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设计
2021年《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10篇

Being strong is not just not surrendering in the big right and wrong, but also not changing yourself beforesetbacks.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10篇《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本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为“自然的奥秘”,这一课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对昆虫非常着迷,执著探究而成为著名昆虫学家的故事。
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
课文的重点是第二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认真阅读中受到感染,激励学生从小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们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从小培养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学习法布尔执著追求、坚持不懈探索的精神。
4、学会搜集资料,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
教学重点: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内心,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从小培养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设置情境,走近法布尔1、导语:孩子们,老师看到你们的口袋都是鼓鼓的,很好奇。
你们能告诉老师,你们的口袋里平时都装些什么吗?(生兴致勃勃地谈)2、师过渡:同学们的口袋里装的东西还真不少,形形色色,看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喽!有位名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某一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味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三篇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三篇篇一一.教学目的:知识: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情感: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从浏览课文第二段中受到感染,从小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志趣。
2.了解本文的命习题方法和一般命习题常识。
三.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课文录音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
1.谈话:请你们把手放进口袋,说一说你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现在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道了昆虫,你们奇异吗?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2.板书课习题。
(个别读、齐读)(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按要求自学)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正音。
莱昂小溪纺织娘厉声垃圾鸟栖虫居蠕虫嗬蜗牛(2)释词。
(讨论交流)小溪纵横鸟栖虫居甜滋滋厉声裤兜中毒3.指名分自然段朗诵课文。
(二)理清文章脉络。
1.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局部是详细写法布尔对昆虫出神的。
2.读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自然段详细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归纳。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指导观察。
2.指名交流难写难记生字的记法和写法。
“溪”,右边中间不是绞丝旁。
3.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4.展示评议。
(四)作业:1.抄写词语。
2.朗诵课文。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了解本文的命习题方法和一般命习题常识。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1【教学目的】1、精读课文,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对大自然的热爱。
2、引导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明白无论做什么事,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重难点】1、品读体会文中深刻的句子,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明白本单元前两课所学的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会成功的道理,融会贯通,在学生的已知经验和未知经验之间架一座桥梁。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生齐读课题:《装满昆虫的衣袋》。
谁来告诉大家,谁的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从中可以看出什么?板书:法布尔2、过渡:法布尔的衣袋总是鼓鼓的,装满了许多好玩的东西,如果我们把喜欢看球赛的人叫球迷,特别爱读书的同学我们称他书迷,你觉得法布尔该叫什么迷呢?板书:昆虫迷二、初读课文1、请你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文中带有“迷”的词语和句子。
读后交流、板书: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着迷迷恋痴迷2、同学们,课文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排列这三个词语的,你觉得他们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交流体会:他们都带有“迷”,但三个词语迷的程度是越来越深的。
3、说说课文是通过哪两件事来描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的?(抓纺织娘、捉小甲虫)【设计意图:品读是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体悟情蕴的最有效方法。
