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古诗词三首》课件PPT

《古诗词三首》课件PPT

在绿草如茵的郊野,一个孩子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在那里放牛。天晚了,他骑着牛回家,偶尔拿出竹笛迎着晚风,吹出几支悠扬的曲子。回到家里,饱饱地吃一餐晚饭。天近黄昏,他连蓑衣也不脱,就露宿在明亮的月光下面。——作者把放牛娃的生活写得如此优美、如此快活,目的是劝告钟弱翁与其去追名逐利、巧用心机,倒不如过他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
句意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 他们收起了撑船的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 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
我仿佛看到了………………
01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这真是一个____的村居! 这更是一个____的村居!
上片
村中环境: 村中人(老夫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秀丽 恬静
下片 (动作)

部编版五上语文21 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部编版五上语文21 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21 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你会背诵哪些写景的古诗?
《望庐山瀑布》
《春晓》
初读课文
点击图标,听范读
山居秋暝
[唐]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简介
诗人感受到了什么?眼前的景色又给你 怎样的感觉?
孤独 凄凉
场面清冷、寂静,能感受到诗人因为避难 他乡、远离故土而产生的孤独感。
你觉得诗中的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此 时此刻的情感?

枫桥夜泊
[唐]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静景 江枫渔火对愁眠。 所见
姑苏城外寒山寺, 动景 夜半钟声到客船。 所听
所见 所感 所闻
诗人忧愁地对着 江枫渔火,满心 愁绪,难以入眠。
夜半钟声到客船。
尝试着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枫桥夜泊
[唐]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漫天寒霜里,月亮在乌 鸦的啼叫声中慢慢西沉。江 边枫叶摇曳,渔船上的灯火 点点,面对这些景象,诗人 心中充满愁绪。此时,姑苏 城外寒山寺半夜敲响的钟声 传入客船。
品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这首诗写 在什么时间?诗人看到了什么?
这首诗写在深秋夜半,诗人 抬头仰望,看到月亮逐渐沉落, 江边的枫树与点点的渔火默默相 对,江边停着一只孤单的来自他 乡的客船。
诗人听到了什么?诗中描写了哪些声音?
月落乌啼霜满天 夜半钟声到客船
听到几声乌鸦的啼叫,寒山寺一阵阵悠 长的钟声传到客船上。
➢ 第二联“一照一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六上3古诗词三首课件(共18张PPT)

六上3古诗词三首课件(共18张PPT)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语文要素,联系 生活实际想开去。
词的下阕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着用优 美的语言进行描画。
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 昏暗了,慢慢地,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 雨的地方,说来也巧,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 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 与《宿建德江》比,都描写了月景,
回顾课文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苏轼
书》写的是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 风景,表现了西湖奇特的风景,
[宋]辛弃疾
黑云翻墨未遮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
心态。
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白雨跳珠乱入船。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卷地风来忽吹散,
聚焦语文要素,助力能力提升
望着一片丰茂的稻田,你听,青蛙好像在说:呱呱呱,丰收有我的功劳。呱呱呱,我要保护好庄稼! 哈哈!今年是个丰收年啊,我的食粮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农民 伯伯
聚焦语文要素,读写结合拓展思维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结合本单元
题目
词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①别枝:横斜的树枝。
[宋]辛弃疾
②丰年:丰收的年景。
/


/

鹊①

què


/


/



chán

花 香 里 / 说 丰 年 ,②听 取 / 蛙 声 / 一 片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古诗词三首ppt人教部编版共37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古诗词三首ppt人教部编版共37张PPT

-9-
1.最后一句中“王孙”指谁?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
诗人曾属“王孙”,来自官场、来自社会,而今别居辋川。从“误入尘 网中”到“复得返自然”,一个“自”字表达出诗人独特的“山居”领悟, 更显秋韵之图乃是对羁绊人性的官场社会的强烈反驳。“留”者“居”也, 而“山居秋暝”之“居”不仅有自然的深情召唤,更是诗人心灵的驻足。正 是在这种精神背景下,为世人所景慕的“春芳”在诗人眼中就显得不足为怪 了。
-24-
课堂小结:
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欢声笑语,也会有忧 郁哀愁。李白在愁苦时写下了“白发三千丈,缘愁 似个长”,孟浩然在愁苦时也写下了“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的诗句,请大家课后去收集更多有 关愁苦的诗句,用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5-
长相思
“长相思”既是 这首词的题目,也 是词牌名。长相思 分为上阙和下阙两 个部分,内容多为 思念家乡或者思念 亲人。
-16-
解题
夜:夜晚;泊:停泊。 “枫桥夜泊”的意思是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 边。
泊 寺
-17-

