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节课按照教材编写的体系,本着参与式教学的理念,让学生人人都能参与到探究活动中而展开教学的。
二、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的第七课,通过河流的模拟实验,一方面继续观察河流的侵蚀作用,同时观察河流的沉积作用。
教科书在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侵蚀和沉积现象的同时,还通过图片和资料介绍因为侵蚀和沉积带来的地形地貌变化,以及和人类的关系。
学生对河流并不陌生,许多地方都有河流。
人们往往把城市建立在河流的两岸,沿河而居,是因为河流为人类提供了维持生存和文明发展的重要条件。
人们常常把河流比喻为哺育我们的母亲,说明河流对人类的重要。
但是类似“河流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呢”这样的问题,如果不是特别观察过河流的孩子很难回答。
但是地球表面的很多地形地貌的形成都与河流有关,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对流水怎样改变地形又是很重要的,本课将指导学生通过河流的实验探究这个问题。
(二)教学重点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
2.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过程与方法:1.通过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2.根据河流实验,推测河流什么地方流速快,什么地方流速慢,什么地方将会有侵蚀,什么地方将会有沉积。
3.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案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河流对土地的作用;2.理解河流的运动和侵蚀作用;3.认识河流管理在土地保护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河流的运动和侵蚀作用;2.认识河流管理在土地保护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河流的图片,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河流。
2.开启学生思维,提问:“你认为河流对土地有什么作用呢?”请学生回答。
(二)讲解河流的运动和侵蚀作用1.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河流的运动和侵蚀作用。
2.通过投影仪或课件展示一些河流的侵蚀现象,如河床的改变、河岸的冲刷等。
3.请学生观察和分析,总结河流的侵蚀作用。
(三)展示河流管理案例1.教师通过投影仪或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有效的河流管理案例。
如修建防洪堤坝、加固河岸等。
2.请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河流管理措施的目的和效果。
(四)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河流对土地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记录下来。
2.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整理学习成果1.请学生将讨论结果整理成报告并展示。
2.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课堂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到附近的河流观察和记录河流的运动和侵蚀作用。
2.布置小作业,要求学生调查本地区的河流管理情况,并撰写观察报告。
五、课堂总结1.请学生回答:“你觉得河流对土地有什么作用?”2.教师总结河流对土地的作用,强调河流管理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河流对土地的作用1.河流的运动和侵蚀作用2.河流管理的重要性七、教学反思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本节课让学生了解到了河流对土地的作用,并强调了河流管理在土地保护中的重要性。
结合实地考察和小组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
同时,在课后的调查和报告中,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河流的认识和理解。
整理小学五年级科学《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案

整理小学五年级科学《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案整理小学五年级科学《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培养对土壤的感情,认识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教学难点: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湿润、混有少量沙的土、长方形塑料水槽(可用一升牛奶盒剖开对接成河道装置)、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大饮料瓶、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水、尺子、接水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1、你知道有哪些大的河流?家乡有哪些河流?这些河流和我们的生活生产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交流、2、教师小结后讲解:河流一般是由冰雪融化形成的小溪,或是山涧溪流汇集而成的。
当流水漫过地表时,会形成细小的水流和沟壑,这些细小的水流会逐渐形成溪流并汇成河流,而沟壑在流水不断侵蚀的过程中会逐渐发展成大的切沟和冲沟并形成河床。
3、河流的形成也是流水对土地的侵蚀结果。
那么河流对土地又会有什么影响呢?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板书课题)二、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1、河流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2、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呢?回忆沉积实验,观看课本60页插图。
3、学生做实验。
准备实验装置:注意空出盒的1/3不要装土。
观察无河水流过的“河道”,在记录纸上画出河道的形状,把它的宽度、深度标记在图上,并用不同、的符号分别标记水流速度、水流速度慢有土沉积的地方。
推测:当河流形成时,什么地方流速大,什么地方流速小,什么地方会发生侵蚀,什么地方会发生沉积?在河道上记下自己的推测,用虚线标出。
3.7教学设计: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3.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在探究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后,本课继续探究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不同的是本课侧重在河流对土地的侵蚀作用方面。
学生对河流不陌生,许多地方都有河流。
人们往往把城市建立在河流的两岸,沿河而居,是因为河流为人类提供了维持生存和文明发展的重要条件。
人们常常把河流比喻为哺育我们的母亲,说明河流对人类的重要。
但是类似“河流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呢”这样的问题,如果不是特别注意观察过河流的孩子很难回答。
但是地球表面的很多地形地貌的形成都与河流有关,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对流水怎样改变地形又是很重要的,本课将指导学生通过河流的实验探究这个问题。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第二部分是“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地形地貌”。
(二)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2)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
