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6走在复兴之路上感受新精神力量
观《复兴之路》有感(大全5篇)

观《复兴之路》有感(大全5篇)第一篇:观《复兴之路》有感《复兴之路》观后感2010年03月29日,继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在人民大会堂和国家大剧院上演百场后,电影版《复兴之路》在人民大会堂首映。
这是继《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之后,我国第三次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搬上银幕。
导演张继刚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创作了《复兴之路》,展现了中华民族自1840年以来历经169年走过的一条光辉而又艰巨的复兴之路,自2009年9月上演以来,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和中外观众的热情赞誉。
《复兴之路》有六集,写了辛亥革命、袁世凯夺权、中国新生、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建设小康社会等内容。
写出了中国在艰难中前进,在前进中摸索的大无畏精神。
15世纪末,欧洲的航海家们开始征服海洋,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和贪婪掠夺,世界逐渐连接在一起。
从此,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孤立于世界之外而存在。
18世纪后期,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和法国的大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这股汹涌的浪潮不可阻挡地邂逅了中国,沉浸在康乾盛世中的人们全然不知这盛世亦正面临着一场厄运。
正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利益和霸权的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已经扩张到东方,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即将到来,中华民族百余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史由此拉开序幕。
为扩大世界市场,英国想以中国味中心向周围扩张。
故而英国殖民者在中国制造了鸦片。
在收到鸦片的蛊毒后,中国有识之士终于觉醒,但随之到来的是鸦片战争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纵观《复兴之路》,中国从弱到强,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一切都说明了发展才能自强。
看了《复兴之路》,印象最深的是革命先烈的艰苦畚斗,为了梦想,为了强大,为了自由,他们不畏强权、不怕牺牲,给今天的我们创造了很好的生活。
在当代,车水马龙,灯红酒绿,随处可见空调冰箱洗衣机,人们也不像旧社会那样温饱都成问题,而是满足温饱以外的各种欲望和需求。
《走在复兴之路上:感受新中国的精神力量》课件历史与社会九年级PPT课件优质课公开课评优课

追梦之旅第三站:感受新时期的时代精神
小组合作与分享成果三:
抗震救灾精神
1.事迹介绍: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全国各地区各部门 和社会各界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调集 大批人力、物力、财力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向灾区人民送温 暖、献爱心,形成了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
追梦之旅第二站:感受新中国的民族精神
请同学们利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谈谈新中国建设时期(1949——1978),各行
各业涌现些出哪些先进人物或先进集体?他们是如何引领当时的社会风尚或者成
为新中国的脊梁和骄傲的。
艰
—— ——
以爱甘当国主义为
苦 创
核螺 心的
业
民丝钉族精神
大
庆
雷精Leabharlann 锋爱神精
厂
神
如
家
:
孟
亲民爱民—— 焦裕禄
2.当时我国科研人员研制核武器遇到的困难主要有哪些?
客观条件:自然条件恶劣、生活艰苦等。 主观条件:科学技术基础薄弱、科研人员的水平不高、苏联的背信弃义等。
3.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中国科学家发扬两弹一星精神,研制成 功两弹一星,对此你是如何理解两弹一星精神的?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 星”精神。这一精神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勇攀科技高峰提供了强大的 精神动力。
感走 受在
追梦之旅第一站:
钱学森等
以爱国
新 复 感受新中国的召唤
主义为
中兴
核心的
国之
的 路 追梦之旅第二站:
精上 神
感受新中国的民族精神
9660综合探究六走在复兴之路上感受新中国的精神力量(精编版)

星”精神的理解。 “两弹一星”研制面临着诸多困难,客观条件包括自然环境恶 劣、生活艰苦等,主观条件比如科学技术的基础薄弱、科研人员的 水平不高、苏联的背信弃义等。
“两弹一星”精神是指热爱祖国、无私 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 于登攀的精神。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回顾教材镜头二到镜头四,
3、自力更生——“两弹一星”精神
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现场指挥人员和科学家合影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人民日报》号外 刊登原子弹爆炸成 功的消息
“两弹一星”对中国的安全和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邓小平在1988年的一次视察时指出:“过去也好,今天也 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 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 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 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走在复兴之路上: 感受新中国的精神力量
1949 年 10 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同时也宣 告了自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实
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国
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中国历史由此开辟 了一个新纪元。
——选自大型文献纪录片《复兴之路》
回答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与 “两弹一星”精神与新中国的
民族精神有何关系?
这三者都是民族精神在不同方面
的表现,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
要组成部分。 ○雷锋、王进喜、邓稼先身上蕴藏 的民族精神对推动新中国的建设发 挥了怎样的作用? 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是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综合探究六走在复兴之路上感受新中国精神力量2016