-18-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19-
1.再读古诗,用一个字来表达你此刻的感受, 你想到的是什么呢?
愁 2.在诗中找一找,你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 么?并用笔把它圈出来。 看到“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寒山寺” ,听到“乌啼、钟声”。
-26-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字容若,是清代大学士纳兰明珠的儿子,被 称为满清第一词人。他深得康熙皇帝的喜爱,曾两次随康熙 皇帝远行。
这首词就是纳兰性德陪同康熙皇帝出征山海关,祭祀长 白山的途中写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课件(共55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课件(共55张PPT)

2.填空。
从视察顺序来看,诗人苏轼视察的地点先在_楼___上__,后 在__船__中__;从写作内容上来看,这首诗描画了西湖上的四幅 画面:__云__翻__、_雨___泻__、_风___卷__、__天__晴__。
3.结合注释,根据你的理解分别说说两联诗的意思。
(1)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一样,还没来得及把山给遮挡住, 白花花的雨点落在湖面像跳珠一样,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纭地跳进 了船舱。
2.“卷地风来忽吹散”中“忽”字体现了夏季怎样
的特点?
“忽”字显示了风的巨 大威力,体现了夏天天气 变化快的特点。
3.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点来描 写在楼上所见的雨景的?
诗人描写了云、雨、风、水、山、船、楼等景物。
“未遮山”“乱入船” “忽吹散”“水如天”
“翻”“遮”“跳” “入”“吹”
4.找出诗中的对偶句,并作赏析。
对偶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两句诗一方面抓住了日暮时分建德江畔的风景特点, 写出了自然之美:野旷、天低,写远景;江清、月近写近 景。另一方面,以野旷、江清之景烘托诗人羁旅的新愁旧 忧,情景交融:原野空旷,方显得远天低于树;江水清澈, 才见近人。旷野无限,乡关万里,诗人更觉寂寥凄凉;月 来相伴,平添安慰,却始终驱散不了那羁旅之人暮宿江舟 的种种愁绪。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 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 词人,是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 生坚决主张抗金,力图恢复中原。其词抒 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倾诉壮志难酬的悲 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也有不少吟咏祖国山河的作品。主要作品 有《清平乐·村居》《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等。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2024/3/2
层次梳理
明月松林

山居之景
(动静结合) 明月清泉

清幽

秋 暝
浣衣之女
(隐居)
山居之人
(以动衬静)
渔舟之人
2024/3/2
主旨概括
此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柔和美好的风光和 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__山__水__田__园____ 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2024/3/2
2024/3/2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
2024/3/2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024/3/2
注释: 【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喧】声音喧哗。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尽。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水调歌头》
2024/3/2
泊船瓜洲
王安石
2024/3/2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下阕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们的心理。夜的 静谧更显出风雪的声音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睡意全无,思乡之情油然 而生。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阵阵寒意,更加怀念故乡的温暖、宁静和 祥和。“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却是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 乡之情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

古诗词三首精品PPT课件

古诗词三首精品PPT课件

望洞庭
思考:诗人是站在什么角度看洞庭湖的? 你从哪个字看出来? 诗人是从远处看洞庭湖的,从 “望”字可以看出来。
书写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 和:和谐,这 里指水色和月 色融为一体。
潭面:指湖面。
湖光秋月相互辉映,显得多么和谐, 平静潭水无风,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迷蒙 的铜镜。
独坐敬亭山
独坐:单独地坐。 敬亭山:安徽省 郊外的一座大山。
单独地坐在敬亭山上。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 句说说诗意。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尽:没有了。 闲:形容云彩
孤云:孤单的云。也 飘来飘去悠闲 就是只有那一片云。 自在的样子。 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 到看不到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 四周一片寂静。
独坐 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 高飞 尽, 孤云 独去 闲。
动静结合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厌:满足。
我静静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 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 。此 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采用了什么修辞
手法?
独坐 敬亭山
(唐)李白
拟人 相看 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多诵读,悟诗情
课外知识抢答
• 1、诗圣—— 杜甫 • 2、诗仙—— 李白 • 3、诗佛 —— 王维 • 4、大李杜—— 李白、杜甫 • 5、小李杜—— 李商隐、杜牧
《独坐敬亭山》
这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 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 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 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 味,孤寂之感倍生。

