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选修3-1-课后答案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第1章第3节电场强度

对其中电荷 有力的作用
电势能
例题分析
解:(1)设Q1和Q2在A点的电场强
度分别为E1、E2,方向如图。
据平行四边形定则,E合在E1和
E2夹角的平分线上,且与Q1与Q2
连线平行。
Q1
合场强大小为:E合= E1= E2
=
kQ r2
代入数据得E=2.7×104v/m
E1
A E合
E2
Q2
例题分析
E1
解:(2) A点处q所受的电场力: A E合
上,各处的电场强度都相同
答案:A、C、D
问题4 如何求合电场场强?
结论:
可以用矢量运算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求合电场场强。
四.电场的叠加
电场叠加原理:合电场E合是E1、E2为邻 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四.电场的叠加
E1 E
E2
+Q
-Q
E
E2
E1
+Q E2
E1 +Q
电荷
电场强度
强 弱
电场
能性 的质
电量比较小、体积F比较小q
+q
+Q
问题2 怎样描述电场的强弱呢?
同一点电荷距场源电荷不同位置
的受力情况 不同.
能否用电场力的
大小表示电场的F3 Nhomakorabea强弱?+q
+q
+Q
+q
不同.同试探点电荷放在同A 一位置的F但受它力们情之况 不
+Q
间有什么
规律呢?
F1=
k Qq1 r2
F2=
k Qq2 r2
F3=
k Qq3 r2
D. EA < EB ,FA > FB
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一节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带答案的

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
要做一番伟大的事业,总得在青年时代开始。
——歌德 §1.1 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1.了解摩擦起电,知道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量.2.知道物质的原子结构,知道元电荷.3.了解电荷守恒定律,并能运用其进行简单现象的分析.4.知道静电感应和感应起电.重点难点重点:对感应起电、起电的实质与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难点:通过理论探究,归纳出物体带电的实质和电荷守恒定律.1.摩擦起电、两种电荷(1)摩擦起电:通过________使物体带电的方法称为摩擦起电.(2)实验表明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________和________.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________,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________.(3)电荷的多少叫做________,简称为电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是________,用字母________表示.常用的单位还有微库(μC)和纳库(nC),并且1 μC=________C,1 nC=________C.2.摩擦起电的解释两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个物体的原子中有一些________挣脱原子核的束缚并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显示出带________,而得到电子的物体显示出带________.3.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________,也不能被________,它们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________.4.静电感应与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导体靠近另一不带电导体时,导体中的________发生移动,原来不带电的导体中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上与带电体________(填“同种”或“异种”)的电荷,远离的一端带________(填“同种”或“异种”)的电荷,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导体带电的方法称为________.主题1:接触起电情景:取两个验电器A和B,刚开始它们相距较远.用起电机使验电器B的箔片张开,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小球d(不带电)跟验电器B的金属球接触,然后让d跟验电器A的金属球接触,经过若干次后,可看到A 的箔片张开,同时B的箔片张角减小.问题:(1)上述情景中使验电器A起电的方式与教材实验1、2中的起电方式是否相同?如果不同,请说明各属于哪种起电方式.(2)验电器A是怎样带上电荷的?验电器A与验电器B所带的电性相同还是相反?主题2:摩擦起电的解释问题: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如何从微观的角度进行解释?主题3:感应起电(重点探究)情景:如图甲所示,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下方的金属箔是闭合的.问题:(1)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导体A,金属箔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问题?(2)保持C不动,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金属箔是否有什么变化?(3)再让A和B接触,又会看到什么变化?说明什么?主题4: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问题:阅读教材中的小资料“元电荷”和“电荷守恒定律”,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有人说质子和电子都是元电荷,这种说法对吗?有没有可能一个粒子的电荷量为4.0×10-19 C?为什么?(2)电中性物体中有无电荷存在?所谓“电荷的中和”是不是正负电荷一起消失了?对于“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中的“电荷的总量”你是怎么理解的?一、感应起电例1 如图所示,将带有负电的绝缘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跟地绝缘.下列关于两导体球带电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则乙带负电B.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则两球均带正电C.使棒与甲球瞬时接触,再移走棒,则两球均带负电D.先使乙球瞬时接地,再移走棒,则两球均带正电二、摩擦起电例2 材料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会带电,某同学为了探究一些材料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而设计了如下实验:①用毛皮分别摩擦橡胶棒和玻璃棒,摩擦后的玻璃棒与橡胶棒相互吸引;②用聚乙烯材料的物体摩擦不带电的橡胶棒,摩擦后的橡胶棒与用毛皮摩擦后的玻璃棒相互排斥.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将毛皮、橡胶、玻璃、聚乙烯这几种材料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按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序,其中正确的是( ) A.聚乙烯、橡胶、毛皮、玻璃B.玻璃、毛皮、橡胶、聚乙烯C.橡胶、聚乙烯、毛皮、玻璃D.无法确定三、电荷守恒定律的应用例3 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Q A=6.4×10-9C、Q B=-3.2×10-9C.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转移了多少个?1.(考查摩擦起电、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关于物体带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静电感应不是创造电荷,而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外一部分B.摩擦起电前,两物体都不带电,说明两物体内都没有电荷C.摩擦起电时,一个物体得到一些电子而带正电,另一物体失去一些电子而带负电D.一个带电物体跟另一个不带电物体接触,两物体可能带上异种电荷2.(考查摩擦起电)用不带电的棉布分别与不带电的丙烯塑料板和不带电的乙烯塑料板摩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判断下列关于摩擦起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表面粗糙的易失去电子B.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一定同时带上种类及数量都不同的电荷C.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带上电荷的种类不同但数量相等D.同一物体与不同种类物体摩擦,该物体所带电荷种类可能不同3.(考查感应起电、电荷间的作用)如图所示,挂在绝缘细线下的轻质小球,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而靠近或远离,所以( )A.甲图中的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B.乙图中的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C.甲图中的两球可能只有一个带电D.乙图中的两球可能只有一个带电4.(考查感应起电、接触起电、电荷守恒)如图所示,用绝缘细线悬挂一轻质小球b,并在b球表面镀有一层金属膜,在b球旁边有一金属球a,开始时a、b均不带电.若给a球带电,则( )A.a将吸引b,吸住后不放开B.a把b排斥开C.a先吸引b,接触后又把b排斥开D.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参考答案:1.(1)摩擦 (2)正电荷 负电荷 排斥 吸引 正电荷 负电荷 (3)电荷量 库仑 C 10-6 10-92.外层电子 正电 负电3.创造 消灭 另一部分4.自由电子 异种 同种 感应起电主题1:接触起电解答:(1)起电方式不同.教材实验1、2、中的起电方式为摩擦起电,上述情景中使验电器A起电的方式称为接触起电.(2)当金属球d与验电器B的金属球接触时,由于自由电子的转移使金属球d带上与验电器B相同的电荷;当金属球d与验电器A的金属球接触时,由于自由电子的转移使验电器A带上与金属球d相同的电荷,结果验电器A与验电器B带上同种电荷.主题2:摩擦起电的解释解答:构成物质的原子本身就是由带电微粒组成的.