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最新最全)

小学毕业考试重点课文复习资料(六年级上)一、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1、作者2、文章标题及含义3、文中重点问题4、蕴含的哲理(中心思想)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6、评价主要人物7、文章情节二、六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山中访友》1、作者:李汉荣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点问题:(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5、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虫的村落》1、作者:郭枫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
村落:森林边缘的小丘。
3、重点问题(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
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多音字形近字)组词+必背内容汇总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多音字形近字)组词+必背内容汇总第一单元知识要点一、形近字激(激动)暴(暴露)律(纪律)邀(邀请)瀑(瀑布)津(津津乐道)俏(俏丽)巷(巷子)龙(巨龙)峭(陡峭)港(香港)庞(庞大)辩(辩论)拷(拷问)漆(漆黑)辨(辨别)烤(烤干)膝(膝盖)烘(烘烤)峡(峡谷)供(供应)侠(侠客)二、必背内容1.文学常识《山中访友》作者李汉荣,著名诗人、散文家;《山雨》作者是赵丽宏;《草虫的村落》作者郭枫著名诗人、作家;《索溪峪的“野”》作者曹敬庄, 作家、教授,编有《现代散文精选》。
2.日积月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龚自珍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新雷》张维屏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月夜》刘方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秋夜洛城闻笛》李白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襄邑道中》陈与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元稹第二单元知识要点一、多音字水浒传zhuàn 朝zhāo 阳嘻嘻哈哈hā传chuán 来朝cháo 向哈hǎ达纤xiān 维沉闷mèn 似shì的纤qiàn 夫闷mēn 热好似sì二、形近字拖(拖拉)恨(悔恨)讥(讥笑)桨(船桨)施(施工)艰(艰巨)饥(饥饿)浆(泥浆)盆(脸盆)涉(干涉)撤(撤退)岔(岔道)频(频繁)撒(播撒)侵(侵入)挚(真挚)墩(矮墩墩)寝(寝食)势(势力)敦(伦敦)瑞(瑞士)受(接受)斑(可见一斑)端(端详)授(教授)班(班别)三、必背内容1.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从北京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
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讯息工期的铁路干线。
2.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捧腹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
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
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 再分别从向两头开凿。
2024六年级上册语文笔记

2024六年级上册语文笔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笔记。
一、第一单元。
1. 生字词。
- 毯(tǎn):毛毯,注意“毯”字的半包围结构,里面是“炎”。
- 陈(chén):陈列、陈旧。
- 裳(shang):衣裳,在这个词中读轻声。
- 虹(hóng):彩虹,“虫”字旁,与昆虫有关的字多有“虫”字旁(古人认为彩虹是一种虫)。
2. 文章结构。
- 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写了草原美景、欢迎远客、主客联欢、依依惜别等内容。
- 描写草原美景时,从天空到天底下,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了草原的天空、小丘、羊群等景物。
如“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生动地写出了草原的辽阔和碧绿。
3. 重点句子理解。
-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是文章的中心句,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深厚的情谊。
蒙汉人民在夕阳下的草原上难舍难分,体现了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关系。
1. 生字词。
- 缀(zhuì):点缀,“缀”有连接、装饰的意思。
- 幽(yōu):幽静、幽美。
“幽”字的笔顺要注意,先写中间的“竖”,再写两边的部分。
- 雅(yǎ):优雅、高雅。
2. 文章主旨。
- 作者从丁香花的形状、颜色、气味等方面描写丁香花,由丁香花联想起象征着愁怨的“丁香结”。
最后得出人生中如果没有结是平淡无味的,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的感悟。
3. 描写丁香花的句子。
-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探出”“窥着”将丁香花写活了,形象地写出了丁香花的俏皮与可爱。
二、第二单元。
1. 生字词。
- 寇(kòu):日寇,“寇”字的结构为上下结构,上面是“宀”,下面是“元”加“攴”。
- 副(fù):一副,注意与“幅”字的区别,“副”用于成组成套的东西,“幅”用于布帛、图画等。
- 榴(liú):石榴,“榴”字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知识要点盘点(多音字、形近字、解析课文)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一、形近字激(激动)暴(暴露)律(纪律)邀(邀请)瀑(瀑布)津(津津乐道)俏(俏丽)巷(巷子)龙(巨龙)峭(陡峭)港(香港)庞(庞大)辩(辩论)拷(拷问)漆(漆黑)辨(辨别)烤(烤干)膝(膝盖)烘(烘烤)峡(峡谷)供(供应)侠(侠客)二、解析课文、语句(一)《山中访友》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作者之所以将古桥、树木、山泉、小溪、白云、瀑布……这些自然景物看成是自己的“山中朋友”,将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
