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热稳定性试验仪
IQOQPQ验证-药品稳定性试验箱

--------------------------------------------------------------------------------------------------------创测科技IQ & OQ PQ for Test Chamber药品稳定性试验箱安装、运行及性能确认适用于:CSH- SD系列验证方案重庆创测科技有限公司验证方案验证项目名称:验证文件编号:提出部门:提出日期:年月日公司名称:验证方案批准页注:本表格根据公司使用部门具体情况填写。
目录1验证目的 (4)2适用范围 (4)3概述 (4)4验证小组职责及验证计划 (4)5验证支持性文件 (4)6验证内容 (5)6.1设计确认 (5)6.2 IQ安装确认 (5)6.3 OQ运行确认 (7)6.4 PQ 性能确认 (10)7.验证偏差和变更 (11)8.再验证周期 (12)1 验证目的本方案用于确认药品稳定性试验箱的安装、运行和性能确认,确保试验箱的安装正确,且试验箱在合格的安装条件下能正常运转,能提供稳定的温湿度条件。
2 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CSH-500SD药品稳定性试验箱的确认。
3 概述试验箱采用镍铬丝电加热器作为加热器、二套小型风冷全封闭耐热型制冷压缩机作为制冷机调节温度,采用电热蒸气式加湿器(选用纯净水或蒸馏水供水)调节设备的湿度。
能提供0℃~85℃的温度控制范围及20%RH~95%RH的湿度控制范围。
试验箱有效空间内各点的温度偏差应小于设定温度值的±2℃,湿度偏差应小于设定湿度值的±5%RH。
4 验证小组职责及验证计划4.1验证小组组长职责➢➢➢➢➢➢保证IQ OQ&PQ方案及IQ OQ&PQ检查表的起草。
保证在执行前完成对IQ OQ &PQ方案及IQ OQ & PQ检查表的审核和批准。
负责对验证小组成员进行本方案的培训。
保证完全按照IQ OQ&PQ方案实施。
10项危险品分类及包装技术概况(最新整理)

目录第1章危险品分类及包装技术概况1.1 危险品基础知识11.2 危险品分类31.2.1 按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建议书规章范本》分类31.2.2 按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分类41.3 危险品包装类别51.4 危险品国际管理组织及规范6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和化学品分类及标签全球协调系统专家委员会6 1.4.2 国际海事组织71.4.3 国际民航组织71.4.4 其他组织81.5 我国危险品及包装监管发展历程81.5.1 海运危险品及包装检验监管81.5.2 空运危险货物及包装检验监管91.5.3 铁路及公路危险货物检验监管9第2章危险品运输分类2.1 第1类——爆炸品102.1.1 定义102.1.2 项别102.1.3 配装组及配装要求112.1.4 分类程序132.1.5 危险性标签162.2 第2类——气体172.2.1 定义172.2.2 项别172.2.3 气体混合物182.2.4 危险性标签192.3 第3类——易燃液体192.3.1 定义192.3.2 分类程序192.3.3 危险性标签202.4 第4类——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21 2.4.1 定义212.4.2 项别212.4.3 分类程序212.4.4 危险性标签232.5 第5类——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232.5.1 定义232.5.2 项别242.5.3 分类程序242.5.4 危险性标签262.6 第6类——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262.6.1 定义262.6.2 项别262.6.3 毒性物质分类程序272.6.4 危险性标签272.7 放射性物质272.7.1 定义272.7.2 放射性物质分类程序272.7.3 危险性标签282.8 腐蚀性物质292.8.1 定义292.8.2 腐蚀性物质分类程序292.8.3 危险性标签302.9 第9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30 2.9.1 定义302.9.2 一般要求302.9.3 危险性标签30第3章危险品全球统一分类3.1 物理危害313.1.1 爆炸物313.1.2 易燃气体323.1.3 易燃气溶胶333.1.4 氧化性气体343.1.5 压力下气体353.1.6 易燃液体363.1.7 易燃固体363.1.8 自反应物质373.1.9 自燃液体393.1.10 自燃固体403.1.11 自热物质403.1.12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41 3.1.13 氧化性液体423.1.14 氧化性固体433.1.15 有机过氧化物443.1.16 金属腐蚀性物质463.2 健康危害473.2.1 急性毒性473.2.2 皮肤腐蚀/刺激483.2.3 严重眼部损伤/眼睛刺激503.2.4 呼吸道/皮肤过敏513.2.5 生殖细胞突变性513.2.6 致癌性523.2.7 生殖毒性533.2.8 特定靶器官系统毒性——单次暴露54 3.2.9 重复暴露导致的靶器官系统毒性56 