原子包括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所以在摩擦过程中,束缚电子能力强的原子核相对束缚电子能力弱的原子核易获得电子而带负电,束缚电子能力弱的原子核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因此,摩擦起电的原因实质上是电子的转移,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产生的结果是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说明:只有不同的绝缘物质间的摩擦才会起电)主题3:感应起电(重点探究)问题:(1)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导体A,金属箔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问题?(2)保持C不动,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金属箔是否有什么变化?(3)再让A和B接触,又会看到什么变化?说明什么?解答:(1)会发现A、B上的两金属箔片均张开,表明A、B两导体均带了电.(2)分开A、B再移走C后,可以看到金属箔仍张开(如图乙所示),说明A、B仍带电.(3)再次让A和B接触后,会发现A、B上的两金属箔片均闭合,表明A和B分开后所带的是异种电荷,且异种电荷是等量的.主题4: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解答:(1)质子或电子所带电荷量叫元电荷.元电荷并非一个粒子,质子和电子不能说是元电荷.不可能.任何一个粒子所带的电荷量都应该是元电荷的整数倍,而电荷量4.0×10-19 C不是元电荷的整数倍.(2)电中性物体中是有电荷存在的,只是电荷的代数和为0;“电荷的中和”是指两种电荷的数量相等,这时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为0;“电荷的总量”是指电荷的代数和.一、感应起电例1 【分析】甲、乙两个导体球互相接触时就相当于一个导体,甲在带电绝缘的近端,乙在远端.感应起电的关键是保持绝缘棒不动而先将两导体球分开,然后再移走带电绝缘棒.【解析】由于静电感应,甲球感应出正电荷,乙球感应出负电荷,把两球分开后,它们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所以A正确;若先将棒移走,则两球不会有静电感应现象产生,所以不会带上电荷,B错误;使棒与甲球接触,则两球会因接触而带上负电荷,所以C正确;若使乙球瞬时接地,则乙球上感应出的负电荷因受斥力而被导走,再将棒移走,由于甲、乙是接触的,所以甲球上的电荷会重新分布在甲、乙两球上,结果是两球都带上了正电荷,所以D正确.【答案】ACD【点拨】无论哪种起电方式都是电荷发生转移,并没有创造新的电荷:①感应起电是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使电荷在导体中转移;②接触起电时,两球所带电的电性与带电棒的电性相同.二、摩擦起电例2【分析】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摩擦起电过程中电荷守恒;相互摩擦的过程中,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体获得电子带负电,束缚能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解析】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负电.步骤①,用毛皮分别摩擦后的玻璃棒与橡胶棒相互吸引,说明玻璃棒带正电,即三者束缚电子的能力依次为:橡胶、毛皮、玻璃.步骤②,用聚乙烯材料摩擦后的橡胶棒与用毛皮摩擦后的玻璃棒相互排斥,说明橡胶棒带正电,即聚乙烯束缚电子的能力强于橡胶.所以总的顺序为:聚乙烯、橡胶、毛皮、玻璃,故A正确.【答案】A【点拨】当两个不同材料的绝缘体相互摩擦时,物体带正电还是带负电取决于对电子束缚能力的相对强弱,我们知道毛皮摩擦橡胶棒时橡胶棒带负电,但不是用任何材料的物体摩擦橡胶棒后橡胶棒都带负电.三、电荷守恒定律的应用例3 【分析】当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接触时,电荷量少的负电荷先被中和,剩余的电荷再重新分配.注意金属中只有电子是可以转移的.【解析】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当两小球接触时,电荷量少的负电荷先被中和,剩余的正电荷再重新分配.由于两小球相同,剩余正电荷必均分,即接触后两小球所带电荷量为:Q A′=Q B′== C=1.6×10-9 C在接触过程中,电子由B球转移到A球,不仅将自身电荷中和,且继续转移,使B球带上Q B′的正电,这样,共转移的电子电荷量为:ΔQ =-Q B+Q B′=3.2×10-9 C+1.6× 10-9 C=4.8×10-9 C 转移的电子数为n==个=3.0×1010个.【答案】电子由B球转移到A球 转移的电子数为3.0×1010个【点拨】两个相同金属小球相互接触后,电荷先中和后均分的过程,这是电子转移的过程.在解答接触带电的问题时要注意电荷的电性.1.【解析】静电感应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A对;摩擦起电前,物体不带电是指“电中性”,物体内有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只是它们的代数和为零,B错;摩擦起电时,得到电子应带负电,而失去电子会带正电,C错;带电物体与不带电物体接触,电荷会发生转移,且两物体带同种电荷,D错误.【答案】A2.【解析】两物体摩擦时得失电子取决于原子对电子束缚能力的大小,A错.由于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所以两物体带电种类一定不同,但数量相等,B错、C对.由题中例子不难看出同一物体与不同种类物体摩擦,带电种类可能不同,D对.【答案】CD3.【解析】若两物体相互排斥,必定带同种电荷;若两物体相互吸引,二者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当只有一个物体带电时,不带电物体由于受到带电物体电荷的作用,原子内部的异种电荷趋向于靠近带电物体,同种电荷趋向于远离带电物体,这一过程类似于静电感应,因此两物体之间的吸引力大于排斥力,宏观上显示的是吸引力.综合上述,B、C选项正确.【答案】BC4.【解析】a球带电,b产生静电感应,靠近a侧出现与a异种的电荷,远离a侧出现与a同种的电荷.虽然在b上感应电荷等量、异号,但由于异种电荷距a球近,所以表现为a对b有引力作用.当a吸引b且接触后,使a、b带上同种电荷,a、b之间呈现斥力,由于相互排斥而分开.所以C正确,A、B、D错.【答案】C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是创造电荷的过程B.接触起电是电荷转移的过程C.感应起电时,由于带电体和被感应导体不接触所以一定是产生了电荷D.一对正负电子接触后,电荷会消失,这种现象叫电子的湮灭2.(2011年苏州高二检测)把一个带电棒移近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金箔先闭合而后又张开,说明棒上带的是( )A.负电荷B.可以是正电荷,也可以是负电荷C.正电荷D.带电棒上先带正电荷,后带负电荷3.关于电荷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体的带电荷量可以是任意值B.物体的带电荷量只能是某些值C.物体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1.6×10-19 CD.一个物体带1.6×10-9C的正电荷,这是它失去了1.0×1010个电子的缘故4.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图中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图1-1-35.导体A带5q的正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导体B带-q的负电荷,将两导体接触一会儿后再分开,则B导体的电荷量为( )A.-q B.qC.2q D.4q一、选择题1.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是用摩擦的方法将其他物质变成了电荷B.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将一个物体中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C.通过摩擦起电的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一定带有等量异种电荷D.通过摩擦起电的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可能带有同种电荷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B.不带电的物体上,既没有正电荷也没有负电荷C.摩擦起电过程,是靠摩擦产生了电荷D.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实质上是导体中的自由电子趋向或远离带电体3.如图1-1-4所示,用起电机使金属球A带正电,靠近验电器B,则( )图1-1-4A.验电器金箔不张开,因为球A没有和B接触B.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正电C.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负电D.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验电器下部箔片都带上了正电4.A、B、C三个塑料小球,A和B,B和C,C和A之间都是相互吸引的,如果A带正电,则( )A.B、C都带负电B.B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C.B、C两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另一个不带电D.B、C两球均不带电5.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 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都不带电,如图1-1-5所示,现使b球带电,则( )图1-1-5 A.a、b间不发生相互作用B.b将吸引a,吸住后不放开C.b立即把a排斥开D.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6.M和N是两个都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带正电荷1.6×10-19 C,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A.在摩擦前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B.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N转移到MC.N在摩擦后一定带负电荷1.6×10-19 CD.M在摩擦过程中失去1.6×10-19个电子7.如图1-1-6所示,挂在绝缘细线下的轻质通草球,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而靠近或远离,所以( )图1-1-6A.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B.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C.甲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D.乙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8.有A、B、C三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带1.2×10-4C的正电荷,B、C 不带电,现用相互接触的方法使它们都带电,则A、B、C所带的电荷量可能是下面哪组数据( )A.6.0×10-5C,4.0×10-5C,4.0×10-5CB.6.0×10-5C,4.0×10-5C,2.0×10-5CC.4.5×10-5C,4.5×10-5C,3.0×10-5CD.5.0×10-5C,5.0×10-5C,2.0×10-5C二、非选择题9.