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导学案答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2019高中语文同步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应用体验之旅第七节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含答案

【新人教版】2019高中语文同步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应用体验之旅第七节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含答案

应用体验之旅七、好仁不勤学,其蔽也愚一、基础知识1、以下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好知不勤学,其蔽也荡B、今也则亡,未闻勤学者也C、学而知之者,次也D、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分析:A项,“知”通“智”;B项,“亡”通“无”;D项,“出则弟”的“弟”通“悌”。

答案:C2、以下句子中加点词古今义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故旧不遗,则民不偷.B、与朋友交,一诺千金....C、古之学者为己D、尝独立,鲤趋而过庭....分析:A.古义为“浇薄,不老实”,今义为“盗窃”。

B.古义与今义一致。

C.古义为“修业的人”,今义为“在学术上有必定成就的人”。

D.古义为“单独站立”,今义为“不依赖他人,自主地生计”。

答案:B3、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不贰过君子笃于亲A ..B..鲤趋而过庭敏于事而慎于言..恭而无礼则劳一诺千金C.D.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不学《诗》,无以言...分析:A项,“出错”/“经过”;B项,介词“对”/介词,“在”;C项,“辛苦”/“功绩”;D项均为“说话”。

答案:D4、以下句式和其余三项不一样的是( )A、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B、敏于事而慎于言C、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D、蚓无帮凶之利,筋骨之强分析:A、B、C均为状语后置句,D为定语后置句。

答案:D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回答5~9题。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述而》)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勤学也。

”(《论...语·公冶长》)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好仁不勤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勤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勤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勤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勤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勤学,其蔽也狂。

2022年 云阳中学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修》第一单元第七课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学案2

2022年 云阳中学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修》第一单元第七课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学案2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导学案〔乙〕【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朗读背诵文言知识积累理解课文2.过程与方法:朗读—积累—讨论—展示3.情感态度价值观:“好学〞的含义第一课时预习案1.字音识记绞〔〕葸〔〕笃〔〕于亲慎〔〕于言谨〔〕而信陈亢〔〕趋〔〕而过庭出那么弟〔〕2.通假字①女闻六言六蔽矣乎②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③今也那么亡,未闻好学者也④弟子入那么孝,出那么弟3.根据课文注释,翻译以下论语①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尤其此页;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②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③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④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毕业矿。

〞探究案1.一词多义知生而知之者好知不好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海内存知己其真不知马也孰为汝多知乎好好仁不好学寝室有好女好雨知时节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青春作伴好还乡易贤贤易色愿以十五城请易壁2.古今异义恭而无礼那么劳古义今义今也那么亡古义今义弟子入那么孝,出那么弟古义今义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古义今义尝独立,鲤趋而过庭古义今义3.词类活用①必有忠信如丘者焉②勇而无礼那么乱③故旧不遗,那么民不偷④贤贤易色⑤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4.判断以下句式类型并翻译①生而知之者,上也②学?诗?乎?训练案翻译以下语句①子曰:“恭而无礼那么劳,慎而无礼那么葸,勇而无礼那么乱,直而无礼那么绞。

君子笃于亲,那么民兴与仁;故旧不遗,那么民不偷。

〞②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③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那么亡,未闻好学者也。

〞第二课时预习案翻译以下语句子曰:“弟子入那么孝,出那么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高中语文第1单元论语蚜第7课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语文第1单元论语蚜第7课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第7课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A .⎩⎪⎨⎪⎧ ①其.“恕”乎②尧舜其.犹病诸B .⎩⎪⎨⎪⎧ ①天下之无道也.久矣②不如丘之好学也.C .⎩⎪⎨⎪⎧ ①仲尼岂贤于.子乎②君子之于.天下也D .⎩⎪⎨⎪⎧ ①歌而.过孔子②富而.可求也【解析】 A①②表推测,大概;B①句中语气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②句末语气词,表肯定;C①介词,比,②介词,对于;D①连词,表修饰关系,②连词,如果。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D )A .⎩⎪⎨⎪⎧不贰过.鲤趋而过.庭 B .⎩⎪⎨⎪⎧ 君子笃于亲.泛爱众而亲.仁C .⎩⎪⎨⎪⎧ 居.!吾语女居.无求安D .⎩⎪⎨⎪⎧ 言.而有信不学《诗》,无以言.【解析】 A 组,前一个“过”受副词“不”和数词“贰”的修饰,是动词,当“犯错误”讲;后一个“过”带了宾语“庭”,是动词,当“经过、走过”讲。