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这句话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用第二人称,似面对面的倾诉,更亲切自然,更利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3.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4.“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血液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本段文字作者运用想象手法,将自己写成一棵树,这充分表现作者与树木融为一体,与自然融为一体,热爱自然的感情。
(二)《草虫的村落》这是一篇散文,它在表达上颇具特色。
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了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三)《索溪峪的“野”》题目中的“野”意思是“野性的”,是天然的、自然的意思。
六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知识点汇总

六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知识点汇总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的知识点生字组词:袖:袖子袖口衣袖领袖袖手旁观篷:斗篷帐篷船篷敞篷篷车缩:退缩畏缩缩短缩小节衣缩食疯:疯子疯狂发疯疯狗疯言疯语瓦:瓦蓝瓦亮瓦盆瓦房土崩瓦解墩:土墩墩布墩子厚墩墩门墩儿甩:甩手甩车甩打甩袖子甩手掌柜嚷:吵嚷嚷叫叫嚷大嚷大叫吱:吱吱吱的一声响蒜:大蒜蒜黄蒜苗蒜泥蒜头蒜瓣儿酱:酱油面酱酱菜酱色甜面酱炖:炖肉清炖炖锅炖酒文火慢炖唇:嘴唇唇舌唇亡齿寒唇枪舌剑蹦:蹦跳蹦跶蹦床活蹦乱跳梯:楼梯电梯云梯扶梯阶梯梯田多音字:兴:xīng兴办xìng高兴嚷:rǎng大嚷大叫rāng嚷嚷形近字:袖(衣袖) 抽(抽水)篷(帐篷) 蓬(蓬勃)衡(电梯) 递(传递)词语解释:斗篷:披在肩上的没有袖子的外衣。
窸窸窣窣: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预报:预先的报告(多用于天文、气象等方面)。
嘟囔: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满满当当:形容很满。
逗引:用言语、行动逗弄对方借以取乐。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反义词:打开——关闭喧闹——安静加快——放慢兴奋——失落凉爽——闷热理直气壮——理屈词穷小心翼翼——毛手毛脚六年级上册语文夏天里的成长知识点生字组词:棚:凉棚车棚顶棚工棚牲口棚蔓:瓜蔓藤蔓爬蔓压蔓顺蔓摸瓜苞:花苞苞蕾苞米苞谷含苞待放蕾:花蕾蓓蕾蕾丝吐蕾护苗保蕾苔:青苔苔藓苔原苔斑苔痕藓:苔藓坪:坪坝草坪花坪停机坪蔗:甘蔗蔗糖蔗田蔗农瀑:瀑布飞瀑瀑流飞瀑流泉缝:墙缝裤缝缝隙裂缝见缝插针谚:谚语民谚古谚农谚俗谚多音字:蔓:wàn瓜蔓màn蔓生尽:jǐn尽管jìn尽头形近字:蕾(花蕾) 雷(雷电)蔗(甘蔗) 遮(遮掩)谚(谚语) 颜(颜色)词语解释:迅速:速度高;非常快。
苔藓:植物界的一大类,植株矮小,有假根。
分为苔和藓两类,有很多种,多生长在阴湿的地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重点知识归纳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重点知识归纳
(一)语言文字
1. 汉字:由一笔一点一线构成,是汉族书写文字,用来表达语言,进
行书写、交流思想,也是文字文化中心所在。
2. 词语:由汉字构成,代表某种意义,是语言中信息传达的基本单位;词语不仅代表概念,也能表达主观思想。
3. 熟词:反复使用的词语,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率正确表达
一定的语意,使用起来更加便捷。
4. 书法:以汉字为书写文字的成熟形式,被称为“字的艺术”,书法有静、动两种;通过书写可以表达一种个性,也可以给人留下美的审美
刺激。
(二)阅读
1. 阅读理解:根据文章内容,对文章进行内容理解和概括,从文章中
寻找关键词,进行判断细节性推理,从而获得文本含义;
2. 上下文思考:阅读文献时,要注意其前后上下文之间的关联,联系
作者意图及文本中蕴含关联;
3. 积累智慧:长期积累各种读物,积极思考,积极分析,吸取知识,
帮助增进学习能力。
(三)写作
1. 真实描述:根据主题,结合真实的生活经历,以真实的文字描述事
物,表达自己的看法、感受;
2. 词语表达:选择准确的词汇,用精彩的句子,确切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3. 篇章结构:精准布局篇章的内容,从正面写作到反面写作,充分展现自己的成果;
4. 逻辑思维:以逻辑思维分析问题,把写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分类,为文章加入清晰的逻辑。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笔记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笔记一、第一单元。
1. 生字词。
- 毯(tǎn):这个字要注意右边是“炎”,不是“火”。
“毛毯”就像草原上那大片大片柔软的草地,铺在地上。
- 陈(chén):左右结构,陈旧的东西往往有很多故事,就像草原上古老的传统。
- 裳(shang):在这篇课文里读轻声。
“衣裳”,想象草原上人们穿着色彩鲜艳的衣裳,那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 重点句子。
-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 这里把小丘的线条比作中国画,“翠色欲流”这个词用得特别妙,好像绿色都要流淌出来了,写出了草原的绿和那种灵动的美。
就像你看到一大杯满满的、快要溢出来的绿色果汁一样。
-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是全文的中心句。
蒙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感情深厚,都不忍心分别了。
在夕阳下,在广阔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情谊,画面感超强。
1. 生字词。
- 缀(zhuì):这个字有连接、装饰的意思。
就像丁香花一朵一朵地缀满枝头,把树枝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 幽(yōu):“幽”字给人一种幽静、深远的感觉。
丁香花的颜色淡雅,香味清幽,这个字很贴切地形容了丁香花的气质。
2. 重点句子。
-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 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探出”“窥着”把丁香花写得像个调皮的小娃娃,偷偷地看着行人,特别生动有趣。
就好像丁香花在跟路过的人捉迷藏,让人忍不住回头再看它一眼。
-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这是文章的主旨句。
丁香结就像人生中的问题,总是存在的。
如果人生没有问题,就像一杯白开水,平淡无味。
作者通过丁香结告诉我们要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二、第二单元。
1. 生字词。
- 寇(kòu):这个字要记住上面是“宀”,下面是“元”和“攴”。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到4单元重点知识

