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公开课一等奖精美课件

合集下载

《屈原列传》教学PPT精品课件

《屈原列传》教学PPT精品课件

君王不贤明,难道还谈得上福吗!令尹子兰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愤
怒,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发怒,就放 逐了屈原。
文段解读
8-9段,叙述屈原被“迁”的过程,司马迁为屈原鸣不平。
①先从屈原的角度写出了他的“衷”与“贤”,阐明他与楚国 命运的息息相关。 ②又从怀王的角度,写出他的做法的结果是“兵挫地削,亡其 六郡,身死他国”,阐明了“不知人之祸”带来的后果。
《屈原列传》教学课件(29张PPT)
本文是为屈原立传,为什么用大量篇幅记叙楚国的命运?
明确:课文自“屈平既绌”以后,历述了楚国在政治上、外交上、 军事上的一系列失失败,楚怀王多次被骗,最终客死秦国。其用意 是想强调这些失败都是排斥屈原造成的,说明屈原的去留,关系着 楚国的命运。这样叙述,作者便把屈原个人的命运同楚国的命运连 在一起,把屈原“眷顾楚国”同“系心怀王”紧密地连在一起,具体 而又深刻地表现了屈原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 同时,作者也想通过继续这些史实揭示楚怀王的昏聩无能、贪利好 色的本性,这也是导致屈原这样正直的人不被朝廷所容,最终自投 汨罗江的悲剧发生。
译文: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列,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 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 大夫见了就想强行更改它(想邀功),屈原不赞同,他就在怀 王面前谗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 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 有人能做的。”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
《屈原列传》教学课件(29张PPT)
《屈原列传》教学课件(29张PPT)
课文诵读
《屈原列传》教学课件(29张PPT)
《屈原列传》教学课件(29张PPT)
每段段意:
介绍屈原,并写出屈 原由“任”到“疏”。

2023高二语文《屈原列传》公开课精品课件

2023高二语文《屈原列传》公开课精品课件
屈原列传
司马迁
【走进作者】
➢ 司马迁(约前145-前80), 字子长,西 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思想家、史 学家、文学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 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
➢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 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 《史记》,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
【了解《史记》】
➢ (3)“夫天者……盖自怨生也”几句,从人的共性特点出
发,分析并揭示出屈原创作《离骚》时的状况,即心理 特征、艰难处境、创作动因。请分别找出相关语句。
心理特征——“人穷则反本”; 艰难处境——“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创作动因——“盖自怨生也”。
➢ (4)《离骚》的思想内容方面的特点是什么? 其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的特点是什么?《离 骚》与屈原人品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2)作者专用一个段落来写《离骚》,用屈原自己的作品 来塑造屈原的形象,这种“现身说法”使屈原的形象更真实, 更丰满感人。正像作者写的那样,“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 光可也”。
➢ (2)屈原创作《离骚》的原因是什么?“离骚” 的含义是什么?
本段首句便指出了屈原创作《离骚》的原因: 不满国君的昏庸、朝政的黑暗,以至“忧愁幽 思而作《离骚》”。 次句解释“离骚”的含义,“离骚”即遭遇忧 愁。
➢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 《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 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 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同屈原一 样,品格高洁,才华横溢,竟因李陵一案被汉武帝处以腐刑。千古忠贤, 途竟一辙,所以作者在《屈原列传》中着重指明“屈平之作《离骚》, 盖自怨生也”,以自况《史记》之成,是基于垢辱。

2024年度-《屈原列传》公开课一等奖精美课件

2024年度-《屈原列传》公开课一等奖精美课件

03
百家争鸣,思想活跃
这一时期,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道家、
墨家、法家等学派纷纷涌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1
楚国在战国时期的地位和影响
地大物博,兵强马壮
对外扩张,争霸中原
楚国位于长江中游地区,拥有广袤的 领土和丰富的资源。在战国时期,楚 国国力强盛,兵力雄厚,是当时的强 国之一。
对现实社会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屈原的忠君爱国思想仍 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 要时刻保持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关 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为国家的繁荣 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屈原的 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追求也对现代社 会人们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 用。
17
05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分析
18
浪漫主义风格在《屈原列传》中的体现
5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6
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
以屈原生平为主线,通过叙述、 描写、议论等手法,展现了屈原 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采用列传体裁,既保持了历史的 真实性,又融入了文学的色彩, 使得文章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
有文学的感染力。
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前后 呼应,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造
诣。
7
所谓“战国”,即指这一时期各国之间战争不断,所谓“七雄”指的是
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强国。各国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
不断进行兼并战争。
02
社会变革,制度转型
战国时期,随着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显
著提高。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确立。各国纷纷进行变
法,以加强中央集权。
于了解屈原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政治环境。