B 组,前一个“亲”作介词“于”的宾语,是名词,当“父母亲族”讲;后一个“亲”带了宾语“仁”,是动词,当“亲近”讲。

C 组,前一个“居”是动词,当“坐”讲;后一个“居”是动词,当“居住”讲。

D 组,两个“言”均当“说话”讲。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所指代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 .生而知之.者,上也。

之:指代知识和道理 B .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之:指代“古”即古代文化 C .吾必谓之.学矣。

之:指能做到前面几条的人 D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其:指代君子自己 【解析】 B 项中的“之”并不是指代“古”,即古代文化,而应是指代知识和道理。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B )A .贤.贤易色 B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C .己欲立而立.人 D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解析】 A 贤: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尊重,崇尚;C 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立;D远: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疏远。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一单元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7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一单元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7含解析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君子之“学”教学目标1、布置学生预习选文,掌握词义,积累词语。

2、引导学生分析选文,了解孔子“学”的内涵,进而了解孔子的思想、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3、学以致用,借鉴孔子立身处世的经验,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教学时数1课时(布置学生充分预习)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课文1、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像高山一般令人瞻仰,像大道一般让人遵循。

)2、学=知识+技能+品德修养(人格魅力)二、选文讲析选文1、生译师订正。

重点句:民斯为下矣!==斯民为下矣!(倒装)思考题1、请同学们对照孔子人的分类标准,看看我们自己属于哪一等?自我定位。

思考题2、孔子是人人敬仰的圣贤,他又把自己归入哪一等呢?孔子的自我定位。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即:学而知之者。

次等。

)思考题3、孔子很谦虚,把自己归于“学而知之”的次等,那么他又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好学”的呢?选文3生译师订正。

师:后人尊孔子为圣人,而从选文3的字里行间里不难看出孔子虚怀若谷的美德。

选文1-3侧重讲述孔子在“学”上做得怎么样,其目的主要是为下文4-11的“学”的内涵(内容)张本铺垫。

说来也巧,“学”的内容,也正是我们这堂课要学的主要内容。

4-11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学”的内容作了阐述,其中4、5、9是反面论述,6、7、8、10、11是正面论述,大体思路是这样的。

“学”的内容:“学”之误(4、5、9):4、偏于一端。

(六弊)5、囿于无礼。

(四害)9、背离宗旨。

(为己)“学”之正(6、7、8、10、11)下面我们按照这个思路来梳理、分析选文4-11。

选文4师译或生译师订正。

重点句:吾语女:子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其蔽也愚”(其他5句同)的节奏可这样划分:其蔽也/愚。

这个句子可看做一个变式的判断句。

“也”,句中语气词,表提顿,在这尽于“陈胜者,阳城人也”的“者”的用法,这可从它的译文“它的弊端是愚蠢”得到验证。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导学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导学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认识到学习对于完善仁德的重要性。

2、探讨孔子关于“学”的理念和方法,思考其对现代学习的启示。

3、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追求仁德与智慧的协同发展。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解读“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内涵,领会孔子的思想核心。

(2)分析孔子眼中“学”的重要性以及“学”与“仁”的关系。

2、难点(1)如何将孔子的学习观念与当代社会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观。

(2)深入理解“仁”的概念,并探讨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培养仁德。

三、知识链接1、孔子及其思想孔子(公元前 551 年-公元前 479 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论语》《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全书共 20 篇 492 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四、文本解读“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出自《论语·阳货》。

这句话的意思是: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

孔子强调“仁”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但仅有仁心是不够的,如果不通过学习来增长知识和智慧,就可能会因为缺乏判断力而被人欺骗或误导,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和行为,表现出愚笨的一面。

那么,孔子所说的“学”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在孔子看来,“学”不仅仅是学习书本知识,更包括学习做人的道理、社会的规范、处事的方法等。