如图1-1-7所示,导体AB与地面绝缘,将带正电的物体C靠近AB,用手接触一下B端,放开手再移去C,则此时AB带________电;若用手接触一下A端,放开手再移去C,则此时AB带________电.图1-1-710.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带电量分别为q和-q,现要让A、B均带有的正电量,应怎么办?答案1. 解析:选B. 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都是电荷的转移,A、C错,B对,电子“湮灭”不是电子的消失,而是一个正电子结合一个负电子后整体不再显示电性,D错.2.解析:选A. 金属箔片开始时带正电,带电棒靠近验电器时,金箔先闭合后张开,说明金箔所带正电荷被吸引而转移,而使金箔带上负电荷,所以又会张开,由此判断,带电棒带负电.3.解析:选A. 所有物体的带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所以A 错,B、C对,物体带电的本质是电荷的转移,物体少了电子带正电,带1.6 ×10-9C的正电荷,失去电子个数为=1.0×1010个,所以D 对.4.解析:选B. 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发生静电感应,若金属球带正电,靠近验电器,验电器上的小球带负电,下端金属箔带等量的正电,金属箔张开,选项A、C均错误;若金属球带负电,验电器上的小球带正电,下端金属箔带等量的负电,金属箔张开,,选项B正确,选项D错误.5.解析:选C. 两个完全一样的导体接触后先中和再平分,要平分总电荷量,所以q B==2q,故C对.1.解析:选BC. 由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任何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2.解析:选D. 自然界中的电荷量不是任意无限可分的,其最小单位为元电荷所带电荷量1.60×10-19C,故A项错.物体不带电,是由于其内部正、负电荷的量值相等,对外不显电性,故B项错.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摩擦起电同样不能创造电荷,是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的过程,故C项错.自由电子是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带电体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两端带等量异种电荷,选项D正确.3.解析:选D. 因球带正电,靠近验电器B,根据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原理,验电器金箔中的电子就会被金属球A中正电荷吸引到验电器的上端小球上,所以下端的验电箔片就会带上正电.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箔片张开,所以D正确.4.解析:选C. A和B吸引,说明B带负电或不带电,A与C吸引,说明C带负电或不带电.而B与C又吸引,说明B和C不可能同时带负电或不带电,这两个小球只能一个带负电,另一个不带电.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5.解析:选D. 不带电的小球a靠近带电金属球b时,由于静电感应,a 上将产生异种感应电荷,b对a的引力大于斥力,所以b要吸引a.当a与b 接触后,由于接触带电,a与b带上同种电荷,b要排斥a.6.解析:选C. 摩擦前M、N都不带电是因为它们均为电“中性”,而并非它们内部没有电荷,A错.摩擦后M带有1.60×10-19C的正电,说明M 失去、N得到一个电子,故B、D错.根据电荷守恒定律,N带有1.60×10-19 C的负电,C正确.7.解析:选BC. 甲图中两球相吸,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两球带异种电荷;另一种是有一球带电,另一球不带电.所以C对,A不一定.乙图中两球相斥,则两球一定带有同种电荷,B对.8.解析:选C. 三个小球带的总电荷量为1.2×10-4C,则A错误;当A 与B球接触后,各带6×10-5C的正电荷,B与C接触后B、C各带3×10-5 C的正电荷,而A、B再接触则各带4.5×10-5C的正电荷,所以C正确;而不可能出现B、D这两种情况,所以B、D错误.9.解析:不论手接触A端还是B端,导体AB与人体、大地都构成同一导体.无论手接触A端还是B端.导体AB都是带电体,导体是近端,地球无穷远处才是远端,在带电体C的作用下发生静电感应而使AB带电.答案:负负10.解析:应用电荷均分规律,方法多样,现举两种:法一:先用手摸一下金属球B,将B上的电荷放掉,再把金属球A、B接触后再分开,则A、B两球均分电量q,各带有电量.再用手摸一下A(或B),让两球再接触后分开,此时两球各带有的电量.法二:用一个与A、B均相同的小球C先与B接触分开,则B带有电量,再让A、B两球接触后分开,则A、B都带有的电量.。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作业: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含答案)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后作业限时:45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8×5′,共40分)1.下列关于电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玻璃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正电,橡胶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负电B.物体不带电就是物体内部没有电荷存在C.带电现象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就一定显负电性,失去电子就一定显正电性D.当一种电荷出现时,必然有等量异种电荷出现,当一种电荷消失时,必然有等量异种电荷消失解析:电荷只能在物体间转移,不能消失.答案:C2.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电荷就是电子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量相等的电量C.元电荷就是质子D.物体所带的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解析:元电荷是一个电量,e=1.6×10-19C,所有带电体的带电量是这个数的整数倍.图33.如图3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A、B两端各贴有一对金箔.当枕形导体的A端靠近一带电导体C时( )A.A端金箔张开,B端金箔闭合B.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A端金箔仍张开,B端金箔闭合C.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将手和C都移走,两对金箔均张开D.两对金箔分别带异种电荷解析:当导体靠近带电导体C时,枕形导体A端感应出负电,B端感应出正电,两侧金箔也相应地带上负、正电,故D项正确;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B侧感应出的正电荷被中和,呈电中性,金箔闭合,故B项正确;触摸枕形导体后,C 移走,枕形导体带负电,金箔由于带同种电荷而张开,故C项对.答案:BCD4.对物体带电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体带电一定具有多余的电子B.摩擦起电实质上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C.物体所带电荷量可能很小,甚至小于eD.电荷中和是等量异种电荷完全相互抵消的现象5.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这是因为( )A.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B.毛皮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橡胶棒上C.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毛皮上D.橡胶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答案:A6.用一绝缘柄将一带正电玻璃棒a接触另一不带电玻璃棒b,使之接触起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此接触起电过程中,玻璃棒a上的正电荷向玻璃棒b上转移B.在此接触起电过程中,玻璃棒b上的负电荷向玻璃棒a上转移C.在此接触起电过程中,它们的电荷的代数和不变D.在此接触起电过程中,电荷并不一定遵循电荷守恒定律答案:BC7.一带负电绝缘金属小球被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小球上净电荷几乎不存在.这说明( )A.小球上原有的负电荷逐渐消失了B.在此现象中,电荷不守恒C.小球上负电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D.该现象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引起,仍然遵循电荷守恒定律解析:绝缘小球上电荷减少是由于电子通过空气导电转移到外界,只是小球上电荷量减少,但是这些电子并没有消失.就小球和整个外界组成的系统而言,其电荷的总量仍保持不变,遵循电荷守恒定律.答案:CD8.某验电器金属小球和金属箔均不带电,金属箔闭合.现将带负电的硬橡胶棒接近验电器金属小球.则将出现的现象是( )A.金属箔带负电,其两片张开B.金属箔带正电,其两片张开C.金属箔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但两片一定张开D.由于硬橡胶棒并没有接触验电器小球,故金属箔两片因不带电仍闭合答案:A二、非选择题(9、10题各10分,11、12题各20分,共60分)9.半径相同的两个金属小球A、B带有相等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今让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先后与A、B接触后移开.①若A、B两球带同种电荷,接触后的电荷量之比为________.②若A、B两球带异种电荷,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答案:①2∶3 ②2∶1图410.如图4,导体AB与地面绝缘,将带正电的物体C靠近AB,用手接触一下B端,放开手再移去C,则此时AB带________电,若用手接触一下A端,放开手再移去C ,则此时AB 带____________电.答案:负 负11.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绝缘金属球A 、B ,A 球所带电荷量为q ,B 球所带电荷量为-q ,现要使A 、B 所带电荷量都为-q 4,应该怎么办? 答案:先用手接触一下A 球,使A 球所带电传入大地,再将A 、B 接触一下,分开A 、B ,再用手接触一下A 球,再将A 、B 接触一下再分开,这时A 、B 所带电荷量都是-q 4. 12.现有一个带负电的电荷A ,另有一不能拆开的导体B ,而再也找不到其他的导体可供利用.你如何能使导体B 带上正电?答案:因为A 带负电,要使B 带正电,必须用感应起电的方法才可以,因为接触带电只能使B 带负电,根据感应起电的原理可知,要使B 带电还需另外一块导体,但现在这块导体没有.其实人体就是一块很好的导体,只要把A 靠近B ,用手摸一下B ,再拿开手,通过静电感应,B 就带上了正电荷.。
