、民俗学的方法来研究《诗经》,认为古代歌谣都有祝祷的性质,因而《诗经》中的采草、采薪都是具有预祝意义的行为,而“鱼”与“鸟”则可以理解为神灵的化身
《诗经》在欧洲的研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表现出多样性。

英国著名汉学家阿瑟·韦理,是《诗经》的译著者与研究者。

他从1913年开始从事《诗经》的翻译与研究工作,在1937年出版了《诗经》的译注本。

他的研究具有纯文学的倾向,他的译诗以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征加以分类并进行编排,使得读者能够从文学的角度了解《诗经》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法国著名汉学家格拉内,又被译作葛兰言,在1919年出版了《中国古代的祭祀与歌谣》,这是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进行《诗经》研究的开创性著作。

在这本著作中,葛兰言致力于中国的古代宗教文化研究,用比较文学、宗教学、民俗学的方法,对《诗经》的祭祀庆典和爱情婚姻的诗歌,作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考察,开拓了《诗经》研究的视野。

著名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擅长从中国的方言学与古音韵来研究《诗经》,他在1932年出版的《诗经研究及诗经的韵律》,就是这方面的名作。

从语言学角度研究《诗经》,对《诗经》的一些
诗章作出较合情理的解释,这是高本汉对《诗经》研究的贡献。

《诗经》在北美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其在美国的研究状况,最初由传教士进行传播式的引进,到20世纪开始被深入研究,而《诗经》在美国的研究又可被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诗体研究方面,耶鲁大学金守拙于1939年发表《论<诗经>中的不合律现象》,斯坦福大学苏源熙于1997年发表《<诗经>中的重复、韵律与置换》。

2.艺术特色方面研究:耶鲁大学麦克诺顿教授于1963年发表《<诗经>的艺术:复合意向》等。

3.写作手法方面研究:布朗大学的DoreJ.Levy的《对<诗经>中赋的再审视等。

4、韩诗外传与三家诗方面研究:哈佛大学海陶玮教授于1948年发表的《韩诗外传与三家诗》等。

5《诗经》内容方面的研究:华盛顿大学Mark Laurent Asselin于1997年发表的《通过东汉赋看鲁诗对<关雎>的解读》,以及i于1997年发表的《对<诗经>中鸠的辨析》。

可见《诗经》在美国的研究成果是十分卓著的。

《诗经》在俄罗斯的研究也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俄国著名学者王西里与阿列克谢耶夫是早期的《诗经》译介者与研究者。

王西里院士1880年出版专著《中国文学史纲要》,其中便有对《诗经》较为有系统的评述,他认为《诗经·国风》基本上属于民间口头创作的歌谣。

前苏联时期,著名汉学家费德林院士,于1958年出版了《〈诗经〉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对《诗经》的起源,《诗经》的风、雅、颂,研究《诗经》的历代著名学者的主要学术观点,作了较有系统的阐释和评述,并对《诗经》中的民歌、故事、传说、谚语、格言、词汇与韵律,作了综合性的研究,并对《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杰
出的艺术成就作了高度的评价。

通过了解《诗经》在国外的流传和研究状况,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挖掘《诗经》的意义和价值,这对于我们弘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和深厚文化底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