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应用技术研究
草甘膦应用现状及杂草抗性研究与治理对策

杂草 ,张宏 军等 ( 0 0 2 1 )在 北京 、 山东和广 西 的 田
间监 测结 果表 明 ,北京 和 山东 的一些 杂草对 草甘 膦
反应 不敏 感 ,且 与 国外抗 性杂 草报 道基 本一 致 。未
作用 ,二磷 酸腺苷 ( D )不 能转化为能量 三磷酸腺 AP 苷 ( T ),细胞 缺少能量后 发生坏死 ,从而 引起组 AP
织损 害及衰竭 。
来 随着 少 耕免耕 农 业措施 的增 长 以及抗 草甘 膦作 物
在 全球 的发展趋 势 ,草甘 膦在 我 国的应 用将 越来越
广 ,必须关注 抗草甘 膦杂草的治理 问题 。
5% 0 草甘膦可溶粉 ̄ 9 h L 5 8 1m ・g ( } 6 Co J r 为6 . 7 g k 1 桑
232除草剂 多样性 ..
不 同作 用机 制 除草剂 的选 择和 交替轮 换使 用 是
防止抗 草甘 膦杂 草发 生发 展 的关键 。无 论是在 非耕
地或 常 规农 田或 抗草甘 膦作 物 田使用 草甘 膦 ,都要 避 免多 年长 期连 续使用 草甘 膦 ,而应 鼓励 农 民交 替 轮换 使用 作用 机制 不 同,但 杀草 谱相 近 的除草 剂 , 从而 减 轻草甘 膦 的选择 压 ,延缓 抗草 甘膦 杂草 的发
维 护草 甘膦 的治理 中充 分发挥 农 艺、生 态调 控等措 施 的作
用 ,科学合理地使用草甘膦 。
中国农药 2 6
叶),对家蚕 具有 中等毒性 ( 游文 宇等 ,2 1 )。 00 在碱 性土 壤 中 ,草甘 膦 对微 生物碳 和微 生物 氮
231作物 多样性 ..
作物轮作能为除草剂 的选择提供更 宽广 的机会 ,
草甘膦除草剂使用方法

喷洒时间:为防除一年生杂草,可在4-6片杂草叶片上施药,对于多年生杂草,可在萌芽和开花期施药。
剂量:取决于杂草的种类和生长。
喷涂技术:喷涂后12小时内不会下雨。
添加剂:按水总量添加0.1%洗衣粉。
用于分配的水:当药剂接触土壤时,会降低其活性,因此应使用水。
草甘膦的应用1,草甘膦的使用方法1.喷涂时间(1)由于草甘膦是一种用于茎和叶的杀菌导电剂,因此它对尚未出土的杂草没有控制作用。
只有杂草的叶子长得更多并且可以附着足够量的药物,草甘膦才能获得良好的除草效果。
(2)一般小区,一年生杂草防治,当杂草完整并有4-6片叶子时,为多年生杂草防治,可在萌芽和开花期进行。
在特定时间内,雨后杂草的叶子上没有灰尘时,喷雾效果会更好。
2.用量(1)在此期间,可以根据杂草的种类和生长情况来确定。
通常,使用10%的草甘膦来防治以下三种杂草,即洋地黄,狗尾草(Setaria Setaria),草地早熟禾和牛膝。
合适的剂量是约50倍。
对于艾蒿,车前草,日本莎草等,合适的剂量是液体的约40倍,而用于控制Festuca,Scirpus scissori等的合适的剂量是液体的约30倍。
(2)用10%草甘膦水剂防治一年生杂草,适宜剂量为药液的50倍,并防治多年生杂草。
适宜剂量为药液的40倍,喷施30倍液即可控制小灌木丛,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草甘膦的应用3.喷涂技术(1)喷雾应均匀,周到。
(2)喷涂前检查天气预报,喷涂后12小时内不要下雨,否则需要重新喷涂。
(3)在大风天不宜喷洒,以免药液随风飘落到周围农作物,造成农药破坏。
(4)进行定向喷雾时,有必要降低喷头或在喷嘴处安装一个小塑料碗,以利于定向喷雾。
(5)喷洒时应注意无露杂草的时间。
4.添加剂在草甘膦溶液的制备中,可以根据水的总量添加0.1%的洗衣粉,可以增加溶液的附着力,提高防治效果。
草甘膦的应用5.配水由于草甘膦在接触土壤时会降低其活性,因此在分配时必须使用干净的水,而不是脏水或带有泥浆的浑水。
草甘膦常用技术配方,如何提高草甘膦药效

草甘膦常用技术配方,如何提高草甘膦药效草铵膦具有活性高、吸收好等特点,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
草甘膦可以单独使用,但配方使用效果更好,今天我们介绍一下草甘膦常用技术配方,以及如何提高草甘膦药效等问题。
一、草甘膦常用技术配方1、90%乙草胺(45-90克/亩)+41%草甘膦(45-90克/亩)。
使用时直接进行喷雾即可,能防除出土的多种杂草,同时它对作物比较安全,一次施药能控制整个生长期内杂草的危害。
2、90%乙草胺(40-75克/亩)+50%莠去津(40-75克/亩)+41%草甘膦(30-60克/亩)。
在作物定植前可以采用喷雾法使用该药剂,这个配方对于多年生杂草很有效,可以杀死其根系,达到根除的目的。
3、41%草甘膦(40-80克)加乙羧氟草醚。
