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满昆虫的衣袋读后感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后有感四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后有感四fontsize="6">资料:张家港市实验小学今天完成了领导布置的任务——上一节研讨课,现在的感觉一阵轻松,轻松当然不是来自于自我感觉的良好,而是自己从紧张到平常的一个转变吧。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来自于课堂气氛的活跃让我对这些孩子看到了希望吧?!今天的学生应该说是给足了我面子,课后统计了发言的人数,占班级的一半,这是前所未有的。
看来我一开始对他们提的要求开始有效用了:不管是对是错,一节课至少要发言一次,让大家知道你在思考。
从这一点来说我感觉到:孩子其实是很听话的,因为这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他们正朝这个方向在努力。
而我也在努力——让自己的课堂和他们贴近,让他们觉得上语文课很有趣。
今天因为有听课的老师,所以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自己的准备充分了,所以我能用自己的语言、情绪去感染学生,让他们跟着我走,进入了文本的世界中去。
备课是花了心思了,找出了以前的听课记录,汲取别人之精华,搜索了网络上的有关教案,进行参考,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估计精心设计。
今天的课堂没有用多媒体,但是我从来就不认为没有电化教育的课堂就不是一堂现代化的好课,但是我觉得一堂课要体现一个理念,要有老师自己的理解和特色,在课堂上要认准一个目标,有重点地训练。
我不记得是哪个特级老师说过的:如果一个语文老师能在一节课上给学生一个知识点,那么这个老师就很了不起。
你想啊,一个学期有多少的语文课?我们小学六年要上多少的语文课?而我们要让孩子掌握的知识点或者说学习的方法有多少呢?这样一比,我们就不难发现我们平时的课堂其实很多时候缺少了一种思考,缺少的是一个目标。
课文读过去就算了,字会写就行了,那么除了这些,语文还能给孩子一些什么呢?一种思想、一个习惯、一种能力……或许还有更多,而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潜移默化地训练的,或者说是熏陶更恰当一些吧?所以,今天我这堂课,我要让学生学会感悟,要会钻进文本,要会咬文嚼字,那么我把重点放在了感悟上面,通过字、词来感悟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所以我花了很多的时间让学生大声朗读,自己默读体会、写批注、同桌讨论,然后交流,内化、朗读、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当然我还用了自己夸张的表现,用了我自己设计的一些小小的圈套,挖掘课文的空白让学生进行想象——比如“法布尔听见父母的喊了吗?为什么?”孩子说没有听见,因为他研究昆虫聚精会神呢!正确,你很聪明!孩子说听见了,继续追问“那为什么不回答呢”?学生一想,因为他怕把虫子吓跑了!哎呀,你也很聪明,会想啊!孩子别提有多得意了!越是聪明的孩子越会往里面跳,而他们越跳进去越会觉得“哎,语文真有趣,怎么怎么说都对啊,怎么说都可以啊”。
《装满昆虫的衣袋》反思

《装满昆虫的衣袋》反思《装满昆虫的衣袋》(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中有这么一些内容:“你这厌恶的小傻瓜!”法布尔一回到家,父亲就怒气冲冲地责骂他,“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自己玩,拣这些没用的玩意儿!快给我扔了!”……但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同学们在学习这一内容上与老师有了下面的对话:生:法布尔的父母不行。
师:什么缘故?生:法布尔有种爱好,父母应该支持才是。
师:是的,现在好多父母都专门重视小孩爱好的培养,我们班好多学生不喜爱乐器,父母还想尽一切方法让女子去学。
法布尔的父母确实不可思议。
我也如此想。
生:看来法布尔的父母所做的确实不对。
师:确实不对吗?生:(挠挠头)小昆虫有的专门脏,有的有毒,看来他的父母是爱小孩的。
师:是的,法布尔事实上是爱自己的小孩。
我相信你们的父母也可不能让你们随便玩这些小昆虫的。
生:法布尔的父母难道不能想一些方法让小孩爱昆虫吗?师:我想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第一自然段:1823年12月20日,闻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出生在法国南部一个名叫圣·莱昂的小村子里。
村子里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邻近丛林中鸟栖虫居,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跑来跑去。
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专门着迷。
]生1:我明白了,他生在农村,父母确信认识的字少,不明白得这是小孩的爱好。
生2:法布尔的父母让他放鸭子,事实上是想让家庭富有,只顾玩丢了鸭子也不行。
生3:他父母责骂他,事实上是骂他只顾玩,不记得做真正的事。
他们不可能明白法布尔玩小虫子也能玩出名堂。
师:我想应该是如此。
事实上你们能够买买《昆虫记》来看,读一读他的书,在书中你也会发觉法布尔的家并不富有,从课文中也能够看出。
法布尔初中就没有读完。
在这种情形下,他的父母如何可能关心他呢?师:我是如此猜想的,法布尔在那个地点写上的父母,事实上也是告诉天下有文化的父母一定要重视着小孩的爱好。
你们认为我的这一猜想合理吗?(学生点着头齐答合理)生:高老师,你说法布尔恨不恨他的父母?师:我想先问一问同学们,你们的父母对你们严格的请举手。
装满昆虫的衣袋读后感

装满昆虫的衣袋读后感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部充满奇幻和想象力的小说,作者通
过对昆虫世界的描绘,带领读者进入了一个充满神秘和惊奇的世界。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充满启发和思考的
作品。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露比的小女孩,她发现了一个神奇的
衣袋,这个衣袋可以容纳无穷无尽的昆虫。
随着露比的探险,读者
也跟随她一起探索了昆虫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昆虫们有着自己
