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佛教在中国宗教与文化的融合

佛教在中国宗教与文化的融合

佛教在中国宗教与文化的融合中国是一个多元宗教、多元文化共存的国家,佛教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宗教信仰,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宗教与文化的融合。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历程中,不仅是宗教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本文将从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以及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生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 文化艺术的传承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带来了大量的佛教艺术和文化元素。

无论是佛教寺庙的建筑搭建、壁画雕塑的艺术创作,还是佛经的翻译传抄和音乐艺术的发展,都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以敦煌莫高窟为代表的佛教艺术精品,不仅体现了佛教信仰的内涵,也展示了中国艺术的长处。

佛教文化的传入,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更具多元化和包容性。

2. 思想观念的渗透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佛教的教义中,强调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和慈悲善良的重要性等核心理念。

这些思想观念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仁爱精神相契合,进一步强化了中国人民对于仁爱和博爱的追求。

佛教的思想观念也为中国人的社会伦理道德和个人修养提供了借鉴,对中国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生1. 与儒家文化的互补佛教与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

儒家文化注重社会伦理和家庭伦理,而佛教侧重于个人修行和解脱。

这两者的结合,实现了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关怀。

佛教的慈悲和儒家的仁爱相辅相成,互补了彼此的不足,共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同时,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实现了双向的交流与融合。

2. 与道家文化的交融佛教与道家文化有着同样的出发点,即对于人生的追求和对于生命的理解。

佛教强调的缘起性空、无我境界,与道家注重的自然和谐、无为而治相契合。

两者均强调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解脱的目标,共同塑造了中国人民独有的精神风貌。

佛教与道家的交融,形成了中国人民独特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三界” ㈡.佛教的宇宙观——“三界”、“大千世 佛教的宇宙观 三界 1.欲界 界内的众生生命,都从欲爱。 1.欲界: 界1.欲界:界内的众生生命,都从欲爱。 ”
2.色界:色界的众生,但有情意而无欲。 2.色界:色界的众生,但有情意而无欲。 色界 3.无色界:界内众生但有意识,而无情欲。 3.无色界:界内众生但有意识,而无情欲。 无色界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佛教的创始与教义 ㈢.佛教教义
十二因缘说” 2.“ 十二因缘说” 人生由无明—行 识 名色 六处—触 名色—六处 人生由无明 行 —识 —名色 六处 触 — 老死这12 因缘和合而成, 因缘和合而成, 受—爱—取—有—生—老死这 爱 取 有 生 老死这 前因后果,人人如此。悟透因缘说, 缘觉) 前因后果 , 人人如此 。 悟透因缘说 , ( 缘觉 ) , 便是罗汉果位的最高阶梯。 便是罗汉果位的最高阶梯。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佛教的创始与教义 ㈠.释迦牟尼及其佛教的创立
佛教的创始人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 佛教的创始人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 ( 今尼泊尔境内 ) 王子达悉多·乔达摩 乔达摩( 565—前485年 王子达悉多 乔达摩 (前565 前 485年 ) ,释迦族 尊称释迦牟尼, 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又称佛陀, 人 , 尊称释迦牟尼 , 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 又称佛陀 , 意思是“觉悟者” 意思是“觉悟者”。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三、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
3. 华严宗 创始人唐代的法藏 ( 643-712年 ) , 武则天亲赐法藏 “ 贤首佛 年 师”。 主要经典: 华严经》 主要经典:《华严经》。 主要理论: 一真法界”即真如佛性是世界一切现象的本源; 主要理论: “一真法界”即真如佛性是世界一切现象的本源; “法界缘起”即“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法界缘起”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4. 净土宗 创始人是唐代僧人善导(631-681年)。该宗专修往生 创始人是唐代僧人善导(631-681年)。该宗专修往生 阿弥陀佛净土的法门,故后世称为净土宗。 阿弥陀佛净土的法门,故后世称为净土宗。后人多以晋代庐 山慧远为净土宗的始祖。 山慧远为净土宗的始祖。 主要经典: 阿弥陀经》 主要经典:《阿弥陀经》、《往生论》。 往生论》 主要思想: 去西天净土。 主要思想:念“阿弥陀佛” ,去西天净土。 阿弥陀佛”

佛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与冲突

佛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与冲突

佛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佛教自从传入中国以来,一直与中国文化产生了许多的融合和冲突,尤其在唐朝以后,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与中国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也因此形成了中国佛教的独特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重点探讨佛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与冲突的相关问题。