感 走 感受新中国的召唤 受在
钱学森等
以爱国 主义为 核心的
新复 中 兴 (1949——1978)
两弹一星精神 民族精 神
共
国 之 感受新中国的民族精神 的路
雷锋精神
筑 中
精上 神
大庆精神等
国 梦
力
量 1978改革开放后
深圳精神
以改革创
感受新时期的时代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
新为核心 的时代精
抗震救灾精神等 神
2.事迹中蕴含的时代精神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追梦之旅第三站:感受新时期的时代精神
小组合作与分享成果三:
抗震救灾精神
1.事迹介绍: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全国各地区各部门 和社会各界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调集 大批人力、物力、财力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向灾区人民送温 暖、献爱心,形成了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
大庆精神就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精神;为国争光的 爱国主义者,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奉献 精神。等等。
追梦之旅第三站:感受新时期的时代精神
小组合作与分享成果一:
敢为人先——深圳速度
1.事迹介绍:文字或视频 作为改革开放窗口的深圳,在对外开放的十余年间,平均每6天 就有一座新厂房落成,每11天就有一种新产品问世,这就是所 谓的“深圳速度”。
2.事迹中蕴含的时代精神 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追梦之旅第三站:感受新时期的时代精神
小组合作与分享成果四:
高铁精神
1.事迹介绍:高速铁路技术虽然在日本和欧洲率先兴起,但 是在中国引进并改造这一技术后,高铁成为中国产业最耀眼 的一颗明星。中国高铁5年走过国际上40年的道路、从追赶者 变为全球领跑者,成为中国外交的新名片。
复兴之路读后感(通用13篇)

复兴之路读后感复兴之路读后感(通用13篇)复兴之路读后感篇1我依稀记事时,妈妈就告诉我,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组成一个家;上幼儿园时,老师开始教我们画鲜艳的五星红旗;进入小学,一首小诗让我知道:“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读了《复兴之路》这本薄薄的而又厚重的书,更加深了我对这“家”的认识和热爱。
我认真而又深情地读着这本书,一段段详实生动的叙述,一幅幅真实亲切的画面,一个个令人振奋的消息,让我激动,让我自豪。
透过文字,我仿佛看到了1949年10月1日那隆重的开国大典,敬爱的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升起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然后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那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我仿佛来到1978年12月18日庄严肃穆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我感到那富有智慧和策略的会议精神,似温暖和煦的春风迎面拂来,吹遍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读着,读着,我不禁为之惊叹。
六十年的风雨春秋,中国以全新的面貌傲立于联合国之中,亿万人民用无穷的智慧与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长江上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大庆第一口油井喷油、第一座双层双线公路铁路两用桥、第一颗爆炸成功的原子弹……袁隆平爷爷的“杂交水稻”横空出世,青藏铁路正式通车,海尔集团创造的神话,百年三峡梦圆,百年奥运圆梦,千载飞天梦圆……这一切的一切让中国人扬眉吐气,这一切的一切有力地证明中华民族踏上了一条波澜壮阔的复兴强盛之路,这一切的一切必将载入中国乃至世界发展的史册。
读着,乐着,我更被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震撼着。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顷刻间,千万间广厦夷为平地,千万个鲜活的生命被掩埋在废墟之下。
地震发生之后,全国军民,上至党中央,下至普通百姓,无一不用自己的骨肉亲情和血肉之躯,铸造了一座体现民族精神的丰碑。
那带着希望小学的学生冲出震中的教师,那救了别人的孩子却顾不上自己孩子的警察,那省下干粮留给邻居的工人,那些全国各地数不胜数的志愿者、献血者、捐款捐物者……一个又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用平凡而又夺目的光束,汇成我们民族精神的光芒。
复兴之路心得体会

