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县概况

合集下载

青海民和调研报告

青海民和调研报告

青海民和调研报告根据对青海民和的调研报告,以下是我们的研究结果和分析:一、青海民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1. 青海民和的居住环境:多数青海民和居住在青海草原地区,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景观。

2. 青海民和的传统服饰:青海民和传统服饰以藏族服饰为主,包括袍、披肩、帽子等元素,展现了他们深厚的文化传统。

3. 青海民和的音乐艺术:青海民和的音乐艺术表现出独特的风格,以马头琴、手鼓等传统乐器为主要表演工具。

二、青海民和的经济状况与发展1. 青海民和的经济活动:青海民和主要从事畜牧业、渔业和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养殖鱼类和畜牧物是他们的重要收入来源。

2. 青海民和的经济发展:青海民和的经济发展相对较慢,面临资源有限、交通不便等问题,但有潜力发展旅游业,推动经济增长。

三、青海民和的社会关系与文化保护1. 青海民和的社会组织形式:青海民和以家族和部落为单位,维护着密切的社会关系和文化传承。

2. 青海民和的文化保护与传承:青海民和非常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通过传统节日、歌舞表演等形式进行文化保护与传承。

四、青海民和的教育与就业情况1. 青海民和的教育资源:青海民和的教育资源相对落后,面临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匮乏等问题,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2. 青海民和的就业情况:青海民和的就业率较低,主要集中在农牧业和旅游业方面,需要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

五、青海民和的社会福利与健康状况1. 青海民和的社会福利:青海民和的社会福利体系相对薄弱,需要加强社会保障政策,提升民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2. 青海民和的健康状况:由于生活环境相对艰苦,青海民和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挑战,需要增加医疗资源和健康教育。

总结:青海民和作为青海地区的重要民族之一,保持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和鲜明的文化传统。

但在经济、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仍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以推动青海民和的全面发展和繁荣。

《民和县土族语言使用现状研究》范文

《民和县土族语言使用现状研究》范文

《民和县土族语言使用现状研究》篇一一、引言民和县位于中国青海省东部,是土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土族语言作为该地区的独特文化符号,承载着土族人民的历史、文化和情感。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的推进,土族语言的传承和使用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民和县土族语言使用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传承措施。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土族语言作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在民和县,土族语言不仅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更是传承土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然而,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推进,汉语等主流语言的普及,土族语言的传承和使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对民和县土族语言使用现状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土族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为保护和传承土族语言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访谈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研究。

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土族语言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

其次,深入民和县进行实地调查,观察土族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

最后,与当地土族居民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对土族语言的态度、使用情况和传承意愿。

四、民和县土族语言使用现状1. 语言使用人群:在民和县,土族语言的使用者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

年轻人由于受教育和就业等原因,更多地使用汉语等主流语言。

2. 语言使用场合:土族语言主要在家庭、社区和宗教场合中使用。

在公共场合和正式场合,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汉语等主流语言。

3. 语言传承情况:由于缺乏有效的传承措施和语言教育,土族语言的传承面临着断层的危险。

许多年轻人对土族语言知之甚少,甚至不会说土族语。

五、影响因素分析1. 社会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人们越来越依赖汉语等主流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