3.2.10 吸入危害573.3 环境危害573.3.1 急性水生毒性583.3.2 慢性水生毒性59第4章危险品分类试验方法物理危害4.1 联合国隔板试验614.1.1 试验装置及材料614.1.2 试验步骤614.1.3 试验结果记录及评估方法624.1.4 结果实例624.2 克南试验634.2.1 试验装置及材料634.2.2 试验步骤634.2.3试验结果记录及评估方法674.2.4 结果实例674.3 时间/压力试验674.3.1 试验装置及材料674.3.2 试验步骤704.3.3 试验结果记录及评估方法714.3.4 结果实例714.4 内部点火试验724.4.1 试验装置及材料724.4.2 试验步骤734.4.3 试验结果记录及评估方法73 4.4.4 结果实例734.5 联邦材料检验局落锤试验73 4.5.1 试验装置及材料744.5.2 试验步骤754.5.3 试验结果记录及评估方法76 4.5.4 结果实例784.6 撞击敏感度试验784.6.1 试验装置及材料794.6.2 试验步骤804.6.3 试验结果记录及评估方法82 4.6.4 结果实例834.7 摩擦试验844.7.1 试验装置及材料844.7.2 试验步骤854.7.3 试验结果记录及评估方法85 4.7.4 结果实例854.8 75℃热稳定性试验864.8.1 试验装置及材料864.8.2 试验步骤884.8.3 试验结果记录及评估方法88 4.8.4 结果实例884.9 小型燃烧试验894.9.1 试验装置及材料894.9.2 试验步骤894.9.3 试验结果记录及评估方法89 4.9.4 结果实例904.10 雷管敏感度试验904.10.1 试验装置及材料904.10.2 试验步骤914.10.3 试验结果记录及评估方法92 4.10.4 结果实例924.11 爆燃转爆轰试验934.11.1 试验装置及材料934.11.2 试验步骤934.11.3 试验结果记录和评估方法93 4.11.4 结果实例944.121.5 项外部燃烧试验944.12.1 试验装置及材料944.12.2 试验步骤944.12.3 试验结果记录和评估方法95 4.12.4 结果实例954.13 单个包件试验954.13.1 试验装置及材料954.13.2 试验步骤964.13.3 试验结果记录和评估方法96 4.13 4 结果实例964.14 垛堆试验974.14.1 试验装置及材料974.14.2 试验步骤974.14.3 试验结果记录和评估方法98 4.14.4 结果实例984.15 外部火烧(篝火)试验984.15.1 试验装置及材料984.15.2 试验步骤994.15.3 试验结果记录和评估方法100 4.15.4 结果实例1024.16 BAM50/60钢管试验1024.16.1 试验装置及材料1034.16.2 试验步骤1034.16.3 试验结果记录和评估方法104 4.16.4 结果实例1044.17 TNO50/70钢管试验1054.17.1 试验装置及材料1054.17.2 试验步骤1074.17.3 试验结果记录及评估方法107 4.17.4 结果实例1074.18 包件中的引爆试验1084.18.1试验装置及材料1084.18.2 试验步骤1084.18.3 试验结果记录和方法评估109 4.18.4 结果实例1094.19 爆燃试验1104.19.1 试验装置及材料1104.19.2 试验步骤1104.19.3 试验结果记录和评估方法111 4.19.4 结果实例1114.20 荷兰压力容器试验1124.20.1 试验装置及材料1124.20.2 试验步骤1134.20.3 试验结果记录和方法评估1144.20.4结果实例1144.21 美国压力容器试验1154.21.1 试验装置及材料1154.21.2 试验步骤1164.21.3 试验结果记录和方法评估117 4.21.4 结果实例1174.22 自加速分解温度试验1184.22.1 试验装置及材料1184.22.2 试验步骤1204.22.3 试验结果记录和方法评估121 4.22.4 结果实例1214.23 点火距离试验1214.23.1 试验装置及材料1224.23.2 一般要求1224.23.3 试验步骤1234.23.4 试验结果记录和方法评估124 4.24 封闭空间点火试验1244.24.1 试验装置及材料1254.24.2 一般要求1264.24.3 试验步骤1264.24.4 试验结果记录和方法评估127 4.25 气雾剂泡沫的易燃性试验128 4.25.1 试验装置及材料1284.25.2 一般要求1284.25.3 试验步骤1284.25.4 试验结果记录和方法评估129 4.26 液体闪点试验方法1304.26.1 试验装置及材料1304.26.2 试验步骤1304.26.3 试验结果记录和方法评估130 4.27 黏度试验方法1314.27.1 试验装置及材料1314.27.2 试验步骤1314.27.3 试验结果记录和方法评估131 4.28 溶剂分离试验1314.28.1 试验装置及材料1314.28.2 试验步骤1314.28.3 试验结果记录和方法评估131 4.29 持续燃烧试验1324.29.1 试验装置及材料1324.29.2 试验步骤1324.29.3 试验结果记录和方法评估133 4.30 易燃固体燃烧速率试验方法133 4.30.1 试验装置及材料1334.30.2 试验步骤1344.30.3 试验结果记录和方法评估135 4.30.4 结果实例1354.31 自热物质试验1354.31.1 试验装置及材料1354.31.2 试验步骤1364.31.3 试验结果记录和方法评估136 4.31.4 结果实例1374.32 发火物质试验1374.32.1 设备装置及材料1374.32.2 试验步骤1374.32.3 