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便秘》PPT课件
合集下载
婴幼儿功能性便秘特点PPT培训课件

肛门直肠测压 肛管直肠测压显示肛管直肠的静息压、最大收
缩压及反射检测,反映肛管直肠的控制能力, 有助于判断肛门直肠功能
诊断
-----鉴别诊断
婴幼儿FC需注意与婴儿排便困难、功能性粪便储 留等相鉴别
与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便秘鉴别
神经源性病变:如先天性巨结肠、神经源性发育不 良、脑脊膜膨出症以及脑瘫
混合型 MIX
Mix
临床表现
2. 排便相关症状 除排便困难外,便秘患儿常见腹痛,33%的便秘 儿童存在非特异性腹痛。 因肛裂导致出血和排便疼痛。 9%~13%有便秘症状儿童存在泌尿系统症状, 如尿失禁
临床表现
3、便秘对儿童的生理健康影响 便秘儿童尤其婴幼儿可伴有营养吸收障碍,
并由此可导致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以及 贫血等疾病表现
与矿物质摄入,但以上DF摄入量足以维持正常排 便和预防慢性疾病。 国内目前尚无儿童DF摄入量的推荐标准,目前 常按0.5g/kg/d摄入量执行。
DF摄入过多的副作用:
增加肠道蠕动和产气量,引起腹部不适感 抑制胰酶活性,影响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物质
消化、吸收。
FC的治疗
-----治疗措施
基础治疗 药物治疗 生物反馈 物理治疗
粪便最大直径曾堵塞过厕所
是否发生此种情况决定于所使用的便器 婴幼儿多选择便盆,不会出现堵塞厕所场景。在
尚未普及现代化厕所的家庭目前尚难确定此项
诊断
-----诊断流程
明确是否便秘 除外有无器质性疾病所致便秘 必要时行辅助检查以了解FC分型 儿童便秘常用检查方法:结肠传输试验, 肛
(1)每周排便≤2次 (2)在自己能控制排便后
每周至少有一次失禁发作 (3)有大便潴留病史 (4)有排便疼痛和费力史 (5)直肠内存在大量粪块 (6)粪便最大直径曾堵塞过厕所
儿童功能性便秘的诊治PPT课件

50~100 ml/d
~4岁12 ml/(kg∙d) 100~150 ml/d
~7岁10 ml/(kg∙d)
150~200ml/d
~13岁8 ml/(kg∙d) 200~300 ml/d
>13岁5 ml/(kg∙d) 300~500 ml/d
12
良好的排便习惯
便器应有适宜的高度,使双膝水平高于 臀部, 双足应着地以便用力。借助胃结肠反射 的“餐后早期反应”及“餐后晚期反应”安 排儿童排便时间。一般在餐后30~60 min,每 次5~10 min较适宜,避免排便时久蹲、久坐 及强努而导致肛门肌疲劳;关于大便训练开 始年龄,最新资料认为27月龄以后为宜。
4
高危因素
婴儿期患儿主要以人工喂养、正常添加辅食后 出现便秘、排便恐惧三方面的危险因素为主。
幼儿期患儿存在排便恐惧,挑食偏食、不喜食 蔬菜水果,未养成每天排便的习惯,食物摄取 不足,饮水少和家族史为主。
学龄前期以挑食偏食、不喜食蔬菜水果,饮水 少,未养成每天排便的习惯,存在排便恐惧, 食物摄取不足为主。
儿童功能性便秘的诊治
儿科 孟柳明 副主任医师
1
现状
便秘是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常见病症, 发生率报道不一,为0.7%~29.6%,为儿童胃 肠门诊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功能性便秘是指 除外肠道或全身器质性疾病及药物性因素所 引起的便秘,占儿童便秘的90%~95%,严重 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2
诊断
13
良好的排便习惯
借助胃结肠反射的“餐后早期反应”及 “餐后晚期反应”安排儿童排便时间。一般 在餐后30~60 min,每次5~10 min较适宜,避 免排便时久蹲、久坐及强努而导致肛门肌疲 劳
14
儿童功能性便秘ppt课件

• 体重:5.0公斤 身高:55公分
生命体征平稳 前囟平软,1.5×1.5cm2 咽、心、肺、腹、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 射存,拥抱、握持、觅食反25日: 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甲功3项、消化系B 超均正常; 大便常规及潜血试验正常; 小便常规正常。
罗马Ⅲ标准(小于4岁)
罗马Ⅲ标准中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依年龄不同 而有所不同。
4岁以下小儿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至少符合下 列2项条件,并持续1个月。①每周排便2次或不到2 次; ②能够自行排便后每周至少有1次大便失 禁 ; ③有大量粪潴留史 ; ④排便疼痛或排便困难 史;⑤直肠内有巨大的粪块; ⑥排出的粪便粗大以 至于堵塞厕所。伴随的症状包括易激惹、食欲减 退和 / 或早饱。一旦大量粪便排出 ,这些症状很快 会消失。
诊断:
功能性便秘? 先天性巨结肠? 甲低? 母乳蛋白不耐受?
肛门狭窄?