的生活和社会,它们之间也有着复杂的关系。
作者通过对昆虫世界
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奇妙和多样性。
除了对自然界的描绘,这部小说还蕴含着深刻的寓意。
在露比
的冒险中,她学会了尊重和保护自然,学会了与昆虫和谐相处。
这
也是作者希望通过这部小说向读者传达的一种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已经到了一个严重的程度,我们需要学会尊重和
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另外,这部小说还通过对昆虫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生命的
力量和生命的奇迹。
在昆虫的世界里,有着各种各样奇妙的生物,
它们展现出了生命的顽强和多样性。
这也让读者反思自己对生命的态度,让人更加珍惜生命,更加热爱生活。
总的来说,这部小说是一部富有想象力和启发性的作品。
通过对昆虫世界的描绘,作者让读者感受到了自然的奇妙和多样性,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的价值观。
这部小说不仅适合儿童阅读,也适合成年人阅读,它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感受自然的美好,思考生命的意义。
希望这部小说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自然的关注,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评《装满昆虫的衣袋》 (1)

评《装满昆虫的衣袋》今天我看了伍吉敏老师执教的《装满昆虫的衣袋》,收获颇丰。
《装满昆虫的衣袋》写的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世界无比痴迷的故事,通过描写他对昆虫的痴迷,表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以及他的那份执着与锲而不舍的精神。
本节课伍老师的教学设计充满灵活性,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自始至终都仅仅扮演着一个引导者的角色。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一、伍老师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着迷、痴迷、迷恋”展开教学,尤其导入部分,由生活中的“球迷”,“书迷”等话题引入,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依据高年级段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教学目标经过打磨定位在三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因学定教的理念。
而教学流程的设计又依据教学目标展开,层次清楚,学生认知也有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学会了方法,形成了能力。
二、伍老师还将重点放在了抓关键词语和揣摩人物特点上,以问题入手。
“课文讲了法布尔的哪两件事情”?逐句分析,每件事中都是通过哪些关键词语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并逐步引导学生在关键句子旁边做批注,自己并给学生做了示范,降低了难度。
问题的设计抓住要点,有针对性,避免了多而杂的弊端。
学生反复读词语和相关句子,从关键词语中揣摩法布尔的内心世界,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谈体会。
其中,有一个环节让我印象深刻:老师问同学们有没有自己的小宝贝,又是怎样对待它们的?同学们立马活跃起来,争抢着回答问题,因为大家觉得有话可说呀!再联系课文,进行比较,体会法布尔对小甲虫的珍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从中学生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还学习了做标记和抓关键词语的阅读方法。
伍老师引导学生积累了课文阅读的方法和能力,让学生受益匪浅。
她将抽象的阅读方法通过步步深入,让学生轻松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同时,给予学生及时充分的肯定与评价,这在语文课堂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教学中,伍老师能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通过对学生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而且指导贴切。
意外收获——《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有感

也许我的理 解有偏差 , 也许我们之间的对 话不 是特 别
的 自然 , 特 别 的 精 彩 , 但 是 对 每 位 学 生 的 对 话 投 入 来看 , 这 种理 解显 得尤为珍贵 , 让孩子明 白父母的爱是可 以用 不
同形式来 表现 的 。 尤 其是现 在的 孩 子 , 生 活在糖水里 , 衣
食无忧 , 非常幸福 。 对于他们来讲 , 父母爱他们就是对他 们百依百顺 。 可有的时候 , 父母 的严 厉 、 父母 的责骂 、 父
怎么让孩子 自己来找到答案呢 ? 我请同学们读一 读第 一 自然 段 。 生 读 第一 自然 段 : 1 8 2 3 年 1 2 月 2 0 日 , 著 名 昆 虫学家 法布尔出生 在法国南部一 个名叫圣 莱 昂的小 村子 里 。 村子 里 小 溪纵 横 , 花草 丛 生 , 附 近 丛 林 中鸟栖 虫居 , 各种可 爱的小动物跑来跑去 。 法布尔从小就 对小 虫子 非常 着迷 。 刚读完 , 孩子们热情高涨 , 又开始议论纷纷 : 有的 说 : “ 我 明 白了 , 他 生在 农村 , 父 母 肯定 认 识 的 字 少 , 不 懂得这是孩 子 的兴趣 。 ” 有的说 : “ 法布尔的父母让他放鸭 子 , 其实 是想让家庭富有 , 只顾 玩 丢了鸭 子 也不 好 。 ” 有的 说 : “ 他父母责骂他 , 其实是骂他只顾玩 , 忘记做真正 的 事 。 他们不 可能知道法 布尔玩 小 虫子 也能玩 出名堂 。 ”
谢这篇文章给予我们的意 外一 种收获吧 。
收 稿 日期 : 2 {20 128 — 1 0 - 0 7 作 者 简 介 : 蒋娟 , 江 苏 省 无 锡 通 德 桥 实验 小 学 , 小 学 高级 教 师 。
1 2 1 一
.