引导学生品读找中心句,画出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语句,既体现了对教材的创造性理解和处理,又让学生学到读懂课文,捕捉和处理信息的方法】三、精读课文过渡:法布尔到底是怎样对昆虫由“着迷”到“迷恋”甚至“痴迷”的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法布尔的童年,走进他童年与众不同的生活,体会他那份对昆虫的痴迷。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篇一:《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教学教案黄晓燕第一教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部分词意。
3.读懂课文内容并理清课文条理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1、学们把手放进衣袋,说一说你的衣袋里放了些什么?现在一个人的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你们觉得奇怪吗?这个衣袋里装满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为什么要把昆虫装进衣袋?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文章就知道了?(板书课题)3、介绍法布尔。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他为什么在口袋里装满昆虫了?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读准生字音。
莱昂溪纺厉垃圾(2)认清生字形。
比一比,组词3、指明学生回答提问,因为他十分喜欢昆虫。
4、检查学生词语。
学习了生字,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些词语。
你能读好这些词语吗?出示词语:纵横笼罩穿梭蠕虫闪烁厉声兴致勃勃裤兜殿堂垃圾圣莱昂纺织娘鼓鼓囊囊(1)请你读一读,带领大家来读。
(2)自读课文来理解一些词语。
请你来说说你会的词语。
5、齐读课文,加深理解词语。
6、检查课文朗读。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文章主要介绍了法布尔十分的喜欢昆虫。
列举了一些例子。
指明学生来评价一下他们的朗读,并且来说说他们读的好与差的部分。
请你再来尝试读一读,读出语气。
三、总结1、本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生字词,还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吗,请你来谈一谈。
2、指导学生写字。
“莱”,草字头加个来。
“溪”注意一点。
“厉”注意写法。
3、学生描红。
教师从旁指导。
板书15、装满昆虫的衣袋介绍法布尔列举事例走进科学殿堂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二教时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孜孜以求、坚持不懈的精神。
3、有感情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执着追求、坚持不懈的精神。
小小昆虫趣:《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活动设计

小小昆虫趣:《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活动设计第一章:活动简介活动名称:小小昆虫趣活动目标:通过阅读《装满昆虫的衣袋》一书,激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活动对象:小学一年级学生活动时间:40分钟活动准备:教材《装满昆虫的衣袋》、昆虫图片、实物昆虫、画纸、彩笔等。
活动流程: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昆虫的了解和兴趣。
2. 阅读教材:学生自读或教师朗读《装满昆虫的衣袋》一书,引导学生关注书中的昆虫种类和特点。
3. 观察昆虫:展示昆虫图片和实物昆虫,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昆虫的外貌特征。
4. 创意绘画: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昆虫特征,用画纸和彩笔创作属于自己的昆虫画作。
5. 分享与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画作,并分享对昆虫的观察和创作心得。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观察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第二章:昆虫的种类与特点活动目标: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分类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活动流程:1. 引入话题: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昆虫的兴趣。
2. 教师讲解:教师讲解昆虫的分类和特点,如蝴蝶、蚂蚁、蜜蜂等。
3. 学生观察:展示不同种类的昆虫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昆虫的外貌特征。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昆虫的特点,并选出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昆虫。
5. 分享与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介绍自己喜欢的昆虫的特点。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观察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第三章:昆虫的生态环境活动目标: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生活环境和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活动流程:1. 引入话题: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昆虫的兴趣。
2. 教师讲解:教师讲解昆虫的生活环境和习性,如昆虫如何在自然环境中生存、繁衍等。
3. 学生观察:展示不同昆虫的生活环境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昆虫的生活习性。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昆虫的生活环境和习性,并选出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昆虫。
苏教版五年级上《装满昆虫的衣袋》语文公开课教案浏览优秀教案

《装满昆虫的衣袋》语文公开课教案浏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与痴迷。
2.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培养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法布尔的情感。
