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文言文

合集下载

2024北京海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北京海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北京海淀高三一模语文2024.04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二八定律又名“80/20法则”,是一种基于“重要的少数与琐碎的多数”原则的量化标准。

该原理由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提出,他发现20%的产品或活动通常带来了80%的收益。

在管理学中,二八定律通常用于识别和优化关键的20%因素,以获得80%的成果,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尽可能大的应用效益,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总体呈现出这样的统计规律,但占比不一定恰好是20%和80%。

长尾效应最早由美国的克里斯•安德森在2004年提出,常用于解释在线商业和经济模型,指销量较小或不被重视的产品或服务,由于种类繁多,总销量庞大,累计总收入超过了主流热门产品的收入。

从曲线的形状来看,除了较短的头部,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

(如图1所示)随着互联网和产品信息化的发展,数字产品存储成本的压力逐渐降低甚至抵消,消费者具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性,长尾理论的应用蓬勃发展。

在经济学领域,二八定律早已成为重要的商业法则。

企业通过重点关注核心客户、大客户和热门产品、畅销产品等,获得最大化的收益:二八定律阐释的是稀缺经济学,其基本假设是“资源稀缺”,即有形货架、存货成本等较为缺乏,企业没有足够的货架空间为每一个消费者提供所需的每一类产品,也无力承担滞销产品所占有的生产成本。

在此情况下,企业要实现盈利,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采用标准化服务战略,通过单一品种的大规模生产,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促使产品快速流通,避免长期占用货架和生产成本。

长尾理论阐释的是丰饶经济学,其基本假设是“丰饶世界”。

这里所说的“稀缺”和“丰饶”,主要是指消费者的选择权。

长尾理论关注的是如何从单纯依靠规模经济逐步转向范围经济,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的需求,推动需求分布曲线逐渐从头部向尾部移动。

北京市各区高模语文试题:文言文含答案 (一)

北京市各区高模语文试题:文言文含答案 (一)

北京市各区高模语文试题:文言文含答案(一)近日,北京市各区高模语文试题陆续出炉。

其中,不少试题涉及文言文,引起了广泛关注。

下面,本文将结合试题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文言文的重要性文言文是汉语言文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高考语文考试中,文言文也占有一定的比重。

因此,学生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以应对考试和日常生活中的需要。

二、各区试题特点1.东城区东城区试题较为古板,内容来自《史记》。

其中有一道“如何理解‘反其道而行之’?”的问题,需要考生对这个易于混淆的“道”字有深刻的认识,并能举出相关例子进行解释。

2.西城区西城区试题注重对文言文的翻译和写作能力的考察,其中涉及到了诗歌、散文和小说等多种文体。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深入理解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

3.海淀区海淀区试题围绕经典文学作品展开,内容难度较高,需要学生有较高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其中也有一道让大家熟知的“凤凰展翅”注解题,需要考生准确理解“展翅”和“回翔”的场景。

三、文言文学习的建议1.积累词汇:文言文中有许多生僻词语,需要学生进行系统性的积累和记忆。

2.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生们需要在平时多读经典文学作品,例如《红楼梦》、《西游记》等,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3.学习语法:文言文语法复杂,需要学生准确掌握语法知识,如虚词、连词、助词等。

综上所述,学习文言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平时积累和阅读,学生们可以获得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更好地应对高考或其他的语文考试。

2024北京顺义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北京顺义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北京顺义高三一模语文(第二次统练)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5 题。

材料一“诗史”一词从晚唐《本事诗》开始正式成为文学批评概念。

何为“诗史”?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

普遍的看法认为杜甫的诗具有“史”的认识价值。

除对现实生活的记录和描写外,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在杜诗中都有真实的反映,其内容指向了确凿可证的具体史事。

因此,杜诗不仅可以证史,而且还提供了许多史书未载的史实,可以补史之阙。

于是,众多的学者开始走上以诗证史、以史证诗的“不归之路”。

晚唐李肇《唐国史补》、郑处诲《明皇杂录》等书多引杜诗以证史。

近代的陈寅恪先生将以诗证史的方法系统化、完善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近半个世纪以来,诗史互证已成为学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诚然,杜诗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论者从杜诗中可以寻绎出天文史、地理史、民俗史等丰富的相关史料。