使用时可以在作物定植后进行喷雾,此配方比较适合用于农田免耕时,对于一般的阔叶杂草有很大防除效果。
二、如何提高草甘膦药效1、草铵膦+草甘膦一年生和越年生杂草,每亩地使用250g的40%草铵。
草甘膦水剂或者是100-150ml的39%草铵。
草甘膦水剂兑水15kg稀释后,在杂草株高10cm处喷雾。
桃树、葡萄、香蕉等浅根作物以及移栽蔬菜,玉米,甘蔗等谨慎使用。
2、草铵膦+2甲4氯①如果是果园除草,可以在杂草旺盛生长时期,每亩地使用170-250ml的28%2甲。
草铵膦水剂兑水30-50kg稀释后,均匀喷雾。
②如果是非耕地除草,可以在杂草旺盛生长时期,每亩地使用200-300ml的28%2甲。
草铵膦水剂兑水50kg稀释后,均匀喷雾。
三、草铵膦除草剂使用注意事项1、草铵膦一般可以在播种前和作物苗后期使用,作物刚出苗时一定不能使用,在多雨季节杂草会长得比较快,因此在这时除草可以增加用药量。
2、天气特别干旱时可以适当增加用药量,因为干旱的天气会加快药剂挥发速度。
3、使用草铵膦时要注意二次稀释,确保药液均匀,打药时要打均匀、打透,这样药效才能发挥到最佳。
四、草铵膦有什么作用1、草铵膦被喷洒到杂草上时,可以迅速通过茎叶被吸收入体内,并且依赖杂草的蒸腾作用在木质部进行传导。
草甘膦除草剂使用方法

喷洒时间:为防治一年生杂草,在杂草叶上喷洒4-6片。
对于多年生杂草,在芽期和开花期施用杀虫剂。
用量:视杂草种类及生长情况而定。
喷洒技术:喷洒后12小时内不下雨。
添加剂:在总水量的基础上加入0.1%的洗衣粉。
分配用水:当药剂与土壤接触时,会降低其活性,因此应使用水。
草甘膦的应用1如何使用草甘膦1喷洒时间(1)由于草甘膦是茎叶的杀菌导电剂,对尚未出土的杂草没有控制作用。
只有当杂草的叶子长得更多,并能附着足够数量的药物时,草甘膦才能获得良好的除草效果。
(2)在一般群落中,一年生杂草得到控制。
当杂草完好无损,有4-6片叶子时,多年生杂草在出芽开花期得到控制。
在一定时间内,当雨后杂草的叶子上没有灰尘时,喷雾效果会更好。
2剂量(1)在此期间,可根据杂草种类和生长情况确定。
一般用10%草甘膦防治洋地黄、狗尾草、蓝草和牛膝草三种杂草。
适宜剂量为50倍左右。
艾蒿、车前草、日本莎草等的适宜用量约为液体的40倍,而防治羊茅、剪刀草等的适宜剂量约为液体的30倍。
(2)用10%草甘膦水防治一年生杂草,适宜用量为药液的50倍,防治多年生杂草。
适宜用量为液体的40倍,喷施30倍液可控制小灌木,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草甘膦的应用三。
喷涂技术(1)喷雾要均匀、周到。
(2)喷洒前查看天气预报,喷洒后12小时内不要下雨,否则需要再次喷洒。
(3)不宜在大风天喷洒,以免药液随风飘落在周围农作物上,造成农药损害。
(4)在进行定向喷射时,需要降低喷嘴或在喷嘴处安装一个小塑料碗,以便于定向喷射。
(5)喷洒时注意无杂草时间。
4添加剂在草甘膦溶液的配制中,可根据总水量加入0.1%的洗衣粉,增加溶液的附着力,提高防治效果。
草甘膦的应用5配水由于草甘膦与土壤接触时会降低其活性,因此在分配过程中必须使用干净的水,而不是脏水或带有泥浆的浑水。
6增加喷洒时间为防治多年生恶性杂草,可适当增加喷洒频率。
为防除羊茅、莎草等恶性杂草蛾类,首次施药后每隔30天喷洒一次,以达到良好的防除效果。
草甘膦 用途

草甘膦用途草甘膦是一种广谱除草剂,常用于农田、园艺和草坪等地的杂草防控。
它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植物体内的特定酶的活性,从而阻断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达到除草的效果。
草甘膦的主要用途之一是在农田中进行杂草防控。
在农作物生长的过程中,会伴随着各种杂草的生长,它们会竞争土壤养分和水分资源,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草甘膦可以有效地抑制杂草的生长,减少对农作物的竞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除了农田,草甘膦也被广泛应用于园艺领域。
在花卉和果树的种植中,杂草同样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草甘膦可以通过喷洒或施用到土壤中,抑制杂草的生长,保持园艺作物良好的生长环境。
这对于花卉的观赏价值和果树的产量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草甘膦还被广泛应用于草坪的维护管理。
草坪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但杂草的生长会影响草坪的美观和使用效果。
