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ppt

合集下载

《屈原列传》课件精品PPT26张

《屈原列传》课件精品PPT26张

温故思旧人:司马迁
1、少年受业 家学渊源既深,复师从名儒,学习成长。 2、壮年游历 约22岁开始外出游历,“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 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 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 (漫游期间,他通过实地考察和亲自采访等方式,获得 了许多第一手撰史材料。) 3、继承父志,立志修史 4、辩护李陵,无辜获罪 5、忍辱偷生,发愤著书 6、撰成史记,名垂青史
遥怀思君子:屈原
说一说以下词语与屈原的渊源
端午节 粽子 汨罗江 浪漫主义文学 楚辞 离骚 香草美人
一个富有象征性标签的民族人物。
【活动一】 聚焦“主干”史实,勾勒屈原画像。
1、结合课本篇目,思考以下史书的体例和书写侧重分别是什么。
篇目
节选自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僖公三十年
》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齐策一》
不理解
群小陷害,君王疏远,渔父不解,让屈原以死捍卫尊严;内忧外患,大厦 将倾,无力回天,将屈原推入绝境深渊。屈原与所有人都存在着直接或间 接的对立关系,我们看到了一个不被任何人理解的,极其孤独的屈原形象。
3、人物关系理一理
屈原对直接影响自己的人群分别持有怎样的态度呢?从中我们看出怎样 的屈原形象?
纵览识巨作:《史记》
本纪(12) 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全书人物塑造形象鲜明,
世家(30) 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文笔简练朴素,其中也
列传(70) 历代诸侯之外名人事迹。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
表(8) 书(10)
记历史重大事件。
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 理,经济生活等。
结合的作品。鲁迅赞誉 它为“史家之绝唱,无 韵之离骚”。
怀石自沉 行吟泽畔,投身汨罗 。

《屈原列传》ppt课件47张

《屈原列传》ppt课件47张

《史记》介绍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 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 “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骚”。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 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活动环节二:诵读文本,理清结构
属(zhǔ)草稿 相随属( zhǔ ) 惨怛(dá )
帝 喾 (Kù )
举类迩(ěr ) 见(xiàn)义远 濯(zhuó)淖( nào ) 滋垢(gòu)
皭 ( jiào) 然
绌(黜chù ) 详(佯yáng)
离(罹lí )忧
屈匄(gài ) 靳(jìn )尚
被(披pī )发
擎道德大纛,铸民族精魂
屈原列传
司马迁
活动环节一:了解作者,知晓背景
作家作品
司马迁 (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 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 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思想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 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 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后称《史记》,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
第一部分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1-3):屈原由“王甚任之”到“王怒而疏”。 第一段:才能卓著,屈原见任(记叙)。 第二段:争宠进谗,屈原被疏(记叙) 第三段:创作《离骚》的缘由,对屈原志向和人格的评价(议论 抒情)。
学法指导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 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 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
兴:发动 楚怀王第一次受骗, 军败地失,腹背受敌

《屈原列传》PPT课件46张

《屈原列传》PPT课件46张
千百年备受推崇,屈原的可贵之处在哪?
经世价值 彪炳史册
屈原作品中也贯穿着深沉的爱民思想,“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等诗句,无不体现出深切的关心民瘼和挽救民生疾苦的愿望。除此之外,屈原还是一个顺应时代的政治改革家。在《离骚》《惜往日》等篇章中,他追忆当年受楚怀王信用时,受命变法,“明法度之嫌疑”,初步达到了“国富强而法立兮”的目的。
高二选必中《屈原列传》
1.掌握本课常见实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2.把握文章内容,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体会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在当代的意义,厚植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3.学习本文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屈原列传》学习目标
经世价值 彪炳史册
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 表:八 书:
记帝王;述诸侯;叙人臣;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项羽本纪》
《孔子世家》《陈涉世家》
《屈原贾生列传》
史书体例:
1. 编年体以编年体纪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如:《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简称《左传》;《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补充:按年月日顺序记载的中国史书体裁。2. 纪传体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但《史记》只写到汉武帝为止,故汉代续补《史记》者丛出,其中以班固撰的《汉书》最为后世推崇,它是一部叙述了西汉二百二十九年史事的纪传体断代史。