一、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儒道佛三教融合的历史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的文化主要分为儒、道两大流派。

佛教与中国的结缘始于汉朝,从此开始了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文化影响很大,在中国之前,没有这种阿塞罗摩道的安住法,以及轮回转世的观念,这都是当前已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深深根植的。

佛教一传入中国,就跟中国文化进行融合,在融合过程中,儒、道、佛的三教融合逐渐形成。

儒家中的性善论、社会责任、尊老爱幼等思想,与佛教中的慈悲心、舍得、戒律思想相结合,形成了佛教三宝中的戒、定、慧,真正实现了三教融合,这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佛教文化的影响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影响的不仅只在文化理念上的交流,它还给中华文化艺术带来了新的灵感,佛教文化在中国创造了众多灿烂的文化艺术,如:佛教艺术、语言、书法、绘画、音乐等等。

佛教经文中富含精神修养、礼仪、礼节等方面的教导,这些教导的内容都为后来中国的礼仪文化、宗教信仰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除此之外,中国的茶道、园林等文化中,同样有着佛教文化的影响。

正是有了佛教的传入,中华文化后来才演变出茶道、庭院等,这些艺术在佛教文化的启发下,创造了中国独特而雅致的文化风貌。

二、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冲突佛教传入与中国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冲突。

佛教理念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外来性,尽管在三教融合的时候,佛教也进行了中国化的改进,但是它与中国的文化没有完全融合。

1、佛教的异端佛教的传入,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

尤其是在宋、元、明、清时期,佛教内部纷争不断,上山下乡、苦行者、不可轻视人间欲望等,都是佛教内部的畸形表现,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其中包含了众多的思想理念和信仰体系。

佛教作为一种重要的宗教信仰,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最早传入中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最初传入中国的是印度的大乘佛教。

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变革。

佛教以其独特的思想和教义吸引了众多的信徒,逐渐在中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二、佛教对中国文化的价值观的影响1. 去世俗追求内心净土佛教教义强调超脱世俗,追求内心的净化与解脱。

这种价值观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人多以“隐居山水”为乐,追求个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这与佛教的价值观有着相通之处。

2. 和谐与平衡佛教主张“中道”和“无我”,强调个体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这一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念产生了影响。

3. 慈悲与仁爱佛教强调慈悲与仁爱,倡导以悲心为本的情感伦理,这种价值观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亲情、友情、师生之间的情感,重视和谐相处。

三、佛教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1. 诗词创作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唐代的佛教诗人们以其唯美的艺术表达方式,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佛教题材诗歌,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牧的《秋夕》等。

2. 绘画与雕塑艺术佛教的传入也对中国的绘画和雕塑艺术起到了推动作用。

佛教造像和壁画多以佛陀和菩萨为题材,它们以其精巧的技艺和美丽的形象表达了佛教的思想和教义。

四、佛教对中国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的影响1. 法律与道德观念佛教教义强调世间法的制约和反思,对中国古代的法律观念产生了一定影响。

佛教的价值观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影响,强调慈悲、善良和谦逊。

2. 葬礼与丧葬制度佛教的传入也对中国的葬礼和丧葬制度产生了影响。

佛教教义强调生死观的变化和轮回转世的观念,影响了中国古代的葬礼仪式和丧葬习俗。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系 别 机械工程系 专 业 机械 . 班 级 1 .... 学 号 1.... 姓 名 *** 二零一二年六月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摘 要:佛教与书法两者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们同样都历经千年、 饱经风霜,也同样坚毅不倒、不断成长。

在此过程中,两者并不是独立进展而是相辅相成的。

佛教,于两汉之际自古印度东来,几乎参与了大半个书法史的流程而书法作为华夏最古老的艺术之一,所受佛教影响更是弥深。

 关键词:佛教;书法;融合 一、佛教  佛教发源于距今2552年前的古印度。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号是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释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寂默的意思,寂默也就是清净的意思,佛是觉悟的意思。

大约在公元一世纪中叶传入中国。

按正式文献记载,佛教在汉朝传来中国,非正式文献记载的更早,在周朝时已经陆陆续续传过来,到公元六世纪末至九世纪中叶的隋唐时期,中国佛教达到极盛时期。

最初来的二位法师,是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他们二位把佛教、佛像、经典第一次正式带到中国。

佛教传到中国后因其进足以救济苍生、退足以超越自我的精神内涵,暗合汉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文化氛围而得以生根,在长达两千年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