草甘膦可以在草坪上喷洒,抑制杂草的生长,保持草坪的整洁和绿色。
这使得草坪能够更好地承受人们的活动和天气的影响,延长草坪的使用寿命。
除了以上的主要应用领域,草甘膦还可以用于森林和公共绿地的杂草管理。
这些地区通常面积较大,杂草生长较为猖獗,传统的人工除草方式效率低下且成本较高。
草甘膦的使用可以提高除草效率,节省人力物力,保护和维护这些重要的生态环境。
然而,草甘膦的使用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草甘膦对于不含目标酶的植物和生物是相对安全的,但对于一些敏感的植物和生物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使用草甘膦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剂量,并严格遵循使用说明。
其次,草甘膦在土壤中的残留时间较长,可能会对后续的作物种植产生影响。
因此,在使用草甘膦后需要注意土壤管理和农作物轮作,以减少其对后续作物的影响。
草甘膦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田、园艺和草坪等领域的除草剂。
它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抑制杂草的生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保持园艺作物的生长环境,维护草坪的整洁和绿色,以及管理森林和公共绿地中的杂草。
然而,在使用草甘膦时需要注意合适的时间和剂量,并严格遵循使用说明,以减少对非目标植物和生物的负面影响。
草甘膦母液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综述专论庹保华*高风李永刚韩庆文陈冠焱摘要:草甘膦是一种高效、低毒的灭生性除草剂,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概述了IDA 法和甘氨酸法草甘膦母液的主要成分,总结了草甘膦的主要回收方法,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草甘膦除草剂母液回收方法中图分类号:TQ 4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T1672-8114(2013)03-001-07(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宜昌443000)前言草甘膦又名N-(膦羧甲基)甘氨酸、农达,化学式C 3H 8NO 5P ,难溶于甲醇、乙醇等一般有机溶剂,25℃~10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介于1.2~13.6g ,具有较强酸性,可与碱液反应生成水溶性盐类。
由美国孟山都公司于1971年研制成功,为IDA 法(亚氨基二乙酸法)合成途径。
我国于1987年由沈阳化工研究院成功研制出甘氨酸-亚磷酸二甲酯合成路线,并很快实现工业化[1]。
草甘膦化学性质稳定,毒性较小,是一种非选择性、无残留的灭生性除草剂,作用部位和机理为植物所特有,被认为是低风险的除草剂。
此外,草甘膦与土壤接触后很快与土壤中的铁、铝等金属离子结合从而失去活性,现有报道表明草甘膦在土壤中残留时间最长不超过174d [2-5],对土壤中的种子及微生物无不良影响,因而迅速成为全球产量和用量最大的农药品种之一。
目前全球产能约120万吨,其中在中国注册登记草甘膦母液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的草甘膦企业产能约72万吨。
草甘膦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含有三乙胺、草甘膦、甘氨酸、亚磷酸、增甘膦(或双甘膦)、甲醇、甲醛及高浓度盐的生产废水,国内草甘膦生产厂家主要将母液进行浓缩除去部分盐分,然后投加草甘膦原粉,配制成10%草甘膦水剂进行销售。
由于长期施用含有大量无机盐的10%水剂,引起严重的土壤板结和盐碱化,同时水剂中的甲醛、增甘膦(或双甘膦)等进入土壤和水体,对生态环境和人体也具有较大的潜在危害。
因此,2009年2月农业部、工信部联合发布第1158号公告,明确规定有效成分含量30%以下的草甘膦水剂在2009年底前全部停止生产,已生产的水剂于2011年底前停止销售和使用。
草甘膦原药的田间应用技术

天晴 , 土壤 湿度较 大时 , 喷 施效 果会 更好 。
2 . 3 土粒 吸 附对草 甘膦 药效 的影 响