但归根结底,以诗证史是一种历史学的研究方法。

一些研究者只看到了诗史的史料价值,却忽略了诗史在历史学研究之外的意义。

正如郭绍虞先生所说:“大抵自诗史之说兴,而注杜者多附会史实之论。

于是杜诗之真面目、真精神反变得不易理解了。

”从根本上说,诗歌是诗人具有独特魅力之情感的凝结与投射,它与客观、理性见长的历史著作之间有不可混淆的区别。

黑格尔指出:“最完美的历史著作毕竟不属于自由的艺术,甚至用诗的辞藻和韵律来写成历史著作,也不因此就变成诗。

”诗史是诗而不是史,是诗史之诗,是诗人以仁者心观照当下社会现实,从而创作的具有天下意识、忧患意识及其相应艺术特征的诗歌,故不能仅仅把诗歌看成以诗证史的材料。

对诗史的误解之二是将诗史之诗视为政教的工具。

在封建时代,众多学者认定杜甫是忠君的典范。

为了证明杜甫每饭不忘君,一些古代学者在阐释杜甫诗史性作品时,往往肆意歪曲,削足适履。

北京市13届高三一模汇编之文言文

北京市13届高三一模汇编之文言文

北京市13届高三一模汇编之文言文(八区十套)1海淀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庄氏有二子。

其伯曰文美,予字之曰德实。

其仲曰文华,予字之曰德诚。

且告之曰:文.太美则饰,太华则浮。

浮饰相与,敝之极也,今之时则然矣。

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

巧不如拙,辨不如讷,富不如贫,贵不如贱。

欲文之美,等若德之实;欲文之华,莫.若德之诚:以文为文,莫若以质为文。

质之所为生文者无尽也.。

一日节缩,十日而赢。

衣不鲜好,可以常服;食不甘珍,可以常飧。

吴在东南隅,古之僻壤。

泰伯、仲琅之至也,予始怪之,而后知圣人之用心也。

彼以圣贤之德,神明之冑,目睹中原文物之盛,秘而弗施,乃和于俗。

若入裸国而顾解其衣,以.其民含朴,而不可以漓之也。

洎通上国①,始失其故。

奔溃放逸,莫.之能止。

文愈胜,伪愈滋,俗愈漓矣。

闻之长老言,洪武间,民不粱肉..,闾阎无文采,女至笄而不饰,市不居异货,宴客者不兼味,室无高垣,茅舍邻比,强不暴弱。

不及二百年,其存者有几也.?予少之时所闻所见,今又不知其几变也!大抵始于城市,而后及于郊外;始于衣冠之家,而后及于城市。

人之欲,何所底止?相夸相胜.,莫知其已。

负贩之徒,道而遇华衣者,目睨视,啧啧叹不已。

东邻之子食美食,西邻之子从其母而啼。

婚姻聘好,酒食晏召,送往迎来,不问家之有无。

曰:吾惧为.人笑也。

文之敝至于是乎?非独吾吴,天下犹是也。

庄氏居吾里中,独以.朴素自好。

务本力业,供役于县,为王家良民。

德实自树立门户,而德诚赘王氏,皆以敦厚为.人所信爱。

此殆流风末俗所浸灌而未及者。

其可不深自爱惜,以即其所谓实,而勿事.于饰;求其所谓诚,而勿事于浮!礼失而求之野,吾犹有望也。

(取材于归有光《庄氏二子字说》)注:①上国:指文化较为发达的中原各国。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太美则饰文:外在形式B 洪武间,民不粱肉..粱肉:吃精美的食物C 相夸相胜.,莫知其已胜:美好D以即其所谓实,而勿事.于饰事:追求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 莫.若德之实莫.之能止B 质之所为生文者无尽也.其存者有几也.C 以.其民含朴,而不可以漓之也独以.朴素自好D吾惧为.人笑也皆以敦厚为.人所信爱8 下列语句中括号内补充出来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一日节缩,(然)十日而赢B 负贩之徒,道而遇华衣者,(则)目睨视C 送往迎来,(而)不问家之有无D 礼失而求之(于)野,吾犹有望也9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贤能圣明的泰伯、仲雍来到偏僻的吴地后,致力于移风易俗,改变了当地的民风。