这使得土族语言的实际使用受到限制。

2. 教育政策:教育政策对语言的传承和使用具有重要影响。

在民和县,由于缺乏土族语教育资源和政策支持,土族语言的传承受到阻碍。

民和县行政区划

民和县行政区划

2009年民和县行政区划行政区划网最近更新:2010-11-11 16:46:33 文字大小:大中小行政区划代码及城乡划分代码632122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632122100 川口镇632122100001 121 西大街社区632122100002 121 南大街社区632122100003 121 史纳社区632122100004 121 北大街社区632122100005 121 东大街社区632122100006 121 民镁社区632122100007 121 川垣社区632122100200 122 红卫村632122100201 122 享堂村632122100202 122 史纳村632122100203 220 米拉湾村632122100204 122 山城村632122100205 220 果园村632122100206 122 吉家堡村632122100207 122 南庄子村632122100208 122 川口村632122100209 220 南山村632122100210 122 东垣村632122100211 220 驮岭村632122100212 220 边墙村632122101 古鄯镇632122101001 123 古鄯镇社区632122101200 121 古鄯村632122101201 220 三姓庄村632122101202 220 范家河村632122101203 220 桦林滩村632122101204 220 郭家山村632122101205 220 山庄村632122101206 220 尖岭村632122101207 220 三岔村632122101208 220 联合村632122101209 220 菜子湾村632122101210 220 夏家河村632122101211 220 小岭村632122101212 220 七里村632122101213 220 徐家庄村632122101214 220 岘子村632122101215 220 马营庄村632122101216 220 牙合村632122101217 220 刘家湾村632122101218 220 来家山村632122101219 220 邓家山村632122101220 220 桦林嘴村632122101221 220 后山村632122101222 220 李家山村632122101223 220 柴沟村632122102 马营镇632122102001 123 马营镇社区632122102200 121 马营村632122102201 220 马家村632122102202 220 鲍家山村632122102203 220 沙塄沟村632122102204 220 三联村632122102205 220 安家村632122102206 220 菜园村632122102207 220 罗家沟村632122102208 220 双泉堡村632122102209 220 朱家山村632122102210 220 阳山村632122102211 220 王家村632122102212 220 洒大庄村632122102213 122 大滩村632122102214 220 和平村632122103 官亭镇632122103001 123 官厅镇社区632122103200 121 官中村632122103201 220 光辉村632122103202 220 梧石村632122103203 220 先锋村632122103204 220 前进村632122103205 220 河沿村632122103206 220 赵木川村632122103207 220 寨子村632122103208 220 鲍家村632122103209 220 喇家村632122103210 122 官西村632122103211 122 官东村632122103212 220 别落村632122104 巴州镇632122104001 123 巴州镇社区632122104200 122 巴州一村632122104201 220 洒力池村632122104202 220 下马家村632122104203 220 上马家村632122104204 220 祁家村632122104205 220 万泉堡村632122104206 121 巴州二村632122104207 220 羊羔滩村632122104208 220 巴州垣村632122104209 220 凉尔湾村632122104210 220 麻家湾村632122104211 220 老官坪村632122104212 220 黄池村632122104213 220 胡家村632122104214 220 大焦土村632122104215 220 杨家湾村632122104216 220 下宣村632122104217 220 阳山村632122104218 220 上宣村632122105 满坪镇632122105001 123 满坪镇社区632122105200 121 满坪村632122105201 220 集场村632122105202 220 清泉村632122105203 220 大庄村632122105204 220 山庄村632122105205 220 河口村632122105206 220 陈家村632122105207 220 朵儿卜村632122105208 220 阳龙坪村632122105209 220 沙拉坡村632122105210 220 东湾村632122105211 220 大滩村632122105212 220 浪塘村632122105213 220 新建村632122105214 220 傲沟村632122106 李二堡镇632122106001 123 李二堡镇社区632122106200 121 李家村632122106201 220 焦土村632122106202 220 前庞村632122106203 220 祁家村632122106204 220 康各岱村632122106205 220 范家村632122106206 220 乐园村632122106207 220 马莲滩村632122106208 220 牙尔山村632122106209 220 张家湾村632122106210 220 塘尔垣村632122106211 220 寺尔庄村632122106212 220 河西沟村632122106213 220 上藏村632122106214 220 下藏村632122106215 220 窑洞村632122106216 220 松山村632122106217 220 邦岭村632122106218 220 开阳村632122106219 220 上岭村632122106220 220 公家庄村632122106221 220 石庄村632122106222 220 山庄村632122107 峡门镇632122107001 123 硖门镇社区632122107200 121 孙家庄村632122107201 220 直沟村632122107202 220 深巴村632122107203 220 甘池村632122107204 220 硖门村632122107205 220 阳坡村632122107206 220 腰路村632122107207 220 康阳村632122107208 220 巴子沟村632122107209 220 李家庄村632122107210 220 石家庄村632122107211 220 甲子山村632122107212 220 赵家山村632122107213 220 抓咱村632122107214 220 若木池村632122107215 220 铁家庄村632122200 马场垣乡632122200200 210 香水村632122200201 220 团结村632122200202 220 金星村632122200203 220 翠泉村632122200204 220 下川口村632122200205 220 马聚垣村632122200206 220 磨湾子村632122201 北山乡632122201200 210 先锋村632122201201 220 庄子沟村632122201202 220 罗家湾村632122201203 220 德兴村632122201204 220 牙合村632122201205 