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91562A】一种基于剪切增稠胶的抗冲击柔性防护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
一种抗冲击剪切增稠液体凝胶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抗冲击剪切增稠液体凝胶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bd45583e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b7.png)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007265.8(22)申请日 2017.01.05(71)申请人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地址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绵山路64号(72)发明人 钟发春 罗琳琳 刘忠平 (74)专利代理机构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代理人 刘兴亮(51)Int.Cl.C08F 220/28(2006.01)C08F 220/18(2006.01)C08F 222/20(2006.01)C08F 220/06(2006.01)C08F 4/40(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抗冲击剪切增稠液体凝胶的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冲击剪切增稠液体凝胶的制备方法,将1~10重量份的丙烯酸、聚乙二醇(400)二丙烯酸酯、聚乙二醇(6)单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混合物;10~15重量份的丙烯酸β羟乙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丁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混合物;以及30~90重量份的STF液体在反应容器中混合;加入占混合物总重量0.15%~2%的引发剂引发反应,控制反应温度在10~80℃之间,搅拌混合均匀,脱泡;静置,待固化反应完毕,即获得均匀稳定的剪切增稠凝胶。
本发明制备的剪切增稠凝胶,分散均匀,不易沉降,剪切增稠效果好。
而且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稳定性好、能实现产业化生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CN 106674421 A 2017.05.17C N 106674421A1.一种抗冲击剪切增稠液体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1~10重量份的丙烯酸、聚乙二醇(400)二丙烯酸酯、聚乙二醇(6)单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混合物;10~15重量份的丙烯酸β羟乙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丁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混合物;以及30~90重量份的STF液体在反应容器中混合;加入占混合物总重量0.15%~2%的引发剂引发反应,控制反应温度在10~80℃之间,搅拌混合均匀,脱泡;静置,待固化反应完毕,即获得均匀稳定的剪切增稠凝胶。
【CN110105661A】一种抗冲击耐刮擦的PP改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33179.5(22)申请日 2019.04.24(71)申请人 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315315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观海卫镇工业园东区三海路32号(72)发明人 何洋 申会员 李洋洋 孔德玉 樊绍彦 (74)专利代理机构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代理人 周民乐(51)Int.Cl.C08L 23/12(2006.01)C08L 23/14(2006.01)C08L 51/10(2006.01)C08L 51/06(2006.01)C08K 9/12(2006.01)C08K 7/26(2006.01)C08K 3/22(2006.01)C08K 5/526(2006.01)C08K 5/134(2006.01)C08K 5/25(2006.01)C08K 13/06(2006.01)C08F 292/00(2006.01)C08F 220/14(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抗冲击耐刮擦的PP改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冲击耐刮擦的PP改性材料,涉及高分子材料改性技术领域,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基料65-86份,耐刮擦助剂3-8份,负载成核剂0.05-0.2份,环保阻燃剂4-8份,润滑剂2-10份,抗氧剂0.1-1份,抗铜剂0.1-0.8份,相容剂0.5-5份,钛白粉0-3份;本发明从分子设计的角度进行了PP材料的结晶度提升、耐刮擦性能提升、冲击韧性改善的创新材料配方体系搭建和设计,获得了一种耐刮擦性能优良且韧性和阻燃性能俱佳的耐刮擦PP材料。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0页CN 110105661 A 2019.08.09C N 110105661A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10105661 A1. 一种抗冲击耐刮擦的PP改性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基料 65-86份,耐刮擦助剂 3-8份,负载成核剂 0.05-0.2份,环保阻燃剂 4-8份,润滑剂 2-10份,抗氧剂 0.1-1份,抗铜剂 0.1-0.8份,相容剂 0.5-5份,钛白粉 0-3份。
