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风工作原理

合集下载

麦克风的工作原理

麦克风的工作原理

麦克风的工作原理
麦克风是一种将声音转换为电信号的设备,它广泛应用于通信、音频录制和声音放大等领域。

麦克风的工作原理基于声音波的传播和电磁感应。

一般而言,麦克风由以下几个主要组件组成:振膜、磁场、线圈和输出接口。

首先,声音是由空气中的振动产生的,当我们说话或唱歌时,声音波会通过空气传播。

当声音波到达麦克风时,它们会引起麦克风振膜的振动。

麦克风的振膜是一个非常薄的膜片,通常由金属或塑料制成。

当声音波通过振膜时,振膜会随之振动。

这种振动会改变振膜与磁场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磁场的强度。

麦克风中的磁场通常由一个永久磁铁或一个电磁线圈产生。

当振膜振动时,它会改变磁场的强度。

这种变化会导致磁场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接下来,麦克风中的线圈与磁场相连。

当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它会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

这个感应电流会随着声音波的振动而变化。

最后,麦克风通过输出接口将感应电流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这个输出信号可以传输到其他设备,如扬声器、录音设备或计算机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麦克风有不同的工作原理。

例如,动圈麦克风使用了一个固定的磁场和一个可移动的线圈,而电容麦克风则利用了振膜与一个带电板之间的电容变化来转换声音信号。

总结起来,麦克风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声音波转换为振膜的振动,进而改变磁场的强度,最终产生感应电流,将声音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这种原理使得麦克风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音频设备之一。

麦克风的工作原理

麦克风的工作原理

麦克风的工作原理麦克风是一种将声音转换成电信号的设备,它的工作原理基于声波的转换和电信号的传输。

在现代社会中,麦克风被广泛应用于语音通信、音频录制和声音放大等领域。

它的工作原理虽然看似简单,但却涉及到声音、振动和电信号的复杂转换过程。

首先,麦克风的工作原理基于声波的转换。

当人们说话或者发出声音时,声波会引起空气中的分子振动,形成一种传播声音的波动。

这些声波通过空气传播到麦克风的接收器上,使得接收器内的振膜产生与声波相对应的振动。

这种振动会引起麦克风内的电磁感应,产生微弱的电流信号。

其次,麦克风的工作原理基于电信号的传输。

振动的麦克风振膜会导致内部的电荷分布不均,从而产生微弱的电流。

这些电流信号随后被传输到麦克风的输出端,经过放大和处理后,最终转换成可用的音频信号。

这样,声音就被成功转换成了电信号,可以被传输、存储和处理。

麦克风的工作原理主要依赖于振膜和电磁感应的相互作用。

振膜的振动引起了电磁感应,产生了电信号。

这种转换过程实质上是机械能到电能的转换,是声音到电信号的转换。

因此,麦克风被称为声音的“传感器”,它可以将声音中蕴含的信息转化成电信号,为后续的处理和利用提供了基础。

总的来说,麦克风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声波和电信号的相互转换。

它通过振膜的振动和电磁感应的作用,将声音转换成电信号,实现了声音的采集和传输。

在各种语音通信、音频录制和声音放大的场景中,麦克风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便利。

通过深入理解麦克风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和维护这一重要的声音设备,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乐趣。

mic的工作原理

mic的工作原理

mic的工作原理
麦克风(Microphone)是一种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的设备。

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声音波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具体来说,麦克风内部通常含有一个膜片和一个电磁线圈。

当声波通过麦克风前部的膜片时,膜片会因声波的压力变化而振动。

这种振动会导致膜片与后面的电磁线圈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

因此,当声波通过麦克风时,膜片的振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电磁线圈的磁场。

这个变化的磁场会产生在电磁线圈两端的感应电动势。

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膜片振动的幅度成正比。

通过将这个电信号传送到其他设备或系统中,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的放大和重现。

麦克风的输出信号可以连接到音频设备、电脑、扬声器等。

总的来说,麦克风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声波使膜片振动,进而产生感应电动势,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

