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佛学思想文字稿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国学文字稿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国学
国学是中国的传统学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术部分,正如国学大师邓实所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
“国学”一说产生于上世纪初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是我国学者作为“西学”的对照概念提出的,旨在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构建民族复兴的文化基础。
国学博大精深,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从大的方面说,就是儒佛道三家学说。
从学科领域来说,章太炎、梁启超、罗振玉、王国维等清末民初的一批学者认为,国学所涉及的领域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文学等,大致相当于现代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文、史、哲。
上世纪20年代国学流行的时候,胡适和梁启超这两位大师级人物曾分别开出了两个国学书目,都各有一百多种。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诸子百家文字稿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诸子百家1、简介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农家、农民起义、锄头;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学。
2、诸子百家 1.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2.道家(老子、庄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3.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4.法家(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5.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子》)6.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7.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8.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9.小说家( 吴承恩《西游记》、罗贯中《三国演义》、蒲松龄《聊斋志异》、曹雪芹《红楼梦》)施耐庵(《水浒传》)10.兵家(孙膑《孙膑兵法》孙武《孙子兵法》思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自此书。
强调作战前一定要做好准备)11.医家(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王冰、张从正、朱震亨、李时珍、张景岳)3、琴棋书画笛子源文件_原创PSD分层文笛子、二胡、古筝、萧、鼓、古琴、琵琶。
《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中国象棋、中国围棋,对弈、棋子、棋盘;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国画、山水画、写意画;敦煌壁画;八骏图、太极图(太极)。
七年级传统文化主题手抄报文字素材

七年级传统文化主题手抄报文字素材1.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庆祝农历新年的到来。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节日,以赛龙舟和吃粽子为特色。
-中秋节:庆祝农历八月十五的月圆之夜,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
-元宵节:在农历正月十五,猜灯谜、吃元宵庆祝。
2. 中国传统艺术:-京剧:中国最著名的传统戏曲形式,以唱、念、做、打为特色。
-国画:用毛笔和墨汁绘制的传统绘画,注重意境和笔墨的运用。
-中国结:一种传统手工艺品,用丝线编织而成,象征吉祥和美好的寓意。
3. 中国传统建筑:-故宫:位于北京,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宏伟壮丽。
-长城:中国古代的防御工程,横跨山脉和平原,是世界奇迹之一。
-园林:中国传统园林注重自然景观的营造,如苏州园林、圆明园等。
4.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龙: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代表着权威、吉祥和神秘。
-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着美好、吉祥和幸福。
-红色: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颜色,代表喜庆和吉祥。
5. 中国传统名人:-孔子:古代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创立了儒家学派。
-王羲之:东晋时期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作品激情豪放,被尊为诗仙。
6. 中国传统服饰:-旗袍:中国女性传统服装,以修身、飘逸的特点而闻名。
-起舞装:舞龙舞狮时表演者穿的传统服装,色彩鲜艳、富有动感。
-袍服:中国古代士人的传统服饰,代表身份和地位。
7. 中国传统乐器:-古筝:中国古代的弹拨乐器,有着悠扬的音色和独特的演奏技巧。
-笛子:中国传统竹制吹奏乐器,音色悠远,常用于民乐演奏。
-鼓:中国传统打击乐器,有许多种类,如大鼓、小鼓、锣等。
8. 中国传统医学:-中医:几千年的传统医学体系,强调整体观念和平衡的治疗方法。
-针灸:中医的一种疗法,用细针刺激特定穴位以调节身体功能。
-中草药:采用植物材料制成的药物,具有独特的疗效和药理作用。
9. 中国传统美食:-饺子:中国传统的包馅食物,象征团圆和幸福。
中华传统文化手抄报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手抄报内容中华传统文化手抄报。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礼仪风俗、传统医药、建筑艺术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当今社会,中华传统文化仍然对我们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我们民族的根基,更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
下面,我们将从中华传统文化的几个方面来展开介绍。
一、哲学思想。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主要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墨家思想。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礼乐、忠孝等道德规范,提倡“君子修身,以安天下”的理念;道家思想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墨家思想则主张兼爱、非攻、尚同等理念。
这些哲学思想对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文学艺术。
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学艺术包括诗词、曲艺、戏剧等多种形式。
其中,古代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深刻的意境、丰富的情感而闻名于世,代表作品有《离骚》、《庐山谣》等;曲艺则包括京剧、评剧、越剧等,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吸引着观众;戏剧方面,元曲、明清话剧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们不仅是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更是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故的深刻反映。
三、礼仪风俗。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礼仪风俗主要包括婚丧嫁娶、宴会礼仪、节庆习俗等内容。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人们对于礼仪的重视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礼仪之邦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真实写照。
婚礼上的礼仪、宴会中的规矩、节日里的习俗,都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于人际关系、家庭观念、社会秩序的重视。
四、传统医药。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传统医药源远流长,包括中医药、针灸、推拿等多种疗法。