草甘 膦 喷 洒 在 杂草 叶 片 上 , 被 杂草 吸 收 或 主 动 渗 透进
杂草 组 织与 光合 产 物 向下传 导 到根 系 。 光 照越 强传 导 越 多 , 除草 效 果就 越快 、 越好 。 一般 在较 强 的夏 日光 照 下 , 4 ~ 7 d杂 草就 能 出现 明显 的中毒 症状 。 春秋 天 需 7 — 1 0 d , 而冬 天 很 多 杂草 处 于 休 眠 期 , 生长 非 常慢 , 除 草 效 果及 速 度 均 不理 想 ,
一
草甘 膦遇 土 会马 上被 土 粒吸附 钝 化 , 失 去除 草 活性 。 因 此. 需注 意 以 下 2点 : 一是 在 乡土马 路 旁 田里 的杂 草 , 由于 泥 土飞 扬落 在 叶片 上较 多 , 如 果喷 施草 甘 膦 。 一部 分 药就 被 这 些泥 土钝 化 , 除 草效 果会 大 打折 扣 ; 二 是在喷 药 时要 求 加
状要 1 O 一 1 5 d 。 因此 , 初 春 时施 用 草 甘 膦 时 , 应 根 据 天 气预
现 相差 较 大 , 第 1种方 法 的效 果会 明 显好 于第 2种方 法 . 这 是 由于 有 些叶 片 表层含 有较 多的蜡 质 层 , 雾滴 较 大时 . 易形 成 水 珠 在 重力 作 用 下流 到 地 上 , 失去 活 性 ; 相 反, 雾 滴 细 则
杂 草 生理 生长 较慢 , 传 导就慢 , 在 一定 时 间内 杂草生 杂 草 1 O多 天 后 会 出现 “ 解毒” , 表 现为“ 半死 ” 后 又 生的现 象 。 一般 来说 这个 时候 施 用草 甘 瞵 . 在 平 均 温度 1 5℃以 上 , 一定 光 照 条件 下 。 出现 明显 中毒 症
草甘膦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草甘膦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草甘膦(Glyphosate)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业、园艺和林业等领域的非选择性除草剂,具有高效、低毒和环境友好等特点,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本文将介绍草甘膦的应用领域、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及其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草甘膦首次于1970年代问市,由美国农业化学公司(Monsanto)所研发。
它主要通过干扰植物体内的芽分裂酵素,阻碍其生长发育,从而实现除草的效果。
与传统除草剂相比,草甘膦不仅能有效杀除广谱杂草,而且对许多农作物具有相对较好的耐受性。
因此,草甘膦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的除草管理中,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劳动力成本,有效控制杂草的生长。
草甘膦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农业、园林、林业和工业等。
在农业方面,草甘膦广泛应用于玉米、大豆、棉花、蔬菜等农作物的除草管理中。
在园林和林业中,草甘膦被应用于公共绿地、园艺和林木的除草中,可以有效地控制杂草的生长,保持绿地的整洁和景观效果。
在工业方面,草甘膦被用作铁路、道路及工地等生活和工作区域的除草剂。
草甘膦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植物体内的芽分裂酵素EPSP合成酶的活性来实现的。
该酶是植物体内的一个关键酶,参与了芽分裂酶对花胶酸的合成,从而影响了植物体内的破裂细胞壁蛋白质的合成。
草甘膦与该酶结合后,阻碍了破裂细胞壁蛋白质的合成,导致植物细胞的死亡和生长发育的抑制。
近年来,对草甘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相关的许多新发现和争议不断涌现。
一方面,一些研究表明,草甘膦可能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例如,草甘膦残留可能对水生生物和土壤微生物等造成毒害;草甘膦还可能对有益昆虫、鸟类和蜜蜂等造成间接伤害。
另一方面,一些研究认为,草甘膦的毒性相对较低,正常使用下对人体健康无明显危害。
针对草甘膦的应用和研究,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不同的政策和立法进行控制和管理。