通过学习,人们能够明辨是非善恶,懂得礼义廉耻,从而更好地践行仁德。

例如,在《论语》中,孔子教导弟子要“学而时习之”,这里的“习”不仅是复习知识,更是将所学的道理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能力。

又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避免陷入迷茫和困惑。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导学案cy.doc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导学案cy.doc

_____ 通 ______ _____ 通 ______ _____ 通 ______ _____ 通 ______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导学案%1. 导学目标1. 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逐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 领悟孔子“学"内涵,以及其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1. 重点难点1. 理解孔了所说的“学”的特殊含义。

2. 通过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1. 学习方法1. 本课中出现的名句较多,要熟读成诵。

2. 对比现在与孔子所生活的吋代,通过自检,提高我们的学习观与学习能力。

%1. 导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 给加点字注音:敝 _______ a _____________ 袋 ____________ 等于亲 ___________ 畏舉 ___________2.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思。

(1)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2)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3)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4) 弟子入则孝,岀则弟3.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古,敏以求之者也(2) 居!吾语女 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直不好学,英蔽也绞(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5)贤贤易色 ________ 4. 判断下列句了的特殊句式并翻译。

牛而知之者,上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合作探究1. 你认为孔子所说的“学'‘有哪些内涵?从文中找出相关论述,并谈谈对你有什么启发?2. 作为一个当代求学的青年,你是怎么看待这样的“好学”呢?请结合自己的人生体 验,说说你的理解或感受。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一单元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4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一单元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4Word版含解析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困、古、敏、言、荡、绞、贤、色、就、正、贰、等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积累成语: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等。

2 .能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

3.领悟孔子“学”内涵,以及其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4.分析、评价孔子“不如丘之好学也”、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贤贤易色”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孔子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

2、重点领悟孔子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贤贤易色”等原则和方法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3、结合孔子的理念倾向,深入分析“学”的内涵。

【课时建议】二课时【课时过程】教学步骤一:整体感知文本1.初读感知【问题1】你认为孔子所说的“学”有哪些内涵?对你有什么启发?【问题2】本课所选录的10章中包含了孔子“学”内涵的哪几个方面?2.诵读感知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

本课所选的“语录”共有10章,为克服篇数多、教学组织容易松散的缺陷,可把全文切分成:为什么要学(第1、2、3章)什么是学的基本内涵(第4、5、6章)什么是好学(第7、8章)学什么(第4、5、11、10、章)重点研读:学的基本内涵教学步骤二:文本研读1、串讲词句,进行文言知识梳理。

2、师生互动,组织重点问题探讨。

例:(1)对照章节文字,概括孔子所说“学”的基本内涵。

孔子及其弟子所说的“学”,根本意义不是现在常说的学习知识和技能等。

他所说的“好学”主要是从人格修养、道德实践的意义上说。

(2)你最欣赏或最有感触的是哪一点?请说说自己的体会(小组讨论交流)。

3、自主学习,课文其他问题研读。

例:对孔子的“贤贤易色”,你怎么看?4、拓展提升,深入理解文化内涵。

例:“不迁怒、不贰过”、六言六蔽、“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见附文)的认识。

附文:①孔子日: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②子日:“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导学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导学案

注:此答案仅供参考。
2.培养德行与好学何者为先?请根据第 3、4、6 则,谈一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答:按照孔子的说法,“好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努力培养好的德行,因此,
培养德行和“好学”两者之间谈不上谁先谁后。
然而,现在所谓的“好学”,内涵已有所不同,所以,它与德行之间就有一个孰
先孰后的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应该是德与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从这个
上,因此,他给我们现在的启发是:在努力学好文化知识与技能时同时,也要努力完
善自己的道德品质,这是我们中学生在成长历练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我们社会需要的
就是这种德才兼备的人。有一句话说:能力行,品德行,是绝品(极品);能力不行,
品德行,是庸品(次品);能力行而品德不行,是危险品;能力不行而品德也不行,
是废品。
A.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困:窘迫,受窘
B.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笃:笃厚
C.贤贤易色 贤:尊重,崇尚
D.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迅速,敏捷
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
A.恭而无礼则劳
B.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C.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D.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二、课外阅读: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 原文: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háng)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 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余祗(zhī,恭敬)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判断)于夫 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 孔子世家》) 译文: 太史公说:《诗》中有这样的话:“像高山一般令人瞻仰,像大道一般让人遵循。” 虽然我不能达到这种境地,但是心里却向往着他。我读孔子的著作,可以想见他的为 人。到了鲁地,参观了孔子的庙堂、车辆、衣服、礼器,目睹了读书的学生们按时到 孔子旧宅中演习礼仪的情景,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徘徊留恋不愿离去。天下的君王直到 贤人也够多的了,当活着的时候都荣耀显贵,可是一死什么也就没有了。孔子是一个 平民,他的名声和学说已经传了十几代,读书的人仍然崇他为宗师。从天子到王侯, 全国谈六艺的人,都把孔子的学说做为判断衡量的最高准则,可以说孔子是至高无上 的圣人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导学案制作人:黄尊芳审核人:关在龙房强韩晶教学目标:1、掌握困、古、敏、言、荡、绞、贤、色、就、正、贰、等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积累成语: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等。

