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复兴与发展 《把握发展机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合集下载

结合新时代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谈谈你对坚定历史自信和把握历史主动的理解

结合新时代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谈谈你对坚定历史自信和把握历史主动的理解

结合新时代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谈谈你对坚定历史自信和把握历史主动的理解在新的历史时期,坚定历史自信和把握历史主动,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动力。

历史自信是一种精神资源,是一种文化资源,是一种智慧资源,是一种力量资源,是一种信念资源,是一种能量资源。

历史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把握历史主动,就是要以历史的眼光把握当下,以历史的眼光看待未来,以历史的眼光塑造未来。

要坚持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当下,把握历史的脉络,把握历史的趋势,把握历史的坐标,把握历史的规律,把握历史的发展趋势,把握历史的轨迹,把握历史的机遇,把握历史的任务,把握历史的使命,把握历史的方向,把握历史的精神,把握历史的灵魂,把握历史的意义,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把握历史的发展趋势,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把握历史的发展机遇,把握历史的发展任务,把握历史的发展动力,把握历史的发展路径,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把握历史的发展走向。

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历史自信是一种坚定的历史观念,它源于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以及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把握。

历史自信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它来源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动力。

历史自信意味着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意味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把握历史的主动。

新时代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让中国人民从一个时代跨越到另一个时代,从一种观念跨越到另一种观念。

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激发了中国人民更加坚定的历史自信,更加坚定的把握历史主动。

坚定历史自信,就是要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历史的主动。

坚定历史自信,就是要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握历史的主动,把握未来的主动。

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与国际影响

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与国际影响

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与国际影响一、引言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经历了历史的起伏和变迁。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辉煌和挫折后,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伟大复兴的时刻。

本文将探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以及其对国际的影响。

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战略布局。

这些战略布局在保持国家安全和稳定的同时,也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1.和平发展战略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的战略,坚持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冲突。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主张国家间平等、互利和互信。

这种战略布局使得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政府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鼓励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研发投入国之一,并在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这种战略布局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并促进了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3.区域合作战略中国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的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与亚洲、欧洲和非洲等国家的经济和人文交流。

这种战略布局为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并促进了地区的稳定与繁荣。

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际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对国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其中几个方面。

1.经济影响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市场的巨大规模和消费力使得世界各国纷纷寻求与中国的经贸合作。

中国的发展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经验和合作机会。

2.文化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了重新关注和传承。

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在国际上得到了提升,中国的语言、文学、艺术等文化产品走向世界。

这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增进了国际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

3.国际秩序影响中国提出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强调国际社会应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加强合作与沟通。

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1卷):答案详解

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1卷):答案详解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1卷(历史部分)答案详解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

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

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答案】D【详解】A.当时是春秋时期,到战国礼乐制度才真正崩溃;B.中国封建社会仍然延续了王位世袭制,故排除;C.材料主要反映了分封制受到挑战,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D.根据材料“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可知,周王的分封权力受到削弱,周王逐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故选D。

25.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

该作品体现了图4步辇图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答案】C【详解】依据图示,结合所学可知,《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画面上唐太宗端坐在由六名宫女抬着的步辇上,另有数名宫女或掌华盖,或持扇。

禄东赞身着吐蕃民族流行的联珠纹袍,拱手向唐太宗致敬,生动地刻画出藏族使臣的身份和恭敬、机敏的性格特征。

该画线条劲细流畅,色彩浓丽,人物神形兼备均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同时《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有利于研究唐朝的民族关系,因此具有史料价值。

由此可知,阎立本的《步辇图》体现了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故C项正确。

《步辇图》取材于唐贞观八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事件,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不能体现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也不能体现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故AB项错误。

高中思想政治总复习及答案4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高中思想政治总复习及答案4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考点规范练4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选择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A.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幸福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幸福生活需要和不均衡不协调的发展之间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均衡不协调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答案:A2.(2021·北京丰台区质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①我国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③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④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还没有实现,①不符合实际。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②③④正确。

3.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这两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和奋斗目标是()①从2020年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标准的小康社会②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③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④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下列关于怎样进行伟大斗争的说法,错误的是()A.要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外国思想B.要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C.要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D.要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答案:A解析: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反对一切外国思想”说法过于绝对,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进行伟大斗争,要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B项不符合题意;进行伟大斗争,要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C项不符合题意;进行伟大斗争,要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D项不符合题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PPT优质课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PPT优质课件
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 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03
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国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 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 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中国梦的特点:②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 华儿女的梦。
(2)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
①国家为个人追梦提供“四个机会” : 中国梦就是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 ,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 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②怎么办:个人应把“小我融入大我” 具体要求: 只要每个人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 之中,把小我融入大我,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 圆梦,就会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②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 伟大斗争是手段,激发前进动力;(提高斗争本领和精神) 伟大工程是保障,提供前进保证;(党的自身建设:先进性、主心骨) 伟大事业是路径,开辟前进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四个自信) 伟大梦想是目标,指引前进方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答案】A【解析】①②: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也是中华民族团 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①②正确。③: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 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人中华儿女的梦,③ 错误。④: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合作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④说法错误。故 本题选A。