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互相影响、吸收,进展为中国的民族宗教之一,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对哲学、文学、艺术等其他文化形态,都发生了深远的多方面的影响。

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之后,佛教在中国已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二、书法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年左、6000中独放异采。

近代经过考证,关于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000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摘 要:佛教与书法两者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们同样都历经千年、 饱经风霜,也同样坚毅不倒、不断成长。

在此过程中,两者并不是独立进展而是相辅相成的。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佛教已经在中国传播了两千多年了。

在中国,佛教作为一个宗教,在朝代不断更替,外来文化不断传进,文化之间不断交流,冲突,融合,分裂的历史进程中,佛教仍然深深的扎根于中国,佛教仍然深深的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衣食,语言,思想,文学,艺术,建筑等领域,是中国的主要宗教,同时也是中国拥有最多信徒和传播最广的宗教,这充分说明了佛教的包容性和佛教在中国的本土性。

可以毫不犹豫的说,佛教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有很大的影响的,甚至,佛教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佛教在中国主要是通过佛寺的兴建来传播的,古代就有诗人写道,南国三百四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佛教在中国兴建了大量的佛寺。

而且,佛教还兴建了大量的石窟建筑,今天还大量存在,成为了宝贵的旅游资源。

同时,佛教信众还兴建了大量的和佛教偶像有关的庙宇,像观音,如来之类的佛教偶像庙宇,在中国,到处都是。

佛教传播的同时也影响了中国人的房屋建筑的形式,像佛塔,今天还影响着中国人的建筑形式,今天的上海金茂大厦,台北的101大厦都模仿了佛教的佛塔建筑。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儒家文化,注重家国,伦理的关系,而佛教关注的是众生,是众生平等。

当然中国的文化和佛教的文化没有优劣的对立关系,而且因为佛教的包容性,迎合了统治者的统治思想和中国人的传统的思想,所以佛教在中国可以很好的传播和融合中国的传统文化,继而改变中国人的某些思想观念。

因此,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好的补充,对中国人的某些思维方式有一些补充式的改变。

佛教作为一个古老的宗教,肯定有它的自己的文化,像佛教的经卷,佛教的雕塑,佛教的绘画,佛教的建筑等等。

自丝绸之路开通以来,佛教徒怀着虔诚的求知之心,到印度求佛经。

但是,大多数的经卷是印度的文字,要翻译,因此就出现的很多新的佛教语言和词句,这些语言和词句通过佛教的传播,融入了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中。

而且佛教的绘画也影响了中国绘画技法,像关于佛像的绘画,特别是敦煌的飞天绘画,结以中国的嫦娥,为广大人们熟知。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关系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关系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对多数没有佛教信仰或不曾接触过佛教的人来说,佛教似乎离我们的生活非常遥远。

事实上,佛教和国人的关系不仅非常密切,且源远流长。

2000年,佛教界举办了“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年”的纪念活动。

作为一种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经过两千年的传播,已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佛教和传统文化已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了。

关于佛教传入的时间,早期多认为是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

其后,学术界经过进一步考证,提出传入时间应为西汉哀帝元昭元年(公元前2年),这也是目前教界一致公认的。

一、佛教与哲学在中国文化史上,虽在春秋时期出现过百家争鸣的盛况。

但汉魏之后,真正对中国社会产生影响的,乃儒、释、道三家。

如果我们不了解佛教,就无法对中国文化有全面的认识。

如魏晋玄学,便深受佛教般若思想的影响。

般若典籍谈空说无,正是玄学所崇尚的境界。

故在南北朝时期,般若经典的翻译及弘扬成为热潮。

而隋唐哲学的内涵主要是佛学,如果离开佛学思想,隋唐时期的哲学史将是一片空白。

早期的儒家思想比较富有生活气息,发展至宋明理学,则将重点落实于心性。

关于心性的内容,是早期中国哲学的薄弱之处。

虽然孟子及《易经》有所涉及,但总体较为单薄。

而佛教的大、小乘经论,对心性都有着丰富且深入的阐述。

需要说明的是,佛教对于心性的认识,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建树,更落实于具体修证中。

尤其是禅宗,特别重视心性的参悟。

因而也有人说,宋明理学是戴着儒家帽子的和尚,表面为儒家,内涵却是佛家。

且不论宋明理学的兼收并蓄是否成功,其深受佛教之影响,却是不争的事实。

及至清末民初,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杨度等维新人士,以大乘佛教慈悲济世的大无畏精神从事救亡图存、维新改革,虽然他们的政治改革失败了,但志士们的哲学思想却影响了数代国人。