试验结果记录和方法评估1384.32.4 结果实例1384.33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试验138 4.33.1试验装置及材料1384.33.2 试验步骤1384.33.3 试验结果记录和方法评估139 4.33.4 结果实例1394.34 氧化性固体试验1404.34.1 试验装置及材料1404.34.2 试验步骤1404.34.3 试验结果记录和方法评估141 4.34.4 结果实例1414.35 氧化性液体试验1424.35.1 试验仪器及设备1434.35.2 试验步骤1434.35.3 试验结果记录和方法评估146 4.35.4 结果实例1464.36 金属腐蚀性试验1474.36.1 试验装置及材料1474.36.2 试验步骤1474.36 3 试验结果记录和评估方法148 4.37 锂电池试验1494.37.1 基础知识1494.37.2 试验T.1高度模拟试验152 4.37.3 试验T.2温度试验1524.37.4 试验T.3振动试验1534.37.5 试验T.4冲击试验1534.37.6 试验T.5外短路试验154 4.37.7试验T.6撞击试验1544.37.8 试验T.7过度充电试验1554.37.9 试验T.8强制放电试验155第5章危险品分类试验方法健康危害5.1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1565.1.1 试验动物及材料1565.1.2 试验步骤1575.1.3 观察与临床检查1575.1.4 试验结果记录和方法评估1585.2 急性经口毒性——固定剂量试验158 5.2.1 试验动物及材料1585.2.2 试验步骤1595.2.3 观察与临床检查1615.2.4 试验结果记录和方法评估1625.3 急性吸入毒性试验1625.3.1试验动物及材料1635.3.2 试验步骤1635.3.3 观察与临床检查1655.3.4 试验结果记录和方法评估1655.4 急性经口毒性——上下增减剂量试验165 5.4.1 试验动物及材料1665.4.2 试验步骤1665.4.3 观察与临床检查1675.4.4 试验结果记录和方法评估1675.5 急性经口毒性——阶层法试验1685.5.1 试验动物及材料1685.5.2 试验步骤1685.5.3 观察与临床检查1695.5.4 试验结果记录和方法评估170 5.6 急性经皮毒性试验方法1705.6.1 试验动物及材料1705.6.2 试验步骤1715.6.3 观察与临床检查1715.6.4 试验结果记录和方法评估171 5.7 28天重复剂量经皮毒性试验172 5.7.1 试验动物及材料1725.7.2 试验步骤1735.7.3 观察与临床检查1745.7.4 试验结果记录和方法评估175 5.8 急性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175 5.8.1 试验动物及样品1755.8.2 试验步骤1765.8.3 观察与临床检查1775.8.4 试验结果记录和方法评估178 5.9 皮肤过敏反应试验1795.9.1 试验动物及材料1795.9.2 试验步骤1795.9.3 试验结果记录和方法评估180 5.10 生殖细胞致突变试验1805.10.1 试验动物及材料1815.10.2 试验步骤1815.10.3 观察与临床检查1825.10.4 试验结果记录和方法评估182 5.11 生殖毒性试验1835.11.1 试验动物及材料1835.11.2 试验步骤1835.11.3 观察与临床检查1845.11.4 试验结果记录和方法评估1855.12 一代繁殖毒性试验1865.12.1 试验动物及材料1865.12.2 试验步骤1865.12.3 观察与临床检查1875.12.4 试验结果记录和方法评估1885.13 两代繁殖毒性试验1895.13.1 试验动物1895.13.2 试验步骤1895.13.3 观察与临床检查1905.13.4 试验结果记录和方法评估1915.14 慢性毒性与致癌联合试验1915.14.1试验动物和材料1915.14.2 试验步骤1925.14.3 观察与临床检查1935.14.4试验结果记录和方法评估1945.15 小鼠斑点试验1955.15.1 试验动物及样品1955.15.2 试验步骤1965.15.3观察与临床检查1965.15.4 试验结果记录和方法评估1975.16 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197 5.16.1 试验材料及样品1975.16.2 试验步骤1985.16.3 观察与临床检查1995.16.4 试验结果记录和方法评估1995.17 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2005.17.1 试验动物及材料2005.17.2 试验步骤2015.17.3 试验结果记录和方法评估2025.18 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2035.18.1 试验动物及材料2035.18.2 试验步骤2045.18.3 试验结果记录和方法评估2055.19 亚慢性经皮毒性90天试验2055.19.1 试验动物及材料2065.19.2 试验步骤2065.19.3 观察与临床检查2075.19.4 试验结果记录和方法评估2075.20 亚慢性(90天)啮齿动物经口毒性试验2085.20.1 试验动物及材料2085.20.2 试验步骤2095.20.3 观察与临床检查2095.20.4 试验结果记录和方法评估2105.21 亚慢性(90天)非啮齿动物经口毒性试验2115.21.1 