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仁不好学_其蔽也愚串讲
读“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所思

读“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所思1. 引言1.1 什么是好仁不好学好仁不好学,是指一个人有着良好的品德和仁爱之心,但却不善于学习和自我提升。
他们可能懒惰、敷衍了事、固执己见,不愿意接受新知识或改变自己的观念。
这种现象在社会中并不罕见,而且往往会导致个人的愚昧和局限性。
好仁不好学的人往往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域,不愿意尝试挑战和改变,导致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和理解有限,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好仁不好学会导致个人的认知闭塞和心智的贫乏,失去了不断提升和进步的机会。
为了避免好仁不好学导致愚昧,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断开拓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智慧的好人。
1.2 为什么好仁不好学会导致愚昧好仁不好学会导致愚昧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好仁不好学可能导致知识的匮乏。
如果一个人只注重道德修养而忽视学习,那么他的见识和知识将会受到限制。
在现代社会,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好仁不好学可能导致个人的局限性。
一个人如果只顾及自己的道德品质而不注重学习,往往容易陷入狭隘的境地,无法开阔自己的视野,无法适应社会的多样性。
好仁不好学可能导致个人的无知和愚昧。
一个人如果只重视仁义而不注重学习,往往会对社会和世界的发展缺乏了解,容易被他人利用或者误导,导致自己陷入愚昧的状态。
好仁不好学会导致愚昧的主要原因在于忽视了知识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只有兼顾德行和学识,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更好地实现个人的发展和成长。
我们应该重视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才能避免陷入愚昧的境地。
2. 正文2.1 好仁不好学的现象1. 学习态度消极。
好仁不好学的人往往对学习没有积极的态度,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容易因为固守自己的看法而拒绝接受新知识。
2. 缺乏求知欲望。
好仁不好学的人对知识的渴求度比较低,对世界的探索欲望不强,对未知事物和现象缺乏兴趣,容易产生对知识的枯燥和无趣感。
高中语文《好仁不好学》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两课时)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共有七节,每一节基本围绕一个主题来选择和编排《论语》中的材料,所选择的材料往往是学习古代汉语的经典篇章,而且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第一节《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主要内容是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
第二节《当仁,不让于师》,主要内容是孔子与弟子的关系。
第三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主要内容是孔子的生存智慧。
第四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要内容是孔子的“仁”的学说,亦即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
第五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主要内容是孔子对“义”的持守。
第六节《有教无类》,主要内容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第七节《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主要内容是孔子“学”这一概念的特殊意义。
本单元采用现在这种形式编排,是为了使学生对《论语》及孔子有一系列专题性的了解,也是为了把《论语》中最精华的部分呈现给学生。
学情分析对于孔子和《论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
初中学过《<论语>十则》和高中必修一的“名著导读”部分,把《论语》列为必读的内容。
近年来,福建省高考把《论语》列为必考“三大文化经典”之一,学生从思想上极为重视。
所以,学习本单元,学生不仅有兴趣,而且有基础。
但是,《论语》内容言简意丰,博大精深,学生理解存在一定困难,需要老师有效地指导。
教学目标1、学生学习选文,在学习中涉及材料的思想、表达艺术及词汇等多方面的问题。
2、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选文,比较深入地了解孔子的思想,尤其是了解他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3、使学生通过了解孔子的思想、通过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教学过程本节主要内容是了解孔子“学”这一概念的特殊意义。
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我们学习了第1—5则。
以下是内容:1、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论语·季氏》)2、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经典课件资料 共36页

• 1985年,霍金又因肺炎进行了穿气管手术,此后, 他完全不能说话,依靠安装在轮椅上的一个小对
话机和语言合成器与人进行交谈;看书必须依赖
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需要请人将每一页 都摊在大桌子上,然 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
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故事,告诉人们“勤奋 来自抱负”。
•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三次去考举人, 均遭失败,后来立志学医,勤而不怠,终 于写出了传世的巨著《本草纲目》。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 一味地喜欢仁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愚 蠢。
东郭先生与狼 主人公,就因为没明辨是非
农夫与蛇
而带来麻烦甚Leabharlann 送了命。春秋时期,宋楚在弘大战,楚军正在渡河, 宋有大将建议趁此消灭楚军。宋襄公为了表 示“仁”,等楚军渡河再战。结果宋军大败, 宋襄公也因伤了腿而送命.