220 永进村632122201206 220 宽都兰村632122202 松树乡632122202200 210 崖湾村632122202201 220 路家堡村632122202202 220 加仁村632122202203 220 百姓村632122202204 220 松树村632122202205 220 店子村632122202206 220 湖拉海村632122202207 220 牙合村632122203 西沟乡632122203200 210 官地村632122203201 220 南垣村632122203202 220 马家河村632122203203 220 三方村632122203204 220 要先村632122203205 220 凉坪村632122203206 220 大滩村632122203207 220 西巷村632122203208 220 樊家滩村632122203209 220 复兴村632122203210 220 才丰沟村632122203211 220 瓦窑村632122203212 220 塔先村632122203213 220 山庄村632122203214 220 红崖子村632122203215 220 南方庄村632122203216 220 麻地沟村632122203217 220 张家庄村632122204 总堡乡632122204200 210 三垣村632122204201 220 三家村632122204202 220 垣坡村632122204203 220 高家村632122204204 220 中垣村632122204205 220 总垣村632122204206 220 深巴村632122204207 220 总堡村632122204208 220 台尔哇村632122204209 220 占沟村632122204210 220 哈家村632122205 隆治乡632122205200 210 桥头村632122205201 220 顶顶山村632122205202 220 永平村632122205203 220 秦家岭村632122205204 220 张家村632122205205 220 铁家村632122205206 220 白武家村632122205207 220 前山村632122205208 220 李家村632122205209 220 后山村632122206 大庄乡632122206200 210 大庄村632122206201 220 孟家村632122206202 220 委家台村632122206203 220 哈家圈村632122206204 220 高兴湾村632122206205 220 崔家湾村632122206206 220 塔卧村632122206207 220 台集村632122206208 220 三家湾村632122206209 220 马家川村632122206210 220 韩家岭村632122206211 220 东山村632122206212 220 塘卡村632122206213 220 李家岭村632122206214 220 丁家嘴村632122207 转导乡632122207200 210 酒坊村632122207201 220 转导村632122207202 220 忠孝村632122207203 220 前坪村632122207204 220 落龙沟村632122207205 220 河纳沟村632122207206 220 后沟村632122207207 220 红花村632122207208 220 王家庄村632122207209 220 后坪村632122207210 220 接官岭村632122207211 220 苏家湾村632122207212 220 王家山村632122207213 220 大湾村632122207214 220 中湾村632122207215 220 三湾村632122207216 220 红合岘村632122208 前河乡632122208200 210 台其村632122208201 220 张家寺村632122208202 220 前河村632122208203 220 田家村632122208204 220 芒拉村632122208205 220 甘家川村632122208206 220 丰一村632122208207 220 丰二村632122208208 220 木家寺村632122208209 220 卧田村632122208210 220 上湾村632122208211 220 下湾村632122209 甘沟乡632122209200 210 李家村632122209201 220 东山村632122209202 220 静宁村632122209203 220 前进村632122209204 220 民族村632122209205 220 盖子滩村632122209206 220 团结村632122209207 220 咱干村632122209208 220 解放村632122209209 220 互助村632122209210 220 峡门村632122209211 220 韩家嘴村632122209212 220 光明村632122210 中川乡632122210200 210 清一村632122210201 220 虎狼城村632122210202 220 河东村632122210203 220 河西村632122210204 220 红崖村632122210205 220 向阳村632122210206 220 农场村632122210207 220 光明村632122210208 220 前进村632122210209 220 清二村632122210210 220 朱家岭村632122210211 220 草滩村632122210212 220 金田村632122210213 220 美一村632122210214 220 美二村632122210215 220 峡口村632122210216 220 团结村632122210217 220 民主村632122210218 220 八大山村632122210219 220 盘格村632122210220 220 魏家山村632122211 杏儿乡632122211200 220 哦哇村632122211201 220 日扎村632122211202 220 协拉村632122211203 210 卡洒哇村632122211204 220 大庄村632122211205 220 胜利村632122211206 220 乱石头村632122212 核桃庄乡632122212200 210 核桃庄村632122212201 220 陶家村632122212202 220 钟家村632122212203 220 里长村632122212204 220 高崖村632122212205 220 排子山村632122212206 220 安家村632122212207 220 堡子村632122212208 220 五方村632122212209 220 大庄村632122212210 220 牙合村632122212211 220 大库土村632122213 新民乡632122213200 210 千户湾村632122213201 220 下川村632122213202 220 候家山村632122213203 220 下山村632122213204 220 毛拉山村632122213205 220 公巴台村632122213206 220 若多村632122213207 220 三岔村632122213208 220 龙卧村632122213209 220 雪沟村632122213210 220 古岱村632122213211 220 东湾村632122213212 220 苏家庄村632122213213 220 松树沟村632122213214 220 马场村632122213215 220 斗斗坡村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概况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陲,全县总面积1890.82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居住着汉、回、土、藏等14个民族,总人口38.7万人,年平均温度8.1℃,气候适宜种植各类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是青海重要的粮食蔬菜、瓜果种植基地,有青海“小江南”之美称。