(3)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2.过程与方法(1)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2)推测河流什么地方流速快,什么地方流速慢,什么地方将会有侵蚀,什么地方将会有沉积。
(3)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4)尝试解释冲积平原的形成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2)培养对土壤的感情,认识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要性。
(3)风化、侵蚀、沉积等作用对人类有利有弊。
(三)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准备:湿润、混有少量沙的土、长方形塑料水槽(可用一升牛奶盒剖开对接成河道装置)、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大饮料瓶、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水、尺子、接水桶。
教师演示:河流形成、河流侵蚀两岸和河床、江河下游泥沙沉积成平原的课件。
【精选】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3.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案(3).doc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2.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
3.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过程与方法:1.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2.推测河流什么地方流速快,什么地方流速慢,什么地方将会有侵蚀,什么地方将会有沉积。
3.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4.尝试解释冲击平原的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2.培养对土壤的感情,认识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要性。
3.风化、侵蚀、沉积等作用对人类有利有弊。
【教学重点】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教学难点】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分组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的土、长方形塑料水槽(可用一升牛奶盒剖开对接成河道装置)、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大饮料瓶、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水、尺子、接水桶。
教师演示:河流形成、河流侵蚀两岸和河床、江河下游泥沙沉积成平原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11.我们国家有哪些大的河流?家乡有哪些河流?这些河流和我们的生活生产有什么关系?你知道长江和黄河的形成原因吗?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后讲解:河流一般是由冰雪融化形成的小溪,或是山涧溪流汇集而成的。
当流水漫过地表时,会形成细小的水流和沟壑,这些细小的水流会逐渐形成溪流并汇成河流,而沟壑在流水不断侵蚀的过程中会逐渐发展成大的切沟和冲沟并形成河床。
3.河流的形成也是流水对土地的侵蚀结果。
那么河流对土地又会有什么影响呢?学生讨论交流。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二、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1.河流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2.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呢?回忆沉积实验,观看关于“大石头—鹅卵石—细沙”的图片。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河流对土地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以及这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河流与土地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观察能力,但对河流对土地的作用的理解还需通过实例和实验来加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侵蚀、搬运、沉积等概念感到困惑,需要教师耐心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河流对土地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知道这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学会探究河流与土地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河流对土地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2.难点:侵蚀、搬运、沉积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例和实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河流与土地的关系。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实践操作法: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资源。
2.实验器材:塑料河流模型、沙子、计时器等。
3.图片和实例:有关河流侵蚀、搬运、沉积的图片和实例。
4.讨论话题:关于河流对土地作用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河流与土地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介绍河流对土地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以及这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让学生初步理解侵蚀、搬运、沉积等概念。
3. 操练(10分钟)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侵蚀、搬运、沉积等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4. 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2019年(秋)五年级科学上册 3.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案 (新版)教科版

2019年(秋)五年级科学上册 3.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案(新版)教科版【教学内容】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河流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2.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
探究能力:1.通过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2.根据河流实验,推测河流什么地方流速快,什么地方流速慢,什么地方将会有侵蚀,什么地方将会有沉积。
3.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1.认识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2.培养对土壤的感情,认识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教学难点】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分组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的土,长方形塑料水槽(可用一升牛奶盒剖开对接成河道装置),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大饮料瓶,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水,尺子,接水桶。