精心整理 北京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精心整理 北京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精心整理北京市各区2024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北京市各区2024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赔理道歉(p éi)木偶片(piàn)舍本逐末(shě)淡妆浓抹 B. 削铁如泥(xi āo)度假村(zhù)瞠目结舌(chēng)人才倍出 C. 乘风破浪(ch éng)倒计时(dào)虚与委蛇(yí)暴虎冯河 D. 拭目以待(sh ì)定心丸(dìng)锲而不舍(qiè)矫揉造作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我们班级不但信任老师,而且连所有的家长也都信任老师。

B. 阅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感情和认识,习得民族的精神和智慧。

C. 在“超级星期日”活动中,国美把家电销售价格全面降低,所有商品低打9.5折。

D. 通过阅读《论语》《孟子》《荀子》等先秦诸子散文,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先秦散文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魅力。

3、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这家制造商所生产的洗衣粉将洗出五颜六色的肥皂泡。

B. 在他们的生命中出现了彩虹,白天变成了黑夜。

C. 老头儿像喝醉了酒一样,他的脸变得通红,高声喊叫着,并且紧紧地拥抱那个小伙子。

D. 居民们纷纷走上街头,他们像一头发狂的野兽,发出愤怒而惊恐的叫声。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李陵字少卿,拜侍中,为陇西太守。

善射,颇博览。

元帝时,以功臣子孙赐将军、侍中,有宠。

大将军霍光与左将军上官桀相亲,光子为虎贲中郎将,颇不相安。

光使陵将兵击匈奴,上官桀言于光曰:“陵少年好自作主张,未有经验,不可遣。

”光以为然,以陵为贰师将军,欲必成其功。

陵乘塞掩击,大破单于大军。

单于以陵力不能归死道远拜其兄为右校王欲引还复遣一将攻陵兵失利降单于陵愈思伤国益为虏练歌乐舞观者肝胆流涕陵未尝不思归也自谓曰丈夫壹挺剑千里杀将此小戍人之所为陵不求此死不得顾念独恨坐朝廷生出羽翼受谤金无功而还。

2024届北京市九区高三一模(4月)分类汇编:文言文文本阅读(教师版)

2024届北京市九区高三一模(4月)分类汇编:文言文文本阅读(教师版)

2024届北京市九区高三一模(4月)分类汇编:文言文文本阅读(教师版)一、【2024海淀区高三一模】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共18分)臣闻仲尼之.称管仲曰:“夺伯氏骈邑三百,饭蔬食,没齿无怨言。

”又读《蜀志》,其言诸葛孔明迁李平、殛廖立,及孔明既死,而此二人皆哭泣有至死者。

臣每读其书至此,未尝不嗟叹古人之不可及,而窃悯今世之不能也。

夫为天下国家,惟刚者能守其法,而公者能以刚服天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天下者,天子之天下也。

赏罚之柄、予夺之事,其出于天子,本无敢言者。

惟其不公,故有一人焉,受戮而去,虽其当罪,而亦勃然有不服之心。

而上之人虽.其甚公于此,而亦畏其不服,而不敢显然明斥其罪。

故夫天下之不公,足以败天下之至刚,而天下之不刚,亦足以破天下之至公。

二者相与并行,然后可以深服天下之众。

方今海内治安,外无诸侯之虞.,而内无执政之患。

然臣窃观之.于政令刑赏之际,常若有所畏而不敢自必者。

此其.故何也?夫朝廷之臣,无罪而留,有罪而黜,此为臣之常也。

故其.有罪,以为当黜,则官必削;以为不当黜,则无故而置之外地,犹为不可也。

今有罪而推之于外,反从而增其爵秩,是将以为赏耶?为刑耶?是不可得而知也。

盖曰:“姑以镇抚其耿.耿.之意。

”彼其失为近臣而去也,虽.赐之千金,而犹有所慊然..于其心。

且天下之罪人,而皆欲满其所怀,则为天子安可以有所刑戮哉?然而事之所不平者,又非特如此也。

黜之者一人,则必有排而辨之者一人,以为黜者之有所不悦乎其辨之者也,而使与之皆黜。

夫此二人,其罪果谁在乎?以.其言而黜人,亦以其言而黜之,是为黜者报仇耳。

是以天下虽无强臣之灾,而臣下窃揣天子之心,皆有所持而邀之,此其弊始于执之不刚,而成于守之不公。

《诗》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

唯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

不侮鳏寡,不畏强御。

”夫人惟能不侮鳏寡也,而后能不畏强御。

臣故曰:惟公者能以刚服天下,此其势然也。

2024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_9110

2024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_9110

2024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试题语文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今日世界之复杂、变化之迅捷,已远超我们的想象,看似遥不可及的未来正变得触手可及。