2021年高中物理人教选修3-1习题 第1章 4电势能和电势 Word版含答案

第|一章 4根底夯实一、选择题(1~4题为单项选择题,5~7题为多项选择题),在O点的点电荷+Q形成的电场中,试探电荷+q由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功为W1 ,以OA为半径画弧交OB于C ,再把试探电荷由A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功为W2 ,由C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功为W3 ,那么三者关系为()A.W1=W2=W3<0B.W1>W2=W3>0C.W1=W3>W2=0 D.W3>W1=W2=0答案:C解析:因A、C两点处于同一等势面上,所以W1=W3>W2=0 ,所以C正确.2.(江西师大附中2021~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检测)将一带电荷量为-q的试探电荷从无穷远处移到电场中的A点,该过程中电场力做功为W,假设规定无穷远处的电势为零,那么试探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及电场中A点的电势分别为()A.-W ,Wq B.W ,-WqC.W ,Wq D.-W ,-Wq答案:A解析:依题意,电荷量为-q的试探电荷从无穷远处被移到电场中的A点时,电场力做的功为W,那么试探电荷的电势能减少W,无穷远处该试探电荷的电势能为零,那么该试探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为E p=-W ,A点的电势φA=E p-q=-W-q=Wq,应选项A正确.3.如下图,某区域电场线左右对称分布,M、N为对称线上的两点.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M点电势一定低于N点电势B.M点场强一定大于N点场强C.正电荷在M点的电势能大于在N点的电势能D.将电子从M点移动到N点,电场力做正功答案:C解析:从图示电场线的分布示意图可知,MN所在直线的电场线方向由M指向N,那么M点电势一定高于N点电势;由于N点所在处电场线分布密,所以N点场强大于M点场强;正电荷在电势高处电势能大,故在M点电势能大于在N点电势能;电子从M点移动到N点,要克服电场力做功.综上所述,C选项正确.4.(曲阜师大附中2021~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检测)如下图为某示波管内的聚焦电场,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电场线和等势线.两电子分别从a、b两点运动到c点,设电场力对两电子做的功分别为W a和W b ,a、b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分别为E a和E b ,那么()A.W a=W b ,E a>E b B.W a≠W b ,E a>E bC.W a=W b ,E a<E b D.W a≠W b ,E a<E b答案:A解析:a、b两点在同一等势线上,所以从a运动到c和从b运动到c电场力做的功相等,即W a=W b;由电场线的特点知,a点所处位置的电场线比b点的密,故电场强度大,即E a>E b ,综上所述,选项A正确.A、B两点,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电势φA>φB ,场强E A>E BB.电势φA>φB ,场强E A<E BC.将电荷量为q的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D.将电荷量为q的负电荷分别放在A、B两点,电荷具有的电势能E p A>E p B答案:BC解析:顺着电场线电势逐渐降低,即φA>φB ,由电场线疏密可知,E A<E B ,故A错,B对;由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可知,+q从A移到B ,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C对;负电荷从A移到B ,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E p A<E p B ,故D错..两粒子M、N质量相等,所带电荷的绝|对值也相等.现将M、N从虚线上的O点以相同速率射出,两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分别如图中两条实线所示.点a、b、c为实线与虚线的交点,O点电势高于c点.假设不计重力,那么()A.M带负电荷,N带正电荷B.N在a点的速度与M在c点的速度大小相等C.N在从O点运动至|a点的过程中克服电场力做功D.M在从O点运动至|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对它做的功等于零答案:BD解析:由O点电势高于c点电势知,场强方向垂直虚线向下,由两粒子运动轨迹的弯曲方向知N粒子所受电场力方向向上,M粒子所受电场力方向向下,故M粒子带正电、N粒子带负电,A错误 .N粒子从O点运动到a点,电场力做正功.M粒子从O点运动到c点电场力也做正功.因为U aO=U Oc ,且M、N粒子质量相等,电荷的绝|对值相等,由动能定理易知B 正确.因O点电势低于a点电势,且N粒子带负电,故N粒子运动中电势能减少,电场力做正功,C错误.O、b两点位于同一等势线上,D正确.7.(吉林一中2021~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检测)如下图,某点O处固定点电荷+Q ,另一带电-q的粒子以O为焦点做椭圆轨道运动,运动过程中经过最|近点a和最|远点b,下述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粒子在a点运动速率大于在b点速率B.粒子在a点运动加速度大于在b点加速度C.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在b点的电势能D.+Q所产生的电场中,a点电势高于b点答案:ABD解析:C粒子在从b到a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粒子在从a 到b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可知粒子在a点的动能大于在b点的动能,那么粒子在a点运动速率大于在b点速率,粒子在a点电势能小于在b点电势能.故A正确,C错误 .粒子在运动过程中只受到库仑力作用,粒子在a点离Q点近,根据库仑定律分析可知粒子在a点受到的库仑力大,加速度大,故B正确.+Q所产生的电场中, 电场线从Q出发到无穷远终止,a点离Q较近,电势较高.故D正确.二、非选择题,在场强E =104N/C 的水平匀强电场中 ,有一根长l =15cm 的细线 ,一端固定在O 点 ,另一端系一个质量m =3g 、电荷量q =2×10-6C 的带正电小球 ,当细线处于水平位置时 ,小球从静止开始释放 ,g 取10m/s 2 .求:(1)小球到达最|低点B 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电势能分别变化了多少 ?(2)假设取A 点电势为零 ,小球在B 点的电势能、电势分别为多大 ?(3)小球到B 点时速度为多大 ?绳子张力为多大 ?答案:(1)×10-3J 电势能增加3×10-3J (2)3×10-3J ×103V (3)1m/s 5×10-2N 解析:(1)从A →B 重力做正功 ,重力势能减少ΔE =W G =mgL ×10-3J从A →B 电场力做负功 ,电势能增加ΔE p =W E =EqL =3×10-3J(2)假设取φA =0 ,那么E pB =3×10-3JφB =E pB q ×103V (3)从A →B 由动能定理知mgL -EqL =12m v 2B代入数据 得v B =1m/s在B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知F -mg =m v 2B l代入数据 得F =5×10-2N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4题为单项选择题 ,5~6题为多项选择题)1.(安徽黄山市2021~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一带电粒子从某点电荷电场中的A 点运动到B 点 ,径迹如图中虚线所示 ,不计粒子所受重力 ,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该电场是某正点电荷电场B .粒子的速度逐渐增大C .粒子的加速度逐渐增大D .粒子的电势能逐渐增大答案:D解析:只知道电场的分布,没法判断是正电荷产生的电场,故A错误;由于带电粒子是从A到B ,带电粒子受电场力的方向大致斜向左方,故电场力做负功,带电粒子的速度减少,故B错误;A点电场线密集,故电场强度大,故粒子在A点受到的电场力大于B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在A点的加速度大于B点,故C错误;由于带电粒子是从A到B ,带电粒子受电场力的方向大致斜向左方,故电场力做负功,带电粒子的电势能增大,故D正确.2.(河北冀州中学2021~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位于A、B处的两个带有不等量负电的点电荷在平面内电势分布如下图,图中实线表示等势线,那么()A.a点和b点的电场强度相同B.正电荷从c点移到d点,电场力做正功C.负电荷从a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正功D.正电荷从e点沿图中虚线移到f点电势能不变答案:C解析:同一检验电荷在a、b两点受力方向不同,所以A错误;因为A、B两处有负电荷,所以,等势线由外向内表示的电势越来越低.将正电荷从c点移到d点,正电荷的电势能增加,静电力做负功,B错误;负电荷从a点移到c点,电势能减少,静电力做正功,C正确;正电荷沿虚线从e点移到f点的过程中,电势先降低再升高,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D错误.3.(合肥一中2021~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中,一根不可伸长的绝|缘细绳的一端系着一个带电小球,另一端固定于O点,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最|高点为a,最|低点为b,不计空气阻力,那么()A.小球带负电B.电场力跟重力平衡C.小球在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电势能减小D.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答案:B解析:因为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受到重力、电场力和细绳的拉力,电场力与重力平衡,那么知小球带正电,故A错误,B正确;小球在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小球的电势能增大,故C错误;由于电场力做功,所以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故D错误.应选B .4.(沈阳市2021~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真空中相距为3a的两个点电荷M、N分别固定于x轴上x1=0和x2=3a的两点上,在它们连线上各点场强随x变化关系如下图,以下判断中正确的选项是()A.x=a点的电势高于x=2a点的电势B.点电荷M、N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之比为4∶1C.