这种电信号可以用来实现声音的放大和记录。

麦克风的工作原理

麦克风的工作原理

麦克风的工作原理麦克风(Microphone)是一种音频输入设备,被广泛应用于语音录制、通信、音乐演出等领域。

它通过转换声音信号为电信号的方式,使得人们可以将声音转化为可储存、可传输和可处理的数字数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麦克风的工作原理及其相关技术。

一、传声原理麦克风的工作原理基于传声原理,即将声音能量转化为电能信号。

麦克风内部核心元件是一个声音感知器件,它能将声波震动转化为电信号。

这个感知器件通常采用电容、电阻和磁场感应等方式来实现。

1. 电容式麦克风电容式麦克风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它由一个导电膜和一个固定的马林球构成。

当声音进入麦克风时,声波会使得导电膜振动,进而改变马林球的位置,导致电容的电感量发生变化。

电容变化会产生电信号,经过增益和处理后,最终被转化为语音信号。

2. 电阻式麦克风电阻式麦克风利用声音的压力变化来产生电信号。

它包含一个微弱的电阻元件,当声波振动到达麦克风时,它会改变电阻元件上的物理形状,从而改变电阻值。

电阻的变化会导致电信号的变化,经过放大和转换,最终转化为声音信号。

3. 磁感应式麦克风磁感应式麦克风利用磁场感应原理实现声音到电能的转换。

它由一个电磁感应线圈和一个振动膜组成。

当声波振动作用到振动膜上时,它会改变磁场感应线圈的磁场强度。

这种变化会导致感应线圈中产生电信号,经过放大和处理后,最终转化为声音信号。

二、麦克风技术分类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和用途,麦克风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技术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麦克风技术:1. 动圈麦克风动圈麦克风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的麦克风。

它包含一个传感器和一个用于产生磁场的永磁体。

当声音进入麦克风时,传感器的振动会导致磁场的变化,从而在传感器中产生电信号。

动圈麦克风通常具有结构简单、坚固耐用、低噪音等特点。

2. 电容麦克风电容麦克风是一种利用电容变化来感知声音的麦克风。

它的核心元件是一个电容器,由两个电极组成。

声音进入麦克风时,振动的一个电极会导致电容的变化,进而产生电信号。

麦克风的工作原理

麦克风的工作原理

麦克风的工作原理麦克风是一种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设备,它在各种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如通信、音频录制、语音识别等。

了解麦克风的工作原理对于理解其性能和使用方式至关重要。

一、麦克风的基本构造麦克风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振膜:位于麦克风的前部,是麦克风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振膜是一个薄膜,通常由金属或塑料制成,能够对声音进行敏感的震动。

2. 磁场系统:位于振膜的后部,由一个或多个永磁体和线圈组成。

磁场系统的作用是产生一个稳定的磁场,与振膜的振动相互作用,产生电信号。

3. 背板:位于磁场系统的后部,通常由金属制成。

背板与振膜之间的空间形成一个封闭的腔体,使振膜能够更好地振动。

4. 输出装置:将产生的电信号传输到其他设备,如扬声器、录音设备等。

二、麦克风的工作原理麦克风的工作原理基于声音的机械-电信号转换过程,具体如下:1. 声音的捕捉:当声音波传播到麦克风时,波的压力变化使得振膜开始振动。

振膜的振动幅度与声音的强度成正比。

2. 振膜与磁场的相互作用:振膜的振动使得与其相邻的磁场系统中的线圈发生相对运动。

这种相对运动导致线圈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3. 电信号的产生: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磁通量的变化将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这个电动势将被传递到输出装置,进而转换为电信号。

4. 电信号的放大和处理:输出装置将产生的微弱电信号放大,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以满足不同应用需求。

三、麦克风的类型麦克风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常见的麦克风类型包括:1. 动圈麦克风:使用一个线圈和一个永磁体来产生电信号。

这种麦克风结构简单,价格相对较低,适用于现场演出和语音录制等场景。

2. 电容麦克风:使用一个振膜和一个与之相对的固定电极来产生电信号。

电容麦克风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频率响应范围,适用于专业音频录制和广播等领域。