婴幼儿功能性便秘
1. 概念:非器质性原因引起的粪便干结、排便困 难、排便次数减少等一组临床症候群,通常指慢 性、不合并解剖结构或形态学异常的便秘。 2.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群体患病率为4.73%。
3.诊断标准:罗马Ⅲ标准。
诊断依据
1. 大便次数减少,每周小于 2 次,持续 2 月,需用 药处理。 2.大便呈黄色颗粒状大便。 3.排便费力,有用力摒气、哭闹现象。
4. 上级医院钡灌肠及肛门指检正常,我院相关检 查正常。
疗效判定
治愈:2天内排便一次,便质转润,解时通畅,短
期无复发;
好转:3天内排便,便质转润,排便欠畅;
既往史
无特殊;
新生儿疾病筛查正常;
生命体征平稳 前囟平软,1.5×1.5cm2 咽、心、肺、腹、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 射存,拥抱、握持、觅食反25日: 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甲功3项、消化系B 超均正常; 大便常规及潜血试验正常; 小便常规正常。
罗马Ⅲ标准(小于4岁)
罗马Ⅲ标准中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依年龄不同 而有所不同。
4岁以下小儿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至少符合下 列2项条件,并持续1个月。①每周排便2次或不到2 次; ②能够自行排便后每周至少有1次大便失 禁 ; ③有大量粪潴留史 ; ④排便疼痛或排便困难 史;⑤直肠内有巨大的粪块; ⑥排出的粪便粗大以 至于堵塞厕所。伴随的症状包括易激惹、食欲减 退和 / 或早饱。一旦大量粪便排出 ,这些症状很快 会消失。
诊断:
功能性便秘? 先天性巨结肠? 甲低? 母乳蛋白不耐受?
肛门狭窄?
婴幼儿功能性便秘
1. 概念:非器质性原因引起的粪便干结、排便困 难、排便次数减少等一组临床症候群,通常指慢 性、不合并解剖结构或形态学异常的便秘。 2.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群体患病率为4.73%。
3.诊断标准:罗马Ⅲ标准。
诊断依据
1. 大便次数减少,每周小于 2 次,持续 2 月,需用 药处理。 2.大便呈黄色颗粒状大便。 3.排便费力,有用力摒气、哭闹现象。
4. 上级医院钡灌肠及肛门指检正常,我院相关检 查正常。
疗效判定
治愈:2天内排便一次,便质转润,解时通畅,短
期无复发;
好转:3天内排便,便质转润,排便欠畅;
既往史
无特殊;
新生儿疾病筛查正常;
儿童功能性便秘临床治疗指南 ppt课件

③手法协助治疗:可以通过肛门指诊.栓 剂或洗肠. • ④药物治疗:选择适当的药物,以毒副作 用少,不易产生依赖的药物为首选,如膨松剂、 渗透性泻剂和微生态制剂等
导泻药的分类
• 根据药物作用的原理 ,大致可将其分为盐性 导泻药、润滑剂、刺激性导泻药、 高渗性 导泻药、容积性导泻药。近年来促动力药 物在治疗便秘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成 为一种作用独特、疗效良好的通便药物。
(2)刺激性泻药
隔、便条的粗细和粘稠度;饮食习惯、性 格与行为异常;便秘治疗方法和效果;父母 的便模式 等
②检查身体:肛门位置、括约肌收
缩情况(肛诊).有无肛 裂,骶尾骨外 形,尿潴留; ③相关常规检查:甲功系列(T3,T4。 TSH)、血糖,以除外甲状腺低功、糖 尿病等。
2.保守治疗
• ①饮食调整:增加液体和富含纤维膳 • 食的摄入量; • ②排便习惯训练:定点、限时、规律排便。
1)容积性泻药:
• 主要是含多糖类或纤维素类的泻药(包 括多纤 维素食物)。可吸收水分,膨胀成润滑性凝胶, 使肠内容 物易于通过I同时使肠内容物体积增 大,促进肠蠕动而排便。 一般服后12~24小 时有效。 ①琼脂:每次15~30毫升,每天1~ 2次口服。为缓泻剂。 ②西黄芪胶:每次10~ 20毫升,每天l~2次口服。为缓 泻剂。 ③甲基 纤维素:每天口服1.5~5克。可长期服用。 特别 适用于食物过于精细者、孕妇、或停用 刺激性泻药者。服药时 鼓励病人多饮水,以 免发生肠梗阻。
如果你肠子漂亮 你的脸一定漂亮
一、儿童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 (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
• 诊断标准参照目前国际通用的儿童功能性 便秘诊断标 准,即罗马Ⅲ标准,分为新生 儿/婴幼儿和儿童/青少年功能
导泻药的分类
• 根据药物作用的原理 ,大致可将其分为盐性 导泻药、润滑剂、刺激性导泻药、 高渗性 导泻药、容积性导泻药。近年来促动力药 物在治疗便秘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成 为一种作用独特、疗效良好的通便药物。
(2)刺激性泻药
隔、便条的粗细和粘稠度;饮食习惯、性 格与行为异常;便秘治疗方法和效果;父母 的便模式 等
②检查身体:肛门位置、括约肌收