21古诗词三首 课件(共61张PPT).ppt

21古诗词三首 课件(共61张PPT).ppt

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诗中描写的画面有哪些景物?
看到
月、江枫、渔火 (静)
听到
乌啼 (动)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半夜
诗意: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半夜里 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听到
钟声 (动)
以动衬静,表现出诗 人孤苦忧愁的心情。
小结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表现出诗人 怎样的情感?
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明月
松林
清泉
石头
竹林中笑语喧哗。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洗衣物的女子。
诗意:竹林里传来喧笑声,一群洗衣的女子归来 了;莲叶晃动,原来是渔船顺流而下。
竹喧 莲动
浣女归来 渔船顺流而下
动态描写
月夜山村的清幽宁静
任凭。 尽
随意春﹏芳﹏ 歇▲,王孙自可留。
春天的花草。
指诗人自己。
四时景物皆成趣。
◎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 和动态描写。
◎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21 古诗词三首
山中的居所。点明地点。
日落时分,天
山居秋暝
色将晚。点明

具体时间。
[唐] 王 维 点明季节。
王维(约701-约761),字摩诘 [jié],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 丞”。唐代山水田园诗人,著有《王 右丞集》等。 因笃信佛教,又被称 为“诗佛”。苏轼评价其:“味摩诘 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 有诗。”
♪ 朗读诗歌,划分节奏。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左右结构,“子”加“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天是最令人思乡的季节。 见秋风而起乡思,古来有之。 江夔“平生最识江湖味,听 得秋声忆故乡”。 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 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26
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 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 故事。
27
• 诗人张籍在街上闲逛。

是清早了。忽然一阵萧瑟的秋风送来阵阵寒意,此
刻,一排大雁从诗人张籍的 头顶飞过,飞向南方,诗
深向一
千榆程
帐 灯 。
关 那 畔 行 ,
, 水 一 程 ,
———



纳 兰 性 德
37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 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 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38
纳兰性德(1655~1685) 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
容若,号楞伽山人。其先祖原为 蒙古吐默特氏,因攻占纳兰部,以 地为氏,改姓纳兰——即纳兰。 17世纪初为清太祖努尔哈赤降 伏,后属满洲正黄旗。其父明 珠为清康熙时大学士。
3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33
《望驿台》 (唐)白居易 靖安宅思当窗柳, 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 居人思客客思家。
34
天净沙 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0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①。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②临发又开封③。
21
全诗的大意
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 诗人想写封信,给远在家乡的 新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 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 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 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 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 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 封好的信查看。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 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 到家乡。
12
明月:蕴涵着团圆之意。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夜月明人尽忘,不知秋思落谁 家。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寂寞
梧桐深院锁清秋。
13
秋思
[唐]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纳兰性德自幼勤于修文习武。 18岁中举,22岁赐进士出身。 选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 扈从于康熙身边。康熙非常赏 识他的才干,曾委派他到黑龙 江呼伦,查勘沙俄侵扰情况, 并安抚达斡尔边民。辑有《全 唐诗选》和《词韵正略》。擅 书法,精于书画鉴赏。
39
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在书法、 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最终被封为御前侍卫。
雪 一
万 千



乡 之
异 家故 情
地 他 乡
衬 托
庭的温园无
的 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暖此 声
对仗


山 海

关关
22
一年一度的秋风, 又吹到了洛阳城中, 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信人即将出发, 我又拆开了缄jiān上的信封, 赶快再添上几句, 说不尽的心事, 无奈太匆匆。
23
古诗小擂台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第一句说秋天来到了洛阳城, 平平叙事,不事渲染。第二 句中的“欲作家书”, 一下 子使我们感到了平淡的秋风 中所蕴涵的游子情怀。这平 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 给予读者多么丰富的想象啊!
1042年王安石入朝为官,1069年调王安石 任参知政事,第二年升任宰相。王安石任宰相期 间,大刀阔斧地推行新法。但王安石推行的变法 因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所以遭到朝廷 内外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他们千方百计地排斥 他,打击他。皇帝也逐渐对王安石失去了信任。 王安石万般无奈,三年后,他辞去了宰相的职务, 回到了南京的家中,从此寄情于山水。

他写着写着,脑中浮现出了久违爹娘的笑容,耳边
响起了娘的唠叨……

“啪”的一声,扯回了他的思绪,原来,不知不觉
中自己已泪流满面。

第二天,他把信交给了仆人,吩咐仆人一定要将信
送到。就在仆人即将出发的时候,张籍又叫住了他,仆
人转过身,不解地问:“老爷,您还有什么吩咐吗?
”“啊……你把信给我,让我再看几遍。”
3
**创作时间**
此诗的写作背景是,年过半百、对 政治早已心恢意懒的王安石,已经 历了因推行新法而被罢相的坎坷遭 遇,此次的再次被起用为相,他曾 两次辞官而未获准,因而他的赴任
是勉强的、违心的。 这首诗写于1075年初,当时王安石 接到皇帝的命令,第二次要他担任 宰相,他即第二次要他即乘船从京 口渡江到达瓜洲。此诗抒发的是他