如今,百度Apollo(阿波罗)开放平台可以引导百余辆自动驾驶汽车在港珠澳大桥上奔驰,可穿戴技术能让你的衣服监控心率,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诞生了首个无人工厂……人工智能机器正大举进入全球制造业,代替人类在做许多工作。

从基因测序到纳米技术,从可再生能源到量子计算,各领域的技术突破风起云涌,新技术不断催生着更新、更强大的技术,并不断交叉迭代,融合应用到各个领域,推动各行各业转型升级,快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

人类已跨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即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智能化时代),信息爆炸、大裂变式的脑力增长正以全新的、强有力的且令人惊诧的方式,挑战和重塑着社会根基,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

世界变化太快了,引起了人们对“乌卡时代”(VUCA)的共鸣。

所谓“乌卡时代”,即指具有易变性(volatile)、不确定性(uncertain)、复杂性(complex)、模糊性(ambiguous)的时代。

“易变性”指事情变化非常快,“不确定性”指不知道下一步的方向在哪儿,“复杂性”指每件事会牵连影响到另外一些事情,“模糊性”指关系不明确。

这意味着,秉持单一知识类型、技术手段,应对单一社会生活情境的时代一去不返。

苹果公司现任CEO蒂姆·库克说:“我不担心机器会像人一样思考,我担心的是人会像机器一样思考。

北京市各城区高三一模语文经典试题解析3

北京市各城区高三一模语文经典试题解析3

北京市各城区高三一模语文经典试题解析3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门头沟区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3题。

(一)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流传的意思,联系“永垂不朽”)荣名者(这个句子其实是一个定语后置句,大家要熟悉这种句式),必尊贤而下(下的意思是居人之下,谦让)士。

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达到)其意之所欲至(所字结构)矣;故绝(渡过,《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均为动词,称霸称王)者托于贤。

是故吕尚聘(被任用),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

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注意先秦说理文经常用的排比句式,这是我们可以推测某些词词义的依据。

由后面的任,即可以推出前面的聘的意思)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侍奉。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跑。

“弃甲曳兵而走)来见。

”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注意文言文中的“是”,多是代词“这”的意思,翻译时尤其要注意)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

今君有士,见(被的意思。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过(错误)八矣。

”简主曰:“子不知也。

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注意古汉语中,治当形容词的时候很多,与乱相对,安定的意思。

“天下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

”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宾语前置)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

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无常(由后面的恒可以推出是永远,永恒的意思)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文言文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注】①空同:李梦阳,号空同子,明代文学家。

②反正:回到正确轨道上。

③令甲:第一条法令。

汉代皇帝颁布法令,按先后分为令甲、令乙、令丙。

④《一统志》:记载全国地理的书。

明代所修的称《大明一统志》。

⑤西京:西汉的代称。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辄.谓古文奇奥辄:就。

B.未尝肖.《书》也肖:相似。

C.迨.其后一传百迨:等到。

D.不必泥.其字句也泥:沉溺。

10.下列对文中划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B.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C.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D.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取秦汉名衔以文之.//其翼若垂天之.云B.而近说乃.云//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C.虽.史迁复出,不能成史//虽.有槁暴,不复挺者D.以.不达学达 // 皆以.美于徐公12.下列各项表述,与本文作者的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A.曰:“古圣贤人所为书具存,辞皆不同,宜何师?”对曰:“师其意,不师其辞。

”(韩愈《答刘正夫书》)B.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

……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苏轼《答谢民师书》C.文必曰先秦两汉,诗必曰汉魏盛唐,斯固然矣。

(王九思《刻太微后集序》)D.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大贤言圣人之道,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

(李贽《童心说》)13.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夫时有古今,语言亦有古今,今人所诧谓奇字奥句,安知非古之街谈巷语耶?14.本文作者在第三段中批判了当时文坛哪些现象?请用现代汉语加以概括。