点电荷M、N一定为异种电荷D.x=2a处的电势一定为零答案:B解析:由于不知道M、N的所带电荷的性质,故需要讨论,假设都带正电荷,那么0~2a 场强的方向向右,而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故x=a点的电势高于x=2a点的电势;假设都带负电荷,那么0~2a场强的方向向左,故x=a点的电势低于x=2a点的电势,故A错误.M在2a处产生的场强E1=kQ M(2a)2,而N在2a处产生的场强E2=KQ Na2,由于2a处场强为0 ,故E1=E2 ,所以Q M=4Q N ,故B正确.由于M、N之间的场强的方向相反,故点电荷M、N一定为同种电荷,故C错误.由于电势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即零电势的选择是任意的,人为的,故x=2a处的电势可以为零,也可以不为零,故D错误.5.如下图,Q1、Q2为两个固定点电荷,其中Q1带正电,它们连线的延长线上有a、b 两点.一正试探电荷以一定的初速度沿直线从b点开始经a点向远处运动,其速度图象如下图,那么()A.Q2带正电B.Q2带负电C.试探电荷从b到a的过程中电势能增大D.试探电荷从b到a的过程中电势能减小答案:BC解析:逐项分析如下:选项诊断结论A 由v -t 图 ,v ↓ ,故试探电荷受向左的库仑力 ,因此Q 2带负电 × B同上 √ C由于静电力(库仑力)做负功 ,故其电势能增大 √ D 同选项C ×6.(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21~2021学年高二检测)如下图 ,真空中有一个固定的点电荷 ,电荷量为+Q .图中的虚线表示该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的四个等势面 .有两个一价离子M 、N (不计重力 ,也不计它们之间的电场力)先后从a 点以相同的速率v 0射入该电场 ,运动轨迹分别为曲线apb 和aqc ,其中p 、q 分别是它们离固定点电荷最|近的位置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 .M 一定是正离子 ,N 一定是负离子B .M 在p 点的速率一定大于N 在q 点的速率C .M 在b 点的速率一定大于N 在c 点的速率D .M 从p →b 过程电势能的增量一定小于N 从a →q 电势能的增量答案:BD解析:根据轨迹向合外力的方向弯曲可知 ,M 一定是负离子 ,N 一定是正离子 ,A 错误;M 离子从a 到p 静电力做正功 ,动能增加 ,N 离子从a 到q 静电力做负功 ,动能减少 ,而初速度相等 ,故M 在p 点的速率一定大于N 在q 点的速率 ,B 正确;abc 在同一等势面上 ,离子由a 到b 和由a 到c 电场力都不做功 ,故M 在b 点的速率等于N 在c 点的速率 ,C 错误;由等势面可知φq >φp ,所以M 从p →b 过程电势能的增量小于N 从a →q 电势能的增量 ,故D 正确 .二、非选择题7.(吉林市第|一中学2021~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检测)如下图 ,倾角为θ的斜面处于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 ,在斜面上某点以初速度v 0水平抛出一个质量为m 的带正电小球 ,小球受到的电场力与重力相等 ,地球外表重力加速度为g ,设斜面足够长 ,求:(1)小球经多长时间落到斜面上;(2)从水平抛出至|落到斜面的过程中 ,小球的电势能减少了多少 ?答案:(1)v 0tan θg(2)电势能减小了m v 20tan 2θ 解析:(1)小球在运动过程中Eq +mg =maEq =mg ,得a =2gy =12at 2 x =v 0t又y x=tan θ 得t =v 0tan θg(2)y =12at 2=12×2g ×(v 0tan θg )2=v 20tan 2θg电场力做正功 ,电势能减小 ,那么有:ΔE =-W 电=-Eqy =-mgy =-m v 20tan 2θ。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第一章1.2 电荷守恒定律 库仑定律课后训练题(含答案解析)

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使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片金属箔片上带异种电荷B.两片金属箔片上均带负电荷C.金属箔片上有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D.将玻璃棒移走,则金属箔片立即合在一起2、如图所示,Q带负电荷,导体P在a处接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导体P的a端不带电荷,b端带负电荷B.导体P的a端带正电荷,b端不带电C.导体P的a端带正电荷,b端带负电荷,且正、负电荷的电荷量相等D.导体P的a端带正电荷,b端带负电荷,正电荷的电荷量大于负电荷的电荷量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是电荷的转移过程,感应起电是创造电荷的过程B.原来不带电的物体接触其他带电体而带电是电荷的转移过程C.玻璃棒无论和什么物体(玻璃除外)摩擦都会带正电D.带等量异种电荷的两个导体接触后,电荷会消失,这种现象叫电荷的湮灭4、M和N都是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带正电荷 1.6×10-10C,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在摩擦前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B.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N转移到了MC.N在摩擦后一定带负电荷1.6×10-10CD.M在摩擦过程中失去了1.6×10-10个电子5、两个完全相同的绝缘金属球a和b,电荷量分别为+3q和+q,两球接触后再分开,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b的电荷量各保持不变B.A,b的电荷量都为0C.a的电荷量为+q,b的电荷量为+3qD.A,b的电荷量都为+2q6、关于库仑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库仑定律适用于点电荷,点电荷其实就是体积很小的球体B.根据F=k,当两电荷的距离趋近于零时,静电力将趋向无穷大C.若点电荷q1的电荷量大于q2的电荷量,则q1对q2的静电力大于q2对q1的静电力D.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相似,都是平方反比定律7、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的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壳a和b,其壳层的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将它们固定于绝缘支座上,两球心间的距离l为球半径的3倍.若使它们带上等量异种电荷,使其电荷量的绝对值均为Q,那么关于a、b两球之间的万有引力F引和库仑力F库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A.F引=G,F库=kB.F引≠G,F库≠kC.F引≠G,F库=kD.F引=G,F库≠k8、关于元电荷,下述正确的是( )A.点电荷就是元电荷B.元电荷就是正电子C.元电荷是带电量为1 C的电荷D.自然界中已知的最小电荷量9、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B(它们的大小可忽略不计),A带电荷量为7Q,B带电荷量为-Q,当A、B在真空中相距为r时,两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库仑力为F;现用绝缘工具使A、B球相互接触后再放回原处,则A、B间的相互作用的库仑力的大小是().A. F.B. F.C. F.D. F10、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ABC中∠B=30°,点电荷A、B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A、QB,测得在C处的某正点电荷所受静电力方向平行于AB向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带正电,QA∶QB=1∶8B.A带负电,QA∶QB=1∶8C.A带正电,QA∶QB=1∶4D.A带负电,QA∶QB=1∶411、如图所示,两根细线挂着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A、B,原来两球不带电时,上、下两根细线的拉力分别为FA、FB,现在两球都带上同种电荷,上、下两根细线的拉力分别为FA′、FB′,则( ) A.FA=FA′,FB>FB′B.FA=FA′,FB<FB′C.FA<FA′,FB>FB′D.FA>FA′,FB>FB′二、多选题12、(多选)如图所示,挂在绝缘细线下的小轻质通草球,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而靠近或远离,所以( )A.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B.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C.甲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D.乙图中两球只有一个带电13、(多选)关于电荷守恒定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所带的电荷量总是守恒的B.在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系统所带的电荷量总是守恒的C.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系统内的等量的正、负电荷即使同时消失,也不违背电荷守恒定律D.电荷守恒定律并不意味着带电系统一定和外界没有电荷交换14、(多选)如图所示,用两根同样长的细绳把两个带同种电荷的小球悬挂在同一点.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A、mB,A球和B球所带的电荷量分别为qA、qB.两球静止时,悬线与竖直线的偏角分别为α和β,则()A.mA>mB,qA<qB,α>βB.mA<mB,qA<qB,α<βC.mA=mB,qA<qB,α=βD.mA=mB,qA>qB,α=β15、真空中,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两个点电荷A和B,电荷量分别为QA=+1×10-12C和QB=-9×10-12C,它们之间的距离为l=3 m.在何处放一个什么样的点电荷C,可使三者都能保持平衡?16、如图所示,光滑绝缘细杆竖直放置,细杆右侧距杆0.3 m的C处有一固定的电荷量为Q的正电荷,A、B是细杆上的两点,点A与C、点B与C的连线与杆的夹角均为α=37 ˚.一中间有小孔的带正电小球(电荷量为q)穿在绝缘细杆上滑下,通过A点时加速度为零,速度为3 m/s,取g=10 m/s2,求小球下落到B点时的加速度.17、如图所示,带电小球A和B放在倾角为30°的光滑绝缘斜面上,质量为m1=m2=1 g,所带电荷量q1=q2=10-7C,A带正电,B带负电.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于A球,可使A、B一起运动,且保持间距d=0.1 m不变,求F.(g取10 m/s2)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若将其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此时两个箔片均带正电荷;在此过程中,一部分电子会从验电器向玻璃棒转移;移走玻璃棒时,箔片仍带电,不会立即合在一起.