试验动物及材料2115.21.2 试验步骤2115.21.3 观察与临床检查2125.21.4 试验结果记录和方法评估2135.22 结合重复染毒毒性研究的生殖发育毒性筛选试验214 5.22.1 试验动物及材料2145.22.2 试验步骤2155.22.3 观察与临床检查2165.22.4 试验结果记录和方法评估217第6章危险品分类试验方法环境危害6.1 鱼类急性毒性分类试验方法2206.1.1 试验动物及材料2206.1.2 试验步骤2216.1.3 试验结果记录和方法评估2216.2 鱼类生命早期阶段急性毒性2226.2.1 试验动物及材料2226.2.2 试验步骤2226.2.3 试验结果记录与方法评估2246.3 鱼类幼体生长试验2246.3.1 试验动物及材料2256.3.2 试验步骤2276.3.3 试验结果记录和评估方法2306.4藻类生长抑制试验2326.4.1 试验生物及材料2326.4.2 试验准备2336.4.3 试验步骤2346.4.4 试验结果记录和评估方法2366.5 溞类24hEC50急性活动抑制试验238 6.5.1 试验生物及材料2386.5.2 试验步骤2396.5.3 试验结果记录和方法评估2406.6 静态鱼类试验2406.6.1 试验动物及材料2406.6.2 试验步骤2426.6.3 试验结果记录和方法评估2436.7 连续静态鱼类试验2436.7.1 试验动物及材料2446.7.2 试验步骤2456.7.3 试验结果记录与方法评估2466.8 鱼类生物富集试验2476.8.1 试验动物及材料2486.8.2 试验步骤2516.8.3 试验结果记录和方法评估2586.9 鱼类14天延长毒性试验2596.9.1 试验动物及材料2596.9.2 试验步骤2606.9.3 试验结果记录与方法评估2616.10 鱼类胚胎——卵黄囊吸收阶段的短期毒性试验261 6.10.1 试验动物及材料2626.10.2 试验步骤2646.10.3 试验结果记录与方法评估2666.11 吸收和蓄积试验2676.11.1 试验植物及材料2676.11.2 试验步骤2686.11.3 试验结果记录和方法评估2686.12 快速生物降解性2686.12.1 试验材料2696.12.2 试验步骤2696.12.3 试验结果与评估2696.13 CO2产生试验2696.13.1 试验材料及仪器2706.13.2 试验步骤2706.13.3 试验结果与处理272第7章危险品包装及标记要求7.1危险品包装定义及分类2737.1.1 危险品包装定义2737.1.2 危险品包装分类2807.2 危险品包装类型的编码2807.2.1 容器类型的编码表示2807.2.2 容器类型编码2817.2.3 中型散货箱编码2827.2.4 大型容器类型的编码2847.2.5 散装货箱类型的编码2857.3 标记2857.3.1 标记总体要求2857.3.2 标记特殊要求2867.3.3 中型散货箱主要标记2877.3.4 大型容器主要标记2887.3.5 62项A类感染性物质使用容器的标记2897.3.6 危险品包装标记示例290第8章危险品包装容器设计与制造要求8.1 常规容器制造要求2948.1.1 概况2948.1.2 常规容器的一般要求2958.1.3 包装件的外观要求3048.2 压力贮器、喷雾器和小型气体贮器(蓄气筒)的制造要求304 8.2.1 设计和制造3048.2.2 材料3058.2.3 辅助设备3058.2.4 对封闭式低温贮器的补充要求3068.2.5 降压装置3068.2.6 降压装置的排量和校准3068.3 中型散装容器要求3078.3.1 中型散装容器通用要求3078.3.2 柔性中型散装容器3088.3.3 刚性塑料中型散装容器3098.3.4 纤维板中型散装容器3098.4 大型容器要求3108.4.1 柔性塑料大包装3118.4.2 硬塑料大包装3118.4.3 纤维板大包装3128.4.4 木质大包装3128.5 第7类物质和包件的制造要求3138.5.1 第7类物质和包件制造的一般要求3138.5.2 对空运包件的附加要求3148.5.3 对例外包件的要求3148.5.4 对工业包件的要求3148.5.5 对盛装六氟化铀的包件的要求3168.5.6 对A型包件的要求3168.5.7 对B(U)型包件的要求3178.5.8 对B(M)型包件的要求3198.5.9 对C型包件的要求3198.5.10 对盛装易裂变材料的包件的要求3198.6 便携式罐体和多元气体容器的设计、制造要求3228.6.1 适用和一般要求3228.6.2 便携式罐体和多元气体容器的设计和制造的一般要求322 8.6.3 设计标准3248.7 散装货箱的设计、制造要求3308.7.1 散装货箱适用和一般要求3308.7.2 散装货箱设计和制造要求330第9章危险品包装性能要求9.1 危险品包装性能要求3329.1.1 标准和依据3329.1.2 试验的施行和频率3339.1.3 包装容器的性能检验试验项目3349.2 中型散装容器性能要求3369.2.1 中型散装容器性能一般要求3369.2.2 中型散装容器性能试验项目3379.3 大包装性能要求3389.3.1 一般要求3389.3.2 试验项目3399.4 感染性物质使用容器的性能要求3399.4.1 试验的进行和频度3399.4.2 要求的试验和试样数量3409.5 第7类物质和包件的试验和批准要求3419.5.1 试验程序和遵章证明3419.5.2 容器系统和屏蔽的完好性试验及临界安全的评估3419.5.3 跌落试验用靶3419.5.4 验证承受正常运输条件的能力的试验3419.5.5 用于装液体和气体的A型包件的附加试验3439.5.6 验证承受事故运输条件的能力的试验3439.5.7 含超过105A2的B(U)型和B(M)型包件以及C型包件的强化水浸没试验344 