《屈原列传》教学PPT精品课件

《屈原列传》教学PPT精品课件

君王不贤明,难道还谈得上福吗!令尹子兰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愤
怒,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发怒,就放 逐了屈原。
文段解读
8-9段,叙述屈原被“迁”的过程,司马迁为屈原鸣不平。
①先从屈原的角度写出了他的“衷”与“贤”,阐明他与楚国 命运的息息相关。 ②又从怀王的角度,写出他的做法的结果是“兵挫地削,亡其 六郡,身死他国”,阐明了“不知人之祸”带来的后果。
《屈原列传》教学课件(29张PPT)
本文是为屈原立传,为什么用大量篇幅记叙楚国的命运?
明确:课文自“屈平既绌”以后,历述了楚国在政治上、外交上、 军事上的一系列失失败,楚怀王多次被骗,最终客死秦国。其用意 是想强调这些失败都是排斥屈原造成的,说明屈原的去留,关系着 楚国的命运。这样叙述,作者便把屈原个人的命运同楚国的命运连 在一起,把屈原“眷顾楚国”同“系心怀王”紧密地连在一起,具体 而又深刻地表现了屈原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 同时,作者也想通过继续这些史实揭示楚怀王的昏聩无能、贪利好 色的本性,这也是导致屈原这样正直的人不被朝廷所容,最终自投 汨罗江的悲剧发生。
译文: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列,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 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 大夫见了就想强行更改它(想邀功),屈原不赞同,他就在怀 王面前谗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 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 有人能做的。”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
《屈原列传》教学课件(29张PPT)
《屈原列传》教学课件(29张PPT)
课文诵读
《屈原列传》教学课件(29张PPT)
《屈原列传》教学课件(29张PPT)
每段段意:
介绍屈原,并写出屈 原由“任”到“疏”。

《屈原列传》课件精品PPT59张

《屈原列传》课件精品PPT59张

朗读第三段
• 读出感情:怨 • 学生朗读或教师范读
(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
痛心 动—名,听力 明
说人坏话、奉承献媚的小
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

品行不正的小人
。离骚者
损害
,犹

端方正直的人
忧也。//
被动句
久积于心的郁闷
夫天者,人之始也;
通“罹”,遭遇
判断句
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
整体感知:以屈原的活动时间为序,
概括屈原的人生经历,每个时期分别从
文中找出一个字来概括。
任 疏 (作) 绌


分析第一部分(1): 简介屈原以及楚王对他的信任。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
判断句 担任
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状语入则与 明晓 国家安定 熟练、熟悉 后置
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 《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对后 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 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 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掌握秘 籍,职司记载。司马迁自幼受父亲薰陶,十岁就学长安;二十岁 开始漫游,游踪几遍全国,到处考察历史遗迹,接触社会不同阶 层的人物,了解地方风土人情,采集传闻异说,为他后来写作 《史记》打下基础。二十多岁入朝任郎中。武帝元封三年(前 108),继父职,任太史令,有机会遍读皇家所藏典籍。太初元 年(前104),参预修订历法,成“太初历”,并开始写作《史 记》。后五年,因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解,获罪下狱, 被处宫刑。为了完成著作,“就极刑而无愠色”。出狱后,任中 书令,发愤著书。历十年艰幸,终于在征和初(前92)撰成《史 记》

第17课《屈原》课件(共24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7课《屈原》课件(共24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靳尚与郑詹尹密谋毒死屈原 屈原的内心独白
初读·理清结构
·文中“屈原的内心独白”部分,表达了哪两 个方面的思想内容?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借指斥神鬼偶象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再读·合作探究
·第二部分中,屈原呼唤了哪几种事物?痛斥 了哪些神鬼偶像?
呼唤:风、雷、电、光明 痛斥:东皇太一、云中君、东君、大司命、少
司命、湘君、湘夫人、河伯等土偶木梗。
再读·合作探究
·这些事物仅仅是代表了事物本身吗?这里运 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具体事物加以分析。
象征
再读·合作探究
形象
象征寓意 整体寓意
风、雷、电 土偶木梗
变革现实 的伟大力量
官僚统治集团
借古讽今,展 现光明与黑暗, 正义与邪恶的 尖锐激烈斗争
再读·合作探究
再读·合作探究
·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语句可 以看出来?
屈原是一个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 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三读·品味语言
这篇文章语言富有感染力,让人如 痴如醉。请从文中挑选你最喜欢的 句子或段落,大声朗读并分析其独 特魅力。
三读·品味语言
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拓展延伸
·阅读课文中的舞台说明,谈谈其作用。
舞台说明为舞台上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做了一个 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做 了铺垫。我们可以看到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 理的爱国者,是一个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象。
课堂小结
屈原痛恨黑暗,向往光明,蔑视鬼神,鞭 挞一切污秽,誓与丑恶奸佞们战斗到底。对风 雷电的呼唤和歌颂,表现了他横扫一切邪恶的 顽强战斗精神。虽桎梏加身,但不屈不挠,浩 然正气凛然不可侵犯,充分表现了忠于祖国, 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他是正义和 光明的化身,是战斗不屈的战士的形象。