(4分)二、本大题共8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6题。

治狱客问龚自珍曰:“子之南也,奚所睹?”曰:“异哉!睹书狱者①。

”“狱如何?”曰:“古之书狱也以狱.,今之书狱也不以狱。

微独南,邸抄②之狱,狱之衅皆同也,始狡不服皆同也,比其服皆同也,东西南北,男女之口吻神态皆同也。

吾睹一。

“或释褐而得令,视狱自书狱,则府必驳之,府从则司必驳之,司从则部必驳之。

视狱不自书狱,府虽驳,司将从,司虽驳,部将从。

吾睹二。

“视狱自书狱,书狱者之言将不同,曰:‘臣所学之不同。

’曰:‘臣所聪之不同。

’曰:‘臣所思虑之不同。

’学异术,心异脏也或亢或逊或简或缛或成文章语中律令或不成文章语不中律令,曰:‘臣所业于父兄之弗同。

’今十八行省之挂仕籍者,语言文字毕同。

吾睹三。

曰:“是有书之者,其人语科目京官来者曰:‘京秩官未知外省事宜,宜听我书。

’则唯唯。

语入赀来者曰:‘汝未知仕宦,宜听我书。

’又唯唯。

语门荫来者曰:‘汝父兄且慑我。

’又唯唯。

尤力持以文学名之官曰:‘汝之学术文义,懵不中当世用,尤宜听我书。

’又唯唯。

今天下官之种类,尽此数者,既尽驱而师之矣。

强之乎?曰:否。

既甘之矣。

吾睹四。

“佐杂书小狱者,必交于州县,佐杂畏此人矣。

州县之书狱者,必交于府,州县畏此人矣。

府之书狱者,必交于司道,府畏此人矣。

司道之书狱者,必交于督抚,司道畏此人矣。

督抚之上客,必纳交于部之吏,督抚畏此人矣。

吾睹五。

“其乡之籍同,亦有师,其教同,亦有弟子,其尊师同,其约齐号令同。

十八行省皆有之,豺踞而.鸮视,蔓引而蝇孳,亦有爱憎恩仇,其相朋.相攻,声音状貌同。

官去弗与迁也,吏满弗与徙也,各行省又大抵同。

吾睹六。

“狎富久,亦自富也。

狎贵久,亦自贵也。

农夫织女之.出,于是乎共之,宫室、车马、衣服、仆妾备。

吾睹七。

“七者之睹,非优、非剧,非酲、非疟,非鞭、非箠,非符、非约③,析四民而五,附九流而十,挟百执事而颠倒下上。

哀哉,谁为之而壹至此极哉!”(取材于《龚自珍全集》)注:①书狱者:明清时期,写刑事判决文书的人,指刑名师爷。

②邸抄:朝廷定期发布公文、案例的报纸。

③优、剧:指艺人演唱、做戏。

酲、疟:指喝醉酒、患疟疾。

鞭、箠:指受鞭笞、棍打。

符、约:指订合同、立契约。

9.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古之书狱也以狱.狱:案件实情B. 豺踞而.鸮视而:表并列C. 农夫织女之.出之:用于主谓之间D. 其相朋.相攻朋:勾结10. 下列括号中添加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龚自珍)曰:“异哉!睹书狱者。

”B. (京秩官)则唯唯C. (汝)懵不中当世用D. 官去(书狱者)弗与迁也11.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或释褐而得令有的人刚脱去平民衣服得到一个县令的职位B. 视狱自书狱县令审理案件时,亲自起草文件,处理案件C. 臣所聪之不同我的聪明和别人不一样D. 尤力持以文学名之官尤其极力挟持在文学、学术上有造诣、有名声的官员12. 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 本文陈述了办案的刑名师爷操纵案情的种种丑恶现象,揭露了当时社会的司法黑暗。

B. 本文中的刑名师爷们长期亲近、巴结富贵者,他们自己也借此跻身于富贵者行列。

C. 本文揭露封建司法的极度腐败,尽现作者敏锐的政治目光和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

D. 本文和苏轼《赤壁赋》都以主客问答形式,揭示作者思想中两个不同侧面的矛盾。

13.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心异脏也或亢或逊或简或缛或成文章语中律令或不成文章语不中律令14. 请把第一段中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2分)子之南也,奚所睹?15. 实现司法公正是中国百姓长期以来的愿望。