缩情况(肛诊).有无肛 裂,骶尾骨外 形,尿潴留; ③相关常规检查:甲功系列(T3,T4。 TSH)、血糖,以除外甲状腺低功、糖 尿病等。
2.保守治疗
• ①饮食调整:增加液体和富含纤维膳 • 食的摄入量; • ②排便习惯训练:定点、限时、规律排便。
1)容积性泻药:
• 主要是含多糖类或纤维素类的泻药(包 括多纤 维素食物)。可吸收水分,膨胀成润滑性凝胶, 使肠内容 物易于通过I同时使肠内容物体积增 大,促进肠蠕动而排便。 一般服后12~24小 时有效。 ①琼脂:每次15~30毫升,每天1~ 2次口服。为缓泻剂。 ②西黄芪胶:每次10~ 20毫升,每天l~2次口服。为缓 泻剂。 ③甲基 纤维素:每天口服1.5~5克。可长期服用。 特别 适用于食物过于精细者、孕妇、或停用 刺激性泻药者。服药时 鼓励病人多饮水,以 免发生肠梗阻。
如果你肠子漂亮 你的脸一定漂亮
一、儿童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 (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
• 诊断标准参照目前国际通用的儿童功能性 便秘诊断标 准,即罗马Ⅲ标准,分为新生 儿/婴幼儿和儿童/青少年功能
便秘 PPT

2、器質性便秘(繼發性便秘)
➢ 直腸與肛門病變引起肛門括約肌痙攣:痔瘡、肛裂 等
➢ 局部病變導致排便無力:腹水、膈肌麻痹等 ➢ 結腸良性或惡性腫瘤、各種原因的腸梗阻 ➢ 腹腔或盆腔內腫瘤的壓迫 ➢ 全身性疾病:尿毒癥、糖尿病等 ➢ 應用嗎啡藥、抗膽鹼能藥、鎮靜劑、含鈣、鋁的制
酸劑等
三、發病機制
➢ 攝入食物過少或➢ 腸蠕動受阻致腸內容物滯留而不能下排 ➢ 排便過程的神經及肌肉活動障礙
四、臨床表現
➢ 急性便秘:腹痛、腹脹、噁心、嘔吐 ➢ 慢性便秘:多無特殊表現,排便堅硬,
排便困難
五、伴隨症狀
➢ 嘔吐腹脹、腸絞痛等:腸梗阻 ➢ 腹部包塊:腸腫瘤、腸結核及Crohn病 ➢ 便秘與腹瀉交替:腸結核、潰結、IBS ➢ 生活條件改變、精神緊張:多為功能性
六、問診要點
➢ 便秘的確切含義:頻率、排便量及是否費力, 起病與病程
➢ 是否長期服用瀉藥,藥物種類及療程,是否有 腹腔,盆腔手術史
➢ 伴隨症狀:噁心、嘔吐、腹脹、腹痛及裏急後 重感
➢ 詢問其他疾病及用藥情況
便秘
一、概論
定義: 便秘--是指排便頻率減少,七天內排便 次數少於2~3次,排便困難,糞便幹結
二、病因
• 功能性便秘(原發性便秘) • 器質性便秘(繼發性便秘)
1、功能性便秘(原發性便秘)
➢ 進食量少或食物缺乏纖維素 ➢ 排便習慣受干擾或抑制 ➢ 長期濫用瀉藥 ➢ 結腸運動功能障礙 ➢ 腹肌或盆肌張力不足 ➢ 結腸冗長 ➢ 藥物:嗎啡類、抗膽鹼能藥等 ➢ 腸易激綜合症
儿童功能性便秘【PPT课件】

3.诊断标准:罗马Ⅲ标准。
罗马Ⅲ标准(小于4岁)
罗马Ⅲ标准中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依年龄不同 而有所不同。
4岁以下小儿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至少符合下 列2项条件,并持续1个月。①每周排便2次或不到2 次; ②能够自行排便后每周至少有1次大便失 禁 ; ③有大量粪潴留史 ; ④排便疼痛或排便困难 史;⑤直肠内有巨大的粪块; ⑥排出的粪便粗大以 至于堵塞厕所。伴随的症状包括易激惹、食欲减 退和 / 或早饱。一旦大量粪便排出 ,这些症状很快 会消失。
经验与体会
• 2.临床研究表明,经过积极治疗,大约有 50%的顽固性便秘患儿在1年内好转,25% 的患儿在2年内好转,还有25%患儿需多年 才能好转。这期间需要家长不急躁,不训 斥患儿,给予患儿心理安慰疏导,行为和 饮食调理,最重要还是靠安全的、温和的 药物维持治疗,待胃肠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再缓慢撤药,有的家长反复中途停药,便 秘反复复发,不利于治疗的持续性和有效 性。
5 月底返院复查,家属述大便次数能保持在 2-4 天 一次,质软,但间中仍有4日以上不排便,需要肛 门刺激排便,嘱家属继续原方案治疗,口服药剂 量不变; 6 月底复查,家属述大便每日 1-2 次,质软,成形 或烂便,嘱停用利动,停止排便训练,继续口服 妈咪爱,坚持腹部按摩及捏脊疗法; 7月份患儿患毛细支气管炎,经治痊愈,期间曾用 抗生素头孢克肟颗粒,妈咪爱仍坚持服用,大便 保持每日1-2次。
治疗经过
8 月份患儿开始添加辅食,大便仍能保持每日 1-2 次,9月1日停妈咪爱。 停药观察1月,症状无反弹,治愈。 共服妈咪爱4个月,利动2个月,无不良反应。
经验与体会
1. 有的孩子便秘呈一过性,饮食调理一段时间后
《功能性便秘》课件

病因与发病机制
总结词
功能性便秘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详细描述
功能性便秘的病因复杂,可能与饮食、生活习惯、精神心理因素、肠道菌群失调 等多种因素有关。其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肠道神经-肌肉功能紊乱,导致肠道蠕动 减慢或排便反射异常。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总结词