母 的惩 罚难 道就不 是 爱吗 ? 孩子 的 感觉很直观 , 对我好 ,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后有感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后有感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经遇到过许多不同类型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我总是会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教学体验。
然而,有一次我遇到的一个学生让我特别感动和惊讶。
这个学生名叫小亮,是一个十二岁的男孩,他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爱好——昆虫收藏。
在我的教室里,他经常带着一些昆虫模型和书籍,用这些来展示他的兴趣。
然而,在一次学习课程中,小亮向我展示了他最引人注目的“装满昆虫的衣袋”。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衣袋时,我被震惊了。
这个小男孩用不同颜色的线缝制了一个简单的背包,它看起来非常整齐。
但当我打开它时,我发现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昆虫。
有大大小小的蝴蝶、蜻蜓、蚂蚱、蚊子和其他各种昆虫。
例如,有一些小蝴蝶的翅膀上有美丽的粉红色和橙色花纹,还有一些大型的蜻蜓,它们的透明翅膀上有许多闪闪发光的点点。
这个小男孩似乎知道每个昆虫的名字和生活习性,他非常自豪地告诉我每个昆虫的故事。
这个小男孩对昆虫的热爱和专业可以看出来是非常真实和深厚的。
他告诉我,他希望成为一名昆虫学家,并为这个世界做出一些有益的贡献。
他说,他愿意到各个地方收集昆虫,并且通过研究来了解这些昆虫是如何生存和相互作用的。
他的热情和自信让我感到惊讶,因为这个小男孩的梦想和追求已经让他成为了一个非常珍贵和有价值的孩子。
这个小男孩对昆虫的热爱和专业使我开始思考,我们教育者的责任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让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此时,我想起了一个关键词——个性化教育。
个性化教育是一种教育方法,它旨在满足每个学生的特殊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和特长,这种教育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掘和发展自己的潜力。
从小亮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教育方法的实际作用。
这个小男孩的热情和专业是通过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出来的。
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关注每个学生并理解他们的需求,那么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人,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因此,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后,我对个性化教育的理解更深了。
《装满昆虫的衣袋》读后感

《装满昆虫的衣袋》读后感《装满昆虫的衣袋》读后感4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装满昆虫的衣袋》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装满昆虫的衣袋》读后感1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了《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
法布尔的执着和专心致志深深的感动了我。
小时候,一只会唱歌的小虫子,引起了他的兴趣。
他整整找了三天,终于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把那只全身翠绿、触角细长的“歌唱家”找到了。
虽然他的迟归让父母担心,但是对昆虫的喜爱之情,已经悄悄地种在他幼小的心田里。
八九岁的时候,父亲叫他去赶鸭。
他把鸭子赶到池塘后,转身就开始静静地观察起奇妙的水底世界。
他捡了许多的宝贝,装满了两个衣袋,心里甜滋滋地回了家。
没想到他的举动却遭到了父母的责骂,他流着眼泪心疼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虽然他的父母极力反对,却丝毫不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以后每一次有机会他还会背着父母兴致勃勃地捡这些“没用的玩意儿”。
正是因为他对昆虫的执着,让他成为了举世闻名的昆虫学家,并且用毕生的经历写出了巨作《昆虫记》。
我不禁想到了自己。
记得那是我第一次做蛋糕,由于缺乏经验没有把材料整理好,把厨房给搞得一团乱,当时我就被我的奶奶给骂了一顿,就连我的材料也给扔了,警告我以后再也不许做蛋糕了,我又伤心又难过,就像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但是我心里默默地发誓:以后一定会把厨房给整理好,继续做我心爱的蛋糕,我不会放弃的,我要努力成为一个专业的烘焙师。
现在,我已经能够越来越熟练的做各种各样的蛋糕,我想离目标已经越来越近了。