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 一味地喜欢聪明而不喜欢学,它的 弊病是放浪没有准则。
一个人的品质要通过努 力学习去完善,如果不 加强学习,不善于运用, 即使有“仁”“智”等 美德也会害人害己。
古代好学的例子
天才来自勤奋 有人问寺院里的大师:“为什么念佛时要敲 木鱼?”大师说:“名为敲鱼,实为敲 人。”“为什么不敲鸡呀,羊呀?偏偏敲鱼 呢?“大师笑着说:“鱼儿是世间最勤快的 动物,整日睁着眼,四处游动。这么至勤的 鱼儿要时时敲打,何况懒惰的人呢!” “懒惰”是个很有诱惑力的怪物,人的一生 谁都会与这个怪物相遇。
• 马克思花了40年的心血,转写了《资本论》。他 为了搜集详实的材料,他仔细钻研和做过摘要的 书达1500多种。他在出外散步时总要带上笔记本, 并且不时地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和他认为有用 的东西都记在上面。他还常常在室内踱来踱去, 一边走,一边思考,长年累月竟把门窗之间的地 毯踩成了一条浅沟,好似穿过草地的一条羊肠小 道。他经过勤奋的学习和研究,终于在逝世前完 成了《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二卷、第三卷的初稿。
【高中语文】好仁而不好学,其蔽也愚ppt精品课件

【赏析】
显然,孔子承认每个人从出生起,他们 那么,我们将如何缩小,甚至是消除这种 差别呢?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学习。
•本章重点提到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孔 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 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 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 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 正。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 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 这是值得借鉴的。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 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 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 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 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 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 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 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 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 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 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 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 病是狂妄自大。”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1),慎而 无礼则葸(2),勇而无礼则乱,直 而无礼则绞(3)。君子笃(4)于亲, 则民兴于仁,故旧(5)不遗,则民 不偷(6)。”
【注释】 (1)劳:辛劳,劳苦。 (2)葸:音xǐ,拘谨,畏惧的样子。 (3)绞:说话尖刻,出口伤人。 (4)笃:厚待、真诚。 (5)故旧:故交,老朋友。 (6)偷:淡薄。
【译文】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 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 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 ‘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 ‘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 《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 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 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 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 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 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 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孔子说做人

六大准则
第一点,“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仁虽然好,好到成为一个滥好人,没有真正学问的涵养,是非善恶之间分不清,这种好人的毛病就是变成一个大傻瓜。有许多人非常好,仁慈爱人,但儒家讲仁,佛家讲慈悲,盲目的慈悲也不对的,所谓“慈悲生祸害,方便出下流。”不能过分方便,正如对自己孩子们的教育就是这样,乃至本身修养也是如此。
第三点,“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这个问题来了,这个“信”到底指哪个“信”?假使指信用的信,对人言而有信,这还不好?假如好信不好学就是贼——鬼头鬼脑,这怎样解释呢?对人对事,处处守信,怎么会鬼头鬼脑?这里的“信”,至少在《论语》里有两层意义:自信和信人。过分的自信,有时候发生毛病,因为过分自信,就会喜欢去用手段,觉得自己有办法,这个“办法”的结果,害了自己,这就是“其蔽也贼”。
孔子十种人生态度
1.乐:没有一个“苦”字的《论语》
2.仁:柔嫩而真挚
3.讷言敏行
4.靠自己
5.看当下
6.非功利
7.非刑罚
8.知命
9.知礼
10.不迁怒,不贰过 源自第五点,“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脾气大,动辄打人,干了再说,杀了再说,这是好勇,没有真正修养,就容易出乱子。
第六点,“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就是直话直说,胸襟开阔,同第四点好像差不多,直爽的人说真话,心肠直,所谓一根肠子。刚的人一动脸就红了,刚正就不阿,好刚的人不转弯的,决不转变主见。个性很刚的人,若不好学,他的毛病就成狂妄自大,满不在乎。
第二点,“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孔子说有许多人知识非常渊博,而不好学,它的流弊是荡。这就是我们强调过的,在讲第一篇《学而》时所说,学问并不是知识,而是个人做事作人的修养。知识渊博了,就非常放荡、任性,譬如说“名士风流大不拘”,就是荡。知识太渊博,看不起人,样样比人能干,才能很高,没有真正的中心修养,这种就是荡,对自己不够检束,这一类的人也不少。
读“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所思

读“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所思“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是孔子在《论语》中的一句名言,意思是一个人虽然德行好,但是不好学习,就会变得愚昧无知。
这句话告诉人们,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与刻苦的学习精神,才能避免愚昧无知,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这句话启示了我们要注重德行的培养与学习的进步。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