一种具有高抗冲击性能的复合材料及其复合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具有高抗冲击性能的复合材料及其复合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e40a76807e21af45b207a830.png)
专利名称:一种具有高抗冲击性能的复合材料及其复合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胡静,李晓菲,秦布朗
申请号:CN201911021119.6
申请日:20191025
公开号:CN110668771A
公开日:
20200110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高抗冲击性能的复合材料及其复合方法。
首先制备出具有高抗冲击性能的混凝土样品,在此基础上,利用聚脲喷涂技术,在两块混凝土样品之间及外表面上喷涂4~9mm厚的聚脲,制备出三明治夹心结构的复合材料。
本申请制备出的复合材料保留了混凝土本身硬度高、坚固耐用、原料来源广泛、制作方法简单、可塑性强的优良特性,且具有聚脲耐化学腐蚀、高强度、高抗渗、耐磨、热稳定好、柔韧抗冲击、无接缝、与混凝土附着力强等优点,同时显著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冲击性,克服了单一混凝土的局限性,使混凝土的应用范围得到了更进一步地扩展。
申请人:常州大学
地址: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滆湖路1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谢新萍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剪切增稠流体冲击防护应用综述

剪切增稠流体冲击防护应用综述摘要:本文对剪切增稠液体的剪切增稠的行为进行了讨论,并对剪切增流液在防护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通过本文可以知道,在防护材料中复合进剪切增稠液后,可以显著增加其抗震,抗冲击性能。
关键词:剪切增稠液;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shear thickening behavior of shear thickening fluid is discussed,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hear thickening fluid in protection is explored. It can be seen from this paper that the anti-seismic and anti impact properties of the protective materials can b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the shear thickening fluid is added into the protective materials.Keywords: shear thickening fluid; composite materials; protection property0 前言牛顿流体,即剪切速率和剪切应力呈线性函数关系,剪切应力增加,黏度也会随之线性增长,剪切增稠,是指随剪切速率或剪切应力的增加,粘度也增加的非牛顿流体行为,也称为胀流型。
具有剪切增稠效应的悬浮体系被称为剪切增稠液(STF,shear thickening fluid)。
当处于低应力作用下,这种悬浮体系呈流体状态,而处于高应力作用下突然变得粘稠甚至呈现固体状态,当撤去外力作用时又呈现流体状态。
对STF进行流变测试,发现在达到临界剪切速率之前,STF粘度随剪切速率增加而下降,当达到临界剪切速率后,粘度急剧上升。
剪切增稠胶流变性能及其抗冲击性能研究

第47卷第1期2019年1月塑料工业CHINAPLASTICSINDUSTRY剪切增稠胶流变性能及其抗冲击性能研究∗付倩倩1ꎬ俞科静1ꎬ∗∗ꎬ王㊀萍1ꎬ曾㊀瑶1ꎬ高㊀虹2ꎬ钱㊀坤1(1.江南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ꎬ江苏无锡214122ꎻ2.北京普凡防护科技有限公司ꎬ北京100000)㊀㊀摘要:介绍了剪切增稠胶(STG)的研制ꎬ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制备STG来探究STG性能ꎮ采用流变仪测试STG性能ꎬ分析不同压力下的蠕变―回复曲线ꎬ表明随着施加压力的增加STG具有较大的蠕变量ꎬ卸载应变后STG应变随时间基本不变ꎻ对STG进行频率扫描得到材料在外界高频率条件刺激下其储能模量增大了将近4个数量级ꎬ材料表现出了典型的剪切变硬性能ꎻ对STG进行振幅扫描ꎬ得到材料的线性极限为3%ꎬ该应变为材料从线性到非线性转变的临界应变点ꎬ对于大多数样品来说ꎬ在应变幅值扫描范围内Gᶄ始终大于Gᵡꎬ表明STG在整个形变范围内呈现出固态特性ꎻ对STG进行落锤冲击测试ꎬ对其力学行为进行了探讨ꎬ结果表明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大ꎬSTG的能量吸收系数变大60%ꎬ说明STG具有较好的能量吸收特性及良好的抗冲击性能ꎮ关键词:剪切增稠胶ꎻ蠕变流变性能ꎻ振幅扫描ꎻ频率扫描ꎻ落锤冲击doi:10 3969/j issn 1005-5770 2019 01 017中图分类号:TQ39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5-5770(2019)01-0079-05StudyofRheologicalPropertiesandImpactResistanceofShearThickeningGelFUQian ̄qian1ꎬYUKe ̄jing1ꎬWANGPing1ꎬZENGYao1ꎬGAOHong2ꎬQIANKun1ꎬ(1.KeyLaboratoryofEco ̄TextileofMinistryofEducationꎬJiangnanUniversityꎬWuxi214122ꎬChinaꎻ2.BeijingPufanProtectionTechnologyCo.