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1(1)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古诗词三首》课件1(部编人教版)

《古诗词三首》课件1(部编人教版)

造句 春天,我们来到山清水秀的西子湖畔。
《古诗词三首》课件1部编人教版【教 学课件 】


我会写
易错字
组词 寺院 寺庙
造句: 这座曾经香火旺盛的寺庙现在 只剩下断壁残垣了。
上面的第二个横要写 长一些
《古诗词三首》课件1部编人教版【教 学课件 】
多音字
(gèng) 更好

( gēng) 打更
《古诗词三首》PPT课件课时1人教部 编版 (共25张PPT)
《古诗词三首》P课PT件课1件 部课 编时 人1教人版教【部教编学版课件(共 】25张PPT)
sūn

我会写
笔顺 组词 造句
横撇/横钩、竖钩、提、竖 钩、撇、点 。
孙子 王孙
爷爷爱抚地抚摸着孙子的头, “真是好孩子” 。
《古诗词三首》P课PT件课1件 部课 编时 人1教人版教【部教编学版课件(共 】25张PPT)
识字方法

加一加:田+半=畔

换一换:暝-日+目=瞑
《古诗词三首》P课PT件课1件 部课 编时 人1教人版教【部教编学版课件(共 】25张PPT)
河畔 暝色
《古诗词三首》PPT课件课时1人教部 编版 (共25张PPT) 《古诗词三首》PPT课件课时1人教部 编版 (共25张PPT)
我会写
孙泊愁眠寺 榆畔
词语解释 江边的枫树
《古诗词三首》PPT课件课时1人教部 编版 (共25张PPT)
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西郊。
停泊
枫桥夜泊 月 落 乌 啼 霜 满 天,
渔船上的灯火
江 枫 渔 火 对 愁 眠。
睡觉
姑 苏 城 外 寒 山 寺,
夜 半 钟 声 到 客 船。

六年级上册3《古诗词三首》第1课时_教学PPT(共15张PPT)

六年级上册3《古诗词三首》第1课时_教学PPT(共15张PPT)

小结学法
(1)综合诗意,释诗题。 (2)理解字词,明诗意。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古诗的意思。 (3)联系背景,悟诗情。 (4)朗读感悟,多积累。
学古诗
诗人苏轼在六月二十七日这天,在望湖楼喝 醉了以后写了这首诗。“六月二十七日”交代写 作时间,“望湖楼”交代写作地点。
[唐]孟浩然
傍晚,诗人把船停靠在烟雾迷漫
zhǔ
的小洲旁,看到了空旷的原野,天空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比树还要低。江水清澈,月亮倒映在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水里,离自己很近。
第一二句告知我们诗人在 做什么,第三四句是写了诗人 看到的江边月夜美景。
一个“愁”字写出 了诗人的仕途不顺,以 及旅途的孤单寂寞。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①诗人苏轼的风格是豪迈的。从这一场疾风骤雨中能感受到。 ②诗人善用比喻。从“黑云翻墨、白雨跳珠、水如天”这些词可以看出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便像 洒落的珠子一样纷纭跳进船舱。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 散云飞。凭栏而望,只见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镜。
学古诗
诗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从中体会到 诗人怎样的写作风格?
பைடு நூலகம்
作者简介
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学家、书 法家、画家。诗的题材广泛,清新豪健,善用 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作者简介
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词的艺术风格多 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 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古诗词三首》【精华版】PPT课件(完整版)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古诗词三首》【精华版】PPT课件(完整版)

词人和将士们身在征途之中。
“身”点明行进的方向,突 出了身心分离之苦。
从北京到山海关,即使在高速公路上开车行驶也需要三个 多小时。古代交通不便,将士们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很辛苦。
想象将士们“山一程,水一程”的画面。你想到 了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崇山峻岭 悬崖峭壁