3. 磁电麦克风:利用压电效应将声音转换为电信号。

这种麦克风具有高灵敏度和宽频率响应范围,适用于声学测量和声纳系统等应用。

麦克风的工作原理

麦克风的工作原理

麦克风的工作原理麦克风,学名为传声器,也称话筒,微音器。

麦克风是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能量转换器件。

分类有动圈式、电容式、驻极体和最近新兴的硅微传声器,此外还有液体传声器和激光传声器。

大多数麦克风都是驻极体电容器麦克风,其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具有永久电荷隔离的聚合材料振动膜。

工作原理20世纪初,麦克风由最初通过电阻转换声电发展为电感、电容式转换,大量新的麦克风技术逐渐发展起来,这其中包括铝带动圈等麦克风,以及当前广泛使用的电容麦克风和驻极体麦克风。

圈麦克风的工作原理是以人声通过空气使震膜振动,然后在震膜上的电磁线圈绕组和环绕在动圈麦头的磁铁形成磁力场切割,形成微弱的波动电流。

电流输送到扩音器,再以相反的过程把波动电流变成声音。

铝带麦克风对于铝带麦克风来说,其使用的铝带既是麦克风膜片,又是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

铝带通常由铝帛制成,厚0~1毫米,宽2毫米~4毫米,质量仅为0.2毫克,以求达到较好的瞬态反应。

为了取得在2kHz~4kHz之间较理想的共振频率,铝带被制成皱折状以保持一个精确的张力值。

铝带作为导体和麦克风膜片被悬挂于两磁极面中间的磁场中,随入射声波频率而振动,同时在铝带两端产生一定的电压输出。

电容型电容式麦克风有两块金属极板,其中一块表面涂有驻极体薄膜(多数为聚全氟乙丙烯)并将其接地,另一极板接在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上,栅极与源极之间接有一个二极管。

当驻极体膜片本身带有电荷,表面电荷地电量为Q,板极间地电容量为C,则在极头上产生地电压U=Q/C,当受到振动或受到气流地摩擦时,由于振动使两极板间的距离改变,即电容C改变,而电量Q不变,就会引起电压的变化,电压变化的大小,反映了外界声压的强弱,这种电压变化频率反映了外界声音的频率,这就是驻极体传声器地工作原理。

电容式麦克风的膜片多采用聚全氟乙丙烯,其湿度性能好,产生的表面电荷多,受湿度影响小。

由于这种传声器也是电容式结构,信号内阻很大,为了将声音产生的电压信号引出来并加以放大,其输出端也必须使用场效应晶体管。

麦克风的工作原理

麦克风的工作原理

麦克风的工作原理麦克风是一种常见的声音输入设备,广泛应用于语音识别、通信、音频录制等领域。

它能够将声音转换成电信号,并传输给其他设备进行处理。

下面将详细介绍麦克风的工作原理。

一、麦克风的组成和结构麦克风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振膜:位于麦克风的前部,是最关键的部件。

振膜是一个薄膜,通常由金属或塑料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振动特性。

2. 固定板:位于振膜的后部,与振膜相距一定距离。

固定板通常由金属或塑料材料制成。

3. 磁场:麦克风内部有一个磁场,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磁体产生。

磁场的作用是使振膜在声音的作用下产生振动。

4. 导线:麦克风内部有导线连接振膜和外部设备,将振动转化为电信号。

二、麦克风的工作原理麦克风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声音的捕捉:当有声音波传播到麦克风附近时,声音波会引起麦克风振膜的振动。

振膜的振动幅度和频率与声音波的振幅和频率有关。

2. 振膜的振动:振膜的振动会改变麦克风内部的磁场。

当振膜向外运动时,与振膜相邻的磁体会感受到振膜的运动,并产生相应的电磁感应。

3. 电信号的产生:磁体感受到振膜振动时,会在麦克风内部产生电流。

这个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与振膜的振动有关。

这样,声音信号就被转化为电信号。

4. 电信号的传输:麦克风内部的导线将电信号传输到外部设备,如音频接口、录音设备等。

外部设备可以根据电信号的特性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

三、麦克风的特性和参数麦克风的工作原理决定了它的特性和参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麦克风特性和参数:1. 频率响应:麦克风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接收能力。