ꎬLtd.ꎬBeijing100000ꎬChina)Abstract:Thepreparationofshearthickeninggel(STG)underdifferenttemperatureconditionswasintroducedandtheperformanceofSTGwasinvestigated.TherheometerwasusedtotesttheSTGperformanceꎬandthecreep ̄resiliencecurvesunderdifferentpressureswereanalyzed.ItwasshownthattheshearthickeninggelhadlargercreepasthepressureincreasingꎬandtheSTGstrainwasbasicallyunchangedwithtimeafterunloadingthestrain.ThefrequencyscanoftheSTGresultsshowedthatthematerialhigh ̄frequencystimulatedstoragemodulusincreasednearlyfourordersofmagnitudeꎬandthematerialexhibitedtypicalshearhardeningproperties.AndtheamplitudescanningoftheSTGresultsindicatedthatthelinearlimitwas3%.Thestrainwasthecriticalstrainpointofthematerialtransitionfromlineartononlinear.FormostsamplesꎬGᶄwasalwaysgreaterthanGᵡwithinthestrainamplitudesweeprange.ItshowedthatSTGexhibitedsolidstatepropertiesthroughoutthedeformationrange.ThedropweightimpacttestwasappliedontheSTGtoobtainthemechanicalperformance.TheresultsshowthatastheincreaseoftheimpactvelocityꎬtheenergyabsorptioncoefficientoftheSTGcouldincreaseto60%.ItindicatesthatSTGhasgoodenergyabsorptioncharacteristicsandgoodimpactresistance.Keywords:ShearThickeningGelꎻCreepRheologicalPropertiesꎻAmplitudeSweepꎻFrequencySweepꎻDropHammerImpact剪切增稠材料是一种具有防护作用的材料ꎬ其最大特点在于当其受到外界应力的速率达到某一临界值以后ꎬ材料的黏度或者模量迅速增大ꎬ呈现出由柔性态急速转变为坚硬固态的特性[1-5]ꎬ其中主要包含剪切增稠液和剪切增稠胶体材料ꎮ剪切增稠胶(STG)由于稳定性好㊁便于封装㊁制备简单等特性ꎬ因此在9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0810300)ꎬ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BY20160117㊁BY2016022-07)ꎬ 十三五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 ̄0304301)ꎬ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JUSRP51718A)ꎬ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㊀㊀∗∗通信作者yukejing@jiangnan edu cn作者简介:付倩倩ꎬ女ꎬ1994年生ꎬ硕士研究生ꎬ主要研究方向为纺织复合材料ꎮ1585382634@qq com塑㊀料㊀工㊀业2019年㊀㊀防护领域有着较多的应用ꎮ这种材料在不受力的情况下ꎬ柔软而富有弹性ꎬ一旦受到剧烈的冲击ꎬ分子会迅速相互锁定ꎬ迅速收紧变硬形成一层防护层ꎬ当外界作用力消失ꎬ胶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柔软状态ꎬ与其他材料相结合应用时ꎬ可有效地防止纳米粒子从材料表面脱落[6]ꎮSTG是一种硼硅氧烷的聚合物ꎬ由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硼酸等制得ꎬ蔡亮等[7]研究了STG在剪切条件下的力学性能ꎬ基于STG设计出刚度自我协调的STG非线性弹簧ꎮGoertz等[8]采用显微镜技术研究了STG黏弹性响应的温度依赖性ꎮ龚兴龙等[6]将STG和碳纳米管附着于Kevlar纤维表面研究了其抗穿刺性能ꎬ通过准静态针刺实验表明加入STG的复合材料抗穿刺性能相比纯Kevlar提高50%ꎮ夏艳丽等[9]研究了不同稀释比的STG制备的STG/PU复合材料的低速抗冲击性能ꎬ得到了稀释比会影响复合材料的防护性能ꎬ结果表明加入STG后材料的剩余载荷减少了约72%左右ꎬ大大提高了聚氨酯泡沫的抗冲击性能ꎮ目前针对STG的研究主要集中于STG的表征㊁材料的功能化以及STG复合材料的性能等方面ꎬ有关研究表明加入STG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能量吸收能力和防护性能ꎬ但对STG的流变性能和对应的力学性能关系以及STG本身材料吸能情况还少有研究ꎬ本文通过流变仪研究了STG的蠕变行为以及在剪切模式下的随剪切应变幅值㊁频率变化关系对STG的流变性能影响ꎻ通过落锤冲击测试研究了STG在不同冲击速度下的抗冲击性能和能量吸收情况ꎬ为材料的实际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ꎮ1㊀实验部分1 