青海省民和县羊产业发展概况

青海省民和县羊产业发展概况

2017 年第 10 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29财经◎农业经济青海省民和县羊产业发展概况李 景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属于海东市下辖县,位于青海省东部边缘,东北与甘肃省永登县,兰州市红古区相连,东与甘肃省永靖县接壤,南隔黄河与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相望,西北及北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乐都区毗邻,面积1890.82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人,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民族,另有回族,土族,藏族等多种少数民族居住的民族自治县。

 1 发展现状民和县境内光热条件光照充足,为农作物和饲草生长、肉羊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饲草又是发展内羊养殖的先决条件,草多才能多养羊。

全县共有草场面积l1万hm 2,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9.12万hm 2,2010年全县种植双垄玉米2.13万hm 2、优质饲草复种0.08万hm 2,可见,草业发展潜力很大,能为畜牧业提供大量的饲草料。

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可为养殖 业发展提供充足的饲草来源。

充足的饲草料基地,适宜的饲养气候,加上广大农民又有养羊的习惯,而且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肉类市场需求很大,肉羊销售市场空前看好。

“十二五”期间,民和县把大力发展畜牧业作为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立草为业,以草兴牧,加强引导扶持,全力搞好服务,推广良种技术,强化动物防疫,全县畜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已成为继种植业之后县域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和拉动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

2014年底 ,全县羊存栏34.09万只,畜牧业实现产值5.96亿元,同比增长 9.8%,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1.13%。

1.1 饲草饲料资源丰富随着退耕还林 (草)、双膜玉米种植的实施,我县草产业迅速兴起,优质饲草基地初具规模,全县人工种草保 留面积达到1.48万hm 2,同时由于国家免征农业税和扶持粮食生产政策的落实 ,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产 量持续增长,加之每年约有50万吨农作物秸秆可供养畜利用 ,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丰富的饲草饲料。

民和县概况

民和县概况

民和县概况民和县概况一、自然地理民和县全称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边缘,是海东地区辖县。

东北与甘肃省永登县、兰州市红古区相连;东与甘肃省永靖县接壤;南隔黄河与甘肃省积石山县相对;西、西北及北与本省循化县、化隆县、乐都县毗邻。

地理坐标东经102?26′~103?04′,北纬35?45′~36?26′。

县境南北长约69公里,东西宽约32公里。

面积1780平方公里。

海拔最高4220米,最低1650米,平均海拔高度2100~2500米。

为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

祁连山系的达坂山和拉脊山余脉,构成县境地架。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南部多为高山。

境内沟壑纵横,山峦重迭,地形复杂。

湟水、黄河自西向东,流经县境北部和南部,形成湟水、黄河两大谷地。

大通河自北向南流经县境东北部。

地貌以山地沟谷地为主,地貌特征大致可概括为“八条大沟九道山,两大谷地三大垣”。

民和地处北温带,属高原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均温度9?,年降水量292.2毫米左右,无霜期198天。

二、社会经济民和县位于省境东陲,东部和南部与甘肃省毗连,故有“青海门户”之称。

县政府驻川口镇,距海东地区行署驻地85公里。

人口35.1万,以汉族为主,回族占总人口的46,,土族占12,。

民和县农业以小麦、豌豆、油菜种植为主,是全省瓜果蔬菜主要产地之一,副食品以生猪、牛、羊肉、禽蛋为多。

主要矿藏有石膏、白云岩。

工业以建材、冶炼、采矿、粮油食品加工业为主体。

兰(州)青(海)铁路、甘(肃)青(海)公路穿境。

各乡(镇)均通车通邮。

有中学35所,其中民族中学8所、师范学校1所、职业学校1所。

有县乡卫生机构34个。

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还有七里寺药水泉、东沟瀑布、三川杏雨、允吾梨花、娘娘天池、黄河古渡、野花宝山等自然景观。

其中七里药泉是闻名遐迩的疗养与旅游胜地。

1992年被命名为全省双拥模范县。

三、行政区划民和县位于青海省最东端,隶属于海东地区。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定稿)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定稿)