选项C正确.2、【答案】B【解析】金属导体P接地时与大地组成一个新的导体,a为靠近Q的一端,而大地为远离Q的一端,由于静电感应,靠近Q的一端会带上与Q相反的电荷,即带上正电荷,大地端则带上与Q相同的电荷,b端则不带电荷,故B正确.3、【答案】B【解析】无论哪种带电方式,其实质都是电荷的转移的过程,故A错误,B正确;玻璃棒带电正、负要看和玻璃棒摩擦的物质与玻璃棒相比较谁更容易失去电子,故C错误;正电荷结合等量负电荷后整体不再显示电性称为电荷的中和,故D错误.4、【答案】C【解析】5、【答案】D【解析】若是同种电荷,接触后分开,电量则是平分;若是异种电荷,接触后分开,电量则是中和后,再平分,由于电荷量分别为+3q和+q,两球接触后再分开,因此A,b的电荷量都为+2q,故D正确.6、【答案】D【解析】点电荷是实际带电体的近似,只有带电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电荷间的作用力影响很小时,实际带电体才能视为点电荷,故选项A错误;当两个电荷之间的距离趋近于零时,不能再视为点电荷,公式F=k不能用于计算此时的静电力,故选项B错误;q1和q2之间的静电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它们的大小相等,故选项C错误;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相似,研究和运用的方法也很相似,都是平方反比定律,故选项D正确.7、【答案】D【解析】由于a、b两球所带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它们各自的电荷分布不均匀,即相互靠近的一侧电荷分布较密集,又l=3r,不满足l≫r的要求,故不能将带电球壳看成点电荷,所以不能应用库仑定律,故F库≠k.虽然不满足l≫r,但由于其壳层的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两球壳可看成质量集中于球心的质点,可以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故F引=G.故选D.8、【答案】D【解析】元电荷是指最小的电荷量,不是电荷,不是指质子或者是电子,故A、B错误;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量数值相等的电荷,是1.6×10-19C的电量.故C错误;元电荷是自然界中已知的最小电荷量.故D正确.9、【答案】B【解析】A带电荷量为7Q,B带电荷量为-Q,当它们接触之后,电荷量先中和再平分,所以接触之后每个球带的电荷量为3Q,根据库仑定律可得,原来没接触作用力为,F=,接触之后作用力为,,所以B正确,故选B.10、【答案】B【解析】要使C处的正点电荷所受静电力方向平行于AB向左,该正点电荷所受力的情况应如图所示,所以A带负电,B带正电.设AC间的距离为L,则FB sin 30°=FA即k·sin 30°=解得=,故选项B正确.11、【答案】B【解析】选取A、B整体为研究对象,在两种情况下有FA=(mA+mB)g,FA′=(mA+mB)g,所以FA=′;选取B为研究对象,当A、B不带电时,FB=mBg;当A、B带上同种电荷时,FB′=mBg+F库,所FA以FB<FB′.12、【答案】BC【解析】若两物体相互排斥,必定带同种电荷;若两物体相互吸引,二者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荷,另一个不带电荷.当只有一个物体带电时,不带电物体由于受到带电物体电荷的作用,异种电荷趋向于靠近带电物体,同种电荷趋于远离带电物体,因此两物体之间的吸引力大于排斥力,宏观上显示的是吸引力.综上所述,B,C选项正确.13、【答案】BCD【解析】14、【答案】CD【解析】解:两球之间的库仑力属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设其大小为F;对A球受力分析,受重力、拉力和静电力,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mAg同理,有:=mBg当mA=mB;则有α=β;而一对静电力的大小一定相等,与电量是否相等无关,故无法判断电量大小关系,故CD正确,AB错误.15、【答案】在A点左侧1.5 m处放置一个电荷量为-2.25×10-12C的点电荷C.【解析】根据“同内异外近小”可知,点电荷C应放置在A的外侧,如图所示,如果C带正电,那么A和C对B都是向左的引力,B不能保持平衡;如果C带负电,那么每个电荷都受另两个电荷方向相反的静电力,这样才可能保持平衡,设C的电荷量为-q,C到A的距离为x.A对C和B对C的静电力相等,即k=k①C对A和B对A的静电力相等,即k=k②代入数据得x=1.5 m,q=2.25×10-12C即应在A点左侧1.5 m处放置一个电荷量为-2.25×10-12C的点电荷C.16、【答案】20 m/s2,方向竖直向下【解析】在A处,由题意可知:k cosα―mg=0①在B处,由题意可知:k cosα+mg=ma②由①②得a=2g=20 m/s2,方向竖直向下.17、【答案】1.8×10-2N【解析】两球相互吸引的库仑力:F库==9×10-3N,A球和B球的加速度相同,隔离B球,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库-m2g sin 30°=m2a①把A球和B球看成整体,A、B间的库仑力为系统内力,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1+m2)g sin 30°=(m1+m2)a②代入数据,由①式得a=4 m/s2,由②式得F=1.8×10-2N.。
人教版物理选修3-1《电容器与电容》课后练习及答案

电容器与电容课后巩固提升1.电容器A的电容比电容器B的电容大,这表明( )A. A所带的电荷量比B多B. A比B能容纳更多的电荷量C. A的体积比B的体积大D.两电容器的电压都改变1V时,A的电荷量改变比B的大解析电容是电容器的固有属性,由电容器本身的构造决定,电容描述了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电容器两极间的电压每改变1V所改变电荷量的多少)大小,而不表示容纳电荷的多少或带电荷量的多少.答案 D2.下列关于电容器和电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根据C=QU可知,电容器的电容与其所带电量成正比,与两板间的电压成反比B.对于确定的电容器,其带电量与两板间的电压成正比C.无论电容器的电压如何变化(小于击穿电压且不为零),它所带的电量与电压的比值恒定不变D.电容器的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其大小与加在两板上的电压无关解析电容器的电容C=εr S4πkd与两极板间的电压与极板所带电量无关,故A选项错误;由C=QU可知,对确定的电容器来说,Q与U成正比,故B选项正确,C、D选项也正确.答案BCD3.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与一电池相连,在电容器的两板间有一带正电的质点处于静止状态.现将两极板间的距离增大,则( )A.电容变大,质点向上运动B.电容变大,质点向下运动C.电容变小,质点保持静止D.电容变小,质点向下运动解析当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距离增大时,电容器电容变小,与电源相连极板电压不变,其间电场强度减小,电场力变小,合外力向下,质点向下运动,故D选项正确.答案 D4.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把电源断开,再用绝缘工具将两板距离拉开一些,则( ) A.电容器的带电荷量增加B.电容增大C.电容器电压增加D.两板间电场强度增大解析由C=εr S4πkd可知,当d增大时,C变小,故B选项错误;充电后与电源断开,所带电量不变,故A选项错误;由C=QU,当C减小,Q不变时,U增大,故C选项正确;其间电场强度E=Ud=QCd=4Qπkdεr Sd=4Qπkεr S,故D选项错误.答案 C5.一空气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间正对面积为S,极间距离为d,充以电量Q后两板间电压为U,为使电容器的电容加倍,可采用的办法是( )A.将电压变为U/2B .电量变为2QC .将极板正对面积变为2SD .两极间充以介电常数为2的电介质 解析 由C =εr S4πkd可知C 、D 选项正确. 答案 CD6.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 ,两极板间电压U ,两板间场强E 和带电荷量Q ,在下列情况下怎样变化?(1)保持两板与电源相连,只增大两板间距离,则C _________,U ____________,Q ____________,E ____________.(2)给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再减小电容器极板间距离,则C ____________,U ____________,Q ____________,E ____________.解析 (1)电容器与电源相连,故U 不变,根据C =εr S4πkd和C =Q U,d 增大→C 减小→Q减小,由E =U d,知E 减小.(2)电容器充电后断开电源,故Q 不变,由公式C =εr S 4πkd 和C =QU,知d 减小→C 增大→U 减小,此时电场强度用E =U d不好讨论,有两种方法可处理.①是用推论E =4πkQ εr S ,(此式由E =U d ,C =Q U 和C =εr S4πkd 三式导出),可见E 与d 无关,故E 不变.②是熟记极板上电荷密度不变,其电场强度不变,故E 不变. 答案 (1)减小 不变 减小 减小(2)增大减小不变不变提升能力7.传感器是一种采集信息的重要器件,如图是一种测定压力的电容式传感器,当待测压力F作用于可动膜片电极上时,可使膜片产生形变,引起电容的变化,将电容器、灵敏电流计和电源串联接成闭合电路,那么( )A.当F向上压膜片电极时,电容将减小B.当F向上压膜片电极时,电容将增大C.若电流计有示数,则压力F发生变化D.若电流计有示数,则压力F不发生变化解析当压力向上时,膜片电极将向上弯曲,使电容器两个极之间距离减小,电容增大,故A错误,B正确.当压力F发生变化时,电容器的电容发生变化,电容器会不断的充放电,所以电流计有示数,当压力不变时,因为电压恒定,电容器带电量不会发生变化,电流计无示数,故C正确,D错误.答案BC8.如图所示是一个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距离为d,其电容为C,带电荷量为Q,上极板带正电.现将一个试探电荷q由两极板间的A点移动到B点,A、B两点间的距离为l,连线AB 与极板间的夹角为30°,则电场力对试探电荷q 所做的功等于( )A.qCl QdB.qQl CdC.qQl2CdD.qCl2Qd解析 根据U =Q C,E =U d可得E =Q Cd ,所以,从A →B 电场力做功,W =qEl sin30°=qQl2Cd. 答案 C9.如下图是一个由电池、电阻R 与平行板电容器组成的串联电路,在增大电容器两极板间距离的过程中( )A .电阻R 中没有电流B .电容器的电容变小C .电阻R 中有从a 流向b 的电流D .电阻R 中有从b 流向a 的电流解析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和带电荷量分别为C =εr S4πkd,Q =CU .当两板间距离d 增大时,电容C 减小,极板的带电荷量Q 也减小,由于原来电容器的上板A 带正电,下板B 带负电,带电荷量减小,B 板的电子在电源的作用下将输送到A 板中和部分正电荷,所以电阻R 中会有从a 流向b 的电流.答案 BC10.如图①是某同学设计的电容式速度传感器原理图,其中上板为固定极板,下板为待测物体.在两极板间电压恒定的条件下,极板上所带电量Q 将随待测物体的上下运动而变化.若Q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为Q =b t +a(a 、b 为大于零的常数),其图像如图②所示,那么图③、图④中反映极板间场强大小E 和物体速率v 随t 变化的图线可能是( )A .a 和cB .a 和dC .b 和cD .b 和d解析 由于C =Q U且C =εr S 4πkd 结合题中条件Q =bt +a联立以上三式解得 d =εr SU 4k πb (a +t ),可见d 与t 成线性关系,利用E =U d 可得E =4k πbεr Sa +t,因此图线②正确,即C选项正确.