1㊀材料与仪器聚二甲基硅氧烷:市售ꎻ乙醇㊁硼酸:ARꎬ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ꎮ旋转流变仪:MCR301ꎬ奥地利安东帕有限公司ꎻ热重分析仪:Q500ꎬ美国TA仪器公司ꎻ傅立叶红外光谱仪:NicoletNexus470ꎬ美国Nicolet公司ꎻ落锤式冲击机:LC ̄2ꎬ济南恒思盛大仪器有限公司ꎻ加速度传感器:B&K4369ꎬ丹麦B&K公司ꎻ电荷放大器:Kistler5015ꎬ深圳市仕达威实业有限公司ꎻ数据采集仪:DH5920ꎬ江苏东华测试技术有限公司ꎮ1 2㊀剪切增稠胶的制备取一定配比的硼酸与硅油ꎬ在一定温度下加热一定时间ꎬ待取出的产物冷却至合适的温度即得到所需的STG[10]如图1所示ꎮa-STG被塑造成球形b-STG被塑造成圆柱形c-慢速拉伸d-快速拉伸图1㊀剪切增稠胶形貌Fig1㊀Shearthickeninggelmorphology1 3㊀测试与表征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了STG在4000~500cm-1范围内的红外光谱ꎮ通过热重分析仪对STG进行热失重测试ꎬ样品质量5mgꎬ升温速率20ħ/minꎬ温度范围50~800ħꎬ根据热重曲线ꎬ分析STG的组分和稳定性ꎮ采用旋转流变仪对STG进行频率扫描测试㊁应变扫描测试ꎬ使用PP25平板夹具ꎬ测试温度设置为25ħꎬ试样厚度为1mmꎬ对STG的剪切增稠效果进行了表征并探索了STG的流变性能ꎮ1 4㊀STG低速落锤冲击测试图2㊀落锤系统Fig2㊀Drophammersystem本文对STG低速抗冲击性能[11-17]主要在落锤冲击机(LC ̄2型)上进行检测ꎬ实验温度为25ħꎬ实验湿度为60%ꎬ参考Q/702J0610 2013进行实验方案的确定和测试ꎬ通过测试得到试样的力和位移曲08第47卷第1期付倩倩ꎬ等:剪切增稠胶流变性能及其抗冲击性能研究线ꎬ得到STG的能量吸收情况ꎮ整个实验装置由以下系统组成ꎬ如图2所示:动态冲击性能测试冲击试样为半径为100mmꎬ高为65mm的圆柱体ꎬ最大冲击能量为65Jꎬ实验中采用质量为6 2kgꎬ半径20mm的冲击锤头ꎬ在不同冲击速度下对样品的动态性能进行测试ꎬ对各个样测试5次并对5次测试的结果取平均值ꎮ在实验过程中会测量冲击锤的冲击力-位移曲线关系和能量吸收情况来分析STG抗冲击的特性ꎮ2㊀结果与讨论2 1㊀剪切增稠胶的表征2 1 1㊀STG的红外光谱分析图3㊀STG的红外光谱图Fig3㊀InfraredspectrumofSTG图3为STG的红外光谱图ꎮ经过分析可得2960cm-1的吸收峰对应着 CH3的伸缩振动ꎬ1340cm-1的特征峰由B O振动所引起的ꎬ1260cm-1的强吸收峰表明了Si CH3键的存在ꎬ源于甲基的伸缩振动ꎬ1010cm-1的峰值对应着Si O键ꎬ在860cm-1和787cm-1的强吸收峰说明反应过程中形成了Si O B键ꎮ由此可得出STG里面含有Si O㊁Si CH3㊁B O㊁Si O B[6]ꎮ2 1 2㊀剪切增稠胶的热重分析图4㊀STG的热失重曲线Fig4㊀STGthermalweightlosscurve由DTG曲线可以看出ꎬSTG有三个失重阶段ꎬ在450ħ反应速度最快ꎬ反应结束温度为550ħꎬ由图中分析可知第一阶段(100~300ħ)为基体表面吸附水和结晶水的失重温度ꎬ在该阶段主要为水分蒸发和Si CH3结构中甲基的分解造成的ꎬ质量损失约为16 8%ꎬꎻ第二阶段(300~450ħ)主要为SiO㊁B O㊁Si O B的分解ꎬ基体由高聚物分解为低聚物ꎬ质量损失率约为41 7%ꎬ当温度达到550ħ时ꎬ材料总质量损失率为95%ꎬ基体几乎完全分解[18]ꎮ2 2㊀剪切增稠胶流变性能黏弹性理论认为ꎬ弹性和黏性分别对应于体系的固体和液体行为ꎬ这两者的强度可分别用储能模量(Gᶄ)和耗能模量(Gᵡ)表示ꎮ固体在屈服极限范围内符合胡克定律ꎬ表现为弹性行为ꎻ牛顿流体符合牛顿黏性定律ꎬ表现为黏性行为ꎻ而STG为非牛顿流体ꎬ介于两者之间ꎬ则表现为黏弹性行为ꎮ为了比较剪切变硬的性能ꎬ用相对剪切效应(RSTe)来量化比较这一刺激-响应性能[19]ꎮRSTe=Gᶄmax-GᶄminGᶄminˑ100%(1)式中ꎬGᶄmax-由剪切频率引起的最大储能模量ꎻGᶄmin-胶体的初始模量ꎮ通过流变测试研究了STG在不同压力下的蠕变-回复曲线ꎬ另外通过频率扫描和振幅扫描得到了STG储能模量(Gᶄ)和耗能模量(Gᵡ)与应变(γ)和扫描频率(ω)的变化曲线ꎬ表征了STG的剪切效应和其在线性黏弹区的性能ꎮ2 2 1㊀STG的蠕变性能蠕变或者冷流可以反映材料的黏弹性行为ꎬ对研究材料长时力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ꎬ在了解材料性能的情况下才能更充分地加大STG应用ꎮ在恒定外载作用下ꎬ理想黏性液体材料的变形是以等应变率随时间变化的ꎬ黏弹性材料在应力不变的条件下ꎬ材料的变形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ꎬ高分子材料尤为明显[20]ꎮ图5为三种应力水平下的蠕变曲线ꎬ用流变仪测试STG在不同压力下的蠕变-回复曲线来表征STG的蠕变行为ꎬ将STG塑成底面直径30mmꎬ高度25mm左右的圆柱ꎮt1为加荷时间ꎬt2为释荷时间ꎬ对材料加载恒定压力300sꎬ然后卸载压力ꎬ流变仪记录试样在整个过程中的应变ꎮ从图5中可以看出ꎬ当STG受到较小的应力时立即发生变形ꎬ当应力达到75Pa时STG的应变达到了750%ꎬ表明STG在较小的应力下具有相当大的蠕变量ꎬ这与前面STG在慢速拉伸受到较小力的条件下可被塑造成各种形状相一致ꎮ卸18塑㊀料㊀工㊀业2019年㊀㊀载应力后ꎬSTG的应变随时间保持不变ꎬ没有回复现象ꎬ这是由于STG在施加的应力下发生的是分子间的相对滑移ꎬ即黏性流动ꎬ而黏性流动是不可回复的ꎮ图5㊀STG在不同应力下的蠕变曲线Fig5㊀ThecreepcurvesofSTGunderdifferentstress2 2 2㊀动态流变性能的研究对三种STG样品进行频率扫描(应变γ=0 5%ꎬω为0 1~100rad/s)ꎬGᶄ代表材料储存弹性变形能量的能力ꎬ描述的为材料的固态特性ꎬ储能模量增大表示材料越不易变形ꎻGᵡ表示材料的黏性性能ꎬ描述的为材料的液态特性ꎮ从图6可以看出ꎬ随着频率的增加Gᶄ逐渐增大ꎬ而Gᵡ先增大后减小ꎬ表明STG力学性能对频率较敏感ꎻ在低频率范围内Gᵡ>Gᶄꎬ材料的黏性占主导地位ꎬ说明STG分子之间存在一些纠缠ꎬ但分子间的键合不是非常紧固ꎬ在高频率范围内Gᶄ>Gᵡꎬ弹性占主导地位表现为固体行为ꎬ说明材料在外界高频率条件刺激下分子内部发生了键合ꎬ具有稳定的网状结构ꎬ因此储能模量增大了将近4个数量级ꎬ这一结果说明随着剪切频率的增加ꎬ材料表现出了典型的剪切变硬性能ꎮ图6㊀STG样品的模量-剪切频率的示意图Fig6㊀Modulus ̄shearfrequencydiagramofSTGsamplesA㊁B㊁C分别为低㊁中㊁高温度条件下制备而成的试样ꎮ由表1可以看出ꎬ样品C的相对剪切效应为199081 45%ꎬ相对A和B样品ꎬ剪切变硬效果较好ꎻ角频率ωco的值在Gᶄ=Gᵡ的交叉点处确定ꎬ在样品A的ωco为0 398s-1ꎬ样品B和C的ωco在16s-1左右ꎬ表明A样品的平均分子量相对较高ꎬ该样品的分子链较长ꎮA样品是在较低温度下制备的ꎬ其相对剪切效应较另外两个样品低很多且临界转变频率较低ꎬ表明温度对STG影响较大ꎬ在温度高的条件下可能是由于硼酸完全脱水程度高因此形成的 B O瞬时交联键 较多ꎬ当外界频率增加时ꎬ这种瞬间交联键来不及断裂ꎬ B O 键会相互吸引ꎬ使得分子链的运动受到严重阻碍ꎬ因此在高频率刺激下表现为固体行为ꎬ其相对剪切效应较大ꎮ表1㊀频率扫描中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样品Gᶄmin㊁Gᵡmax和RSTeTab1㊀SamplesofGᶄmin㊁GᵡmaxandRSTe(%)underdifferenttemperatureconditionsinthefrequencysweep样品Gᶄmin/PaGᵡmax/PaRSTe/%ωco/s-1A70001300001757 140 398B151177000117118 5415 8C73 3146000199081 4516 1对STG样品进行振幅扫描(ω=10rad/sꎬγ=0 01%~1000%范围)来描述非破坏性变形范围内的样品变形特性ꎬ图7为STG体系的Gᶄ和Gᵡ随γ的变化曲线ꎮ样品A㊁B㊁C曲线趋势基本一致ꎬ线性极限γL=3%ꎬ当应变<3%时ꎬ储能模量和耗能模量不随应变的改变而改变ꎬ此范围为材料的线性黏弹区ꎬ在该区域内材料的结构变化是可逆的ꎻ当应变>3%时ꎬ储能模量和耗能模量随着应变幅值的增大而减小ꎬ材料进入非线性阶段[21]ꎬ在线性极限γL=3%后储能模量开始出现大幅度下降ꎬ这表明STG发生了脆性断裂特性ꎮ在线性黏弹区内样品的Gᶄ>Gᵡꎬ材料主要发生弹性形变ꎬ表明STG在线性黏弹区呈现出固态特性ꎬ对于C样品储能模量和耗能模量几乎相当ꎬ表明C样品在线性黏弹区呈现为半固态的状态ꎮ图7㊀STG样品的模量-应变的示意图Fig7㊀Modulus ̄straindiagramofSTGsamples2 3㊀不同冲击速度下对STG冲击性能的影响材料的抗冲击测试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ꎬ重力势28第47卷第1期付倩倩ꎬ等:剪切增稠胶流变性能及其抗冲击性能研究能E=mgh转化为冲击动能E=1/2mV2ꎬ图8中a㊁b㊁c曲线分别代表冲击速度为1 4㊁3 2㊁4 5m/s条件下STG的冲击力(F)和位移(X)曲线ꎮ如图8所示ꎬ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大ꎬ冲击力和位移曲线的趋势基本一致ꎬ材料的刚度随着速度增大有变小的趋势ꎬ但是变化不大ꎮ当冲击锤头接触到材料ꎬSTG发生变形ꎬ在此过程中加速度的绝对值开始递增ꎬ材料受到的力增加ꎬ当冲击速度由1 4~4 5m/s时ꎬ最大冲击力由0 7kN增大到2 8kNꎬ材料所受最大冲击力随冲击速度的增大线性增加ꎬSTG表现出了不断增强的抗冲击性能ꎬ并且曲线的加载和卸载部分光滑ꎬ表明材料并未受到破坏ꎮ由F-X曲线可看出ꎬ材料有着较好的弹性ꎬ在1 4m/s的冲击速度下材料的位移可回弹至零位移ꎬ当速度为4 5m/s时ꎬ冲击最大位移量为56mmꎬ碰撞结束后STG的冲击压缩量为5mmꎬ说明材料在受力过程中有着较好的回复能力ꎮ图8㊀不同速度下STG冲击力和位移曲线Fig8㊀STGimpactforceanddisplacementcurvesatdifferentspeeds图9㊀STG能量吸收系数和速度的关系Fig9㊀TherelationshipbetweenSTGenergyabsorptioncoefficientandspeed图9为在不同高度(2~100cm)条件下能量吸收系数和速度的关系ꎬ可看出STG能量吸收系数随冲击速度的增大即冲击能量的增大而增大ꎬi值在逐渐增大ꎬ即材料吸收的能量也越多ꎬSTG表现出较好的能量吸收特性ꎬ可用于缓冲或防护等方面的应用ꎮ当初始冲击能量为62 8J时ꎬSTG能量吸收系数达到一个稳定的数值为55%ꎬ也可将该材料和其他材料如聚氨酯泡沫㊁织物等进行复合来扩大材料的应用范围ꎮ3㊀结论1)对STG进行蠕变性能的研究ꎬ对STG施加不同的应力分析STG的蠕变行为ꎬ表明STG在较小的应力条件下有着比较大的蠕变量ꎻ随着施加压力的增加应变变化较大ꎬ在卸载应变后STG应变随时间基本不变ꎮ2)通过流变测试对STG进行频率扫描ꎬ得到材料在受到外界高频率刺激时储能模量增大了将近4个数量级ꎬ材料表现出了典型的剪切变硬性能ꎬ样品相对剪切效应达199081 45%ꎬ显示出优异的剪切效应且温度对样品的性质影响较大ꎻ对STG进行振幅扫描ꎬ得到当应变<3%时ꎬ此范围为材料的线性黏弹区ꎬ当应变>3%时ꎬ材料进入非线性阶段ꎬ对于大多数样品来说ꎬ在应变幅值扫描范围内Gᶄ始终大于Gᵡꎬ表明STG在整个形变范围内呈现出固态特性ꎮ3)对STG进行落锤冲击测试ꎬ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大材料的刚度有变小的趋势ꎬ但变化不大ꎻ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大ꎬSTG受到的冲击力越来越大ꎬSTG的能量吸收系数也变大ꎬ材料吸收能量越多ꎬ表明STG具有较好的能量吸收特性及良好的抗冲击性能ꎬ本样品在冲击能量为62 8J时其能量吸收系数达到55%ꎬ可根据材料能量吸收特性扩大其应用范围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蒋伟峰.剪切增稠材料的力学性能表征及机理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ꎬ2015.[2]徐钰蕾.剪切增稠液的性能表征及其防护应用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ꎬ2012.