通常以赫兹(Hz)为单位表示。

频率响应决定了麦克风在不同频率下的灵敏度。

2. 灵敏度:麦克风对声音的敏感程度。

通常以分贝(dB)为单位表示。

灵敏度越高,麦克风对声音的捕捉能力越强。

3. 方向性:麦克风对声音的接收范围和方向的敏感性。

常见的方向性有全向性、单向性、双向性等。

不同方向性的麦克风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麦克风的工作原理

麦克风的工作原理

麦克风的工作原理麦克风是一种将声音转换为电信号的设备,它广泛应用于语音录制、通信、音频处理等领域。

麦克风的工作原理涉及声音的传导、声波的转换和电信号的产生。

1. 声音的传导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通过空气传播。

当我们说话时,声音产生的声波通过空气传播到麦克风的位置。

声音的传导是麦克风工作的第一步。

2. 声波的转换麦克风内部有一个薄膜,通常是一个金属或者聚合物材料制成的振膜。

当声波到达麦克风时,它会使振膜产生弱小的振动。

这些振动会导致麦克风内部的电容变化。

3. 电信号的产生麦克风内部有一个电容器,由振膜和一个固定的金属板组成。

当振膜振动时,电容器的电容值会随之变化。

这个变化会导致电荷的积累或者散失,从而产生一个弱小的电流。

4. 信号放大和处理麦克风产生的弱小电流需要经过放大和处理才干变成可用的信号。

通常,麦克风会与一个放大器或者预处理器连接,以增加电流的幅度和改善信号的质量。

这样,麦克风就能够将声音转换为一个强大且清晰的电信号。

5. 信号的传输和应用经过放大和处理后的电信号可以通过电缆或者无线传输到其他设备,如音频录制设备、扬声器、电脑等。

在这些设备中,电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处理、存储、播放或者转换成其他形式的声音。

总结:麦克风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声音的传导、声波的转换和电信号的产生。

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麦克风,使麦克风内部的振膜产生弱小的振动,进而改变电容器的电容值,从而产生弱小的电流。

这个电流经过放大和处理后,可以被传输到其他设备并应用于不同的领域。

麦克风的工作原理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捕捉和转换声音的重要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之间悄悄地改变着。

就连麦克风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零件,也正在悄无声息地演化着。

近几年来,在手机等高端应用中,传统的驻极体电容麦克风正在被MEMS 器件所取代。

麦克风简史
麦克风,学名为传声器,由Microphone翻译而来。

传声器是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能量转换器件,也称作话筒或微音器。

麦克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等科学家致力于寻找更好的拾取声音的办法,以用于改进当时的最新发明——电话。

期间他们发明了液体麦克风和碳粒麦克风,这些麦克风效果并不理想,只是勉强能够使用。

二十世纪,麦克风由最初通过电阻转换声电发展为电感、电容式转换,大量新的麦克风技术逐渐发展起来,这其中包括铝带、动圈等麦克风,以及当前广泛使用的电容麦克风和驻极体麦克风。

驻极体麦克风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麦克风主要有动圈式、电容式、驻极体和最近新兴的硅微传声器,此外还有液体传声器和激光传声器等。

动圈传声器音质较好,但体积庞大。

驻极体传声器体积小巧,成本低廉,在电话、手机等设备中广泛使用。

基于CMOS MEMS(Micro E lectro Meganetic System,微机电系统)技术的硅麦克风体积更小,特别适合高性价比的应用。

噪音,麦克风的难题
作为音频信号输入的麦克风,一直以来受噪声问题的困扰。

麦克风的噪音源来自若干个方面:偏置电压波动引起的电子噪声,FET噪声,板级噪
声,振膜的声音自噪声,以及被耦合到FET的高阻抗输入的外部电磁(EM)场和射频(RF)场。

详述如下:
(1)当安置有ECM(Electret Condenser Microphone,驻极体电容麦克风)的系统靠近带有功率控制的射频发射器时(譬如手机),功率控制产生的RF信号的音频成份可通过麦克风解调,并转换为可闻于音频路径的声音信号。