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详细描述
功能性便秘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大便干结等。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症状表现、粪便性状和 排便习惯的评估,以及必要的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因。
其他治疗方法
生物反馈治疗
通过特殊设备检测肛门括 约肌的活动,帮助患者学 会正确的排便方法,改善 便秘症状。
针灸பைடு நூலகம்疗
通过刺激相关穴位,调节 肠道功能,缓解便秘症状 。
灌肠
在特殊情况下,如严重的 便秘,医生可能会建议使 用灌肠的方法来清除肠道 内的粪便。
03 功能性便秘的预防
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定时排便
睡眠充足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调节肠道功能,预防便秘。
04 功能性便秘的案例分析
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01
年龄、性别、病程等。
主要症状
02
排便困难、大便干燥、排便不净等。
诊断依据
03
结肠传输试验、肛门直肠测压等检查结果。
治疗过程与效果评估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饮食调整、 生活方式改变等。
治疗过程
02 功能性便秘的治疗
药物治疗
泻药
用于增加肠道内水分,软化粪便,促 进排便。常见的泻药有开塞露、乳果 糖等。
肠道动力药物
抗抑郁药和抗痉挛药
对于一些因心理因素或肠道痉挛引起 的便秘有一定疗效。
便秘疾病PPT演示课件

3
学习感悟
学员们普遍认为,本次课程不仅增长了他们的专 业知识,还提高了他们的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深入研究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未来对便秘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可能揭 示更多未知的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法。
个性化治疗
针对不同个体的便秘情况,未来可能发展出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理治疗
对于因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便秘,可进行心理治疗,如认知 行为疗法等。
药物治疗
泻药:通过刺激肠道分泌和减少吸收 、增加肠腔内渗透压和流体静力压而 发挥导泻作用。一般分为刺激性泻剂 (如大黄、番泻叶、酚酞、蓖麻油) ,盐性泻剂(如硫酸镁),渗透性泻 剂(如甘露醇、乳果糖),膨胀性泻 剂(如麸皮、甲基纤维素、聚乙二醇 、琼酯等),润滑性泻剂(如液状石 蜡、甘油)。可根据便秘的轻重有针 对性地选择泻剂。
患者可能每周排便少于3次 ,甚至更长时间才有一次 排便。
排便困难
患者可能感到排便费力, 需要用力或长时间才能排 出粪便。
粪便性状改变
患者排出的粪便可能干燥 、硬结,呈球状或羊粪状 。
体征检查
腹部触诊
医生可能通过触诊患者的腹部, 检查是否有粪块或肠道胀气。
直肠指诊
医生通过直肠指诊可以检查肛门 括约肌张力、直肠内是否有粪块 或肿瘤等。
规律排便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憋 便,以减少肠道对大便中水分
的过度吸收。
适量运动
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如散步 、慢跑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
动和缓解便秘。
处理方法指导
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通便药物,如开塞露、乳果糖等,以缓 解便秘症状。但需注意,长期使用药物可能会产生依赖性 和副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辅 助 检 查:
❖ 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平片能显示肠腔扩张、粪便存 留及气液平面。消化道钡餐可显示钡剂 在胃肠道内运行的情况来了解其运动功 能状态。钡剂灌肠可发现巨结肠。CT或 MRI主要用于肠道有无肿块或狭窄的患者。
19
乙 状 结 肠 冗 长
20
降 结 肠 重 复 畸 形 巨 结 肠 改 变
等药物的使用,各种原因造成的肠腔狭窄等情况,虽然
都可发生便秘,但它常掩盖不了原发病的主要表现,因
此与习惯性便秘作鉴别常无困难。
34
治疗:
❖ 原则: 以饮食、排便习惯的调节为主,