能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

2通过选文,了解孔子涉及学习的思想。

知识与能力:通过选文,了解孔子涉及学习的思想。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孔子关于“学”的理念倾向,领悟其现实意义,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教学重难点:1、了解孔子的学习态度、方法、内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使学生通过了解孔子的思想、通过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预习案一、【文题解读】1 语出《论语•阳货》,意思是说“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愚蠢”。

这句话说明孔子是十分重视学习的。

《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

师襄子曰:“可以益矣。

”孔子曰:“已习其曲矣,未得数也。

”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为人也。

”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丘得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去《文王操》也。

说的是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一连学了十天,也没增学新曲子。

师襄子说:“可以学些新曲了。

”孔子说:“我已经熟习乐曲了,但还没有熟练地掌握弹琴的技法。

”过了些时候,师襄子又说:“你已熟习弹琴的技法了,可以学些新曲子了。

”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乐曲的感意蕴,可以学些新曲了。

”孔子说:“我还没有体会出作曲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过了些时候,孔子肃穆沉静,深思着什么,接着又心旷神怡,显出志向远大的样子。

说:“我体会出作曲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了,他的肤色黝黑,身材高大,目光明亮而深邃,好像一个统治四方侯的王者,除了周文王又有谁能够如此呢!”师襄子恭敬地离开位给孔子拜了两拜,说:“我老师原来说过,这是《文王操》呀”孔子能够领会的超过他的老师,这固然是孔子天性聪慧,但也说明他学的用心。

2.请列举人格修养方面的名言答: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水至清而无鱼,人至察而无徒;3.吾日三省吾身;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5.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6.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3.给下列生字正音葸(xǐ)悌( tì)笃(dǔ)贰(èr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女”通”汝”)好知不好学(“知”通“智”)今也则亡(“亡”通“无”)出则弟(“弟”通“悌”)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①其蔽也贼:名词活用作动词,害人害己②事父母,能竭其力:使动用法,使……尽③贤贤易色:第一个“贤”,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贤;第二个“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有才德的人。

④不贰过:名词活用作动词,犯错误⑩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连词,表并列⑤民斯为下矣:是⑾不如丘之好学也: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⑥古之学者为己:为了⑿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⑦勇而无礼则乱:转折连词,却⒀君子笃于亲:对⑧鲤趋而过庭:修饰连词⒁敏于事而慎于言:在⑨生而知之者:连词,表顺承6.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a生而知之者,上也 (判断句) b君子笃于亲(介宾短语后置句)c(我)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判断句)d陈亢问于伯鱼日 (介宾短语后置句) e敏于事而慎于言(介宾短语后置句)7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 (《论语•季氏》)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上等;通过学习而知道的是次一等;困惑不通然后学习的是再次一等;困惑不通而又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了。

”2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 (《论语•阳货》)我告诉你。

喜好仁德却不喜好学问,它的弊病便是容易受人愚弄;喜好聪明却不喜好学问,它的弊病便是放荡;喜好诚实却不喜欢学问,它的弊病便是贼害了自己;喜好直率却不喜好学问,它的弊病便是说话尖刻;喜好勇敢却不喜好学问,它的弊病便是叛乱;喜好刚强却不喜好学问,它的弊病便是轻率狂妄。

