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最新最全)

小学毕业考试重点课文复习资料(六年级上)一、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1、作者2、文章标题及含义3、文中重点问题4、蕴含的哲理(中心思想)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6、评价主要人物7、文章情节二、六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山中访友》1、作者:李汉荣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点问题:(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5、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虫的村落》1、作者:郭枫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
村落:森林边缘的小丘。
3、重点问题(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
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汇总一、基础知识1.生字词学习:o掌握本册书中的所有生字词,包括会认字、会写字,理解其含义,并能在具体语境中准确运用。
2.多音字与形近字:o区分并掌握常见多音字的多个读音和用法,以及形近字的细微差别,避免在书写和阅读中出现混淆。
3.成语与俗语:o学习并积累课本及课外出现的成语和俗语,了解其来源、含义及用法,能在写作中恰当运用。
二、阅读理解1.课文精读:o深入理解每篇课文的主旨大意、思想情感和写作特色,掌握关键句段的理解与分析方法。
o学习并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和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议论等)。
2.阅读策略:o掌握快速阅读、精读、略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o学会在阅读中做笔记、提问题、概括总结,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深度理解能力。
3.课外阅读:o推荐并指导学生阅读适合年龄段的经典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等,拓宽阅读视野,提升文学素养。
三、写作表达1.记叙文写作:o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能够清晰、有条理地叙述一件事。
o学习并运用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等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
2.议论文初步:o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论点、论据、论证),学习如何提出观点、搜集论据并进行论证。
o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学会用合理的理由和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3.应用文写作:o学习并掌握书信、请假条、通知等常见应用文的写作格式和技巧。
四、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1.文学常识:o了解国内外重要作家、作品及其时代背景、艺术特色等。
o掌握文学体裁的分类及特点,如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
2.传统文化:o学习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古诗词、文言文、传统节日、民俗风情等。
o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与语文实践活动1.综合性学习:o结合课文内容,开展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如探究科学现象、了解历史文化等。
o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知识要点盘点(多音字、形近字、解析课文)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一、形近字激(激动)暴(暴露)律(纪律)邀(邀请)瀑(瀑布)津(津津乐道)俏(俏丽)巷(巷子)龙(巨龙)峭(陡峭)港(香港)庞(庞大)辩(辩论)拷(拷问)漆(漆黑)辨(辨别)烤(烤干)膝(膝盖)烘(烘烤)峡(峡谷)供(供应)侠(侠客)二、解析课文、语句(一)《山中访友》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作者之所以将古桥、树木、山泉、小溪、白云、瀑布……这些自然景物看成是自己的“山中朋友”,将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
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这句话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用第二人称,似面对面的倾诉,更亲切自然,更利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3.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4.“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血液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本段文字作者运用想象手法,将自己写成一棵树,这充分表现作者与树木融为一体,与自然融为一体,热爱自然的感情。
(二)《草虫的村落》这是一篇散文,它在表达上颇具特色。
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了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三)《索溪峪的“野”》题目中的“野”意思是“野性的”,是天然的、自然的意思。
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下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

小学毕业考试重点课文复习资料(六年级上下册)一、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1、作者2、文章标题及含义3、文中重点问题4、蕴含的哲理(中心思想)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6、评价主要人物7、文章情节二、六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山中访友》1、作者:李汉荣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点问题:(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5、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虫的村落》1、作者:郭枫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
村落:森林边缘的小丘。
3、重点问题(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
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
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一、词语辨析1. 同音词同音词是指读音相同、写法不同或者写法相同但意义不同的词语。
例如:海(hǎi)、害(hài)2. 同音异义词同音异义词是指读音相同、写法相同但意义不同的词语。
例如:马(mǎ):指动物名;骂(mà):指侮辱的言语。
3. 破音字破音字是指在拼音中只字音节拼读时,声母的第一个字母不按音名念出,而是用不发音的元音字母写出。
例如:疑(yí)4. 无声调字无声调字是指不能带声调的字,所有汉字都由声母和韵母组成,但有些字没有标明声调符号。
例如:道、生、工。
二、常用标点符号1. 逗号(,)逗号用于列举并分隔两个或多个并列成分。
例如:我喜欢唱歌、跳舞和画画。