从道德层面来看,“好仁”即是指一个人应该具备良好的品德,以诚实宽容、善良正直、勇于奉献等美德为主要内容。
人的品德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优秀的品德可以使一个人具备健康的人格,道德情操高尚,乐于助人,善良宽容,这样的人才能受人敬重,才能在人际交往中取得成功。
孔子同时告诉我们,仅仅具备良好的品德是不够的,“不好学,其蔽也愚”。
这也是在告诉我们,除了具备良好的品德之外,我们还要注重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与修养,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在当今社会,虽然有些人在道德方面表现出色,但是由于对学习的忽视,导致自己在专业技能、知识储备、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欠缺,最终使得自己无法获得更好的发展与提升。
这就成了“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体现。
我们应该意识到身心并重,注重德行与学识的培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道德和智慧的双重光芒下,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
从个人成长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句话也给我们以启示。
一个人仅有良好的品德是无法保证自己获得成功和幸福的,必须在德行的基础上,不断地学习进步才能够走得更远。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品德与不断学习的精神。
正如著名学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一个人的整个成长取决于他的学习能力。
”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只有不断积累知识,不断提高技能,才能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强自己的竞争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而如果一个人只顾追求个人欢愉,不注重学习,就会形成“其蔽也愚”的局面。
在个人成长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要坚持德行与学识的双重培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方能在未来的道路上披荆斩棘,走向成功。
好仁而不好学,其蔽也愚 (集体备课)[谷风课资]
![好仁而不好学,其蔽也愚 (集体备课)[谷风课资]](https://img.taocdn.com/s3/m/129d566889eb172dec63b762.png)
诚实 广泛 亲近有仁德的人
泛指敬重年长的人
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
做到这几点以后还有力量
文。”
古代文献。主要有诗、 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进家就要孝顺父母,出门
就要敬重长上,谨慎而诚实,广泛地关爱大众而亲近
有仁德的人。做到这几点以后还有力量,就用来学习
礼乐制度和文化知识。” 一类课资
一类课资
6
人民聚居的地方
忠厚诚实
3、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好像,如同
及,赶得上 消独
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文】
• 孔子说:“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一 定有像我孔丘一样忠厚诚实的人,只是比 不上我孔丘喜欢学习啊。”
一类课资
7
【评析】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 他认为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因为 在只有10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 样讲求忠信的人。但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学, 表明他承认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学来的, 并不是“生而知之。”这就从一个角度了 解了孔子的基本精神。
(幸福就是人们的渴求在被得到满足或 部分被得到满足时的感觉,是一种精 神上的愉悦。)
一类课资
27
总结:学了本文的启发
• 陈亢回去后高兴地说:“问一件事情,知道了
三件事:听说了学习《诗》的意义,听说了学
习《礼》的意义,又听说了君子不偏爱自己的
儿子。”
一类课资
23
研读赏析
(一)孔子认为学习的原因是什么?哪几则谈 到这个问题?
1、智力差异【原文】1
• 显然,孔子承认每个人从出生起,他们的智力是有差别的。那么,我们 将如何缩小,甚至是消除这种差别呢?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学习。 也就是说,我们学习的第一个原因就是缩小或消除智力差异。
好仁不好学 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主备人:吴金花【教学目标】1.掌握困、古、敏、言、荡、绞、贤、色、就、正、贰等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积累成语: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等。
2 .能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
3.领悟孔子“学”的内涵,以及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4.分析、评价孔子“不如丘之好学也”、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贤贤易色”观点。
【教学重难点】1、理解孔子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
2、重点领悟孔子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贤贤易色”等原则和方法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3、学以致用,将孔子的思想作为立身处世的准则。
【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感知,疏通文意1.初读感知【问题1】你认为孔子所说的“学”有哪些内涵?对你有什么启发?【问题2】本课所选录的10章中包含了孔子“学”内涵的哪几个方面?2.诵读感知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
3.总结归纳为什么要学(第1、2、3章)什么是学的基本内涵(第4、5、6章)什么是好学(第7、8章)学什么(第9、10、11章)3.完成《步步高》基础知识练习第二课时:文本研读重点研读:学的基本内涵串讲字词句,温故知新。