辅以药物治疗,避免滥用泻剂,注 意用药个体化。
35
治疗
❖ 饮食习惯的适应 鼓励患者晨起多饮水、菜汁、 水果汁或蜂蜜汁,进食富含纤维的食物如麦胶、 水果、蔬菜、玉米等,适当增加活动量。非比麸 (Fiberform)为小麦纤维素,由于纤维本身不 被吸收,能使粪便膨胀刺激结肠运动。
❖ 容积性泻药;润滑性泻剂;高渗性泻剂;盐类泻 剂;刺激性泻剂;促动力药;微生态制剂。
❖ 老年便秘患者直肠内多存留大量粪便,可适当应 用开塞露或肥皂水灌肠软化粪便。
37
治疗
❖ 心理治疗 便秘患者常伴有抑郁和焦虑症,可加 重便秘,因而需接受心理治疗。虽然抗抑郁药有引 起便秘的不良反应,但有些便秘较重终日虑及如何 排便,精神异常紧张者经治疗无效可给予抗焦虑或 抗抑郁药物联合治疗。
41
Thank you
42
16
临床表现
❖ 左下腹有胀压感、上腹饱胀不适、暖气、反胃、 恶心、腹痛、腹鸣、排气多等; ❖ 少数病例有骼骨部、臀部、大腿后侧隐痛与酸 胀感觉,是由于粪块压迫第三、四及五髓神经根 前支所致; ❖ 功能性便秘体检时多无阳性发现。在痉挛性便 秘时往往可扪及痉挛收缩的肠管。直肠便秘时在 左下腹常可触到粪块,肛门指诊时触到坚实粪块, 排便后指诊发现因壶腹扩张四处空旷,而不易触 到肠壁。
(a)肛门外括约肌肌张力减弱; (b)直肠感觉障碍; (c)直肠受牵张刺激后肛门内、外
主要适合经内科治疗无效,而且各种检查显示有 明确的病理解剖和确凿的功能性异常部位,可考虑 手术治疗,如继发性巨结肠、部分结肠冗长、结肠 无力、直肠前膨出症、直肠内套叠、直肠黏膜内脱 垂、盆底痉挛综合征等。
29
肛 门 直 肠 测 压 导 管
30
肛 门 直 肠 测 压 小 气 囊 导 管 放 置 位 置
31
盆底痉挛综合征患者测压图
32
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
慢性便秘患者缺乏确切病因,又无可解释症状 的器质性疾病证据,同时在过去12个月中至少达3 个月连续或不间断出现以下2项或2项以上症状者 可诊断为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
1
便秘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消化系统一个常见的临床 症状,表现为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或不尽感、粪便重 量和次数减少。正常人排便习惯因人而异,由2-3天1 次,到每日2-3次。但粪便并不干燥坚硬和不适感。如 果排便间隔超过48小时,不伴任何痛苦时,也不应称 为便秘。
功能性便秘亦称习惯性便秘是指原发性持续性便秘, 在临床上把它视为一个独立的疾病。近几年来许多资 料显示所谓的功能性便秘的定义并不准确,如便秘病 人的结肠壁常有肌纤维和肌间神经丛变性、出口梗阻 型便秘多有直肠粘膜脱垂、会阴下降综合征、直肠前 突、盆底松弛综合征或盆底痉孪综合征等器质性病变。 随着临床经验的总结和检查方法的改进,这些疾病可 能各自成为独立的病种。
9
病因
❖ 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使得食物中所含机械或化学的 刺激不足(如蔬菜中的纤维素)或因摄食量过少,使肠 道所受刺激不足,反射性蠕动减弱,造成便秘;
❖ 在结肠的总蠕动后,粪块进人直肠,从而引起排便反 射。但当便意经常被忽视,排便场合和排便姿势不适当, 以及经常服用强泻剂或洗肠等,均可造成直肠反射敏感 性减弱。有效的神经冲动减少,导致便秘;
15
临床表现
患者多以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 尽感为主诉就诊: ❖ 排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常少于3次,严重者2 -4周排便l次; ❖ 排便困难:部分患者每日排便可多次,但排便 时间每次长达30min以上,粪便硬结如羊粪,数量 很少。排使时需用力,有时需用手法帮忙; ❖ 常伴有排便不畅感、排便后无空虚感或常有里 急后重欲便不畅等症状。
17
辅助检查
❖ 血常规、便常规、粪便隐血试验:为便秘患者 常规检查,可提供结直肠及肛门器质性'病变的线 索。 ❖ 直肠指检:可确定是否有粪便嵌塞、肛门狭窄、 直肠脱垂、直肠肿块等病变,并可了解肛门括约 肌的肌力状况。 ❖ 内镜检查: 可观察结肠和直肠粘膜情况,排 除器质性病变。部分患者可见结肠粘膜呈弥漫性 黑褐色斑点,称结肠黑变征,为肠黏膜脂褐素沉 着,多与长期服用泻药有关。积粪过久可致直肠 黏膜痉挛。
4
5
6
结 肠 内 的 团 块 移 动
7
发病机制
排便生理过程任一环节出现故障均可 引起便秘。此外,粪便的容积和稠度、 直肠顺应性、内外括约肌功能、耻骨直 肠肌与肛直肠角、直肠感觉等均可影响 排便过程。
8
病因
功能性便秘的发生可能与心理因素、 先天性异常、炎症刺激、滥用泻药及长 期有意识抑制排便,或与支配肛门内外 括约肌的神经功能异常有关 。
❖ 生物反馈治疗 对有直肠括约肌及盆底肌功能紊 乱的便秘患者,可采用生物反馈治疗。该法是一种 以意念去控制机体功能的训练,包括气囊生物反馈 法和肌电生物反馈法两种。经训练患者可改善便秘 临床症状,也可以改变异常的肛门直肠动力参数。
38