9.5.8 装有易裂变材料的包件的水泄漏试验3449.5.9 C型包件的试验3449.5.10 用于盛装六氟化铀的容器的试验3459.5.11 包件设计和材料的批准3459.6压力贮器、喷雾器、小型气体贮器(蓄气筒)与装有液化易燃气体的燃料电池盒的试验要求346 9.6.1 一般要求3469.6.2 对联合国压力贮器的要求3479.6.3 对非联合国压力贮器的要求3499.6.4 对喷雾器、小型气体贮器(蓄气筒)和装有液化易燃气体的燃料电池盒的要求3499.7 便携式罐体和多元气体容器的试验要求3509.7.1 拟装运第1类和第3至第9类物质的便携式罐体的试验要求3509.7.2 拟装运非冷冻液化气体的便携式罐体的试验要求3529.7.3 拟装运冷冻液化气体的便携式罐体的试验要求3539.7.4 拟装运非冷冻气体的多元气体容器的试验要求355第10章危险品包装性能试验方法10.1 危险品包装性能试验方法35710.1.1 危险品包装试验方法准备35710.1.2 跌落试验35810.1.3 堆码试验36110.1.4 气密(密封)试验36310.1.5 内压(液压)试验36310.1.6 试验报告36410.2 中型散装容器性能试验36510.2.1 底部提升试验36510.2.2 顶部提升试验36510.2.3 堆码试验36610.2.4 渗漏试验36710.2.5 跌落试验36810.2.6 扯裂试验36910.2.7 倒塌试验37010.2.8 正位试验37010.2.9 试验报告37110.3 大型容器性能试验37110.3.1 大型容器试验准备37110.3.2 底部提升试验37210.3.3 顶部提升试验37210.3.4 堆码试验37310.3.5 跌落试验37310.3.6 试验报告37510.4 感染性物质使用容器的性能试验375 10.4.1 容器的试验准备37510.4.2 跌落试验37610.4.3 击穿(戳穿)试验37710.4.4 试验报告377附录危险品全球统一分类程序图。
近年中国钢铁产业政策整理

序号年份类型政策名称12020工作指导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22020企业公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0年度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遴选工作的通知32020行业管理/标准关于规范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42020行业管理/标准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0年第48号52020企业公布关于公布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名单(第二批)的通知62020行业管理厅关于印发金属冶炼一线岗位安全生产指导手册的通知72020工作指导(区域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转型提升计划(2020-2022年)》82020工作指导关于做好2020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92020行业管理/标准关于发布国家标准《钢铁企业冷轧厂废液处理及利用设施工程技术标准》的公告102020工作指导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112019工作指导(区域性)关于印发《京津冀工业节水行动计划》的通知122019行业管理/标准关于进口铁矿石期货保税交割检验工作的公告132019行业管理/标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142019行业管理/标准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152019工作指导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162019企业公布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四批)172019工作指导关于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发展的通知182018行业管理/标准关于2019年进出口暂定税率等调整方案的通知192018工作指导关于工业通信业标准化工作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意见202018行业管理/标准关于调整部分进口矿产品监管方式的公告212018工作指导 关于印发《原材料工业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222018行业管理/标准关于降低部分商品进口关税的公告232018企业公布关于公布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的通告242018行业管理/标准关于建立稀土矿山、冶炼分离企业定期公示制度的通知252018行业管理/标准关于进一步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和简化审批程序的决定262018行业管理/标准关于提高机电 