《屈原列传》ppt课件36张

《屈原列传》ppt课件36张

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思 想
家、史学家、文学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 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
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 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对后 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
作品简介 《史记 》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 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绌(chù);通“黜”,指罢免官职。 从(zòng): 同“纵”,合纵,指结盟联合抗秦。 患: 担心,害怕。
厚币:用丰厚的礼物作为见面礼。 币,礼物。 委质: 委,呈献。质,同“贽”,初次拜见尊长时所献的礼物。 诚: 果真,如果确实
楚诚能绝齐: “绝于齐”的省略,与齐绝交。 使使:前一个“使”,动词,派遣;后一个“使”,名词,使者。 如: 到,往。
译文: 屈原痛心楚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 非 ,说坏话,奉承献媚的小 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品行不正的小人损害国家,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朝廷容纳, 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上天是人的 起源;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境困难时,就会追念本源(希望上天和父母给以援 助 ) , 所 以 ( 人 在 ) 劳 累 、 疲 倦 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在疾病伤痛和内心悲痛时, 没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道德端正、品行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的国 君,却被小人离间,可以说处境很困难。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 愤吗?屈原创作《离骚》,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
预习检测-字音
谗谄 枯槁 蝉蜕 滋垢 濯淖 不滓
chǎn gǎo tuì gòu zhuó nào zǐ
博闻强志 屈平不与 疾痛惨怛 属草稿 靡不毕见 谗人间之
qiáng yǔ dá zhǔ mǐxiàn jiàn

《屈原列传》课件精品PPT79张

《屈原列传》课件精品PPT79张

走近屈原
怀王十六年,张仪由秦至楚,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 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 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后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 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秦楚结黄棘之盟,楚 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注:左徒,楚官名。在国王左右参预政事,起草诏令,是相当重 要的职位。
【文本研读】
• 博闻强志:见识广博,记 忆力强。闻:动词作名词, 见识,知识。志,同 “记”。
• 明于治乱:即“于治乱 明”,状语后置。通晓治 理国家的道理。于,对于。
• 娴于辞令:擅长外交辞令。 娴(xián),熟悉。辞令, 指外交方面应酬交际的语 言。
➢ 楚王囚(张 仪),将 杀 之。靳 尚 谓 郑 袖 曰: “秦王甚爱张仪,将以上庸六县及美女赎之。王 重地尊秦,秦女必贵而夫人斥矣。”于是郑袖日 夜泣于楚王曰:“臣各为其主耳。今杀张仪,秦 必大怒。妾请子母俱迁江南,无为秦所鱼肉也!” 王乃赦张仪而厚礼之。——《资治通鉴》
屈原既绌①,其后秦欲伐齐,齐 与楚从②亲,惠王患③之,乃令张仪 佯去④秦,厚币⑤委质⑥事楚,曰: “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⑦能 绝齐⑧,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⑨ 如⑩秦受地。张仪诈⑪之曰:“仪与 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①同“黜”,被罢免官职; ②同“纵”合纵,联合抗秦; ③担忧; ④同“佯”,假装,离开; ⑤名作状:用丰厚的礼物; ⑥呈献,同“贽”见面礼; ⑦如果、果真 ⑧与齐国断绝外交关系; ⑨派遣使者;⑩往,到; ⑪欺骗
【小组活动】
➢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 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 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 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 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 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 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 以为类
对于后世影响
• 1.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 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 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 《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 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 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把《楚辞》与 《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 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 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 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文学起源——屈原
•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入溆(xù)浦 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在流放期间,屈 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名篇。其作品文字华丽, 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 的起源之一。
世界文化名人
• 屈原(中国)、哥白尼(波兰)、莎士比亚(英 国)、但丁(意大利)并称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 屈原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 • 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 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被誉为“衣被词 人”也开创了“香草美人” (香草美人【释义】 也就是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的 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屈原的一生
• 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 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 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 有所增强。但是,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 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 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 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 王与秦国订立黄棘(jí )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使 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yǐng)都,开始了流放生涯。结果楚怀王在 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囚死于秦国。楚襄王即位 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 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 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怀恨 投汨罗江自杀。 现在定五月五日为诗人节。 • 屈原一生共经历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 王时期。共遭两次流放。
后世评价
• 毛泽东高度评价屈原:是一个不朽的形象 • 鲁迅称屈原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 郭沫若评价屈原:“伟大爱国诗人”一颗 闪耀在“群星丽天的时代”“尤其是有异 彩的一等明星”。 • 闻一多评价屈原: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 件称为人民诗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 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 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 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 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 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 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 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 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 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 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存世名言
• • • • • • •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 路慢慢其修远兮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 青春?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一生主要杰作
• 《离骚》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后世所 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 《楚辞》。这部书主要是屈原的作品, 其中有《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 (《东皇太一》《云中居》《湘君》 《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 君》《河伯》《山鬼》《国殇》《礼 魂》),《九章》九篇(《惜诵》《涉 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 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天问》一篇等等
作品欣赏
屈原在江南的流放地听到国家灭亡的消息后, 选择了怀沙投江,以身殉国,他的《怀沙》 一辞可说是绝笔: 浩浩沅湘,分流汩兮。修路幽蔽,道远忽 兮。 怀质抱情,独无匹兮。伯乐既没,骥焉程 兮。 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兮。定心广志,余何 所畏惧兮? 曾伤爰哀,永叹喟兮。世浑浊莫吾知,人 心不可谓兮。