波涛滚滚 巨浪滔天
课堂小结
• 诵读了王维的《山居秋暝》和张继的 《枫桥夜泊》
• 学习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课堂演练
判断对错。
1.王维和张继都是唐代诗人。
(√)
2.《山居秋暝》颔联写的是自然景物。 ( √ )
3.《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指的是今天的苏州。
(√ )
第二课时
长相思
观察《长相思》和前两首诗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先看下面的资料,再品读尾联,想一想:此时 诗人心中生出了怎样的情感呢?
中年的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 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 心。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 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树林也有溪谷, 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王维与他的知心好友度 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将士们行军的遥远与艰辛。
“千帐灯”让你想象到了一幅什么画面?
朗读指导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边读边想象行军队伍的壮观, 征途中的艰辛,缓慢而深情地读。
品读下阕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 不成,故园无此声。
边读边想象:“风一更,雪一更”描绘的 是怎样的场景?
风雪交加、苦寒持续不断
06
检查、修改及反馈收集
1-仔细检查每一页内容准确性 2-邀请他人审查并提供意见反馈 3-根据反馈进行必要调整优化4-不断完善,追求卓越品质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古诗三首》【优质版】PPT课件(完整版)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古诗三首》【优质版】PPT课件(完整版)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9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还记得这首 诗的作者是谁吗?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 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 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 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 《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 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降 费 须逊输
感知诗意
你能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吗?
古诗大意
梅和雪都认为自己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这可愁坏了文人墨客,难以评议二者的高下。其 实,梅在晶莹洁白上应是比雪差三分的,而雪却 又输给了梅所带的一段清香。
读完了《雪梅》这首 诗,我们知道了梅和雪的 长处分别是: 香 和 白 。
古诗精讲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暮江吟》的作者是( 白居易 ),诗中表现 红日西沉时景色的诗句是(一道残阳铺水中 ), 表现新月东升的诗句是( 可怜九月初三夜)。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背诵上节课学习的古诗《暮江吟》。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后两首诗——《题西林壁》《雪梅》。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 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传世。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填一填,背一背
边看图边填空,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
一道(残 )( 阳 ) 铺水中, 半江(瑟 )( 瑟 )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 露)似( 真珠)( 月)似(弓 )。

六年级语文上册18《古诗三首》第1课时课件(共15张PPT)

六年级语文上册18《古诗三首》第1课时课件(共15张PPT)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想象 奇特
朗读展示
3、5、8 组代表展示 4、6、9组1号点评
Hale Waihona Puke 我们来一起读一读后两句诗,通过银河感受黄河的雄 伟气势吧!
如今 直上 银河去, 同到 牵牛 织女家。
思考讨论:作者是怎样写出黄河气势雄伟的? 直接描写,写出长度、曲折、大浪淘沙等。 由现实联想到神话故事。
小组研习三
悟诗情
读读《浪淘沙》(其一),说说你从哪里体会到
了黄河的磅礴气势。
3号抢答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朗读展示
2、4、7组代表展示 3、5、8组1号点评
抓住关键数字,从画面和声音联想开去,我 们就能读出黄河的雄伟气势来,一起来读一读吧!
九曲 黄河 万里沙, 浪淘 风簸 自天涯。
诗人由眼前气势雄伟的黄河想到了什么?朗读古 诗,圈画出对应的词语吧!2号抢答
六年级语文上册
18《古诗词三首》
浪淘沙(其一)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齐读)
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 2.培养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预习展示 作者简介
2号抢答
刘禹锡 (772—842) 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
曾任监察御史。唐朝中晚期著名诗人, 有“诗豪”之称。其代表作品有《陋 室铭》《乌衣巷》《石头城》《蜀先 主庙》《西塞山怀古》。
过关
每组6号展示
《浪淘沙》其一诗人是 唐 朝 刘禹锡 ,这 首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 黄河 雄伟气势, 并运用 牛郎织女 的典故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
势。
组组评比 1号汇报小组得分
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我会写
4组1号讲授

【精品】21.古诗词三首【第1课时】 课件(共24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精品】21.古诗词三首【第1课时】 课件(共24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主要作品:《竹里馆》《山居秋暝》等。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 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诗人 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 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构成了一 幅明丽的图画。
学习目标
1.会写“孙”字。(重点) 2.在读中感悟《山居秋暝》这首诗描绘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颔联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 然景物的幽静。明月的清辉从松林间隙照射下来,林地上 洒满了斑驳的光点;清冽的山泉,在山石间淙淙流泻,诗 人以动写静,以有声写无声,巧妙地写出了山林的幽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句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课后第2题哦!
明月、青松、泉水。其中明月、青松是静态的。清泉 是动态的。诗人以动写静,以有声写无声,巧妙地写出了 山林的幽静。
山居秋暝
空山、明月、松间 流、喧、归、动、下 留
静态 动态 归隐
诗中有画
《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 的绮丽风光和山中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 情山水田园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课堂小结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 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 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 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 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 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 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重点)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

古诗词三首人教(部编版) PPT 优秀课件[1]

古诗词三首人教(部编版) PPT 优秀课件[1]

















