文化等产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272018工作指导关于进一步规范对钢铁企业支持措施的函282018行业管理/标准关于发布《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等9项行业标准的公告292018行业管理/标准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原油和铁矿石期货保税交割业务增值税政策的通知302018工作指导关于做好2018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312018行业管理/标准关于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国有资产处置损失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322017工作指导关于印发钢铁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332017行业管理/标准关于发布国家标准《钢铁工业资源综合利用设计规范》的公告342017工作指导关于做好2017年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工作的意见352017工作指导关于切实做好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362016行业标准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372016工作指导关于运用价格手段促进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382016行业管理/标准关于坚决遏制钢铁煤炭违规新增产能打击“地条钢”规范建设生产经营秩序的补充通知392016工作指导关于加快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402016工作指导关于印发“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412016行业管理/标准关于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金融债权债务问题的若干意见422016行业管理/标准关于加强废钢铁加工已公告企业管理工作的通知432016工作指导关于印发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442016工作指导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452016工作指导关于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的通知462016工作指导关于在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过程中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的意见472016工作指导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印发部门内容摘要工信部等力争到2025年,钢铁工业基本形成产业布局合理、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格局。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类别及鉴定基本设备明细表

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非常不敏感爆炸性物质的试验设备(如雷管敏感度试验设备、外部火烧试验设备)
产品受火烧或内源爆炸时效应测试设备(如单个包件试验设备、堆垛试验设备、外部火烧试验设备、无约束包件试验设备)
传播爆燃性测试设备(时间/压力试验设备和爆燃试验设备)
包件中传播爆燃性测试设备(包件中的爆燃试验设备)
封闭条件下加热效应测试设备(如克南试验设备)
爆炸力测试设备(如改进特劳泽试验设备)
包件中的热爆炸效应试验设备(如包件中的热爆炸试验设备)
自加速分解温度测试设备(如绝热储存试验设备)
极端不敏感爆炸性物品试验设备(如EIDS雷管试验设备、EIDS/ANE隔板试验设备、脆性试验设备、子弹撞击试验设备、外部火烧试验设备、缓慢升温试验设备)
ANE敏感度试验设备(如ANE热稳定性试验设备、EIDS/ANE隔板试验设备、克南试验设备)
2
易燃气体
爆炸极限测量设备
3
气溶胶(气雾剂)
燃烧热测量设备
喷雾气雾剂的点火距离试验设备
封闭空间点火试验设备
气雾剂泡沫的易燃性试验设备
氧化性气体
气体氧化性试验设备
5
加压气体
压力与温度测量设备
6
易燃液体
闭杯闪点测量设备
初沸点测量设备
7
易燃固体
固体燃烧速率试验设备
8
自反应物质和混合物
甄别试验
差式扫描量热仪
系列试验
传播爆炸性测试设备(如联合国引爆试验设备)
包件中传播爆炸性测试设备(包件中的引爆试验设备)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类别及鉴定基本设备明细表
宇硕仪器HNP-SD-2系列使用说明书

2.2 温湿度范围图
( 室温 20℃时) -1-
HNP-SD-2 系列使用说明书
YSUK
3.使用环境条件