七绝· 屈原 屈子当年赋楚骚, 手中握有杀人刀。 艾萧太盛椒兰少, 一跃冲向万里涛。 这是毛泽东在1961年秋作的一首诗, 知道的人不多。毛泽东对屈原还是很感 兴趣的,当年毛泽东送给田中角荣的礼 物就是一套《楚辞集注》。
• •

• •
九歌 国殇 • 操吾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凌 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 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怼 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 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 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 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 魂魄毅兮为鬼雄。
为何投江?
• • 原文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 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 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 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 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 自投汨罗江以死。 译文 屈原到了江边,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 身体干瘦。渔夫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 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浑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 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夫说:“圣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 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浑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 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 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 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 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尚的品质, 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然后抱着石头,投汨罗江 而死。
屈原的故事
• 古时候,中国是由好多好多小国组成的,有一个小国叫楚国,楚国有一个叫屈原 的人。屈原从小就特别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家乡的人民。那 时候,人民的生,特别苦,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屈原的心里非常难过。怎么才能 让穷人吃上饭,过上好日子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什么好主意呢? 在屈原他们家乡附近,有个大石头叫米仓口,跟流泉水的小洞那样,从那里边往 出流沙子。有一天,忽然从米仓口里边流出来好多大米,有一户穷人发现了,就 把大米背回家,做成大米饭吃了,这件事一下子就传开了, 这时候,屈原的爸爸 发现家里的粮仓里大米一天比一天少了,这时怎么回事?他打算夜里藏在粮仓旁 边,看个明白。 那几户背了大米的穷人也觉得挺奇怪,怎么一下子米仓口不流 沙子,流出大米来了呢?他们也想弄清楚这是怎么回事儿。 一天夜里,他们悄 悄地来到米仓口旁边藏了起来。天快亮的时候,忽然,他们看见有个人朝米仓口 走过来,身上还背着一个大口袋,那个人来到米仓口,把口袋里的东西往里边一 倒,倒完了转身就走。那几个穷人赶忙走过去一看,原来是白花花的大米。有个 人说:“快,咱们追上去看看他是谁。”那几个穷人追上以后,一齐跪下,连声 喊着“谢谢恩人,谢谢恩人!”这时候,只见那个人回头来说:“快起来,千万 别吱声。”他们抬头一看,这个人是屈原,大家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正在这时 候,屈原的爸爸也赶来了,屈原看到爸爸,把头低下了,小声地说:“爸爸,孩 儿把这件事告诉您,我,我……..”屈原的爸爸看到屈原这样热爱人民,心里非常 高兴地说:“孩子,你做的对啊。可是你想想,你就是把咱家有的米全弄来,也 只能帮助几户穷人。你现在还小,应该好好读书,学习知识,将来把我们国家管 理好了,天下的穷人不就有饭吃了吗?” 屈原听了爸爸的话,觉得爸爸说得有 理。从那以后,屈原更加用功读书了,早晨起得很早,晚上很晚很晚才睡觉。几 年以后,屈原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楚国的国王看他很有才能,就让他来当官, 管理国家大事。
• •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 战国时期楚国人,芈(mǐ) 姓 (这个姓氏是起源于黄帝 颛顼帝时的祝
融氏,而祝融氏又分己、董、彭、禿、妘 【yún】 、曹、斟、羋八姓,史书称为“祝 融八姓”)屈氏,名平,字原,
简介
以字行;又在《离骚》中自 云:“名余曰正则兮,字余 曰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 (今河南西峡或湖北秭(zǐ) 归,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 诗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 瑕(xiá)的后代,中国文学 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 的爱国诗人。他的出现,标 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 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 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