但是我年轻时有一个想法就是如果我 告诉你 怎么弄 ,15分 钟后你 还没有 弄完我 就不耐 烦像如 果我自 己弄五 分钟就 弄完所 以最后 通常变 成我自 己弄。 但这样 做有一 个不好 的后果 就是当 你真的 五分钟 弄完就 会给别 人一种 感觉他 在现场 完全没 有用他 会不开 心。
主要内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 楼上喝酒,写下五首绝句。抒发 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课文讲解
形容云 层很黑。
遮盖, 遮挡。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形容雨点,说 明雨点大,杂 乱无序。
课文讲解
指狂风席地卷来。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形容湖面像天 空一般开阔而 且平静。
课文讲解
心安

书一






抹恬



华三



做自

;人






有爱



米阳



笑向


口罗不是。

1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课件(共21张PPT)

1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课件(共21张PPT)

初夏在田 间除草
把麻搓成线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村庄中的成年男女
从事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靠近 你仿佛看到了村庄里怎样的劳动画面?
稚子弄冰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zhēnɡ
彩丝穿取当银钲。 qìnɡ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杨万里(1127-1206),字廷
你从诗中哪些关键词感受到这些孩子的活泼好玩?
脱冰——穿冰——敲冰——冰碎了
稚子弄冰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同桌合作:一人读一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 面?
舟过安仁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说一说,这两首诗中的儿童在玩什么?
课后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发挥想象,把诗的 内容改写成小短文。
1.以诗歌内容为基础,发挥想象,丰富 画面,语言生动。
2.不要逐句翻译原文,要抓住重点,想 象儿童的神态、动作、心理等。
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 人,南宋诗人,中兴四大家之一。其 诗题材丰富,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 与日常生活,诗风独具特色,世称 “诚斋体”。
著有《诚斋集》等。
金盆:铜制的盆。供注水盥洗之用。 银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玉磬: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稚子弄冰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古诗三首 祖父的园子 月是故乡明 梅花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厌: 满足。
鸟儿飞走了,云飘远了,“我” 只有静静地凝视着敬 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动不动地看着 “我”。世上大概 只有敬亭山愿意和 “我” 做伴吧,真是难得一知己。
这首诗是李白 离开长安后,经过 了长达十年的飘泊 生活,来到宣城时 所写。在长期的飘 泊生活中,他饱尝 了世态炎凉的滋味, 心中充满了孤独寂 寞的情感。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1、古诗词三首
生字学习亭庭潭螺 谙 Nhomakorabea词语学习
亭子 洞庭 水潭 青螺 谙练 悠闲 讨厌 镜子 磨炼 红胜火 绿如蓝
读一读,在句子中你还能认识生字吗?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还想象出以 下这一幅幅图画。
•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你也试试看!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闲: 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 的样子。
天上的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 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 乎世间万物都厌弃 “我”,远离而去。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对看; 厌:满足。
(“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
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 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 向远方。我看着山,山看着我,怎 么看也不觉得满足。只有敬亭山才 是我最知心的朋友。
谙: 熟悉。
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 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光水碧, 绿波粼粼,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 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江水更显得碧绿。
《古诗词三首》课文中有三首古诗, 分别是李白的 《独坐敬亭山》、 刘禹 锡的 《望洞庭》、白居易的《忆江南》。 三首诗在内容上都是写南方自然风光的。 学习这三首诗,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 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南方自然风光之 美。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 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丰厚文化积淀。
学习步骤: 读好题目、了解作者
看注释、想画面,理解诗意
反复品读、体会感情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
洞庭湖位于湖 南省北部,长江南 侧。为我国第二大 淡水湖。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 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 为一体。
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是李白 于天宝十二年(公元 753 年) 秋游安徽省宣州市时所作。 当年,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已 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 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 的辛酸。
李白(701762),字太白,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 义诗人。他写了大 量歌颂祖国河山、 揭露社会黑暗和蔑 视权贵的诗歌。他 的诗对后人有深远 的影响。
忆江南
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 以后因怀念杭州而写的三首《忆江南》 中的第一首。
词同学们,你们知道词吗?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可 以配上乐曲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叫 长短句。词有各种不同的词牌,比如:“忆 江南”“渔歌子” ,还有“江城子” “菩 萨蛮”等。
江南好,
风景旧曾 谙。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 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 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古诗中有三个比喻句,你能找到吗?
没有一丝风吹过,静静的湖面

.
像白色银盘.
像湖中的一颗青螺.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独:独自一人。
敬亭山:山名。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外。
思考:此时的李白 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 什么?他又在想些什 么呢?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鸟儿们; 高飞尽:都飞远了 孤云:一片白云; 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李白很孤单、寂寞)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