⑴ 温度:5—35℃; ⑵ 相对湿度:≤85%R.H; ⑶ 大气压:86-106Kpa; ⑷ 周围无强烈振动,无强烈电磁场影响; ⑸ 周围无高浓度粉尘及腐蚀性物质,无阳光直接照射或其它热源直接辐射; ⑹ 设备应水平放置于通风良好的试验室内,周围应留 0.5 米的空间供操作及维修用。 ⑺ 电源:采用 220±22V、50Hz,10A 的电源。 ⑻ 供水条件:加湿器采用蒸馏水、去离子水或 纯净饮用水。
(外mm行) 尺 寸 990×690×1330 990×690×1680 1160×760×1730 1110×960×1730 1490×1160×1730 1690×1260×2100 (包mm装) 尺 寸
(m注m:) 尺寸按( D×W×H)( 深×宽×高)mm 标定;实际运行功率是只开启制冷 1 实测结果。
6.6 打印机操作说明
如图四所示的微型打印机外形图,图中右下端为“指示灯”,同时也是“SEL 键”。正常使用打印机时,把打 印出的纸通过打印机下方的“打印纸卷纸棒”卷起,避免打印纸冗长掉落到地上,甚至丢失数据。
6.6.1 关闭打印 默认情况下,只要设备一开机,指示灯便点亮,若在控制面板记录仪表中设定参数“t”或“Cn”为 0 可关
+ 进入菜单 0
PV 修正值 设置
子菜单 4 初 始化屏幕 默认显示
状态
偏差报警 范围设置
自整定
默认显示 状态
(注:PV:测量值,SV:设定值。)
HNP-SD-2 系列使用说明书
LOC:本地模 LOC:通讯软件只能显示、记录数据
式
稳定性试验——精选推荐

稳定性试验稳定性试验的目的是考察原料药或药物制剂在温度、湿度、光线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药品的生产、包装、贮存、运输条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试验建立药品的有效期。
稳定性试验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1)稳定性试验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
影响因素试验适用于原料药的考察,用1批原料药进行。
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适用于原料药与药物制剂,要求用3批供试品进行。
(2)原料药供试品应是一定规模生产的,供试品量相当于制剂稳定性实验所要求的批量,原料药合成工艺路线、方法、步骤应与大生产一致。
药物制剂的供试品应是放大试验的产品(如片剂或胶囊剂在10 000片左右或10 000粒左右,特殊剂型、特殊品种所需数量,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其处方与生产工艺应与大生产一致。
(3)供试品的质量标准应与各项基础研究及临床验证所使用的供试品质量标准一致。
(4)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所用供试品的容器和包装材料及包装方式应与上市产品一致。
(5)研究药物稳定性,要采用专属性强、准确、精密、灵敏的药物分析方法与有关物质(含降解产物及其他变化所生成的产物)的检查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以保证药物稳定性结果的可靠性。
在稳定性试验中,应重视有关物质的检查。
本指导原则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原料药,第二部分为药物制剂。
一、原料药原料药要进行以下试验。
(一)影响因素试验此项试验是在比加速试验更激烈的条件下进行。
其目的是探讨药物的固有稳定性、了解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及可能的降解途径与降解产物,为制剂生产工艺、包装、贮存条件与建立降解产物的分析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供试品可以用一批原料药进行,将供试品置适宜的容器中(如称量瓶或培养皿),摊成≤5mm 厚的薄层,疏松原料药摊成≤10mm厚薄层,进行以下实验。
1.高温试验供试品开口置适宜的密封洁净容器中,60℃温度下放置10天,于第5天和第10天取样,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检测。
若供试品有明显变化(如含量下降5%),则在40℃条件下同法进行试验。
CPN热性能与贮存寿命评估研究

CPN热性能与贮存寿命评估研究盛涤伦;陈利魁;杨斌;朱雅红;李钊鑫;解战峰【摘要】For examining heat performances and storage life of CPN used in AP1000 nuclear power exploding valve, the simple storage life evaluating method had been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activation energy and single datum of accelerated life test. Using Kissinger model and DSC instrument, the heat performances and activation energy of CPN had been investigated. The accelerated life test and function verification of CPN had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condition of 75℃、84days. The results showedthat CPN behaved excellent heat stability and could be used in AP1000 exploding valve safely and reliably, on the condition of normal temperature, its storage life exceeds over 2 years.% 为考核AP1000核电爆破阀中使用的推进剂(CPN)的热性能与贮存寿命,探讨了利用药剂活化能、某一温度点加速试验快速评估贮存寿命的简便方法,利用Kissinger模型与DSC等测试手段,研究了CPN的活化能及热性能,选择75℃、84d,完成了CPN的温度应力加速寿命试验及样品的功能验证。