[3]FISCHERCꎬBRAUNSAꎬBOURBANPꎬetal.Dynamicpropertiesofsandwichstructureswithintegratedshear ̄thickeningfluids[J].SmartMaterStructꎬ2006ꎬ15(5):1467.[4]周鸿ꎬ郭朝阳ꎬ宗路航ꎬ等.剪切增稠液及阻尼器性能研究[J].振动与冲击ꎬ2013ꎬ32(18):15-20.[5]HASIBMTꎬYELꎬCHANGL.Vibrationcontrolofsand ̄wichstructurebyintegrationofshearthickeningfluid(STF)[J].RecentAdvStructIntegrityAnal ̄ProcIntCongress(APCF/SIF ̄2014)ꎬ2014:534-538.[6]王胜.多功能剪切变硬胶复合材料的研制与性能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ꎬ2017.[7]蔡亮ꎬ蒋伟峰ꎬ张泰华.剪切增稠胶剪切条件下的黏弹性能及其力学性能改性[J].功能材料ꎬ2017ꎬ48(8):181-185.(下转第139页)38第47卷第1期李㊀湘ꎬ等:利用不同的PS废塑料制备环保阻燃PS[4]崔文广ꎬ郭奋ꎬ陈建峰ꎬ等.无卤阻燃高抗冲聚苯乙烯的研制[J].塑料工业ꎬ2006ꎬ34(2):21-24. [5]LEVCHIKSVꎬWEILED.Newdevelopmentsinflamere ̄tardancyofstyrenethermoplasticsandfoams[J].PolymIntꎬ2008ꎬ57(3):431-448.[6]卢翔ꎬ姜向新ꎬ杨友强ꎬ等.八溴醚阻燃PP/PS共混物的性能研究[J].广州化工ꎬ2017ꎬ45(24):66-69. [7]SALEHIYANRꎬSONGHYꎬKIMMꎬetal.MorphologicalevaluationofPP/PSblendsfilledwithdifferenttypesofclaysbynonlinearrheologicalanalysis[J].Macromoleculesꎬ2016ꎬ49(12):2148-3160.[8]许贺ꎬ王利ꎬ孙佳惠ꎬ等.环保型溴-锑阻燃体系在聚苯乙烯中的应用[J].工程塑料应用ꎬ2017ꎬ45(12):39-42.[9]刘斌.环境友好聚苯乙烯阻燃技术新进展[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ꎬ2014ꎬ43(4):58-61.[10]何敏ꎬ徐定红ꎬ栗多文ꎬ等.红磷母粒与氢氧化镁协效阻燃高抗冲机强度聚苯乙烯研究[J].塑料工业ꎬ2011ꎬ39(7):43-45.[11]董波ꎬ杜向向ꎬ李全红ꎬ等.聚苯醚与膨胀型阻燃剂协同阻燃聚苯乙烯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ꎬ2014ꎬ42(6):167-169.[12]秦旺平ꎬ付锦峰ꎬ肖鹏ꎬ等.新型低卤阻燃PS ̄HI材料的制备与性能[J].工程塑料应用ꎬ2018ꎬ46(1):101-105.(本文于2018-09-30收到)㊀(上接第83页)[8]GOERTZMPꎬZHUXYꎬHOUSTONJE.Temperaturedependentrelaxationofa solid ̄liquid [J].JPolymSciꎬPartB:PolymPhysꎬ2009ꎬ47(13):1285-1290. [9]夏艳丽ꎬ俞科静ꎬ钱坤ꎬ等.STG/IP稀释比对STG/PU复合材料低速抗冲击性能的影响[J].塑料工业ꎬ2017ꎬ45(10):83-87.[10]李峰ꎬ彭彬超ꎬ张博文ꎬ等.剪切增稠凝胶及制备方法和有剪切增稠效应的防破片织物:104862975B[P].2015-08-26.[11]薛亚静ꎬ林兰天ꎬ张福乐ꎬ等.剪切增稠流体运用于低速冲击防护的研究[J].上海纺织科技ꎬ2014(10):9-12.[12]路瑶.剪切增稠流体的流变行为研究及其在防刺材料中的应用[D].上海:东华大学ꎬ2014.[13]冯新娅.剪切增稠流体的动态响应及其在防护结构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ꎬ2014.[14]TANVBCꎬTAYTEꎬTEOWK.Strengtheningfabricarmourwithsilicacolloidalsuspensions[J].IntJSolidsStructꎬ2005ꎬ42(5):1561-1576.[15]蒋瑾.防护低速冲击的纺织组合材料的开发与研究[D].上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ꎬ2016.[16]CROSSR.Elasticandviscouspropertiesofsillyputty[J].AmJPhysꎬ2012ꎬ80(10):870-875. [17]陆振乾.剪切增稠液浸渍经编间隔织物柔性复合材料冲击压缩性能[D].上海:东华大学ꎬ2014.[18]WANGSꎬJIANGWꎬJIANGWꎬetal.Multifunctionalpolymercompositewithexcellentshearstiffeningperformanceandmagnetorheologicaleffect[J].JMaterChemCꎬ2014ꎬ2(34):7133-7140.[19]高庆ꎬ林松ꎬ杨显杰.丁基橡胶黏弹性材料的非线性蠕变本构描述[J].应用力学学报ꎬ2007ꎬ24(3):386-390.[20]TIANTꎬLIWꎬDINGJꎬetal.Studyofshear ̄stiffenede ̄lastomers[J].SmartMaterStructꎬ2012ꎬ1542(12):125009.(本文于2018-09-25收到)㊀(上接第97页)[4]FANZꎬSANTAREMHꎬADVANISG.Interlaminarshearstrengthofglassfiberreinforcedepoxycompositesenhancedwithmulti ̄walledcarbonnanotubes[J].CompositesPartAꎬ2008ꎬ39(3):540-554.[5]蒋竞.玻璃钢在盐雾环境中腐蚀机制和性能演变规律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ꎬ2007. [6]张平ꎬ龙玉成ꎬ孙清ꎬ等.