答案 C11.已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与静电计连接如图所示,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量不变,当板间距离增大时(如图①),静电计指针的偏角将____________,板间电势差将____________,电容器的电容将____________,说明电容器的电容跟板间距离成____________;当正对面积减小时(如图②),静电计的偏角将____________,板间电势差将____________,电容将____________,说明电容器的电容跟正对面积成____________.当两板间插入电介质时(如图③),静电计的偏角将____________,板间电势差将____________,电容将____________,说明电容器的电容跟两板间的电介质有关.答案增大增大减小反比增大增大减小正比减小减小增大12.如下图所示,相距为d,水平放置的两平行金属板a、b的电容为C,开始时两板均不带电,a板接地且中央有孔,现将带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带电液滴一滴一滴地从小孔正上方h处无初速度滴下,竖直流到b板上层,电荷全部被b板吸收,(重力加速为g,不计阻力)试求:(1)能够到达b板的液滴数不会超过多少?(2)若能够到达b板的液滴数为k,第k+1滴液滴将如何运动?解析设第k滴液滴恰好能够到达b板,则第k滴液滴进入两板间时,前(k-1)滴液滴已建立电场,对第k滴液滴应用动能定理(1)前(k-1)滴液滴已建立的电场为U=QC=k-1qC,E=Ud=k-1qCd.对第k滴液滴应用动能定理有:mg(h+d)-qEd=0,mg(h+d)-q k-1qCdd=0.解得k=mgC h+dq2+1.(2)由题意,第(k+1)滴液滴进入两板间后做减速运动,无法到达b板,反向运动跳出a 板小孔,然后再无初速滴下,所以(k+1)滴液滴将在板内外做往复运动.答案见解析。
【精准解析】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教师用书:第1章+习题课1 电场的性质+Word版含解析

习题课1电场的性质(教师用书独具)[学习目标] 1.理解描述电场力的性质物理量——场强及电场线。
2.理解描述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电势、电势能、电势差及等势线。
一、电场线、等势面和运动轨迹的综合1.已知等势面的形状分布,根据电场线和等势面相互垂直可以绘制电场线。
2.由电场线和等差等势面的疏密,可以比较不同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电场线或等势面密集处,电场强度较大。
3.根据电荷的运动轨迹可以判断电荷受力方向和做功的正负,从而判断电势能的变化情况,注意静电力与电场线相切,且指向曲线的凹侧。
【例1】(多选)某同学在研究电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时,得到了电子由a点运动到b点的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未标明方向的一组虚线可能是电场线,也可能是等势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图中虚线是电场线,电子由a点运动到b点,动能减少,电势能增加B.如果图中虚线是等势面,电子由a点运动到b点,动能增加,电势能减少C.不论图中虚线是电场线还是等势面,a点的电场强度都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D.不论图中虚线是电场线还是等势面,a点的电势都高于b点的电势BC[若虚线是电场线,从轨迹弯曲方向可知电场力沿着电场线向左,ab曲线上每一点的瞬时速度与电场力方向均成钝角,故电子做减速运动,所以A错误;若虚线为等势面,根据等势面与电场线处处垂直可大致画出电场线,显然可看出曲线上每个位置电子受到的电场力与速度成锐角,电子加速运动,所以B正确;若虚线是电场线,由电场线的密集程度可看出a点的场强较大,由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可判断a处的电势较高,若虚线是等势面,从电子曲线轨迹向下弯曲可知电场线方向垂直虚线向上,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故a点电势较小,可判断D错误;而等差等势面密集处电场线也越密集,故a处场强较大,因此无论虚线是电场线还是等势面,均有a点的场强大于b点的场强,所以C正确。
故选B、C。
]已知等势面的形状分布,根据电场线和等势面相互垂直绘制电场线,再根据轨迹弯曲方向找电荷的受力方向,结合运动轨迹或路径,判断功的正负;由静电力做功正负确定动能及电势能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七节静电现象的应用同步习题(附详解答案).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唐玲收集整理第一章第七节静电现象的应用同步习题(附详解答案)1.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内部没有电场B.导体内部没有电荷,电荷只分布在导体外表面C.导体内部没有电荷的运动D.以上说法均不对答案:D2.如图所示,某同学在桌上放两摞书,然后把一块洁净的玻璃板放在上面,使玻璃板离开桌面2~3cm,在宽约0.5cm的纸条上画出各种舞姿的人形,用剪刀把它们剪下来,放在玻璃板下面,再用一块硬泡沫塑料在玻璃上来回擦动,此时会看到小纸人翩翩起舞.下列哪种做法能使实验效果更好( )A.将玻璃板换成钢板B.向舞区哈一口气C.将玻璃板和地面用导线连接D.用一根火柴把舞区烤一烤答案:D3.每到夏季,我省各地纷纷进入雨季,雷雨等强对流天气频繁发生.当我们遇到雷雨天气时,一定要注意避防雷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的电器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器及水龙头②不要接触天线、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带电设备③固定电话和手提电话均可正常使用④在旷野,应远离树木和电线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表面具有突出尖端的导体,在尖端处的电荷分布密度很大,使得其周围电场很强,就可能使其周围的空气发生电离而引发尖端放电.固定电话和手提电话的天线处有尖端,易引发尖端放电造成人体伤害,故不能使用.4.金属球壳原来带有电荷,而验电器原来不带电,如图所示,现将金属球壳内表面与验电器的金属小球相连,验电器的金属箔( )A.不会张开B.一定会张开C.先张开后闭合D.可能会张开答案:B5.(2009·长沙市一中高二检测)如图所示,棒AB上均匀分布着正电荷,它的中点正上方有一P点,则P点的场强方向为( )A.垂直于AB向上B.垂直于AB向下C.平行于AB向左D.平行于AB向右答案:A6.如图所示,一导体AB放在一负电荷的电场中,导体AB与大地是绝缘的,当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1)比较A端和B端电势的高低.(2)比较A点和B点场强大小.(3)比较A、B端外表面场强大小.(4)若A端接地,AB导体带什么电?(5)若把A端和B端用导线连接,A、B端电荷中和吗?答案:(1)AB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是等势体,φA=φB(2)A点和B点场强均为零,E A=E B=0(3)利用电场线分布可知A端分布密,E′A>E′B(4)AB导体处于负电荷的电场中,其电势低于大地的零电势,负电荷要从AB流向大地,则导体带正电,与A、B哪端接地无关(5)A端和B端等势,电荷不沿导体移动,电荷不会中和7.如图所示,一厚度不计的金属圆桶带电荷总量为Q=+4×10-6C.(1)此时,金属桶内,外表面带电荷量分别为多少?(2)如果用丝线在桶内悬挂一带电荷量q=-2×10-6C的带电小球,桶内、外表面带电荷量分别为多少?(3)若桶内金属小球与内表面接触一下,桶内外表面带电荷量分别为多少?(4)若小球悬挂时,用手接触一下桶外表面,然后再将小球从桶中取出,则金属桶内外表面带电荷量又为多少?答案:(1)q内=0,q外=+4×10-6C(2)q内=q外=+2×10-6C(3)q内=0,q外=+2×10-6C(4)q内=0,q外=+2×10-6C1.在具有一定厚度的空心金属球壳的球心位置处放一正电荷,图中的四个图画出了其空间电场的电场线情况,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答案:D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家用电器日益走入我们的居家生活,而家用电器所产生的静电荷会被人体吸收并积存起来,加之居室内墙壁和地板多属绝缘体,空气干燥,因此更容易受到静电干扰.由于老年人的皮肤相对年轻人干燥以及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老化、抗干扰能力减弱等因素,因此老年人更容易受静电的影响.心血管系统本来就有各种病变的老年人,静电更会使病情加重.过高的静电还常常使人焦躁不安、头痛、胸闷、呼吸困难、咳嗽.我们平时生活中就应当采取措施,有效防止静电,下列可行的是( )①室内要勤拖地、勤洒些水②要勤洗澡、勤换衣服③选择柔软、光滑的化纤类衣物④尽量避免使用化纤地毯和塑料为表面材料的家具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室内要勤拖地、勤洒些水;要勤洗澡、勤换衣服,以消除人体表面积聚的静电荷.对于老年人,应选择柔软、光滑的棉纺织衣物,尽量不穿化纤类衣物,以使静电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尽量避免使用化纤地毯和以塑料为表面材料的家具,以防止摩擦起电.3.如图所示,把原来不带电的金属壳B的外表面接地,将一带正电的小球A从小孔中放入球壳内,但不与B发生接触,达到静电平衡后,则( )A.B的空腔内电场强度为零B.B不带电C.B的外表面带正电D.B的内表面带负电答案:D4.如图所示,金属壳放在光滑的绝缘水平垫上,能起到屏蔽外电场或内电场作用的是( )答案:ABD解析:A图中,由于金属壳发生静电感应,内部场强为零,金属壳起到屏蔽外电场的作用,A对;B图中金属壳同大地连为一体,同A一样,外壳起到屏蔽外电场的作用;C中电荷会引起金属壳内外表面带电,外表面电荷会在壳外空间中产生电场,即金属壳不起屏蔽作用,C错;将金属壳接地后,外表面不带电,壳外不产生电场,金属壳起屏蔽内电场的作用,D对.5.如图所示,带电体Q靠近一个接地空腔导体,空腔里面无电荷.在静电平衡后,下列物理量中等于零的是( )A.导体腔内任意点的场强B.导体腔内任意点的电势C.导体外表面的电荷量D.导体空腔内表面的电荷量答案:ABD解析: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且内表面不带电,故选项A、D正确.由于导体接地,故整个导体的电势为零,选项B正确.导体外表面受带电体Q的影响,所带电荷不为零,故选项C不正确.6.如图所示,绝缘开口空心金属球壳A已带电,今把验电器甲的小金属球与A的内部用导线连接,用带绝缘柄的金属小球B与A内壁接触后再与验电器乙的小球接触,甲、乙验电器离球壳A足够远.那么甲验电器的箔片________,乙验电器的箔片______.(填“张开”或“不张开”)答案:张开;不张开7.如图所示,在孤立点电荷+Q的电场中,金属圆盘A处于静电平衡状态.若金属圆盘平面与点电荷在同一平面内,试在圆盘A内作出由盘上感应电荷形成的附加电场的三条电场线(用实线表示,要求严格作图).解析:金属圆盘A处于静电平衡状态,因此内部每点的合场强都为零,即金属圆盘A 内的每一点,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都与点电荷Q在该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感应电荷的电场线与点电荷Q的电场线重合,且方向相反,如图所示.8.如图所示,在玻璃管中心轴上安装一根直导线,玻璃管外绕有线圈,直导线的一端和线圈的一端分别跟感应圈的两放电柱相连.开始,感应圈未接通电源,点燃蚊香,让烟通过玻璃管冒出.当感应圈电源接通时,玻璃管中的导线和管外线圈间就会加上高电压,立即可以看到,不再有烟从玻璃管中冒出来了.过一会儿还可以看到管壁吸附了一层烟尘.请思考一下:这是什么原因?答案:当感应圈电源接通时,玻璃管中的导线和管外线圈间就会加上高电压,形成强电场.烟尘颗粒都是带电的,在强电场中受静电力作用偏转后被吸附在管壁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一节1. 答:在天气干躁的季节,脱掉外衣时,由于摩擦,外衣和身体各自带了等量、异号的电荷。