”3、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 (《论语•泰伯》)孔子说:“只是注意态度恭敬而不知礼,就会有劳倦的弊病;只是谨慎而不知礼,就会有畏惧的弊病;只是敢作敢为而不知礼,就会有闹出乱子的弊病;只是直率而不知礼,就会有尖刻的弊病。

君子对待自己的亲族如果厚道,那百姓就会因此而按仁德要求自己;君子如果不遗弃旧时相好的人,寻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刻薄了。

”4、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论语•学而》)子夏说:“尊崇贤人而不重视女色;侍奉父母,能够竭心尽力;侍奉君主,要有忘我献身的精神;和朋友交往,说话要诚实可信。

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要说他是学习过的了。

”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论语•学而》).孔子说:“君子,不追求吃得好、住得安逸舒服,做事勤快,说话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6、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 (《论语•雍也》)孔子回答说:“有个名叫颜回的喜欢学问,他不迁怒于人,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

不幸他短命死了,现在没有这样的人了,再也没有听到过有喜欢学问的人了。

”7、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 (《论语•宪问》)译文:孔子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8、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论语•学而》)孔子说:“为人子弟的人,在家要孝顺父母,外出要尊敬兄长,行为要谨慎,说话要有信用,广泛亲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

这样做了以后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诗》、《书》等有关礼乐的著作。

”学习案一展示学习成果(见预习案)二品读鉴赏,解决问题(一)孔子认为人为什么应该学习呢?原因一:缩小智力差异、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 (《论语•季氏》)原因二:充实自我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论语•述而》)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 (《论语•公冶长》)原因三:学可去蔽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 (《论语•阳货》)学习目的:(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 (《论语•宪问》)(二)明确何为“好学”?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论语•学而》)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 (《论语•雍也》)“有颜回好学者,不迁怒,不贰过……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

”明确:好学之人,就应该不受限于外界环境,不管贫穷还是富有,都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勤做事慎言语,并随时靠近有道德的人来弥补不足。

做到这些,才能像颜回一样,不随便迁怒于他人,做事不犯同样的错误,成为真正的好学之人。

(三)学习什么?你最欣赏或最有感触的是哪一点?请说说自己的体会。

(1 道德修养(修身)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明确:孔老夫子告诉我们,学习,首先要学习做人,做一个有道德修养之人。

这些修养,将体现在你平时的一言一行中,躬身实践,方为检验的标准!以修养养性为根本,而后有余力来学习礼乐规范和文化知识。

(2)学礼,以礼规范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陈亢(gāng)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2)乎?”对曰:“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

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3)其子也明确:一个人的品质是要通过努力学习去完善的, 如果不加强学习,不善于运用,即使你有仁,智,信,直,勇,刚这样的美德,也照样会出现大的弊病。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施行德行,适时适度,方为真君子!而它的衡量标准就是礼。

礼是各种执政行事的准则,同时也是个体为人做事的尺度,否则就会疲劳、伤人、懦弱、动乱。

换句话说,我们注重个人道德修养,还要注重以礼来规范,这样,才能立身处世、立足于社会。

所以说,“修身”和“学礼”,两者是不可分的。

“修身”应有“礼”的规范,而“学礼”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修身”。

二、拓展延伸从学习中,我们总结出,孔子所侧重的学习,在于“修身”与“学礼”。

这个跟我们现代的教育有了很大的区别。

社会发展了,科学进步了,单纯的修身养性,学礼治国,显然不够合适。

于是,我们越来越注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成就高科技生活。

那么,孔子的教学思想,是否已经不受用了呢?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现代社会中,学习先进的技能和培养良好的品德,孰轻孰重?哪一个更能使你成就幸福生活?提示:(先进的知识技能与良好的道德品质之间关系就是成才与做人之间的关系。

)(幸福就是人们的渴求在被得到满足或部分被得到满足时的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

)21世纪的学习观学会做人、学习学习、学会生存。

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学会学习是成才之要,学会生存是立足之策。

三、评价自我,总结收获围绕孔子所谓的“好学”这一话题,评价自己是否算得上“好学”?用简洁的语言总结自己这节课最大的收获。

四、布置作业,继续延伸阅读《史记•孔子世家》,以《我心目中的孔子》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读书札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