输电杆塔玻璃钢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抗老化性实验研究[J].电力建设ꎬ2012ꎬ33(9):67-70.[7]张琦ꎬ黄故.不饱和聚酯基玻璃钢的紫外线老化实验[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09ꎬ35(5):506-509.[8]董琳琳.玻璃纤维/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的海水老化研究[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ꎬ2007.[9]朱坤坤ꎬ倪爱清ꎬ王继辉.苎麻/玻璃纤维混杂复合材料的老化研究及寿命预测[J].玻璃钢/复合材料ꎬ2016(5):48-54.[10]赵洋.海水和紫外环境下GFRP性能演变规律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ꎬ2008.[11]刘观政ꎬ李地红ꎬ黄力刚ꎬ等.玻璃钢在盐雾环境中腐蚀机制和性能演变规律的实验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ꎬ2008(1):35-40.(本文于2018-09-25收到)931。
一种基于剪切增稠效应制备具有抗冲击性的高分子凝胶的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基于剪切增稠效应制备具有抗冲击性的高分子凝胶的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cd101b6f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df.png)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005010.X(22)申请日 2020.01.03(71)申请人 南昌航空大学地址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丰和南大道696号(72)发明人 薛名山 计俞伟 殷祚柱 罗一丹 洪珍 陈鑫 王法军 欧军飞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36111代理人 黄文亮(51)Int.Cl.C08L 83/04(2006.01)C08K 9/06(2006.01)C08K 3/36(2006.01)C08J 3/02(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基于剪切增稠效应制备具有抗冲击性的高分子凝胶的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剪切增稠效应制备具有抗冲击性能高分子凝胶的方法。
在制备高分子凝胶的过程中会用到硅烷偶联剂、焦硼酸以及少量的乙醇或丙酮。
采用的气相二氧化硅的颗粒直径为100-800nm,硅氧烷类为聚二甲基硅氧烷(107胶),改性二氧化硅所使用的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KH570,乙醇为无水乙醇,丙酮为分析纯级,焦硼酸由硼酸加热所得。
本发明采用的生产方法为首先对亚微米级气相二氧化硅进行改性,然后将各组分通过机械搅拌与超声波震荡混合均匀后,使用箱式电阻炉对混合物进行加热,自然冷却后即得到具有抗冲击性的高分子凝胶。
本发明生产成本低,制备方法简单,对制备设备要求较低,反应条件温和,无环境污染,可大规模生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CN 111117254 A 2020.05.08C N 111117254A1.一种基于剪切增稠效应制备具有抗冲击性的高分子凝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分别称取100g二氧化硅,10g偶联剂和50g无水乙醇;二、将称好的试剂加入烧杯中,并放入磁力搅拌器,调节至合适位置,搅拌3h;三、使用循环式水式真空泵对烧杯中的混合物进行抽滤;四、将抽滤完成的气相二氧化硅置于真空干燥箱中,设置真空干燥箱温度为25℃,真空干燥24h后备用;五、将超声波清洗机放置于铁架台下,安装好电动搅拌器,使用夹子将烧杯固定在铁架台上,且处于超声波清洗机中;六、分别称量75g的107胶、5g的焦硼酸和20g的气相二氧化硅;七、将107胶加入烧杯中,调节电动搅拌器的位置至合适位置,同时打开电动搅拌器和超声波清洗机;八、将称量的20g纳米二氧化硅分为4份,每份为5g;依次加入每份纳米二氧化硅,间隔时间为30min;九、当混合液体过于黏稠无法搅拌时,加入少许乙醇或者丙酮进行稀释;十、待气相二氧化硅完全混合后加入5g焦硼酸于混合物中;十一、继续超声搅拌待液体混合均匀后将其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十二、干燥完成后,将该混合物放入电阻炉内;十三、每隔30min将混合物取出进行搅拌,重复10次后自然冷却,将混合物取出,即得所需高分子凝胶。
剪切增稠液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剪切增稠液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陈柏宇;管登高;彭燕;刘涛
【期刊名称】《橡胶工业》
【年(卷),期】2024(71)4
【摘要】剪切增稠液(STF)作为新一代智能耗能材料广泛应用于抗刺扎、抗冲击和阻尼减振等领域。
介绍STF的特性和剪切增稠机理,综述STF复合材料的制备方式,包括浸渍或喷涂、夹层或填充、共混以及胶囊化;分析STF复合材料的抗刺扎性能、抗冲击性能、阻尼减振性能与应用。
建议进一步探索STF的剪切增稠机理,研发对
环境不敏感、长使用寿命、可在高冲击速率下应用、磁流变性或电流变性的STF
复合材料。
【总页数】8页(P312-319)
【作者】陈柏宇;管登高;彭燕;刘涛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
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36.42
【相关文献】