难点: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学会欣赏美。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昆虫图片3.研讨话题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昆虫吗?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昆虫的知识?(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法布尔为什么会对昆虫这么痴迷?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法布尔为什么会对昆虫这么痴迷?(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法布尔的情感。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有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四)小组活动a.你觉得法布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b.你从法布尔身上学到了什么?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第三课时(一)课堂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你们从法布尔身上学到了什么?(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昆虫的特点。
2.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三)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昆虫,观察并记录它的特点。
2.各小组汇报观察成果,教师点评。
2.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五、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法布尔的短文。
2.收集有关昆虫的资料,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装满昆虫的衣袋》,让学生感受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与痴迷,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内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认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学习“法布尔精神”。
4、学习课文通过“细节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
他一生与昆虫为伴,达尔文称他是“无与伦比的观察者”,人们还称他是“以生命讴歌昆虫的诗人”。
你们猜猜他是谁?指名回答,课件出示法布尔的雕像。
你们对法布尔有哪些了解呢?指名说说。
根据学生的介绍相机补充。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和杰出的文学家童年的一些趣事。
谁来吧课题读一读。
读着这个课题你联想到了什么?1、法布尔非常昆虫。
2、鼓鼓囊囊。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词。
昆虫小溪纵横纺织娘观察责骂中毒垃圾殿堂闪烁光泽鸟栖虫居可恶痴迷鼓鼓囊囊相机指导读音:纵、栖相机理解词语:小溪纵横、纺织娘、鸟栖虫居、可恶、痴迷2、分小节朗读课文。
共11小节。
学生评价,相机指导。
3、放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小法布尔哪两件事来突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的?试着给课文分段。
两件事,一是捉纺织娘的事,二是放鸭时捉昆虫遭到父母责骂的事。
两种分法,一是三段,一是四段。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小节。
默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读了这些小节,你获得了哪些信息?1、法布尔出生于1823年,距今将近二百年。
2、法布尔是法国人,出生于一个叫圣莱昂的小村子里。
3、法布尔所生活的村子环境优美,“鸟栖虫居”,这对于他的影响很大。
4、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
重点理解第三点。
有感情地朗读。
“谁能用你的朗读把这个优美的村子展示出来?”小结:正是因为与鸟啼虫鸣为伴,所以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四、作业:《补充习题》的`相关内容。
第二课时出示图像——法布尔。
同学们,他是?对,他是一位著名的?达尔文称他是?人们还称他是?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小节,知道他从小生活在一个“花草丛生、鸟栖虫居”的小村子里,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小学五年级语文《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范本

小学五年级语文《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范本一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如:痴迷、鸟栖虫居、鼓鼓囊囊等。
3、了解课文内容,从法布尔喜欢昆虫的两件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4、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难点: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志趣。
教学布置:两课时第一课时: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述的两件事。
最后能提出自身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交流自身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读书自身解决。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科学、自然的热爱,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法布尔的资料,全面感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2、自主预习课文,提出问题。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述的两件事。
3、能提出自身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请把你们的手放进你们的口袋,说一说你们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2、可有一位伟大科学家,他小时候,在衣袋里装满了昆虫。
他是谁?(板书:法布尔)3、你们了解他吗?向大家介绍介绍。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后,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二、自读课文,要求:1、大声地自由读课文,假如有些段落或语句读得不够熟练,就多读几遍,直到读流利为止。
2、把自身没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交流读书情况,结合朗读理解局部词语:1、指名分读课文(有些重点段落齐读)2、请同学读自身读得不流利的段落。