民和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定稿)目录摘要 (3)Abstract (3)1 县域概况 (4)1.1 自然条件 (4)1.2 社会经济条件 (5)2土地利用现状 (6)2 .1 数据来源 (6)2 .2 土地利用结构 (6)2.2.1 农用地 (6)2.2.2 建设用地 (6)2.2.3 未利用地 (6)2.3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7)2.3.1 农用地布局 (7)2.3.2 建设用地布局 (7)2.3.3 未利用地布局 (8)2.4 土地利用特点 (9)3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9)3.1 优质耕地少,人均耕地逐年减少,耕地后备资源少 (9)3.2 水土流失未得到遏制,生态环境相对脆弱 (9)3.3 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大,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9)3.4 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低 (9)4 土地利用潜力 (11)4.1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 (11)4.2 土地整理复垦潜力 (11)4.3 未利用地开发潜力 (11)5 土地利用管理和调控 (12)5.1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应得到有效的保护 (12)5.2 经济稳步发展,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水平应逐步提高。

(12)5.3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加大,保证耕地的占补平衡。

(12)5.4 土地生态环境建设逐步改善,国土综合整治稳步推进。

. 12 6 结语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民和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摘要:民和县土地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和影响,全县土地利用结构特殊,空间布局差异明显。

土地利用结构中,农用地所占比例高,且以耕地、林地和牧草地为主,而耕地以旱地为主,农业生产对天气的依赖性较大;建设用地比例小且以城乡建设为主。

全县土地开发潜力较大,全县建设用地潜力面积可达1015公顷;土地复垦增加耕地潜力为3382.56公顷;利用地开发潜力面积可达477.74公顷。

民和县土地利用还存在优质农用地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用地集约化利用程度较低等问题。

民和县家庭牧场发展调研报告

民和县家庭牧场发展调研报告

民和县家庭牧场发展调研报告家庭牧场建设是为落实全省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牛羊饲养牧减农补的总体要求,按照“种养结合、适度规模、规范养殖、生态平衡”的原则,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组织单位,以适度规模的畜牧养殖业为劳动对象,以商品化生产为主要目的,实行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科学管理的企业化经济实体。

民和县作为青海省农业大县,发展家庭牧场在促进民和县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笔者对民和县家庭牧场发展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1 发展家庭牧场的背景民和县位于青海省最东部,素有“青海东部门户”之称。

全县总面积1890.82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312个行政村,现有人口42.8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06万人,占总人口的74.77%。

现有耕地面积4.23万hm2,人均耕地0.098hm2,是农业大县。

为培育和发展好这一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同时将潜在的畜牧业养殖大户培育成家庭牧场,打造以标准化规模养殖和家庭牧场并重发展的农区现代畜牧业新模式。

近年来,为打造农区“畜牧强县”,民和县以实施“农畜联动、草畜结合”工程为重点,按照“特色、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和“扩羊、增牛、稳猪、发展蛋禽和獭兔”的工作思路,加大资金投入,创新经营机制,狠抓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全县畜牧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2013年海东市在民和县进行试点,当年建成家庭牧场199户,深受养殖户欢迎;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将家庭牧场建设作为县政府为民办的实事之一,建成家庭牧场3000户,经过三年发展,民和县的家庭牧场户达到3199户。

根据《民和县农牧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确立了“种养结合、草畜联动”的产业脱贫思路,重点以养殖业为主,抓住关键环节;2016年全县在125个贫困村建成家庭牧场3893户;2019年实现以家庭牧场为突破口带动贫困户全面脱贫的目标。

青海民和旅游景点

青海民和旅游景点

青海民和旅游景点青海省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它拥有着广袤的草原、壮美的雪山、清澈的湖泊和浓郁的民族文化。

青海的民和县,作为青海省东北部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也有着自己的魅力和特色。

民和县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东部,是一个具有明显藏族风情和原生态自然风光的区域。

它有壮美的山脉、清澈的河流、浩瀚的草原和奇特的地质地貌,这些使得民和县以其神秘与美丽而著称于世。

首选的旅游景点当属昆仑山。

昆仑山群峰高耸、气势雄伟、积雪不化,它是青海省最著名的山脉之一。

昆仑山还是藏传佛教的圣地之一,在此喇嘛寺庙和神秘的修道者们遍布山上。

另一个著名景点是民和县的太阳沟。

太阳沟是位于民和县境内的一个山坳,以景色秀美著称。

这里群山环绕、树木繁茂、溪流潺潺,是一个旅游度假的绝佳去处。

游客在太阳沟可以尽情体验大自然的美好,参观这里的原生态景观、或者在这里骑马旅游和露营都是游客们的不二选择。

此外,游客们还可以前往米亚罗景区、苏卡硕山、柴旦会盟碑等著名景点。

米亚罗风景区是一个以苍山白雪、高山草原和奇异的地热景观著称的旅游区,苏卡硕山则因其感人的爱情神话而广受游客喜爱。

而柴旦会盟碑是记录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纪念碑,也是民和县的重要历史遗迹之一。