生物反馈治疗
适应症:
❖ 盆底痉挛综合征导致的便秘; ❖ 尿失禁; ❖ 以下原因引起的大便失禁:
❖ 排便习惯的适应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可防 止粪便堆积。鼓励患者早餐后排便,如仍不能排 出可在晚餐后再次排便,使患者逐渐恢复正常的 排便习惯。在排便习惯的训练中可结合药物清洁 肠道。
36
治疗
药物治疗:
目的是软化粪便,促进肠道动力,刺激排便。临 床上可根据便秘的程度、类型和性质,选用合适的通 便剂,要强调合理用药和个体化用药,选用药物应以 减少毒、副作用及药物依赖为原则。
力的不足。如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造成的恶液质、衰弱、
营养不良、腹水、巨大卵巢囊肿的压迫、慢性肺气肿、
膈肌麻痹等常可引起腹肌、膈肌、提肛肌以及平滑肌的
无力,都有可能引起便秘。脊髓及马尾部损伤常造成排
便反射障碍。肛裂、痔、肛周的炎症等引起肛门括约肌
的痉挛以及肛门疤痕性狭窄等,均可引起便秘。至于铅、
砷、汞、磷等中毒,碳酸钙、氢氧化铝、阿托品、鸦片
❖ 精神抑郁或过分激动,使条件反射发生障碍,高级中 枢对副交感神经抑制加强,使分布在肠壁的胸腰支交感 神经作用加强,因而产生便秘。
❖ 不良的生活习惯,睡眠不足,持续高度精神紧张状态 等,亦可造成结肠的蠕动失常或痉挛性收缩,因而造成 便秘。
10
临床分型
按动力异常可分:
❖ 慢传输型:缺乏便意或粪质坚硬,全胃肠或结 肠通过时间延缓或结肠动力下降。
21
结 肠 扩 张 见 气 液 平
22
直肠癌致肠腔狭窄
23
功能检查
适合经上述检查初步诊断为功能性便秘患者:
❖ 结肠转运时问(CTT) 为便秘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 口服不同形态的不透X线标志胶囊,分别于24小时、48 小时、72小时(必要时)摄腹部平片计算排出率。正常 情况下72小时排出率大于90%。根据腹部平片中的骨性 标志判断标志物在结肠中的位置。在脊柱右侧,第五腰 椎与骨盆出口连线以上部位的标志物定位右半结肠;在 脊柱左侧,第五腰椎与骨盆出口连线以上部位的标志物 定位左半结肠;上述连线以下部位的标志物则定位于乙 状结肠。标志物大部分留在乙状结肠以上者为慢传输型, 位于乙直部则为出口梗阻型。 ❖ 排便造影(BD) 能对直肠肛门部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病 变,特别是对功能性出口梗阻所致的慢性便秘常可作出 明确诊断。
❖ 出口梗阻型: 排便不尽感、排便费力或排便 量少,常伴肛门直肠下坠感。常有肛门括约肌 功能障碍、盆底肌失调等。
❖ 混合性:慢传输型和出口梗阻型同时存在。
11
排出道梗阻的形态原因
12
排出道梗阻的形态原因
13
排 出 道 梗 阻 的 功 能 原 因 : 盆 底 痉 挛 综 合 征
14
巨结肠/巨直肠
❖ 排便用力; ❖ 粪便成块或硬结; ❖ 排便不尽感; ❖ 需用手才能帮忙; ❖ 每周排便少于3次。
33
❖ 对中年以上的病人,排便习惯一向规律,逐渐发生顽 固性便秘时,则必须给以及时和彻底地检查,以便除外 结肠癌。
❖ 年幼开始就有顽固性便秘时,应想到过长结肠和先天 性巨结肠症的可能。
❖ 便秘作为症状之一,可见于各种疾病所造成的排便动
2
发病情况
便秘为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症状,我国北 京地区成年人便秘的发生率为6%、女性是 男性的4倍。以老年人多见,65岁以上老年 人便秘的发生率约为30%,近年来青年人便 秘发生率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且精神因 素是高危因子之一。
3
排便的生理过程
生理情况下,排便包括产生便意和排便动作的 过程。结肠混合运动和集团运动将粪便推进到直 肠。当直肠充盈时,直肠壁受压力刺激并超过阈 值时引起便意。这种冲动沿着盆神经和腹下神经 传至到腰骶部神经脊髓的排便中枢再上传至丘脑 达大脑皮层。约环境允许,则耻骨直肠肌、肛门 括约肌松驰,提肛肌收缩促使排便。此外,腹肌 和膈肌有足够的力量协助排便动作。
72h: 15%, 45% above sigmoid 40%below sigmoid
排 便 造 影
28
功能检查
❖ 肛门直肠测压〔ARM〕 采用灌注或气囊法测定, 测定肛门内、外括约肌功能。有助于诊断和评估 出口梗阻性便秘,也可用于生物反馈治疗的一种 监测手段; ❖ 盆底肌电图可显示盆底肌电活动,用于诊断盆 底肌功能障碍如盆底痉孪综合征可发现耻骨直肠 肌和外括约肌在模拟排便时异常放电; ❖ 球囊逼出试验可将球囊置于受试者直肠壶腹 部 ,注入37℃温水50m1,嘱受试者取习惯的排便 姿势尽快将气囊排出,正常5min内排出,有助于 判断直肠及盆底肌的功能有无异常。
辅 助 检 查:
❖ 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平片能显示肠腔扩张、粪便存 留及气液平面。消化道钡餐可显示钡剂 在胃肠道内运行的情况来了解其运动功 能状态。钡剂灌肠可发现巨结肠。CT或 MRI主要用于肠道有无肿块或狭窄的患者。
19
乙 状 结 肠 冗 长
20