3、把自身读得很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同桌互读,一边读一边交流每小节的意思。
2、集体交流:你读明白了什么?法布尔小时候很喜欢昆虫(2-10)法布尔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小时候的生活环境(1)法布尔凭借对昆虫的着迷,进入了科学的殿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设计教学内容装满昆虫的衣袋共几课时1课型新授第几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并理清课文条理。
4、小练笔:想象在捉住纺织娘后父母与法布尔的对话,练习续写。
教学重难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整体感知课文。
难点:练习续写法布尔在捉住纺织娘后父母与他的对话。
教学资源1、有关法布尔的生平事迹的介绍,他的著作《昆虫记》学生上学期已阅读,本学期正继续阅读中。
2、五年级的学生活泼可爱,天真浪漫。
他们也一定喜欢喝昆虫交朋友,对很多昆虫也很感兴趣,所以这篇课文中的许多内容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深入阅读。
预习设计1、自主预习课文,提出问题。
2、学生读课文,搜集法布尔的资料。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1、介绍法布尔2、齐读课题初读课文。
要求: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来的问题,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检查朗读情况,纠正生字词读音讲读课文第二段从哪儿可以感受到他很喜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用文中的词句来回答。
(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快速地小声朗读课文,与你的同桌交流。
①捉纺织娘,一、教学导入。
1、同学们,平时你们的衣袋里装些什么呢?2、在法国,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小时候在衣袋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昆虫。
知道他是谁吗?(板书:法布尔)谁了解他?用一、二句话给大家介绍介绍。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出示课题)。
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
1、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去读一读,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来的问题,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检查初读。
(1)有哪些问题,你已经找到答案了?(2)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那么生字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了?谁来读一读这些词?(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哪一个字要注意读音?“栖”的声母是“q”,我们一起读。
去掉拼音谁能读好?你觉得那一个字书写时要特别留意?“溪”“厉”(出示厉、历的比较:)谁来填一填?(3)好,下面我们合上书,试着听写几个词,看看自己的掌握情况。
对照大屏幕,自己检查,你对了吗?三、讲读课文。
1、刚才我们已经读过课文,你知道法布尔的口袋里为什么会装满昆虫吗?(他很喜欢昆虫)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法布尔的(手指黑板上提问)口袋里为什么会装满昆虫?“着迷”2、课文通过哪几件事写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着迷、痴迷的?3、师引读:“1823年,12月22日……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回家迟了②捉甲虫被责骂依然痴心不改朗读第一自然段。
谈感受(自然环境优美)(指名读、齐读)学生讨论回答:(空气湿润,草茂土肥,适于昆虫生长)朗读第二、三自然段(不是,他去找昆虫了)学生:“三天前……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你从哪感受到的? “三天前”、“终于”,早就发现了,一直没放弃,在寻找。
(全身翠绿,触角细长)大家看图:说说你想到了什么(小法布尔在草丛中捉到这只纺织娘是多么不容易啊!)引导学生理解:(坚持到底,执着,不怕出库,锲而不舍) (指名读)“妈妈……会唱歌的虫子!”①(出示:“妈妈……一直会唱歌的虫子!”)比较一下这两句话有什么区别?“一只”“那只”(说明了这是三天前早就发现的,找了好久)是呀,找了那么久,三天来吃尽苦头,现在终于如愿以偿,应该怎样读呢?(指名读,读出无比喜悦)我听出了……②(出示:“妈妈……那只会叫的虫子”)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有什么区别?“会叫”、“会唱歌”,你感受到了什么?(喜爱)你觉得法布尔的心目中,这些小昆虫,仅仅是小动物吗?是什么呢?(歌唱家)为什么?(“动听的声音”“歌唱家”)这都是发自内心的赞叹啊!齐读第三自然段小结课文:小村子里”,让我们走近法布尔的家乡去看一看,请同学们读读第一自然段。
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感受到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鸟栖虫居”、“各种各样可爱的小动物”,谁能用你的朗读展现出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4、看着这样一个小村庄你想到了什么?这些与法布尔最喜爱的昆虫有什么关系呢?(空气湿润,草茂土肥,适于昆虫生长)5、因此,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读完后找一找、画一画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一天傍晚,暮色……法布尔不见了”(1)“暮色”天已经黑了,这么晚了法布尔还没回家,他在哪呢?这时的法布尔还只是小孩子,他是贪玩而没回家吗?(2) 还有谁来说一说你从哪儿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十分着迷?这只纺织娘对法布尔的吸引力可真大啊!它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谁来读一读?(出示图)大家看,这就是一只纺织娘,她长得漂亮吗?看一看图,再读读这话,你想到什么?你能想象为了找到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你觉得年纪小小的法布尔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呀? 法布尔捉住这只纺织娘的确是不容易呀,你们能把这种很不容易的感觉读出来吗?(4)法布尔的执着与专注让他终于找到了这只纺织娘。
我想法布尔一定很兴奋。