接着用手去摸金属门把手时,身体放电,于是产生电击的感觉。
2. 答:由于A 、B 都是金属导体,可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所以,A 带上的是负电荷,这是电子由B 移动到A 的结果。
其中,A 得到的电子数为8101910 6.25101.610n --==⨯⨯,与B 失去的电子数相等。
3. 答:图1-4是此问题的示意图。
导体B 中的一部分自由受A 的正电荷吸引积聚在B 的左端,右端会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A 对B 左端的吸引力大于对右端的排斥力,A 、B 之间产生吸引力。
4. 答:此现象并不是说明制造出了永动机,也没有违背能量守恒定律。
因为,在把A 、B 分开的过程中要克服A 、B 之间的静电力做功。
这是把机械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第二节1. 答:根据库仑的发现,两个相同的带电金属球接触后所带的电荷量相等。
所以,先把A 球与B 球接触,此时,B 球带电2q;再把B 球与C 球接触,则B 、C 球分别带电4q ;最后,B 球再次与A 球接触,B 球带电3()2248B q q q q =+÷=。
2. 答:192291222152(1.610)9.010230.4(10)q q e F k k N N r r --⨯===⨯⨯=(注意,原子核中的质子间的静电力可以使质子产生2921.410/m s ⨯的加速度!)3. 答:设A、B两球的电荷量分别为q、q-,距离为r ,则22kq F r =-。
当用C 接触A 时,A 的电荷量变为2A q q =,C 的电荷量也是2c qq =;C 再与接触后,B 的电荷量变为224B q q q q -+==-;此时,A 、B 间的静电力变为:2222112288A B q qq q q F k k k F r r r ⨯'==-=-=。
在此情况下,若再使A 、B间距增大为原来的2倍,则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变为211232F F F "='= 。
1-6所示。
4q 共受三个力的4. 答:第四个点电荷受到其余三个点电荷的排斥力如图为a、、a ,所以作用,,由于1234q q q q q ====,相互间距离分别2122q F F k a ==,2222q F k a =。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沿对角线的连线向外,且大小是21222cos 45q F F F a=︒+=。
由于对称性,每个电荷受到其他三个电荷的静电力的合力的大小都相等,且都沿对角线的连线向外。
5. 答:带电小球受重力、静电斥力和线的拉力作用而平衡,它的受力示意图见图1-7。
静电斥力tan F mg θ=5tan 12θ==,又,22tan q F k mg rθ==,所以,85.310q C -===⨯ 3q第三节1. 答:A 、B 两处电场强度之比为1A B F E q nF E n q==。
A 、C 两处电场强度之比为A CF E qn F E nq ==。
2. 答:电子所在处的电场强度为1991121121.6109.010/ 5.110/(5.310)e E k N C N C r--⨯==⨯⨯=⨯⨯,方向沿着半径指向外。
电子受到的电场力为111985.110 1.6108.210F eE N N --==⨯⨯⨯=⨯,方向沿着半径指向质子。
3. 答:重力场的场强强度等于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即mgg m=,单位是牛顿每千克,方向竖直向下。
4.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例如,如图1-9所示,有一带电粒子以平行于金属板的初速度射入电场,它沿电场线的方向做匀加速运动,而沿初速度方向做匀速运动,它的运动轨迹是曲线。
也就是说,它的运动轨迹与电场线不重合。
5. (1)因为电场线的疏密程度反映电场强度的强弱,所以,B 点的电场最强,C 点的电场最 弱。
(2)A 、B 、C 三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如图1-10所示。
(3)负电荷在A 、B 、C 三点时的受力方向如图1-10所示。
6. 答:小球受到重力、电场力F ,轻绳拉力T F 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它的tan 30Eq F mg mg==︒,受力情况如图1-11所示。
由图可知,2681.01010tan 30/2.910/2.010mg E N C N C q --⨯⨯=︒==⨯⨯。
7. 答:因为12Q Q >,所以,在1Q 左侧的x 轴上,1Q 产生的电场的电场强度总是大于2Q 产生的电场的电场强度,且方向总是指向x 轴负半轴,在0x =和6x cm =之间,电场强度总是指向x 轴的正方向。
所以,只有在2Q 右侧的x 轴上,才有可能出现电场强度为0的点。
(1)设该点距离原点的距离为x ,则12220(6)Q Q kk x x -=-,即224(6)0x x --=,解得14x cm =(不合题意,舍去)和12x cm =。
所以,在212x cm =处电场强度等于0。
(2)在x 坐标轴上06x cm <<和12x cm >的地方,电场强度的方向总是沿x 轴的正方向的。
第四节1. 答:8961015410pAA E V V q ϕ--⨯===⨯;109221015310pA A E q J J ϕ--'==⨯⨯=⨯。
2. 答:(1)pA A E q ϕ=,pB B E qϕ=。
因为pA pB E E >。
所以A B ϕϕ>,可见A 点电势比B 点高。
(2)pC pC C E E qqϕ==--,pD pD B E E qqϕ==--。
因为pC pD E E >。
所以C D ϕϕ<,可见D 点电势比C 点高。
(3)0pE E E qϕ=<,0pF pF F E E qqϕ==->-,可见F E ϕϕ>,故F 点的电势比E 点高。
小结:(1)在电场中,同一正试探电荷的电势能越大的点,电势越高;同一正试探电荷在电势越高的点,电势能越大。
(2)在电场中,同一负试探电荷的电势能越大的点,电势越低;同一负试探电荷在电势越高的点,电势能越小。
(3)正的试探电荷电势能为负值的点的电势小于负的试探电荷电势能为负值的点的电势。
3. 答:(1)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是逐渐降低的,所以M 点的电势比N 点高。
(2)先假设正试探电荷从M 点沿着与电场线始终垂直的路径移动到与P 在同一条电场线上的M ',这一过程静电力不做功。
再把这一电荷从M '移动到P 点,全过程静电力做正功。
所以,从M 移动到P 静电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pM pP E E qq>,M 点电势比P 点电势高。
4. 答:因p E mgh =,故p E gh mϕ==,可见重力势为gh 。
6. 答:假设两个电势不同的等势面相交。
因为空间任一点的电势只能有一个惟一的值,所以相交徙的电势就一定相等,这两个等势面的值就不能不同,这与题设条件矛盾。
所以,电场中两个电势不同的等势面不能相交。
7. 答:根据电场线与等势面一定垂直的结论,画出的电场线的大致分布如图1-15所示。
因为10A B V ϕϕ==,6c V ϕ=,取1q C =,可得静电力所做的功为()0AB A B A B W q q q ϕϕϕϕ=-=-=()1(106)4AC A C A C W q q q J J ϕϕϕϕ=-=-=⨯-= ()1(106)4BC B C B C W q q q J J ϕϕϕϕ=-=-=⨯-=可见,静电力所做的功AC BC W W = 第五节1. 9821020410AB AB W qU J J --==-⨯⨯=-⨯。
静电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8440J -⨯2. 答:一个电子电荷量191.610e C -=⨯,电子增加的动能等于静电力做的功,因为191911 1.6101 1.610W qU e V C V J --==⨯=⨯⨯=⨯,所以191 1.610eV J -=⨯。
3. 答:因为电场线总是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低的等势面,所以,由课本图1.5-2可知:(1)B 点的电势高于A 点的电势,把负电荷从A 移到B 静电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负电荷在A 点的电势能较大。
(2)负电荷从B 移动到A 时,静电力做负功。
(3)0AB U <,0BA U > 第6节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1. 答:两板间的电场强度3429.010/9.010/1010U E V m V m d -⨯===⨯⨯。
尘埃受到的静电力7421.6109.010 1.410F qE N N --==⨯⨯⨯=⨯。
静电力对尘埃做功2241.4100.510107.010W Fd J J ---='=⨯⨯⨯⨯=⨯2. 答:(1)看电场线方向知,D 点电势比C 点电势高,42210(5)101000CD CD U Ed V V -==⨯⨯-⨯=-(2)B 板接地时,42210310600C CB Ed V V ϕ-==⨯⨯⨯=, 422108101600D DB Ed V V ϕ-==⨯⨯⨯=,1000CD C D U V ϕϕ=-=-。
A 板接地时,42210(7)101400C CA Ed V Vϕ-==⨯⨯-⨯=-,42210(2)10400D DA Ed V Vϕ-==⨯⨯-⨯=-,1000CD C D U Vϕϕ=-=-,可见,不管哪一板接地,CDU 都是1000V-。
(3)19161.610(1000) 1.610CD CD W eU J J --==-⨯⨯-=⨯,如果电子先移到E 点再移到D 点,静电力做的功不会改变。
这是因为静电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有关。
3. 答:空气击穿时的电势差68310100310U Ed V V ==⨯⨯=⨯。
雷击就是一种空气被击穿的现象。
4. 答:小山坡b 比a 地势更陡些,小石头沿b 边滚下加速度更大些。
b 边电势降落比a 边降落得快,b 边的电场强度比a 边强。
可见,电势降落得快的地方是电场强度强的地方。
第7节 静电现象的应用1. (1)金属球内的自由电子受到点电荷Q +的吸引,所以在靠近Q +的一侧带负电,在离Q +远的一侧带正电。
(2)在静电平衡状态下,金属球的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0,就是说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与Q +产生的电场强度等大反向。
在球心处Q +产生的电场强度为29Q E kr +=,所以金属球上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为29QE k r =感,方向指向Q +。
(3)如果用导线的一端接触球的左侧,另一端接触球的右侧,导线不可能把球两侧的电荷中和,因为金属球是个等势体,导线连接的是电势相等的两个点,电荷在这两点间不会移动,就像用水管连接高度相等的两个装水容器,水不会在水管内流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