例如,欧盟在2017年重新批准草甘膦使用时,对使用量和残留限值进行了严格的约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甘膦应用技术研究目前草甘膦应用浪费问题严重,本文对国内外草甘膦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包括施药最适期的选择,施药技术,发挥最佳药效的环境条件,合理混用技术等进行了论述,以其得到更经济、更广泛的应用。
草甘膦是性能优异的除草剂品种之一,自1974年在美国获得登记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996~1997年,以草甘膦为主的有机磷类除草剂,年平均销售额达到了22亿美元。
目前,草甘膦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量仍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
中国是草甘膦的生产和使用大国,年生产原药约2万t(折纯),是我国产量最大的除草剂品种。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草甘膦以其杀草谱广,毒性低,在杂草体内易于吸收和传导,对环境生态安全等优点,仍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美国孟山都等公司投入巨资,研究出了抗草甘膦的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向日葵等一系列作物,进一步促进了草甘膦广范围使用[1,2]。
然而,在草甘膦等农药的使用过程中,药剂的利用效率很低,在许多情况下未取得应有的防治效果[3~9]。
据估计,在发达国家每年大约有25﹪的农药因使用不当而浪费,在我国则高达60﹪。
如何提高农药的应用技术,充分发挥农药的生物活性,减少农药的使用和浪费,对我国农业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草甘膦是典型的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对应用技术要求较高。
现将目前国内外对草甘膦应用技术的。
研究综述如下。
1最适施药期的选择在多年生杂草防除时,只有药剂最大量地传导到地下根茎组织,才能起到彻底的除草效果。
草甘膦在杂草体内的传导是随光合产物从韧皮部输导到生长代谢旺盛的部位,属于由“源”向“库”的输导[9]。
多年生杂草生长前期,地上部植株生长迅速,有机物消耗多,而叶面积小,光合效率低,有机物由下而上传导为主。
生长中后期地上部生长减慢,消耗小,光合效率提高,光合产物由上向下传导。
Bowmer研究了空心莲子草植株大小对草甘膦吸收与传导的影响,研究表明大的植株(11对叶)14C-草甘膦传导至根茎中的总量明显多于小的植株(5对叶)[10]。
江国铿研究表明,草甘膦防治荻的效果8月份施药优于6月份施药[11]。
孙锡治试验表明,草甘膦防治白茅的效果也是3叶期施药最佳。
徐声杰总结了草甘膦在森林防火带清理方面的应用技术,其中施药的最适期为4~6月[12]。
因此,多年生杂草生长中后期施药有利于药剂向下传导,是使用草甘膦的最佳时期[12]。
在我国,施草甘膦时对杂草生育期的选择往往不够重视,是未取得杂草最佳防除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2讲究施药技术施药技术对草甘膦除草活性的发挥影响很大。
药液浓度和雾滴大小对于药剂的吸收与传导有关。
Bowmer研究了两种雾滴大小对草甘膦在空心莲子草植株中的吸收与传导影响。
结果表明有效药剂高浓度(5.03g·L-1)细雾滴(20μl)更有利于草甘膦的吸收,吸收率比对照增加16﹪,但往地下根茎的传导量与有效药剂低浓度(1.06 g·L-1)粗雾滴(1.0μl)差异不大[10]。
Liu S和Robert研究了草甘膦在杂草中(Populus tremuloies)的吸收与传导,结果表明,随着药剂浓度的提高,草甘膦的吸收与传导量均增加[8]。
对水量也是影响药效的重要因素。
Stahlman研究了喷液量为93、187、374、561 kg·hm24个条件下,草甘膦防除阿拉伯高粱(Sorgbum bicolor)的效果。
温室及田间的试验结果表明,以93 kg·hm2的喷液量除草效果最好[7]。
孙锡治试验表明,草甘膦防治白茅时,每667 m2药液量15 kg的效果明显优于30 kg和60 kg的效果。
因此,草甘膦宜采用高浓度、细雾喷施,才能取得最佳的除草效果[3,6,13]。
在我国,施药时每667 m2的对水量往往在60 kg以上,未能取得最佳的除草效果。