影像材料 已加工彩色照片 热稳定性测量方法-最新国标

影像材料已加工彩色照片热稳定性测量方法1范围本文件描述了测定彩色照片长期暗存储稳定性的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用传统照相材料制作的彩色照片。
这些图像由显色、银-漂白剂染料、染料转移,染料扩散-转移“即时”系统和类似系统生成。
本文件中规定的测试方法还包括使用干法和液体调色剂电子照相术,热染料转移(有时称为“染料升华”)和喷墨印刷系统生产的数字彩色图像的暗稳定性。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5-3摄影和图像技术密度测量第3部分:光谱条件(Photography and graphic technology—Density measurements—Part3:Spectral conditions)注:GB/T11501-2008摄影密度测量第3部分:光谱条件(ISO5-3:1995,IDT)ISO5-4摄影和图像技术密度测量第4部分:反射密度的几何条件(Photography and graphic technology—Density measurements—Part4:Geometric conditions for reflection density)注:GB/T12823.4-2008摄影密度测量第4部分:反射密度的几何条件(ISO5-4:1995,IDT)ISO13655图像技术图像艺术影像的光谱测量和比色计算(Graphic technology—Spectral measurement and colorimetric computation for graphic arts images)注:GB/T19437-2004印刷技术印刷图像的光谱测量和色度计算(ISO13655:1996,IDT)ISO18913影像材料持久性词汇(Imaging materials—Permanence—Vocabulary)ISO18920影像材料反射照片储存规程(Imaging materials—Reflection prints—Storage practices)ISO18924影像材料阿列纽斯(Arrhenius)型预测的试验方法(Imaging materials—Test method for Arrhenius-type predictions)ISO18941影像材料彩色照片臭氧褪色稳定性的试验方法(Imaging materials—Colour reflection prints—Test method for ozone gas fading stability)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Y2128075℃热稳定性试验装置
GB/T 21280-2007《危险货物热稳定性试验方法》
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试验和标准手册》
原理特征:
本装置以国家标准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试验和标准手册》为依据,测量物质在高温条件下的稳定性;集精密机械加工、无线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于一体;自动完成恒温,数据采集,数据通信,数据存储,生成Excel 数据报表,自动绘制时间/温度曲线,自动判断物质的热稳定性。
计算机无线监控,彻底实现人机分离,保证人身安全;自动分级
技术指标:
1、控制方式:计算机监控,数据海量存储
2、热空气循环箱:内容积大于20L,不锈钢内胆
3、温度测试范围:室温~180℃
4、分辨率:0.1℃
5、测量路数:3路(样品、参比物质、环境)
6、温度分布误差:小于2℃
7、温度测量元件:德国JUMO公司原装温度传感器
8、加热方式:不锈钢加热器
9、控温方式:PID 闭环控温
10、样品容器:
1.试验容器:Ф50.5±1 mm * 150 mm 平底玻璃管
2.参比容器:Ф50.5±1 mm * 150 mm 平底玻璃管
3.容器塞:Ф49mm * 30 mm 聚四氟乙烯
11、停止方式:满足实验停止条件自动停止,并关闭加热器电源
12、电源:220±10%V AC 50Hz±2Hz
13、功率: 2000W
14、显示:彩色液晶显示
15、环境温度:15℃~ 40℃
16、环境湿度:30%~ 80%RH
主要特点:
●计算机监控,数据海量存储。
●自动绘制时间-温度曲线,自动分级,数据准确、显示直观。
●满足实验停止条件自动停止加热
●标准样品容器,可更换不锈钢网,使用简便
●不锈钢内胆试验箱,热空气内部循环,温度分布均匀。
生产单位:吉林市宏源科学仪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