而在他们的思想中,又有相当部分是源于佛学。

谭嗣同的《仁学》是受到华严及唯识思想的影响,开卷即言“凡为仁学者,于佛书当通华严及心宗、相宗之书”,以为“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唯心,故唯识”。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摘要:佛教,其创始人为释迦摩尼,创建时间及地点为公元前6世纪晚期到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作为一个世界性宗教,它对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在各个时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而中国亦是一个佛教大国,自两千年前传入至今,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融合相互碰撞,使得其在中国拥有最多的信徒与最广泛的传播,这更促就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思想情操,亦或是名物名迹,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关键词:佛教,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正文]一.前言:佛教是世界四大宗教之一,拥有悠远灿烂的历史,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是一个信奉佛道两教的民族。

佛教中的许多佛理都与儒家,道家文化相思,在不断的矛盾冲击与辩论结合之下,佛教最终汇入了中华灿烂文化长河里,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其群众基础深厚,由古至今长盛不衰。

一.佛教的传入与教义1.关于佛教的传入时间,早期多认为是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其后,学术界经进一步考证,提出传入时间应为西汉哀帝元昭元年(公元前2年),这也是为目前教界一致公认的。

佛教初入中国时,人们将其视作一种类似于黄帝炎帝的神灵,以求庇佑。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东晋“佛儒合明”,北朝的“洞窑佛光”,唐代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佛教在中国的鼎盛时期也在于隋唐,及至宋代,佛家世俗化加剧,在思想上体现为“三教合一”思想以及对君主权威的信奉,庙宇管理上体现为“五山十刹”的划分。

在金,元两代藏传佛教盛行,元太祖鉴于元朝崇奉喇嘛教的流弊,转而支持汉地传统佛教,因此喇嘛教在内地渐衰,但随着满清入关,藏传佛教再度盛行。

2.佛教的意义及其最高真理是指“四谛”,谛就是真理的意思。

四谛即苦,集,灭,道。

苦谛是说世间所存在的一切皆是种种痛苦的表现;集谛是说明痛苦的原因或根据;灭谛则是指出消灭痛苦的方向是超脱生死轮回;道谛标明消灭痛苦,超脱轮回,证得的途径或方法。

二.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不如一般人所想像的,只限于宗教,而是于宗教之外,如文学、思想、艺术等等,均有显著的影向,兹分述于后:(一).佛教与哲学思想中国哲学思想,萌芽于周,而盛于战国,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各倡其说,使中国哲学思想极盛一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武宗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重塑了中华民族知识分 子的精神品格,丰富并发展 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佛 教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语 言、新的文体、新的意境、 新的遣词命意的方法,对中 国的建筑、绘画音乐等艺术 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诗佛王维
佛教的现代意义

佛教视逆为顺的人生态度, 对于饱受生活艰难的人讲, 不失为一种对待逆境的超脱 手段。而佛教,在物欲横 流的纷扰世界中,不失为一 种超脱、潇洒、自由的风度。
出游四门
佛教的起源

一天夜里,释尊叫自己的马 夫车匿跟随,骑着心爱的坐 骑,离宫出走。可是 “城 门紧闭,出不去。于是四大 天王各捧一只马蹄,太子连 人带马跳出城墙。是为释尊 “出家日”。汉传佛教将这 一天定为农历二月初八。
夜半出城
佛教的起源

最初释迦牟尼在摩揭陀一带 寻师访道,又在尼连禅河边 独修苦行。据说他逐渐减少 饮食,直到每天只吃一粒米, 如此企图通过对身体的折磨 以求得精神的解脱。然六年 苦行,身体消瘦,形同枯木, 却并无所获。
右图:蓝毗尼园遗址(位于今尼泊尔之 派勒瓦地区)印度佛教的四大圣地之一。
佛教的起源

释尊是从母亲右胁降生 的。降生后即走了七步, 步步生莲花 。然后一手 指天,一手指地,说道: “天上地下,惟我独 尊!”这时,有两条龙, 一吐温水,一吐凉水, 给释尊洗澡。
释尊诞生
佛教的起源

释迦牟尼出生后,净饭王请阿 私陀仙人为他占相,仙人预言 道:“这位太子如果在家,将 来可以做威震四方的转轮圣王。 如果出家了,可以成为引导众 生觉悟的佛陀。”释迦牟尼出 生后七天,生母摩耶夫人就去 世了,后由其姨母波阇波提抚 养长大。
六年苦行
29岁离家求道。苦修6年
佛教的起源