先秦的《曹刿论战》一文中,鲁庄公就以“,,”的承诺,赢得了曹刿“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肯定。

(3分)16. 文章列举了作者目睹的七种怪象。

请从中任选两种,分别针对其特点提出消除这种怪象的合理建议。

(6分)三、本大题共7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4题。

(共26分)说京师翠微山[清]龚自珍翠微山者,有籍于朝,有闻于朝。

忽然慕小,感慨慕高,隐者之所居也。

山高可六七里,近京之山,此为高矣。

不绝高,不敢绝高,以俯临京师也。

不居正北,居西北,为伞盖,不为枕障也。

出阜城门三十五里,不敢远京师也。

僧寺八九架其上,构其半,胪其趾,不使人无攀跻之阶,无喘息之憩,不孤巉,近人情也。

与香山静宜园相络相互,不触不背,不以不列于三山为怼也。

与西山亦离亦合,不欲为主峰,又耻附西山也。

草木有江东之玉兰,有苹婆,有巨松柏,杂华靡靡芳腴。

石皆黝润,亦有文采也。

名之曰翠微,亦典雅,亦谐于俗,不以僻俭名其平生也。

最高处曰宝珠洞,山趾曰三山庵。

三山何有?有三巨石离立也。

山之盩①有泉,曰龙泉,澄澄然渟其间,其甃②之也中矩。

泉之上有四松焉,松之皮白,皆百尺。

松之下、泉之上为僧庐焉,名之曰龙泉寺。

名与京师宣武城南之寺同,不避同也。

寺有藏经一分,礼经以礼文佛,不则野矣。

寺外有刻石者,其言清和,康熙朝文士之言也。

寺八九,何以特言龙泉?龙泉迉③焉,余皆显露,无龙泉,则不得为隐矣。

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

邓尉之松放,翠微之松肃;邓尉之松古之逸,翠微之松古之直;邓尉之松,殆不知天地为何物;翠微之松,天地间不可无是松者也。

[注]①盩(zhōu):山的幽深处。

②甃(zhòu):用砖砌。

③迉(qǐ辶+只):弯曲,绕道而行,这里为曲折隐秘。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构其半,胪.其趾胪:陈列B.不以不列于三山为怼.怼:骄傲C.其甃之也中.矩中: 合于,符合D.其言.清和言:言辞9.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杂华靡靡芳腴.膏腴.之地B.亦有文采..斐然..也文采C.不则野.矣稗官野.史D.殆.不知天地为何物丧失殆.尽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不以.僻俭名其平生也?????B.隐者.之所居也不以.不列于三山为怼也天地间不可无是松者.也C.僧寺八九架其.上???D.其甃之.也中矩澄澄然渟其.间翠微之松古之.直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

B.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

C.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

D.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开篇就把目光对准了翠微山,说它因山体小而仰慕那些高山,是适合隐士居住的佳境。

B.作者评价翠微山“不敢绝高”“不为枕障”“不敢远京师”,这都很符合士大夫的形象特点。

C.文章说翠微山的龙泉寺藏经,以礼拜藏经,表示礼拜由文字组成的佛,不然就显得粗俗无教了。

D.作者用“说”的方式、拟人的手法,把一座无知无觉的山峰,写得富有人情味,是游记散文的独创。

13. 文章看似在描绘翠微山的地理位置特征和自然人文景观,表面处处说山,实际处处拟人,赋予它一种人格特征。

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作者赋予了翠微山哪些“人情”味?(5分)14.“松”是古代文学作品常见的素材,文章第6段和下面的材料都写到了“松”,请阅读材料,完成文后问题(6分)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

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濑;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方舟上人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

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

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

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偃蹇而优游,逍遥而相羊,无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予,四方之寓人也,行止无所定,而于是阁不能忘情,故将与上人别而书此以为之记。

时至正十五年七月九日也。

✍根据描写内容,请为此段文字选出最恰当的标题。

(2分)A.金鸡峰记B.三松赋C.松风阁记D.听松阁记✍请指出《说京师翠微山》和链接材料对“松”的描写有怎样的不同。

(4分)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子墨子言曰:“今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修保而勿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