1. 语文教学的重要性1.1 语文是人文素养的基础1.2 语文是沟通交流的工具1.3 语文是认识世界的媒介2.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概述2.1 教材目标与特点2.2 教材内容安排2.3 教材的更新与改进3. 六年级上册语文1到4单元重点知识总览 3.1 第一单元:《从父亲那儿走出来》3.1.1 文学作品赏析3.1.2 语法知识点梳理3.2 第二单元:《祖国的大好河山》3.2.1 地理知识与文学作品结合3.2.2 表达情感的语文素养培养3.3 第三单元:《篆刻》3.3.1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联系3.3.2 书法艺术的启蒙3.4 第四单元:《鹿鼎记》3.4.1 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3.4.2 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4. 根据教材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4.1 多媒体教学4.2 互动式教学4.3 任务型教学4.4 德育与智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5.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5.1 阅读前的导入活动5.2 阅读中的主动提问5.3 阅读后的延伸讨论5.4 阅读心得的共享与梳理6.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6.1 课内写作指导6.2 课外写作指导6.3 评改策略与技巧7. 如何进行有效的语文课堂评价 7.1 考查知识点的测试7.2 阅读能力的考核7.3 写作能力的评价8.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的挑战与解决8.1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8.2 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融合8.3 学生个体差异的因应教学9. 结语9.1 语文教学的使命与责任9.2 终身学习的理念与实践9.3 语文教学的未来发展展望以上是根据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特点及内容,对教学的重点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希望对相关教师和学生有所帮助。
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写作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世界、表达情感、沟通交流,更好地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希望教师们能结合教材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打造丰富多彩、高效有效的语文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第1课山中访友作者:李汉荣(著名诗人,散文家)文体:散文《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因为在作者眼中,这一花一树,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他们能跟作者说话交流,成了作者的朋友,所以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这句话采用比喻的手法。
写出了桥的古老,突出了桥的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采用拟人的手法。
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之间的默契和情谊。
4、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这一组句子是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仿写:
静静的夜空哪一个不是我的朋友?你好,圆圆的月亮,你捧一个圆盘,是设宴招待我吗?你好,调皮的小星星,你眨着眼睛,是与我逗乐吗?你好,北斗七星,你拿一把大勺,是要把银河水洒向大地吗?
这原野上的一切哪一个不是我的朋友?你好,可爱的蝴蝶,你扇动着漂亮的衣裙,是邀我与你共舞吗?你好,漂亮的野花,你露出动人的微笑,是欢迎我的到来吗?你好,翠绿的小草,你在微风中摇曳,是向我打招呼吗?
5、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
透明.
3、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作者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写了雨来时由轻及重、由远及近的动态过程.第3课草虫的村落作者:郭枫(著名诗人,作家)
1、《草虫的村落》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草虫和谐的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2、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灵泉”,形容泉水非同一般,具有灵性。
作者赞美这些音乐演奏者,不仅深深地被它们所吸引,而且觉得它们的音乐胜过人间的一切音乐。
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小生灵的赞美之情。
3、A.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
/比喻想象
B.他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
/比喻想象
C.我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哪是街道,哪是小巷。
大街小巷里,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
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他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
/比喻拟人
D.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比喻
4、“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是家庭的责任是他们这么勤勉,这些小小的虫子也有家庭,他们为此付出努力。
5、游侠——黑甲虫村落——草虫的洞穴南国的少女——小圆虫
远房亲戚的住宅——黑甲虫的住宅茂盛的森林——细密的草茎
两棵大树——两簇野灌丛音乐演奏者——甲虫测气候者和工程师——甲虫
6、静谧”的“谧”,字音是“mì”。
“巷”字提醒第8笔是横。
第4课索溪峪的“野”作者:曹敬庄
1、题目中的“野”加双引号的作用:强调,意思是野性的,是天然的、自然的意思。
作者认为索溪峪的美就在于它的“野”;本文围绕索溪峪的“野”,依次描绘了那儿的山、水、野物及人的“野”,体现了一种天然之美。
表达了作者对索溪峪自然景色的无比喜爱和轻松愉快的心情。
2、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排比)
必背内容
1、《山中访友》全文,重点第3、5、6段。
2、《草丛部落》第3—6段
3、日积月累(描写大自然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