2. 问号(?)问号用于表示疑问句的末尾。
例如:你是谁?3. 句号(。
)句号用于表示陈述句、祈使句或者感叹句的末尾。
例如:我们明天一起去玩吧。
4. 感叹号(!)感叹号用于表示强调、惊讶或者命令的句子。
例如:多么美丽的花啊!三、词性判断1. 名词名词是指表示人、事物、地方、动植物的名称。
例如:学生、书、北京、花。
2. 动词动词是指表示做、行动或变化的词语。
例如:跑、吃、看。
3. 形容词形容词是指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性质或状态的词语。
例如:漂亮的、高的、好的。
4. 副词副词是指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以及整个句子的词语。
例如:非常、慢慢地、很。
五、句子成分1. 主语主语是指句子中执行动作或者是行为发生的人或事物。
例如:小明喜欢游泳。
2. 谓语谓语是指句子中表示动作、变化或状态的部分。
例如:小鸟在天上飞。
3. 宾语宾语是指句子中动作的承受者或者所影响的人或物。
例如:他买了一本书。
4. 状语状语是指用来修饰动作或者说明动作发生的方式、时间、地点、原因等的词语。
例如:他慢慢地走进教室。
六、写作技巧1. 用词准确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使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描述事物。
2. 句子通顺句子要遵循语法规则,语序要通顺,使读者能够流畅地理解你的意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知识梳理一、生字瀑(pù)布津津(jīn)乐道邀(yāo)请俯(fǔ)身峭(qiào)壁(bì)躯(qū)体蕴(yùn)含侠(xiá)客小巷(xiàng)静谧(mì)俊俏(qiào)引逗(dòu)庞(pang)大烘(hōng)烤音韵(yùn)勤(qín)勉(miǎn)亲吻(wěn)二、多音字血(xuèxié)冠(guānguàn)扎(zhāzā)转(zhuànzhuǎn)散(sànsǎn)和(héhè)数(shùshǔ)悄(qiāoqiào)调(tiáodiào)踏(tātà)旋(xuánxuǎn )三、近义词舒适——舒服顾惜——爱惜抱怨——埋怨探望——探视宽厚——仁厚尴尬——难堪张皇——慌张阻止——阻挡叮嘱——嘱咐疑惑——困惑隆重——盛大和谐——协调沮丧——气馁抱歉——歉疚慈祥——慈爱珍藏——收藏破坏——毁坏仿佛——似乎熟练——纯熟割舍——舍弃平静——宁静奇妙——奥妙温柔——温顺兴高采烈——兴致勃勃尽心尽力——竭尽全力流连忘返——恋恋不舍忐忑不安——坐立不安四、反义词嘶哑——宏亮魁梧——矮小舒适——艰苦蜷缩——伸直残疾——健康尴尬——自然从容——慌忙劝阻——怂恿偶然——必然沮丧——高兴庄重——随意兴奋——颓唐慈祥——凶恶幸福——痛苦珍藏——丢弃平静——喧闹唯一——许多荒唐——合理继续——暂停熟练——生疏温柔——粗暴悦耳——难听耐心——急躁熟悉——陌生兴高采烈——无精打采流连忘返—归心似箭忐忑不安——镇定自若五、词语积累年过花甲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左冲右撞意味深长庞然大物行色匆匆奇妙无比不拘一格【表示绿色的词语】墨绿豆绿草绿深绿暗绿碧绿浅绿淡绿翠绿嫩绿橄榄绿一碧千里苍翠欲滴翠色欲流千山一碧碧波荡漾绿草如茵【描写雨的词语】暴风骤雨倾盆大雨大雨滂沱牛毛细雨蒙蒙细雨和风细雨【与昆虫有关的】螳臂当车金蝉脱壳飞蛾扑火噤若寒蝉蜻蜓点水蜂拥而来【含有反义词的】左冲右撞黑白相间前赴后继横七竖八上天入地【ABCC式】行色匆匆小心翼翼千里迢迢大腹便便神采奕奕【AABB式】熙熙攘攘浑浑噩噩纷纷扬扬洋洋洒洒浩浩荡荡六、词语搭配(波涛的)轰鸣(清新的)海风(狂风的)怒吼(撕破的)渔网(瘦小的)脸(唯一的)听众(隆重的)仪式(诗一般的)语言(独享的)幽静(慈祥的)眼神(奇妙的)电话(受伤的)手指(可爱的)小鸟(纸条上的)留言(温柔的)嗓音(泰然地)坐下(宽厚地)笑(无奈地)摇头(心跳得)厉害(飞快地)跑七、积累句型第2课山雨1.比喻句:(1)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2)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知识点重点总结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各课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1、山中访友1、词语(1)清凉的山泉汩汩的溪流飞流的瀑布陡峭的悬崖悠悠的白云淘气的云雀挺拔的身躯(2)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
(3)近义词幽径——僻径唱和——应和吟诵——吟咏津津乐道——侃侃而谈陡峭——峻峭(4)反义词流淌——凝固清凉——炎热精致——粗糙2、句子(1)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理解:这句中,“它们”指的是落花和落叶,“仪式”指的是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
时间虽短,却有深意。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作者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理解: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3)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理解: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
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
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已”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4)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理解: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方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理解:这是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方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知识点
一、语言文字
1、熟悉汉字常用笔画、部首和结构;
2、熟练运用汉字进行读写;
3、理解汉字的结构,把握汉字的含义,归类汉字;
4、掌握常见汉字的正确书写形式,注意汉字的笔顺;
5、了解成语、谚语的含义;
6、掌握一些地名、朝代、历史人物;
二、阅读理解
1、明确阅读对象和目的,理解文意,辨别中心;
2、搞清文章的主题句,理解文中概念,准确把握文章脉络;
3、积累文章特定词汇,根据上下文关系推理词义;
4、注重把握文言文中的比喻、拟人、比喻,理解文章的意境;
5、了解文中内涵内容,运用各种阅读方法来解析文章;
三、语文作文
1、拟写古诗、新诗,模仿古典范文;
2、能按格式运用文言文写作,运用小篆书写文言文;
3、写作时可运用所学的文体修辞,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4、综合运用文学及作家提供的文学知识,写作时注意层次性,字和句,言简意赅;
5、根据要求,在文章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现实生活写文章;
四、综合运用
1、运用所学知识,能比较、协调、综合语文知识,把语文学习贯穿到其他学科中;
2、综合分析问题,把语文学科与生活相结合,落实到实际;
3、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活动,灵活运用基础语言能力,进行语文操练;
4、获取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敢于表达,形成理解、分析、总结能力;
5、培养学生正确的审题意识,能正确把握实践证明,综合分析多方因素,运用语言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知识点梳理教材概貌
全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6篇。
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
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全册安排综合性学习两次,“资料袋”三次,“阅读链接”两次。
安排“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各七次。