通过这件小事,我感悟到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有执着的追求,才能在他从事的事业中取得成就。
我会一直把这句话铭记在心中!《装满昆虫的衣袋》读后感2读过《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文章吗?我读完后,产生了许多想法:法布尔对昆虫是那么痴迷,无论他的父母如何反对,他依然对昆虫那么如痴如醉。
《昆虫记》读后感心得体会10篇

《昆虫记》读后感心得体会10篇《昆虫记》读后感心得体会1这学期我们学了一篇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我被法布尔执着的探索精神折服。
课上老师向我们推荐了《昆虫记》这本书并把这本书借给了我,我高兴极了。
拿到书之后,我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
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法国伟大的昆虫家——法布尔。
在这本书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12种昆虫,它包含了法布尔毕生的心血。
法布尔用了一生的时间来观察昆虫并写了这本书。
80多岁了法布尔还在观察昆虫。
这本书把我带进了奇妙的昆虫世界,在阅读《昆虫记》的时候,我似乎看到螳螂伸出了大刀像一个大将似的在草地上踱着方步,忽然,它像是发现了什么敌情,猛然缩回了大刀,站立在草茎上。
此时,它又多么像一个修女跪在教堂上祈祷啊!我还看见了甲虫在地上搬运食物,它先把食物做成一个大大的团,如同一个小小的球然后带着自己的仆人一起推食物,如果有坏心的仆人想来杀害主人,它们主仆就会决一死战。
我还知道了所谓的胭脂虫,听起来说是“虫”,事实上是一个包含着无数小生命的虫带子。
螽斯是知了的天敌,行状很像蝗虫,蟋蟀。
我还知道了一些不起眼的小昆虫,像“食类虫”,“食尸虫”,在这以前我跟本就不知到,但是看了《昆虫记》之后,我知到了它们都是环保小卫士,它们默默的为人类服务,保护大自然的美好风景。
它们不求荣华富贵,只求我们人类脚下留情。
读了《昆虫记》之后,我对昆虫有了重新的认识,以前,我很讨厌昆虫,总觉得是它们弄脏了我们的环境,现在我明白了原来昆虫虽小,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好好的爱护它们。
《昆虫记》读后感心得体会2世界上很少有人会从事这个职业的,我们也不指望从这份工作中挣钱,但是我们不必介意,因为能获得很多有趣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看,这比任何一个职业都有意思。
这是在《昆虫记》中摘出的法布尔对自我工作的看法,是的,像观察昆虫这一行业确实从事的人寥寥无几,因为从中得不到一分钱,但为什么法布尔会从事这一职业呢?是出于对昆虫的热爱吗?没错,在他的野外实验室中,法布尔就把昆虫当做人类,甚至当作自己的朋友,非常的尊重和喜爱它们,以至于忘我的融入到昆虫的世界去体验昆虫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学期我从课本中认识了一个比较特别的昆虫学家——法布尔。
他在法国的一个叫圣来昂的小村子里出生,天生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每次放鸭子,他都要抓许多小昆虫,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带回家好好欣赏,却屡次遭到父母的责骂。
法布尔没有放弃,他仍然把许多小虫子带回家里,偷偷的玩。
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领进了科学的殿堂。
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他的两只衣袋做得高高鼓起。
我想每个人在小时候都有梦想的,如果你光想不做,或一遇到挫折就放弃,那么你就永远也别想成才。
我们要象法布尔一样,对自己手中的事情负责,认真踏实的去对待。
遇到挫折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不半途而废;遇到困难要勇往直前,决不退缩。
这样我们就会收获着一次次成功。
昨天,老师教了我们一篇课文叫做《装满昆虫的衣袋》。
刚开始看到这个题目,我就觉得这个题目十分新颖、特别。
因为我感觉口袋里可以放食物、玩具、零花钱……就是不可能放昆虫。
虫子会咬人,而且有的虫子毛茸茸的,看起来特别恶心。
可是在法国南部一个名叫圣莱昂的小村子里,就有一个人他能干出这种别人不敢干的事情。
那就是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
一天傍晚,爸爸妈妈忙完农活正要回家,发现法布尔不见了,心中万分着急。
原来法布尔躲在草丛中抓虫子,他等这只虫子已经等了三天三夜了。
每次父亲叫他去放鸭子,他却在池塘边抓虫子,观察水底世界。
父母责骂他,他非常伤心。
可是父母的责骂,却丝毫没有阻止他对虫子的喜爱、痴迷。
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才把法布尔引进到了科学的殿堂。
他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令我自叹不如。
现在的孩子(也包括我),都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这些孩子骄傲自负,娇滴滴的,一点的苦都吃不得。
比如:爬山时,山坡很陡峭,遇到艰难险阻就放弃了。
还有在学舞蹈时,脚跳的酸痛了,坚持不住,就退出了。
读了《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文章,我掩卷沉思,我们每个人只有具备了坚持不懈的精神,才会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