《屈原列传》优秀课件ppt

《屈原列传》优秀课件ppt

坚韧不拔
屈原在遭受流放和排挤的 困境中,依然坚持自己的 信念和追求,不屈不挠地 奋斗。
对后世影响及现实意义
文学影响
屈原的诗歌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对后世 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思想启示
屈原的忠君爱国思想对于培养人们的爱国情怀和 民族责任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人格典范
屈原的高尚品德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为人们树立了 人格典范,激励着人们追求真理、坚守正义。
楚辞体裁特点分析
1 2
独特的诗歌形式
楚辞采用独特的诗歌形式,每句字数不等,押韵 灵活,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浓郁的地方色彩
楚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大量运用楚地的方言、 俚语和民间歌谣,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3
对古代神话的继承和发扬
楚辞对古代神话进行继承和发扬,创造出众多神 奇的艺术形象,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文章结构梳理与段落大意
引言部分
屈原被贬原因及经过
简要介绍屈原生平和时代背景,为后文做 铺垫。
详细叙述屈原因直言进谏而被流放的过程 ,展示其忠贞不屈的性格。
屈原在流放期间的创作
屈原投江自尽及后人对其评价
介绍屈原在流放期间的苦闷与抗争,以及 通过诗歌创作来表达内心情感的经历。
描述屈原投江自尽的悲壮结局,以及后人 对其诗歌和品格的高度评价。
爱国情感的流露
分析屈原作品中的爱国情感,如对故土的眷恋、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等。
对忠君爱国思想的理解
分享个人对屈原忠君爱国思想的理解和看法,探讨这一思想在当今 时代的意义和价值。
思考题:如何将屈原精神传承下去?
01
传承屈原精神的重要性
阐述传承屈原精神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意

(2024年)《屈原列传》优秀课件

(2024年)《屈原列传》优秀课件

18
05
知识拓展:相关历史文化知 识链接
2024/3/26
19
战国时期其他重要文学作品介绍
《左传》
又称《左氏春秋传》或《春秋左 氏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 事详尽的编年史著作,为春秋末
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战国策》
又称《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 的国别体史书,原作者不明,一 般认为非一人之作。资料年代大 部分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
楚辞艺术风格的传承
课件通过分析楚辞的艺术风格,如象征、比兴、夸张等手 法,让学生领略到楚辞的独特魅力,并探讨其对后世文学 的影响。
16
独特审美视角挖掘
1 2
对美的独特追求
课件从屈原作品中对美的独特追求出发,引导学 生思考什么是美、如何追求美,进而培养学生的 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悲剧意识的审美价值
课件通过剖析屈原作品中的悲剧意识,让学生认 识到悲剧所具有的的审美价值,如净化心灵、提 升精神境界等。
2024/3/26
10
03
屈原思想内涵及价值体现
2024/3/26
11
忠君爱国思想阐述
忠诚于国家
屈原在《离骚》等作品中表达了 对楚国的深厚感情,对国家命运 和前途的忧虑,体现了强烈的爱
国主义精神。
2024/3/26
忠君思想
屈原对楚怀王的忠诚和拥护,表达 了他对明君的渴望和对国家统一、 安定的追求。
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 ,从小受到良好的教 育
因直言进谏,被流放 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2024/3/26
年轻时曾担任楚怀王 的左徒,负责管理国 家事务
4
战国时期政治社会背景
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 霸
各诸侯国之间进行着频繁的战争 和外交斗争

2024版《屈原列传》公开课一等奖精美课件

2024版《屈原列传》公开课一等奖精美课件

3
拟人 如“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将祖先 和神灵拟人化,增强了诗歌的神秘感和神圣感。
2024/1/29
20
审美体验:感受诗歌韵律美、意境美
2024/1/29
韵律美
01
屈原的诗歌注重音韵和谐,通过押韵、对仗等手法,使诗歌具
有优美的韵律感。
意境美
02
屈原的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神话传说,营造出瑰丽奇特的
他们的共同点是
都以善于养士而闻名,都是当时仅次于国君的当政者。四人中以信陵君为楷模,礼贤下士, 急人之困,两肋插刀。
2024/1/29
与屈原的关系
四公子都是屈原同时代的风云人物,对屈原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了解四公 子的生平和事迹,可以更好地理解屈原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
23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离骚》等
《离骚》
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以瑰丽的辞藻、奇特 的想象和深邃的思想描绘了屈原内心的苦闷和追求,表达了作者对楚国政治黑 暗的愤慨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推荐理由
《离骚》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极高的成就,而且对于了解屈原的生平和思想具有 重要意义。通过阅读《离骚》,可以深入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和人格魅力,进 一步理解屈原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屈原的诗歌语言优美、凝 练,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 形成了独特的“楚辞”风 格。
19
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运用举例
1 2
比喻 如“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将 小人嫉妒贤才比喻为众女嫉妒美人的蛾眉,形象 生动。
象征
如“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以鸷鸟不 群象征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楚国实行分封制,但随着社会 的发展,分封制逐渐暴露出弊 端。楚悼王时期任用吴起进行 变法改革,加强中央集权,但 改革最终失败。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完美版课件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完美版课件