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注重治未病、调理阴阳、平衡脏腑,对于许多慢性病、亚健康状态有着独特的疗效。
针灸、推拿等疗法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五、建筑艺术。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建筑艺术主要包括古建筑、园林艺术等内容。
传统文化手抄报内容

传统文化手抄报内容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优秀的文学艺术、精湛的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内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民风和民族精神。
传统文化手抄报是一种展现传统文化魅力的形式,通过手抄报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传统文化手抄报的内容吧。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多种哲学思想,以及诗词歌赋、戏曲舞蹈、绘画书法等丰富的文学艺术形式。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还包括了汉字、传统节日、传统工艺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伦理观念,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传统文化手抄报中,我们可以介绍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等著作,以及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诗词歌赋。
诗词歌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通过手抄报的形式,我们可以展示唐诗宋词、元曲明赋等优秀的文学作品,介绍中国古代诗人如李白、杜甫、苏轼等的生平和诗作,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四、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习俗。
在传统文化手抄报中,我们可以介绍各个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庆祝方式,让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
五、传统工艺。
中国传统工艺源远流长,如中国的丝绸、瓷器、剪纸、扎染等工艺技术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技艺。
通过手抄报的形式,我们可以介绍这些传统工艺的特点、工艺流程和艺术价值,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工艺的魅力。
六、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通过手抄报的方式,我们可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引导人们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内容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内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内容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知道手抄报吧,借助手抄报可以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手抄报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
下面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内容,一起看一下吧。
中华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让梨”等典故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至高无上的美德,更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之都。
但是中华美德在今天,仿佛早已被人们忘却,人们对它不管不问,正所谓:此道今人弃如土。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我们国家也不例外。
而中华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瑰宝,我们都是中国人,自然要理所当然地继承我们祖先给予我们的一笔丰厚的礼物,就像我们是中国人,就要说中国话一样,和谐的社会需要中华美德来构建,来填充这个空虚的世界,否则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枯燥无味,这正是中华美德给予我们的,一颗中国心。
想想这句名言吧: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
如果你真的对中华美德弃而不管,你就等于背叛了中华民族的祖先,虽然这是一个愈发进步的社会,但是不是因为进步了,就可以把中华美德像扔垃圾一样遗弃呢?然后再去盲目地追求外国文化,而自己家乡的文化却遭到冷漠呢?那么,你到底还是不是龙的传人,还是不是一条地地道道的中国龙?如果是的话,你又怎能甘心,做一只外国驴呢?啊!让我们保持一颗纯正的中国心吧,并且是一颗有着中华美德的中国心!要永远记住,你是个中国人,要学习中国文化,中国美德!雷锋叔叔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因为他身上有许多我们所没有的中华美德。
中华美德人人都可以拥有,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拥有,团结同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谦虚好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你也拥有了中华美德……中华美德就在细微之处,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发现它。
“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势在必行。
这是保护中国文化的一次行动,让我们保护好那一颗中国心,不要让它日积月累没有了往日的风采!请不要只展望未来而忘记过去,过去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回味的地方!挥汗如雨,金桂飘香,在这个喜悦的季节里,让我们掀起诵读经典的高潮,弘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我们更好地认识经典文化,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经典的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佛学思想文字稿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佛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佛学思想佛教对于中国习俗风尚与其他宗教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中国人开始知道人有三世,六道轮回与善恶果报,,知生有所从来,死知有所往。
具体表现在信三世。
佛家认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因缘和合而生,一切都在轮回之中,人有生老病死,天有阴晴圆缺,花开花落,生灭相成。
佛教有六道轮回之说,虽然现世作恶而得福得寿,但其业果若不报于现世而将报于来世。
因信三世六道,故信善恶定有果报,或报之自身体,或报之子孙,或报之来世。
同时还引进了悔罪植福、延寿荐亡、修德禳灾、设供祈愿等观念。
佛陀之学即为佛学,佛学以因果轮回为理论,以五戒十善法为规律,藉以出世解脱为佛家一主要思想﹐以万事无常转变生死痛苦为理论。
以无我、缘生、苦空为方法﹐以证得无为自在为目的。
为达此目的强调需要出世与解脱,出世就是指必须厌恶世间欲望,不断自我修练,解脱是在脱离人世痛苦为目的。
在大乘佛教根本精神更进一步强调要舍己救世。
根据佛教,佛陀一生所教的内容主要就是知苦与灭苦。
“四圣谛”学说是佛教教义的核心,就是苦缔、集谛、灭谛、道谛。
“苦谛”是佛教认为人生在世,谁也免不了生老病死等诸多苦难。
这些苦难不会因为人的死亡而结束,因为人死之后并不是彻底的消失,仍然会在六道中轮回不息,不论在天堂、地狱还是人间,苦总是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佛教还认为,世间的万物都是变化不定的,没有永恒,这叫做无常。
对众生来说,因为于无常败坏法起贪著,则将造成身心的炽燃大苦,因此说无常故苦。
集谛是讲苦产生的原因。
佛教认为世上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
有情众生之所以会受苦,在于因无明而于六根触受起爱执,而导致后有生死的纯大苦聚集。
佛教认为只要是在六道中轮回,就无法避免会受苦。
有情众生要想从苦中真正的、彻底的解脱出来,只有脱离轮回这一个办法。
道谛为了脱离轮回,必须进行修行。
佛陀给出的方法主要为戒、定、慧三学。
依八正道,便可以达到涅槃,永远从轮回中解脱出来,证得阿罗汉。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第 一 哪些深远和广泛的影响? 段 在此之前,我有多少了解?通 学 前 过学习,我有什么收获? 思 考 现在的我们,能从现实中感受 到吗?