他在信中写:

爹,娘,你们在家乡过得好吗?我在洛阳一切都好
,只是耳边没了娘那虽然喋喋不休但充满关爱的唠叨,
眼前没了爹那慈祥的笑容。你们不用挂念我,我很好。
我很想你们,你们一定也很想我吧?我保证,我有时间
就会来看你们的!

中秋节快到了,这是我离家第几个中秋了?

30
• 爹娘,最近天气转凉了,你们多加些衣服、被子,千万 别病了。还有,平时不要太劳累了,如果缺什么的话, 给我捎个信,我会办好的!一定要保重身体啊!
人张籍不禁想起自己寄居他乡常年不归。大雁飞走了,
但明年春天还会回来。可是自己什么时候能回来呢?想
到这里,张籍落下了眼泪。树叶飘落了,荷花也枯萎了
,习习秋风吹乱了他那长发。

诗人张籍回到家中,望着那飘落的白杨叶无心写诗
思前想后,他觉得应该给家人写封信了,便把笔墨纸都
准备好,张籍提起笔,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不知道从何
妻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赐淑人,诰赠一品夫人,婚后三年,妻子亡 故,继娶官氏,赐淑人。纳兰性德死时,年仅三十一岁,“文人祚薄,哀动天 地”葬于京西皂荚屯。有三子四女。一女嫁与骁将年羹尧。 一生著作颇丰:《通志堂集》二十卷、《渌水亭杂识》四卷,《词林正略》; 辑《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近词初 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笔力惊人。
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 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 不知如何表达。
19
复 恐 匆 匆 说 不 尽, 行 人 临 发 又 开 封。
诗意:带信的人将要出发的时候,我
却又打开了封好的信。
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 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 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 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
6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7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8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9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京京钟京钟山口口山口山瓜只瓜只瓜只洲隔洲隔洲隔一数一数一数水水重重水重间间山间山山,,。,。。
钟山只隔数重山。
10
汴京 京 杭 大 运 河
11
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 之隔,而京口到钟山也只隔着 几座山。
说起此时张籍的脑海里不断出现当年自己离家之景,眼
泪夺眶而出,千头万绪的情感,种种思念流露于字里行
间。就这样一个小时过去了,二个小时过去了,三个小
时过去了……张籍花了整整一天来写这封信,因为他觉
得这封信是他的思念。

28
• 写好信后,张籍并不是马上用信封装上,而是反反复复 地检查了一遍又一遍,生怕有什么重要内容落下了。就
洛 阳 城 里 见 秋 风 ,jiàn 欲 作 家 书 意 万 重 。chónɡ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17
【注释】
1.行人:此处指送信的使者。 2.发:出发。 3.意万重:思绪万千。 4.开封:打开信封。
18
洛 阳 城 里 见 秋 风, 欲 作 家 书 意 万 重。
诗意: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心中涌
14
**诗人简介**
张籍(767—830)唐诗人。字 文昌,江苏苏州人。贞元十五年进 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 国子司业等职,帮世称“张水部” 或“张司业”。又因其家境穷困, 眼疾严重帮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 祝”。张籍是韩愈的学生,其诗多 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 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 “张王”。有《张司业集》
上京赴任途中到瓜洲时的心情 。 4
bó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jian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huán
5
【注释】
1. 泊船:停船靠岸。 2.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市南,和京口相对。 3.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紫金山。 5. 数重:几层。 6. 绿: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吹绿了” 的意思。 7. 何时:什么时候。
40
41
康熙二十年,三潘之乱平定。竖年三月, 玄烨出山海关至盛京告祭祖陵,纳兰性 德扈从。本篇即作于词人由京城(北京) 赴关外盛京(沈阳)途中,抒写词人羁 旅关外,思念故乡的情怀,柔婉缠绵中 见慷慨沉雄。整首词,无一句写思乡, 却句句渗透着对家乡的思念。
42

聒一
碎更
乡 心 梦 不

感 慨
雪 之 夜
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2
**诗人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时期著名的政 治家、文学家,江西临川人。他的诗歌、散文都 很出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青少年时代随 父亲在钟山(今南京)居住,视钟山为第二故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