除了美丽的自然景点,民和县还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如藏族的弦子舞、唐卡画和服装,以及土族的色彩鲜艳的白马节、舞龙舞狮等民俗习惯和传统文化。

在游览民和县的同时,游客可以进一步了解这里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感受青海省多元化的文化风貌。

综上所述,民和县是一个独具魅力的旅游胜地,它以其迷人的自然美景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而著称。

如果你还没到过这里,不妨来民和县旅游一次,无论是欣赏自然美景,还是感受趣味横生的民族文化,一定能给你留下美好的回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和县概况一、自然地理民和县全称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边缘,是海东地区辖县。

东北与甘肃省永登县、兰州市红古区相连;东与甘肃省永靖县接壤;南隔黄河与甘肃省积石山县相对;西、西北及北与本省循化县、化隆县、乐都县毗邻。

地理坐标东经102?26′~103?04′,北纬35?45′~36?26′。

县境南北长约69公里,东西宽约32公里。

面积1780平方公里。

海拔最高4220米,最低1650米,平均海拔高度2100~2500米。

为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

祁连山系的达坂山和拉脊山余脉,构成县境地架。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南部多为高山。

境内沟壑纵横,山峦重迭,地形复杂。

湟水、黄河自西向东,流经县境北部和南部,形成湟水、黄河两大谷地。

大通河自北向南流经县境东北部。

地貌以山地沟谷地为主,地貌特征大致可概括为“八条大沟九道山,两大谷地三大垣”。

民和地处北温带,属高原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均温度9?,年降水量292.2毫米左右,无霜期198天。

二、社会经济民和县位于省境东陲,东部和南部与甘肃省毗连,故有“青海门户”之称。

县政府驻川口镇,距海东地区行署驻地85公里。

人口35.1万,以汉族为主,回族占总人口的46,,土族占12,。

民和县农业以小麦、豌豆、油菜种植为主,是全省瓜果蔬菜主要产地之一,副食品以生猪、牛、羊肉、禽蛋为多。

主要矿藏有石膏、白云岩。

工业以建材、冶炼、采矿、粮油食品加工业为主体。

兰(州)青(海)铁路、甘(肃)青(海)公路穿境。

各乡(镇)均通车通邮。

有中学35所,其中民族中学8所、师范学校1所、职业学校1所。

有县乡卫生机构34个。

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还有七里寺药水泉、东沟瀑布、三川杏雨、允吾梨花、娘娘天池、黄河古渡、野花宝山等自然景观。

其中七里药泉是闻名遐迩的疗养与旅游胜地。

1992年被命名为全省双拥模范县。

三、行政区划民和县位于青海省最东端,隶属于海东地区。

全县设22个乡镇,其中有8个镇(川口、古鄯、马营、官亭、峡门、李二堡、满坪、巴州)、14个乡(马场垣、北山、核桃庄、隆治、总堡、大庄、转导、甘沟、新民、松树、西沟、前河、中川、杏儿),辖318个行政村,1849个农业合作社。

四、历史概况民和历史悠久。

早在6000多年前,先民们已在此繁衍生息。

秦汉以前为羌人居地,西汉时纳入中央政权版籍。

汉武帝和汉昭帝时期,在包括今民和地区在内的湟水流域设郡建县,金城郡治(允吾),就设在今民和境内的下川口一带,自此,民和成为青藏高原与内地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通道。

汉宣帝时,赵充国屯田河湟,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开始传入民和。

魏晋时期,在今中川、官亭一带设白土县。

北魏在今古鄯北古城设金城县,后改为龙支县。

宋为河湟吐蕃角厮啰地方政权辖地,后隶于西夏近百年之久。

元隶于西宁州,明属西宁卫,清辖于碾伯所。

民国19年(1930年),建立民和县。

1949年9月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民和县,并于当月成立了民和县人民政府。

1978年民和划属海东地区。

198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五、名胜古迹允吾古城遗址位于县城以东马场垣乡下川口村西北,靠近湟水高出水面40多米的台地上。