佛教对中国哲学、中国有文学
对多数没有佛教信仰或不曾接触过佛教的人来说,佛教似乎离我们 的现实生活非常遥远。事实上,佛教在中国产生的影响远不止于信仰范 畴,更涉及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2000年,佛教界举办了“佛教传入 中国两千年”的纪念活动。作为一种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经过两千年 的传播,已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佛教和传统文化已 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了。
培养乐于分享的意识,自己从 佛法受益后,应积极主动的与同修 交流,因缘成熟时可善巧方便的与 人分享,使更多的人于法受益。
读 书 分 享
我们在与人分享佛法的过程中,
心胸会越来越开放。佛法强调发菩 提心,菩提心就是觉悟而利他的心,
多想着别人,多做利益他人的事,
心也会随之改变。如果只是想着自 己,心胸会越来越狭隘,烦恼会越
们展现了极为磅礴的气势。在《维摩经》中,维摩诘示疾,佛陀派弟子前往
问候。其居处虽仅一丈,但数百人进入后并不感到拥挤,房间也未曾变大, 这就是佛教所说的不可思议的境界。舍利弗进屋后转念:众人前来探病,却
连坐处也没有,当于何坐?此念方起,维摩诘便询问文殊菩萨:您游于无量
千万亿阿僧祇国,何处的座椅最为殊胜庄严?文殊菩萨答言:距东方三十六 恒河沙国,有须弥相佛国,那里的狮子座高八万四千由旬,庄严美妙堪称一 绝。维摩诘便示现神通之力,即刻运来千万狮子座安放于丈室之内。佛经中 的叙述,是以整个宇宙为舞台,以无限时空为背景。对于不信佛教的人来说, 或许只是当作神话看待。即便如此,它那开放的想象空间,也从另一个角度 极大地拓展了国人的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佛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佛学思想
佛教对于中国习俗风尚与其他宗教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中国人开始知道人有三世,六道轮回与善恶
果报,,知生有所从来,死知有所往。
具体表现在信三世。
佛家
认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因缘和合而生,一切都在轮回之中,人
有生老病死,天有阴晴圆缺,花开花落,生灭相成。
佛教有六道
轮回之说,虽然现世作恶而得福得寿,但其业果若不报于现世而
将报于来世。
因信三世六道,故信善恶定有果报,或报之自身体,或报之子孙,或报之来世。
同时还引进了悔罪植福、延寿荐亡、
修德禳灾、设供祈愿等观念。
佛陀之学即为佛学,佛学以因果轮回为理论,以五戒十
善法为规律,藉以出世解脱为佛家一主要思想﹐以万事无常转变
生死痛苦为理论。
以无我、缘生、苦空为方法﹐以证得无为自在
为目的。
为达此目的强调需要出世与解脱,出世就是指必须厌恶
世间欲望,不断自我修练,解脱是在脱离人世痛苦为目的。
在大
乘佛教根本精神更进一步强调要舍己救世。
根据佛教,佛陀一生所教的内容主要就是知苦与灭苦。
“四圣谛”学说是佛教教义的核心,就是苦缔、集谛、灭谛、道谛。
“苦谛”是佛教认为人生在世,谁也免不了生老病死等诸多
苦难。
这些苦难不会因为人的死亡而结束,因为人死之后并不是
彻底的消失,仍然会在六道中轮回不息,不论在天堂、地狱还是
人间,苦总是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佛教还认为,世间的
万物都是变化不定的,没有永恒,这叫做无常。
对众生来说,因
为于无常败坏法起贪著,则将造成身心的炽燃大苦,因此说无常
故苦。
集谛是讲苦产生的原因。
佛教认为世上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
有情众
生之所以会受苦,在于因无明而于六根触受起爱执,而导致后有
生死的纯大苦聚集。
佛教认为只要是在六道中轮回,就无法避免
会受苦。
有情众生要想从苦中真正的、彻底的解脱出来,只有脱
离轮回这一个办法。
道谛为了脱离轮回,必须进行修行。
佛陀给
出的方法主要为戒、定、慧三学。
依八正道,便可以达到涅槃,
永远从轮回中解脱出来,证得阿罗汉。
西汉末年,佛教开始从中国的边疆传入内地。
佛教一开
始进入中国,就和中国传统文化充满著矛盾。
不少文人排斥外来
文化,还出现过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两次大规模灭佛事件。
但经过东汉魏晋二百多年的磨合,佛教与中国的本土文化从对抗
走向适应,并相互影响。
南北朝时期,佛教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跨地区,跨国界的广泛传播开来。
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条件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
中国佛教和儒家、道家一样,成为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撑,对中国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很深的影响。
中国佛教发展到隋唐,进入鼎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