3发挥最佳药效的环境条件温湿度、土壤含水量明显影响草甘膦的生物活性的发挥。
研究表明,气温从24℃提高至35℃时,宿根高粱对14C-草甘膦的吸收量增加1倍。
Klevorn研究了土壤温度为7、12、18℃条件下14C-草甘膦在匍匐冰草中的分布,结果表明7℃时基芽中草甘膦的量少,18℃时最多,但14C草甘膦向根茎中传导的量在土温12℃时最多[14]。
空气相对湿度大时,延长药液在植物表面的湿润时间,有利于药液的吸收和传导。
空气相对湿度从40﹪增至100﹪时,棉花对草甘膦的吸收和传导量约增加3~6倍,狗牙根对药剂的吸收和传导也明显加快[15]。
土壤含水量少,不利于植物的生长代谢,因而不利于药剂的吸收和传导。
Klevorn研究表明,当土壤含水量从33﹪、22﹪、15﹪下降时,14C-草甘膦从匍匐冰草叶片吸收的量和向基部传导的量均随之下降[14]。
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影响药效的原因是引起气孔的关闭和光合能力的下降,伴随内源激素和膜功能的变化。
因此,在气温适宜、空气相对湿度大、土壤含水量充足时施药有利于草甘膦生物活性的发挥。
施药用水的水质明显影响草甘膦的生物活性。
Stahlman与Phillips报道,0.01 mol·L-1的铁离子显著降低草甘膦(0.56 kg·hm2)对高粱的生物活性。
铝离子的影响与铁离子相似。
锌离子与钙离子比铁离子影响小。
镁离子的影响中等。
而钠离子与钾离子则无影响[7]。
因此,应用硬度大的水来稀释药液时,会降低草甘膦的药效,克服水硬度影响的办法是在药液中加入一些硫酸铵,其机理是可以阻止比草甘膦异丙胺盐活性更低的草甘膦盐的形成。
4合理混用技术草甘膦通常难以与其他除草剂混用。
O'Sullivan与Kossatz报道,溴苯睛、麦草畏、甲羧醚、氯溴隆、草净津与草甘膦混用时活性下降,而与草甘膦前后分别使用或液滴不重叠时无拮抗作用。
原因在于其混合后物理或化学不相容性[16]。
Selleck和Bairol报道,敌草隆、氨三唑无论与草甘膦混用或与草甘膦前后分别使用均降低草甘膦除草效果,其拮抗原因在于改变了草甘膦在植物体内的生理生化作用。
硫酸铵对草甘膦具有增效作用。
Aleen报道了用匍匐冰草、香附子、大豆、马铃薯试验时硫酸铵对草甘膦的增效作用。
Fernandez用烟草叶片研究了硫酸铵对草甘膦吸收的影响,表明硫酸铵在实验最初30 min内促进了药剂的吸收,而后24 h内表现出较慢、较稳定的吸收。
草甘膦药液中加入1.25﹪~10﹪(占用水量)的硫酸铵,可明显提高草甘膦防除白茅的效果。
植物生物调节剂影响草甘膦的生物活性。
Waldecker研究表明,在马利筋(Aselepias syriaca)基芽用1mmol 6苄氨基嘌呤(BAP)处理3 d后进行14C-草甘膦处理,14C-草甘膦向基芽积累的量比对照高出7倍[15]。
2,4-滴与14C-草甘膦混合处理田施花(Convolvulus arvensis),促进了草甘膦的吸收以及往地下根部的积累[16]。
仇明华研究表明,三十烷醇(0.02 mg·kg-1)与草甘膦混用后能提高草甘膦的除草活性[17]。
5 我国草甘膦的应用情况及使用建议草甘膦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首先在茶园、桑园、果园等应用得到推广普及。
在棉花、甘蔗等高杆作物中采用定向喷雾技术也得到了较多应用。
90年代以来,随着轻型栽培技术的发展,草甘膦在免耕、少耕、直播等栽培方式中使用进一步增多。
此外,在水域杂草及非耕地杂草的治理中该药也是主要使用的药剂。
据估计,1995年我国草甘膦的应用面积就已超过了666.7万hm2 [12]。
各地在试验应用过程中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但根据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应用技术仍有一些方面需注意。
(1)施药时应选择最有利于药剂输导的杂草生育期和环境条件。
尤其防除多年生杂草时,宜在叶面积较多的生长中后期施药,杂草苗太小会降低对地下根茎的控制效果。
因此,宜在土壤含水量充足时施药有利于药效发挥。
(2)喷液量问题。
以前一些学者认为药液喷湿整株杂草效果最好,但现有众多的研究结果表明,草甘膦在杂草体内传导性能好,只需大部分茎叶接触药剂即可全株受害。
且对水量少可充分发挥助剂降低药液表面张力等作用,减少水中金属离子的不利影响,减少药液的淋失。
因此可推广低容量喷雾技术,除草效果更为理想。
每667 m2的喷液量以不超过15 kg为宜。
(3)施药器械的选择。
现行喷雾用喷头多为1.0 mm的孔径,低容量施药须相应的调整喷头的孔径,如选择孔径为0.8 mm的喷头。