该古城遗址为汉金城郡治允吾县古城遗址,现残存的东、西墙南半部和整个南城墙遗迹尚清晰可辨。

古鄯古城遗址在县境中部古鄯镇,东汉和帝时所筑,龙耆城遗址已不存,现存城垣为明代维修。

廉川城堡遗址在川口镇西北史纳村,为后梁河西鲜卑大都统秃发乌孤所筑。

现存城墙及城堡墩台,城堡背靠阿拉古山,面临湟水,右控老鸦峡,左挟享堂峡口及浩门河,凭险据要。

白土城遗址在县境南部中川乡清泉一村,俗称黑城或丹阳城。

该城居中川台地最高处,背山面河,东西南北来往之冲,形势开阔险要。

传说杨家将当年据此,夤夜筑城,故名黑城。

又因城北依凤凰山,凤凰山为红土山,居中川北,两翼向东西延展,呈丹凤朝阳之势,故此城又名丹阳城。

喇家遗址在官亭镇南部喇家村黄河北岸,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大型村落遗址,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反映了4000年前喇家村落的生活水平和较高的社会等级,揭示出前所未有的史前灾难遗迹,被列为2000年中国十大文物考古发现之一,其中发掘的“黄河磬王”为目前中国考古发现最大的磬。

七里寺药水泉位于县境中部古鄯镇西南七里寺峡口,流量50吨/日,经国家矿泉水权威机构鉴定,该水为含锶、偏硅酸及碳酸的复合型饮用天然矿泉水,内含4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对肠胃、心血管、皮肤等多种疾病疗效显著。

该泉水历史悠久,老百姓敬为神水,慕名前来饮用者络绎不绝。

药水泉周围峰峦叠嶂、树木葱笼、奇势突兀、空气清新,身临其境,使人心旷神怡,实为避暑度假旅游疗养之胜地。

每年农历“六月六”,是七里寺传统的“花儿”盛会。

盛会之时,游人如潮,各族歌手踏歌而来,“花儿”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娘娘天池位于柴沟乡李家山顶,海拨2500米。

天池长400余米,宽50米左右,呈椭圆形。

池水清澈碧蓝,深不可测。

池北高处有娘娘庙,建于明末,后遭乱被焚。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重建。

此处青草茵茵,山清水秀。

游人至此,别有情趣。

东沟飞瀑位于县城西南40公里,小积山北坡峡谷处。

峡中林木茂密,悬崖屹立,十分壮观。

谷口右壁“马头崖”扬首伸颈,势若腾飞;左峰“鹦鹉嘴”拨地而起,云雾缭绕。

瀑布高达84米,声似雷霆,壮若崩雪。

每当盛夏,游人纷至。

允吾梨花县城以东马场垣乡下川口地区,为汉金城郡治允吾县所在地。

此处土地肥美,气候温暖,盛产瓜、杏、桃、梨、苹果。

“允吾梨花”为民和一景。

每年谷雨前后,满川梨花、果花、桃花盛开,花树丛叠,如云锦铺天盖地,艳阳映照之下,洁白如云,红艳似锦,是游人赏景休闲之佳处。

每年谷雨时节,在此举行“桃花会”,将赏花观景活动推向高潮。

黄河古渡位于县境南部官亭镇,古称“临津关”,是连接甘、青两省的要津之一。

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隋炀帝杨广曾从这一带进入青海。

过去要到对岸需靠皮筏划渡,解放后,靠一条长约15米、宽约10米的大船摆渡,可载百人及卡车,现已建成钢筋混凝土大桥一座。

古渡口遗址仍在。

野花山又名野狐山,位于县境西南西沟乡,这是一座宝山,不仅有秀丽的自然风光,而且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约有十万亩的原始森林,山中生长有百余种乔木、灌木,有党参、天麻、当归等多种名贵中草药,有梅花鹿、野羊、狐狸等十多种野生动物,有马鸡、石鸡、血雀、百灵等多种珍贵飞禽。