1.剪切增稠液/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防刺性能的研究
2.剪切增稠液及其复合材料
3.Kevlar纤维布/剪切增稠液复合材料制备及防刺性能
4.剪切增稠液/纤维复合材料防弹性能的研究进展
5.UHMWPE织物/剪切增稠液防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74885.4(22)申请日 2019.05.07
(71)申请人 江南大学
地址 214122 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
号(72)发明人 俞科静 付倩倩 江洋 金芳羽
钱坤 张典堂 刘庆生 徐阳 (74)专利代理机构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普通合伙) 32228
代理人 聂启新(51)Int.Cl.
B32B 27/02(2006.01)B32B 27/34(2006.01)B32B 27/32(2006.01)B32B 9/00(2006.01)
B32B 27/08(2006.01)B32B 9/04(2006.01)B32B 27/28(2006.01)B32B 27/06(2006.01)B32B 27/18(2006.01)B32B 5/06(2006.01)B32B 37/00(2006.01)C09J 183/04(2006.01)C09J 11/04(2006.01)A41D 31/02(2019.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剪切增稠胶的抗冲击柔性防护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剪切增稠胶的抗冲击柔性防护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剪切增稠胶;(2)制备剪切增稠胶的稀释液和固定形状的剪切增稠胶;(3)制备剪切增稠胶复合的柔性防护织物;(4)将步骤(2)所得固定好形状的剪切增稠胶置于两层或多层步骤(3)所得剪切增稠胶复合的柔性防护织物的夹层中,对其四周进行缝合固定,制得所述柔性防护复合材料。
本发明不仅保持了良好的柔软灵活性而且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性和
抗冲击性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页
CN 110091562 A 2019.08.06
C N 110091562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10091562 A
1.一种基于剪切增稠胶的抗冲击柔性防护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剪切增稠胶;
所述剪切增稠胶所含原料及各原料的重量份数为:聚二甲基硅氧烷85-90%,硼酸8-10%,四针状氧化锌2-5%;
将硼酸在140-180℃下脱水2h,然后向聚二甲基硅氧烷中加入硼酸,在压力为10-20kPa、温度160-200℃的条件下在捏合机中混合1-3h,在捏合机搅拌的过程中加入四针状氧化锌,得到剪切增稠胶;
(2)将部分剪切增稠胶与溶剂混合,溶解完毕之后放置,得到剪切增稠胶的稀释液,剩余剪切增稠胶置于模具中使其固定成特定形状;
(3)将柔性防护材料放入步骤(2)制得的剪切增稠胶的稀释液中超声振荡1h-3h,然后放入真空烘箱烘干,制得剪切增稠胶复合的柔性防护织物;
(4)将步骤(2)所得固定好形状的剪切增稠胶置于两层或多层步骤(3)所得剪切增稠胶复合的柔性防护织物的夹层中,对其四周进行缝合固定,制得所述柔性防护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防护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针状氧化锌在捏合机搅拌开始0.5-2h后加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防护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针状氧化锌针状体长度为10-510μm,针状体根部直径0.5-5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防护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溶剂为丙酮或者乙二醇;所述剪切增稠胶与溶剂重量比为1: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防护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成特定形状根据实际应用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防护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柔性防护材料由高性能纤维制成;所述高性能纤维为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碳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防护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真空烘箱中烘箱温度为50-9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防护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进行缝合固定的方式为:采用尼龙线或者断裂强力较高的缝合线通过手工或者机器进行缝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防护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剪切增稠胶的稀释液中还含有四针状氧化锌,所述四针状氧化锌的用量为占稀释液重量的3-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