独特作用
1、我们以屈原的人生经历为主线,重新整理文本如下,你发现主要少了哪 些文字?这些文字对于屈原形象的呈现有怎样的独特作用?
省略内容概括
表达方式
独特作用
第3段 《离骚》:创作论、作 直接议论 品论、作家论。
第4-8段 楚国兴衰的历史和评论。直接议论
第10段 屈原与渔父的具体对话 寓议于叙
。 第11段 屈原与其他文人的对比 寓议于叙
段落 第1段 第2段
第4段
第4-9段 第10段
人生阶段
主要事迹
王甚任之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王怒而疏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上官大夫争宠而害其能 ,谗之,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既绌
谏怀王杀张仪,怀王悔追未及,其后诸侯共破 楚。劝怀王毋行秦国,怀王未听,竟死于秦。
王怒而迁 令尹子兰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 怒而迁之。
屈原对群小
屈原对楚王
屈原对渔父
嫉,自疏。
疾,冀幸君之一悟,俗 之一改也,存君兴国。
明知奸邪,自动远离。 明知昏庸,但仍心存希
望,不离不弃。


不接受随波逐流的人 生抉择,坚守正道。

【活动二】 聚焦“细枝末节”,还原屈原精神。
1、我们以屈原的人生经历为主线,重新整理文本如下,你发现主要少了哪 些文字?这些文字对于屈原形象的呈现有怎样的独特作用?
;楚国灭亡的结局。
点出屈原的文学家形象,以评价 作品来映射屈原孤高正直的形象 将屈原放在时代、国家的大背 景下呈现屈原个人的命运悲剧 。以诗意抒情的笔调,挖掘屈原 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
凸显屈原不可取代的人格精神 。
司马迁立传时,在呈现基本史实的 基础上,还运用了细腻抒情的笔调 去挖掘屈原的内心世界,体现了 “粗笔写形,工笔写心”。《屈原 列传》一文的语言叙中有议、议中 有情,“变调”之中,多有寄托。

《屈原列传》优秀课件

《屈原列传》优秀课件
10
CHAPTER 03
屈原思想内涵探讨
2024/1/26
11
忠君爱国思想体现
01
02
03
忠诚于楚国
屈原在《离骚》中多次表 达对楚国的深厚感情和忠 诚,即使遭受流放和排挤 ,也始终心系国家命运。
2024/1/26
忧国忧民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楚国 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的忧 虑,以及对人民疾苦的同 情和关怀。
5
楚国在战国中的地位和影响
楚国地处南方,疆域辽阔,兵力 强大
曾与齐国并称“齐楚”,是战国 七雄之一
楚文化独具特色,成为华夏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1/26
6
CHAPTER 02
《屈原列传》文本解读
2024/1/26
7
文章结构梳理与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
叙述屈原被贬原因及在流放期 间的心路历程。
艺术特色鉴赏与传承
2024/1/26
15
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继承
1 2
抒发个人情感
屈原在《屈原列传》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象征 手法,抒发自己深沉的爱国情感和对理想社会的 追求。
塑造理想化形象
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高尚品质和崇高理想的 形象,如忠诚的臣子、贞洁的女子等,体现了作 者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神奇瑰丽的想象
21
屈原故里及纪念活动概述
屈原故里位于今湖北省宜昌市 秭归县,这里保存了大量与屈 原相关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