复兴之路心得体会第1篇:复兴之路观后感—心得体会《复兴之路》观后感当历史的脚步进入1661年的时候,清朝第3个皇帝康熙的登基,中国迎来了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段盛世,此时,人类社会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变。
15世纪末,欧洲的航海家们开始征服海洋,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和贪婪掠夺,世界逐渐连接在一起。
从此,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孤立于世界之外而存在。
18世纪后期,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和法国的大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这股汹涌的浪潮不可阻挡地邂逅了中国,沉浸在康乾盛世中的人们全然不知这盛世亦正面临着一场厄运。
正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利益和霸权的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已经扩张到东方,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即将到来,中华民族百余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史由此拉开序幕。
在140年前的1866年,马尾造船厂的建立确是一件备受关注的大事,船厂的创办者左宗棠在奏折中说:“修建造船厂的目的是欲防海之害,肩负着如此重大的使命,中国第一个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现代船舶修造厂在小镇马尾动工了。
马尾造船厂开始修建的26年前,危机从海上而来。
1840年6月,集结在澳门沿海之外的英国舰船出发北上,入侵中国。
此后两年中,清政府屡战屡败,最终被迫议和。
历史学家将这场战争称为鸦片战争。
古老中国以这样的方式开始了自己的近代史。
中英之间为什么会爆发这样的战争,它将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这一切看起来好像与两种植物有关的贸易引起的-英国人的鸦片和中国人的茶叶。
对于工业革命后生产能力激增的英国来说,扩大世界市场是它最急迫的愿望。
中国邻邦印度此前已沦落为英国掠夺原材料倾销工业品的殖民地,为了获取利润,英国殖民者在中国人中制造了一种需求-鸦片。
以此在40年的时间里,掠走了三、四亿两的白银。
马克思曾谴责道,非法的鸦片贸易年年靠摧残人命和败坏道德来填满英国国库。
英国议会最后以5票的优势否决了反对党提出的反战议案,鸦片战争爆发。
复兴之路观后感

复兴之路观后感复兴之路观后感(精选17篇)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
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复兴之路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复兴之路观后感 1我看了《复兴之路》之后,我觉得我们应该重新站起来,努力奋斗。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我们为古代中国有众多领先于世界的发明和闻名于世的杰出人物而自豪;我们为近代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蹂躏而愤慨;我们为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日本侵略者而歌唱;我们更为现在中国的崛起而感奋……祖国的辉煌要从四大发明说起: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指南针: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已经发现天然磁石有吸铁和指南北的特征。
他们利用磁石的特征制成了指南工具——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
造纸术:东汉时期的蔡伦总结前人的造纸经验,带领工匠们用树皮、麻头、破布和破渔网等材料来造纸,并不断改进纸技术,使纸的质量得到提高并大量生产,广泛使用。
活字印刷:它不但比手工重复抄写要快捷,而且还不容易出错。
但雕版印刷也有很大的缺点,费工费时。
到了北宋时,毕昇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经验,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有使印刷技术大大提高了一步。
火药:早在秦汉时代时期,人们用硫磺、硝石、木炭等原料炼丹,在偶然发生的爆炸得到启示,再经不断的探索实践,逐渐掌握了火药的配方。
我国的经济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给农民耕种,实行“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政策,深受农民欢迎。
辽宁大连河县光明山公社一位农民承包了一块农田,当年就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些都是老百姓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改善民生,社会保障全民覆盖,老百姓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一项项伟大的发明和创造,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民族的勤劳和智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综合探究六走在复兴之路上:感受新中国的精神力量

三个城市均位于太湖之滨。 (1分)
太湖流域城镇的形成与发展得益于:地处
平原, 地势平坦,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1分)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莫干山“民宿”开发蜚声中外
的原因。
①较为丰富的山区资源; ②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人们有较高的 消费水平和较强的消费需求; ③莫干山靠近主要交通线,交通便捷;④得到当地政府的 大力扶持。
①答案书写段落化、序号化、条理化
文字精
(避免口语化) ②答题语言简单化、专业化
序
二、实战演练
例1:(10分)生产力是社会结构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由于采用了栽种水稻的新技术和新型工具,使生产效率和产量大幅度提升,从而生产
出越来越多的富余产品。随着可以用于交换的农产品的增多,贸易日益发达,制造业愈加兴旺, 最后出现了中产阶级。
材料一:图7 (同步试卷P5-6 28题)
(1)写出图7中直辖市的简称,并据图分析其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4分)
沪(1分) 优势条件:①东临东海,海上交通便利;②铁路、公路等陆路交通发 达;③处于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3分)
(2)根据图7中的湖泊,指出苏州、无锡、湖州三市地理位置的共性,并说明这
一区域城镇形成和发展的自然条件。(2分)
(2)据表2、图7指出近代城市人口变化的趋势,并据材料三概括其原因。(4分)
城市人口不断增长,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提高,并逐渐超过农村人口 比例。 工业革命的推动。
(3)综合上述信息,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分)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
二、实战演练 例2
材料二:莫干山近年以“民宿”开发 而蜚声中外,“民宿”是指利用农民 空闲房屋,为消费者提供配套乡野休 闲、养生的新型酒店模式。莫干山民 宿旅游起步于 2007 年,受政府政策 鼓励,逐步形成了以吸引高消费人群 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