降 结 肠 重 复 畸 形 巨 结 肠 改 变
等药物的使用,各种原因造成的肠腔狭窄等情况,虽然
都可发生便秘,但它常掩盖不了原发病的主要表现,因
此与习惯性便秘作鉴别常无困难。
34
治疗:
❖ 原则: 以饮食、排便习惯的调节为主,
辅以药物治疗,避免滥用泻剂,注 意用药个体化。
35
治疗
❖ 饮食习惯的适应 鼓励患者晨起多饮水、菜汁、 水果汁或蜂蜜汁,进食富含纤维的食物如麦胶、 水果、蔬菜、玉米等,适当增加活动量。非比麸 (Fiberform)为小麦纤维素,由于纤维本身不 被吸收,能使粪便膨胀刺激结肠运动。
❖ 容积性泻药;润滑性泻剂;高渗性泻剂;盐类泻 剂;刺激性泻剂;促动力药;微生态制剂。
❖ 老年便秘患者直肠内多存留大量粪便,可适当应 用开塞露或肥皂水灌肠软化粪便。
37
治疗
❖ 心理治疗 便秘患者常伴有抑郁和焦虑症,可加 重便秘,因而需接受心理治疗。虽然抗抑郁药有引 起便秘的不良反应,但有些便秘较重终日虑及如何 排便,精神异常紧张者经治疗无效可给予抗焦虑或 抗抑郁药物联合治疗。
41
Thank you
42
16
临床表现
❖ 左下腹有胀压感、上腹饱胀不适、暖气、反胃、 恶心、腹痛、腹鸣、排气多等; ❖ 少数病例有骼骨部、臀部、大腿后侧隐痛与酸 胀感觉,是由于粪块压迫第三、四及五髓神经根 前支所致; ❖ 功能性便秘体检时多无阳性发现。在痉挛性便 秘时往往可扪及痉挛收缩的肠管。直肠便秘时在 左下腹常可触到粪块,肛门指诊时触到坚实粪块, 排便后指诊发现因壶腹扩张四处空旷,而不易触 到肠壁。
(a)肛门外括约肌肌张力减弱; (b)直肠感觉障碍; (c)直肠受牵张刺激后肛门内、外
主要适合经内科治疗无效,而且各种检查显示有 明确的病理解剖和确凿的功能性异常部位,可考虑 手术治疗,如继发性巨结肠、部分结肠冗长、结肠 无力、直肠前膨出症、直肠内套叠、直肠黏膜内脱 垂、盆底痉挛综合征等。
29
肛 门 直 肠 测 压 导 管
30
肛 门 直 肠 测 压 小 气 囊 导 管 放 置 位 置
31
盆底痉挛综合征患者测压图
32
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
慢性便秘患者缺乏确切病因,又无可解释症状 的器质性疾病证据,同时在过去12个月中至少达3 个月连续或不间断出现以下2项或2项以上症状者 可诊断为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
1
便秘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消化系统一个常见的临床 症状,表现为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或不尽感、粪便重 量和次数减少。正常人排便习惯因人而异,由2-3天1 次,到每日2-3次。但粪便并不干燥坚硬和不适感。如 果排便间隔超过48小时,不伴任何痛苦时,也不应称 为便秘。
功能性便秘亦称习惯性便秘是指原发性持续性便秘, 在临床上把它视为一个独立的疾病。近几年来许多资 料显示所谓的功能性便秘的定义并不准确,如便秘病 人的结肠壁常有肌纤维和肌间神经丛变性、出口梗阻 型便秘多有直肠粘膜脱垂、会阴下降综合征、直肠前 突、盆底松弛综合征或盆底痉孪综合征等器质性病变。 随着临床经验的总结和检查方法的改进,这些疾病可 能各自成为独立的病种。
9
病因
❖ 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使得食物中所含机械或化学的 刺激不足(如蔬菜中的纤维素)或因摄食量过少,使肠 道所受刺激不足,反射性蠕动减弱,造成便秘;
❖ 在结肠的总蠕动后,粪块进人直肠,从而引起排便反 射。但当便意经常被忽视,排便场合和排便姿势不适当, 以及经常服用强泻剂或洗肠等,均可造成直肠反射敏感 性减弱。有效的神经冲动减少,导致便秘;
15
临床表现
患者多以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 尽感为主诉就诊: ❖ 排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常少于3次,严重者2 -4周排便l次; ❖ 排便困难:部分患者每日排便可多次,但排便 时间每次长达30min以上,粪便硬结如羊粪,数量 很少。排使时需用力,有时需用手法帮忙; ❖ 常伴有排便不畅感、排便后无空虚感或常有里 急后重欲便不畅等症状。
17
辅助检查
❖ 血常规、便常规、粪便隐血试验:为便秘患者 常规检查,可提供结直肠及肛门器质性'病变的线 索。 ❖ 直肠指检:可确定是否有粪便嵌塞、肛门狭窄、 直肠脱垂、直肠肿块等病变,并可了解肛门括约 肌的肌力状况。 ❖ 内镜检查: 可观察结肠和直肠粘膜情况,排 除器质性病变。部分患者可见结肠粘膜呈弥漫性 黑褐色斑点,称结肠黑变征,为肠黏膜脂褐素沉 着,多与长期服用泻药有关。积粪过久可致直肠 黏膜痉挛。
4
5
6
结 肠 内 的 团 块 移 动
7
发病机制
排便生理过程任一环节出现故障均可 引起便秘。此外,粪便的容积和稠度、 直肠顺应性、内外括约肌功能、耻骨直 肠肌与肛直肠角、直肠感觉等均可影响 排便过程。
8
病因
功能性便秘的发生可能与心理因素、 先天性异常、炎症刺激、滥用泻药及长 期有意识抑制排便,或与支配肛门内外 括约肌的神经功能异常有关 。