当然,细喷头施药应注意药液的漂移造成附近农作物的药害。
(4)草甘膦可混性比较差。
目前较为明显可以混用的有硫酸铵、2,4-D、调节膦等。
与其他除草剂混用须谨慎,以免降低药效。
参考文献:[1] 苏少泉.除草剂品种发展近况[C].第十届全国农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1997,14~20.[2] 张微.治理抗性杂草新措施—抗除草剂作物[J].农药译丛,1997,(4):18~22.[3] 屠予钦,袁会珠,黄宏英,等.农药的科学使用问题与农药应用工艺学[J] .植物保护学报,1996,23(3):275~280.[4] 张朝贤,胡祥恩,钱益新.国外除草剂应用趋势及我国杂草科学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J].植物保护学报,1997,24,(3):278~283.[5] 周卫平.让农药使用更有效[J].农药世界,2001,23(2):33~35.[6] Knoche M.雾滴直径和喷雾量对茎叶处理除草剂药效的影响[J].杂草科学,1996.(1):36~39.[7] Stahlman P W,Phillips W M.Effects of water quality and spray on glyphosate p-hytotoxicity[J].Weed Science,1979,27(1):38~41.[8] Liu S, Gamphell R A. Aborsption and translocation of glyphosate in aspen (Po-pulus tremuloies Michx.) as influenced by droplet size,droplet number andherbicide concentration[J].Weed Science,1996,44:482~488.[9] 刘支前.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机理[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2,3:226~229.[10]Bowmer K H.Uptake and translocation of 14C-glyphosate in Alternanth- eraphiloxeroides (Mert.) Griseb.(Alligatorweed) I. Rhizome conc- entrationrequired for inhibition[J].Weed Research.1993,33:53~57.[11]江国铿.几个明显影响草甘膦药效的技术措施[J].植物保护,1990,4:35~37.[12]徐声杰,黎桂潮,李锦权,等.草甘膦应用中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J].广东林业科技,1998.(3):27~33.[13]Klevorn T ,Wysse D.Effect of soil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on glyphosate andphotoassimilate distribution in quackgrass(Agropyrom repens)[J].Weed Scie- nce,1984,32:402~407.[14]O'Sullivan P A, Kossatz V C. Influence of picloram on Cirsium arvense (L.)Scop. control with glyphosate[J].Weed Rearch,1982,22(5):251~256. [15]Waldecker M A.Chemical physical effects of the accumulation of glyphosate incommon milkweed(Asclepias syriaca) root buds[J].Weed Science,1985.33:605~611.[16]Flint J L, Barrett M. Effect of glyphosate combination with 2,4-D of dicaambaon field bindweed(Convolvulus arvensis)[J].Weed Science,1989.37:12~19.[17]仇明华.草甘膦与三十烷醇混用的除草效应[J].杂草科学,1994,3: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