一词多义贼:其蔽也贼(害)趋:鲤趋而过庭(快走)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强盗)(孔子)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趋向,奔向)几落贼手死(敌人)其太子丹乃阳会荆轲为贼(刺客)就:就有道而正焉(接近,靠近)是天下之大贼也(祸患,祸害)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完成,达到)闻:子亦有异闻乎?(名词,教导)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即使)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动词,听说)偷: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刻薄,不厚道)善为国者,仓禀虽满,不偷于农(苟且,得过且过)楚有善为偷者(偷窃)通假字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女”通”汝”)好知不好学(“知”通“智”)今也则亡(“亡”通“无”)出则弟(“弟”通“悌”)词类活用①其蔽也贼:名词活用作动词,害人害己②事父母,能竭其力:使动用法,使……尽③贤贤易色:第一个“贤”,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贤;第二个“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有才德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原文】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 弟,谨(4)而信,泛(5)爱众,而亲仁(6),行有余 力(7),则以学文(8)。”
【注释】(1)弟子:年轻人。 (2)入:古代时父子 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 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 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3)出: 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 是说出门就要敬重年长的人。 (4)谨:寡言少语 称之为谨。 (5) 泛:广泛的意思。 (6)仁:仁人, 有仁德之人。 (7)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8) 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 识。
5【原文】子曰:“恭而无礼则劳(1),慎而无礼 则葸(2),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3)。君 子笃(4)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5)不遗,则民 不偷(6)。” 【注释】(1)劳:辛劳,劳苦。(2)葸:音xǐ,畏 惧。(3)绞:急切,不容忍而伤人。(4)笃:厚待、 真诚。(5)故旧: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故交,老朋 友。(6)偷:浇薄,不厚道。
【评析】这里,孔子极为称赞他的得意门生颜回, 认为他好学上进,自颜回死后,已经没有如此好 学的人了。在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中,他特别谈到 不迁怒、不贰过这两点,也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教 育学生,重在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这其中包含 有深刻的哲理。
9【原文】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 人。”
【译文】孔子说:“古代学习的人是为了自己 (增加学识、修养道德),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向 别人卖弄。”
【译文】孔子说:“一味谦恭而不拿礼来作节制, 就会很辛苦;一味慎重而不拿礼来作节制,就会 畏首畏尾;一味勇猛而不拿礼来作节制,就会犯 上作乱、闯祸;一味直率而不拿礼来作节制,就 会急切而伤害人;在上位的人对父母、亲族笃厚, 那么老百姓就会兴起仁厚之风;在上位的人不遗 弃旧交,那么老百姓就不会不厚道。” 【评析】“恭”、“慎”、“勇”、“直”等德 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以“礼”作指导,只有在 “礼”的指导下,这些德的实施才能符合中庸的 准则,否则就会出现“劳”、“葸”、“乱”、 “绞”,就不可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译文】孔子说:“后生小子进家就要孝顺父母; 出门就要敬重长上,谨慎而诚实,寡言少语,广 泛地关爱大众而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到这几点以 后还有力量,就用来学习礼乐制度和文化知识。”
本课所选的“语录”共有11章,可把全文切分 成: 为什么要学(第1、2、3、4 、9章) 什么是好学(第7、8章) 学什么(第5、6、 10、 11章)
8【原文】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1),不贰过(2),不幸 短命死矣。今也则亡(3),未闻好学者也。” 【注释】(1)迁怒:把自己的怒气发泄到另外一个 人身上。(2)“贰”是重复、一再的意思。不贰过: 不重犯早先犯过的错误。 (3)亡:同“无”。 【译文】鲁哀公问道:“你的学生哪个好学?” 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好学,不把自己 的怒气(或者对某人的怒气)发泄到另外一个人 身上,不重犯早先犯过的错误。他不幸短命死了。 现在就没有好学的了,再没听说过好学的人了。”
7【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 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谓好 学也已。” 【注释】(1)就:靠近、接近。(2)有道:指有道 德的人。(3)正:匡正、端正。 【译文】孔子说:“有德者吃东西不追求饱足, 居住不追求安逸,做事勤勉而言谈谨慎,接近有 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可以说是好学 了。” 【评析】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 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在工作方面应当勤 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 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
好仁不好学,虚词的用 法。 2.准确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
3【原文】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不如丘之好学也。” 之1:的;之2:取独;忠信: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忠厚诚实的人 【译文】孔子说:“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 一定有像我孔丘一样忠厚诚实的人,只是比不上 我孔丘喜欢学习啊。” 【评析】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认为 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因为在只有10户人 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但 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学,表明他承认自己的德性和 才能都是学来的,并不是“生而知之”。这就从 一个角度了解了孔子的基本精神。
6【原文】子夏曰:“贤贤(1)易(2)色;事(3) 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与朋友交, 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1)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 尊重。第二个“贤”指有才有德的人;贤贤即尊 重贤者。 (2)易:动词,轻视。 (3)事:侍奉 (4)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献其 身。 【译文】子夏说:“尊重有才有德的人而看轻女 色;侍奉父母,能够竭尽自己的力量;侍奉君上, 能够贡献自己的身家性命;跟朋友交往,说话诚 实有信用。这种人,虽说没学,我也一定说他学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