山中有喇嘛寺—宏善寺,寺内现存有清康熙皇帝御笔“慈云殿”匾额。

此外,野花山有天井峡、照壁峰、一线天等自然景观。

六、历史人物朵尔只失结生年不祥,卒于1392年,蒙古人,为元朝甘肃行省右丞,明洪武四年(1371年)归顺明朝,世居今民和县三川朱家堡。

朵尔只失结因招抚各族和征战有功,明朝先后授予指挥佥事、宣武将军、宣威将军、甘州前卫指挥使等职。

共立大功13次,以骁勇为明廷所倚重。

李英字士杰,生于1382年,卒于1442年,土官李南哥之子,世居川口。

永乐六年(1408年)袭职。

先后擢升为陕西都指挥佥事、荣禄大夫、柱国、会宁伯,食禄1100石,被赐予“金书铁券”。

子孙袭职。

冶祥明成化八年(1472年)袭所镇抚职,是年更姓“也”为“冶”,为第五代冶土司。

冶氏世居今民和县米拉沟冶家堡。

冶祥1490年升为百户职,1500年升为副千户。

1511年因征战有功,擢升千户。

后因功升授西宁卫指挥佥事。

李玑字贞德,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考中进士,为青海第一得此功名者。

初授中书舍人,三年后任尚宝司丞,为皇帝近侍。

弘治初年,其辞官返里。

适逢巴州、川口一带大旱,他不辞辛劳,徒步勘查水源,并率领家众挖掘渠道。

逾两月完工的长15公里的渠道名为札都渠,为民和水利史上第一条大灌渠,该渠部分灌渠至今依然使用,人民受惠已有500多年。

祁秉忠生年不祥,卒于1622年,是朵尔只失结之后人,为第十代祁土司。

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袭西宁指挥同知。

1505年因功升甘州红水游击,旋任西宁镇海游击,再转为甘肃参将。

1616年,改授永昌参将。

万历末年迁任凉州副总兵,继擢为甘肃总兵官,并以功加太子少保。

天启二年(1622年),与清作战失利,战死沙场,明廷为彰其功,追赠为少保、左都督。

马登云生于1906年,卒于1944年,少时聪慧好学,学业有成。

后投笔从戎,先后受训于庐山军官训练团,陆军步校校官班。

抗日战争爆发后,升任第七十九军九十八师二九三团上校团长。

1938年至1943年,受命多次与日作战,指挥有方、作战英勇。

在长沙中日第三次大决战中中弹受伤,仍坐于担架上指挥战斗,获得胜利,受到军政部传令嘉奖,军部记大功一次。

次年8月,马率部驰援友军,不幸于湖南白河渡壮烈殉国,时年38岁。

他是为抗日战争献身的唯一一名民和籍校级军官。

, 民和县位于青海省东部,与甘肃省红古区相连,县城所在地川口镇川垣新区。

全县总面积1890平方公里,辖8个镇,14个乡,318个行政村,1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居住着汉、回、土、藏等14个民族,总人口387041人,其中少数民族214772人,占总人口的55.49%。

少数民族中回族156546人,土族43585人,藏族13752人,分别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2.89%,20.29%和6.4%。

现有耕地470074亩,其中水浇地119669亩,浅山地253805亩,脑山地96600亩。

年降水量350毫米左右,属干旱气候地区。

森林覆盖率19.5%。

海拔1600米至4200米。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青稞、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和葱、韭、大头菜,辣椒、苹果等蔬菜水果。

现以探明的矿藏主要有金、镁、铜、煤、石油、石膏、石灰石、矿泉水等,县内交通四通八达,甘青铁路、兰宁高速公路、109国道穿境而过。

川官、川杨、川马柏油路辐射8镇15乡,乡(镇)村村通公路。

截止年底,全县通车总里程达2048.6公里。

其中二级油路15公里,三级油路146公里,四级油路467.6公里,四级砂路1421公里,23个乡镇都通了油路。

318个行政村全部通了等级公路,其中12个乡镇61个行政村已实施乡村级道路硬化公路1421公里。

县内民和大桥、湟水河桥,与县外联结的官亭、享堂、团结、下川口大桥,乡村道路中型桥梁15座。

民和历史悠久。

早在6000多年前,先民们已在此繁衍生息。

秦汉以前为羌人居地,西汉时纳入中央政权版籍。

汉武帝和汉昭帝时期,在包括今民和地区在内的湟水流域设郡建县,金域都治(允吾〉,就设在今民和境内的下川口一带,自此,民和成为青藏高原与内地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通道。

汉宣帝时,赵充国屯田河澡,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开始传入民和。

魏晋时期,在今中川、官亭一带设自土县。

北魏在今古部北古城设金城县,后改为龙支县。

宋为河湟吐蕃角厮移地方政权辖地,后隶于西夏近百年之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