❖ 生物反馈治疗 对有直肠括约肌及盆底肌功能紊 乱的便秘患者,可采用生物反馈治疗。该法是一种 以意念去控制机体功能的训练,包括气囊生物反馈 法和肌电生物反馈法两种。经训练患者可改善便秘 临床症状,也可以改变异常的肛门直肠动力参数。
38
生物反馈治疗
适应症:
❖ 盆底痉挛综合征导致的便秘; ❖ 尿失禁; ❖ 以下原因引起的大便失禁:
❖ 排便习惯的适应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可防 止粪便堆积。鼓励患者早餐后排便,如仍不能排 出可在晚餐后再次排便,使患者逐渐恢复正常的 排便习惯。在排便习惯的训练中可结合药物清洁 肠道。
36
治疗
药物治疗:
目的是软化粪便,促进肠道动力,刺激排便。临 床上可根据便秘的程度、类型和性质,选用合适的通 便剂,要强调合理用药和个体化用药,选用药物应以 减少毒、副作用及药物依赖为原则。
力的不足。如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造成的恶液质、衰弱、
营养不良、腹水、巨大卵巢囊肿的压迫、慢性肺气肿、
膈肌麻痹等常可引起腹肌、膈肌、提肛肌以及平滑肌的
无力,都有可能引起便秘。脊髓及马尾部损伤常造成排
便反射障碍。肛裂、痔、肛周的炎症等引起肛门括约肌
的痉挛以及肛门疤痕性狭窄等,均可引起便秘。至于铅、
砷、汞、磷等中毒,碳酸钙、氢氧化铝、阿托品、鸦片
❖ 精神抑郁或过分激动,使条件反射发生障碍,高级中 枢对副交感神经抑制加强,使分布在肠壁的胸腰支交感 神经作用加强,因而产生便秘。
❖ 不良的生活习惯,睡眠不足,持续高度精神紧张状态 等,亦可造成结肠的蠕动失常或痉挛性收缩,因而造成 便秘。
10
临床分型
按动力异常可分:
❖ 慢传输型:缺乏便意或粪质坚硬,全胃肠或结 肠通过时间延缓或结肠动力下降。
21
结 肠 扩 张 见 气 液 平
22
直肠癌致肠腔狭窄
23
功能检查
适合经上述检查初步诊断为功能性便秘患者:
❖ 结肠转运时问(CTT) 为便秘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 口服不同形态的不透X线标志胶囊,分别于24小时、48 小时、72小时(必要时)摄腹部平片计算排出率。正常 情况下72小时排出率大于90%。根据腹部平片中的骨性 标志判断标志物在结肠中的位置。在脊柱右侧,第五腰 椎与骨盆出口连线以上部位的标志物定位右半结肠;在 脊柱左侧,第五腰椎与骨盆出口连线以上部位的标志物 定位左半结肠;上述连线以下部位的标志物则定位于乙 状结肠。标志物大部分留在乙状结肠以上者为慢传输型, 位于乙直部则为出口梗阻型。 ❖ 排便造影(BD) 能对直肠肛门部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病 变,特别是对功能性出口梗阻所致的慢性便秘常可作出 明确诊断。
❖ 出口梗阻型: 排便不尽感、排便费力或排便 量少,常伴肛门直肠下坠感。常有肛门括约肌 功能障碍、盆底肌失调等。
❖ 混合性:慢传输型和出口梗阻型同时存在。
11
排出道梗阻的形态原因
12
排出道梗阻的形态原因
13
排 出 道 梗 阻 的 功 能 原 因 : 盆 底 痉 挛 综 合 征
14
巨结肠/巨直肠
❖ 排便用力; ❖ 粪便成块或硬结; ❖ 排便不尽感; ❖ 需用手才能帮忙; ❖ 每周排便少于3次。
33
❖ 对中年以上的病人,排便习惯一向规律,逐渐发生顽 固性便秘时,则必须给以及时和彻底地检查,以便除外 结肠癌。
❖ 年幼开始就有顽固性便秘时,应想到过长结肠和先天 性巨结肠症的可能。
❖ 便秘作为症状之一,可见于各种疾病所造成的排便动
2
发病情况
便秘为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症状,我国北 京地区成年人便秘的发生率为6%、女性是 男性的4倍。以老年人多见,65岁以上老年 人便秘的发生率约为30%,近年来青年人便 秘发生率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且精神因 素是高危因子之一。
3
排便的生理过程
生理情况下,排便包括产生便意和排便动作的 过程。结肠混合运动和集团运动将粪便推进到直 肠。当直肠充盈时,直肠壁受压力刺激并超过阈 值时引起便意。这种冲动沿着盆神经和腹下神经 传至到腰骶部神经脊髓的排便中枢再上传至丘脑 达大脑皮层。约环境允许,则耻骨直肠肌、肛门 括约肌松驰,提肛肌收缩促使排便。此外,腹肌 和膈肌有足够的力量协助排便动作。
72h: 15%, 45% above sigmoid 40%below sigmoid
排 便 造 影
28
功能检查
❖ 肛门直肠测压〔ARM〕 采用灌注或气囊法测定, 测定肛门内、外括约肌功能。有助于诊断和评估 出口梗阻性便秘,也可用于生物反馈治疗的一种 监测手段; ❖ 盆底肌电图可显示盆底肌电活动,用于诊断盆 底肌功能障碍如盆底痉孪综合征可发现耻骨直肠 肌和外括约肌在模拟排便时异常放电; ❖ 球囊逼出试验可将球囊置于受试者直肠壶腹 部 ,注入37℃温水50m1,嘱受试者取习惯的排便 姿势尽快将气囊排出,正常5min内排出,有助于 判断直肠及盆底肌的功能有无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