(2)ECM信号放大电路中由FET的高阻抗栅极来调校发射功率放大器的门限(在音频频段内出现)并放大信号。

这种信号一旦进入音频频段,是很难消除的。

(3)电源电压波动也是音频系统中最常见的噪音源。

作为低敏感度的ECM,它的输出是一个10mVrms数量级的很小的模拟信号。

由于ECM没有任何电源抑制能力,很小的电源电压波动就将导致间歇性噪音。

(4)ECM还带来了机械设计方面的挑战。

因为ECM不仅能够检测声音信号,还能检测出机械振动,并最终把振动转换为低频声音信号,这样,当ECM被置于振动环境(比如安装在电风扇或大型喇叭附近的电路板上)时,振动将成为音频系统的主要噪音源。

MEMS麦克风的优势
MEMS麦克风是利用硅薄膜来检测声压的,MEMS麦克风能够在芯片上集成一个模数转换器,形成具有数字输出的麦克风。

由于大多数便携式应用最终都会把麦克风的模拟输出转换为数字信号来处理,因此系统架构可以设计成完全数字式的。

这样一来,就从电路板上去掉了很容易产生噪音的模拟信号,并简化了总体设计。

贴片式封装的MEMS麦克风
与传统的ECM麦克风相比,MEMS麦克风具有以下优势:
1、制作工艺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和一致性,从而保证每颗硅麦克风有相同的优秀表现。

2、声压电平高,且芯片内部一般有预放大电路,因此灵敏度很高。

3、频响范围宽:100~10KHZ
4、失真小:THD<1%(at 1KHZ,500mV p-p)(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总谐波失真)
5、振动敏感度低:<1dB
6、优异的抗EMI和RFI特性
7、电流消耗低:150µA
8、耐潮湿环境和温度冲击。

9、耐高温,能够使用波峰焊。

10、能够经受振动、跌落、撞击等机械力和温度冲击。

MEMS麦克风具有半导体产品的种种优点,解决了ECM所无法解决的许多困难。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特性是,MEMS麦克风容易实现数字化,从而削除了传输噪音。

MEMS 麦克风用途广泛,目前主要应用在手机中,数码相机、MP3播放器和PDA、耳机和助听器等领域也正在从ECM向MEMS过渡。

MEMS麦克风市场潜力巨大。

据Information Network的研究报告,MEMS麦克风在2005年时只能取得5%的整体市场率,但到2008年,预计在30亿支麦克风市场中M EMS产品占据15%,复合成长率达240%。

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投入到新一轮竞争之中,美国Knowles Acoustics(楼氏声学)的MEMS麦克风自2003年面世以来,已经销售了数亿片,占据了全球MEMS麦克风市场95%的份额。

楼氏声学公司出品的SiSonic贴片式MEMS麦克风
我国台湾也有意急起直追,包括台湾“工研院电子所”、美律、亚太优势、探微、日月光、菱生、矽品、天瀚等20余家扬声器、麦克风和其它电声器件厂商,共同成立了“微电声产业联盟”,以整合上、中、下游厂商,建立从电声器件设计、器件制作/代工、器件封装至系统模块的完整产业链。

本文介绍的这款话筒功放电路,外围元件少,制作简单,音质却出乎意料的好。

采用一块双路音频放大集成电路。

其主要特点是效率高、耗电省,静态工作电流典型值只有6mA左右,该集成电路的电压适应能力强(1.8V~15VDC),即使在1.8V低电压
下使用,仍会有约100mW的功率输出,具体电路如图。

一、驻极体话筒功放电路工作原理
驻极体话筒BM将拾取的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后,经C2和W从IC的②脚引入,经
IC音频放大后,推动喇叭发音。

本机接成BTL输出电路,这改善音质,降低失真大有好处,输出功率也了4倍,当3V供电时,其输出功率为350mW。

二、驻极体话筒功放电路元器件选择与调试
电阻R1、R2均选用1/4W金属膜电阻,W为小型碳膜电位器,C2最好选用独石电容器,如没有应选用质量好的瓷片电容,C1、C4、C3选用优质耐压16V,漏电电流小的电解电容,BM选用高灵敏度驻极体传声器。

K选用小型的按钮开关或拨动开关等,IC
选用TDA2822M或TDA2822,也D2822代替。

按图1中数值制作,无需调试正常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