教师演示:河流形成、河流侵蚀两岸和河床、江河下游泥沙沉积成平原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出示河流的图片3张)师:河流一般是由冰雪融化成的小溪或是山涧溪流汇集而成的,当河流漫过地表时会对土地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曾学过一篇语文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由于人们的乱砍乱伐,导致洪水来临时,泥石流冲毁了小村庄。
今天,我就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板书课题)。
二、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1、河流形成后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师:流水侵蚀土地形成了沟壑,而沟壑在流水不断侵蚀的过程中会逐渐发展成大的切沟和冲沟并形成河床。
河流的形成也是流水对土地的侵蚀结果(出示千沟万壑的图片)。
那么形成后的河流对两岸的土地还会有侵蚀吗,你认为的侵蚀是什么样的呢?生:会。
2、讨论河流对土地还会产生什么影响。
教科版科学五上《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案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上《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河流对土地的主要影响及作用;2.掌握通过实地调查和观察的方式来认识河流的作用;3.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分析,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4.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了解河流对土地的主要影响和作用;2.学习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1.通过实地调查和观察的方式来认识河流的作用;2.学会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四、教学内容及学习活动1. 导入(10分钟)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展示不同河流对周围土地的影响,激发学生对河流作用的认识和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后续教学内容。
2. 学习内容(30分钟)(1)河流对土地的影响分小组学习,提取河流对土地的影响因素:土壤肥力、水源、水利、农业、旅游等方面,领取素材并进行归类整理。
(2)实地考察组织实地考察活动,每位学生前往自家附近的河流进行实地调查,并记录一些基本信息,包括河流长度、宽度、流速、河岸景观、附近居民们使用对河流的影响等等。
3. 实验设计(40分钟)3.1 实验目的通过马克思温夫法探究河流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3.2 实验器材丙酮、硝酸钠、硫酸亚铁、酚酞、滴定管、酒精灯(或燃气灯)、容量瓶、提取器、干燥皿、石英砂等。
3.3 实验步骤1.将采集回来的土壤进行干燥、研磨处理。
2.取0.5g土壤样品,加入提取器中,加入10mL丙酮,混合均匀,放置于黑暗环境中浸泡18-24小时。
3.取新鲜太阳能促进玉米发芽的存在的洛阳土样品1g,加入容量瓶中,加入8mL磷酸根试剂,14mL硝酸试剂,加入20mL稀硫酸。
4.用石英砂将提取器内的土壤样品提取至干燥皿中。
5.加入0.1%的水氧化钠后,用硝酸钠酸化滤液。
6.用酚酞指示剂滴定结果。
3.4 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数据表明,加以环境河流的土壤肥力比较高,这恰恰显示出河流对土地的帮助。
4. 总结反思(20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自我分析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学习,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加深对河流及土地作用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7课《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设计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河流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2.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这些被侵蚀的泥土在水流缓慢的地方又会沉积下来。
3.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二)过程与方法
1.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2.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3.尝试解释冲积平原的形成原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2.意识到风化、侵蚀、沉积等作用对人类有利有弊。
【教学重点】
学生自主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并进行实验。
【教学难点】
在观察、实验中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
本课相应课件,恒速泄水器(自制教具)、湿润并混有沙的土壤、长方形塑料水槽(打孔及不打孔各1个)、塑料水桶、一次性手套、尺子、两杯500ml的水、实验记录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引入】同学们,连续降雨2个多星期,上周六老师去爬山,发现地面上出现了这样的小径流,思考,这些径流会去向哪里?汇聚更多形成什么?最终会去向哪里?从河流形成到它进入大海,河流会对土地产生怎样的影响哪?
【课件】小径流→小溪→河流→大海的图片
【揭题】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二、探索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1.提出猜测
【ppt】整条长江和3幅不同河段的风景照。
【提问1】这是长江不同区域拍摄的三组风景图,abc,观察,他们有什么特点?
猜测,它们可能位于长江的哪一段?你的理由是什么?(此处可出示土壤实验图片)、
(预设1)大石头上游,鹅卵石中游,沙下游
(评价)这是你的想法,真会思考。
(预设2)A水流速度快,b比较平缓,C基本就静止了
(评价)你和她的观点相同,理由不同,很棒。
(预设3)一般上游才会出现瀑布,下游会出现沙滩
(评价)恩,你是生活的有心人。
你去过的地方真多。
其他:1.其他同学同意他的说法吗?
2.图片A有很多同学猜测,b和c哪?
2.设计实验
【过渡】这是我们的猜测,真的如此吗?怎样验证?是啊,实验能让我们找到更多的证据。
这节课我们就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检验猜测,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这些材料,请看。
【ppt】泥土,带孔塑料水槽、一烧杯水,红筒
【布置】小组讨论,利用这些材料,如何模拟河流对土地的作用?请记录员汇总小组的实验方案,用简要的图示或文字记录在设计单上。
【小组汇报】刚才第*小组讨论的非常激烈,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方案。
其他小组注意倾听,结合你们的实验设计,找找让这份方案更加完善的方法。
(预设)做一个土坡,划上河道,用烧杯倒水,用红筒来接流水
(引导)这是你们的方案,描述的非常完整,其他小组有补充么?哪些步骤可以更具体?(没有人回答继续引导)土坡填满整个盒子么?
(预设1)要空余出一部分。
(引导)类似的,还可以怎么样让这份设计方案更具体些?(没有人回答继续引导)河道怎么画?画多大?
(预设2)河道从高处往低处画,度和高度都是1cm
(评价)补充的更详细了,很好!还有么?
(预设3)水倒在上游,而且流水的速度要基本不变。
(引导)河流源头水流的速度是基本不变,倒水的需要注意什么?
(预设4)倒水的高度和烧杯倾斜角度不变
(评价)你注意到了实验的细节,真棒!