释尊决定放弃苦行,他到尼 连禅河洗净了六年的积垢, 并接受了一个牧女供养的乳 糜,然后在附近的荜钵罗树 下结跏趺坐,誓言如不成佛, 决不起座。如此经过七天七 夜的入定,战胜了内心群魔 的诱惑与扰乱,终于获得了 解脱,成了佛陀。
释迦摩尼成佛处的菩提树
在菩提伽耶的菩提树下, 经过七天七夜彻底觉悟。 这一年他35岁。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 国 佛 教 文 化
什么是佛教
佛教是以“佛”为最高 教主,以佛崇拜为基本特 征的宗教。与基督教、 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 大宗教。 佛是“佛陀”的简称, 是梵语Buddha的音译, 佛陀的意义是“觉者” 或“智者”。

观世音菩萨
佛教的起源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 释迦,种族名,牟尼是一种 尊称,意即“释迦族的圣 人”。他本姓“乔答摩”, 意为“ 最好的牛”。名 “悉达多”,意为“达到了 目的的人”。
山西交城玄中寺
禅宗在南北朝时期,印度僧人菩提达摩来到中 国,提倡“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法门,经 慧能等发展为禅宗。 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河南登封少林寺
广东韶关曲江
僧 房
藏经楼
武则天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唐代禅宗,尤其是慧能的 南宗禅发展尤为迅速。该 宗依《坛经》,主张不立 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 提倡行走坐卧皆入禅法, 简捷易行, 形成最具中国 特色的佛教流派。
韶关南华寺慧能肉身像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安史之乱后,爆发了中国佛 教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灭佛运 动,唐朝佛教走向衰落。自 两宋始,儒家地位上升,佛教 整体式微,唯有禅宗持续发 展。但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 面,佛教仍有深刻影响。
释尊遗体火化后的遗骨 称为生身舍利,分成八 份,由与释尊因缘深的 八个国家各取一份,另 有迟到的两国代表,一 个拣拾碎骨小块,一个 扫骨灰,共合十份,各 起一塔供养。
佛祖舍利
佛教的起源
释迦牟尼去世后,在迦
叶的主持下,于王舍城 附近的七叶窟举行了佛 教的第一次结集,参与 结集者共五百比丘。将 一切佛典统摄为经、律、 论三藏。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白马寺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汉 地深入人心,译经事业相继 不绝,以皇帝为首的上层社 会大多笃信佛教,佛教自上 而下深入民间,大型佛寺佛 窟繁盛,著名的敦煌莫高窟、 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泰山 经石峪、成都万佛寺等都是 这个时期的产物。
云冈石窟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隋代佛教成为国教,佛经 数量大增,佛教造像活动 更加昌炽,教派林立。唐 代统治者如唐太宗、武则 天等依然笃信佛教。唐初, 玄奘西行,艰辛求法17年, 回国后共译佛经372部, 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作出 了杰出的贡献。
玄 奘 法 师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隋唐时期,由于国家统一, 社会稳定,佛教的发展达 到了鼎盛,形成了天台宗、 三论宗、律宗、净土宗、 法相宗、华严宗、禅宗、 密宗以及三阶教等中国佛 教宗派。
陕西西安兴教寺
华严宗以《华严经》为根本典籍而得名。又因 实际创始人法藏号贤首﹐也称贤首宗
陕西长安华严寺
律宗因着重研习及传持戒律而得名。实际创始 人为唐代道宣。
陕西终南山净业寺
扬州大明寺
句容隆昌寺
密宗亦称密教因该宗依理事观行, 修习三密而获得成就而得名。
陕西西安大兴善寺
净土宗又称莲宗信奉死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 说而得名。
佛教的起源

据说,魔王恐释尊成佛 后于己不利,便率魔女、 魔军将悉达多团团围住, 软硬兼施,全都失败。 释尊成道日,汉传佛教 定为农历十二月初八, 即俗称“腊八”。
右图:佛教四大圣地之一,释迦摩尼成 佛处佛陀伽耶(或称菩提伽耶,今印度 比哈尔邦之格雅略北)的金刚宝座塔。
佛教的起源