“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学期教学目标
识字与写字
1、会写120个字,掌握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能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正确地背诵和抄写要求背诵的语段。
2、加快默读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边读边思考,习得质疑的习惯,能根据句子或不懂的内容提出问题。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生活实际和时代背景)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等初步领悟文章表达方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列小标题,养成独立的概括能力。
5、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文言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6、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7、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0万字。
习作
1、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重点掌握写人记事的文章,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学写演讲稿和建议书,续写故事,根据漫画和图片编写故事。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人交流,修改时能学习他人的方法修改习作,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4、课内习作7次。
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口语实际
1、学习演讲、辩论、建议、劝说等基本方法。
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综合性学习
1、能搜集整理资料,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通过诵读诗歌、欣赏诗歌等,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特点及魅力。
尝试学写儿童诗。
2、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具体板块
·识字写字
附具体字词:
教学目标及学习方法
第一组:一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二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三是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第二组:一是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
二是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第三组:一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
二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第四组:一是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二是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是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第五组:一是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二是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三是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四是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第六组:一是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
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二是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是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四是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第七组:一是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二是学习作者将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第八组:一是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三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四是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6、学会理解和运用“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等读写方法。
7、能够珍视自己的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修能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8、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做简单的发言。
9、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二)教学难点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4、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5、让学生学写活动总结。
五、教学措施
1.教学中努力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注意把握同组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并且注意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使理论和实践融合为一体。
2.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情况,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杜绝以往简单的“一刀切”的做法。
3.上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内容,广泛参阅教学资料和最新的教研成果,并与备课组的其他老师共同商讨,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教案。
4.授课过程中,依照设计好的教案,灵活多样地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网络多元导学资源,指导自学、预习、复习等。
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始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5.课后,注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及时复习新知识。
6.认真、及时地批改学生的作业。
7.平时注重向别的老师学习,积极参加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和教研组的各种教研活动,以此丰富个人的教学经验。
本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内容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