中国梦不是镜中花、水中月,不是 空洞的口号,其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国 人民心中。

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机遇和挑战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机遇和挑战

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机遇和挑战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机遇和挑战

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机遇和挑战和平崛起、民族复兴,是当今中国发展与强大的战略选择。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30 年来,中国在探索中走上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这条复兴之路就是中国的崛起之路。

而民族复兴是一个历史进程,对于中国这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复兴尤为重要,也特别明显。

民族复兴需要全中国人民的参与,共同努力。

它是一个民族由盛而衰,再由衰落中重新崛起,走入现代文明、跻身现代化行列的历史进程。

复兴的实现方式是跨越式的前进,中国这样历史传统积淀非常深厚的文明古国,在封建时期与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形成了几百年落后的巨大差异,中国不能仅仅跟在发达国家的脚步走,而要开创一天新的路去填补差距,甚至超越。

中国共产党开创的民族复兴之路,正是这样一条不懈追赶时代的脚步,顺应潮流,锐意创新,实现跨越前进的道路。

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并不是很平坦的,有机遇也有挑战。

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着中华名族的复兴之路。

历史背景,国际环境,大国关系,民族精神,国民教育这五大因素在复兴之路上起着很大的作用。

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民族复兴,顾名思义,当然是相对于历史上的衰落和曲折而言。

中国近现代史是指 1840 年以来的中国的历史。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战、艰苦探索的历史。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完成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起始于 1840 年鸦片战争,西方殖民主义以最野蛮的方式将中国强行拖入近代。

中国从一个曾经在世界上长期领先的东方大国逐步沦为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面临亡国灭种的巨大危机迫使人民必须奋起自救。

即便是虚傲自尊的晚清朝廷,也曾“师夷制夷”,兴办过洋务、颁行过“新政”,更有不计其数的民变和起义,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辛亥革命更是其中尤为突出的一部分。

06 大国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06 大国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频考点六 大国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考点聚焦】
15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割裂的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 地连成了一个整体,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和了解,也展开了相互的竞争。在 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 了重大影响。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在当今世界格局日益多极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崛起是不会被任何外来因素所能遏制的。 崛起,就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这是中国人民的期望与要求。而中国仍然要坚持和 平崛起,这不仅是中国的实际国情所决定的,也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世界做出 的承诺。中国崛起的实质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的复兴。
目前制约中国崛起的因素有 1.美、日等西方国家的抑制(大肆宣扬“中 国威胁论”) 2.地缘因素,周边强国的存在。美、日、 俄、印等国的存在。 3.人口、能源(资源)问题。 4.台湾问题。 5.科学技术落后,人才缺乏。
中国和平崛起的世界影响? 一个和平崛起的中国必然会对世界未来的格局和走向产生较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 在总体上是有利于国际社会和人类发展和进步事业的。 ①中国的和平崛起会使世界局势更加稳定,使世界和平更有保障,因为当今的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 任的大国,在国际秩序的建设与变革中是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坚定力量。 ②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文明焕发青春,并与其他文明共存与交汇,必将有 助于世界文明的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和取长补短,必将促进世界文明和谐时代的早日到来。 ③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地发展已经而且必将继续给国际社会带来更多的机遇,更大的合作空 间,形成更多的利益共同体和利害共同体,从而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繁荣,有利于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 ④中国的和平崛起将为国际社会提供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即不是通过传统的军事扩张、争霸或称霸, 而是通过和平的方式,渐进的方式,在与经济全球化紧密相连的进程中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既向整个 国际社会实行全方位的开放,又坚持独立自主,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扩大内需,挖掘潜力,走有中国 特色的富民强国的现代化之路。这对国际社会将具有巨大的启迪意义。

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机遇和挑战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机遇和挑战

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机遇和挑战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机遇和挑战

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机遇和挑战和平崛起、民族复兴,是当今中国发展与强大的战略选择。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 年来,中国在探索中走上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这条复兴之路就是中国的崛起之路。

而民族复兴是一个历史进程,对于中国这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复兴尤为重要,也特别明显。

民族复兴需要全中国人民的参与,共同努力。

它是一个民族由盛而衰,再由衰落中重新崛起,走入现代文明、跻身现代化行列的历史进程。

复兴的实现方式是跨越式的前进,中国这样历史传统积淀非常深厚的文明古国,在封建时期与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形成了几百年落后的巨大差异,中国不能仅仅跟在发达国家的脚步走,而要开创一天新的路去填补差距,甚至超越。

中国共产党开创的民族复兴之路,正是这样一条不懈追赶时代的脚步,顺应潮流,锐意创新,实现跨越前进的道路。

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并不是很平坦的,有机遇也有挑战。

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着中华名族的复兴之路。

历史背景,国际环境,大国关系,民族精神,国民教育这五大因素在复兴之路上起着很大的作用。

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民族复兴,顾名思义,当然是相对于历史上的衰落和曲折而言。

中国近现代史是指1840 年以来的中国的历史。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战、艰苦探索的历史。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完成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起始于1840 年鸦片战争,西方殖民主义以最野蛮的方式将中国强行拖入近代。