释迦牟尼出家后,其父净饭 王曾选派憍陈如等五人伴随 他,但他们都在释迦摩尼成 道之前离开了。成道以后, 释迦牟尼首先来到波罗奈城 外的鹿野苑,向憍陈如等五 人宣讲他所证悟的佛法,这 在佛教史上被称为“初转法 轮”。
佛教四大圣地之一:鹿野苑
法轮是古印度战争中的一种武器,形状象 轮子。在佛教中人们把法轮比作佛所说的 教法,转法轮就是要用佛教思想去破碎一 切不正确的见解和说法。
佛教的起源

“初转法轮”意味着构成 佛教的三个重要因素,即 所谓佛、法、僧“三宝” 皆已具备,这是佛教作为 一种宗教创立的标志。此 后,释尊住世说法四十五 年。著名说法处有祗树给 孤独园、竹林精舍、那烂 陀等。
五戒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 不饮酒。十戒则是在五戒之上再加不眠坐 高广华丽之所、不装饰打扮、不观听歌舞、 不食非时食、不蓄金银宝物。
具足戒也称“大戒”,是出家僧尼奉行的 戒条,依《四分律》所说,比丘戒有250条, 比丘尼戒有348条。
众生:
六道:地狱、鬼、畜生、阿修罗、人、天
佛土四圣:
星云大师
中国佛教的八大宗派
天台宗因创始人智顗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其教 义主要依据《妙法莲华经》,故亦也称法华宗。
三论宗根据印度龙树 《中论》、《十二门论》 和提婆 《百论》三部论典创宗而得名。因其阐 扬“一切皆空”“诸法性空”而称空宗或法性 宗。
法相宗又作慈恩宗、唯识宗以唐代玄奘为宗祖, 以《瑜伽师地论》为基本经典。
法堂

僧 房
主供佛殿
祖师殿 鼓楼 大雄宝殿 伽蓝殿 钟楼
放生池
天王殿
山门殿 山门
珈蓝七殿
汉化佛寺简介
广州光孝寺山门
汉化佛寺简介
广州光孝寺金刚力士(哼哈二将)
汉化佛寺简介
广州光孝寺钟鼓楼
汉化佛寺简介
佛教的基本教义
四圣谛:苦、集、灭、道
1)苦谛:包括生老病死四苦、求不得、爱 别离、怨憎会以及五取蕴苦。 2)集谛:亦名习谛,指苦的原因。 3)灭谛:根除一切苦,佛教追求的最高境 界。即涅槃。 4)道谛:脱苦、集,而达到涅槃之境的方 法、道路。具体就是“八正道”。

佛教的基本教义
戒 、定 、慧三学 1)戒 即持戒,指遵守佛教僧团组织所规 定的许多清规戒律; 2)定 即禅定,指在修行时静坐息虑,专 心不贰,不瞌睡,思想集中不开小差地参 悟佛理佛法; 3)慧 即智慧,指按照佛法的程序,努力 领悟佛法以洞彻四谛的道理,得到解脱。
摩 诃 迦 叶
阿 难 陀
佛教的起源

释尊年至八十岁,游化到离 摩罗国首都拘尸那迦不远的 一个村庄波伐附近,在村外 两株娑罗树下,头朝北,右 手支颐,左手放置身上,双 足并拢,取侧卧姿势,面向 西,进入涅槃。汉传佛教将 这一天定为二月十五日,为 涅槃节。
上图:佛祖涅槃像 下图:拘尸那迦
佛教的起源

释迦摩尼佛像(唐卡)
感悟人生
佛教的起源
据说,释迦牟尼的母亲
摩耶夫人梦见一位菩萨 骑着白象,在光明的照 耀下,在鼓乐与鲜花的 的簇拥中,自空中而降, 进入她的寝宫。她因此 而怀孕了。
乘象入胎
佛教的起源

摩耶夫人在分娩前,遵照 当时的风习,离开夫家到 娘家去,走到蓝毗尼花园 时生下了释迦牟尼。释尊 诞生的这一天,汉传佛教 定在农历四月初八,将其 定为“浴佛节”。
释迦摩尼佛像
佛教的起源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至 5世纪的古印度,正是古代 印度政治上诸侯列国争霸, 思想上百家争鸣的时期。 它的产生是印度社会阶级 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的产 物,有着深刻的社会、阶 级和民族根源.
释迦摩尼佛像
佛教的起源

释迦摩尼约生于公元前六世纪中 叶,逝于公元前五世纪,享年八 十岁左右,与中国的孔子同时。 他是当时古印度北部一个小国迦 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当时, 印度实行种姓制度,将人划分为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四个等级。释迦摩尼属于刹帝利 种姓。
那烂陀大学遗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