【过渡】倒水高度和烧杯倾斜角度不变,把握起来有点难,有更简便的方法吗?今天老师带来一个装置,请看,他怎样控制水速?
(预设)水龙头
【引导】加了这个装置,倒水环节可以怎样改进?
(预设1)用水龙头加水。
(引导)怎样控制水的流速?
(预设2)加水时关闭水龙头,对准位置后打开。
(评价)同学们不仅完成了实验设计,还能够把握住实验的细节,给你们点个赞。
我们再通过指导视频梳理整体的思路。
【课件出示】思考题:
【引导】接下来的实验过程中,老师希望同学们带着思考去观察,解决两个问题:1.河流哪些流域流速大,哪些流速小,找到区域插上指示旗?2.什么地方的泥土被带走了,这些泥土去了哪里?试验后,待2杯水全部流干,小组一起观察,河床的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用简要的图示画在记录单上。
【课件出示】实验装置、思考问题、实验记录单
3.实验操作与汇报交流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发现?
(预设1)河道变宽变深,上游水流速度快,下游水流速度慢
(评价)河道变宽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能够带走泥沙
3.如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河道会有什么变化?
(越来越宽,越来越深)
总结:河水流速快,带走了泥沙,就是河流对土地的侵蚀作用。
4.仔细观察你们的试验盒,河流的那些区域会发生侵蚀现象?
(预设)上游、中游
5.最明显的区域在哪里?
(预设)上游地区
6.上游流速快,侵蚀明显,中游流速缓,侵蚀不明显,说明侵蚀与什么密切相关?
(预设)水的流速
(预设2)上游冲出一个大洞
1.冲出了大洞的原因是什么?
2.继续思考,一个圆形的大洞,随着时间推移,面积越来越大,水汇聚的越来越多,可能会形成什么地形地貌?
(预设)湖泊(介绍)长江的上游地区有很多的胡泊群(展示图片)
(预设3)上游河道上露出很多石头
1.这些石头是怎样露出来的?(预设)河水冲走泥沙
2.这是河流的什么作用?(预设)侵蚀
【引导】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上游地区就发现了这么多现象,那么下游又观察到了什么?
(预设4)下游空白处出现了很多泥沙
1. 这些泥沙从哪里来?
(预设)上游带来的泥沙
2.这些泥沙为什么不继续跟着河水走哪?
(预设)河水的流速慢了
3.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个区域会出现什么现象?
总结:上游侵蚀带来的泥沙,到了下游流速变慢,就在在这里沉降下来这其实就是河水的沉积作用。
4.如果下游地区有一些坑坑洼洼的地带,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推测,这些地带会怎样变化?
(预设)填平
【预设5】入海口中央有泥沙,两侧就没有泥沙了
现实中会形成什么地形?(预设)三角洲,类似上海(评价)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
【课件出示】学生制作的1杯水和3杯水(完成快的小组加一倍水)的试验盒
【提问】刚才同学们在实验盒中倒了2杯水,课前,我也做个这个实验,分别用4杯.6杯水倒入河道中,观察这三个实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流水越多,侵蚀和沉积都越严重。
4.总结板书
【绘制板书图示】
【引导】根据大家的分析,谁来总结,河流对土地到底有哪些作用?
(预设)上游,流速快,侵蚀;下游,流速慢,沉积
(教师总结)总结的真到位,简洁明了。
不同的河段,河流对土地的作用不同。
【课件出示】黄河河道的预测图
【提问】回到这幅图片,现在你可以用今天的知识来解释吗?
(预设)a上游b中游c下游
三、侵蚀和沉积形成不同的地形和地貌
【过渡】除了长江我国还有一条著名的河流,黄河,这是中国地形图,找找,他们的下游是什么地形?利用刚才的实验,你能否解释这两个平原形成的原因?
(预设)河流在上游侵蚀作用带来的泥沙都沉积在下游形成了平原
(评价)活学活用,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提问】那么不断被侵蚀的上游会出现什么样的风景?
【课件出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沙滩、雅鲁藏布大峡谷
【提问】这样的风景是怎样形成的?通过河流的什么作用?
四、影响地形和地貌的其他因素
【课件出示】其实,河流对土地的作用不仅可以形成这些地形地貌,侵蚀还可以曲流、瀑布,沉积还可以形成了冲积扇、三角洲等。
其实自然界还有许多的因素都能够对土地产生影响,你们知道的有哪些?
(预设)风、海浪……
【总结】是啊,风、冰川、海浪等,他们对土地也能够产生影响,形成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你看。
希望同学们在课后查阅更多的资料,了解地形地貌形成的因素。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