每年的端午节,秭归县都会举 行盛大的龙舟竞渡和包粽子等
活动,以纪念屈原。
2024/1/26
此外,秭归县还建有屈原祠、 屈原纪念馆等场所,供游客参 观学习,了解屈原的生平和作 品。
在学术界,也有许多关于屈原 的研究机构和学术活动,如屈 原学会等,致力于推动屈原及 楚辞的研究和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 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容:被动 幽:深 离:通“罹”,遭遇 穷:处于困境/处境困厄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 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 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
反:“返” 倦:疲惫 极:极点 惨怛:(内心)悲痛
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 盖自怨生也。
上天的;疾病伤痛和内心悲伤时,
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 没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品德高
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 尚行为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
盖自怨生也。
来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离间,
可以说处境很困难。诚信却被怀
疑,忠诚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源自吗?屈原作《离骚》,大概是从
怨愤引起的。
《离骚》的内容
好色:好写男女恋情
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
源头。后代一切有成就的文学家,都从屈原 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营养。
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 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贾谊还 作过《吊屈原赋》,所以就把他们 合写一传。课文选的是屈原的传文 部分(有删节)。秦朝以前,古书中 都不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史记》 中的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 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
《离骚》的内容
• 上称帝喾,下道 齐桓,中述汤、 武,
• 以刺世事。 • 明道德之广崇,
治乱之条贯,靡 不毕见。
《国风》好写男女恋情却从 不过分失当,《小雅》好写 臣子的批评指责却无背叛之 心。而《离骚》则兼有二者 的优点。(他)远古提到帝 喾,近古提到齐桓公,中古 提道商汤、周武王,(利用 古代帝王这些事)用来讽刺\ 暗指当世社会。阐明道德的 广大崇高,治乱的规律\条理, 没有不全部表现出来的。
他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有《离骚》、《九 章》、《九歌》、《天问》、《招魂》等。 屈原的诗作打破了以《诗经》为代表的四 言诗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 句法参差多变的新诗体“楚辞”,它继承 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创了浪 漫主义的创作道路。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
《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
以:来 间:离间 穷:处于困境/处境困厄
而:转折
见:被
盖:表推测原因
自:从
为什么作《离骚》?屈原痛恨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 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 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 《离骚》。“离骚”者,犹离忧 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 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 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
为什么作《离骚》? 疾:痛恨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 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
听:动作名,听力 之:主谓间,取独 谗谄:形作名,谄媚之人
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 《离骚》。“离骚”者,犹离忧 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
明:聪明\明见 邪曲:形作名,邪恶小人 害:妨害 方正:形作名,端方正直的人
明辨是非,谄媚之人遮蔽了楚怀 王的明见,邪恶的小人危妨害公 正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被 (当世所)容,所以忧愁深思, 就创作了《离骚》。“离骚”, 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上天,是 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 人处境困难时,总是要追念上天 和父母(希望给以援助),所以 劳累疲倦到极端时,没有不呼叫
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
屈原是两千多年前中国的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是 一位思想家、政治家。他生于楚国的贵族家庭,知识渊博, 有政治和外交才能。他曾得到楚怀王信任。但由于上官大 夫的诽谤而被楚怀王疏远。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下的楚国 的危机,主张改良内政,联合齐国以求自存。但是,当权 者靳尚和怀王的宠姬郑袖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阻止 怀王接受屈原的正确意见,和齐国绝交了。怀王甚至被秦 国诱去做了三年的俘虏,囚死在秦国。楚怀王死后,顷襄 王即位,他比他的父亲还要糊涂,在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 的挑拨和诋毁下,屈原被流放在外二十多年。六十二岁时, 他看到楚国的前途已经绝望,于公元前 278年农历五月初 五日,跳进湖南省汨罗江自杀了。
淫:过分,失当
• 《国风》好色而不淫,怨悱:怨恨郁结
《小雅》怨悱而不乱。称道::称称颂道
若《离骚》者,可谓 述:称述
兼之矣。
以:来 刺:讽刺
•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明:形作动,阐明
中述汤、武,
之:结构助词,的 治乱:安定与动乱
• 以刺世事。
条贯:规律/条理
•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
靡:没有 毕:全\都
之条贯,靡不毕见。 见:通“现”
之中,蝉蜕于浊秽,以 获:沾染
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
《离骚》写法介绍 约:简约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
微:精微 称文小:称颂的文字平常
洁,其行廉。其称文小
指:通“旨”,旨趣,意义 举:列举
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 近:浅近
称物:称颂的事物
见义远。其志洁,故其 疏:疏远
称物芳,其行廉,故死
濯:通“浊” 蝉蜕于浊秽:像蝉脱壳摆脱浊秽
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
蝉:名作状,像蝉一样 尘埃:尘世
司马迁
【目标展示】
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 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 的高尚品德。 2.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 作方法。 3.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熟记 通假字,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 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
简介屈原的生平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末期 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第一段首先简介屈原的姓名、官职和杰出才能,说明“王 甚任之”。王怎样“甚任”之?为什么“甚任之”?
屈原者,名平,楚之 者…也:表判断
同姓也。为楚怀王左 闻:学识
徒。博闻强志,
志:记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明:明晓 娴:熟悉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入:名作状,对内
以出号令;出则接遇 以:顺承
宾客,应对诸侯。王 出:名作状,对外
甚任之。
则…则:连词
什么原因使怀王怒而疏屈原?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列:朝列 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 害:忌妒 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 造为:制定 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 属:写作 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夺:改变 因谗之曰:“王使屈平 与:答应 为令,众莫不知。每一 因:于是 令出,平伐其功,曰以 伐:夸耀 为‘非我莫能为也。’” 而:顺承 王怒而疏屈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