中国从一个曾经在世界上长期领先的东方大国逐步沦为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面临亡国灭种的巨大危机迫使人民必须奋起自救。

即便是虚傲自尊的晚清朝廷,也曾“师夷制夷”,兴办过洋务、颁行过“新政”,更有不计其数的民变和起义,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辛亥革命更是其中尤为突出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
5
题组训练
*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重新获得“经济自由”的措施和“经济自由”的 含义,并简析农业改革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选择首批四个经济特区的原因,并说明设置经济特区的作用。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透”“经济特区被视为学习资本主义以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性的实验室”概括,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解析
7
题组训练
*
(1)措施:废除人民公社旧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含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 影响: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的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社会面貌;推动城 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2)原因:经济和地理的优势、降低试验风险。 作用: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市场转型。 (3)特点:从边缘到中心;自下而上;从外围向核心;农村推动城市;开放推动改革;先试点后推广。
2020
*
分类突破PPT
题型分类第二篇 非选择题
专题四 非选择题集训
*
复兴与发展:把握发
专题集训 (一)
展机遇,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
1 主题要点
2 题组训练
2
主题要点
*
中国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将为世界带来 和平与机遇,这是由中国坚定不移的和平承诺和中国未来的发展路径决定的。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新中国成立70年,特 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为“中国梦”的 实现积累了良好条件。国际国内环境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诸多发展机遇。 同时,在我们前进的路上也面临着许多挑战。我们要在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中, 向着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迈进。
4
题组训练
*பைடு நூலகம்
材料二 在推动中国市场转型的诸多“边缘革命”中,经济特区的开辟和发展在推进中 国向世界经济开放的过程中起到了尤为关键的作用。经济特区被视为学习资本主义以 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性的实验室。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政府都因担忧经济特区会被资本 主义蚕食而不安。选择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作为首批经济特区,实际上是个折中做 法。拥有相同的地理优势的城市并不止这四个,但它们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过于重要, 试验中的任何闪失都有可能会对社会主义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经过30年的改革,中 国的经济特区得到稳步成长,从中国经济的外围逐渐向核心渗透。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英]罗纳德·哈里·科斯、王宁著
——据长街《从“关键词”看改革开放40年》等整理 从材料中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关键词,确定一个主题,并就该主题展开阐述。(要求:明 确写出所选关键词和主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9
题组训练
*
首先,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两个关键词,确立包含两个关键词的主题;其次,依据主题从 所学的改革开放史实中搜寻相关知识,对主题进行论证;最后,论证表述成文并总结。阐述时 注意题目要求:明确写出所选关键词和主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
8
题组训练
*
2.(2019·安徽合肥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8年年底,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新 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以下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的部分关 键词:真理标准、小岗村、中美建交、伤痕文学、“一国两制”、三转一响、喇叭裤、 第一生产力、经济特区、计划生育、万元户、义务教育、希望工程、农民工、手机、 市场经济、呼啦圈、“南方谈话”、股市、依法治国、互联网、入世、神舟号、莫言、 高铁、“中国梦”、“一带一路”、共享经济。
解析
10
题组训练
*
答案示例 关键词:真理标准、南方谈话。 主题:思想解放助推改革开放。 阐述: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百废待举,百业待兴,党的指导思想仍然没有改变,出现了 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始了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 义思想路线。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改革开放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国 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我国的改革进入关键时期。1992年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除了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问题外,还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南方谈话”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 阶段。 总而言之,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思想 解放。
6
题组训练
*
第(1)问第①小问根据材料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业改革过程中极其重要,从长远角度看, 农民重新获得的经济自由对发展农村经济的意义要重大得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②小问结合所 学知识回答;第③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农村和城市两个角度分析。第(2)问第①小问根据材料二 “选择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作为首批经济特区,实际上是个折中做法。拥有相同的地理优势的城 市并不止这四个”“但它们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过于重要,试验中的任何闪失都有可能会对社会主义 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第②小问根据材料二“在推动中国市场转型的诸 多‘边缘革命’中,经济特区的开辟和发展在推进中国向世界经济开放的过程中起到了尤为关键的作 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根据材料一“真正的改革先锋不是国营企业,而是那些落后的、 被边缘化的群体”“中国政府于1979年着手改善农业环境,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改革是自下而上展 开的”和材料二“经过30年的改革,中国的经济特区得到稳步成长,从中国经济的外围逐渐向核心渗
3
题组训练
*
1.(2019·江苏扬州高三期末)有学者认为,在一系列“边缘革命”的带动下,中国经济 逐渐步入了现代市场经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真正的改革先锋不是国营企业,而是那些落后的、被边缘化的群体。在这些 “边缘革命”中,意义最为重大的变革是在中国经济最为薄弱的环节——农业中爆发的。 中国政府于1979年着手改善农业环境,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改革是自下而上展开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业改革过程中极其重要,从长远角度看,农民重新获得的 经济自由对发展农村经济的意义要重大得多。
答案
11
谢 谢观 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