同学们看书上这幅图,看看他的神情,你觉得此时的法布尔会说些什么?他对妈妈是怎样说的?③我们一起来读这一自然段想象情境,练习说话:你能想象吗?当小法布尔的父母找到他,发现他是在捉纺织娘的时候,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小法布尔又会怎么说,怎么想呢?提供提示语:妈妈听了法布尔的话,又好气,又好笑,她嗔怪说:爸爸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生气地说:小法布尔两眼依然发着光,不以为然地说:虽然父母批评了他,小法布尔依然( ),他轻轻地抚摸着小纺织娘,偷偷地笑了。
四、小结课文:法布尔就是这样对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不仅仅是纺织娘,各种各样的小昆虫都深深吸引着他,老师这儿有一篇短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昆虫记》片段)知道你们刚才读的是谁的故事吗。
因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长大后他写下了著名的《昆虫记》这本书。
同学们刚才读的就是《昆虫记》里面的一小段。
这本书详细、深刻地描绘许多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书店找找这本书。
作业设计★《一课一练》第一、二、三题★★在摘抄本上摘录有关昆虫的知识。
教学内容装满昆虫的衣袋共几课时2课型新授第几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
教学重难点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资源1、通过观察书本中插图来认识纺织娘,感受法布尔捉到昆虫后的欢喜。
2、学生已阅读法布尔撰写的《昆虫记》,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预习设计自主阅读课文,写批注。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法布尔捉纺织娘这件事,你一定对他有了初步地了解,法布尔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出示:法布尔是———— )自学课文自读要求:读一读法布尔的故事,你还能从中感受到法布尔是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学生汇报:重点学习:这儿有一个词“欣赏”,而不是观察,从中你有什么感受?(他太爱这个小虫子了。
)是啊,小虫子在法布尔的心目中已不是一只小虫子了,这时变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指名读。
真漂亮呀。
就是这样一只小虫子深深吸引着法布尔,并使得法布尔对它如此珍爱。
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注意,这只小甲虫是怎么出现的?(“掠过”)读一读这句(自己读),你能从中想到什么吗?(从“掠过”可以体现出小甲虫飞得很一、导入新课:1、在上一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读了课文,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结。
谁愿意读课题。
“装满昆虫的衣袋”。
2、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15课《装满昆虫的衣袋》。
二、学习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1、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学4—10小节,读一读法布尔的故事,你还能从中感受到法布尔是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出示自读要求)2、谁来汇报?法布尔是怎样的人?(出示:法布尔是——) 你从哪看出来的?(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出示句子)(1)对昆虫十分珍爱的人——“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 (第五节)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虫子,文中有没有介绍它的?你们能想象出法布尔包这只小虫子时的感受吗?(体会法布尔一连串细小的动作中传达的对昆虫的迷恋) 我再请一位同学来读这句话这句话还有没有补充?“有一次,法布尔正在细心的观察周围的一切,忽然,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在他眼前掠过。
”指导学生朗读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快,捉住很不容易。
)法布尔捉住了吗?谁来读读他是怎么捉住这只小甲虫的? “‘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
”(指名读) 同学们一定知道“敏捷”是什么意思,(动作快)在这里仅仅是写法布尔捉虫的动作快吗?(不是仅仅写法布尔捉虫的动作快,还说明法布尔对昆虫越来越敏感了,他对昆虫越来越迷恋了。
)拣了多少(许多),从哪看出(鼓鼓囊囊)。
看来法布尔还挺喜欢贝壳石子,是吗?学生观看学习《昆虫记》齐读这一段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喜欢捉虫子的人——“夕阳西下,法布尔赶着鸭子,满载而归,心里甜滋滋的。
”(第六节)执著的人——“第十节”这段话中还让你感受到什么?(板书:执着痴迷)其他同学读这段话,还有些什么感受呢? (“鼓鼓的”让你想到了前文写到的哪一个词?)鼓鼓的衣袋里会有些什么呢?(蜗牛、石子……)你从这儿感受到什么呢?我们再来读这一小节。
(齐读)从父母的责骂中,我们感受到了父母对法布尔严厉中也有慈爱,也感受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男女生分角色读读父母的话。
父母都强烈反对法布尔捉昆虫,能想象出法布尔这时的心情吗,谁来读一读相关的句子“法布尔难过极了……放进了垃圾堆。
”你能感受到他和小甲虫分开时心情吗?上节课由同学提问“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课题”,这样的题目会给你什么启示呢?学生讨论回答:(两个鼓鼓的衣袋是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象征,象征了法布尔对昆虫浓厚的兴趣以及他对昆虫的执着与专注。
)这是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象征。
看着这个课题,我们仿佛看到了法布尔对昆虫浓厚的兴趣以及他对昆虫的执着与专注。
我想,法布尔如果在父母的责骂中选择放弃,没能坚持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也许就不能成为后来的昆虫学家,更无法写下巨著《昆虫记》。
学完这篇课文,同学们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呢?谁来谈一谈“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
此外,还有什么命题方法吗?(1) 用人物的话语做题目。
(2) 用人名做题目。
“这一天,他还拣了许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
”教师指导:(2)体会到法布尔是个对昆虫无比珍爱的人,你还体会到什么呢?(出示:法布尔是—— )仔细观察的人——“第四节”教师引入:池塘,同学们都见过,没有什么生机,可在法布尔的眼中却是那么奇妙,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不仅是文中提到的这些,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吸引着法布尔,这是法布尔写的《昆虫记》的片段,我们一起来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